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桥河镇中心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3
马桥河镇中心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5年)
一、基本情况。
马桥河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10614.27平方米,综合教学楼2495.97平方米。我校现有教师50人,学历全部达标。现有21个教学班,共有1003名学生。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编撰了《马桥河镇中心小学学校章程》,《马桥河镇中心小学制度汇编》等制度的有效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有爱岗敬业、团结务实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做实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办学特色逐渐凸现,体育艺术特色成果明显。
4、学校师资力量较为完善。
(二)、学校现在不足
1、教师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校本课程开发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2、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虽然不够齐全,但由于装备时间较长,现有多台计算机已被淘汰,再加之缺少美术室、书法教室室等专用教室,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办学理念与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南,以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
(一)、校训及“三风”
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心小学人的薪火相传,学校砥砺出“明礼、励志、厚德、博雅”的校训,孕育了“尊师守纪、勤奋学习、文明有礼、进取创新”的校风,形成了“严谨治学、关心学生、勤奋进取、精益求精”的教风和“勤奋、踏实、互学、互帮”的学风。
(二)、办学方针: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
(三)、办学策略:理性思路,刚性管理,柔性服务,和谐激励
(四)、办学模式: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五)、办学特色:实施体育艺术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六)、办学目标:创一流环境,建一流师资,强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
通过“四化”建设,即学校管理制度化,教育教学规范化,师生行为文明化,校园环境育人化。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德育活动创新,提高德育实效,通过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提升创建特色学校的步伐,使教师掌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初步具有运用现代
学习工具的能力。最终把学校办成“环境美、设施齐、师德好、学风正、特色显、质量高”的一所规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
1、培养目标:
培养“会健体、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合作”的既有良好科学素质又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小学生。
2、学校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科研意识、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把学校办成高质量的乡镇特色学校,最终成为一所社会认可、家长满意、领导信任的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
四、措施。
(一)、强化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五年中,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态势,及时制订和调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
1、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种管理制度进行适时完善,以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依法治校的民主进程。
2、明确职责,加强层级管理。坚持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各办公室)(教师)对年级组(教研组)负责;年级组(教研组)对各部门负责,各部门对校长室负责;使各管理层都有明确的职责目标,做到有职有权,各司其职。
(二)、引进竞争机制,加强班子建设。
1、实行学校中层干部目标考核制度,及时考核,积极评价,善于建立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做实事的各类干部。
2、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支部活动规范有序。坚持民主生活会,每期不少于4次,坚持对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每年发展1——2名同志入党,坚持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三)、加强人文关怀,搞好队伍建设。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积极稳妥地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二是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三是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老教师要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的工作;中年教师积极争当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树立先进,弘扬先进,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实施《马桥河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加强对班主任的选聘、考核与评定工作。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优秀班主任工作的评选工作。
(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执行《马桥河镇中心小学常规管理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工作“六认真”检查,把教育教学的管理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使常规管理落到平时,真正使学校常规管理所结出的成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扎实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认真建立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50%以上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专题总结在市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每年汇编一辑教师《论文集》,认真扎实地进行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真正起到教育教学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学校将根据区教育局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台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点抓好教导处、教研组工作,并将其纳入评先、评优,教学工作综合质量评估体系等,对各学科、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及时总结反思进行科学评定。
4、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渗透课程理念,确立“让学生成为善思、乐学、创新的骄子,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乐园”的理念,注重新课程理念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体现,特别是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五)、抓好特色教育,寻求教育事业新突破。
1、抓好特色教育项目的培养。学校要抓好体育艺术教育,力争在三年内成为穆棱市内拔尖的特色学校。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形成校园布置以学生书画作品为主的氛围。二是师生中崇尚文明、谦和、勤奋、上进、创新的新风气,打造高素质的师生优秀群体。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学校的主动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学校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保障。
(一)、内部保障。
1、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教代会真正成为审议、民主监督、决策学校重大事项的主要机构。
2、组织保障。形成党、政、工、团、妇的组织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3、资源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学校每一项设施都服务于、服从于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二)、外部保障。
1、政策保障。抓住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力时机,通过上级部门对学校的政策优惠和去倾斜,着力发展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经费保障。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3、队伍保障。学校的主动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期望能得到局领导对本校教师结构的特别关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学校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课程新跨越催人奋进,让我们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永不满足,认真完成我校三年发展规划制订的各项任务,开创马桥河镇中心小学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第二篇:马营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马营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8—2021)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求实创新,发展个体”为办学理念,以“办百姓满意的学校”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崇尚知识,崇尚情感,崇尚奉献,为教师创造适合他的舞台;逐步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优质的生源。
二、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中心小学地处马营镇辛兴屯村驻地,生源来自附近几个村里的学生。学校有12个教学班,470余名学生,近年来,学校依法治教,取得不错的成效。
2.师资概况
(1)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
(2)学校有着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3.制约因素
(1)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难以达成较高的目标。
(2)学校的组织管理还是以传统的刚性静态管理为主,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学生来源不理想,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
(4)学校的硬件建设由于财力有限,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些差距。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将努力构建爱心和谐校园,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求实创新,发展个体”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2、办学目标:
通过努力,使学校的环境进一步美化,校园文化浓厚,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管理更精细,教育质量在全乡的排位提升。
3、管理目标:
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制定要精细化,做到逢事有人管;规范化,坚持党政方针,体现校园和谐;全员化,每个师生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操作化,做不到的事不要写进去。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以后教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4、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风,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才。
四、主要措施:
1、学校管理
(1)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团队等群体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分级落实,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方针,建设“团结、进取、创新、奉献”的优良校风,形成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3)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执行要公正、公平、公开。
(4)加强团结协作,注重精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采用对实施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做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2)师德教育,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科学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强烈的爱心。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完善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度,促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强化校本教研力度。
(4)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新培养县级科学带头人2名以上。
3、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2)开展校级评星制度,实行流动红旗制,突出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典型,促进潜能生转变。
(3)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激励制度。
(4)加强对红领巾执勤岗的引导,培养大批负责的“小小管理者”,逐步树立“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思想意识,培训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
4、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要充分用好“四本”备课本,听课本,学习摘记本(业务学习本)作业批改记录本。
(4)加强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辅导,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重视特长培养,逐渐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5)新课改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创新。
五、安全维稳工作
(1)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出入管理制度,课间维护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
(3)定期进行校舍安全排查与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遇险自救知识培训,广泛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进行教育,定期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课。
(5)完善防汛、防水、防地震等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并严格按预案执行。
六、总务后勤
(1)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强化后勤部门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职工考核制度。
(2)完善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制度,管理好资金,做好设备的添置工作。
马营镇中心小学
2018年9月
第三篇:中心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6年)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地、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细管理,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实施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工程,力争人民完小在今后五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历程
西固城乡中心小学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于2007年重建,现占地面积45亩,教育教学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9人,后勤人员2人,学生251人。
(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
1、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2、教师队伍得到有效整合,保障各教学计划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师队伍具有踏实工作,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三)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
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年轻教师知识能力强,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
3、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家长式”的管理成分较大。
4、生源总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学前教育滞后,学校教学质量相对低下,难吸引优质的生源。
5、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
6、德育环境越来越严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理念系统
办学理念:创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
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
校训:知书达礼学有所长
校风:合作奉献务实
教风:严谨互助创新
学风:勤学好问乐学创新
(二)、总体发展目标
努力办成一所具有鲜明“书香”特色的品牌农村小学。
1、总目标的界定
“书香”特色: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师生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
品牌农村小学:有浓厚书香特色,环境优美,声誉较好的农村小学。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4年)
完善实验室、师生阅览室、等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书香”味。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书香校园初见成效。进一步强化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迈进一大步。
第二阶段(2015年)
完善功能室等硬件建设。书香校园建设富有成效。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见成效,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50%以上。学生个性、能力、特长培养收效显著。
3、第三阶段(2016年)
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书香特色鲜明,阅读已成为师生的习惯,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市、县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享有良好的声誉。
(三)培养目标
教师的培养目标:德高、博学、艺精、体健
学生的培养目标:知书达礼学有所长
(四)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小学生英语比赛、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等,在大赛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素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2、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主要活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3、各年级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年级特点举行年级内小型竞赛活动。
(五)改进作风建设,增强领导班子工作活力
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有“守、等、靠”的思想,要不断创新思维,学校教育才有希望;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讲党性、重品行。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学校是一个整体,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胸怀全局,统筹规划。要大力协同、密切配合上一级领导布置的工作,更要创新性地开展各种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每个领导人员要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主动一点,先行一点,多做一点,全局一点,让民一点。
(六)创建“平安校园”,探索长期有效工作机制
安全工作是学校头等大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各个部门经常检查,体现了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爱护。学校安全工作要在形成学校的常规工作方式(或制度)和人的生活行为方式上下功夫。
第四篇:界牌镇中心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二〇〇八年九月
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08年——2011年)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效、低耗,和谐、进步”的教育发展主题,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开放化的办学策略,按照“一种理念、两个阶段、三个目标、四种意识、五项工程”的办学思路,以创建平安文明校园为抓手,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打造我校新形象。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着力提高办学品位,把学校建成校园环境优雅,教师队伍优良,管理机制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高,在县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新教育实验学校。让寻常百姓享受优质教育,使每位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三、具体目标
1、着眼于学校长远规划,着眼于学生、教师发展需要,实现师资队伍四个转变(职业型转为事业型,从“应试型”转为“育人”型,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师德修养好,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的现代化师资队伍。40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100%,本科学历达50%,培养出市内有影响教师1名,县级名师3—4名,镇级名师20名。
2、培养“三会三能”的优秀小学毕业生。“三会”:即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三能”:即能较熟练掌握常用英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学会一种技能。
3、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三个突破:(1)强调团队合力,实现民主管理。(2)重视自我发展,实现自动管理。(3)注重过程调控,实现动态管理。
4、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创设有个性、有特色、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高标准完成各类专用教室及教室的装配。教室达到以下配备:电脑、彩电、实物投影仪。完善校园网和校资料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自动化。完成200米标准塑胶跑道。
5、整合资源,强化管理,中心小学争创市规范管理示范校,各村小创合格校。
四、具体措施
(一)、探索人本化管理工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生命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关注,不只是面向人的现在,更注重面向人的终身发展。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提高师生个体生命质量放在首位,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人本化。
1、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世界教育进入当代后,人们更加渴望能得到尊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到“宽严有致、恩威并重、张驰有度”,提倡人格化管理,领导工作要注意靠个人交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来相辅,注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在管理活动中关心并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并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来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也必须相应地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做出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多渠道沟通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多给教师一点温暖,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宽松、民主、友爱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愉快,乐教不疲。
2、树立“发展自我”的管理意识
教师同样需要学习、交流,教师和学生应该在不同的层面上,共同发展,共同体验自己人生的价值。不管是班子管理、还是教师管理,我们都相应制订有一套激发全员动机内驱力的层次目标,并激励大家选准自己的目标定位,然后从点滴抓起,狠抓落实,并形成了完整的评价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认真分析每个教师的特点,思考和设计对他们的培养方向,力争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3、建立“兼容有序”的管理机制。
要确保“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延续,需要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完备的制度与规章是确保学校理念、办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未来几年内,我校将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全员、全程实施管理,形成一套完整、闭合、互动的校内管理流程,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机制。这一机制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作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二)、打造学习型师资工程
1、建立培养机制,促进教师多元发展
克服大一统的培养方式,突出对不同性格、特长、能力教师的差异式培养。即以发现教师的长处为培养定位,创造适合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引领不同类型的教师找到自己的发展土壤,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就感。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学者型教师等不作为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必须目标,倡导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学校将允许教师按照个人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选择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并提供教师选择的多种组织形式,提供分享的空间,从而让教师自觉主动、心情愉悦地寻求自我发展。
2、利用校外专业资源,引领教师加速成长
依靠本校教师在实践中自我摸索,的确也能达到专业提高的目的,但缺乏专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业引领,不但会延长教师成熟的周期,还可能对专业成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影响成效。因此,学校将适时引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寻求他们的支持、合作与指导,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通过聘请顾问,邀请专家们走进课堂,参与教研组活动,为老师们解难答疑。开设专家讲座,使老师们了解新时期教育面临的深刻变化和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促进广大教师自觉反思、自我加压,同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教学行为中去。学校将抓住南通支教机遇,深入开展工作。
3、用行动研究,引领教师成长
实践证明,对于教师而言,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反思是科研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行动研究予以反思,使之明晰化、条理化,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能够实现经验共享。学校将在课题研究中,努力使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在实践中善于发现、解决问题,有部分教师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引领教师成长。采取走出去、请专家进来、教学沙龙、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四个一”读书活动,做学习型的教师。搭建平台催化教师发展。课堂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场境,好比“下水才能习得游泳”一样,要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和水平,必须创构多维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平台,学校构建“每周一课”、“每日开放”、“能人赛课”、“活动展示”、“教学沙龙”、“年级打擂”等校本教研机制,促进和保障基于课堂的行动研究的展开,催化教师发展。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在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5、学校要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努力做专家型的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课题实验,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日志、论文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精心思考,精心设计,调整完善课题实验方案,采用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式,围绕立项课题,务实操作,力求突破,力争出成果、出经验、出思想。
6、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及学历培训,力争在2011年本科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三)、实践智慧型教育工程
教育的终极目标实际生命关爱和智慧启迪,智慧要靠智慧赢赢得。
1、明理践行构建和谐德育
构建和谐的德育体系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德育为首,育人为先,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明理、激情、导行,真正使德育要求入脑入心,真正使每个孩子先成人后成才。以生命为基点,确认主体地位;以课堂为阵地,激活德育生命;以实践为基础,引领自我教育;以理解为纽带,实现人格感悟;以评价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以学校为核心,创造精神家园。
(1)、开展活动,紧扣时代性。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历亲为,在亲身经历中获得内心体验。本学期着重引导学生参与两类体验活动。一是扎实开展校本主题活动。活动将紧扣时代主题和学生生活实际,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二是认真抓好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要把准时代脉搏,关注热点,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组织参观、知识竞赛等形式,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改革成就,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心,激发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学习热情。
(2)、更新机制,体现人文性。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要不断探索新规律,探寻新途径。一是继续完善“点面结合,层层推进”的德育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纵横交错,互成网络”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全新教育网络,切实保证德育工作有序展开。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三是要继续健全德育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班主任考评条例》,评比特色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等,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德育效益。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开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动。
(3)、基础文明,追求实效性。
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是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保证,一要抓好行为养成。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新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规章为准则。二要突出抓好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法制、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从深层次上研究对策、合理施教、精心疏导。要加强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三要继续抓好关怀教育和诚信教育。明确思路,创新举措,突出实效。让关怀围绕在每个人周围,让诚信植根于每个人心坎。
2、贯彻“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新颁发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就是在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广大学校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创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巩固发展合格学校建设成果,优化育人环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把贯彻落实:“管理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认真抓紧抓实抓好,全面提高我校管理水平。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培训,提高对做好学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管理规范”的自觉性;明确“管理规范”的内容、特点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管理规范”的贯彻执行。制订创建方案,细化目标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管理规范”。强化督查考核,建立贯彻执行“管理规范”的激励机制。开设长短课,用课时来保证。
3、打造智慧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新课改呼唤新课堂。全体教师要自觉将课改的理念融注于教学行为之中,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注重创建生活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常面临生活问题进行探究学习,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联系,以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让他们自觉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并实现课程知识与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的协调发展。要注重营造民主的课堂: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尊重差异,努力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经验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要倡导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适时为学生的自主生成和主动发展提供开放的时空。要构建探究的课堂:要改变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把“以学定教”作为基本策略,积极倡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内容知识”与“方法知识”的同步生成,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各条学科要以课例研究为核心,扎实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课堂研讨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实践、总结、校正、再实践„„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理想境界。全面推进县教研室确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坚信两种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切实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着眼课程整合,形成战略化课程框架;立足日常经验,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挖掘社区资源,组织特色化地方课程;针对学生发展,开发个性化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兴趣,加强综合性实践活动;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1)、提高国家课程的实施水平。开全、开好各科课程。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狠抓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质量检测分析,修正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强化活动课程管理。要围绕县局体艺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特别要做好“四个一”工作。艺体、科技、劳技、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要规范活动常规,做到三落实:一是计划落实,二是训练落实三是检查落实。我们把活动分成四大板块:动感地带;快乐阅读;缤纷才艺;英语时空。每个板块落实到人,制订详实方案,让学生学习一项技能,完成一个作品,体验活动快乐,开发多元智能。
5、探索科学评价方法。
坚持教育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坚持评价促进发展,形成个性,激励向上。坚持评价采取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的方式。探索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建立自评、他评及民主评议的体系。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正确运用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晋升、聘任、分配奖金等的依据,但主要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提高。学生评价要改进和运用素质教育手册,变教师评语为教师寄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多样化,要把对学生影响大的规律性方面的内容考核在内。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征程新跨越催人奋进。我们将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订的各项任务,开创我镇小学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第五篇:XXX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XXX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XXX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3年,位于212省道赫章县城北20千米处,校园占地面积2151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学校有教师56人,其中有5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小学高级教师27人;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1207人。学校有远程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各一间,图书室藏书12560册;有班班通设备21套,办公电脑22台,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一个。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秉承“发展教育,建设家乡”的办学传统,以“勤学习、诚做人、勇探索”为校训,崇尚“厚德,博学,敬业”的教风,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使学校的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成为县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新三年(2014——2017)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1.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位于XXX镇中心区域,具有生源优势,且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该优势将更加明显。
(2)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
(3)学校师资力量较强,行政班子较为年轻,团结一致,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师队伍年轻,素质优良,充满朝气,学历达标,发展潜力巨大。
(4)学校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管理体系。(5)近年来,学校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方面提升较快,有一定的社会美誉度。
2.面临的问题
(1)我校距离县城近,对教师队伍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教师队伍主人翁精神不强,学校凝聚力不够。
(2)我校虽然教师队伍年轻而充满活力,但是相对年轻,教师教育底蕴不足,职业倦怠现象严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非常薄弱,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
(3)我校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体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契合,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仍是以成绩论“英雄”,考评科目不全面,导致与素质教育相去甚远。
(4)我校虽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拥有自己的课堂模式,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与新课改的整合研究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使得我校的教研工作趋于形式化,对教学及教师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5)学校特色未彰显,我校目前工作仍处于完成任务的模式,学校文化,特长教育仍然相对薄弱,尚待深入。总体来说,在普及和深化的协调过程中还不够完善,将深化特色内涵,完善艺术特长培养机制,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6)家庭教育比较薄弱。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忙于抓经济,再加上留守儿童的比例不断增长,家庭教育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家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忙于工作,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把教育学生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学生教育很难形成合力。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致使学校教育与学生行为相互脱节,学生“双重人格”现象不少。
(7)学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励,私立学校的竞争,将来第二小学的建立,教学质量如不提高,必定使得我校生源优势受到冲击。
三、发展前景
随着地区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上日益增强的知识需求,学生家长也理性地认识到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将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教训。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学校办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家长固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再加上他们平时忙于事业发展,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因此更多的家长向学校寻求帮助,这为学校工作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发展基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办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发展基础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7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学做人、勤学习、勇探索。校风:明德,启智,务实,正身。教风:厚德,博学,敬业。学风:勤学,乐学,善学。
(三)培养目标
把XXX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品行,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勤学,乐学,善学之人。
五、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赫章县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2.实施策略
(1)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特点,我们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教师会、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研组会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学校工会、各年级组、各教研组都将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聚全体老师之智慧,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少先队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
(2)完善学期考评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学校对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
(4)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关怀、信赖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搞好食堂管理、生活管理;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狠抓安全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思想,努力打造平安、卫生、文明的绿色校园。(6)严肃各部门工作作风,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
3.推进计划
(1)2014年9月-2015年9月
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拟定学校常规工作的固定流程,正本清源,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目标,规范学校常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暨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将有关内容编印成册。
(2)2015年9月-2016年9月
大力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教育,使所有学生都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告别卫生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力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改进量化学生素质的考评方法;继续实践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渗透人性化管理机制,形成团结、民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力争教育有特色、出成果,实现德育教育达标校、艺体教育先进校、文化建设先进校的目标。
(3)2016年9月-2017年9月
加强学校教科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方法,查漏补缺,全面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把我校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4.成功标志
(1)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各部门工作制度及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完善,较为合理。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3)教师相对稳定,学校形成特色。
(二)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1.管理目标:
确立“以德治校,全员德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德育科研等建设,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营造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实施策略:
(1)面对我校学生实际,点面结合,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孝敬教育,培养助人为乐精神,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广播、宣传窗、黑板报、晨(班)会课等多种途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体系。
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积累经验和成果。
以法制教育为导向,让法制教育生动化、普及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法制教育,同时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2)加强少先队、班委会组织建设,发挥少先队、班委会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形成特色的育人模式。
(3)创建健康、安全、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精心组织各类兴趣爱好小组,制定长效的兴趣小组活动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培养学生有益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的各种特长搭建平台,并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结合校本教研,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德育和艺体类校本教材。
3.推进计划:
(1)2014年9月-2015年9月:以创建赫章县“法制教育示范学校”、赫章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赫章县“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示范学校”进一步规范、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2)2015年9月-2016年9月: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探索德育创新途径,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3)2016年9月-2017年9月: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完善学校德育与文化建设体系,并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4.成功标志:
(1)通过几年努力促进学校快速、均衡、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校常规管理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社会认可,学校顺利通过各类评估验收,确保校园安全、和谐、有序。
(三)教学管理 1.具体目标
以新课标理念为核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测控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
2.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勤学,乐学,善学”的课堂学风。
(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3)倡导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努力创建合作共赢的学习型教师群体。
(4)构建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在前几年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构建“一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改变学校教师“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为“授道”为主的教学方式。做到“三个重视”:重视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重视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重视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四个带上”:把微笑、激励、趣味、竞争带进课堂;“六个标准”: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节奏适度、效果明显。
(5)实施质量工程。采用六年一贯、分年实施策略,一二年级重培养学习习惯,三四年级重均衡发展,五六年级重抓两头促中间,提高整体学业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低年级过好识字关和口算关,中高年级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确保学生以良好的素质进入初中学习。
(6)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实际,在三年时间内,开发出符合本校教学需求的课件库及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作业本、练习、单元、期中、期末复习资料以及学业考试复习系列资料的资料库。完善学生竞赛序列,重视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提高学业竞赛获奖档次,增加获奖数量。
(7)实施分层教学。淡化后进生概念,建立学生在校表现与学业“会诊”制度、跟踪分析制度,实施“帮教助学”制度。关爱学生,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学习态度,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推进计划:
(1)2014年9月-2015年9月:完善学校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稳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2015年9月-2016年9月: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赛课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订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2016年9月-2017年9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扎根曲小,献身教育。构建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汇编新课程教学优秀成果,推广优秀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努力提升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确保XXX镇中心小学各方面的能力在全县领先,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成功标志: 教师:
(1)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话、合作、沟通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在各级教学业务比赛中有较多人次获奖;做到“四好”:备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经验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各科都有县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3)编写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若干本。(4)有一套完整实用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课件、作业本、试卷库。
(5)编印优秀课堂教学案例集、教师论文集。学生:
(1)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基础扎实,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品质全面提高,自主发展。
(2)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4)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多、获奖级别有所提高。
(四)教师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既懂得团结协作,又能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2.实施策略:
(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① 继续坚持“教师暑期师德学习培训”制度,要求所有老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自我提升,写出师德培训体会;
②要开展经常性的师德理论学习以及平时正常的教育工作;坚持每年一度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
③制定XXX镇中心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每年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
(2)教师的专业发展
①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每个教师开展自我分析,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铸成发散点;定期让部分骨干教师开出示范课或开展讲座,形成发散面,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思维空间和教育理论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②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每年至少1-2次邀请专家或者名师作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提高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完善学校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③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层次与品位;修订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强化校本研训和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派出学习归来汇报课制度;对县区以上的公开课、展示课,各教研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磨课制,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教学骨干;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启动各教研组的作业练习的选编工作。
④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堡垒作用,完善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办法,根据各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评比条件,每学期评出先进教研组1个,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⑤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市、县内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宽教师视野,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⑥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培养措施。除校内采取师徒互帮互学外,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⑦健全和完善学校星级教师评定工作,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争当名师,力争上游。
(3)稳定教师队伍
①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努力为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对在XXX镇中心小学工作的老师,我们尽最大可能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下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②逐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力争拉开特别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使优秀教师能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③学校工会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共同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职工课余活动,放松教职工的心情,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
④适时邀请专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3.推进计划
(1)2014年9月-2015年9月
建立健全学校全员赛课的评比活动制度,使教师寻找自己的差距,提出努力的方向。
(2)2015年9月-2016年9月
继续重视、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人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培养一批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师队伍;30%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县级以上公开课。
(3)2016年9月-2017年9月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型团队;力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爱生如子、教学风格独特、教学质量令人信服的骨干教师群体,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65%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县级及以上公开课。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2)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涌现出一定数量的县及以上级别的优秀教师。
(3)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参加上级有关论文、案例、命题、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等获奖率大幅度提高。
(4)教师的本科学历、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进一步得到提高。
(5)教师队伍趋于稳定,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五)教科研工作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推进教师的课题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成果,力争在上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取一定的名次。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实施策略
(1)明确教科研工作职责,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完善教科研工作管理机构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准备。(2)学校把教育科研放在“工作计划”的突出位置,领导好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效率。在一定的条件下,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动态;指导教研组推进教学课题教学的探讨和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兄弟学校共同开展调研工作。互通有无,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相互取经,做到优势互补。
(5)深入课题组指导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努力使课题的研究切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新课改的需要;对已经申报的课题,指导有关课题组争取按时结题;同时指导教师有选择地争取申报新的课题。
(6)组建自主性学习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团队,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专家引导,大胆尝试,力争“自主性学习”研究尽快出成果
(7)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形成学校教务处——教研组——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网络。密切教育科研、教研、教学工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8)强化校本培训,实行研训一体化,建设一支校本培训骨干队伍,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9)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育科研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9月:
进一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制定《XXX镇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奖励制度》,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编撰《XXX镇中心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集》。
2015年9月-2016年9月: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争取每位教师每一学年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组织好“教师读书随笔”征文活动;在学校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师教科研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刊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师优秀论文集》。
2016年9月-2017年9月:
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加浓厚,课题教学都能注重教学反思,争取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在参加上级有关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能有县级及以上的课题成果,并使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浓厚;消除过去的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上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科研就是写写文章”等不正确的认识,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2)学校有一套完整而实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比较实用的教师教科研评比、奖励办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3)两年有一本教科研方面的论文集。
(4)有一套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作业、练习、考试、复习的校本教材。
(6)参加县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1%及以上,并且有3-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
(六)后勤服务
1、具体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温馨、文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确保食品质量;健全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后勤管理措施;创建平安、整洁的师生生活环境;提升校园软、硬环境的层次,保障学校日常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高效健康运行。
2、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按照“分工负责,各尽其职,高效动作”的原则,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范电线、网线安装,规范配电箱维护,及时维修教育教学设施,更新办公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教师办公室电脑超过使用年限,已不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的,要及时予以更新。建设校园局域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完成学校宣传载体的及时更新,建设电子幕墙,改善校容校貌。
(4)加强对后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9月:完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完善后勤保障制度,落实对后勤人员、生活教师的安全培训措施,促使后勤人员、生活教师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优化后勤服务品位,巩固平安校园成果,为实现我校各项工作正常提供有力保障。
2015年9月-2016年9月:进一步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创建节能环保型绿色校园。
2016年9月-2017年9月:打造学校文化与教育内涵品质,努力建成“和谐景致型”校园,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工会、办公室、总务处、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全体教师会通过。一经通过,必须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学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立足学校实际,发扬创新精神,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内涵发展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苦干巧干,不断进取,把XXX镇中心小学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质量一流的学校”,共同谱写XXX镇中心小学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