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张全贵
假期再次翻开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掩卷沉思,想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启迪,新的动力。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会说自己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好些老师为了学生的不听教而采用一些自认为是为学生好的方法,比如体罚、挖苦等等方式,这样不但效果差,更会激起师生关系的紧张。
去年刚刚接1班班主任工作的时候,由于实验班学生较淘,又和学生们之间了解不深,每逢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自己总是气得两眼呆直,面红口青。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经常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学生,甚至有时还给与他们过体罚。我原以为讽刺、斥责可以镇住学生,结果却生疏了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使班级管理难上加难。
后来我拜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它如一道闪光,划亮了我充满疑云的心灵。魏书生在书上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是呀!自己对学生也有爱呀,可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爱,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从不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想通了,就先从转变自己的教法做起。试着去了解他们,如有学生在上课讲话了,我一改过去那种罚站、批评、讽刺的做法,而是先以目示意,到了 下课之后再找他谈心,先跟说话者了解自己讲课的情况,有哪些地方听得不明白,并检讨了自己的教法,然后再分析他言行弊病,让他明白这种做法首先对自己不好,再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说明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里,一定要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同时我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由于父母工作忙,多半没有时间关心或照顾孩子,这种疏于家庭教育的学生很容易走上消极厌世,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多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着手,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
多百思不解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正因为自己吸取魏书生这种走进学生心灵的精华,才能让学生受我的情感打动,理解到我讲给他们的道理。
刚接班时曾经和我顶嘴的一个同学在一次放学之后,跟我动情地说:“你是我遇到的最敬佩的班主任老师和物理老师”,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鞭策和鼓舞。
二、疏以成通,导以成行
俗话说:“疏能通导成行。”作为心理、生理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变化,常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其行为变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间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掌握一定要方法去疏通、导行。从书中看到,魏书生自己十分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他让学生把人当作一个广阔的世界去看待,把心灵当作比天堂更广阔的究竟去想象,想五千年以后的地球。走错了路,犯错误,他不是训斥、整治,而是以导师之情、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写“说明书”“心理病历”,来达到疏以成通、导以成行的目的,以此来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教师的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导向河汊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做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去干那样。趋利避害,乐以忘忧,流连于美好广阔的精神境界而忘返狭隘自私的小圈子”。要了解学生心灵,要让他们信服你,接受你,必先疏通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样方可能进到他们的心灵,探索他们的需求,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真诚以待,持之以恒
“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等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所以你想要学生对你真诚,老师就必须先付出真诚,尊重与发展他们的人性和个性,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 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然而“大凡一个很淘气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几朝几夕的事。” 因为学生反复性很强,常常有些错误行为今天改了,过了几天又犯,如果老师中途放弃,那就会让一切教育毁了。学生思想多变,教育者必须有个坚定态度,对这些学生,尤其对一些思想转化比较慢的差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能见到成效。只要一天不离开学校,他都是你的学生,你都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只要坚持这个信念,那学生哪有理由不让你走进他的心灵深处呢?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深深体会到:要走进学生心灵,就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浇灌,让他们的心灵绽放出真诚善良、美好光明、积极向上的花儿。在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下,即使有很多恶习的、心理阴暗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从而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摒弃自己不良行为的强烈愿望,最终被引入一个全新的阳光地带。
第二篇: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郑玉婷
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贵溪培训班当老师,担任小学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管理一个班级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提到的管理方法确实值得借鉴。魏书生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爱上班集体,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班级八有,学生贡献。教室里要养花,要养鱼,窗户上还要有窗帘,教室前面要有脸盆、毛巾、香皂等洗手用具;还要有暖壶、茶杯等饮水用具;有推子、剪子等理发用具;有纸篓,有痰盂。因为学生奉献了,他们会更加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来看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会使这个班级更加的凝聚。
科学地管理班集体的核心是全员参与、相互制衡。一个班主任要管理班级上那么多繁琐的事是及其困难的。因此,魏书生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在魏老师班上,班会由班主任、班长、普通同学主持都可以。李威娜承包门,想出刮大风时开着门但没有碰撞声的10种办法。他还提出班上十大怪才。现在的班级管理,班主任一个人说,学生只有听。这样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弱,班主任管理起来就更累。
魏老师还十分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写座右铭的习惯。一天做一件事的力量不大,一个人做一件事的力量不大,但是一群人长此以往的坚持做一件事,那力量就大了。培养学生的习惯,从细微处出发。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大家见仁见智。我的想法就像他曾说的那样,他提出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有一些专家批判,但是他觉得有效率,所以一直用。我们觉得有效,就要一直借鉴。
第三篇: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
班主任是干什么的?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我们应该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月朗,以无愧于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又无愧于生命中这段历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一整天中和老师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都要长。从这点来说,班级就是他们的家,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班级又是一个小社会,由它踏上大社会;班级是一座长长的桥,使人们跨向理想彼岸。
魏书生是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改革家。他的班主任经验的精彩报告和著作激起了“魏书生热效应”,指导了许多人。他干得出色,讲得精彩,写得漂亮。听他报告如沐春风,读他的著作如饮甘露。
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管理学生的宝贵经验。这本书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中,从细微处看恢弘,言辞恳切,入情入理,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做人、育人实例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
感触最深的是他的科学、民主的管理班级的方法。
他说: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但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意味着人们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原谅学生的弱点和缺点,从不训斥,也从不挖苦,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地商量商量,再商量商量。在这样民主与和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得到了解脱。他从不以老师的威严来压人,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他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信条,他认为应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听。这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
在他的班级中,人人肩上都挑有责任,每个人都有活干,都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充分发挥了民主,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激情。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每个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班上通过选举产生常务班长,老师不在时代替老师行使职权。学生选干部、对学生的处罚、班级内部事务都由民主投票,尊重大家的意见,把学生真正看成了班级的主人。班规班法也是大家讨论共同通过。
班级采用承包制,有学习组长、卫生组长、文艺组长等等,各尽其才,各司其职,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他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干起活来,目标明确,自然效率就高,所以大扫除15分钟结束,两分钟收好学费,一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这些不训练很难达到一个班级要进步,有好的班风、学风,离不开一群有能力的班委成员。他的学生干部很有威信,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老师不在时,也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能组织学生上语文课,这尤其显现出了魏老师在学生培养尤其是班干部培养的功力。他能放开手脚,知人善任,抓好班委,以点带面,整个集体就会在这些“领头羊”的带领下大踏步前进。
他们不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简直就是“小老师”,甚至比有的控制不住课堂的老师还要高。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差距真是太远了。我要出去开教研会,就一上午的时间,心里老是放不下。担心班上的捣蛋鬼又会干出什么事来?好打架的会不会打起来?老迟到的今天上学了没有?卫生值日的是不是又偷懒不好好干呢?尽管提前跟班长嘱咐了一遍又一遍,也还是不放心。这样的学生不能自治,遇到问题只会束手无策,大眼瞪小眼。今后,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学生自己管自己,第二就是他的特殊育人方法。
班级中最令人头痛的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自觉性差,隔三岔五就整出点事来,让你措手不及。平时老师的主要精力就花在这些学生身上,结果还是教育不好他们。面对他们犯的错,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方法是发一顿火,大批一顿,要么写检查,罚值日等,这些都是以惩罚为主。学生大多心里不服,暂时的所谓服也是慑于班主任的权力,口服心不服。还有的当面就和你顶撞起来,把你的肺气炸,让你感觉自己作为老师的尊严全没有了。于是再加压,我就不信制服不了你,好像是师生之间的一场竞赛,非要分出个高低输赢,其结果也往往是两败俱伤。这样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还容易反复。
对于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
其次要实行自我教育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魏老师也提出思想教育的最有效的、最根本的方法——自我教育。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能太露痕迹,政治化的说教,给人的感觉是牵强附会。应该结合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大道理,透过一滴水来反射太阳的光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他对学生进行教育决不压服,也没有令人憎厌的说教,而是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让犯错的学生写说明书,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这和写检查相比,一样的过程,不一样的效果,学生更愿意接受写说明书。他还让犯错的学生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犯错误时,心里也在做着斗争,做还是不做呢?斗争之后,脑子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那一方,自私的那一方,狭隘的那一方,懒惰拖拉的那一方获胜了,于是指挥着自己犯了错误。这如同在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浑浊、肮脏的浊流,污染了心灵的原野。这时一般人都有一种懊悔感,一种负疚感,一种痛苦感,有的还有恐惧感,但眼见浊流污染心田又想不出办法来控制。人做好事的时候,一般都是积极、昂扬、上进、助人、善良、真诚、勤奋的那一方脑细胞指挥着自己行动。这便如同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这清水便可冲刷受污染的那 片心田,使人重新恢复自尊、自信、自豪,重新感觉踏实、安全、幸福、快乐。
对于问题学生不能奢望在他们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这些方法比一般的惩罚更容易让人接受,做起来也更愉快。使学生每一分钟都有实事可做,点燃其上进之火,进而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愉快。让学生自己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别人以及整个班集体带来的损害,想办法去弥补,以后他会尽量少犯错误。
魏老师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他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他怀着对社会、对时代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炽热之情,经过150次申请的执着追求,自愿走上清苦的中学教师岗位。他始终奉行陶行知先生的信条: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向学生献出一片赤诚的心。
第四篇: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认真的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对我有很大启发的书,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理论都是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的,对我以后在班级管理上有很大的帮助。使我改变了做班主任的一些思路,也是我坚定了一些我的一些管理方式。下面我对书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谈一下感想。
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
在这个章节当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效的管理班级方法,有些做法和我现在的做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以前我还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对班级管理有益处,看完“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这一章节之后,使我坚定了我的做法。比如说,作者设立了“鱼长”、“花长”。我在班级里面也设置了“灯长”、“窗长”、“门长”一些职务。
在大扫除当中为了防止人多了之后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任务,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劳动大锅饭”,我把扫除任务分到“人头”,做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自己做好自己的任务,也就是把整个扫除任务完成了。
体育、美育
作者提到学生在玩中开怀大笑,在玩中训练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有的则训练了记忆力、想象力。玩的痛快,便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玩的痛快还有利于使人的潜意思感到生活可爱,感到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在玩中增强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还可以向学文化知识方面迁移。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番话。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应该穿插一些使学生开心快乐的活动,缓解学生的压力。我在上个学期的特色课班级建设当中利用班会时间组织了一些小活动,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踩气球比赛、单腿跳比赛、投篮比赛、呼啦圈比赛等等,我认为效果很好,我看到的都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没有失败者,老师和学生都是胜利者。
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的效率?作者也给出了我们很多建议,还尤其提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自己的实践。书中写到一位学生说的话,他们最怕的是一堂课都是教师讲,老师没完没了的分析课文,老师没完没了的表演做题,老师讲得很苦很累,他们听的也很累。为此魏书生就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把上课留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给学生一个自己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班级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可以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比在家里长很多,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家长,肩上的重任不言而喻。魏书生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很好、很切实的建议: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么来说的话,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更大了,所以要学好管理“少年们”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篇: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吴
霞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假期我认真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它不是经典,却是实践的楷模,它不是哲理,却铸造了教学的睿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班主任而言,师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学生的心目中,任课老师除了对人生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一般的印象并不深刻,而班主任老师却始终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我深深感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下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班主任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作为班主任,对于某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读过《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