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操作
课堂操作专项研究
初二政治刘 涛
初中政治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预习展示课、活动课、复习课和试卷课。我以《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一节课为主,以及课堂教学实践中其他一些案例,与各位分享一些我在预习展示课堂中的课堂操作。
一、导课
以前的导课可有可无或者三言两语,索然无味,课堂不冷不热,按部就班,课堂效果值得反思......我认为,好的导课就像一把火,能在一节课开始时,成功点燃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案例一: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一上课,我先让全体学生起立,跟着多媒体中播放的旋律,看着大屏幕上的歌词,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唱完之后,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谈的内容很多,我总结,大家都是从爱国精神方面来谈的,并及时引导到,爱国主义就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此导出这节课。这样做,在课堂一开始,就很好的烘托了氛围,整节课学生在这样“要爱国”的氛围中展开了。这是比较成功的。
同时还要注意导课的内容与课堂主题紧密相联,形式要多样且新颖,方式方法要直接直观生动,能触动学生。
案例二,在学习《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学习法律知识,用歌曲、故事等都不够直接、不能触动学生心灵。我用的是一幅《少年犯和母亲》的图片,问学生从人物的眼神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说悔恨、忏悔、难过、伤心等。教师再问,怎样才能让母亲不再流泪,孩子不再悔恨呢?导出这节课青少年要从杜绝不良习惯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讨论交流和展示的基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法指导。
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为自主学习提供线索。
一是问题引领板块。指导如何回归教材、如何总结归纳、如何记
忆、理解。案例一,试着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总结“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案例二:从法律由谁制定;靠什么保证实施;对哪些人具有普遍约束力。二是合作探究板块。对知识的拓展、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指导、对搜集素材的途径、展示形式的要求以及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随机采取的特殊考核标准。
案例一:判断魏某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拓展未成年人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还有哪些,这也是对学生知识的补充。
案例二,辩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践等多种途径做充分准备,以更好地辩论。
案例三,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从“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考虑”结合“教材理论来谈”等指导,一方面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体现了对教材的横向、纵向联系;另一方面既培养了整体性思维,也在分析过程中感受到魏某确实是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从情感态度上也提高了认识。
案例四,启示类题目,启示=理论+方法。案例一,你能从魏某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理论上,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犯罪行为。方法方面,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是对时间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不断对学生进行督促,根据在巡视小组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疑难不断引导。
第二,点拨引导语的言艺术性。虽然学案设计都是以问题形式设计的,但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各环节之间以及环节内部各个小问题之间语言过渡和衔接的自然、流畅。这样展示不会太死板、太问题化,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内在逻辑性和层次性的理解。
案例一,由问题引领板块到合作探究板块,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已经装满了法律知识背囊,看看让你来做法官的话,你会怎样来断案。案例二,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含义,现在我们学习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
第三,教师心中有分层。虽然对于文科学校没有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但学生的能力确实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层”。
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能任其坐
着无所事事,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再次对课本相关链接、情景案例进行学习。这也是对优生的一个知识补充和拓展。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发现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知识局限性大,对于很多举例题目都是知之甚少、甚至无话可说。所以这样做很有必要。
案例一,在学习《现代科技在身边》一课时,我要求提前完成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相关链接关于克隆技术、想象中的科技生活等材料,作为知识补充和拓展。
三、讨论交流
第一,讨论交流前,要根据自主学习学情确定问题再次明确重点讨论内容,加强教学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案例一,《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课中,重点讨论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本节的难点即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
第二,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卡在哪里,无法继续的时候,及时点拨。对于难点,对学生进行鼓励,相信大家都能突破难点,一定比其他班级的优秀。现在初二学生对考核不太重视,这样首先思想上引起了重视,而且也形成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案例一,《现代科技在身边》探究与(1)“引擎”指什么?我点拨:引擎对汽车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科技是什么作用?
第三,讨论后,及时点评、考核小组的表现和班级的表现。包括组长作用的发挥、小组的合作以及组内发言、质疑、补充、批注。
四、展示
第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要求。面对初二学生普遍比较浮躁的现状,我重点要求的是听展学生的倾听习惯。只有认真倾听,才是对他人的尊重,才能补充、点评、质疑、纠错。
第二,对重难点的处理。我认为好的教师,绝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案例一,直接利用多媒体在学生不能解决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时,以表格形式直接条理清晰的给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此外,对难点可通过材料来辨别。这节课,对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1.法律有国家制定和认可。举例,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材料,公开审判罪犯。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材料,原国家药监局局长(正部级)郑筱萸被判死刑。总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考试容易这要考,也易于学生理解,也省时间。
第三,引导点拨只是三言两语,但要切中要害。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双重否定即肯定,如果不及时改正,一般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
第四,根据教材内容,甚至情景判断,通过让学生作出判断,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中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一,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你打算怎样劝告他们?同时也呼应了跟杰克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此外,宣誓也是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分别进行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的宣誓和如何杜绝不良行为的宣誓。
案例一: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从今天起,我要杜绝不良行为,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自己的健康成长。
让微笑写满父母疲惫的面庞,让微笑挂在老师欣慰的脸上。
五、课堂落实
1、对重点、考点的落实,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可选取重中之重来落实。如本节课的启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习惯做起。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教师要吃透教材,灵活把握,允许学生有不同表述,重在强调理解。如本节重点可用名句总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体溃于蚁穴”等名言来概括。
3、可通过畅谈收获,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发挥集体的智慧,点出一节课的重点甚至总结出一节课的体系,拿怕不是很完整,可以再次由教师补充。
以上是我在课堂操作中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得到的一些比较不成熟的理论。我个人认为,现阶段一方面,作为青年教师,现在还达不到研究的高度,当前最迫切的是熟悉教材,在经验型教师的指导下,上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学校空前发展、各项工作越来越落得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感觉压力空前。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应调整心态,鼓足干劲,化压力为动力,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平台上不断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第二篇:如何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现代思品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太过守旧,思品老师在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太过于专断,学生几乎没有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而思品课程的内容又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一步丧失思品知识学习的动力,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所肩负的改革任务是十分沉重的,如何有有效的对思品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强化构建,是当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老师讲,学生被动听,一堂课基本上是老师一讲到底,为了保护老师的声带,学校以人为本为老师每人配有扩音器,新课改居然让老师每节课只讲5—10分钟,学生能学到知识吗?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如果我们广大一线老师仍然在顽固和保守中拒绝课改,那就真正是因一己陋见而损伤了民族大业。具体讲,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关注新课改动态,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领会其精神实质、精髓。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有些教师课改放不开就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总想越俎代庖,所以老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高校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小学、初中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学生,现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少,主要由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学生们也很不适应,特别是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展示讨论无实质性内容,讨论不热烈,学生被被动提问,课堂“幸福指数”大大降低,学生觉得还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好,反感情绪上升。有些学生说:“一节主要是学生表演,老师只讲5—10分钟,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新课改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配合、支持新课改,只有师生形成合力,课堂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家长、社会也要满腔热情的支持课堂改革这个新事物。有些学生家长,特别学习好的学生的家长,反对先学后教,反对兵教兵、兵帮兵,认为那样会影响自己孩子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利用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宣传高效课堂的好处,使他们理解、支持我们的新课改,更好的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实现周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实施规范办学的新情况下,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新课题。捷径是没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课题,必须努力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是一种“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在转变师生的关系、创造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新的要求.一、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关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只是学生,教师仅担当教书的职责,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知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孤立、机械,教师很难判断其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反映自己的困惑,体现不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导致教师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学生为识记知识而被动听。现实中的“书呆子”不绝于耳,也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拉长战线,加重负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转换彼此的角色,做到该为师时做教师,该为“生”时做学生;学生做到该为生时做学生,该为“师”时当老师。彼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地转换角色,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的预设环节让学生大胆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生成,师生共同求知,教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很显然既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共同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口,让他能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这段话告诉教师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需解放学生,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为此,师生要共同创设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
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也能为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有效支撑。“合作探究”教学形式能有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交往和互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培养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如在讲解汇率的有关知识时,我就事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有关经融机构了解相关常识,然后师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中有关汇率的具体情况,大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参与实际经济生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觉这样的课堂很轻松有趣。可见,师生创设探究合作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高效课堂是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中生成的,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发展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而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是“教书”,而是“用书教”,即教师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它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及学生个体的综合提高。
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知识繁、难、偏、旧,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又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新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采用图片、游戏、表格、背投等直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时事政治的材料,运用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在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和灵活性的评价方式方面下功夫,激励学生发现学习固定的逻辑答案。单一的评价标准,钝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加以解决。教学中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看一次考试分数,更不能产生刻板效应。教师应通过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袋等方式,灵活地评价学生,充分体现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尊重性,以调动学生去学习。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思考、发现,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如此。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我想思想政治课的高效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政治高效课堂总结
邯郸市第十九中学
2010年政治学科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后,我校政治学科组对照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政治学科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认真学习、精心实施。
一、课前:精心备课,科学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政治备课组由备课组长牵头,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切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体现科学性原则。学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而教学学案编制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基准,在编制学案前要对教科书中每目的正文和辅助文进行通读,对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政治备课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合理设置学案知识点和导学案栏目。在导学案编制中,设置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走近生活”等栏目。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为基准,具体落实各章节学习目标。
第二,切合学生兴趣和学生能力,体现生活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要以学生现在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为基准,通过生活事例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提高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新知识内化为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在导学案各个环节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例和最新的时事材料作为背景,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切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体现发展性原则。在“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政治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我们合理设置教与学的环节,教师适时点拨,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和注意事例等要及时指出,积极督促学生及时有效完成学案,合理组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学生展示的探究成果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中:精心上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以案导学、小组学习、合作互动方式,为促进学生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和条件,追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环节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经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性,考虑用“阶梯型”设问推进学生整体发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内化,提升,获得真切的探究体验。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次。“自主学习”部分侧重督促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上自学的形式完成,主要解决知识点“是什么”的问题。在这一环节,配合教师的适当精讲,重点剖析学习重点、难点。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层次。“合作探究”部分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初级应用,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层次。在“课堂检测”和“走近生活”教学环节侧重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作用。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就导学案中提出的疑问进行有效的探究。小组讨论的作用就在于能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进行。讨论解疑也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谈提供了场所,使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在讨论中可以发现别人的思想火花,从而启迪自己的思维,产生共鸣。对学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识性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或者创新回答问题思路等这些非预设性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和肯定。
第三、引入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师生的评价主体作用。
在评价主体上,由以前的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学案具体使用过程中,“自主学习”部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结合。在“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和“走近生活”等版块中采用黑板展示、口头回答、互问互答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由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个别辅导,认真评估教学效果。
学生是有差异的,在课后适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消化吸收课堂新知识。定期或不定期收导学案进行评估检查。对于课堂上学生互批的导学案,重点进行复查。对于课堂上未互批的导学案,则对照教学环节认真批阅。对在导学案完成及课堂讨论效果好的个人或组别进行优秀评价,给予相应的评价分。
总之,我们政治学科组严格按照学校和年级组的要求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严把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然,在我们实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朝着新课改的目标不断前进。2011、1
第四篇: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封川中学 邓树万 *** dengshuwan@163.con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是一门艺术,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打造高效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政治教学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 高效 策略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衡量课堂高效,一看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二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面对今天的学生已不能用传统的满堂灌教育方法,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课本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培养其能力。而提升教学质量的载体在课堂,只有打造高效课堂,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是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在教学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其自觉、积极的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激励他们。政治学科本来抽象性,理论性强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变成现实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
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朱熹曾强调:“学与思须相连,才学这事,须使思量这事合如何。”因此,读书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能记住,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只思不读,纯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一事无成,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对于高中政治课,思考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学习高中政治课,没有思考,就犹如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所以,要想把政治课学好,没有思考,那是不可能的。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要较好地掌握高中政治知识,必须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演绎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均可以随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在口头练习和课堂讨论中逐步养成,在典型练习中巩固、提高。所以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练结合对加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两者结合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支撑。
所谓灵活是指课堂问题的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也可以循循善诱,步步设疑;还可以设计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我通过精心地准备课件,精选了一些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的过程中,无形地把“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现象”这个知识点贯穿进去,学生一下就明白我的教学意图了,在讲述“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的现象”知识点时,我只用了一句话阐述“同学们,您们和动物说话的吗?”,学生在欢快的笑声中让我把这个知识点传授给他
们,从而让他们记忆深刻。同样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教材上的观点,让学生明白文化现象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明白文化与人相关。如此的诙谐课堂教学,学生的心神轻松,注意力反而集中,其知识点的掌握具有持久性。再如, 例如,在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我用FLASH给学生展示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尽管学生对这个典故比较熟悉,但看完后还是忍不住哄然大笑,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我立即设疑:白马是不是马,马是不是就是白马?白马和马是什么样的关系?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设置的目的只不过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导入思维。学生思考回答后我立即又逐步设问:(1)白马和马谁是特殊性,谁是普遍性?(2)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白马一定是矛盾的特殊性,马一定是矛盾的普遍性吗?如不是请举例说明。(3)结合马和白马的关系说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什么样的关系?由于学生对白马和马的关系易于理解,所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不在困难,而且还比较形象。又由于这个典故比较有趣所以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知欲望。我通过这个典故,设计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递进思考,积极探究,不仅帮助他们愉快轻松的掌握了知识,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他们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灵活设计问题,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四、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养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只有这样,打造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才能变成现实。
主动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是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开展课堂讨论甚至辩论。这样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政治课堂实现高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政治老师需要提高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参考文献:
[1]王彩云.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2]庄玉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
第五篇:高效课堂模式操作流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要求开足开全,导致各科课时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了,教师晚自习和双休日不能进班辅导,如果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讲的累学生台下睡,用新教材上老课程”,教学任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为此我们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运用“导学究测”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四环”分别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大致操作如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此环节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时间,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本的预习,并基本完成学案导学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第二阶段是课堂学习时间,学生继续完成预习课中的遗留问题,或检查巩固预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要展示学习目标,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
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预习指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明确自学目标与任务、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如:用多长时间,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等。
此环节课堂上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导学提示部分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做好第二次备课,根据巡查情况对成果交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设。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要根据学生性别、成绩、特长、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展开“兵教兵”。还要注意各学习小组的总体结构和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与评价。
我们把这样的小组称为“自主管理与学习小组”,从班级管理到课堂学习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组。不但便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而且还便于教师的分层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
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合作探究就是协作学习,其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布鲁纳也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合作探究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第三环节:成果交流
在上一环节中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探究的过程和收获。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成果交流”的实质是教学互动。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是教与学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信息灵感的最大源泉,是一种群体资源的个体化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重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此环节一般为2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第四环节:巩固提升
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学生个体与文本的互动,到合作探究环节的组内交流学习,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组际全面的交流互动;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合作探究环节的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基本能达到学习目标,但需要一个系统地巩固和强化,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由一般到规律的归纳,需要一个由文本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此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应根据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结合预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环节教学。如可进行以下操作:
——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再次的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也可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整合点,恰当设计拓展内容,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与情感相联系起来,使源于生活的文本再次回归到生活之中,促成学生的知识提升与情感升华。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导学究测”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学案”为教与学活动的平台,使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转化.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