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9: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第一篇:《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记录

高洋洋老师参加县级小学语文评优课活动评课稿

平坊中心校郭怀利

2013年3月27日

今天听了高洋洋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找准训练点

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有力抓手,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凭借点就是教材。所以,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应吃透教材,领会教材主旨,找准训练点、升华点,设计生动有效的教学细节,才能使语文课既实实在在,又有声有色。本文通过描写以班长马宝玉为首的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的艰巨任务,同大批鬼子进行了顽强斗争,最后英勇跳崖的英雄壮举,表现了五位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教师围绕一个“壮”字,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五壮士的雄壮、豪壮、悲壮,主线非常清晰。教师将其归纳为“壮志、壮举、壮语”,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英雄人物的的伟大与崇高。

二、创情境烘托,促情感升华

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插图,有关影视片断再现抗战情

境,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出示五勇士纪念塔、向五勇士纪念塔敬少先队礼、班长砸石头图、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影片片断等,使五壮士的英勇形象更突出、更鲜明。

三、注重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高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几句时,教师先追问:“五壮士怎样打?打的是谁?为什么狠狠地打?”通过提问,使学生心中萌发了对敌人的仇恨。接着,教师出示南京大屠杀图片,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万恶的敌人在中国所犯的滔天罪行,使得学生对敌人的仇恨更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在读文中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对五壮士的敬畏之情。像这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文中还有很多处。有效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从读中领悟了情感。

四、不足之处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较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

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训练,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3、重点词语没让学生深入理解。如:斩钉截铁。

第二篇:狼牙山五壮士 评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今天听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教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陈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老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现在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第九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张贵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

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第三篇: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小结

在这次校内评优课活动中,老师们都积极参加,并做了精心准备,力求把课上的更好。每位老师的课,可以说各有千秋。李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颇为深刻。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程老师这节课,首先从本单元的导读入手,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继而引入本课的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质疑,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又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并说出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可以这样概括。随后抓住课文详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李老师这节课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主要说一些几点:

1、教师语言素质好,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师生配合默契,互动较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条理清晰,听后使人很受启发。

3、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

4、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第四篇: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评课稿

上周五,我们聆听了邓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感受颇多。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谈了不少听课后感悟。我稍加整理,现代表我们年段几位老师把这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整堂课流程清晰,条理清楚,教师亲切,学生轻松地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情感,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具体体现在:

一、抓典型,重训练,让学生涵咏文本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研之有法,需要日积月累。邓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扎实。如,引导学生画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在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旁写感受;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典型句段深入研读,感悟到英雄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深受感染,涵咏文本。比如,课文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设计了形式不同的教学细节:首先引导讨论,课件出示,把“砸”换成“扔、丢、抛”等字,可以吗?接着说说五壮士为什么那么痛恨敌人?再指导朗读句子。这样层次清楚的引领,使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到壮士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懂得了战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思想根源之所在;再如深入理解“屹立、眺望、望望“等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班长说的话语等。这样,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体验,重情境,让学生静心体会

邓老师采用创设情境,补充背景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但学生都生活在舒适的和平年代,脑海里很难与那个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联系起来,很难体会到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争的场面,更难体会到当时我们的中国人民为什么如此憎恨日本侵略者。邓老师在教学完第五部分的,适时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大家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理解也深刻了,纷纷踊跃地谈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再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三、抓朗读,重迁移,让学生有感而发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感人至深、精彩凝练的语句比比皆是,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文章的结尾,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英勇跳崖一部分。这部分课文既

写出了五壮士对祖国和亲人的留恋,也写出了他们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的自豪,同时更写出了他们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对这段课文,邓老师通过范读激发起学生对五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创设了浓厚的阅读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英雄跳崖时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设计了多次引读,使全课教学进入高潮:(1)眺望着自己的亲人和战友,满腔深情地读。(2)看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满腔仇恨地读。(3)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战士,他们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无比自豪地读。引读地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感受到五壮士在生死诀别之时内心的情感,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也增强了爱国热情。邓老师再小结本课的描写方法,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一处写写其他一位或几位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此时,孩子们通过教师朗读创设的感人氛围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由读到写,有感而发,可谓是水到渠成!

我们备课组也提出以下两点小小的看法:

1.老师在配乐范读时,如果能给孩子们提出学习的任务,应该会更好。2.老师情感投入能否更有激情些。

第五篇:狼牙山五壮士(微课)

《狼牙山五壮士》微型课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狼牙山五壮士》第四自然段。

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七连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主力和群众的安全,把日本鬼子引上狼牙山的悬崖并与敌人展开顽强搏斗,最后弹尽壮烈跳崖的过程。刻画了五壮士对日寇的仇恨和歼敌的勇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全文可分为五大段:第一部分(1)写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写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写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写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写五壮士壮烈跳崖。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句子,但是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用关键句、关键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词语描述的画面,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知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等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英雄气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关键词的引导,体会狼牙山五壮士行为之“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气概。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峰顶歼敌的动作,语言的语句,理解“砸”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段话中的写作方法是动作、语言描写。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点播教学法 教学过程:

 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的前面三个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感知五壮士行为之“壮”

师:请同学们通过默读第4自然段,找到能体现五壮士行为之“壮”的句子。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个别读).请同学们将这段话齐读一遍,并从这段话中划记出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预设:拧开、抢前一步、夺过、插在、猛地举起、大声喊道、砸.这些动作具体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请两个同学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边表演,老师边配合着读).从这些动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战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悲愤慷慨、壮烈豪迈、奋不顾身、仇恨

三、理解五壮士行为之“壮”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到这段话,如果我们需要要把这段话浓缩再浓缩,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是什么? 预设:砸!(板书:).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这个字上。首先,是谁砸谁?

预设:狼牙山五壮士砸敌人。

(2)一个“砸”字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预设一:战士们在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的境况下,战士们才会“砸”敌人。表现出了当时壮士们身临险境、情况危急。预设二:战士们身处高地,就地取材,“砸”是为了给战友们的迁移拖延时间。表现了五壮士的机智。

预设三:五壮士用砸石头的方式抵御敌人的枪炮袭击,可以看出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

师小结:我们从一个“砸”字上一可以看出壮士们当时情况之危急,二可以看出壮士们头脑之机智,最后可以看出壮士们的英勇顽强。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即便身临险境却奋不顾身的英勇顽强的气概来将这段话齐读一遍。“他刚要拧开盖子„„”

四、方法的总结

师:最后,我们再来想想,这段话是通过用什么方法来体现狼牙山壮士英勇顽强的气概的?

预设:动作、语言描写来体现壮士们英勇顽强的气概。

师小结: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往往会达到一种入木三分的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作之中。最后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写两三个句子,刻画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当成家庭作业交上来。

板书:

12、狼牙山五壮士

“壮”——砸!

情况危急 机智 英勇顽强

下载《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海原回小 韩芬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七单元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我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我深有感受,被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 这篇课文记叙了......

    狼牙山五壮士

    听《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某部五勇士在完成战斗任务后,弹尽路绝,面对凶恶的敌人宁死不屈,跳下了悬崖。作曲家吕绍恩根据这个真......

    狼牙山五壮士

    一、概括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

    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紧扣壮士展开阅读,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四(5)班王嘉仪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回荡在我的耳边,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得到了一些教育。 令我最感动的是那一幕,五壮士为......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