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

时间:2019-05-13 18:1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

第一篇: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

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答疑辅导工作安排

一、工作要点:

1.为学员答疑解惑,帮助学员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操作能力。

2.经常与教学点辅导进行联系和交流通过辅导教师的安排进入班级与学员进行交流和辅导。

3.对辅导点辅导教师的工作和学员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督促,将教学点的情况用文字的形式两周一次反馈给教学点辅导教师和省远程培训指导中心。

4.每天进入地理论坛与学员交流,并将所交流的基本情况进行记载。

5.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答疑辅导活动,因为学员白天有自己的工作,因此此项工作一般放到晚上进行。

6.不定期的为学员提供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

二、时间安排:

1.工作时间:每天的上午10点----12点,下午1点---3点,晚上9点---11点不定时,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工作时间在2小时以上。辅导教师或学员如果有要求,可以通过activeoffice或者QQ654518994“南极清泉”进行预约。

2.集中答疑时间安排

第一次:11月9日(星期一)晚上7点半---10点半。

第二次:11月23日(星期一)晚上7点半---10点半。

第三次:12月7日(星期一)晚上7点半---10点半。

第四次:12月21日(星期一)晚上7点半---10点半。

第五次:12月31日(星期四)晚上7点半---10点半。

2.教学点情况反馈时间

第一次:11月11日

第二次:11月27日

第三次:12月12日

第四次:12月23日

全程情况总结:2010年1月4日

姜宏照2009年10月17日

第二篇:2011至2012学年地理教室使用计划

地理教室使用计划

一、做好常规基础工作:

1、地理教室是专门用于地理教学的场所,要完善各种设备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地理教室由地理老师管理,地理教师经常检查维护室内设备器材,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3、上课前,任课教师要提前到地理教室熟悉检查所用设备器材,保证授课质量。

4、学生要有秩序的进入室内,听老师指挥,不随意喧哗、走动、打闹,不携带无关物品,不吃零食,不乱丢纸屑、杂物。

5、爱护室内设施、设备,未经允许,不随意动用,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坏的要照价赔偿。

6、教学使用:正常教学次序下使用。

7、每次使用完毕,应注意检查设备、门窗,做好交接工作。

二、充分发挥专用教室功能作用:

上好每节地理课,正确使用电教设备。确保管理到位,地理教室利用率达百分之百,并将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地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地理教室活动,充分发挥地理教室功能。

赵亮2011年9月1日

第三篇: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让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比较多,加上原有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知识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初中地理又是一片空白,造成学生普遍厌学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者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那么,新课程标准如何才能得以实施和落实?经过假期的学习,感悟较深,对地理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不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的教材,而是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相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构成的一个体系。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这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工具。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体验背景,带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作为新一代的教师,为了发挥这种教育的最大效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体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地理课改新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推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的需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掌握基本概念,课堂教学还要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原本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变得有现实性、生活性的,让知识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知识。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求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新课程,除了3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还要进行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无疑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体系。

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存在一个“接口”。因此,教师应该不是简单利用课程来教学生,也不是课程简单的“消费者”,而是积极的“选择课程”、构建课程、开发课程。

在制定课程与学生接受到的课程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种经过教师运作了的课程,教师从“编剧”到“导演”全方位的操作。这种“操作的课程”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程实施时对课程做出新的解释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编导的课程。例如:学习陆地自带的时候,课程中没有讲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这就给教师留下了一定的选择课程的余地,只有把气候的自然带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讨论河流水文特征时,必须先了解河水补给。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职业是: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创造别人的同时,升华自己。叶澜:“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教师能使专家、社会、家长的教育理念变成学生成长的现实。

自然生长的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以工厂生产一样的模式去制造,就失去了各个儿童的个性,打乱了儿童生长的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将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教师是课程能动的创造者,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是自我及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创造别人的同时,创造自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五、学习化社会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终身的,伴随职业生涯始终。《学习革命》:“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通向未来的关键。”学习进修、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基础。校本教研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增加,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教师经验质的提高,向专家型发展:有利于教师经验准备性的提高,应变能力、教育艺术的提高。

同伴互助,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交谈、协作、帮助相互提高。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化成长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培训学习、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促进课程改革理想变为教育现实。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我认真地读了一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简称课标),颇有感悟。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

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像旧的地理《课标》一样,注重老师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 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例及课后反思,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流程:

一.创设感性导入情景

新课标提出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感性现实材料以提问方式导入,如图片、动画或视频等方式,例如:

在讲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首先用多幅图片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植被景观)差异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会呈现不同的自然景相?由此引入新课,为说明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化做铺垫。这样的景观图片展示方式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现实感,使他们不至于在学习气候类型这样比较陌生而抽象的知识时无源可寻。

进入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时可先播放一幅“苦难的地球母亲”动画 图片,动画展示了把地球比作一个怀孕的母亲并牵着很多孩子哭泣的场景,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在用数据告诉学生人口数量以及后面归纳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前就让学生先从情感上深刻的感受到人口数量的庞大及带来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之前,提问:提到中东你会想到哪些场景?以海湾战争为背景播放一段视频后请学生回答,并在片中就潜在的播放了中东地区战乱、干旱、多石油等特征,这样可结合当前热点围绕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此外还潜移默化的促成他们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感性导入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说应当是很有益的,但是接下来还是难免会落入教材规定的内容中,让学生自然又产生某种叛逆心理,这个时候仍然要注重各个环节中提供给学生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解决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得不去探究、去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最后达到对全部知识点的掌握。

1.采用多种方式讲解知识要点,以现实为依托便于理解记忆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审美情趣,在这点上我常常使用知识点相关的传统诗词作为切入点。如: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

《天气与气候》一章中讲解农作物受气候影响最显著时可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柑橘属亚热带作物,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柑橘生长,故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解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时可引用“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揭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

2.引导学生从现实关注的焦点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如在七年级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为例,根据教学有经验的老师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巴西的体育情况最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人口、文化、农作物、矿产等则基本无兴趣。便做了以下处理:让学生观察2002年世界杯巴西夺得冠军的图片,提起学生兴趣,学生感觉新奇,热情提高。然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自己认不认识夺得世界杯的巴西足球运动员。学生热情进一步提高,出于好胜心理必然会争抢的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世界级球星,进而设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球星的肤色怎么样啊?为什么同一个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肤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于自己所熟知的球星却一直没有注意到为什么会这样,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或许学生对于巴西的人口组成没什么兴趣,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他们一定会迫切想知道自己心中的偶像的情况。只要能发现教材中隐含的这一题材,并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那么“世界三大人种”这一小节的知识便很容易解决了。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为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不得不”学自己兴趣不高的知识点,如此环环相扣,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与融会贯通。而学生兴趣点的发现与教材内容的联接,各知识点之间如何进行这种“环环相扣”,这正是教师在“自主学习”运用中的最大量的“劳动”。

三.对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新课标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更广更深的思考现实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又是促成其发展思维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通常将它放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较自由的空间讨论,适当引导但不做过多思维上的干涉。

1.分歧性问题的设计:七年级上《世界的聚落》中,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以北京四合院的为例,让学生用辩论的方式讨论了民居建筑该拆还是该留,氛围比较热烈,这样在讨论中使学生都意识到了发展与保护的意义,并最终想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2.假设性问题的提出:以七年级下《中东》为例,第一课时中一个知识要点是中东是全世界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都最多的地区,给中东石油大国带来了财富,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因此提出假设问题:未来没有石油的中东出路何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在以兴趣提升其主动性的同时又近一步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上流程的设计之外,在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新课标提出要创设“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这实际上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让兴趣为学生指路,将生活带入课堂,才能真正铺好新课标实施之路,也才能真正开启素质化教育的大门。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还觉得,老师不但要在教学上有一定变化,老师角色的转变也是必须的。

首先我们应该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我们在提倡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同时,教师自身就应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拨动学习的心弦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其次是师生地位应该有变化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最后,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许多好处。写好教学法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后记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写好地理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因此,教师的教学后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为地理教学服务。

另外,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不断创新。我们应该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第四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七河中学:金贤华

内容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着教育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是学生轻松快捷地收获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方法、能力。

正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技术的升华,具有科学性。教学的对象是懵懂的学生,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和积极意识出发,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我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深刻的认识到,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积累了点滴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郭沫若语)兴趣是学的挚友,兴趣是学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事情不能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构建高效课堂。根据高效课堂,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因教材内容而选择,因课堂需要而运用。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在教学《亚洲的地形》时,播放韦唯的《亚洲的雄风》这首歌曲。让学生说说“山是高昂的头„.奔腾热血流„.”是什么意思?由歌声进入新课。再如:在教学《俄罗斯》时,播放音像俄罗斯舞蹈《芭蕾舞》,让学生欣赏、感受俄罗斯音乐、舞蹈的美妙,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了解俄罗斯。

(2)课堂中间。在授课中,因时间过长,学生大脑容易疲劳,这时插入一个小插曲,来激发学生大脑兴奋。如:播放一段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欣赏一段音乐,两三分钟就可以消除疲劳,产生兴奋。

(3)新课结束。虽然本节课就要结束,但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外获取更多的知识,就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西双版纳》结束时,我说:“同学们:回去和你们家里商量一下,暑假时,我们一同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体验那里的热带风光”。这样,让学生回味,让学生向往„..2.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学科不同,教法、学法也就不一样。地理这门学科,内容及其丰富,领域极为广阔。要全面掌握地理要素,地理现象,那是不可能的。争对地理学科特点,学生必须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1)读图法。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书。学生必须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学会看地图,并且会看多种地图(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城市分布图、等值线图等)。

(2)分析法。地理现象纷繁复杂,要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形成和结果。就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如:“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根据材料“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来分析。其分析方法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只掌握此方法,不必记某地的气候特征。

(3)归纳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所涉及内容很多,零散纷杂,要学会梳理、归纳,抓主弃次。归纳方法多样(图、表)。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归纳方法。如:在教学《俄罗斯》时,用数字归纳法:“四(6)五(2)”。即:四大地形区、四大河流、四大矿产基地、四大工业区、四大工业部门、四大城市,五大运输方式、五海通航。

(4)记忆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兴趣、读练、分散、联想、特点、分类、理解、对比、视图等)。因人而宜,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争对地理学科特点,要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

A.视图法。看到一幅地图,就想到地图上有很多地理事物及其分布,或者把很多道理事物联想到一幅地图上进行记忆。视图记忆是语言文字记忆的100倍,效果极好。

B.理解法。地理事物之繁多,地理现象产生原因也截然不同,不可能都一一记在大脑,只要理解就行了。如:在教学《亚马逊热带雨林》时,“该地热带雨林会带来多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只需要学生理解什么是经济效益,什么是环境效益就可以了。

C.对比法。有的地理事物,相近或相似。学生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这就需要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记忆。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区别。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和西伯利亚的地形”相似,都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河流的流向不同,地形也不一样。再如:“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相似,都是“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但它们是有区别的: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多;热带草原气候降雨少。这样对比记忆,就不会发生混淆。.培养学习能力。

各种能力的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能力的升华就是技能。地理这门学科要想学好,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

(1)读图能力。要学会读图,就要掌握图的要素,了解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要会读形形色色的地图(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各种经纬网地图„.)和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要学好地理,就必须具备读图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多看地图,地图就是地理教科书。

(2)理解能力。地理事物之繁多,地理现象之复杂,并且大多相似或相近,要区别,要甄别,不是靠记忆,而是靠理解。理解能力的培养,就是用选择题、判断题来反复训练。

(3)分析能力。地理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大同小异,凭记忆是不能掌握的。如:每个国家乃至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地形特征是不同的。没有必要去死记,只要掌握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该地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哪里高,哪里低)就可以了。再如:在教学《欧洲西部》时,“家家户户餐桌上,天天餐餐都是羊肉、牛排、奶酪„”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学生们都会说“欧洲西部牛羊多,畜牧业发达”。就要让学生根据材料:“欧洲西部的地形和气候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样分析多了,分析能力就提高了。(4)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对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和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综合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被视为副科,中考分值小,学校不重视;内容多,领域广,事物繁杂,不好记,学生厌学。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容易接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要从第一节地理课抓起,脚踏实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能力,才能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我的做法显而易见,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2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提问]东南亚属于哪个气候带?提示学生参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属热带多雨地带。)

[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里年均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xx毫米以上。因此是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教师讲述]但由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在位置不同,它们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提问]这一带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问]这一带每天的天气变化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请一学生按图分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提问]这里为什么会经常产生这样的天气变化叱?提示学生可参考“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一节的内容。(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气压低,同时四周为广阔的海洋,水汽来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水滴,产生对流雨。)讲课过程中,绘制上升气流降水示意图。

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型为热带雨林。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可以播种,都能收获。

②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季风的分布地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提问]什么是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的风向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参看“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内,随季节不同,风向有规律的变。这里一月为东北风,七月为西南风。)

[教师讲授]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师补充]由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复习巩固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填写课本第116页[做一做]中表格;阅读第116页“读一读”。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

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插图中“农民、建筑技术人员、研究员、军人”所讲语言,体会工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小结。

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如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等,还为科学研究、国防提供许多高精尖产品,如火箭中的特种钢材。看来工业产品对农业、城市建筑、科学研究、国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师:工业生产与我们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同学: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一位同学做代表介绍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业产品(学生作品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学生代表介绍: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当然也不例外。这幅图是我的小天地。认为它像一个工业的展览室。这里面有:双人床、电脑桌、窗户、写字台衣柜和门。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写字台”。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来自于木材厂;表面的涂料来自于颜料厂;大家都知道抽屉是可以前后拉动的,这种可以前后拉动的物制是金属片制作成的拉轴,来自于金属厂;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灯、蜡烛等物质的支座用了弹簧平衡来自于弹簧厂;还有平行的连接导轨和可以调节的底架它们都来自于钢铁厂。电脑桌、双人床、衣柜和门也都同样是在各种各样的工业努力下产生的。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房间中有各种工业品,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是紧密相连的,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工业品,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便利。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学习也离不开工业产品。

总结:工业是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有利保证,也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注:教师可查找一些工业数据,用来说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使学生更能够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师:我国的工业分布特点如何?请同学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的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建议:在课件中对地图要进行加工,可以把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为清楚。同时可把主要工业基地后面隐含各区的详细地图,为下节课分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做准备。)

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特别是知道了我国有四大工业基地,请同学在地图上确认它们的位置,下节课我们要重点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教学反思:

学生使用着许多工业产品,但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陌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的举出学生生活的实例,调动学生更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才能开动脑筋,较好的体会工业生产及产品间的联系。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风气候:

3.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沙漠气候:

下载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3日初中地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工作计划集锦汇总范文大全

    地理教师要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的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初中地理工作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地理工作计划1本学期本人......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地理是以大课的形式进行,学生为初一、初二学生。学生总体水平较外面来说是处于平均水平以下,无法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结性。初一有5个学生。......

    初中地理论文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

    初中地理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的地理教学工作。并担任初二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

    初中地理交流会

    初中地理教学交流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对于地理教学,我也是半路出家,一非专业地理老师,才从事地理教学一年多,经验严重不足。在地理教学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各位老......

    初中地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五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 说教材......

    初中地理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课题: 第九单元 主讲教师: 课时:1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目的: 让学生们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使其理解并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各方面特点;对学......

    初中地理万能教案

    初中地理万能教案模板:《不同的人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三类人种的划分依据,能够根据不同的外貌特征识别不同的人种。说出三大人种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