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23:4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三泉学校 符婕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造成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学困生比例的增加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以公办初中更为突出。因此,“薄弱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本课题结合三泉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行动跟踪、具体案例,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式找到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可行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 初中英语 成因 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牛津英语教材以其图文并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牛津英语过大的词汇量使得两极分化现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出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有些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连Monday都不认识,甚至有人只识得26个英文字母!由于从低年级开始“欠债累累”,导致最后的“雪球效应”,想要挽救已为时已晚,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公办“薄弱学校”显得尤为困难。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普通公办初中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在初中低年级时找出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如何有效地转化他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纵观20世纪教育发展史,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困生的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同意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归为“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

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近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

而国内,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过对学困生真正开始重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978年以后,戴湘华等有关研究生对差生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根据当时所在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功教育”,“偏爱‘薄弱学校’、偏爱‘差生’”的口号。在八十年代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思中老师提出“心理优势论”,总结出了“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或延长义务教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三、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以及个人访谈,共总结出以下三个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1)经济因素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生源并不理想。在家庭情况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收入平平,有些甚至无收入,生活困难。20名学困生中有9人持有助学券,从父母文化程度来看,仅仅2人有大专文凭,4人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为孩子提高能够更好的学习条件。

(2)家庭环境因素

学困生中将近50%的学困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是只和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1人曾服过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对家长的不良行为有样学样或是出于对家庭冷漠氛围的排斥,宁可在外面寻求“关爱”。有部分学困生家庭,家长为了生机,在家里经营棋牌室,鱼龙混杂,使学习环境恶化,进而丧失最基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家长对孩子养而不教、养而不管,在空白的家庭教育下,学生特别容易形成学困生。

(3)不当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看到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种过分溺爱。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处理孩子犯错时,42%采取打骂,与老师交流的不到一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使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对学习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的变化过程。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那就是溺爱。家庭教育的无力、空白使学困生难以摆脱“学困”阴霾,因为家庭对他们没有学习要求或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与重视,他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理由。

2、学校教育因素(1)教材因素

现行的牛津教材词汇量大、语法系统偏弱,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让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与考试产生脱节感。必须课本与试题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成绩,一但放松就会一落千丈。与老教材内容少,注重巩固比起来,牛津教材让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学得单词虽多,却无法学以致用。学困生由于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方法,背诵显得格外艰难,渐渐对于每天都要背诵几十个单词词组厌烦致极,欠的“债”越滚越多,这也是导致如今英语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2)教师因素

师生缺少沟通,教师教育不力,对学困生辅导不及时、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均是导致学困生的成因。学生一旦不完成作业或是不背诵课本,老师便以罚抄为手段,造成学生的厌恶情绪。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缺少方法的指导,对于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动辄训斥辱骂,慢慢使学生由不喜欢学科教师发展到对学科的情绪障碍。

3、学困生自身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马虎应付作业,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出于家长和教师逼迫读书的被动状态,一但家长与教师疏于管理,就会一落千丈。如今外界诱惑过多,部分学生对网络和游戏上了瘾,很难戒掉。

(2)自信是一个人赖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心理素质,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挫折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这是如果家长和教师给予漠视、讽刺、挖苦,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差且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长久看不到进步而最终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平时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或是发

言声音过轻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四、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找到英语的学习动机

据调查,当前80%的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尤其是英语,受到各种情况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语言环境,语言就需要使用,如果没有用的必要自然会失去意义,因此尽管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学生更多的仍是将它视为入学的门槛甚至是负担。我觉得可以先投其所好,许多学生乐衷的电脑游戏都是英语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有game over,enter,exit,menu,left,right等常用词汇,这些甚至无需老师教授他们自然就学会了,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游戏正式引入这些单词。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语单词,例如帮宝适pampers(溺爱)、可乐cola、威猛先生Mr.Muscle、夏普空调sharp等等,隔一段时间就比赛谁积累的词最多。而音乐、电影更是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只是为了考试。

2、优化教学模式(1)提升兴趣

课堂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任务型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俗话说,美食反复吃也会叫人倒胃口。同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极大挫伤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起以前的老教材,如今的牛津教材图文并茂,结合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很大的进步。老师可以设置各种游戏或竞赛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cross words、riddles、adaption、act out、举办课前free talk和影片配音等。我在上6A的一篇有关Food的课文时,采用了接龙的游戏,每人用前者报出的食物单词的最后字母为开头,说出另一种食物,重复的不加分,为了获胜,学生必须找齐26个字母开头的所有食物,极大地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并且在进行口语操练时,我通常让学生指名其他学生,有学生主宰的课堂往往更活跃。另外,六、七年级是最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年龄,基本一学期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四次英语小报,学生可以附上照片,自己设计、绘画、撰稿,挑选最优秀的贴在学习园地。

(2)分层教学

教师为学困生设置特别作业。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减少作业量或降低难度,也可以单独布置不同作业,让学困生从最基础的开始,一点一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避免了他们抄袭作业的现象,保证作业质量。课堂上也可以采纳分层教学的方法,每

堂课转为学困生设置最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逐步加入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成就感。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学困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事倍功半,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读音问题,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把好语音关。学困生由于语音没有学好,往往在学习单词时注上拼音或汉字,使读音不准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哑巴”英语,完全死记硬背而不是拼读拼默,所以很容易就会遗忘,花费了大量时间心血,收效只维持一天甚至半天,难怪他们会沮丧、失去信心。本人在这一年中的每堂英语课都时刻注重语音的教学,学习生词时,将单词以音节分开写,让学生结合拼音的方式读出,半年后在还未教授读音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自己找出几个音节,并尝试发音,最后由教师确认对错。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现在学困生基本都学会“拼读”的能力,记忆速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容易遗忘。

还有许多其他不错的方法,比如树型记忆方式,即从最基本的词根通过词缀学习其他词性以及相应的词组和习惯用语,这一年中,本人坚持每次默写都让学生以树型模式写出所有词形变化,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 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且容易记忆。

4、结合记忆曲线,注重重复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在课后不会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几天一过,能记得的知识少得可怜。本人为学困生布置了周周练的任务。从每周做过的练习中进行筛选,印发专项小测试卷,每周小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也让学生通过小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及时总结体会,加以改进。以“反复做,做反复”的方式加深学困生的记忆。

5、培养相互理解的师生情感。

“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中小学生尤为突出。” 英语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迁怒、急躁,切记使用训斥、侮辱

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以防学困生的自信心被损伤而打击对学习的热情。对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可叫他们在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让他们从最简单的事获取自信心。

五、转化策略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1、转化策略的成果

通过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并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希望。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点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夲人获益良多。一方面,我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培养了我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也增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如今,我学会了用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辅导帮助学困生,而不是苍白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

2、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是一个永久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愈加复杂,其中社会和家庭问题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仅仅从学校因素入手很难真正转变学困生,所以尽管如今有大量的学困生研究课题,仍没法找到根治的方法,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尽量控制问题的扩大。

(2)对于智力正常,但几乎无任何英语基础的学困生(f档)来说,转化工作让教师束手无策。这些学生已不再是靠简单的心理疏导或课外辅导就能改变学习态度,由于从小学起就放弃学习,他们落后了好几年的知识积累,完全失去了求知欲和上进心,即使想要努力,也根本不可能赶上同年级的平均水平。本人认为这个群体目前为止是无法转化的,却也是薄弱学校最棘手的“隐患”。

(3)转化学困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遗憾的是这正是大部分教师的不足之处。

六、结语

初步调查和实践的结论表明:如果给学困生辅以一定的学习条件,他们均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是对我们积极转化学困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大鼓舞和有力依据。

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因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其次是

学困生要求的非形式化与英语教学内容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矛盾。一定的教学干预措施能逐步排除知识结构的障碍。

另一方面,学困生主体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情境化和科学化,这对学困生个性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矫治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为学困生的转困奠定了基础。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多下苦功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经验,我们提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努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才有可能解决初中学生外语学习障碍的某些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浅谈怎样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成功教育,2008年第1期。[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文峰,《“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之研究》,银川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2月版。

[4] 陆炳炎,王建磐,《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马建峰,《谈学困生的转化》,甘肃日报,2008年3月。

[6] 彭君晓,《关爱“学困生”的个案研究》,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第一期。[7] 张鹏,《让学困生都说——我们能行》,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2005年。

[8] 张生,《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爱心是改变一切的伟大力量》,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2005年。

[9] 张新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10]《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第36期 《巧抓问题学生心理,克服学习困难》(2002—2003学年)

[11] 《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第25期《英语学习障碍的团体辅导》(2001—2002学年)

第二篇: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投稿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所属县:横县单位:横县校椅镇二中姓名:何启络

【摘要】: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结合,探究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只要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共同教育管理,是可以促使学困生不断转化和进步的。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任教班级学生的状况分析,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就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的横县校椅二中是一所公办初中学校,地处镇龙乡、云表镇、陶圩镇、石塘镇,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什么是学困生? 首先对此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学困生应理解为在知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仍未能达到的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这样理解的前提是承认学生是在前进中,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非是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如此。根据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最大和成绩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心理学家也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后进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成因

为了能成功地转化英语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共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辅以个别谈话、座谈等形式。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普通初中学困生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

2.1、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多数学生是小学直升而来,他们大多数为原小学的“双差生”(现称为学困生),表现为纪律散漫,学习成绩很差。笔者对所教101、105两个班学困生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谈话调查法,把获得的资料,进行会诊,把学习困难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列表如下:

原因:学习态度差 学习无兴趣 学习缺乏毅力 学习基础差 学法不当 智力因素 学生人数: 1088541 比重%:28222214113从上表可以看出:智力因素占3%,其他因素占97%,而其中情感问题占72%。他们中有的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较差。有的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感脆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情绪低落、消沉、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当然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因素。

2.1、学困生形成的外因

2.2.1、家庭环境不利。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村普通初中的学生家庭多在小镇或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基本无能力指导子女学习。同时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或一人或两人同时到外地去打工。这样,他们对子女的学习就不能提供必要的监督。

2.2.2、学校因素。

政府对农村普通初中教育投资的经费不足和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认识不足导致学校的教室、教学设备不足。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给老师组织新颖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教师讲、学生听”的旧局面,影响了教材的落实。同时,农村普通高中的班额较大,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

2.2.3、教师因素。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偏低,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是学困生了。到了初中,面对难度加大的教材,他们自然摘不掉学困生这顶帽子。同时,部分初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调整教学计划,不灵活选取教学内容,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2.2.4、教材因素。

现行的初教材内容多且难,衔接坡度大,更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教材的难教难学、实用性不强及变换频繁,也是产生农村普通初中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对策

3.1、重视对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发展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另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再者,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必须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学困生教育问题的解决。

3.2、建立互信关系,消除抗拒心理

在转化过程中,转化者应创设一种融洽与互信的气氛,对学困生采取一种尊重、接纳而又富有同感的态度,并予以支持与鼓励,使气体认到这种同感与尊重。在整个转化过程中,都要不断地向学困生解释转化中的保密原则,老师回忆维护学困生的利益为重,使气放心。初次接触学困生,由于陌生,学生往往会感到紧张与不安,老师不应要求他立即袒露其内心世界,而借着与他有关的话题既有技巧的法问,创设一种温馨自然的氛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需要向学困生指出他的抗拒心理并加以尊重,协助学困生自我探讨并整理有关信息,认识到自身防卫和抗拒的原因及其表现方式对自己生活的不良影响,引导他学会诚实地面对现实和处理问题,消除心中的压力和负担,这种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的建立,是针对中国人性格特点进行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3.3、挑战理性信念,促进自我成长

当人的认知与行为不协调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需要恢复协调。学困生感到学习困难,但又必须要学习,心里很焦虑不安,只能通过其它渠道排解,而这样更感到学习的困难,如此恶性循环。一个人之所以不敢正视和满足这

些合理的要求,正是由于个人不正确的看法和信念使唤。而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焦虑引起的,即对可能发生的后果感到恐惧,不合理的信念往往防碍行为的恰当反应。老师需要协助学困生的不合理信念的存在以及他们是如何困扰其情绪和行为的,与支对质向这些既定的信念挑战,使其明白困扰并非来自某事件或情境,而是对这些事件的看法。老师应根据学困生的情况,一次设定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待其完成而有信心后,再拟定新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只能协助学困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要认识到这是学困生的权利。否则,由于学生性格中的顺从性本来就易导致心理上的无主见和幼稚特征,如果进行转化时,老师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介入,既是对学困生德的不信任,又会使学困生以为自己缺乏能力,这样使学困生很难自己独立。只有使学生有能力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进而承担人生中的责任,才能使顺利进行并最终令学困生改变和成长的良好效果。

3.4、强化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心理

中国人的性格中存在剧烈的趋避式冲突特点,这易使其形成低落的自尊,容易看到问题的复面,自我批评与自我克制过度。学困生由于感到学习困难,而在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极有可能自尊心失落,容易受到戕害,长此以往就从负面看问题,对学习敬而远之,而急于在其它找回自尊并体会到快乐,愈演愈烈,越来越讨厌学习。因此,老师要协助学困生认同与接纳自己,尊重自己,欣赏自己,正确评价自己,适度坚持自己的意念和欲求。为此,老师要与学困生一起招出阻碍成长的原因,引导学困生直面自己的困惑和内心的冲突,协助其将过去的或否认的部分重新组合,使其逐渐从环境支持转为自我支持,从依存向独立转化,进而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使其自我改进,不再依赖他人。

3.5、促进自我表达,培养自我觉察

为了协助学困生了解现在的现在的感觉与其行为及思想之间的关系,老师必须向学生澄清其目前的行为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其知道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供择而这种选择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使学困生明白实现自我和兼顾群体是不矛盾的,学会协调和处理自我与群体的矛盾使学生能够正视并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不是自己的真实需求。一般而言,雪困生的焦虑情绪往往是其需要未获得需要的反应。老师应利用他的沮丧情绪,协助其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况。面对现实虽然痛苦,但探讨的过程恰恰是促进其成长的过程。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老师可以扮演被动的角色,通过启发与诱导使他有独立表现的机会。这时老师对其良好的表现给与及时的鼓励与支持,会增强学困生主动呈现自我的信心,最终使他相信自己有所需要并尊重这些需要,即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更重要事实学困生有勇气面对现实和转化自己的目标。

3.6、尊重个性差异,采用不同方法

性格存在的一致性、稳定性、整体性、可塑性等共性,有助于把握其性格中的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拟定心理辅导策略。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逐步多元化,这一发展趋势必然会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新个特征。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学生身上,因为他们对社会变化的敏感程度高的多,保守的东西最少。他们敢于也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个性更加外露,富于激情,主张自我表现。他们崇尚人格的自由发展,洗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希望成年人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追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权利。这些对转化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融会贯通所掌握的多种转化理论和方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便白我学困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理解并尊重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转化方法,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阻力,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7、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学困生教育问题

3.7.1招募组建关爱学困生志愿者队伍,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或志愿者与学困生签订结对卡,针对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心理抚慰和应急救助等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3.7.2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学困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学困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学困生志愿服务活动。

四、转化策略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4.1、转化策略的成果

通过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并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希望。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点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本人获益良多。一方面,我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培养了我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也增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如今,我学会了用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辅导帮助学困生,而不是苍白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

4.2、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是一个永久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愈加复杂,其中社会和家庭问题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仅仅从学校因素入手很难真正转变学困生,所以尽管如今有大量的学困生研究课题,仍没法找到根治的方法,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尽量控制问题的扩大。

(2)对于智力正常,但基础极差的学困生来说,转化工作让教师束手无策。这些学生已不再是靠简单的心理疏导或课外辅导就能改变学习态度,由于从小学起就放弃学习,他们落后了好几年的知识积累,完全失去了求知欲和上进心,即使想要努力,也根本不可能赶上同年级的平均水平。本人认为这个群体目前为止是无法转化的,却也是薄弱学校最棘手的“隐患”。

(3)转化学困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遗憾的是这正是大部分教师的不足之处。

五、结语

初步调查和实践的结论表明:如果给学困生辅以一定的学习条件及心理导,他们均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是对我们积极转化学困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大鼓舞和有力依据。

造成初中学困生的重要因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其次是学困生要求的非形式化与教学内容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矛盾。一定的教学干预措施能逐步排除知识结构的障碍。

另一方面,学困生主体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情境化和科学化,这对学困生个性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矫治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为学困生的转困

奠定了基础。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多下苦功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经验,我们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努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才有可能解决初中学生外语学习障碍的某些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浅谈怎样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成功教育,2008年第1期。

[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文峰,《“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之研究》,银川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2月版。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教材

第三篇: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与县城相比较,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状况和教育前景令人担忧。在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存在大量的英语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存在,使英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教学目标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研究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英语学困生指在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英语是他们提高自己学习总成绩和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短板。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学段、各学校的英语课堂当中,与英语教师如影随行,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重点关注的对象。英语学困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比例。英语学困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苦学型。这类学生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学习英语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每天做大量的习题,学习哑巴英语。他们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但是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交流,缺乏自信,生怕说错句子被别人嘲笑,不敢自觉主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偏科型。这类学生其他科目都能考出较好成绩,唯独英语成绩悬殊太大。在课前预习,课下复习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内容一窍不通,总是记不住单词、短语、句型和常见语法知识点,课堂上从不张口读英语,不参与课堂活动,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甚至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厌学型。这类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对英语学习更不感兴趣,对英语过敏,“谈英色变”,怕而远之。此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他们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或做其他小动作。他们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对老师的讲解臵若罔闻,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厌恶。

不可否认,个别学生天生就存在智力缺陷,学习上明显赶不上其他同学,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因素,家庭生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为了弄清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

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应对学困生的产生负主要责任。英语是外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境,学生只能通过在校学习才能获得。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注定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呈现差异,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教师对优等生喜爱无比,而对给自己所教学科拉分的学生另眼看待,经常对他们冷嘲热讽。教师对学困生冷漠的态度和不公平的评价,使得他们从思想深处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是弱者,自己与英语无缘,学习英语比登天还难,从而开始惧怕老师、排斥学习,基础越来越差。英语课堂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对话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可是有些英语教师怕学困生不会活动,影响教学进度而很少给他们参加的机会。与偏科型学生相比,厌学型学生更加不幸,因为每次调研考试,班级参评人数的抽取是根据一定比例,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的。厌学型学生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参评,不影响班级和学科的成绩排名。因此,他们就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被“打入冷宫”。偏科型学生的成绩要参评,教师就要想办法给他们补差,他们是教师重点补差的对象。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生活条件差等原因,很难使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平时不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探索教育规律,不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情况,不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仅靠自己固有的教书经验,延长学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加大做题强度,对学生采取逼迫和灌输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点燃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了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不再“亲其师,信其道”,不再“乐其道”。正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才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种种不良表现,甚至敢公然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对着干,一步步沦为学困生。不改变教育评价制度,不提高教师素质,不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学困生将继续产生并长期存在。

二、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是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说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英语学困生共有的特点是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学习者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些学生能积极主动想出办法去解决,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处理问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耐心,常常采用得过且过,拖延时间,浅尝辄止,有意回避等消极方法,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到了解决起来无从下手的地步,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用心去体验,不仅需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记,用口说。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使各感官密切配合。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是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无法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三心二意,自制能力差,爱做小动作等毛病。如学困生在记忆单词时,一边口头不断机械重复,一边眼睛可能就专注到别的地方去了,手还不停做着其他事情,双腿不停摆动,根本没把单词记在心里,这一连串的无效动作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英语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常年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天天接触英语学困生,在和英语学困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这部分英语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和优秀生差不多,甚至有的智商比优秀生还高,他们之所以英语学不会,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三、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当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与农民工差距不大,使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学习无用,大学毕业还是一样打工,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因此,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总会说“上不成学,就不要上了,出去打工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致使未成年的学生学习缺乏监管,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动摇念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很多行业不需要员工具备高学历和工作经验,因此一些学困生辍学后就能上岗工作,挣得工资,并且买一些很时尚的用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使一些学困生羡慕不已,对学习更是心不在焉。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家里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优先照顾到孩子,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在长辈的一味溺爱中长大,过分依赖于别人,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在学习遇到问题,如单词记不住,课文不会背,考试不及格,就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厌学的念头。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长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失去了学习动力,造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走向世界的步伐。

把英语学困生转化成优等生,使其能够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是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转化一个学生就等于重新塑造一个生命,最能体现英语老师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把学生都培养成素质全面,发展协调,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位教师的心愿。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灵魂的事情,责任重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困生。哲学大师罗素说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困生有种种不良表现而百般厌恶,不能因为学困生会影响学科成绩而横加指责,更不能因为学困生一时难以转化而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同情和帮助弱者,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学困生内心也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只有当他感受到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关爱时,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东西对他有价值,对未来生活有帮助。这时候他们心中的纠结就会自动解开,他们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老师真情流露,畅所欲言,就会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能够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由于爱,学生的学习才能充满快乐。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的结果。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冷嘲热讽,可以原谅教师的吹毛求疵,但绝不会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此,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深造,多听多看英语类的节目、报纸、书籍等,多背诵,多积累语言素材,经常用英文写作,加强口语练习。英语教师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会在讲课时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举重若轻,把内容讲得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广度,就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误人子弟。再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视角,既能驾驭全局,又能注重个体。教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英语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培训,密切关注课改动态,搞好校本研修,做好课题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观察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等,使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英语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避免学困生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如果英语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那么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呢?因此,律人先律己,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背诵一篇英语短文,那么他每天就要和学生一起这样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那么他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英语教师做事情虎头蛇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学生也会跟着他的样子去做。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自己在课下却沉迷于喝酒打牌,那么他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教师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语教师只有做事情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形象,这才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其次英语教师对学困生应严格要求并做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一抓到底。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的现象。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只有坚持不懈,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习惯。偏科型和厌学型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对于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督促和检查力度,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因为化蛹成蝶本身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十次说教不如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一次成功,要让学困生明白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成功就一定会属于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给学生的内心一深深的震颤,都会使学生心存感激,充满自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表扬,并对他们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充分肯定。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班靳小龙同学,该同学人高马大,是体育委员,该生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但篮球打得漂亮。我也经常和他在一起打篮球,因此我经常对他说,打篮球一是需要热爱篮球运动,二是需要刻苦训练,因此学习英语也是这个道理。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从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入手,在课堂上经常和他进行英语口头交流,现在他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了。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由不及格到及格,现在成了班上学习英语的典型。

三、英语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育人工作不能只靠学校,它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自制能力差,学习容易受外界干扰。学生每周在学校五天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回家两天就出现反复。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家访工作。虽然现在学校普遍使用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方便快捷,但是笔者认为通过家访的形式效果更好。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教师对该生的教育情况对家长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现状、生活环境、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从而制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家访能够拉近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家访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效手段。如张晓玲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该生转入我班时英语成绩不好,有一段时间她因病在家休息两周,耽误了一大截功课,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她就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了,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对英语一窍不通,无法在学习上对她进行辅导。当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利用工作之余,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她的父母都很感动,她学习也特别认真。自从病愈返校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能坚持学习英语,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经过自己三年不懈努力,最后顺利考入一高。她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每次和她说起话,她总是对我深怀感恩之情。她说那次补课使她深受触动,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家访能够消除学困生家长对教育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使家长能更深入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从长远的角度重新规划孩子的未来,从而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教师应该把家访工作做好,做实,要依靠家长,动员家长。相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困生就能很快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但是却可能成为他改变的原因。最好的教育是学习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任重而道远,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不能指望给学生施点肥,浇点水,就能使他立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需要耐心地呵护和等待。放慢前行的脚步,静下心搞教育,慢工出细活。成长是慢的艺术,学生的进步与成熟是需要期待的,教师需要懂得去欣赏学生,教师需要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一同品味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师需要用爱去催开生命的花,用爱去等待生命的绽放。

主要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2] 陈大伟.建立理想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 刘火亮.教育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4] 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0. [5] 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第四篇: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学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中学英语课程自开展以来,就在飞速发展着,并逐渐成一门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中学英语教学发展艰难,英语教师有种种困惑,目前的中学英语已经存在严重的成绩分化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英语;成绩分化;后进生

一、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时又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被放在必修的地位,这正是适应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教育要使新一代的公民成为一个了解世界了解国际的人,既有跟人家竞争的能力,又有向人家学习的能力。无论竞争还是学习,外语都是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还处于酝酿和探索阶段,没有太多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对英语后进生的关注也不够。这正是本论文的出发点。

二、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

(本节数据来源于《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现状、成因及相应对策》。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胶南市市直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的学生、部分家长和胶南市市直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集体施测。中学生有效被试120名,家长174名,教师31名。)

(一)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的外部因素.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语气及情感投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感态度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与厌恶情绪,最终成为英语学习的后进生。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师过于严肃,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紧张。还有一些教师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继而由讨厌教师变为讨厌英语,最终成为后进生。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一部分教师不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2.家长对学生英语的关注程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高,孩子的成绩也越高,家长的关心、督促对中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很有帮助。

下面是全市120位家长对孩子英语的态度统计表:

②家长对小学英语不够重视。家长们大多特别注重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在语文、数学方面对孩子辅导较多。而有些家长把英语看成副科,既不辅导也不督促。

家长无力辅导。有些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如:①家长不懂英语。②家长没时间辅导孩子。③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④家长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足,或者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的良好环境,致使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母语的水平直接影响孩子英语的学习。

(二)中学生成绩分化的内部因素

1.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①表3 不同分数段中学生英语兴趣与成绩调查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学英语成绩与学生兴趣有很大关系。学生英语成绩越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大。

2.学习习惯较差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会提前预习课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别的同学读,他不张口;别的同学写,他不动手;或动口、动手,却不动脑,不用心记。下课不完成作业,不听录音。

①表4 中学英语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3.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不得要领,死记硬背。以记单词为例,一个单词往往要有口无心地背诵多遍,最后好不容易记住了,没过两三天就又忘了。更糟糕的是这样记住的单词极易造成单词中个别字母的顺序颠倒。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英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问题的集

中,困难过多,一时又难以克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三、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的对策

根据中学生学习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和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可以采用如下对策,来避免中学英语的严重分化现象。

(一)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1.融情于教,倾注爱心,消除心理障碍。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情感投入密切相关。而情感可以激发热情,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高,就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多给予学生关心和体贴,尤其是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更要耐心开导他们,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关爱他们的、是最信得过的朋友。

2.更新教法,激发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从而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课堂气氛。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后进生这个概念,是60年代前后出现的,此前用差生比较多。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人们使用后进生这个概念,出于一种辩证思想,出于一种教育者的爱心。英语后进生也就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这是避免或减少分化现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

[3]法。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自信心。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应先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做为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行、精益求精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态度,去影响和发展

学生的性格。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上应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法,提高效率。学生英语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更多是依赖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而不仅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英语的方法,真正发挥老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课外多渠道转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除了课堂这个主渠道外,英语教师还要在课下多花点时间。

1.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1)教育后进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越多,那么他便学得越多。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持较高参与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游戏、对话、唱歌、调查、表演、跳舞等),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其它同学的错误,服从老师的指挥,书写工整。

(2)指导后进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习,及时复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知识只有在不断得到归类和编码而形成认知结构,才能被人较好地掌握和记住。英语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预习、学习、复习中对已知知识进行重复和编码,以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3)要求后进生每天自觉地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学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学英语贵在坚持。

(4)利用各种辅导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在学习方面,人是有差异的。但我们更有“勤能补拙”的先训,把一个级别的后进生集合起来,利用托管时间补课一节。接受能力高的同学每周上课

三节,而后进生上课四节。这种方法被有的学校采用,对预防小学生成绩分化现象,还是很有用的。还可利用校外的英语特长班、英语家教。对于班内的后进生,教师要说服家长,给孩子在校外报一个补课班,利用周末补习一下英语;或给孩子请一个英语家教,这也是帮助孩子尽快适用英语的好方法。

2.做好后进生的家长工作。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跟他从小生活的学习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加强家校的经常性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争取他们的合作, 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

[6]写等。这样对后进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3.关注后进生的进步

(1)评价重在积极的鼓励。对于后进生的评价,应注意其特殊性,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必须把

[2]评价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成绩评价中可以设立“进步分”,对差生设立“进步奖”等等。

(2)正确评价,激励学生上进。成功能使人自悦、自信,能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有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而丧失了学习信心。学生在课堂提问或测试中

[7]一旦失败,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因人施教,要不断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常用富有鼓励性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千万不能把所谓的“后进生”看成包袱,要正确认识到他们也是“学习主体”的组成部分,要从“后进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中学英语成绩分化既有内在因素,包括部分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关系,同时又与教师的素质、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外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了解了分化的原因,可以避免严重的分化现象,现总结如下:

1.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在情感上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具有吸引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充分考虑到后进生。

3.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与家长的充分沟通,给后进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辅导班或选一个家教也可以弥补后进生学习的一些不足。

4.以关注后进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对于后进生的评价重在积极的鼓励,要关注差异,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评级目标。

因此,应对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现象,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方位地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彩霞.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现状、成因及相应对策[C].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2-15.[2]吕枫.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4:7-11.[3]蒋媚.中学英语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134.[4]王兆兰.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07(36):111-112

[5]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91-194

[6]任桂莲.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前沿管理,2008,9:59

[7]向文芳.浅谈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6:48-49

第五篇:《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合浦县白沙中学 石鹏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并把这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现在不少家长、教师只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评价学生。一旦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熏染或几次考试成绩落后时,他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失去进取动力,丧失学习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应当指出,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学困生。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从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理论假设,如果我们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就一定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在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25%--35%。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2、对传统教学结构的分析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测试),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⑴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以致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⑵缺少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的弊端,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效率低下。

3、研究现状及本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初一新生8个班,初二共7个班,初三共7个班;每班存在着1/3左右的“学困生”,有些班级甚至更多学困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层次不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老师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导致整个班级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几所中学研究此课题,但还是没有得到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

4、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习困难的初中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四、研究目标

研究本课题旨在揭示中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中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深入开展,将新课标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转化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具体目标是:

1、研究我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包括因学生心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学困生成因。、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立钻研。

3、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

4、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

5、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教育方法,使更多的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尽量减少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教师树立“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不同学生的教育”的观点,为学生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氛围;要热爱每个学困生,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风气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的研究;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准和心理表现,将学困生分成A、B两个不同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内课外的A组练习题、单元测验中的A组达标题以及有关实验操作等。要求从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品质往往都很差,他们甚至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这需要广大教师为他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小结,还要教会他们运用所学观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是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6、第二课堂兴趣培养的研究。

抓住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比优生差的特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如:知识专题讲座、科技游艺会、组织外出参观、小论文等。起先不少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差,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诱发了他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开发了他们的潜在智力。

六、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分层教学的研究;难点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对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实验对象

选取白沙中学初一(5)班、初一(6)、初二(1)、初二(4)、初三(4)、初三(5)为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七、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1、理论指导实践,本课题研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尤其是学法方面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各项工作。

3、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优化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1)完成课题的设计、论证。(2)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实验班。(3)培训实验教师,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4)申报市级课题立项。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1)2010年3月,编制总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总课题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及研究方向。(3)2010年5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5)2010年6至10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6)2010年11月,课题组成员汇报交流课题研究情况。(7)2010年12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8)2011年1月,实验第一阶段汇报、研讨交流。(9)2011年2、3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0)2011年3月,课题组成员交流小结课题实验情况。(11)2011年4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2)2011年5月,实验第二阶段汇报、研讨交流。

(14)2011年6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与能力测试,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并且与对照班进行比较。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

(1)2011年7、8月,统计分析。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2)2011年9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管理工作报告。

(3)2011年10月,课题总结报告,邀请专家指导,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4)2011年11月,课题研究结题鉴定,出版论文。

十、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包括如下方面:

1、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2、个案研究(说课稿、典型教案、课件等)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论文)

5、如何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6、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石鹏: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研究以及全面调控工作。同时负责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

周怀中:负责课题整体管理工作,制定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调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与结题报告。

蔡龙:负责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工作,选定理论学习内容,完成理论学习记录,组织进行课题经验交流,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周建锋: 负责课题全程会议记录,协助组织课题组会议的开展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敬强:

负责理论学习书籍的管理、订阅、借阅工作,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音像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赖芬: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邓光秀: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相关调研工作,并协助完成课题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

2010年3月20日

下载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总结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总结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推荐五篇)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困生”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江山市上余镇上余中心小学 徐艳秋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______”对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实验总结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

    学困生成因

    二、农村初中学困学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 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