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19:5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第一篇: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剖析学情现状,通晓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从五年级开始,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高段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关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还不能很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五六年级开始一定的发展。因此,高年级段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这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从五年级开始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刻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第二篇: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温岭市泽国镇第四小学 鲍敏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应试,轻交流、沟通。

首先作文教学没有真正体现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没有看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的重要的人生需要,不是从交际的需要出发,很少努力去创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景,忽视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作文的教与学往往是为了谋求考试中的高分。其次教师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教师没有把作文看成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学生有话不想对老师讲,以假话、空话、套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了。再有,教师不重视调查学情,作文教学目中无人。作文指导如同盲人瞎马。命题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概念化,成人化,题目命不到孩子的心里,文章与人之间隔着一道屏障,自然难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诱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样,“主体”大多做不得主,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正——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学生只能带着老师给的题目去“找材料”;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诸多束缚,放胆不得,犹如带镣铐跳舞,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老师不把小学生的作文看成习作,搞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加压加量的“开发”,要求立意深,选材新,内容“有意义”等,拔苗助长;教师不给学生以选择表达形式的自由。训练主流拘泥于“记叙文”。单一的训练形式很难调动孩子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不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评价成败得失,而是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作文改得一片狼籍,“惨不忍睹”,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凡此种种,使学生作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此捆绑式教学,如何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创新?

(三)重能力的单方面训练,轻整体素养的提高。

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就写作练写作,尽管写作的量上去了,质却得不到提高。首先,生活积累的底子薄。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没有进入作文教学结构的必要环节。作文教学被禁锢封闭在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即使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也没有放在与课内教学同等的地位上规则,使之有序、有效。其次是语言积累的底子薄。一是阅读量少,有的学校连《自读课本》都被当作了“减负”对象,一学期下 1

来就读二三十篇文章。二是没有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和作用。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对思想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很少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

灵感的;三是不重感悟,不重内化,不重积淀。不是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学生各种写作技巧知识,提供各种“捷径”“便道”。总之,这样忽视生活的积

累和文化积淀,学生必然源头枯竭、感情淡薄、认识肤浅、表达困难。如此困难重重,焉有

不惧不厌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的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不得

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

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2、陶行知的提示

古人云“圣人施教,各因其材”“以其知之,喻其不知”,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

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3、谢锡金博士的观点

香港大学课程系谢锡金博士提出“创意写作”。他指出,写作是创意,是多于语法运用的活动,所以不应用语法的学习来限制学生的创作意欲。词汇和语法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创作

意欲,结果就使学生害怕写作;同时也由于写作少,而不能改进学生自己的语法和技巧。所

以,教师应从学生的现状去考虑,激发和培养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挖掘写作素材,让他们对写作发生兴趣,并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地、逐渐地掌握有关写作的技巧。教师则在学生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来磨炼和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

如何,成绩如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学生的成绩分析(含各类的质量分析)、成因分析(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分析)、非智力因素分析(含家庭、性格、爱好、特长等)等等各种分析,这些分析越全面、越准确,对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越

有利,教育教学效果就越见成效。

2、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

风格等的研究,形成一套以学情分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技能技巧的提升的策略。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摸索出一套以学情分析促进以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策略,使教

师全面地、客观地、有选择地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联系起来,让教师正视学生的原

有基础,并以发展的目光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总结出成文理论。

2、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和推广,使每个走进作文课堂的学生都必然会在走出课堂的时候

有不同的收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被逐步调动起来,从而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剖析学情现状,通晓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从四年级开始,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

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

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

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高段的作文教

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

强烈的学习愿望,但还不能很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

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

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

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

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五六年级开始一定的发展。因此,高年级段段的作文教学,要充

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

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从四年级开始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

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

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

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二)、立足学情分析,设定适当目标

学生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语文教师

在制定作文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使学生都乐于写作.然后根据学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我们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对优等生要求努力做到,中心明确,具有新意,叙事完整,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生动,不写错别字.对

中等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做到‘中心明确,叙事完整,内容具体,有详有略,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对差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基本做到:文章有中心,有具体内容,分段写,有条理,语句通顺,书写整洁。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依托学情分析,唤起习作兴趣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的台阶,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兴趣

不是说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新颖的情景导入就完事了,兴趣应该由始至终贯穿其间。

1、积极鼓励,树立信心

写作弱势群体形成习作中恐惧心理的原因尽管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

写作缺少信心。若不树立信心,就难以根治“怕”;而满腔热情地积极鼓励,正是增强信心的补益之剂。无论是面上的教育,还是个别同学的指导,均要把鼓励贯串其中。千万不能以

偏概全,“一棍打死”,要十分精细地关注他们习作中每个细微的变化,哪怕是某个词语用得

准确,某个句子比较通顺了,也要充分肯定,真心实意地表扬,脱离学业 实际的挑剔,过

多的指责,只能如凉水浇身,改不了写作的其它状况。

2、指点迷津、抚着入门

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关键在于不会动笔,不会写,故要消除这种心理,必须实实在在地

“帮”,指点写作入门的途径。常用的方法是:(1)帮助找“米”下锅,怕写的学生头号难

题是“做饭无米”,总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证、无事可叙、心中茫茫然。其实,这样的学

生并非真的无“米”,只是不觉得那些就是“米”,教师不导他们重新认识,他们就会尝到获

得写作材料的喜悦。这些方法,笔者抓好两个“启发”:一是启发他们从记忆中去寻觅,抓

住某些记忆点上的以上的事景场开展联想与想像,使模糊的印象清晰起来,笼统的具体起

来,单薄的丰富起来,成为笔下可写之“物”;二是启发他们就地“捕捉”,学会用心看周围的事物,如写“我们的家”时,笔者课前进行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将家庭生活分为三个层次,即发现家中的矛盾冲突,发现家中的温馨,发现特殊家庭中的不平常经历等。课堂上为激发

思维,先回忆描写意境的语句,回忆学过的描写家庭生活的课文,然后自然过漏到叙说家庭

中发生的各种平凡的不平凡的往事;有劝说母亲支持姐姐的恋爱,诉说自己在父母争吵声中

成长的烦恼,有述说自己借吃给奶奶的饺子而受到妈妈责骂的感受,有讲述自己生活在爸妈

一方完全丧失劳动力而默默忍受生活种种磨难的经历„„这是的证明他们平时能够关注生

活观察身边的小事,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展现自己的家庭面貌。因此,只需启发学生打开认

识的窗户,写作的“米”便可逐步解决。(2)帮助“搭架子”,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究

竟搭什么建筑,心中要数;即帮助他们明确文章的中心;二是指导他们梳理中心与材料,先

写什么,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要作通盘考虑。(3)帮助选“砖瓦”。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选得恰当,文章就牢固,美观。可采取试写一段,就遣词造句进行分析比较;也可

写好后教师面批面改,启发学生思考、比较。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帮”,学生会慢慢摸到一些“门道”,坚而生畏的状况会有所改观。

3、注重积累,信手拈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写读书笔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读懂文本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多看或多听小学生写的优秀习作等,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也可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会时,校本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才会涌向笔端。

4、分类训练,各个击破

写一篇文章,在确立主体、选好题材并设计出合理结构以后,就需要恰当地把心里话表达出来。可写作上处于弱势的学生写作往往不同轻重、平均有力,结果没有“亮点”,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如“拟题训练”、“开头方法训练”、“情节构思训练”、“语言表达方式训练”、“主题思想提炼训练”、“选材方法训练”、“修辞方法训练”、“结尾方法训练”等几方面。

5、引导议改,培养习惯

议和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议”是指的评议,所谓“改”就是修改,评议和修改是思维的升华,是比较、鉴别、审美、完善,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加工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很注重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评议、修改,通过互相启发、互相改错,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在每次的评议、修改时做到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研究现状。

2、行动研究法:注重教研组的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思考如何进行“学情分析”。聚焦课堂教学,组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

3、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广泛听取各方面反馈的意见,获取教学效果的评价信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研究现状。

②成立“从学情分析入手,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课题小组,让组内教师明

确此项研究的任务要求,具体操作方法。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0月)

制定规划,加强组内教师有关“学情分析”及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学习;加强课题组的研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具体情况等);搭建各种探索、实践、交流平台(学科内的“学情分析”研讨会、校内、区内“学情分析”活动展示等)。

①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②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并及时写好教学随笔。③进行案例的搜索、筛选、研究、修改等整理工作。

④组织课题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反馈实验信息。

⑤在实验中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质量抽查,以便及时修正实验方向。

3、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进行检验、对比、分析。

②后期的经验总结。

③修改教案,汇编成集。

④组织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完成研究报告。

⑤通过教学观摩课,展示科研成果。

六.预期成果: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完成相关论文或案例。

3、组织校内外的展示课活动。

七.课题组成员有三位教师构成:

1.侧重理论研究的人员:鲍敏巧。

2.侧重于实践的人员:鲍敏华、狄剑英。

分工:

鲍敏巧:负责课题的统筹、组织、实施和课题方案、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及资料汇编等工作。

鲍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狄剑英: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实施阶段小结的撰写及资料汇编等工作。

【参考文献】

⑴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⑵余文森,林高明,郑华等《可以这样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⑶鲍里奇(美),《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⑷张化万 主编,《小学作文名师情趣课堂创设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第三篇:以“情”教学

以“情”教学

可以说,一名专业钢琴教师的日常工作在重复着同样的教学语言。试想,欲将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培养到一定水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如果教授对象是一个性格基本定型、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其难度就不言而喻了。现今也不乏一些模式化的钢琴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虽然省事省时,但与教育的实质却格格不入。既然学生是“人”,如何与这个人打交道,如何洞察对方的内心,随时准确地抓住问题症结,最终顺利地使对方接受正确的观念?笔者认为教学活动与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场心理战争,这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充满希望和爱的战争。

一、《情绪教育法》的启示

最近,笔者看过一本书,那就是《情绪教育法》(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著,韦纳、宝家义译),主要讲的是如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其内容针对的正是我们在平日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封面语所言:“本书对于情商研究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对于人格类型和应当考虑学生的人格特点以获得成功的教学实践的论述。通过识别学生的情绪,就可以强化积极的情绪,调控阻碍学习的消极情绪。本书对于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它让笔者回想起多年前笔者在美国留学时的钢琴教学经历。在最初的日子里,笔者一直严格对待美国学生,结果接连被投诉,当时认为被宠坏的美国孩子一句都批评不得。不得已,只能用“good”(好)“great”(太棒了)“wonderful”(精彩)之类的话来评价学生,哪怕面对的是糟糕的弹奏。除了两国的国情、教育资源和社会竞争等因素,美国的教育理念与中式教育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较为严厉苛刻的中式教学法虽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到了人性化教学理念的冲击,但由于传统文化背景的驱使,这种教学方式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下去。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外,还应全面了解教育法的科学实质,了解“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都将帮助教师获得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读《情绪教育法》的过程中,其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科学智慧和人性哲学让笔者豁然开朗,它引起了笔者对钢琴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

二、钢琴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让学生学得愉快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为什么要愉快地学,如何才能做到愉快地学,愉快地学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吗?笔者曾对这样的概念模糊不清。

“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严师”的含义固然不难理解,但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却被诠释为“严厉”甚至是“严酷”,一些教师、学生及家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进入我国,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

“教学”一词中,包含了“教”与“学”两个动词,发出动作的主体即“师”与“生”,一个完整教学活动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急于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往往占据了课堂活动的绝大部分,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接受能力却无法做到时时掌控,每当“教”无法顺利进行时,一些教师就开始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这时,“学”随之变成被动消极的活动,并在课堂的整体活动中被压制到最低比例。最糟糕的是,随着教师急躁情绪的升级,学生的消极情绪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恶性循环使教师对学生的状况很难做出冷静客观的评价,只能得出学生“不认真”“不聪明”“不喜爱”之类的结论,造成了教和学双方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当然,事物不是绝对的,在任何领域的学习中,都确实存在着学生“不认真”“不聪明”“不喜爱”的情况。如果这样的困难和障碍在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甚至占据了很大比重时,作为教师,是否应该反思自身教育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呢?

在《情绪教育法》的第一部分,作者从生物学角度向我们阐述了人脑的学习方式,其中“情绪脑”部分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历来都认为情绪是感性的、抽象的,是对外界信息的情感反应。在描述情感的文学作品中,不同的情绪被艺术化为从“心”而生的感受,我们也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常用的词有“心绪”“心情”“心思”“用心”,如果没有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很难理解情绪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们:情绪是大脑的一部分神经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情绪不是抽象的,而是客观存在的生物现象。这为我们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辨别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进行思维干预和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教学活动在情绪的恶性循环中遇到了障碍,怎样才能改善?其关键环节何在?按照笔者以往的理论,教育学生的方式从严厉的批评、训斥,逐渐升级到“肢体语言”,其效果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变化:困惑、委屈、害怕、抵触,继而更加消极直至放弃。这样一来,即便是硬着头皮把课上下去,“教”和“学”都将一无所获。《情绪教育法》中阐述道:“我们的情绪很容易控制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很难控制我们的情绪。”“强烈的消极情绪不仅具有改变学习过程的能力,还可以导致脑中与学习过程相关的神经结构的损伤”。“注意力、认知、工作记忆、判断与推理都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如果不给学生提供即使是最小量的情感支持以应对他们的学业考试的话,消极情绪的痕迹就有可能遗留在他们的脑中,并最终影响他们的智力能力、关系能力和技术能力。”①为何要愉快地学?相信答案已经明了。

三、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借鉴情绪教育法

怎样才能做到愉快地学?在《情绪教育法》中所提及的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学习情绪的若干方法中,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共情:为了正确地交流,我们必须能准确地读懂情绪表达,必须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去觉察他人的感受,并将心比心地去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达他们的情绪。我们把这种情绪能力称为“共情”。②

我们知道学习中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共情”则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情绪的第一步。有意思的是,《情绪教育法》一书把“共情”称为一种情绪“能力”,一种“读懂”“觉察”“识别”“帮助”对方情绪的能力。要做到“共情”,需要将学生的年龄、性格、理解力、家庭背景以及有可能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全都考虑在内,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例如,对于被贴上“笨”和“懒”标签的学生,如果对方的智商是在正常范围内,我们在钢琴学习中所定义的“笨”是什么标准呢?有可能是指音乐方面的模仿力记忆力较差、反应较慢、领悟不够敏锐等。“懒”的标准也许定义为思考的主动性较差,没有足够时间练习以及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等。通过“共情”的解读,我们获得的答案也许会有所不同,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里,是否可理解为:共情的能力是一个教师在耐心、观察力、理解力和对学生的情感等方面所付出的总和。某天,偶尔看到对二胡演奏家宋飞的专访。谈话中她提到了对女儿的教育,大意是:“女儿五岁,我常常蹲下身子跟她说话,因为五岁孩子的身高和我们完全不同,她所看到的东西和我们也不一样,只有当我降低自己的高度时才能真正地理解她并和她交流。”她所说的“高度”不仅是身高,也隐喻了“认知、观察、思维、理解”的差异,这一番话就体现了“共情”中的一方面。

倾听:想要做到觉察学习者的情绪,我们必须回到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倾听。③

课堂中,教师的职业习惯是“讲”课。试问,有多少时间在“倾听”学生的表达?作为课堂的掌控方,教师的主动性往往占据教学活动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否紧跟教学进度去理解每一个要点?如果遇到障碍,学生的情绪会发生何种变化?在教师酣畅淋漓的讲解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已落下了很大的距离,直到困难已经阻碍了教学进度时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据《情绪教育法》中所述,情绪脑的负面信息阻碍了大脑的认知能力,及时地觉察和调整不利情绪是打通障碍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倾听则是获得对方情绪信息的直接手段。倾听是一门艺术,其重要性不亚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倾听也是一门技巧,对方倾诉的话语有可能仅涉及问题的表面,其真正的涵义还需我们逐层提问、剥茧抽丝并加以分析和理解。此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倾听技巧,对不同的倾听方式进行了评估和总结。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倾听的环节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仅仅是教师,这样的问题在家长的身上更加凸显。成年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要做到耐心地倾听并与孩子交流成了一门不太容易的“功课”。但事实证明,倾听是一种最有效的交流手段,从学生的表达中捕捉到的信息,能帮助我们觉察和识别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逐步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

胜任感与成就感:围绕学生胜任感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创造力和对学业的坚持。成就感不仅是在得到想要的成果时才会获得,当我们克服了路上遇到的困难时也会获得。成功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坚定的决心,二是不断的成功,决心带来成功,成就巩固决心。④

胜任感的强调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在美国的教育法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Yes, you can do it!”(是的,你能做到!),这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口头语之一,其中所传达的精神支持力量无疑是肯定的。虽然无法回避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困难和痛苦,但我们能通过调整学习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挺过这段难熬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带来了满足,而满足感则成为了不断征服困难的动力源。这样的因果关系充分证明了胜任感和成就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曾经质疑:鼓励和成绩谁是先决条件?拿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区别之一来说明:美国教育的方式是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哪怕是错误百出,鼓励都一直伴随着学生。而中国的教育方式大都是直到学生拿出成绩才进行表扬。如果按照中式的思维,一个从零开始的学生靠什么动力去努力呢?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这时又靠什么动力去坚持呢?可以想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维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对于学生而言,既然学习的乐趣源于克服困难后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教师、家长的不断鼓励和精神支持与学生自身的努力则同样重要。对于教师而言,工作的动力常源于教学业绩带来的成就感,使用正确方法引导学生渡过学习难关无疑是关键步骤。有很多家长会问:“孩子对学习钢琴缺乏兴趣怎么办?”根据《情绪教育法》中所阐述的科学道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胜任感和成就感的缺失会导致学习动力下降和坚持力的衰减,动力下降和坚持力的衰减又会导致新一轮的失败,不断的失败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所以,正确的弹奏方法和勤奋的练习,对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觉察不良情绪并辅以科学的引导和调整,这将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成为孩子学琴的动力和快乐源泉。

结语

《情绪教育法》从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真正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还是“情绪”的,⑤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方法的另一种可能性:将情商应用于教与学,并通过对情绪的管理去“触动”那些我们的知识传授对象。⑥我们应从科学的角度全面理解教育的本质,对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获取更加高效的手段,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加)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情绪教育法――将情商用于学习[M].韦纳、宝家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责任编辑:轩蕾)

第四篇: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如何密切地配合好,与老师对学生情况是否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我们大家都很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的专家讲过,小学数学教学这点事,不外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习惯,这两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老师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创造一个很有趣味的情境。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

下面我们向老师们汇报第二个题目——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在这里我想多少做一点解释,就是什么叫学生的知识需求,一般来说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会自己主动举起手来,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想学习什么,您教我们得了,那个同学,老师我想学习那个知识,您教给我们得了,一般来说是不会的,对吧,小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这节课学习什么知识,我们大家就学习什么,是吧,这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在这时候谈的知识需求,就是我们在进行知识教学当中,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需求,老师要有一定的预见,并且把这种预见纳入到我们的备课过程当中去,然后在课堂教育当中给予体现,我觉得也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的知识需求的一种满足。

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第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我在上课时候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课属于思维反响过低的话,那么这节课您最好先别上,您好好再备备课。

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造成隐患

五、关注解决问题的需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第五篇: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把课上的精彩、上的高效率,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准备中重中之重便是对学情分析。我认为要做好学情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了解学生的层次水平。有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学习基础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设计课时,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上有所收获。

2、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才能更好的设计教案。

3、了解学生的预知能力。老师要在课上做到游刃有余,就必须了解学生在课上会提出什么问题、你讲的知识哪些是他们一看就会,哪些知识是需要老师讲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会的不讲、难的重点讲”,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4、了解学生对这节内容能预知那些,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认识水准,能理解哪些基本的基础知识,能具备判断 哪些是非观念等,作为老师在备课中要考虑,要分析。学情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了解学生的潜意识,教师要思考: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得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错误? 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难点?教师要在做认真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讲什么? 怎样讲?

5、.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所任教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与老师配合比较好,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不同,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对学生个体差异也应分析,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个人的性格、气质和生理特征等与学生学业成绩具有直接关系。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研究。

6、课堂教学的分析。教学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鲜活的个体。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因此,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和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学情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一个大局意识,统筹观念,并要具备坚强的毅力,做到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总结。

下载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专题讲座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如何密切地配合好,与老师对学生情况是否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都有关于学情分析的内容。......

    小学英语学情分析(最终定稿)

    (一) 特殊情况有:一、1班:有些同学基础差,自制力差,课堂习惯不太好,不专心听讲,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性差,理解能力差。 2班:XXX学习英语兴趣不浓,基础弱;自制力又差,上课注意力......

    小学音乐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

    小学各年级学情分析(范文大全)

    小学各年级学情分析 一年级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创设情境: 师:猜谜语: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蜜又甜。猜一猜它是啥? 生:月饼。 师:好!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有几个大月饼?(4个)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

    学情分析

    农村幼儿园大班的健康教育 标签: 爱护 幼儿园 教育 卫生收藏一、教育目标: 初步认识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爱护眼睛、耳朵、皮肤、牙齿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育......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案例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此外,这篇课文里有数十个难以解释的专用术语,四年级学生对这些高科技信息缺少知识上的积累,理解起......

    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班学生性格大部分外向活泼,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都比较听话,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