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时间:2019-05-13 18: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第一篇:浅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中文摘要:

人生路漫漫,成长路崎岖。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大多数学困生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因此他(她)们是可以改变的。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结构中,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学困生,由于他们在集体或家庭中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对立心理、放纵心理、胆怯心理、疑惧心理、自弃心理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一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课堂上少发言,一旦被叫起来,就紧张得全身发抖;独立性发展缓慢,与大人交谈时,畏畏缩缩,需催促鼓励才开口,这种儿童被称为“怯懦胆小”的人。由于胆怯,他们对生活、学习缺乏自信心,能力低,少朋友,孤僻寂寞。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来自同学方面的原因

经常受别人嘲笑,得不到他人信任的儿童,会逐渐丧失自信心,变得迟钝、自卑。比如一个人刚开始学唱歌时,如果多次受到别人的取笑、否定;“怎么老跑调?”、“五音不全,真难听!”那么这人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唱歌失去兴趣,对音乐产生胆怯,不敢唱歌,进而影响到其它方面的信心。

老师要改变这种学生的心态,首先要重新点燃其信心的火焰,为他营造信任的氛围。根据他们的特长创造锻炼的机会,如唱歌跳舞、朗读、运动等,一旦有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让其局促不安的情绪逐渐消失,增添自信和勇气。当然,要完全恢复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坚持不懈地给予耐心引导。

(二)来自家庭的原因

家长教育不当。有的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过度。发现问题,动辄打骂,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离异或早丧,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爱;还有的父母经常搓麻将,跳舞或工作过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们放荡不羁,形成了不良的心理。

因此,家长应改变严厉的教育方式,还给孩子一个自由、舒畅的空间。教育孩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心服口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外活动,或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让彼此达到心的交流。只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敢于表现自我、有健康心态的儿童。

(三)来自教师的原因

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教师受“晕轮效应”的影响,往往看优等生是“一俊遮百丑”,看学困生是“一无是处”。有的教师采取强制要求,伤害学生自尊,并采取训斥、留堂、强制检讨等损伤学生自尊的手段;有的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些做法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情绪。

(四)来自社会的原因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上打架斗殴,盗窃抢劫,金钱至上,贪赃枉法等不良现象以及影视、书刊中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心理得不到正常发展,逐渐形成心理障碍。

二、解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

学困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况且,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可塑性大。因此,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征的措施加以转化。

(一)倾注爱心,消除学困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理

学困生由于得不到家长、教师及同学的重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他人怀有戒心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厌弃自己,甚至“迫害”、抛弃自己,存在较重的自卑感、孤独感,对教师和同学感情冷淡,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对抗的态度。其实,他们内心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希望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加倍的爱,用自己满腔的师爱去熔化学困生心头的冰块,温暖他们的心。爱,应该成为教育学困生的主旋律。教师则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多给他们一点关心、信任、尊重、帮助,用热情关怀作为打开学困生心扉的钥匙,建立起心灵的通道,使他们亲身体会教师的善意,相信老师的真心,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教师要经常找学困生谈心,告诉他们:“一切从零开始,既往不咎,老师看重你今后的实际表现。”这样,就能消除学困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理,引起态度的转变,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扬长避短,让“闪光点”燃烧,培养自信心

那些常受到冷遇的学困生通常是缺点的一面暴露得多,优点往往被太多的缺点掩盖了。但只要仔细寻找,是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或‘“闪光点”的。作为教师,就要认真挖掘,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发扬其闪光之处,给他们更多的表扬、赞许、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让它燃烧起来。提问时,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从而使之振奋精神,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这学期,我接到了一个学困生——小杰,小杰是我班上有名的学困生,他自制力差,学习懒惰,纪律松散,爱搞恶作剧,经常打架闹事。为了更好地了解他的情况,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得知他父母离异,跟奶奶生活,奶奶管不住地。从以前教他的老师那儿,我得知劳动很积极。为此,我抓住他“爱劳动”这一闪光点,利用学校校风校容评比这一时机,任命他为班清洁队的队长,由他负责班清洁管理工作。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一愣,然后又连问我两次:“老师,你是说让我当劳动委员?”他的表情吃惊中带有喜悦,我饱含深情地说:“老师相信你能行。”他听后非常感动,表示要为班争光,那几天,他每天起早摸黑,组织学生搞清洁,劲头十足。在他的努力下,我班终于在校校风校容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小杰的功劳是最大的。事后,我开了一次班会,在会上还特别表扬了小杰同学,并提议全体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为班所作出的努力,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重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平时,我经常找他谈心,鼓励

他把劳动的劲头用于学习,并指定同学帮助他,我也经常辅导他,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小杰终于进步了。

学困生的长处和闪光点需要教师站在高处及时地去发现,准确地捕捉,予以强化,随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困生认识自己,增强信心。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它燃烧起来,他们消极的一面就能得到控制,心理病灶也可以慢慢消除。

(三)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引起学困生内心的震动

学困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它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不大奏效。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内心或情绪的波动,给予启发诱导,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转化的转折点,这就是教育的契机。教师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便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以前教的一个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一个同学的30元钱不翼而飞,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受到了同学们的猜疑和嘲讽,他委屈、不安。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在同学中深入细致地调查,得出这次确实不是其所偷。真相大白后,我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信任同学,不能胡乱猜疑;另一方面,找这个学生谈心,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指出:一个人不良行为会造成影响,并鼓励他以实际行动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件事,该学生心里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教育,汲取了教训,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后来,各方面都有了进步,成了老师的小助手。

(四)因势利导,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有心理障碍的学困生本身就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解脱。所以,教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困生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消除困扰,消除心理障碍。我班的小涵,由于身体有疾,在班上常被同学耻笑。她学习不认真,对班上的活动不关心,孤僻少语,行为异常,与同学的关系非常紧张。针对她的情况,我进行了仔细的了解,通过分析,我认为小涵在学习、行为、人际关系上产生的问题,都是由于她的生理缺陷导致的严重心理障碍,从而丧失了自信心引起的。因此,我经常找她谈心,指导她用自我分心的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消除她的心理负担。同时,要求班上的同学友好待她,学习上关心她、帮助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涵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习有了进步,行为和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当然,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学困生要多跟踪,多疏导,把握儿童的心理,对症下药,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篇: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破解对策

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破解对策

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农村中学尤其是生源素质偏低的薄弱学校的难点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瓶颈问题,但截至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让他们摆脱尴尬的处境:在学校,他们是扎眼的另类;在班级,他们是无可奈何的孤独者;在家庭,他们是不争气的叛逆者。长期被压抑,无处沟通,心灵备受痛苦的煎熬,致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复杂多样。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就必须当好“学困生”的心理医生,以之作为切入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改善学习的心理环境

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不外乎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心理环境两大方面。其中,内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低水平的自我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自卑、自我否定等,外部心理环境包括周围人的歧视、排斥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自我意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困生改变错误的自我意识。

首先,启发诱导他们寻找最初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分析其疑点和问题的症结,找出影响自己学习的各种不利因素,消除思想上的顾虑,推翻错误的自我评价,重新认识自我。

其次,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善于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结合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在优势。

最后,通过强化训练,矫正错误的行为和态度,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期待,从而使他们逐渐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对学习产生兴趣。

2.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对学困生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责、讽刺、挖苦甚至歧视,要真心地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们,巧妙地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心,消除疑惧心理,使他们体察到教师的善意,消除其对立情绪,愿意接近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和鼓励全班同学特别是班干部要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再次,保护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储备,学困生心理特别敏感,而又十分脆弱,表现为自尊心时强时弱,心虚而又有戒心,敏感而又多疑。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坚持正面教育,热情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保护他们极其稚嫩的自尊心。同时还应注意培养他们调控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挫折忍受力,增强自尊心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通常与家长的期望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学习气氛、心理环境等都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家长正确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差异,通过书信联系、家访或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耐心地向家长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儿童健康的心理基石。

二、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对策

学闲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对待学习上,因此,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克服种种因难,改变他们的学习境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明显低于一般学生,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学闲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和关怀。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并注意把抽象的道理同他们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引发他们明确学习的社会意识,端正学习动机。

2.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分配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强烈的自豪感,焕发出极大的热情,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浮躁、懒散、敷衍、抄袭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纠正,并教育他们敢于与自己的缺点作斗争。如要求他们上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具,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发言要先举手,课堂上坐、立姿势要端正,课间玩正当游戏,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等,并通过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进行生活、学习制度的常规训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4.指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都不会。因此,在教学中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如对预复习、运用工具书、搜集信息、记笔记、复述等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监控,鼓励他们多活动、多练习、多提问、多发言,采取多种形式补缺补差。

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尽管他们在学业上有种种困难,在心理上有许多问题,但他们仍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教师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业已存在的心理障碍就会被消除,潜伏在他们心里的愿望就会变为动力,“学习困难”就会转变为学习成功。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六种表现,剖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七种原因。同时,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实践,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人生发展变化的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形成许多心理疾患。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有责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1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害怕失败或缺乏信心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外貌体型都不如别人而全盘否定自己。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面对大学的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等一系列变化,跟不上学习进度,在父母、老师面前,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形成了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素质和消极的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软骨病”。一个人得了这种病,就永无出头之日。

1.2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又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负清高,独往独来。有的大学生好猜疑、多幻想。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

1.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对一定的准则、规范或行为表现出来的反感、厌恶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逆反心理有两种表现,一是积极的亲社会心理。诸如:对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的厌恶,对形而上学、教条主义、行政命令、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的反感,对不实事求是的批评或表扬的不满等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诸如对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的厌烦,对政治理论及学习的反感,对教育者正确的批评不以为然,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触,思维中充满着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

1.4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危险出现而自觉难以应付时,由紧

张、忧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感受交织而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是促进个体人格整合与个体社会化的内在动力。只有当焦虑表现为焦虑性神经症时,才可视为病态。大学生在生活、恋爱、学习、工作上受到挫折和意外事故的伤害后,最易产生焦虑心理。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惶恐害怕、思维迟钝、心跳加快、易怒出汗、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映。这种反应在正常人中也时有发生。

1.5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表现为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质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感到不平、痛苦愤怒等复杂的情绪状态。而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用贬损别人来求得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会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的交往。

1.6苦闷心理

苦闷心理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感受,是对如何保证学业和未来就业的担忧和疑虑。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上大学是一种投资行为。大部分大学生来源于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人家庭,借贷无门,日常生活难以保障。与此相反,有些大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人不敷出的大学生心理不平衡,出现度日如年的苦闷心理。特别是看到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下岗现象,感到将来找到称心的工作很难。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

2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2.1自我评价失调使大学生产生自卑感

许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是学习上的尖子,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很多荣誉,自觉是同龄中的佼佼者,自傲心理很强。进人大学后,由于高等学府人才济济,部分学生失去了在学习上的优势,甚至出现补考、重修。他们虽然也曾有过追求进步的愿望,但看到其他学生干部、学习尖子能说会道,能歌善舞,棋琴书画样样精通,而自己身无一技,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不想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和低落,导致焦虑、压抑,自卑心理便得以产生。

2.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

在高等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视野不只是局限于学校这块小天地,而是向更广泛的社会延神,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摆在大学生面前,有些大学生很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委屈求全,处处忍让,缺乏交往的技巧而一筹莫展;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怕见生人,在人多场合或有异性在场时过于紧张、焦虑、出汗脸红、说话僵硬等。有的大学生自尊心过强,害怕交往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了压抑性的心态。愿交友又不太信友,想恋群又不太合群,希望了解又不想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父母、教师不易达成心理沟通,在同学中也不易找到知音,常常出现心理有话没人诉说、烦恼又没人倾吐的现象。这一矛盾常不被人理解,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

2.3社会转型时期的动荡使大学生产生压抑感

社会转型时期发生急剧动荡,给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各种压力出现在措不及防的大学生面前。考研、出国、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择业就业压力,出现新的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有人感叹怀才不遇,有人感叹没有当官的父母和过硬的社会关系,内心深处充满了忧虑和苦闷,深感前途莫测,产生沉重的压抑感。

2.4经济负担的压力使大学生产生失衡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必须面对交费上大学的现实。多数大学生靠贷款、靠亲属的帮助进大学的。来校后各方面都需要支出,这对于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学生、在城镇下岗工人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为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煞费苦心。有的大学生过份重视物质享受,常叹自己家庭不如人,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愈演愈烈,更使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感到囊中羞涩而贬低自

2.5成长中的矛盾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感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阶段。这一过程中充满成熟和不成熟的矛盾。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男学生幻想变成白马王子,女学生梦想成为白雪公主。但幻想、梦想毕竟成不了现实,大学生如果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而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心理平衡就会被破坏,而导致焦虑、优虑、自责、烦闷、困惑、嫉妒、颓废、愤怒等不良心理。

2.6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大学生产生烦躁感

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寄予了厚望,但缺乏正确的教育。应试教育的方法使很多家长在子女考大学之前不把子女人格塑造放在首位,望子成龙心切,重智力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常识,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要求超过孩子的实际承受力,造成子女的性格出现了偏差。比如:自我中心、依赖、责任心差、合作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等等,这些都使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维护良好生存环境有困难。部分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感到愧对父母,更增加了心理压力,产生烦躁感。

2.7情感问题使大学生产生困惑感

大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发育逐渐成熟,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强烈欲求,不少大学生开始从考虑恋爱到恋爱实践,按自己的意愿步入爱情殿堂。但由于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过于浪漫,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名状的心理困惑。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常有一些大学生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还有的大学生认为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一旦情感问题上遭受挫折(如失恋、单相思)便难以接受而心灰意冷,甚至走向极端而采取毁灭行为。

3大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3.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三个根本条件和能力:博学高精,学能善用,求是创新。而博学、善用、创新的核心条件和重要前提是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心理调适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及积极的探索精神。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支持性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是心理素质,提炼的是心理品质,是心灵的“养育”,昭示的是一种很强的能力,需育人环境中所有人参与、抚育、滋养。因此,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人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实现以各科教学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3.2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大学生在抗挫折、耐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应根据大学生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

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学习挫折理论,正确认识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消除压抑,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归因挫折。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要泰然应对;对于考试失利要重视,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盲点和学习方法上的缺点;对于考研落榜,要根据情况继续朝着原来的目标努力或者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考虑。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法,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3.3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感到世间真情难在,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生活集中,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交往,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筛选,注意与同辈之间交往,注意与良师、学者、专家、名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3.4通过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咨询活动是互倾衷肠的自然流露,重要的不是给对方一种处理具体事情的方法,而是以开放、灵活的心理接触去理解对方并将自己对生命那种进取的积极态度传递给对方,感染和劝导对方。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应请经验丰富、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心理专家或心理医生,开展对心理诊疗防治工作。因为大学生的心理疾病除了由于环境、人际关系和心理素养条件造成的以外,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心理专家或心理医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在对单个学生特定的心理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心理咨询教师应以理解学生为前提,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寻找症结,从而缓解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平衡,促进人格成长。

还可以采取网络心理咨询方法。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在网络上,主持网站的心理学专家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或新闻组的线上互动功能,向来访者介绍心理知识,提供治疗心理障碍的新服务。一个优秀的心理学站点的主持人能抓住心理咨询需求,收集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最新的心理学论文,为网友“解惑”。网友可以运用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会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得到加强,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又可以弥补心理咨询上的某些不足。

心理咨询和网络的结合拓展了网络空间,丰富了网络内容,心理咨询有了新的形式。但要净化现有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本身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引导,提高上网道德。

3.5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施行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把自己融人到社会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吸收大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如负责组织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邀请有关专家来

校讲座,组织心理教育宣传,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使大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引起心理失衡。,增强适应能力。

3.6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绕开意识的障碍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校园人文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之间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物、各种装饰物、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篇: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瓜州县南岔镇六工小学黄仟灵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畏难。从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有近一半学生感到数学难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恐惧心理,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信。

2、反复波动。小学生情感的波动明显,有些学生听懂了一点,或某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就会产生自满情绪,一旦考试失败又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3、消极厌倦。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尤其在解数学习题中,错误率更高,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

4、自卑嫉妒。某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考试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嫉妒和自卑等情绪。

5、懒惰。有些学生长期形成松散、懒惰的坏习惯,怕动脑筋,怕吃苦,造成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他们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前,丧失信心。

6、感情对立。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高,不愿看到老师出错,倘若老师出错,就会怀疑老师的教学能力,往往老师会在他们的心目中丧失威信,进而与老师感情对立。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1、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成绩不理

想就不高兴,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挫折得不到疏导或鼓励,再加其它不当影响,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2、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教法单

一、死板,让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视学习为苦差事;忽视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后进生被老师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这些都直接促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3、数学学科本身难学是形成学习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1)、数学概念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如不能区分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就会形成错误概念,再加上概念相互干扰,这些都易造成学习上的畏难的心理障碍。(2)、数学知识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掌握灵活多变的手法,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变通,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3)、数学知识的欠缺也是造成学生感到数学难学的一个原因。(4)、数学形式与其它学科本质之间存在差异,数学中要用到其它知识,但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如不能深入理解语言表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等。

三、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与对策

1、与家长、班主任其它任课教师联系,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成才档案。让家长懂得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消除学生压力。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经常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动向,建设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学风。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教师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富于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对后进生的关爱和尊重,都能拉进师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恐惧和厌倦。课堂教学中,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思维习惯、灵活的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3、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优化课堂结构。(1)、改变单一的“讲一听——练”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积极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时精讲多练,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和练习,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表达数学概念和规律。(4)、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困难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5)、师生一起讨论,尽可能进行一题多解。开设错误解法民主讨论分析课,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真正领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读思维方式。(6)、在教学进度和知识密度上,注重知识的巩固,不盲目追求进度和数量,作业布置也要讲究质量。

4、学会关爱,学会宽容,注重心理辅导。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要理解学生心理的需要,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多用疏导,少用简单压制,通过感情交

流、思想沟通、热情帮助、积极引导,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健康发展。

5、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法指导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简单的、基本的、具体的、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入手,逐步加深,循序渐进。注意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力求指导上的最优化。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不要怕老师看不起,消除自卑心理。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发生后,又暴出江西医学院大四学生薛荣华杀人事件。据报道,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学生自杀或因诸多因素走上歧途而造成的惨案正逐年增多。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统计,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主要特症是焦虑不安、精神恍惚、恐惧、强迫症及抑郁症等。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大学生中有许多人来自农村,他们十几年在农村贫富不

一、环境不同的地方生活,进入大学后与家乡的环境、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反差巨大,都有个难以适应的过程,如果个别同学长期不能调

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生活,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是压力因素。经济压力。据了解普通高校学生一年的费用平均在1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由于贫富差距太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之间关系和使个别同学产生一种难以解脱的思想负担。学习压力。现在大学生除了必修课外,还有不少选修课,加上国家的四、六级英语务必过关才能拿上学位证,特别是在大四时又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整日忙着考试、英语过关、计算机达标和千方百计地做好《就业推荐表》等,长期的高压生活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三是缺乏心理知识教育。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只重视业务、科研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人文教育等,使不少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无法应对,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的同学,容易产生偏激行为,甚至走上歧途。

四是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现在许多大学一味追求扩大规模、增加生源、增加收入,每年投资数百万、数千万元的建大楼,但对校内的文体设施建设、实习场所建设等更新不多或维持原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凝聚力。

二、心理障碍预防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所谓的“大师”就是懂得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人才的老师。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凝聚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在大学普遍增设法律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普及,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可采取设立法律专业课、聘请司法部门专家讲座、听取教育改造过来的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三)建立大学生咨询制度。学校在抓好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咨询制度。指定专人,不定期地了解、观察大学生的言行、心理状态及课余时间的活动范围和形式,掌握他们的心态,发现问题及时谈心、沟通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每个大学生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环境等情况,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使学校、学生及家庭相互沟通,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

(四)建立大学生互助组织。学校应成立学生互助组织,提倡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互帮互学的美德,让贫困生感到组织的温暖、同学们的关爱,增强自信。

下载浅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______”对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实验总结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

    学困生成因

    二、农村初中学困学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大全)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一.成因: 造成一年级学习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的某一方面(主要是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发展水平低于当前课程要求的......

    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三泉学校 符婕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造成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基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 [摘 要]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内容摘要]: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等;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一些策略:学校与家庭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