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4新备课)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阶段来看,六年级下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非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基础。
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具备了一些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为丰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也掌握也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比以前高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学生,向着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更加迈进了。
二、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教材是这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以“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大视野。本册教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通过认识祖国,了解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对本册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
从变化上看,六年级下册教材信息量大,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很强,充满着学习的吸引力,观点、文字、图片、语气、语态都与初中形成了对接。
从学习方式看,道德辨析的层次、道德思维深度加大,主要体现在辩论、辨析、选择、反思、等活动方面,旨在形成一定的观念及价值判断。另外,随着阅读材料的增加,自主学习的成分也将随之增大,特别是通过自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训练得到同步加强。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党唱支歌》。主题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题二,改革开放奔小康;主题三,走进新时代。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世界》。主题四,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主题五,漫游世界话习俗;主题六,丰富多彩的节日。第三单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七,地球病了;主题八,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主题九,我们到哪里去安家;主题十,让我们和谐相处。第四单元《世界是个大家庭》。主题十一,地球村的管理机构;主题十二,WTO与我们的生活;主题十三,让人类远离战争;主题十四,五环旗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
3.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2.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4.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5.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6.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初步知道我国在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6.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7.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8.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9.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0.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周改革开放奔小康
第三周走进新时代
第四周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
第五周漫游世界话习俗
第六周丰富多彩的节日
第七周地球病了
第八周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第九周期末质量检测
第十周让我们和谐相处
第十一周地球村的管理机构
第十二周WTO与我们的生活
第十三周让人类远离战争
第十四周五环旗下
第十五周五环旗下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检测
第二篇: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单元备课(2014新备课)
单元备课第一单元《为党唱支歌》
六年级品社(学科)导学教案使用时间:2014 年月日编写人:审核人: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为党唱支歌”。这一单元历史跨度较大,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初,再到今天的全国人民奔小康,因此教学中要占大量的素材,要运用大量的事例进行教学,尤其要突出“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本单元分四个课。第一个主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个主题: 改革开放奔小康。第三个主题走进新时代,这三个主题按照时间先后个关系,反映了我们国家三个历史时段的社会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及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意义。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知道我国在从小康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3.深刻感受我国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充分利用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实如故事、图片、历史资料、实物介绍等加以呈现。比如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中,采用了新中国的诞生即开国大典的历史素材突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具体的历史镜头有“农民翻身的解放”,反映的是农民分田分地后的欢心。“废墟上的巨变”,讲的是新中国的一清二白的开始,有自己的工业。走进新时代讲述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天地,统一大业一步步推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用6——7课时。
单元结构:
主题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
农民翻身的解放
废墟上的巨变
走向世界舞台
主题二:改革开放奔小康。
国家走向富强
人民走向富裕
主题三: 走进新时代,发展进入快车道
统一大业在推进
第三篇: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大 封 社 区 学 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张 梅 红
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阶段来看,六年级下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非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基础。
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具备了一些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为丰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也掌握也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比以前高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学生,向着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更加迈进了。
二、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教材是这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以“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大视野。本册教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通过认识祖国,了解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对本册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
从学习方式看,道德辨析的层次、道德思维深度加大,主要体现在辩论、辨析、选择、反思、等活动方面,旨在形成一定的观念及价值判断。另外,随着阅读材料的增加,自主学习的成分也将随之增大,特别是通过自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训练得到同步加强。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党唱支歌》。主题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题二,改革开放奔小康;主题三,走进新时代。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世界》。主题四,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主题五,漫游世界话习俗;主题六,丰富多彩的节日。第三单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七,地球病了;主题八,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主题九,我们到哪里去安家;主题十,让我们和谐相处。第四单元《世界是个大家庭》。主题十一,地球村的管理机构;主题十二,WTO与我们的生活;主题十三,让人类远离战争;主题十四,五环旗下。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2.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4.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5.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6.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初步知道我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四、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6.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周 改革开放奔小康 第三周 走进新时代 第四周 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 第五周 漫游世界话习俗 第六周 丰富多彩的节日 第七周 地球病了 第八周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第九周让我们和谐相处 第十周 地球村的管理机构 第十一周 WTO与我们的生活 第十二周 让人类远离战争 第十三周 五环旗下 第十四周 五环旗下
第十五、十六周 期末复习检测
第四篇: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阶段来看,六年级下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非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基础。
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具备了一些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为丰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也掌握也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比以前高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学生,向着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更加迈进了。
二、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教材是这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以“我是中
国人”“走近世界”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大视野。本册教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通过认识祖国,了解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对本册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
从变化上看,六年级下册教材信息量大,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很强,充满着学习的吸引力,观点、文字、图片、语气、语态都与初中形成了对接。
从学习方式看,道德辨析的层次、道德思维深度加大,主要体现在辩论、辨析、选择、反思、等活动方面,旨在形成一定的观念及价值判断。另外,随着阅读材料的增加,自主学习的成分也将随之增大,特别是通过自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训练得到同步加强。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党唱支歌》。主题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题二,改革开放奔小康;主题三,走进新时代。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世界》。主题四,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主题五,漫游世界话习俗;主题六,丰富多彩的节日。第三单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七,地球病了;主题八,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主题九,我们到哪里去安家;主题十,让我们和谐相处。第四单元《世界是个大家庭》。主题十一,地球村的管理机构;主题十二,WTO与我们的生活;主题十三,让人类远离战争;主题十四,五环旗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
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
3.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2.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4.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5.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6.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初步知道我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
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6.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7.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8.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9.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0.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周 改革开放奔小康 第三周 走进新时代
第四周 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 第五周 漫游世界话习俗 第六周 丰富多彩的节日 第七周 地球病了
第八周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第九周 期末质量检测 第十周 让我们和谐相处
第十一周 地球村的管理机构 第十二周 WTO与我们的生活 第十三周 让人类远离战争 第十四周 五环旗下 第十五周 五环旗下
第十六、十七周 期末复习检测
第五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12人,男生6人,女生6人,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连。由于内容上的高度综合,教材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学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初中历史课程要求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地理课要求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比如,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首先从1985年、1998年、2002年三幅涉及领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