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迎接“两项制度”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办学方向端正,办学特色凸现;教职工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实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常宁五中分部位于常桂公路旁的板桥镇,是一所略具规模的乡镇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辐射半径达20多平方公里,涵盖38个村和1个居委会以及相邻乡镇的几个自然村,辐射人口达3万多人。学校前身是原板桥中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XX年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为优化教育资源与原常宁市第五中学合并为常宁五中,实行一校两址分为常宁五中总部和分部。几年来,数度创业,励精图治,师生共建,现已有固定资产87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15600㎡,生均面积26㎡,校舍总建筑面积6600㎡,生均面积11.3㎡。学校现有12个专用教室,电脑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理化生仪器室、实验室各一个、卫生保健室、团队活动室、阅览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各1个。学校共有图书17850册,生均29册。我校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6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48人,其中教师39人,职工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获高级职称6人,获中学一级职称20人。
二、办学思想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行动的指南。我校与时俱进,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全体性、全面性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管理为先,以特色为亮点”的办学思想,努力遵循市教育局“保持稳定、提升质量、适度发展”的总体规划,它体现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就是“依法治校、以德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
三、办学特色
1、加强人文教育——“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校近几年来在办学理念上作了较多的引导。以“我要负责”打造严谨治教的教风,以“每天进步一点点”锻造勤奋扎实的学风,以“我自信我成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以每周例会对老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生晨会为平台加强学生文明习惯、理想前途、日常规范等人文教育。团支部的工作给师生呈现了一方展示自我的大平台,形式多样的团活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无一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振南风广播站工作独具特色,每天在校园里播撒下一片春天。校园文化有声有色,校刊班刊版面活泼、美观实用。校园每周之星熠熠生辉,社会各届反响良好。校长每周寄语颇有特色,如抓巩固率时提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如抓班级管理时提出了“态度决定高度,习惯成就未来”;如在母亲节提出了“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正是因为在办学理念上敢于创新,办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学校一片生机盎然,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狠抓常规管理——“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特色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健全,学校在备课、上课、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上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汇编成册,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查;二是狠抓“三风”,制定了教职工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班主任管理办法、任科教师管理办法和学生管理手册等一系列制度;三是活动经常,学校按全期活动总表做到活动经常化,特别是各教研组活动精采纷呈,人人参与;四是反馈畅通,行政人员轮流值日,每周小结,每月通报,每期考评,每年总结。学校还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研组定期和不定期听课,检查备课作业,教务处有专人登记教师上课,学生以日志的形式反馈;五是实施教师工作定量、质量与课时津贴等补助挂钩,真正做到了“好人好报”。制度是无情的,但只要顺利地实施,刚性化执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最终会道是无情却有情。由于狠抓了常规管理,我校形成了严谨的教风、扎实的学风、良好的校风,近年来学生违纪行为很少发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每年达90%以上,优良率达80%以上。
3、力促教改教研——“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了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我校大胆开展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成立了以贺海麟校长任组长,何炜频主任副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确立了“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通过健全科研机制、制订奖励措施等途径,促进科研兴校,取得了初步成就,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校电化教学管理规范,35岁以下教师均能独立制作课件,受到市局好评。我校教师参加市级教学比武活动,次次拿大奖:XX年李小丽老师的数学课获市级一等奖;XX年刘虹老师的语文课获市级一等奖。去年我校教师论文的获奖率达百分之八十左右,还有三篇获衡阳市级以上奖励。2010年全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我校选派的廖美艳、邓超玲、雷湘凤、李晟等四位教师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三个一等奖的喜人成绩。教学成绩多年来稳居全镇榜首。历届初中毕业会考均获常宁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5%以上。
第二篇:两项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两项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耒阳市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
刘仕明
我校是市教育局的直属小学,创建于2015年8月。学校总面积9余亩,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66人,其中有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8。衡阳市级骨干教师2人,衡阳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耒阳市级骨干教师4人。办学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带领学校全体师生励精图治,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居耒阳市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种功能室齐全。学校先后荣获“衡阳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耒阳市养成教育示范校”、“耒阳市学校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耒阳市教学质量优秀单位”、“耒阳市教育系统综治安全维稳工作优秀单位”。
一、党政重教,全力支持学校发展
在耒阳教育整体创强五年计划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重教氛围,对教育高度关注,对学校高度关心,对教师高度关爱,我校从创办到后期的综合楼兴建,各级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可以说,我校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无不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及办事处主要领导同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1、关切学校安全。
学校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上级领导的心,尽管财政困难,仍然拨出专门经费,用于学校添置相关安全设施如校门口监控设备、消防设备,经常督促学校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五里牌派出所安排驻片民警作为学校常驻人,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力量。
2、关注学校发展。
我校的健康有序发展一直是市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为了迎接两项制度评估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检查,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及教育局、财政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学校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性的意见,对学校现阶段的布局调整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近三年市财政为学校投入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学校装修改造、综合楼和操场的建设以及学校绿化、亮化、美化。
3、关心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一直是市教育局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师资的好坏直接决定办学水平的高低。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老师全部是从乡下招考来的,这部分老师大部分以前都教初中,对小学学科的教学不适应。学校针对教师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措施。市教育局党委领导每次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讲的最多、提的最频繁的就是师资建设问题,并与学校领导一起拟定师训的中长期计划,反复叮嘱学校一定要把师训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狠抓落实。首先是关心教师专业发展:分管教研的李局长及教研室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具体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还亲自参加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研会,还亲自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市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近来,我校的师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4人晋升为高级教师,2人被评为衡阳市级骨干教师,5人被评为耒阳市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耒阳市名优教师,办校以来有5人次在耒阳、衡阳举行的教学比赛中获奖,有10余篇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二、着眼素质教育,办学成绩显著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
1、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严格落实常规管理,狠抓备、教、批、辅、改、考等各个环节,要求教师把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花在备课上,效率放在课堂上,精力用在科研上,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6年、2017年都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学生和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
2、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办校以来,我校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端正教育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严格遵守耒阳市中小学划片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按计划开课设节,认真做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充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做到了严格规范教学时间,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规范考试次数和科目,控制各类竞赛,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建设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家教家养;不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认真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教辅资料的征订;建立对师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坚持诚信办学,严格考试纪律,在平时的期末、学业水平考试中诚信度高。
3、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①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学科组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两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5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人次,省级奖励10余人次。
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体艺卫工作特色鲜明。学校坚持“特色强校”方略,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努力打造特色品牌。
③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学校办校初针对学生的现状,我们就确定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我们规定每个年级坚持吟诵一本经典,学生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对这些经典进行诵读,学校每周五进行统一展示。期末各班进行星级达标考试,通过这些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这些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4、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高,均有专科以上学历和一级教师职称,平均年龄38岁。年龄、专业结构合理、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是开展校本培训,实行“一帮一”“一帮多”的青蓝工程,争取“选苗子,压担子,出点子,指路子”的方法,广泛开展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等活动,推行教学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实行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专业技能考核,倡导集体备课,鼓励教学研究。通过这些措施,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涌现出了一大批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好教师,如杨林芳、刘菲、梁云、黄素燕、张英潮等,在社会上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师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三、办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
由于学校的前身是市青少年宫,教学设施设备几乎没有。移交我校以后在领导的关心下,学校对教学楼重新进行装修,修建了学校操场,增添了学校绿化和校园文化、多媒体设施设备。2017年又投资200多万兴建了学校的综合楼,今年学校的操场提质改造已纳入计划,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已逐步完善。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需要努力创造。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将加倍努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
第三篇:两项督导评估汇报
邵阳县金称市镇中学 两项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金称市镇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芙夷河畔,创办于1913年,原名:“武冈县古峰乡城东高等小学堂”。1969年改制为初级中学,1982年改名为邵阳县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我校两项督导评估工作,中心学校和学校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行政进行明确分工。县教育局各级领导及镇党委、政府和中心学校领导亲自督战,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两项督导评估迎检工作进展顺利。
(二)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1、2008年修建了高标准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使我校学生寄宿条件彻底改观。
2、校容校貌得到了进一步美化。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对校舍进行了粉刷,对所有铁门进行了油漆,对部分旧墙面进行了翻新;更新了全校电路安装,加固了校园围墙,改造了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拆除了老就餐棚,建成了两个标准的羽毛球场;调整布局和绿化了校园环境;设置了安全设施,添置了学生餐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给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3、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装备条件,2010年4月份,拆除了老教学楼,新修一栋科教楼,并在2011年3月底交付使用。2010年10月份,教育局为我们装备了我县规格较高的才艺展示厅。2011年又为我们重新装备了电脑室、音乐室与美术室。
总之,近三年来,上级共投入项目建设及购置教学设备资金300多万元,学校自筹37万元,用于购置生活设施和维修,使我校成为一所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农村乡镇中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务实苦干,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重视提高教师素质。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如下措施:①坚持政治及业务学习相结合,做到学有内容、学有成效。②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③鼓励教师在职学习进修,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派出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教研会、观摩课以及示范课评比、论文比赛等。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每年对教职工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几年来,有陈剑南、唐玉中、赵军容等教师荣获县优秀教师称号,吕艳羽、乐小玲等188位教师荣获镇“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称号,孟湘林、易雨保、吕坚发、陈石兵、吕友红等5位行政被评为“优秀管理者”。先后有31位教师获得纽曼教育奖。我校共有省优秀教师1人,省师德标兵1人,市、县优秀教师22人。
(四)加强学校管理。
1、建立健全了校长负责制、教代会制、教职工聘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每学年进行教职工聘任,学校教导室聘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感,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机制。
2、学校安全工作细。为了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套安全工作制度,如沿河巡查、楼梯守护、食堂值班、放学护送、就寝值勤等,并与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同时坚持学校安全排查,每次检查都有记录。
3、学校常规管理实。学校行政领导个个都在教学
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狠抓教育教学
1、德育工作。每学年订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由政教室全面落实,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如我校每年对七年级新生进行入校教育,真正体现了德育为首的基本原则。
2、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扎实搞好“向45分钟要质量”工程,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改进教学常规要求,并具体细化到计划、备课、作业、辅导和测评五个常规环节的规范要求之中。狠抓初中毕业班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施课程资源整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3、校园文化建设。每学年组织大型的全校性的综合文体活动,如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文艺汇演、演讲赛、“迎国庆”大合唱、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等。建立了学校德育基地(吕振羽故居),还特邀请王敏老师到校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开展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
4、教研教改取得一定成绩。学校每期举行教学比武和教学观摩和研讨。教师相互听课10节以上,行政听课20节以上,并及时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校长、教导、教学副校长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每期超过30次,不少教师积极主动参入教研教改,每年约有40多篇教学论文在市、县级评比中获奖。物理组的实验课题研究成果获市一等奖,易雨保老师参与的实验课题研究荣获省一等奖。2007年下学期化学组推荐的教改课获全市一等奖,主讲教师陈冲并参加2008年邵阳市初三毕业会考命题,理化教研组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
5、综合素质评价。每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及时公示,并
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六)突出两个亮点
1、勤工俭学是我校的一个亮点,我校建有较大规模的饲养场,利用寄宿生剩余饭菜喂养牲猪,每年出栏牲猪近160头,全部用于学生食堂,每年可创收入近10万元;既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水平,又大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2、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我校的另一个亮点。为确保寄宿生和留守学生的安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每天安排6位教师沿河巡查,每天安排3位青年教师在校园内巡视,每天晚上安排行政与宿舍管理员值夜班。各班班主任既教书又育人,同时是他们的代管家长,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学校开放图书室、电脑室,并为学生提供亲情电话、亲情视频,周末还开展一系列的球类活动、留守儿童快乐日活动以及走进大自然的实践活动等,让留守学生既安心又舒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七)办学成果和荣誉
1、办学水平:2010-2011学年巩固率为99.6%,2011-2012学年巩固率为99.44%,2010、2011两学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62.8%、75.6%。学校运动队多次在县获奖。师生的科技制作在省市县多次获奖,两次代表我县参加全市的科技制作大赛,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
2、多年来,我们金称市镇中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1995年以来连续16年毕业会考成绩处于全县前列,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影响。学校的办学业绩入编湖南省大型历史文献《三湘丰碑》(P424)。3、2005、2006年被评为邵阳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安全文明校园,2006年通过市“农村合格寄宿制学校”验收。2007年冬,在全县教学常
规大检查综合评比中以总分99.6分的高分列全县乡镇中学
第四篇:两项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两项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我校是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于1938年。学校总面积xx余亩,建筑面积xx平方米。学校现有xx个教学班,在校学生xxxx余人,教职工xxx人,其中有特级教师x人,中学高级教师xx人,中学一级教师xx人。国家级骨干教师x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国家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100多项国家、省、市、区奖励等荣誉称号。
一、党政重教,全力支持学校发展
在科教兴区、教育强区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区委政府在全区上下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重教氛围,对教育高度关注,对学校高度关心,对教师高度关爱,特别是把我校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着力点,给予了大力扶持。可以说,我校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无不凝聚着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1、关切学校安全。
学校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心,尽管财政困难,仍然拨出专门经费,用于学校组建巡防队,添置、维修相关安全设施如校门口监控设备,经常督促学校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并指示崇文派出所在学校校门口设置警务室,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力量。
2、关注学校发展。
我校的健康有序发展一直是区委政府关注的焦点。提出了“举全区之力,打造名山下的名校,创建湖南省旅游窗口学校”的口号,区委书记xx同志,多次深入学校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学校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性的意见,对学校现阶段的布局调整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诸如垃圾桶问题,他就建议学校采用具有土家民族风格的木制垃圾桶,既可体现民族特色,又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区长陈竞也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区直各部门认真指导和积极配合一中建设,还专门为我校教师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专题报告。原分管教育的副区长周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具体工作。现任分管教育的副区长姚晓丽同志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掌握情况,督促指导工作,解决矛盾问题。四大家领导经常到学校进行调研,对学校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正是区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关注,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空前提速,教学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区委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引资、引进建设项目等途径,为学校投入了4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改造校园网,配备教学手提电脑和电子白板,修建第二教学楼和体育馆,添置各种教学实验设备。
3、关心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一直是区委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师资的好坏直接决定办学水平的高低。区委书记刘泽友、区长陈竞、原分管教育局副区长周琼和现任分管教育的副区长姚晓丽等同志每次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讲的最多、提的最频繁的就是师资建设问题,并与学校领导一起拟定师训的中长期计划,反复叮嘱学校一定要把师训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狠抓落实。首先是关心教师专业发展: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具体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还亲自参加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研会,还亲自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书记和区长亲自出面联系省内外的知名专家教授如王陈锟、王沛清、李金初等来校传经送宝,促使教师转换脑筋,更新理念,工作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同时,出面牵线搭桥,促使学校与中央民大附中、长沙一中、常德一中、长郡中学、湖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香港汉华中学等名校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区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近来,我校的师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3人晋升为特级教师,40多名教师晋升为高级教师,7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9人被评为省骨干级教师,4人被评为市名优教师,11项教研课题获省级以上奖励,90多位教师在市级以上赛课中荣获一等奖,40多位教师的教改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其次是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书记、区长多次指示学校要想尽千方百计,确保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无论是教师的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区委政府都十分关心,在政治待遇方面,每逢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选举之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张家界一中,在名额分配上予以倾斜照顾。目前,我校有区人大代表1人,区党代表1人,区政协委员7人;在经济待遇方面,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的工资和津补贴,坚决做到教师工资从不拖欠,津补贴按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此外还为一中专门出台新政策,改善教师结构。近年来,区委政府给予我校很大的政策支持,每年给我校一定的招聘计划,用以人才储备,仅2010年,学校就从湖南师范大学招聘了5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公开招录了4名紧缺学科教师,极大缓解了学校教师青黄不接和学科不均衡的压力,增添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二、着眼素质,办学成绩显著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
1、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严格落实常规管理,狠抓备、教、批、辅、改、考等各个环节,要求教师把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花在备课上,效率放在课堂上,精力用在科研上,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高考向社会递交了一份合格答卷,一本自然上线率达116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
2、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我校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端正教育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严格遵守招生政策,不单独举行招生考试。在优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自身的过硬品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学生,不采用非正当手段争抢生源;不举办复读班和招收复读生;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按计划开课设节,以指导学生课程选修、学分认定、学生多元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上进;认真做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充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做到了严格规范教学时间,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规范考试次数和科目,控制各类竞赛,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根据区教育局指示精神,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建设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家教家养;不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认真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教辅资料的征订;建立对师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制定《张家界市一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性评价方案》和《张家界市一中学生评价考评方案》,对学生不按考分排名,不对毕业年级下达升学指标;坚持诚信办学,严格考试纪律,在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中诚信度高。
3、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①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学科组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科组是凝聚学科人气,聚聚学科教师智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组织单位。我校的学科组建设成效显著,生物学科组、英语学科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学科组”。数学学科组被评为“市优秀学科组”。语文、外语、数学、化学、生物、体育已成为市内强势学科。三年来,学校累计有294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362人上本科一批分数线,778人上本科二批分数线。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520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23人次,省级奖励215人次。
②校本课程开发极富民族性和时代性。我校地处张家界市城区,“体现民族特色,服务当地经济”,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我校体育组采集土家族人民劳动、生活元素,主持开发的“天门摆韵——土家大摆手校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我市中小学推广使用。英语组根据张家界旅游服务的实际需要,开发的《张家界旅游英语》校本课程,为服务旅游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集体开发的《中学生健康成长读本》校本教材,具有促进学校礼仪教育,增长学生法律、安全知识,强化管理制度,规范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意义。学校生物园开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湖南省十大学校生物园之首,面积达140多亩,栽培着各种水果、苗木花卉,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
③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体艺卫工作特色鲜明。学校坚持“特色强校”方略,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学校长期坚持“两课两操”,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湖南省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在民族体育中形成了特色和优势。高脚马等项目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品牌。学校健美操运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从2006年以来,学校共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26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0人。
④校园文学社团阵地稳固。我校是全国校园文学社团发起者之一,学校的“边城文学社”在各年级设有分社,每学期都出1-2期刊物,如《天门噌吰》、《青春底片》、《天门杜鹃》、《百草园》等作品集均由学生撰稿,学生编辑。文学社团被“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学习方法报”等单位联评为“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样板社刊报”。
⑤研究性学习方兴未艾。近年来,学校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有4项课题在省里立项,有7项在市里立项,获国家级奖励4项,获省级奖励8项,获市级奖励8项。中学高级教师侯志彬同志主持的《城市居民消费调查》,中学高级教师刘辉波、秦建业、岳巧媛、潘启宇等主持的《天门翻水探究》、《五倍子探究》、《大鲵探究》,特级教师熊玉林、王湘晋等同志主持的《麦田怪圈探究》分获省一等奖。
4、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高,均有本科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平均年龄46岁。年龄、专业结构合理、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是开展校本培训,实行“一帮一”“一帮多”的青蓝工程,争取“选苗子,压担子,出点子,指路子”的方法,广泛开展汇报课、创优课、示范课、研讨课、创新课、观摩课等活动,推行教学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实行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专业技能考核,倡导集体备课,鼓励教学研究。通过这些措施,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涌现出了一大批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好教师,如李安平、刘辉波、覃文学、欧炎雄等,在社会上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倪家发、田下、邱士庆、万德力等青年教师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需要努力创造。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加倍努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让学校与名山齐名。
第五篇:迎接 “两项督导评估”工作复查的汇报材料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桥江镇中学坐落于溆水支流四都河畔的菜园村。桥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最大的集贸市场,每逢赶集,商贾云集,许多县市的商人纷至踏来,在此开店设厂。当地民风淳厚,环境幽雅,群众重教意识强,兴学意识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桥江镇中学创建于1978年。三十年的教育实践,我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成就。我校是怀化市首批农村重点中学,怀化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是十五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桥江镇中学是辖区内办学规模最大、教育设施最齐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目前学校共有十五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23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51人,取得中级职称的27人。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35岁,有市级教学能手两人,县级学科带头人五人,2008有两人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七人受到县教育局表彰,是一支富有朝气、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占地面积1041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2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和食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主教学楼是溆浦县教育系统第一栋投资过百万的建筑。我校是溆浦县第二批建设省级合格学校的单位,相关配套设施一律按省合格学校配备。
学校建有教师、学生电脑室,电脑均开通光纤网络。我校还建有多媒体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性教室,图书室藏书36996册(含电子图书),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共有各类期刊80余种。学校有专用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和仪器室,理化生仪器配置水平达到县级一类标准,仪器总价值29万元。此外,我校还建有远程教育系统和电子阅览室,初步具备了实施现代化教育的相关条件。
二、劝学控流措施及成效
我校所在地虽属平原乡镇,但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在全县排名倒数第二,外出务工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近十几年来,因为留守学生比例增加、学生及家长的重教意识下滑等众多的社会原因,致使保证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成为我校和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一年来,学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采取了多管齐下、包干负责的措施,结合劝学、保学、乐学三项原则,确保了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三率”达标。
一是在《质量奖惩方案》中突出巩固率的奖惩力度,方案规定:内每流失学生一人,罚班主任200元,任课教师50元。凡因教师教学态度、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流失的,罚当事人500元。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学期开学都组织全校教师普访,班主任每月家访学生数不得少于5人,任课教师3人。学校行政人员还分片带领教师进行主题家访,如“学生在家学习习惯”、“学生家庭条件”等。三是推行多层次的保学帮困活动。对于贫困学生,他们既能享受国家对寄宿学生的补助金,每期开学还能享受学校给予的生活费的减免。我校还开展多形式的捐款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四是行政人员包班联系制,对班级“三率”包干负责。五是丰富教育形式,开展各种层次的学校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快乐的学习,减少了因厌学而导致学生流失的现象。
通过努力,我校2007年注册人数924人中,只有17人流失,辍学率为1.84%,巩固率为98.16%。
三、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常规管理
1、狠抓留守学生管理。我校留守学生比例高达47%,这些学生因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品质、学习品质、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而厌学、逃学乃至弃学的人很多,他们成为许多班主任最头痛的学生。我校自2005年开始,针对留守学生开展了课题研究,重点研究讨论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心理问题疏导,并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对学生监护人进行教育责任心、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培训,强化家庭教育力度。学校班主任和学生外出务工家长定期进行电话联系,家长每月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解决留守学生感情缺失、内心焦躁的问题。
学校还开展了“一帮三”(一个老师和三个留守学生)结对子、和他们一起共度周末的活动,帮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家的温暖。我校还设有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组织专人给他们解疑答难,帮助他们确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2、狠抓寄宿学生管理。我校自2007年9月开始,所有远距离的学生按自愿原则到学校寄宿。目前,我校寄宿学生总数417人。这些学生一周在校时间五天,除了白天上课,早晚还得参加自习。如何提高对寄宿学生的管理成效,让他们在学校学习好、生活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我们在学生进校寄宿的第一天,就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寄宿学生管理制度》,选举寝室长,并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熟悉环境,了解生活设施。
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的寝室管理人员,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管理计划,从学生就餐、就寝、洗浴、活动等全方位进行指导,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寄宿学生的安全。
3、狠抓德育和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了党支部、政教处、学生会、团委会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教育网络和安全管理网络。对学生的仪表、着装、出勤、守纪、学习、两操等方面进行检查打分,评选“星级学生”和“优秀班级”。学校近几年来,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每年均被评选为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也未发生一起学生安全事故,上级对我校快速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多次予以肯定。
4、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年来,我校在教职员工中两次开展“教师职责”讨论会,开展德育建设案例征集与论文评选,学校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拓展班主任工作的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及荣誉感和责任心。学校要求教师转变习惯、转变观念、转变思想,从改掉不符合要求课堂的用语着手,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同时,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开展星级教师评比、星级班主任评比以及各种优秀教师评比。创设制高点,激励教师“道德攀登”和创造性地工作。
5、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制定了符合上级要求和各科大纲的教学常规制度。课表、作息时间等符合要求。教导处定期对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核、教学总结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和当月绩效工资挂钩。理科教学的实验按要求开设,教导处每月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每学期末进行大检查。我校教师每月听课3节,每学期15节,符合上级要求。教导处严格执行《湖南省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各种招生、升留级、转退学、休复学手续健全,档案完整;花名册等学生基本情况资料齐全,年巩固率达标。
6、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组建有篮球代表队、田径常训队、书法美术等兴趣活动小组。学校狠抓艺体教学,每学期开展“书画节”、“红歌会”、“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县级的“三独”比赛、“三小作品”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按《体卫工作条例》办事,坚持开展“两课”、“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年秋季举办体育节,认真抓好体训队训练,培养体育特长生。内参加县运会,成绩较上届有所提高。本学年我校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体检,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学校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达标率90%以上。
6、认真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学校先后举办了“如何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举办了“儒家思想和教育的链接”等主题讲座。近年还要求每个教研组推举
一、两个代表上好示范课,认真开展评课,然后就个案进行分析总结。教研教改是我们学校本取得教学成功的法宝。我们学校狠抓教改课题落实,移植和独创的教研课题,在研的课题有县级1个、市级1个。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获奖或发表,省级2篇,市县级27篇。学校有全面的教研计划和健全的教研组织,开展的活动有记载,发现的问题有总结。
(二)质量管理
在“教育强省”、“教育兴县”的大背景下,我校继续推行“以教学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目标,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奖惩方案》和《教师考核评价方案》。
1、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学校在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全体行政人员心系教师,为教师排忧解难,与教师同工同酬。为了保障教师的主人公地位,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收集教师议案,倾听教师心声,讨论学校重大决策。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工会等组织,监督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开帐目。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制订,都先交由全体教师讨论,下发意见征集稿,再修改推行。
在尊重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同时,人性化的管理思路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对岗位的认同感。
2、加强对学生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教育。在教育中贯彻“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育人原则。我们改变过去教育忽视学生精神世界建设和纪律观念内化不足的做法,少说规定,少讲制度,积极引导,重视对学生内心的建设。近两年来,我们将儒家思想引入教育工作,实施了《用儒学思想建设学校文化》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育人手段,让全体教师以课程为媒介,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为人准则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收集人生妙语”、“感恩演讲”、“校园服务班”、“走进社区”、“爱心募捐”、“班级周报”等活动,让学生认知儒学思想的美妙,感悟儒家思想倡导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仁爱忠恕”做人原则,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不断努力,我校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本学,我校有近一人考入长郡学校,有47人考入溆浦一中及其他省示范性高中,毕业班合格率、升学率分别为88.44%,67.18%。学校狠抓素质教育,本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市级5人次,县级15人次。参加“三独”“三小作品”等艺体类竞赛获得各级奖励27人次。
四、学校建设
本学,我校着力做好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的工作。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方便学生的原则,学校先后添置了生活锅炉、学生用床等寄宿设施,对学生寝室的床铺板、晾衣架、下水道和就餐设施进行了更换,使学生的寄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此外,我校为建设省级合格制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拓宽了学生活动场地,划出了学生活动区域,增添了活动设施。
五、学校特色
1、营造局部就业压力,实现优劳优酬
一年来,我校在人事改革上,一是继续实行“双向岗位竞聘制”,校委会确定年级组长人选,年级组长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老师可以自由竞聘任一岗位,并强化竞聘上方面的制度建设,杜绝人情岗、关系岗。岗位选人,人选岗位,在岗位确定之后,所有教师必须与学校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双向竞聘,在一校之内营造了就业压力,实现了无德无能无岗位的择业准则。二是学校绩效工资的发放,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按教师劳动的数量、质量发放部分工资。
2、推行学生自治管理,强化养成教育
在学生管理方面,桥江镇中学推行自治化管理,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角,自己管理自己。这种管理模式,既缩减了教师管理学生所带来的时空、情感距离,又贴近了被管理者的心理。在学生会、团委会、班主任的指导管理下,班干部和“两会”的学生成员,对全校同学的仪表、“两操”、集会,对各班的出勤、卫生、就餐、就寝、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检查评比,并依据各班综合得分,评选优秀班级,授予流动红旗,考核班主任的工作绩效。
3、开展教师技能测试,打造学习型群体
一年来,桥江镇中学继续对全体教师进行技能测试,上学期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下学期考核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知识考试考察老师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时事政治三个板块;技能考核考老师上课的水平,每个教师上一堂公开课,由评委综合评价教师组织课堂、处理教材、把握学情、运用教法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然后依据学生评价评分,计算综合得分。
4、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长期以来成了教育工作者的软肋。为了增强德育实效,桥江镇中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学校办有校园简报《紫荆风》,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创办有校刊《浪花》。校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警示牌、温馨提示等构筑成强效的潜性课堂,黑板报、墙报、课外活动小组,有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为了增强德育实效,学校还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校运会、红歌赛、重走红军长征路、远离网吧、远离黄赌毒宣誓签名、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辨真善美、假恶丑,树立团结协作、拚搏向上、热爱学习的良好的德道品质。
5、推行以人为本思想,加强班级管理
我校确立了以塑造人格为价值取向的班级管理思路,发挥学校在班级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力作用。
学校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导演的角色,重点做好协调班主任的工作力量,统一班主任的工作思想,确定目标,制订方案,然后引导实施,组织协调,检查监督,从而使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办学方向保持一致,与学校育人目标保持一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在教育方法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每一件细小的事都做得有教育意义。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自治,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之间相互教育,自我教育,所有学生成为管理的主角。学生自主管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杠杆性的作用。
当然,做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既有硬件上的缺陷,也有意识形态上的软肋: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仪器设备更新的缺口还很大;师资力量、尢其是艺体类专业教师急待充实;管理上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培养教师对自身职业、对学校的认同感;教师的教育思想也需要提升,尤其是要改变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