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海镇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海镇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办学总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早日成为梨树县较有影响力的学校。
二、办学宗旨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素质为先,教育为本,教学为主,使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教育是服务的观念,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办学思路、理念
办学思路:抓管理育校风塑形象出质量;
办学理念:教育是根,服务是本,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育人育才。
四、办学规模
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在“十五”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从现有的15个班级扩大到20个班级,学生数由现在700名学生扩大到1200名学生。
五、队伍建设
(一)继续加强中层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强调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班子内部的互相尊重支持、团结协作,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保证思想行动上的一致性。同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各司其责,健全领导班子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做到领导班子政治素质纯洁化、思想行动一体化、工作管理科学化、生活作风群众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人文社会科学、法律知识。引导教师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奖励机制,规范表彰制度。
2、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有理想;知识功底厚,有潜力;业务能力强,有专长,有创见的教师队伍。力争推出市级名师2-3名,县级名师4-6名,校级名师8-15名。学校举行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评比活动,积极派遣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加强学校维语部教育教学工作。
3、以课堂为主渠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开展好说课、集体备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力促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书法、绘画、舞蹈、田径、文学创作等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实用型人才。大力提倡“诚信”教育,争创一流成绩。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开设好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特长,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
(三)、贯彻落实《新市区校(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工作,建立校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校务公开档案,进一步加强基建工程、物质采购、财务管理,深入实施学校管理阳光工程,总结透明度,促进学校进一步依法健全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财务工作中坚持勤俭办教育的原则,精打细算,把有限的教育经费使用到中心工作上,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严格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收费公示制,制造了规范的公开栏,教育收费向学生家长、向社会公开,欢迎监督。
政务公开中将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工作情况经常向群众公开,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加强工会参政议政的四项职能作用,学校重大问题景教职工讨论审议,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及时采纳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建议,解决群众议案。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评优评先、收费、购物等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公开。坚持每周的行政例会制和一周工作安排公示,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六、德育工作
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聘请相关人员到校上法制安全课。开设安全讲座,上好安全知识课。完善各种安全工作制度,力争使创安工作面达100%。创建市级德育达标校、市级绿色学校称号。
加强学校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成长、成长才、和谐、奋进的校训,文明、砺志、尚德、创新的校风,勤奋、善思、探索、笃行的学风;继续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办好学校图书室,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继续坚持升降国旗制度,重大节日主题教育制度,观看优秀影视片制度,形成高雅、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德育氛围。
基础设施建设务实、高质、从速。盘活资产,用好资源;修旧利废,抓好物品的购、管、用等环节,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并不断增加硬件的投入,达到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硬件环境。
七、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构建现代管理制度
1、科学设置机构,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
2、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3、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监督。
为了实现以上规划,我校全体教师将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精诚合作,发扬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精神,为新市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通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会把我校办成梨树县较有影响的学校,为打造梨树名校奠定扎实的基础。
林海镇中学
第二篇:镇十一五发展规划提纲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好一个符合**镇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规划,对促进仁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把仁和镇建设成攀枝花的后花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现拟出**镇“十一五”发展规划写作提纲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镇的地域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到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达到以下要求: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年均增长10%;本级财政收入1150万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3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市失业登记率近年在5%以内。以上指标均以2006年区政府下达指标数为基数。
三、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责任,大力发展以城市旅游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以冬旅会和创建全国优势旅游城市为契机,以岩神山生态旅游开发和农家乐打造为重点,将莲花村一片打造成攀枝花阳光休闲旅游基地,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经济。二是发挥仁和镇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开发渡仁西线、东线沿线的批发、零售、商品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和特色餐饮、娱乐业。三是以春天花园、上海花园、仁和新村等几大小区为依托,强化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购物环境,增添人气与商气,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继续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二是要采取借助外力,启动民力、激发活力等形式,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科技型和生态环保型企业入驻我镇,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谋划出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采取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发展势头,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继续抓好农村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要抓好以干坝塘、沙沟、田坝村道公路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抓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美化工作。五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繁荣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二)营造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把失地农民安置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农民安置新途径,配合抓好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二是继续配合抓好春天花园、上海花园、大河中学扩建、仁和河道整治、仁和新村、仁和广场、行政中心区、川云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三是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把仁和镇村道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区城镇建设的总盘子,配合做好炳仁线、渡仁西线延伸等重点工程的相关工作,以硬环境的改善来带动和促进**镇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打造攀枝化最宜人居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工作。一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基础设施和仅有的土地资源作为城市资产进行经营,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和城市投入的良性循环,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二要以城市环境、市容市貌整治为重点,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使城市整体形象进一步改观。三要进一步健全社区组织、强化社区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要以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切实增强市民社区意识、城市意识,努力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切实把全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继续在全镇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加大文明村、文明居委会的创建工作。加大“科教兴镇”战略实施力度。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切实抓好科普宣传,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加速适用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面繁荣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社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巩固和扩大农村初保成果,抓好地方病、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三大基本国策。一是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重视提高人口素质,确保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提高妇女儿童素质,维护和保障其合法权益。二是依法保护国土资源,切实推进贯彻执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三是牢固树立资源就是资本,生态效益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加大环境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一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就业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类征占地农转非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二要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和征占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鼓励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做好“寻岗”和“增岗”两项工作,帮助弱势群体就近就业。三要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确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四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继续抓好优待抚恤工作。
第三篇: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
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
城西花卉业已有近30年发展历史,现已成为城西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发展前景高广阔。为了加强指导,实现花卉业的跨越式发展,以适应和满足今后5年花卉产业发展需要,特制定了城西花卉业“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城西花卉产业围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稳步发展花卉生产,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吸引各方投资,重视培育生产经营队伍,为实现花卉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到2005年底,全镇花卉面积达到1万多亩,产值近亿元,其中鲜切花0.2万亩,年产量0.3亿支;盆花、盆景、观叶植物0.5万亩,年产量2700万盆;观赏苗木0.3万亩,年出圃0.9亿株,连续12年被连云港市政府命名为花卉之乡。
第二章“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城西花卉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基本趋势是:
1.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以及其它公共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追录环境保护,都将成为花卉业的基本需求;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人数及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也为花卉消费带来较大空间。
2.我国一方面要加速与国际花卉市场的对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也会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趋势,为我国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
方便之门。同时,外商利用我国发展花卉业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进行直接投资与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也有利于提高花卉生产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
3.国内外花卉市场竞争机制日益成熟,共卉生产者、经营者将更加重视产业化经营的品种的更新、品质的改善、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并满足差异化需求,从而带动科技投入的增加,促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4.建立和完善拍卖市场三、十一·五期间我镇花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镇花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活环境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合理布局,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真正把花卉业办成一项高效致富产业,实现花卉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
(二)发展目标
根据我镇花卉业生产基础及今后花卉市场的需求,确定十一·五期间全镇花卉发展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平均每年递增0.5万亩,实现年产值2.5亿元。
(三)发展格局
1.以发展观赏苗木生产为主体。在注重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观赏苗木生产。要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提高苗木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加大苗木出圃量。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观赏价值高、社会需求量大的常绿和彩叶品种,向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的方向发展。立足本地需求,开拓海外市场。
2.大力发展盆花生产。环绕各大、中型城市,以发展设施栽培为切入点,以更新品种、更新栽培技术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盆花轻基质栽培、目标花期控制栽培,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盆花生产,扩大高档盆花的生产数量,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3.稳步发展鲜切花生产。充分利用有生资源,筛选适合栽培的品种,提高栽培水平和质量。面向各地市场,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重点发展以月季、百合、非洲菊等为主的市场容量大、不耐长途运输的品种。同时,利用毗邻同三高速的优势积极发展出口鲜切花生产,开拓涉外市场需求量。
4.适度发展草坪生产。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加大草坪种子的发展比重,控制现有草坪草生产面积,实现草坪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大花卉种苗、种子的生产,加快野生花卉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野生花卉由资源型向栽培型的转化。加快干花、药用花卉、食用花卉及工业用花卉等发展步伐,扩大出口渠道,增加出口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并加快花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镇花卉业工作重点是:完善三大花卉产区,实施1128工程。
完善三大花卉产区。即本着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重点抓好历大线、青班线、青抗线三个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域的基地建设。历大线重点在高庄村、东朱堵村等5个村发展高档鲜切花、观赏苗木等生产;青班线重点在黄庄村、高岭村、大里村、西朱堵村等5个村发展盆花、草皮、观赏苗木等生产;青抗线重点在龙窝村、岗尚村等6个村发展花坛用花和观叶植物等生产;当前重点抓好三线地区的花卉基地建设。
实施1123工程。即建设一个大型的花卉苗木交易批发市场,以金瑞花木公司为中心实施二期工程,使其营业面积扩大到1.5万平方米,并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扩大一块高档的盆花生产基地,到2008年实现年产优质高档盆花210万盆,2010年达到300万盆;增加两苗的高档常绿苗木和彩叶花灌木的比重;壮大三大基地,西朱堵村的盆花生产基地、黄庄村的观赏苗木生产基地、高庄村的鲜切花生产基地。
四、保障措施。
1、政府推动。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镇域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成立了城西镇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明确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亲自抓,且在土地租用、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出台了鼓励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镇有关领导和生产经营户到浙江、沭阳等花卉苗木主产省市和地区参观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为我镇花卉苗木生产经营户提供技术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我镇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2、能人带动。近年来,我镇花卉种植专业户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从事花木生产经营专业大户80余户。花卉种植能人120多人,为了切实发挥花卉种植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我镇将出台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和花卉种植能人的辐射效应,促进镇域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3、大户拉动。为了切实发挥花卉种植大户的示范拉动作用,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大户发展花卉产业,积极引导大户帮助支持花卉种植户的发展效应,起到示范拉动作用,进而促进全镇花卉苗木产业的膨胀裂变能力。
4、效益助动。近几年来,我镇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良好,已向规模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镇从事花卉苗木种植业的有386户,年均收入达2万多元,部分大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为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助动作用,镇里统计部门出台制定了全镇花卉苗木种植户年收入明细表,张贴在各村的公开栏中,扩大影响辐射效应。
花卉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花,才能提高我镇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要以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建立健全花卉引育繁推技术体系,重点推广三大生产技术:
1.品种更新技术。坚持引种为主、选育结合,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十一·五期间,引进观赏价值高的常绿和彩叶观赏苗木品种50个,耐低温、抗病毒、品相好、花期长的盆花和切花品种50个;选育抗热、抗病的花卉品种10个。
2.节能日光温室和高效设施栽培技术。建设花卉科技示范园区2个,推广适合本地区环境条件的花卉栽培技术,引进新型栽培基质,并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推广滴灌、渗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
3.花卉产后处理技术。通过进行产品分级、储藏、运输、包装、保鲜等产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在提高花卉产品科技含量的前提下,要积极培植开发花卉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完善花卉流通体系
十一·五期间,三大花卉产区都要建立产地交易市场;各村要建立1-2个具有相应规模的花卉批发小区。同时还要建立一定数量、分布合理的花卉零销店,十一·五末全真花卉零销店达到16家。积极扶持培植各级花卉中介组织,壮大营销队伍,发展区域性和专
业性花农协会,到十一·五末,发展各类中介合作组织30个。完善花卉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网上交易。
(二)强化政策保障体系
1.制定出台《城西镇花卉苗木业管理办法》,使花卉业发展步入正轨化轨道。
2.坚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以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以信贷资金投入为补充的筹资原则,多元化、分层次增加花卉业投入。十一·五期间建议镇财政投入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人才培养及良繁体系、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建设等。
3.实行对发展花卉业的三优先一减免政策,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优先满足花卉生产用好地;优先签定花卉用地承包合同,做到30年不变;在农业贷款中优先放宽花卉生产经营贷款等。
4.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经营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机制,兴办花卉生产、加工、出口企业。
第四篇:镇“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北庄镇“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文化工作全局,围绕经济建设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繁荣地区文化事业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
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四有”目标,一是村村有单独的文化活动室;二是村都有====平米以上的文体广场;三是村村配有相应的文化设备;四是村村有规模的图书室,====口人以上的村各类图书不少于====册,====口人以下的村各类图书不少于====册。
=、文化队伍建设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在现有文化队伍的基础上,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文化品牌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文化活动发展的需求。
=、文化活动
以镇级文化活动为龙头,以各村、各单位位重点,引领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农村电影“====工程”
大力实施农村电影“====工程”,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既与群众的文化生活相结合,与群众的科技致富相结合,与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相结合,与传统教育相结合。通过这一手段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满足全镇群众的文化需求。
&am=、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人人参与奥运”为主题,掀起全镇广大群众科学健身的热潮,增强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动员全镇人民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各项事业建设。
第五篇: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实现省教育强镇目标,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实现xx镇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特制定《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xx镇教育发展现状
xx镇共有各级各类办学机构()个。普通中小学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6所,成人学校1所,在校生()人;民办学校3所(其中民办高中1所);幼儿园()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在园幼儿()人。
“十五”期间,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全镇各级各类教育出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受教育水平。目前xx镇幼儿入园率为9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完成率99.73,初三毕业生全科及格率(),升入普通高中比例为(51.97),升入职业高中(中专)(38.8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为90.79,高考升学率95.67。
(二)师资队伍水平。全镇现有公办在职教师386人,其中专任教师()人,研究生学历占(),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00),初中本科以上学历占(),小学专科以上学历占()。幼儿园专任教师()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校级干部()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校长本科以上学历占60;高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总数的(),初中专任教师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总数的(),小学专任教师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总数的()。
(三)校舍建设水平。中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平方米,其中高中()平方米/生;初中()平方米/生;小学()平方米/生。全镇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高中()平方米/生,初中()平方米/生,小学()平方米/生。目前,xx镇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提前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任务。
(四)仪器设备配备水平。全镇所有中小学的办学设施全部达到市标准化学校标准。中小学仪器品种配备率98,件数配备率93,图书生均册数,高中(10)册,初中(10)册,小学(10)册,xx镇成人学校通过了东莞市示范性成人学校的验收,xx中学、xx广荣中学、xx中心小学、xx第二小学通过了东莞市一级学校的验收。
(五)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镇共有电脑室()个,有电脑()台(可上宽带网),生机比为高中(9:1)、初中(12:1)、小学(16:1)。有5所学校接入宽带网,建立多媒体教室()个,xx中小学学籍实现了电子化管理。有4所学校图书室实行了电子化管理。
(六)教育投入水平。2005年教育事业经费共()万元,其中教师人员经费()万元,生均公用经费()万元,基建费()万元。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人才强教战略的实施与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的矛盾十分突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与当前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师专业化培训水平不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培训资金严重匮乏,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工作需要强化。
二是教育投入不足。普通中小学办学经费紧张,尤其是2006年我区将迎接省教育强镇验收,在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等硬件建设上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三是教育科研工作力度不够。教育科研力量不强,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新课程改革研究不多,教育科研在服务教育教学实际,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四是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均衡、规范、改革、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建设教育强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科教兴镇”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实现xx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和xx“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滨海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通过艰苦、扎实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瞄准当前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结合xx镇实际,构建具有现代化教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