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8:2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第一篇: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发挥全体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教师党员提供引领作用,学校党支部决定推行教师党员导师制。

二、导师制的基本要求

1. 党员导师制要求从发展的高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2. 党员导师既要对学困生在学习上进行指导,又要对学生思想、习惯和生活进行指导,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

3. 导师既要对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又要对指导班级或指导的学困生负责。

4. 导师对学困生的指导,不仅仅要为学困生指导学习方法,还应该深入学困生的生活,为其提供具体的扶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逐步脱离学困生的行列,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三、领导小组

组 长: 杨XX 副组长:陈XX、吴XX

成 员: 张XX、张XX、黄XX、蔡XX、张XX、刘XX、柯XX、张XX、许XX

四、导师的基本职责

主要集中在“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等方面,同时做好结对班级和学困生的导师工作。

(一)班主任导师职责

(1)深入所挂钩的班级,通过问卷、个别谈心、学生座谈会、班团干部会等形式,掌握班级的基本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应邀参加挂钩班级的班团活动。

(2)每学期对所挂钩班级学生召开两次班会,提高班级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班级积极健康发展。

(3)通过各种方式、各种载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爱国爱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对学习困难、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学生学习,帮助改进行为习惯;尽力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协助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及时向年段、相关处室或学校反馈挂钩班级情况,协助解决班级其他应解决问题。

(6)每学期撰写挂钩工作总结上交党支部。

(二)学困生导师职责

(1)指导对象确定以后,导师必须多方面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落后原因、家庭背景等情况,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关心学困生,促进学困生尽快取得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健康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指导学困生填写成长挡案,记录学困生转变学习成绩的过程。

(3)关爱学困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要保持与学困生的经常性接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4)凡是涉及学困生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和导师要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与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随机交流指导情况、工作经验。

(5)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定期与学困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班主任共同家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6)建立沟通交流制度,关注学困生的全面成长情况,定期与学困生交流,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困生沟通交流一次,关注学困生的变化,对学困生的过错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学困生取得的进步,提请班主任和学校进行表扬。

(7)接受学困生咨询,指导、帮助学困生安排新学期适合于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成长目标的学习计划的制订及实施。

(8)随时保持与学困生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树立学习的信心。

(9)帮助学困生做好阶段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的分析总结,找出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源,协助学困生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二篇:导师制实施方案

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努力实现学校提出教育教学目标,现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导师制的含义

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二、实施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人民教师的育人新理念。学校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政治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自觉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三、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实施导师制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提倡学生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四、实施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实施“导师制”的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召开教职员工会议,阐明实施导师制的意义和方法,成立导师制实施工作小组,明确导师制工作小组成员职责。

领导小组

组长: 牟群欢

副组长: 金斌宏 林平胜

成员: 应素群 张海江 李玉红 吴海明 各年段长

职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导师名单。

实施工作小组成员:张海江、金鑫、王君素

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导师的聘请名单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五、实施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摸底调查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偏科学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

2、导师的确定及使用

(1)担任导师的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2)导师的确定: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段和班级为单位,采取师生双向自愿选择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导师制工作小组初步确定人选,报学校导师制领导小组审定。

具体步骤为:所有科任教师原则上均应担任担任导师。由德育处根据德育工作情况统一汇总确定导师初步人选写出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核,最后由校长签字颁发聘书。

(3)结对办法:领导小组在确定导师的人选后,向师生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每学年选择一次,原则上一名导师指导1—2名学生。

(4)导师与学校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六、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1、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受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2、建立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每个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导师组织定期(每月一次)进行交流。

本小组内: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心沟通氛围。

小组之间: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5)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6)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导师制工作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二是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四是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7)导师奖励制度

A、导师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的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及各类推优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B、学校每年对导师进行考核,被确认为合格的,在评职称时,每两年可以计一年班主任工作年限,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导师”。

C、学校对优秀的导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今后竞聘班主任岗位的必须是曾经担任一年及以上导师的并经考核合格的科任教师。

D、学校根据对导师的考核等级进行奖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实施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处理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建立班主任制与班导师制并存,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协调导师、任课教师、教学班导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3、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党员导师制

[摘 要]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党建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并对大学生党建导师制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党建导师制;大学生党员;政治社会化

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党员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如何使大学生党员有机会充分学习党的纲领、政策和主张,有机会实践政治参与和政治活动,接受应有的理论培养和实践训练,实现党员特殊的政治社会化,保持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党建导师制是该思路下的一个实践和探索。

一、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被简化的党员培养程序。大学生党员整体数量急剧上升带来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基层党建工作量变得巨大。目前高校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人员大多由从事学生工作的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他们1人负责260~300多名学生,按照学生党员10%(一二年级)~40%(四五年级)的比率计算,一个辅导员或班主任需要培养26~120名学生党员。这么大的基数,仅是完成基本的发展程序(推优、考察、发展、转正)就有很大的工作量,能认真做好已书不易,何况班主任或辅导员一般都身兼数职,不仅负责学生的党建工作,而且还要负责日常管理和团建工作。所以,从实际情况看来,党支部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程序变得越来越简化。而党员发展数量的庞大和简化的教育培养程序已暴露出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些局限性。如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只重视组织发展,忽视教育培养;只注重硬性指标,忽视动机考察;只注重阶段性要求,忽视长期作用的发挥;等等。

(二)以学生党员为补充的培养机制。为了解决党建工作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开始创造性地引进学生党员力量来作为补充。一般做法就是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来担任党支部书记。引进学生力量是一个创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性意识,而且能解决一些工作量的问题,但是学生毕竟有其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的局限性。首先,他们由于个人学习、考研、就业等压力,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党组织的建设等问题,一般都是停留在接受党总支的指示完成基本的党建任务的层面。其次,学生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短,轮换快,上级党组织对其系统培养不够细致完善。最后,他们与其他学生党员的同学关系使他们难以树立权威,也很难对同学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常常在一些程序上得过且过。

(三)党建工作观念误区。当前的大学教师,往往“踩着铃声上课,踩着铃声下课”,与学生的授受活动全在课堂教学。确实,由于高校工作人员分工较细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其工作仅限于课堂授课,学生思想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党建工作就更是专职人员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在这种观念之下,高校出现了教书与育人分离的情况。当然,反过来,党建专职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也较少想到其他教师的作用,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征求学生的意见,而没有太多地征求其他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果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党建专职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其他教育教学的老师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专职党建工作人员,他们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程序上的、明示的影响,而不是人格上的、暗示的影响,政治社会化潜移默化的效果是较欠缺的。

二、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现状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许多问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体现,也在我们培养的学生党员身上显现。可以说,学生党员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已暴露出历史的局限性。具体来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缺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党员的言行并不能体现他们的党员角色,也有一些党员可能在短期内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在较长时期却不能保持这种觉悟。如在理论学习方面,有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对“两课”教学的兴趣低,政治敏感性弱,即使人了党,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大学书”。也有些学生预备党员在发展、转正谈话时,对党的基本纲领、宗旨、性质都不能系统地熟练地回答。在平时行为方面,一部分同学在入党之前各方面表现无可指责,但是在发展为党员之后,就开始出现迟到早退、言语极端、违纪违规或者考试作弊的现象。面对先进性教育的实效问题,我们可能习惯于从学生个体方面寻找原因,事实上我们应考虑到,即使是已经入党的学生,仍然处于心理和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年龄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完成但还不稳定的阶段,仍然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对象,尤其需要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和人生历程,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生、社会和历史,不断地加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对入党前、入党后的教育培养是不够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入党后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党员意识,才能逐步提高其先进性。

(二)大学生党员政治模仿机制缺乏。在实际党建工作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和党员会抱怨党组织对其培养和教育有限。反过来,专职党建工作者也会感觉学生没有政治学习和政治追求的主动性。虽然有各种具体的原因,但是不能否认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积极性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建教育形式的抽象性以及枯燥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增强教育的渗透性才能取得效果,过多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政治教化,从要求到强制的政治学习毕竟不容易进入学生的头脑,更不容易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追求。也就是说,政治社会化进行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除政治教育、政治专业训练之外,政治模仿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社会化方式。政治模仿大量见之于儿童与成人、学生与教师之间。对学生党员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理论化的教育宣传途径来达成,也需要提供机会使他们通过接触各类先进人物得到感染、受到启发,通过政治模仿来获得政治素质,坚定政治信念。

(三)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培养机制缺乏。学生党员一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由党员发展的要求和程序决定的。这批接受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考虑实现自身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相统一的人生主题时,需要努力做到树立远大的目标,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服务社会的本领。在他们寻求横向发展攻读其他学科或者纵向发展深入研究本专业领域时,也迫切需要一些富有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的导师为其指导路径。在当前就业困难、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提要求,而应该加强人文关怀,更多地考虑“以学生党员为本”。党员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除了在思想政治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之外,还要从综合素质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使大学生党员能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实现自身发展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统一的目标。

三、大学生党建导师制的实施方法 定义和宗旨。大学生党建导师制,是在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由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联系校本部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党员、“两课”教师党员担任课外党建导师,以使导师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努力目标、培养综合能力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导师制的目的在于:第一,提高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并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党员主体意识。第二,针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考察对象个体特点,引导其确立符合个性特征的人生方向和努力目标。第三,传授科学思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促进科研、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四,指导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察对象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二)组织和管理。第一,由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按照党支部的职责要求和个人的情况,选择一位党建导师。由该学生主动与党建导师联系,提出个人申请,经导师同意,党支部审核,确定辅导与被辅导关系,党支部备案。第二,由党支部设计培养计划表,包括培养的内容、次数、时间等,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按照支部的培养计划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与导师的共同努力,完成培养计划,由党支部审核。第三,根据以上内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定期评选优秀党建导师和优秀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以资鼓励。

(三)导师的职责。第一,定期对学生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理论辅导,第二,宣传身教,以优良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促进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三,每月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面谈或其他形式的交流不少于一次,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生活态度、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指导。第四,导师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党员民主评议的程序中出具评议。第五,对党建导师制和学生党建工作提出建议。

(四)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职责要求。第一,尊重党建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第二,遵守党支部制度,认真履行党建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党建导师制相配套的支部活动。第三,及时主动向导师反映本人的思想动态,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第四,及时主动地向党支部汇报辅导进展、辅导内容和相关事宜。第五,对党建导师制和党建工作提出建立。

四、大学生党建导师制的作用

(一)大学生党建导师制,能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既实现经常性教育,又增加学生党员政治模仿的机会。党建导师通过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生党员经常性的接触,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可以达成与学生在思想方面的交流,启发大学生党员增强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个人在品德、行为、学习方面的追求;另一方面导师又通过帮助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实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实现人文关怀。知识渊博、阅历广泛、经验丰富的导师以其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影响,导师的威信甚至超越父母。导师的生活哲理和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其中德高业精的导师会成为学生尊祟模仿的对象,通过模仿,接受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可以说,党建导师制,通过主动地引入来自本系统、各岗位上的优秀导师,能弥补学校党建工作主体的单一性和政治社会化形式的抽象性,能弥补党建程序的简化带来的实际问题,从而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经常性的先进性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

(二)大学生党建导师制,既能提高大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提高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党员培养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导师是学生在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按照个人情况主动寻找到的,一般来讲,这个导师就是这个学生平时尊敬、仰慕或希望交流的老师。在建立辅导和被辅导的关系后,学生比较能够发挥个人的主动性按照党支部的统一规划主动找导师交流,主动与导师预约时间、地点请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原来认为自己的工作仅限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缺乏关注,但在学生的主动要求下,也能提高自己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感,改变教师在教学中见书不见人,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实现教师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这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辅导关系比自上而下的制度更加切实可行。可以说,党建导师制建立了一个良性互动机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导师对学生教育、党员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党建导师制,既搭起了导师和学生思想政治交流的桥梁,也提供给学生帮助其提高综合素质的导师。党建导师制在搭起了导师和学生思想政治交流桥梁的同时也给学生输送了专业指导的导师。这是专职党建工作者所不能做到的。学生在和导师的交流过程中,导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学习、兴趣、特长等各方面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指导,给学生讲解大学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接触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激发创业兴趣,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在现代社会,党员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一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还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而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奉献力量。

第四篇:宿舍导师制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建筑支部宿舍导师制实施方案

上一届宿舍导师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导师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明确。

2.导师与学生宿舍间本无交集的,在此活动中也不能很好交流。3.“下宿舍”这种形式单一切可行性差,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4.前期宣传不够充分,各方面不够重视。本学期宿舍导师制针对的对象

本次宿舍导师制的实施对象为11级、12级学生,为2013-2014学年13级学生的宿舍导师起开头作用,将在13级大力开展。

以11级、12级为主体,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风差,学习兴趣不浓厚,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人生没有很好的规划 2.宿舍卫生成绩太差,没有良好的宿舍卫生保护意识。

3.我院的教学方面没有能很好的引领学生对建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缺少评图等交流的机会。

宿舍导师制的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动更多同学学习,并在导师能力范围内对低年级同学的学习进行一些指导。

2.增加学生宿舍卫生的保护意识,以小见大,提高卫生成绩。3.增强学院各班级、各年级之间的交流,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本学期宿舍导师制实施方案

本学期的宿舍导师制采取两种方法的改进:导师双向选择制、多宿舍多导师组合开展活动。1.前期宣传

1)面向学生:

导师的基本情况介绍。

导师能够帮助同学们做的事情。2)面向导师:

告知导师此次活动的目的和具体实施方法,有条件时可以对导师进行培训。

2.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

在前期宣传后,学生对宿舍导师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希望认识的导师或已经认识希望交流的导师,党支部再进行调节。双向选择可以增加导师与学生宿舍间的交流。3.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多宿舍多导师一同开展活动,也可利用导师的人脉,请高年级中学习好的、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与学生一起交流,给学生提高有效的帮助。4.监督机制

每年级有负责人对本年级的全体导师进行监督,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以发现宿舍导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第五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范文

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经研究,决定试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为根本,坚持德育为首,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化、目标化、课程化、格式化、活动化。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兼顾个体,既管又导的工作方式,整体推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具体任务

1、建立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为小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实施本班级的“德育工作导师小组制”工作。

2、一、二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一、二学生达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纪律、就餐等);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爱校、爱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形成基本的班级文化,开发低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3、三、四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重点抓好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习惯教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培养,开发中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4、五、六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巩固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形成的德育教育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了解基本法律法规、爱国主义教育。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组 长:高延安 副组长:姜治豹

组 员:丛培玉 韩富英 陈雪艳 付国军(各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记好“德育导师”记录,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一)、导师的基本条件:

1、导师的基本条件:(1)关心、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

(2)要热心于学生工作,要有耐心的态度,有细心的工作作风;(3)受学生欢迎并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

(4)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知识,学会倾听,重在引导,不包办代替。

(5)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全面了解学生商定发展目标。(6)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教。

(7)导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8)导师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

(1)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兴趣、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

2(2)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经常与学生进行座谈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困难。(4)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5)直接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教育。(6)学生出现适应欠佳、行为偏差或其他特殊事件时,可约请有关人员实施辅导,并与其家长及时联系,必要时由政教处协助辅导。

(7)因实施辅导所获得的学生个人或家庭资料,非依法律规定或辅导需要,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三)、导师的产生途径: 根据各年级教师情况,采取教师自荐与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学生德育导师。

年级组将学生德育导师向同学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导师;或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或由学校、年级组推荐。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2人。

七、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要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3、要不断扩大推广面。富有亲情化、个性化的导师制度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校今后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有力尝试。为此,各年级要在认真抓好试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广,努力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最终使“德育导师制”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头小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亮点。

下载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师党员导师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 ——XXXX班 一、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 厦门大学于2006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既不像研究生导师,也与辅导员不同,前者重在对已......

    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岳家庄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惠阳区第三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树立全员德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灰埠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团结 友爱 ★ 求实 创新 野店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教师育人责任,积极构......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蓼兰镇葛家小学 一、指导思想: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

    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

    石狮市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 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背景: 1、我校班主任工作主要忙于班级日常事务和常规教育,繁杂的班级事务占用了大量做细致有效的工作时间,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