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龙小学教师个人教学案例
金龙小学教师个人教学案例
教师:吕森
课题:“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感悟、把握解题关键。
3.培养分析、比较、概括、迁移等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挑战性,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铺垫
1、师谈话提问:咱们学校六(1)班和六(2)班各有多少人?根据回答板书:一班有55人,二班有50人。
2、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吗?
学生纷纷举手。
一生站起,一口气连提两问:“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班比二班多多少人?”
大家不约而同笑了起来,觉得编得太简单了。
另一生编题:“一班人数是二班的几倍?”“二班人数是一班的几分之几?”师:怎样解答?
生口头解答:55÷50=11/10 50÷55=10/11
接着有学生又编成比的应用题,如:一班与二班人数的比是几比几?一班与两班总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师:能不能再编得复杂一些?
学生深入思考,这时有一生编题:“一班人数比二班多几分之几?”“二班人数比一班少几分之几?”
师:想一想,怎样算出这两个问题?
据生答板书:(1)55-50=5(人)(2)55-50=5(人)
5÷50=1/10 5÷55=1/11
提问:这两问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
经讨论交流,学生弄清了两个问题的单位“1”不同,因此,第二步的除数不同,结果也不同。
3、师:我也来编一题,看谁能解答上来。
师将学生所编题综合、变形后出示下题:
学校六(2)班有50人,六(1)班人数比六(2)班多1/10,六(1)班比六(2)班多多少人?
指一生板演:50×1/10=5(人)答:六(1)班比六(2)班多5人。集体交流。
4、师:这道题中是求“六(1)班比六(2)班多多少人”,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用减法做,而是用乘法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想法:
有一生说得非常透彻:“如果题目中告诉我们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各是多少,那么,求一班比二班多多少人,就可以用一班人数减去二班人数。但是这道题里没有告诉我们一班的人数,只告诉一班比二班多1/10,就是多二班人数的1/10,所以,求多的人数就是求二班人数的1/10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明确:根据“六(1)班比六(2)班多1/10”,把六(2)班人数看作单位“1”,六(1)班比六(2)班多的人数就是六(2)班人数的1/10。因此求多的人数只需要用六(2)班的人数乘1/10就可以了。
【评析:以学生生活中现实的例子作铺垫,容易激起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教学目标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动态生成。同时,自编、自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数学活动的主宰者。通过讨论,弄清本节课新知与旧知在质上的区别,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5、出示复习题:
苗山林场去年植树3500棵,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植1/5,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植树多少棵?
(1)独立完成。
(2)指一生到讲台前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这位学生就像老师那样,边画线段图边讲述自己的想法:
“根据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植1/5,把去年的植树棵数看作单位‘1’”,边说边画出第一条线段图:去年
“‘比去年多1/5’就是要把去年的棵数平均分成5份,今年比去年多这样的一份”,画出第二条线段图:今年计划
“求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植多少棵,就是求去年的1/5是多少”。标出问题。解答:3500×1/5=700(棵)答: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植树700棵。
附学生所画完整线段图:
(3)师:大家认为他介绍得怎么样?如有问题,还可以向××小老师请教。„„没有问题了,让我们用掌声表示对他的祝贺。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小老师”满意而归。
师 :谁能讲得比他更好吗?
大多数学生争相举手,跃跃欲试。
师再指生介绍。
【评析: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和个性的空间。教师退隐幕后,只作为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激起学生表现自我的愿望。】
二、激趣导入:
刚才做的题是什么应用题?(板‘分数应用题’)如果再复杂一些的题,你还敢不敢做?下面我们继续探究一下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分数应用题’前板
书‘稍复杂’)
三、深入探究:
1.师:以上题中若条件不变,你认为还能求出什么?
生:还可以求出今年计划植树多少棵。
2.据答出示例题:
苗山林场去年植树3500棵,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植1/5。今年计划植树多少棵?
(1)学生试做。
(2)介绍自己的想法。指一生到讲台前边做边讲,同时也将复习题中的线段图修改过来:
(3)你还有其他解法吗?再指生介绍自己不同的想法。
附录学生板演的不同解法:
(二)3500×(1+1/5)
(三)3500÷5=700(棵)
=3500×6/5 700×(1+5)=4200(棵)
=4200(棵)
【评析: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3、师:例题与复习题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不同:复习题的数量关系较简单,用单位“1”乘几分之几所得的对应数量就是所求问题,因此只要一步。例题中的数量关系稍复杂,用单位“1”乘几分之几所得的对应数量不是要求的问题,还要根据题意再算一步。
4.看课本74页—75页,了解书上的想法。
四、练习巩固:
(一)基本练 : 完成书上练一练T1、T2
(二)对比练:
(1)食堂买来450千克大米,买来的面粉比大米少1/5。买来面粉多少千克?
(2)食堂买来450千克大米,买来的面粉比大米多1/5。买来面粉多少千克?
1、生独立做。
2、师:以上两题有什么异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评析: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和比单位“1”“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的异同。训练分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习惯。教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三)综合练
出示: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他的飞船进入太空后,体重比原来减轻了5/6,他原来体重64千克,到太空后,他有多重?如果让你去执行航天任务,到太空后,你有多重?
五、课终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会了什么?
【总评:本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
自我表现获得成功的喜悦,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具体活动情境中,学会与人合作,
第二篇:小学教师教学案例
小学教师教学案例 小学教师教学案例
1.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执教老师 张涛 原文: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眼睛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4、结合文章与胸有成竹的故事,体会心到,眼到,手到的思想,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过程: 指令设计 导课:
1、鱼在哪里游?
2、鱼能不能在纸上游?
3、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鱼在纸上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脑海里有几幅画面,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小组汇报
3、你脑海里哪幅画面最深刻,为什么。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进一步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
1、把自己作为作者,脑海里回忆一下青年的形象。
2、划出描写青年的外貌动作的语句。
结合文章与胸有成竹的故事,体会心到,眼到,手到的思想,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拓展,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
1、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
2、出示(或让学生回忆)文与可画竹的故事,体现两篇文章之间的共同之处。
3、小组交流,汇总提炼。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出示生词,让学生读写。
1、读生字,重点讲解澈,徽的读与写。
2、小组合作检验。
附: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
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
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
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
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
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
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易谷评:
这是一堂经典的语文阅读课型,训练和组织都非常科学合理。
2.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执教老师 宋永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例
1、P118页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应用植树问题思路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间隔”。
植树时两棵树不能连种,之间要留空,叫间隔。种两棵树有几个间隔?3棵树,4棵树呢?
2、用线段图表示。
3、脑中回忆构建线段图。两个间隔、三个间隔、四个间隔需要几棵树?
4、明晰: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5、说说生活中那里有间隔?
(二)探讨植树问题
1、在10米的的小路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几棵?
2、学生讨论解答:10÷5=2 2+1=3 思考:2是什么数量?为什么要加1?(回忆线段图)
3、练习:20米米的的小路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几棵?30、40呢?
4、明晰:先用除法求间隔数,再加1求棵树
(三)练习:(利用构建好的植树模型解决)
1、一边植树。
2、两边植树。
3、插彩旗
4、电线杆
5、楼梯问题。
6、车站站点问题
7、敲钟问题
(四)总结:脑中有线段图吗?如果路的两端都不植树,线段图该是什么样?下一节课接着研究。
3.识字8教学设计 执教 刘延云
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8个生字,会写“斗、南”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对于文中谚语的理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我们学过的识字7是反义词识字,还想着吗?复习:是对非,长对短, 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同学们学得
很扎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8是一些谚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
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地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范读、教读。
3、师生轮读,齐读。
4、教师出示生字,自由读,齐读、抢读,指名学生读。
5、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比如:换偏旁等方法。讲解“初”、“眉”的字义和字形。
6、开火车读字。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读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认识了,相信同学们读课文会读得更好。现在同位两个比赛读,看谁读的正确、流
利。都会读了吗,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了解大意,就学生不懂的问题简单讲解。重点理解“娥眉月”借助图片(弯弯的月亮,娥眉:看“娥”的偏旁,女,美女,出示娥眉月的图
片)
3、读出节奏。师生对读,老师读前面四个字,学生读后边三个字。引导学生感受“前四后三”的断句方法。
4、读出韵味。同学们看这几个字,圆、南、畔、前、暖、寒、棉,它们的韵母都是an,像诗一样,这叫押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感受一下。
5、边做动作边读文,引导学生试着把课文变成头脑中的图画。
四、写字教学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归、雁 眉 湖。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如果有条件,可以展示)
五、积累和拓展
1、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谚语。今天我们学习了谚语,在以后会经常用到,比如:在晴朗的月夜,看到天上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用哪
句谚语?看到圆圆的月亮可以用„„,早上起来,面向太阳,我们可以说,朝看太阳辨西东,晚上,看到北斗七星,我们可以说,夜望北斗知
北南。放学了,如果看到有很多蜻蜓在池塘边飞,我们要赶紧往家跑,因为„„,看到大雁北飞,我们知道春天来了,看到燕子往南飞,我们
就知道秋天到了,因为燕子南飞气转寒。(边语言描述,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谚语)
2、拓展“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要穿单。”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同学们想一想,一场春雨后面应该是„„
3、布置课下收集谚语。(学习了谚语,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的知识,同学们课下可以从书上、网上找几个自己喜欢的谚语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这
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易谷评:
好教师、好设计、好效果。特别是关于“压韵”的教学设计,形式简约,效果显著。
第三篇:金龙镇小学教师调配方案
金龙镇小学教师调配方案
根据《金堂县教育局关于开展2008年教职工调配工作的通知》(金教发(2008)59号)的文件精神,为保证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配原则
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和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促进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严格编制管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主要程序
(一)成立教师调配考核小组
组长:张桂英
副组长:王先战
成员:肖良陈丹曾继阔肖代元钟代明
朱伍兴胡俊邱禄茂张红梅唐明鑫
胡佑华
(二)公示调配条件及调配指标和岗位分布
1、调配条件
(1)参加工作满5年及以上者方可提出调动,已调动的教师必须在调进单位工作满3年后方可再次调动。
(2)名优教师原则上从获得荣誉称号起三年内不得申请调动,骨干教师(县优青以上)原则上从获得荣誉称号起两年内不得申请调
动。
2、调配指标
学校教师申请面严格控制在5%以内,本校紧缺专业教师原则上不得申请调动。
3、岗位分布:以上级下发的为准。
(三)申请调动的教师(符合调动条件)向学校递交书面申请(申请调往的学校必须具备补员资格及岗位,每人只能选一所学校中的一个岗位,选定后不能更改。)
(四)由学校教师调配考核小组对申请调动的教师(符合调动条件)根据调动考核内容进行考核打分排序,并根据指标数,选取名次列前者,确定为本年申请调动的教师。
(五)在校内公示考核小组确定的申请调动人员,公示期为3天。公示期无异议后,由学校下发教职工调动申请表。
三、考核内容(共100分)
1、夫妻分居,需照顾家庭者,计20分。
2、家在外地(未在本镇范围)者,计15分。
3、非紧缺学科者计5分。
4、教师的德、能、勤、绩考核(60分)。具体考核办法参照《金龙镇小学教职工考核、教师评优暨职称评聘考核实施细则》执行。
5、加分项目:
(1)教龄每年加0.5分。(最多加5分)
(2)有村小任教经历者,每年加0.5分。(最多加5分)
(3)近三年获县级以上的奖励,根据级别每项加0.5——1分(县
级加0.5-0.7分,市级加0.6-0.8分,省级加0.8-1分),以级别最高的一次计,不重复加分。
(4)近三年获县级以上的荣誉称号,根据级别每项加0.5——1分(县级加0.5分,市级加0.8分,省级加1分),以级别最高的一次计,不重复加分。
四、说明
1、考核小组由学校党、政、工、团、队和教师代表组成。
2、凡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师德师风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或出现违法、违纪、违规的实行一票否决。
3、教职工本年填了调动申请表,而未被调动者,次年若调动指标有限,考核小组将不再确定其为申请调动教师。
4、其它未尽事宜,按有关文件办理。
金堂县金龙镇小学
第四篇:小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在教学工作上,本学期我担任三、四、五年级的科学课,刚开始确实是没头没脑的,但是学校给我创造了观摩和学习的机会,程海老师是我校非常优秀的教师,作为结对子的师徒,对我帮助很大,我通过听他的课和请他听我的课在教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对于平时的教学我从不马虎,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作为沟通的桥梁,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记录,找出不足。同时,本学期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一是校外实践活动,学生们在郑州市科技馆探索科学的奥秘;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寻访了古生物,也观看了地球变化为我们带来的奇特物种矿石;在湿地公园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科学课教学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走进了生活中去。二是首届科学幻想画活动,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习科学,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提前感受科学的魅力,对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兴趣。三是科技展示活动,这次的科技展示共开设了三个展区,每个展区都设置了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从眼、耳、手多方面去感受科学,在无形中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知识。
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的努力方向: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多向领导、老师请教、吸取更多宝贵的经验。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去、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为做好科学教学工作而努力。
第五篇:2014小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跟上学校的计划和要求,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制订教学计划:
1、认真领会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明确本期工作重点,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认真学习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与同组老师精诚团结做好校本教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复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包括如何利用现有教材、如何组建章节知识框架、如何利用手中的教辅资料、如何利用好每节课,如何对待每次练习与测试等。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的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分层次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针对所教学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抓好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增强他们的胜任成就感,将责任心,使命感贯彻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鼓励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优秀老师和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精炼的教学语言,精选的典型习题,博采众长,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和学科教学的需求,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多读书,读好书,除了阅读与教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外,也要着手有计划地阅读文学书籍、科技前沿类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完成读书心得,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工作和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4年工作计划
开封市边村小学闫文华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