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制创新 抓住核心 降低重心 评估起到实效
机制创新 抓住核心 降低重心 评估起到实效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在***字[2003]160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市将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做为“科教兴市”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特别是2004年,依据黑政办发[2004]25号文件精神,我们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为契机,狠抓教育督导工作的落实。在评估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快速协调发展”这一中心,以为基层学校服好务为宗旨,以学校自评为核心,降低工作重心,不断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新机制,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实现学校办学效益最大化。
一、创新机制,合理运作,为科学评估提供制度保障
2003年,省《方案》印发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方案》的落实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结合我市实际,建立了一套“一二三四五”的教育督导评估新机制,为有效推进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围绕一个中心:即督导评估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快速协调发展为中心。
抓好二级评估: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教育督导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自评和督评工作。
整合三方力量:一是政策整合。强化教育督导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各种检查评估归口管理,各种检查、评估、验收全部统一到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上来。二是评估力量整合。组成由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聘任兼职督学)、学校校长等力量组成的评估组。三是责任整合。建立督导评估“包保指导”制度,全体评估人员都有自己的包点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各自包点学校进行自评工作指导。
落实四项措施:一是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教育局长、督导室主任任副组长的评估领导小组;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我们制定了《农村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教育目标考核细则》和《**市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工作目标;三是落实二级责任,由主管副市长与教育局长签定目标管理一级责任状,教育局长与各学校校长签定目标管理二级责任状;四是科学运用评估结果。督导室代表市政府对农村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市委组织部门档案;对学校评估结果作为对学校表彰奖励,校长考核任用,教师择优聘任,学校申报省、市级一类学校的重要依据。
建立五个机制:一是对《评估方案》实行动态执行机制,如近几年因我市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步伐,特别是一批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因政府行为造成学校之间出现差异,依然用同一《标准》评估有失科学,因此我们根据我市实际,以《**市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为主方案,又相应制定了《**市城镇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市寄宿制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市农村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三套评估方案,结合实际动态评估。二是对评估结果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为突出督导评估的激励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实行二年一次全面督评,根据评估结果重新划分等级,破除一评定“终身”制的惯例,促进学校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形成“责任指导”制度。各督导评估人员均安排指导学校做好自评工作任务,发现学校自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评人员有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并促进整改。四是建立随机专项督查和年末全面督评机制。随机督查结果纳入全面督评结果,全面督评结果做为学校全面工作评定结果。在专项督查中对优秀的受检乡镇和单位给予相应加分。五是“普九”控辍月报制。我们始终坚持把巩固“两基”成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做为市政府统筹管理目标,实行每月报表制度,各乡镇督导员和各学校督导工作负责人每月按时、如实上报学校学生数,一方面有利于及时防辍、控辍,另一方面督促乡镇、学校全力救辍。
二、抓住核心,突出自评,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是为了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帮助学校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从而给学校带来长期发展的社会效益,这是评估工作的宗旨。为实现这一宗旨,我们坚持“认识到位、指标到细、自评到人、质量到精”的原则,以学校自评为核心,指导学校有效开展自评工作,调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1、认识到位。为提高广大校长对学校综合督导工作的认识,我们以市为单位举办了“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校长培训班”,由市教育督导室组织培训,系统全面地学习《**市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办学、学校经营与管理以及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自我评估等内容。同时,还多次召开校长、业务主任专门会议,帮助校长、主任们正确认识自评的目的和意义,克服畏难厌烦应付情绪。并要求学校加强宣传,让全体教师明确,评估不单单是学校领导对学校的评估过程,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形成自下而上的良好的自评氛围。
2、指标到细。评估是为了促进发展,而微观的评估指标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的个体因素,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在每年学期初,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并把指标逐层分解,责任落实到教师。各部门、教师认真领会分解到自己工作实际的每条指标的含义,列入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在工作中逐一落实,避免年终自评时的突击应对,忙碌不盲目。年末准确掌握评分尺度,撰写自评报告,查找不足,及时改进,做到了“三全”,即全面、全员、全程。
3、自评到人。依靠群众是搞好自评的基础。自评工作涉及面广,只有层层发动,人人参与,才会有好的效果。各学校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注重发动学生、家长、社区的力量,研、评、改结合,从每一个细节反映学校的发展状况,再通过学校的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发展学校。**市三中要求教师制定《个人三年
发展规划》,每学年初都要求教师撰写《年度发展计划》,学年末教师要上交自评报告,各部门负责人对其进行督评检查。各部门负责人、校长要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做述职报告,通过分组讨论、综合评议后,学校自评领导小组再形成反映学校实际的自评报告。
4、质量到优。自评结果不仅是关系到学校等级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问题。因此,自评过程把握标准要准,评估结果必须做到实,这样才有利于“知症下药,强身健体”。在我们下发的《**市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中就规定“学校要以《***省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为依据,开展自我评估和校本督导,在此基础上,由督导部门分期、分批组织评估验收。”学校一学年一自评,自评报告须经学校行政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才能上报,自评工作不合格者不予正式评估。在衡量学校自评质量时,不但要看学校是否搞了自评,写了自评报告,更要看自评后工作目标是否明确,整改措施是否得力,学校管理是否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效能是否提高。
三、降低重心,搞好督评,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在新一轮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开始之初,我们就注意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评估理念,明确教育督导既要做监督教育发展的“警察”,又要做医治教育“症结”的“医生”,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不居于管理评价层面,牢牢树立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意识,降低工作重心,经常深入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给学校发展的特色、类型、阶段、层次科学定位,引导学校主动而具有个性地发展。
1、用活“标准”,分层评估
督导评估时,我们针对城乡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层评估。根据我市实际和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们对农村学校强调其办学的标准化,评估细则中以省定标准的底线为量化指标,对城市学校则强调办学条件的现代化,评估细则中以省定教育现代化标准为量化指标。这样,既有助于增强督导评估的规范性和客观性,又有助于提高督导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使被督导评估者客观地了解学校目前的发展层次与水平,理性分析、思考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2、注重实效,准确评估
为改变以教育质量代替教育效果和效益的现状,我们对原有方案作进一步修订,确定发展性教育督导内容,突出和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监控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效益等要素的评价。如在对农村学校评估中,要求每一所农村中学都具有“四大教育中心职能”:农村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教师校本培训的中心,农民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中心,农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还要看发挥职能最终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发展特色,客观评估
评估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囿于标准和规范,势必抑制学校个性发展和特色建设,势必带来千校一面。因此,我们强调对学校实施督导评估时,既注重基础性即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常规管理等指标,更注重学校特色的设计、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特色效果等个性化指标。由于评估方向正确,与时俱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便层出不穷,效果良好。如在德育模式构建上,在全市范围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使德育工作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逐渐形成了第三中学的“三全三心”的德育模式,**小学以劳培德的思路,第八小学从身边的小事抓起的教育观等,突破了长期以来德育目标定位过高且缺乏层次性的高、大、空、远的陈旧的思维模式。许多学校深入挖掘地方德育资源,编写爱国主义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打破德育只是简单地灌输的单一形式,使德育工作活起来。许多学校还开展了文明小市民评比活动,进行志愿者服务等,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使德育活动由封闭型变为开放型,由说教式变为启发式,由应急型变为序列型。富锦市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儿童终身受益的无穷财富。
四、围绕中心,评估起到实效,阶段性成果明显
我们紧紧围绕“督导评估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快速协调发展” 这一中心,通过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是全市中小学校自评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各学校都能把自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每学期学校自评工作形成制度,并固定下来,改变以往应付检查的局面。
二是以省一类学校评估验收为契机,强化了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2004年我市有4所学校参加省一类学校评估验收,在准备和专家验收阶段,我们分批组织一些薄弱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到被评学校学习、观摩,亲身感受更高层次评估的整个过程。评估后,被评估学校教师和观摩人员一致认识到:评估不是为“挂牌子”,而是为促进学校的发展。在评估过程我们看到了学校新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评估验收促进了我市参评人员的快速提高。
三是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通过以评促改,使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特别是2004年,我市有五个乡镇实行集中办学,投资3,600多万元,建设了3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及辅助设施,投入300多万元购置各种教育技术装备,寄宿制学校教学楼内实验室、信息技术室、多媒体电教大厅一应俱全,使农村镇办中小学校教学设施及装备均达到了一流学校标准,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现在,我市“老三室”装备完备,大部分学校完成“新三室”建设,有17所学校装备了高标准的多功能电教大厅。
四是学校档次整体提升。严格按省定标准评估,现在我市已消除三类以下学校,按评估标准每年评定一类学校比例占总校数的 5%,现在已通过*市级一类学校评审4所。因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优异的工作成绩,我市连续三年被*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督导评估工作先进市。
五是促进全市中小学校均衡化发展。随着另5个乡镇寄宿制学校工程
第二篇: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在大力推进中等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怎样用创新的德育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章法,更不能畏首畏尾,一筹莫展,而应当敢于创新,努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力求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一、完善德育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期的中职德育工作应不断完善德育网络,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努力架设德育立交桥。通过有效协调,使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1、德育管理制度化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努力抓实四条德育工作线:以“校长——教务科——教研组——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线;以“党支部——德育科——班主任——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线;以“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线;以“学校——社区——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力量校外指导教育线,每学期进行考核。这样的德育管理制度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工作模式创新化
为开掘小中职德育工作的活力与源泉,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途径,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三位一体共谱育人新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同时,校园网上设置德育网页,增强德育工作网络化,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使得德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3、队伍建设人本化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班主任的管理。因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骨干作用。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周班主任工作例会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班级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学习,增强他们班级管理的艺术和能力。
二、注重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有意识地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感染。
1、校园环境教育化
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墙壁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重视校园环境的“三化”建设,即:“净化、绿化、美化”。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做到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形势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广播室节目多样化
共青团广播每天按时播放,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广播室是学生了解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4、板报设计个性化
精心设计班级板报,每月一期,围绕学校阶段主题定期更换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及班级个性。
三、架构课内体系,促进融合渗透
学科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应通过培训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认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确保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要求教师积极改进教学行为,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学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务科应加强听课、评课的力度,努力发挥听课、评课活动的导向作用。
三、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育渗透德育课堂论坛活动为载体,认真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并丰富教材中德育教育内涵,通过上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撰写案例、教后反思等形式积累经验。
四、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水平。
四、开展丰富活动,引导感悟体验
学校教育是多形式的,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题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1、重视民族精神教育。近几年,学生读报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定时间、定内容,确保学生每天诵读,并且组织开展各类读报活动。同时,读报活动与行规教育、创先争优、课外拓展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基本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2、重视特色项目建设。乒乓、篮球、足球、科技、书法、民乐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蓬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取得活动实效的同时,学生们不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是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愉悦了身心。
3、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5.4”青年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卡OK大赛活动;元旦,进行大型的文艺汇演和班级联欢活动;感恩节,引导学生用书信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师长、同伴的感恩之情;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
4、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等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融入爱国情感,基础道德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5、组织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开展“爱我校园”、“我的中职校生活”、“消防演练”等实践体验活动;下社区、敬老院等定点服务活动;春秋两季的课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塑造品行。
6、开展主题教育。以“校庆”为契机,开展“难忘母校”征文演讲赛、“走近中职生”系列活动;结合“今天行动计划”,进行“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举行“校园卡拉OK”大赛。学生们用歌声述说校园情谊,在演讲中感悟彼此的成长,在笑声中扬起理想的风帆。
五、构建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合力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尤其是作为德育教育,应该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
1、家庭学校携手,共谱育人新章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这些想法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
①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定期开设讲座,组织家长学习与交流,提高他们育子能力,让德育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②家长走进学校。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就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协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
③教师走进家庭。通过教师的家访活动,将学校德育带入家庭。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合力,促进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
2、挖掘社会资源,共谱育人新章。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学校与敬老院、派出所、消防中队、看守所等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作用,拓宽学校教育渠道,提供学生锻炼成长的广阔天地。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第三篇:县人保局创新就业服务机制保实效
县人保局创新就业服务机制保实效
今年以来,石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发展提升年活动中,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石城的总体目标,以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象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依托就业服务窗口平台创新工作机制,确保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该局围绕服务对象各种要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内部专业化建设,在就业服务窗口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为求职者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政策咨询、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提供就业再就业培训、免费用工登记、免费进场招聘和构建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该局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积极协助企业招工,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三员”作用,即担当起信息收集“调查员”、平台搭建“服务员”、规范用工“监督员”的三员角色。同时,通过狠抓再就业培训及创业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改变原来培训项目单
一、时间短、技能和就业率不高的状况。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采取“定向”“订单”等形式,更加注重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新途径,采取与县委党校联合开办创业培训班和专门下发《石城县招商引资重点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工作措施。
截止今年5月底,共开办创业培训班7期,培训合格229人,企业定向培训合格350人,帮助县内新进企业招工1869人,共发放失业保险金341人次,发放金额12.21万元。(曾元红)县社保局以“发展提升年”活动为锲机,采取四项措施发展提升养老保险的各项相关工作。
县人保局助推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发展提升。近来,江西省石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力开展就业服务“两到位”活动,助推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发展提升。一是宣传措施到位。印制了就业服务指南和就业创业项目集锦及招工简章1.5万余份,通过多种渠道向外发放。同时,在县城莲花万景城人口集中区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播放招工信息,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招工信息,在电信部门向手机播发招工信息。二是就业服务到位。在县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返乡农民工服务窗口,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招工信息、社保接续、技能培训等“一条龙”服务。
第四篇:即墨市教研室:打造网络教研平台,创新教研机制,提高教研实效
打造网络教研平台,创新教研机制,提高教研实效
单位:即墨市教研室
作者:黄祖润
时间: 2013年9月
打造网络教研平台,创新教研机制,提高教研实效
即墨市教研室
2012年9月,即墨市网络教研平台正式开通,如何选准工作切入点,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如何处理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成为教研室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构建网络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拓展校本教研、区片联组教研的形式,建立符合本土特点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为了不让网上教研成为教师和教研员的负担,我们选择了教师最愿意研究的工作—集体备课,作为网络教研的切入点,以此带动整个网络教研的开展。
2012年5月,教体局制定并下发了《即墨市网络教研实施意见》,将教师分工撰写上传的教学案、教学课件等资源,作为评选奖励的主要内容。
2012年8月,各学科教研员制定了《学科教学案编写要求及参考案例》,并将秋季使用的新教材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案、教学课件编写制作任务及集体备课进行分工。
自此,我们构建了一种网络背景下的新型集体备课模式:
1、承担任务的学校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在网络教研平台学科主页建立协作组,在协作组管理中制定集体备课计划,组织本校集体备课,形成个案(包括课件及其他素材),上传至网络平台。
2、各科教研员根据各区片承担的集备任务,每周组织一次区片联组集体备课。先由主备人进行说课或模拟讲课,再由教研员组织区
片内全体教师进行参与式评课,对已上传资源进行修改,形成共案。
3、主备人对区片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进行再加工,并将最终形成的教学案、课件、其他素材等通过个人空间,上传至平台本站资源,实现全市教学案、课件等资源的共享。
一年来,我市初中学校共建立协作组236个,教研员组织网络背景下的区片联组集体备课67次,新使用教材每一课时的教学案、教学课件都在网络教研平台的推荐资源中,我们将用三年的时间,建立起即墨市初中阶段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真正实现全市教学资源共享。
二、借助网络教研平台,丰富常规教研内涵,增强教研的实效性。
一年来,我们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常规教研活动,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1、2012年8月,即墨市教研室下发了《关于网络教研平台使用工作安排的通知》,规定从2012年9月开始,教师举行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等,必须将教学案、课件上传至教研平台,并有学科内容管理员将其推荐至网站推荐资源栏目,使学科公开课等的选拔与展示更加规范,更有实效。
2、今年上半年,即墨市教体局录播教室开始使用,教研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研平台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通知》,规定每学年每个学科要进行1-2次网上教研活动。5月份,物理学科举行优质课一等奖获奖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授课教师上课、参与式评课等都在教体局录播教师进行。各学校全体物理教师,都通过各自电脑
或集中同步收看直播,增加了教研活动的参与面,减少了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和费用。
3、我们要求每位教研员创建学科主页,让教研员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解读为每个教师都能听得懂的“博文”,结合日常的听课、评课,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以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提高。
“以前,只有通过组织教研活动,面对面的才能把一些教改信息传递给老师,有了网络平台后,好的教学资源,最新的教改动态,可以立即上传到平台,供全市教师共享,快速,而且受益面广。”这是初中语文教研员姜秋红的感悟。姜老师一连发表10篇文章,对新旧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引导老师们比较学习。姜老师《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10条建议》发在空间里,许多教师纷纷学习、评论,田横中学教师何丹萍说:“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被十条建议一点,顿时消融,真是专家啊。”
4、建立名师工作室,加强对学科名师的推介,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在新兴中学英语教师、即墨名师李瑞芹的工作空间里,我们看到,李老师上传的学科资源已190个,文章144篇,其中大部分都是李老师的原创,是她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积累,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体会等,内容非常丰富,吸引了许多教师登陆学习,总浏览量目前已2000多人次。年轻教师杨焕焕是李老师工作空间的常客,她在学习的同时还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的英语作业大都以抄写背诵为主,读了这篇文章越发感觉自己在教学上要多用点心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每次拜读李老师文章思想都会得到升华,管理学生是一门学问,我教学时间还不是太长,在“管”和“惯”学生这方面经常拿捏不好,还得向李老师多学习啊!”„„
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室内容,为大家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李
瑞芹老师还广泛浏览网络平台上其他教师的工作室,虚心学习,很多热门工作室里,都留下了李老师的心得和感悟:在田横中学李明暖老师的工作室里,李瑞芹说,“李老师经验之谈非常可贵,来到您的工作室,不由自主地敬佩您。” 在即墨二中数学教师谭长顺的工作室里,也留下了李瑞芹老师的评论:“每一个根雕都是有用的,每个学生都是才,就看怎么用,用他做什么”即墨二中英语教师何卫星的工作室,李老师也是常客。
三、规范网络教研管理制度,切实保障网络教研顺利开展
2011年至今,我们组织多名教研员到潍坊、淄博等地考察学习他们在网络教研管理上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全方位的网络教研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
1、2012年5月,全市网络教研启动会上,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对各基层单位、各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奖惩办法。2013年5月,教研室制定下发了《关于评选网络教研先进的通知》,对网络教研先进单位;网络教研先进个人;网络教研优秀学科主页;网络教研优秀教学案例等评选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2、2012年8月—2013年6月,即墨市教研室先后下发了《关于网络教研平台使用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教研平台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通知》、《关于公布教研平台网络内容、用户管理人员名单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分别就教师、基层单位、教研员对资源的上传与下载、网络内容管理员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学校学科内容管理员一级审核、区片联组学科内容管理员的二级审核和教研员推荐的三级审核模式,提高了网络教研平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了平台的质量。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尽管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教研活动中也有许多环节是技术所无法替代的。
我们深知,网络教研必须与传统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用现代化的手段推广传统教研活动的信息和成果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第五篇:完善机制创新方法着力提升督查工作实效——省民政厅办公室
完善机制创新方法着力提升督查工作实效——省民政厅办公室
办公室是各级机关的综合统筹部门,肩负着决策服务、督促检查、信息报送、运转保障等重要职责。其中督促检查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保证政令畅通和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在中央特别强调抓落实、特别强调见成效的新形势下,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厅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着力完善督查机制,切实加大督查力度,不断创新督查方法,注重提升督查实效,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全省民政工作已经连续五年获得民政部综合评估优秀等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厅党组高度重视督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督查制度,制定督查方案,有力保障督查责任的落实。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出台《关于加强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明确督查督办工作由厅主要负责同志挂帅负责,其他厅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办公室牵头、各处室配合参与,通过实施常态化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待,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落实责任。每年在全厅作风建设大会上,由分管厅领导与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重
点工作任务,年底对照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层督一层”的责任链。三是制定督查方案。综合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百项考核指标十件民生实事、民政部工作要点等重点工作,结合江苏民政实际,梳理江苏民政重点督查事项,每年都编制《江苏省民政厅重点工作督查计划》,有序开展督查工作,突出督查重点,提升督查实效。四是定时督查调度。建立了重点工作常态化调度机制。对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分管厅领导每个月调度一次,厅长办公会议每个季度调度一次,年中、年末分别开展综合评估,评估报告分列成绩清单和问题清单,把工作“晒出来”,把问题“晾出来”,督促各地改进提升。
二、围绕中心,把握重点。坚持督查服务于中心工作的原则,始终围绕核心工作明确督查重点,确定督查清单,切实发挥好督查在促进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对于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贯彻落实情况,主要通过综合评估、专项督查、绩效考核三种方式促进落实。2016年我厅确定的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事项共有21项、督查事项共有22项,涵盖了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下达的所有重点工作。对于绩效考核事项,也制定了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在厅季度调度会上一并督促检查。二是加强现代民政示县(市、区)建设评估。到2020年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是全省各
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奋斗目标。为确保现代民政建设到实处,我们制定了5大类18项48个现代民政建设指标体系,在全省开展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每年对照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经过3年努力,已经建成62个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省、市两级根据评估情况,切实加大对县一级的指导力度,引导各地对标找差、补齐短板,有力促进了全省民政工作的整体提升。三是加强领导批示办理情况的督查。对省委、省政府、民政部领导同志的批示件,及时组织督促检查。办公室按月度跟踪并汇编领导批示的办理完成情况,确保领导批示件件有落实。积极做好督查信息上报,全年共梳理上报了15篇督查信息。四是加强群众意见建议落实情况督查。2016年高质量完成了我厅承办的87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回应代表和委员的关切。完成了两期政风热线,组织相关处室重点督办5条投诉件,线下完成349条投诉意见的督办;全年共接访871批次,组织办理省委书记、省长、厅长信箱等来信2895件;加强对信访事件的督查,组织了白血病儿童家属集访民政部、重信重访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等9批信访专项督查,成功化解了29批进京、来省集访,依法依规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三、创新方法,提升实效。坚持把督查评估贯穿于现代民政建设全过程,根据督查事项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针对
性强的督查方式,创新督查手段,努力提升督查实效。一是加强内部协同。凡重大事项及全局性、综合性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由办公室牵头抓总,各处室分工协作完成;一般业务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由业务处室独立完成;凡涉及多个处室的业务性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由主办处室会同其他有关处室完成。2016年,办公室会同有关处室,对特困老人关爱和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对于在其他部门业务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我厅主动加强联系配合,邀请业务管理部门共同开展督查,显著提升了督查效果。2016'年,我厅主动联合消防部门对全省福利机构开展了2次专项督查、3次暗访;联合省委组织部、财政厅等部门督查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联合财政厅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三是注重向上借力。对于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高度关注、涉及部门较多的工作,我们积极争取支持,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计划,列为省人大重点视察项目,作为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把民政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督查总盘子,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减负增效”等工作开展了多次督查,省人大、省政协对医养融合等进行了重点视察和重点督办,极大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在各地的落实。四是吸收第三方参与。委托省现代民政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对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进行第三方评估,中立客观地出具评估报告,有效提升了评估公信力。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评价,聘请9位新闻媒体记者担任行风监督员。“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强督查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健全完善督查机制和方法,整合充实督查工作力量,进一步提升督查实效,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为推进“两聚一高”实践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