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闫美玲演讲稿 有一种感动叫宽荣初稿
有一种感动叫宽容
记得在我考上大学去上学的前一天,我的父亲告诉我,“孩子,你的脾气不好,一个人在外面不同在家里有那么多的人让着你包容你,凡是遇到事情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直到今天,父亲的这句话时刻的鞭策着我。
离开大学生活,我选择了一个自己从小梦想的职业——教师。当我成为教师的那天起,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与学生一起度过,因为对于一个远离家庭的我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亲人,在我工作的一年当中,有欢笑,有泪水,但是我从来都没有退缩过,因为我认为我的人生就不应该轻言放弃,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尽力做到最好,我在不断的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属于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这是来自一个部队士兵的故事,士兵从很远的旧金山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我一个朋友一起回家。”爸妈说:“当然好啊,我们很高兴欢迎你们回家。”这时儿子又继续问:“可是有件事情我想告诉你们,我的这位朋友在部队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了,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将来一起生活。”沉默了许久的父亲说:“儿子,我很遗憾,你根本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将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这样让别人破坏了,我介意你先回家,时间一长你就会忘记他了,他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电话。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来自旧金山部队的电话,说他们的儿子坠楼身亡了,于是父母伤心欲绝的飞往旧金山,并在警察的带领下去辨认儿子的尸体,当辨认之后那的确是他们的亲生儿子,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尸体居然只有一条胳膊一条腿。
亲爱的朋友们,您一路听下来一定有很深的感慨吧,在这里我只想说,宽大待人,严谨待己,因为,当您对别人宽容之时,即是对自己最大的宽容。宽容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个父母以及教师的行为,宽容是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宽容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是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细节中,它显得是那么的重要,在坐的老师都知道,教育学生最好的办法是“爱”,但是我想问大家到底什么是爱呢?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才懂得,其实爱就是,宽容。
我是学前教育大专班的班主任,我们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只有两名男生,而这个男生又非常的调皮好动,虽然一个学期没有旷过一节课,但是早上迟到对于他们来说就太频繁了,对于他们两个该用的招我是用遍了,该使的劲我也是使尽了,但是都没有彻底阻止他们迟到的坏习惯。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开班会,突然几个警察跑进我们班把那两个男生带走了,当时我真的愣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看那个情形他们一定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等我缓过神来我非常的气愤,对着我们班的同学吼道,“这个班他们永远别想在进来”,晚上我到家,保卫科给我打电话说,他俩在校外打架了,让我去赎人,此时我已无法控制我的脾气,我认为我非常的失败,我恨他们给我的职业生涯中画上的污点,我告诉保卫科,该怎么处理就这么处理,直接把他们开除吧,说罢我狠心的挂上了电话,但是我的双脚就是不听使唤的走向了
保卫科,一进保安室我非常的气愤,边吼边朝他们喊“把你们父母给我叫来”,电话接通他们的父母,说了和我当初一样的狠话,“把他们教给警察吧,要开除就开除我不管他”我生气的觉得他怎么可以有这样的父亲,我顿时认为那会我是有多么不负责任,我怎么可以不管我的学生,他的父亲怎么可以不管他的儿子,然后我抢过电话告诉他父亲“好,你不管我管”。学生看到如此情形,告诉我老师对不起,我想请您相信我,我们真的没有动手打人,一直是站在旁边看的,听完这些解释我的心突然感动了,我觉得我应该相信他们,原谅他们,因为他们的父母即使那样像我斩钉截铁的撂狠话但是依然出现在了这个地方,一看到他们的儿子就开始破口大骂,我觉得我根本就不赞成这种教育方式,看到两个孩子害怕的浑身发抖,我突然开始帮着解释,圆场,不断的夸赞他们的儿子一个学期了没有旷一节课,我一遍遍的解释着,突然发现我的立场怎么变成了帮助他们,此时我才意识到冥冥之中我选择了相信他们,原谅他们。转眼间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事情的真相是他俩确实没有打架,警察放了他们,此时我的一个学生突然跑到我面前向我深深的鞠躬,告诉我一句:“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相信我”当我抬头一看他的眼泪直涌而下,那一刻我感动了,我顿时觉得我不经意的一次宽容却让我收获如此的感动,到了晚上我收到另外一个学生给我发的一条短信“老师对不起,我惹您生气了,我不应该去打架给您惹事,当您走进保安室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没脸见您,谢谢您相信我,原谅我,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上课不给咱们班抹黑,不给您丢脸,请您原谅我这一次的冲动,您的学生”看到这条短信我很欣慰,很感动,我因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事情过去几个月了,这两个学生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班的黑名单上了,之后每次和他们谈心,都非常欣慰,他们一直在努力进步,我觉得我只付出了一点点却赢得了学生如此的爱戴。经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体会到用真心去爱我们的学生,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包容,竟能得到如此丰厚的心灵的回报。
这是只有我们教师才能拥有的财富,就为了这份纯真的爱戴之情,更为了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我必须倾尽全力去努力工作,今天我想骄傲的喊出,“请爱我们的学生,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包容,我们将拥有这一生都无法复制的感动和自豪,因为我一直相信有一种感动叫宽容”
第二篇:有一种温暖叫感动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没错,这就是于丹老师对两位“菩萨老师”胡忠、谢晓君的高度评价,他们为了帮助西藏的孩子们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产生了高原反应也不惜一切代价,说是老师,倒不如说是母亲,家长甚至保姆,他们是多么伟大、慈爱,正如杜玉波老师所评价:“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高原红体现了他们的坚持不懈,所做的举动更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丽。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就是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胡忠,谢晓君老师。
那是2001年的一天,胡忠老师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百名孤儿盼教师”的报道,是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事情。于是,他毅然放下自己的妻儿,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了这偏远的地方任教。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老师每天清晨5点多就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老师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老师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过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03年,谢晓君老师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老师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她想:“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有一次,谢晓君老师的胃病犯了,加上背疼,她躺在医务室输了两天的液。孩子们来看她,显得欲言却止。后来她得知,前一天中午,数学老师走了,孩子们痛哭流涕。
当时,谢老师“腾”地翻身从病床上坐了起来,对孩子们说:“走!帮我提着输液瓶!我们大家进教室,没有数学老师,我来上数学。”就这样,谢老师带着输液瓶上了一个中午的课,直到血倒流到输液管,无法再继续„„
就这样,他们两个一直坚持到现在,兢兢业业,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还说要在那里呆一辈子......这就是他们的博爱,这就是他们的高尚情怀,他们的种种事迹令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震撼。感动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这花瓣就犹如两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动,往往只有这种不平凡才更加感动中国。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两位老师的感人事迹令我刻骨铭心,他们将会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盏指路“心”灯......教师点评: 文章写出了小作者心中的敬佩与感动,同时也将把他们作为自己前行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全文感情真挚流露,最后能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题 目: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
作 者: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
高安市祥符中心小学六(2)班 胡俊鸿
高安市祥符中心小学 邬燕红
第三篇: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最终版]
有一种感动叫分享
八年级(6)班王荣
指导教师:李云琴
天空湛蓝辽阔,有鸟儿与它一起分享:草原茂盛翠绿,有牛羊与它一起分享:大地生机勃勃,有我们与它一起分享。分享是一个多么让人幸福,让人温暖的字眼啊!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很会与别人分享的人,我一直将自己尘封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隐藏着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功与失败,我的理想与追求,我习惯一个人承受内心的压抑和独享成功,伤心时抬头仰望满天璀璨的星星带走自己的失意,始终不会与别人分享,可是一个镜头让我懂得分享。
有一个人,因为家里很穷,便外出打工,为了找工作,她把身上仅有的钱花光了,这时她失魂落魄走在大马路上,一位老人走到她身边,便问她说:“姑娘,有什么伤心的事可以跟我说一说吗?她将自己的遭遇讲给老奶奶听,听完老奶奶哭了,对于姑娘的遭遇她表十二分的同情,于是让她到自己的家里住下,直到找到工作。”看到这个故事后,我若有所思,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风浪,而学会与别人分享,则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帮助,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与别人分享。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不会与别人分享的人。一位农民伯伯
种了一种玉米,秋收,收成甚丰,别人都很羡慕他,就问他卖一些种子给他们,但他害怕其他人成自己的竞争对手,便不肯。然而接下来的几年,他的收成并不好,因为他的玉米接受了其他玉米的花粉,不再纯净。
可见,分享会为我们的青春描绘出绚丽的一笔,分享,无异于一位神奇的良药,当我们开心时,跟别人分享,则别人也会和自己快乐;当自己失落时,跟朋友分享,则你的忧愁会减去一半,朋友会帮助你拔去心中的杂乱无章,抚平你的伤口,分享会像春风一吹,吹去你心头的愁云!分享,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宝贵的人生财富,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不会分享的人,不会感到快乐与幸福。
分享,正像一阵风它能带来清爽的感觉,它能带来花的芳香,滋润人们的心田。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所以简单的分享让人感动。
第四篇:有一种感动叫帮助
有一种感动叫帮助
自然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社会给了我们繁复芜杂的人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里,时常会有不测的风云;在繁复芜杂的人生中,常常会有旦夕的祸福。于是,在匆匆流走的时光里,在匆匆而过的人流里,我们彼此支撑,互相帮助,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在人世间浮现,这种感动,我们叫做帮助。
站在2006年“千万之星,感动山西”的领奖台上,一个名叫陆国志的人赢得了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介绍陆国志说:“十几年来,身残志坚的他,用浓浓爱心,默默无闻地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爱民之歌。”
74岁的吕灼刚老人说起陆国志,总是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陆警长比他的亲儿子还要亲。2006年初,陆国志同战友在辖区走访时,突然听到从吕灼刚家里传出伤心的哭声。出于职业的敏感。陆国志推开了布满灰尘的门,眼前的情景不禁让他大吃一惊:一位孱弱、蓬头垢面的老人仰卧在床上,房内臭气熏天。听完社区同志的介绍,陆国志二话没说,为老人换下沾满屎尿的脏衣服并帮他洗了个澡。又跑回值勤室拿来剃须刀,为老人剃须、梳头,清理室内卫生,接着又去市场买来肉、蛋、菜,为老人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
看着陆国志在家中忙里忙外的身影,一种久违的温情使吕灼刚老人泪流满面。就在陆国志收拾完毕准备离开时,紧紧抓住陆国志不放。望着老人害怕他离开的眼神,陆国志轻轻的拍着老人的手说:“大爷,别怕!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会经常来帮您的。”从那天起,陆国志就开始照顾起吕灼刚老人的生活起居。也是从那天起,吕灼刚老人的脸上开始有了红晕,多了笑容。
这种帮助着实让人感动,这是一种人间大爱的播撒,这是人间真情的流露,这种爱,是一种无私的帮助。
因为帮助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帮助。
有一种爱叫感动,我们流着泪说
编者按 每个人的心窝子里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牵连着我们的眼泪牵连着我们的唏嘘。这一次,本报还是把目光聚集在平凡人的视角,回味平凡人带给平凡的你我的心灵震颤。感动是一道优美的弧线,滑过庸碌的生活;感动是一针向善的“激素”,催发善良的爱意;感动是一份极其美好的礼物,让我们流着泪传播,或者让我们受用终生。凡人:刘念友
不凡事:为学生挖煤
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是今年的一次偶然才被外界发现,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感动留言:他质朴得就像一块煤炭。他灿烂的就像一块宝石。尤其是在他的事迹为媒体广泛传播后,他拒绝捐助,他的生活依然是白水、咸菜和挖煤。在黑暗的巷道下面,美丽的心闪闪发光。
凡人:殷雪梅
不凡事:挡车救学生
面对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轿车,江苏常州52岁的小学女教师殷雪梅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学生,从“虎口”夺下了六七位小学生的生命,而她自己却被撞成重伤,经抢救无效离开了她深爱的学生。
感动留言:“慈师真爱感动天地,圣母情怀流芳千古。”这是写给她的挽联。张开双臂,用身躯阻挡着卤莽而来的小轿车„„25米,整整25米„„小车把殷老师撞出去25米„„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生活、热爱、奋斗、奉献了的„„殷老师52年的生命历程,戛然跌倒„„向您致敬:殷雪梅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凡人:丛飞不凡事:因捐助致贫
深圳一位歌手,是我们辽宁盘锦人,他10年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孤儿和残疾人,各种钱物总计近300万元人民币,妻子因为他无限制的捐助而离
婚,而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却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他每次演出都是这样开场:“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
感动留言:倾其所有奉献爱心,赤子情怀可歌可泣。丛飞事迹带给我们的绝不应该只是一时的感动。现在,“丛飞”这两个字已经脱离了具体名字所指称的意义,更多地代表着爱心、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吸引力。
凡人:洪战辉
不凡事:“背”妹妹上学
1994年8月,河南一个农村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饱受伤痛的母亲不辞而别,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病后捡到的遗弃女婴需要照顾„„这个家庭的重担压在当时只有12岁的长子——洪战辉身上。11年来,他不但自己考入了湖南怀化学院,还把父亲“捡来”的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手养大,并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
感动留言:在一个文明古国里,这种可贵的精神能够感动所有的读者,震撼我们的心灵。最平凡的人,做着最不平凡的事。这个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年代,洪战辉这种人格和精神太弥足珍贵。面对这个平凡学子的不平凡举动,面对洪战辉12年的坚韧与付出,面对一段用真善和爱书写的生活,一种真实,一种力量,一种艰难的前行,让我们再一次泪流满面!
凡人:李学生
不凡事:火车下救人
李学生,一名在温州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他在风驰电掣般的列车车轮下,奋不顾身救起一名男童,而他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感动留言:这个李学生,不是富商,不是名人,不是高官,而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他的名字,因为他的壮举和牺牲而传遍祖国大地。他的出现再一次告诉我们,中国不缺少英
雄,我们这个时代也不缺少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永远不会缺失自己的英雄。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农民工”这一称谓,他让这个“名字”大写。
凡人:王荣华
不凡事:不贪五百万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亚泰欣城凤凰体彩投注站员工王荣华,帮一位姓高的女士代买的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王荣华没有任何考虑就把这张值500万元人民币的彩票交给了高女士。感动留言:在七星彩彩票的背面都写着这样的一段提示:此彩票不记名,不挂失。换句话说就是谁持有这张彩票,谁将获得这500万元的巨奖。而她以如此之诚信反衬出某个精神的缺失。“诚信金凤凰”王荣华的高尚品德比500万更可贵。
凡人:李绍为
不凡事:千里背尸行
同伴无钱医治病死异乡,李绍为怀揣95块钱千里背尸返乡。“人是我带出来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带回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在外面死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带回湖南去”,就这两句话,李绍为义无反顾地扛着60多公斤重的尸体,从福建转辗到广州,只为让同乡尸骨还乡。感动留言:质朴的责任感让他做出了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举动,隐藏在卑微底层的人们,同样有着大信义的情怀。何为情动天地,这就是。同乡之谊、朋友之义、死者葬于故里,为了实践这些质朴的道德原则,李绍为和他的工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试想,倾囊而出、亲身背尸、千里返乡,有几人能够为实践德行付出如此代价?
第五篇:有一种感动叫“师德”
有一种感动叫“师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本期特选几位教育家的点滴故事,从他们身上感受“师德”的魅力,品味“师德”的崇高。
蔡元培:称新生为“先生”
191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工友们见此情景,非常感动,纷纷赞叹道:“蔡先生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人啊!”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大肆宣扬的。但在刚刚推翻封建帝制的民国初期,蔡元培先生抛弃了旧官场上的那一套官礼陋习,对普通老百姓谦恭礼让,这种礼待庶人的行为,不能不令人佩服。
当时,有一位叫马兆北的学生,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报到那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马兆北踏着轻快的脚步,迈入了北京大学的校门。谁知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张公告:凡新生来校报到,一定要交一份由现任的在北京(北平)做官的人的签名盖章的保证书,才能予以注册。
马兆北看完公告以后,欢欣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霎时涌上了心头。他怀着忿忿不平的心情,给蔡元培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不远千里而来,原是为了呼吸民主空气,养成独立自尊的精神。不料还未入学,就强迫我到臭不可闻的官僚面前去磕头求情,未免令我大失所望。我坚决表示,如果一定要交保证书,我就坚决退学。”言语中不免流露出对蔡元培先生为首的校方的不满。信发出去以后,马兆北并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本来嘛,人家是举
国上下鼎鼎有名的校长,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入学的学生,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不过是借此保持一下自己的自尊,泄一泄自己心中的愤恨情绪而已。于是,马兆北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追求自己新的前程。
谁曾想,过了几天,马兆北突然收到一封来信,猜了半天也猜不出究竟是谁写给自己的信,打开一看,见开头写着“元材先生”(即马兆北先生),急忙再看看下边的署名,居然是蔡元培校长的亲笔“弟元材谨启”,马兆北激动得差点没喘过气来,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急忙观看全文,只见信中写道:“查德国各大学,本无保证书制度,但因本校是教授治校,要改变制度,必须由教授会议讨论通过。在未决定前,如先生认为我个人可以作保的话,就请到校长办公室找徐宝璜秘书长代为签字盖章。”
信中表现出蔡元培先生虽然身为一校之长,但他办事绝不擅做主张,独断专行,而是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授和教授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尽管他本人也对交保证书的做法并不赞同。字里行间还表达了蔡元培先生对自己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恳之情。马兆北看完信以后,心情很不平静:蔡元培校长在百忙之中,竟然对我这样一个不知深浅的无名小卒以礼相待,真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后来,马兆北先生在一篇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件事使我一辈子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李敷仁:最后一个过河
我国人民教育家、延安大学校长李敷仁,很强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1947年8月16日,李敷仁带领延安大学师生住在黄河岸边的木头峪。这时,蒋胡(指胡宗南)的军队从三面开来,上级命令沿大河向东转移。但当时木头峪渡口渡船很少,人员、物资和牲口聚集很多,敌军迫近,师生情绪紧张,争着抢渡船。李敷仁毫不慌张,命令高中部和教育班先渡河,然后又组织其他师生住宿等待。有人关切地让他先上船,他说:“我要最后过河,我要看着把每个学生送过河去,我才上船!”第二天,李敷仁带领其余师生,沿河北上,到谭家坪才乘船过了黄河。
张伯苓:与学生一起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南开虽为私立学校,但并不是生财赚钱的工具。南开的经费完全公开,每年的账目都放在图书馆里任人查看。张伯苓曾说,谁要是查当月账目,他可以五分钟之内告诉你,这确实不是大话。他以身作则节约学校的每一个铜板。他每月取于学习的报酬,只是中心校长的一份薪水。大学成立后,他也只在此之上加三、四十元,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工资的二分之一。他每次到北京办事,为替学校省钱,总是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普通客店,每天房费一元。张伯苓常常在外为学校募款,几千、几万、几十万元,都分毫不差交到学校,未有一文入了私囊。
徐特立:以诗育德
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当校长时,他在学生由自修室通往教室、饭厅的走廊上,悬挂两块很大的黑板。这两块黑板不贴布告,不写格言,也不报告学校里面的消息,它是专供徐老写诗的。徐老发现学生有优点时,必定写诗加以表扬;发现学生有缺点时,必定写诗加以批评。所以写诗成了徐老每日不可缺少的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一个叫单秀霞的学生,因寝室熄了灯,便约了同学偷偷地跑到厕所为她爱人打毛线衣。厕所里的电灯是通宵不熄的。徐老站在门外细声叫喊:“睡呀,睡呀!”单等即时就寝,并以为明天徐老一定会骂他们,但次日她们并没有挨骂,只看见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昨天已经三更天,厕所偷光把衣编。爱人要紧我同意,不爱自己我着急。东边奔跑到西边,不仅打衣还聊天。莫说交谈声细细,夜深亦复扰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