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解释案

时间:2019-05-13 02: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险合同解释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险合同解释案》。

第一篇:保险合同解释案

保险合同解释案

案例一 1998年4月8日,孙某购买了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同年4月9日,孙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动车辆保险单,约定:孙某为该桑塔纳轿车投保包括机动车辆盗抢险在内的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全部险种,保险金额为185 000元;保险期限自1998年4月10日起至1999年4月9日,孙某交纳了保险费。上述保险单背面附有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机动车辆保险特约条款、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代号G)等。1998年11月30日,孙某投保的桑塔纳轿车在北京市S区孙某居住地被盗。当日,孙某向北京市公安局S区分局报案并通知了保险公司。后经公安机关侦查,该被盗车在新疆吐鲁番市被发现,且该车已被吐鲁番市高某在不知是被盗车辆的情况下将车购得。1999年1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S区分局派员前往新疆吐鲁番提取被盗车辆,因购车人高某阻挠未能将车提回北京。该车现仍扣在新疆吐鲁番市公安局。孙某因此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但遭到拒绝,故孙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在庭审过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对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一条约定如何理解上。该条款规定:“保险车辆因全车被盗、被抢劫或被抢夺在三个月以上,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未获者,保险人对其直接经济损失按保险金额计算赔偿。”孙某认为,“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未获者”中“未获者”指的是被保险人,因此在公安机关立案三个月后,孙某未获得该车,保险公司就应承担保险责任;而保险公司认为“未获者”是指公安机关,不是指被保险人,现在公安机关已经实际掌握该车,保险公司就不应承担保险责任。双方对此各执一辞。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险部因此案专门对机动车辆附加盗抢险条款作了解释,称:全车盗抢险保险责任构成的条件是“满三个月未查明下落,即下落不明”。另外,本案就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一条如何理解,向北京市公安局专门负责机动车盗抢案件的二处十队咨询,该处称,“未获者”应指公安机关。处理意见 对保险公司是否构成保险责任产生了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公司不构成保险责任。因为在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一条中明确规定“经公安机关侦查未获者”,就此语句在文字上的理解,很明显“未获者”指的是公安机关,而本案中公安机关已经实际掌握了被盗车辆,只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未能将车发还失主,这不能认为是未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保险法规的监督、实施者,他们的解释体现的是保险法规的立法本意,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他们的解释法院应予认可。另外,虽然市局二处十队不是立法机关,没有司法解释权,但他们是具体的执法机关,以往办案的经验也可以作为一个证明。因此,既然公安机关已经查获被盗车辆,保险公司就不应承担保险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理由是孙某投保的车辆被盗后,该车在三个月内虽已被公安机关查获,但盗车案尚未被破获,现也无证据证明吐鲁番市购车人高某的购车行为是恶意的,最后导致孙某对该车的权益无法实现。根据公平原则,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第三种意见也认为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但理由与第二种意见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0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即不利解释原则。根据此原则,在本案中孙某与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条款的争议,法院应作出有利于孙某的解释,那么保险公司就应承担保险责任。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出了有关的解释,但此解释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作出的,在与孙某签订保险合同时,并未交予孙某,也无证据证明对特约条款向孙某作过解释,因此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即适用不利解释原则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因为保险合同是一种格式合同,在当事人采用标准格式条款签订合同的情况下,提供标准条款的一方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对方的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双方合同利益的平衡。签订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被保险人是处于弱者地位的,从维护公平,保护弱者的目的出发,保险法第30条规定的不利解释原则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亦有类似的规定。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并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虽然本案不应适用合同法,但对本案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本案适用不利解释原则判决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

案例二 2003年6月18日,湖北省枣阳市已故个体司机陈革新的妻子刘青会向枣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枣阳人保公司赔偿其车上座位险保险金10000元。诉讼事由是,2000年9月22日,陈革新向枣阳人保公司为其牌号为鄂F21909号大货车(核载3人)投保,险种分别为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附加险中的车上座位险(投保3座,每座10000元)、车上货物险、无过失责任险、玻璃单独破损险,双方签订保险合同后,陈革新向枣阳人保公司交纳保险费5141.20元,保险期限自2000年9月23日零时起至2001年9月22日24时止。

2001年9月14日,陈革新驾驶他的大货车由陕西拉苹果行至312国道商州市麻街岑路段时,由于道路阻塞,遂依次停靠在路右侧。接着,陈革新下车检修车辆,不料车辆后滑,陈躲避不及,被当场轧死在车轮下,并将车后停放的鄂F22946号和赣L10936号大货车撞损,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事发后,商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责任认定书,认定陈革新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并承担全部损失费。枣阳人保公司接到陈革新之妻刘青会的通知后,经审核仅赔偿了车辆损失险的费用814.40元,对其车上座位险保险金拒绝赔付。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在法庭上,由于双方对保险合同条款理解有较大分歧,因此,对陈革新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应予赔偿成为本案争议的焦点。

枣阳人保公司辩称,依据中保监发(2000)16号《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二部分附加险中的车上责任险条款第二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车上人员在车下时所受人身伤亡,保险人应当免责,不承担赔偿责任。原告则不同意这一观点,同时认为保险公司在陈革新投保时未说明“车上人员”不包括驾驶员,按通俗理解,“车上人员”应当包括驾驶员在内。

枣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陈革新在枣阳人保公司投保,并交纳了保险费,枣阳人保公司予以接受,故双方的保险合同成立并生效。根据《保险法》第31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故原告刘青会要求被告枣阳人保公司赔偿车上座位险保险金1万元的诉讼请求成立,予以支持。枣阳人保公司辩称刘青会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应当驳回诉讼请求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2003年9月16日,枣阳市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判决枣阳人保公司支付原告刘青会车上座位险保险金1万元。

判决作出后,被告不服,向湖北省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日前,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点评:根据《合同法》第41条和第30条设定的合同解释原则,车上责任险中的“车上人员在车下”语意不确定,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这里的“车上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被保险人及其允许的驾驶人员,二是搭乘人员。

对“车上人员在车下”的歧义通常存在两个方面情况:第一,交通事故中,车上人员的伤亡可能有一个过程,比如被抛出后摔到地上,如果是致命伤则是落地时与地面或地上附着物撞击形成,这时,应认定是在“车上”还是在“车下”?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以车上人员是在车下受害的抗辩理由不应被采纳。如果是被保险人或其驾驶员允许搭乘人员下车方便、就餐、购物时发生,这时搭乘人员是在“车上”还是“车下”,不能一概而论。保险人如果要求搭乘人员违背公序良俗在车上“方便”,则不应予以采纳。第二,被保险人及其驾驶人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活动不应限于在狭义的“车上”,如因运行中需临时维修等原因而停驶,被保险人及其司乘人员可能要下车设置警告标志、维修等。对这类“车上人员”是否在“车上”,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解释。狭义的在“车上”,就是身体之全部或一部分处在车辆这种固体物之上、之内。面对此类情况,则应按广义的来理解。保险主管部门制定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没有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根据前述合同解释原则,当然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即被保险人、驾驶人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下车设置警告标志、修换轮胎、加油、临时维修等,应当确认为“车上人员”在“车上”。案例三 1997年8月1日,张某投保了人寿保险及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同年8月30日,张某在工作时右手不慎卷入分切机内,致使右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三指残疾,医院和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为右手小指末节缺失,第二关节僵硬;无名指第二、三关节僵硬畸形;中指第二关节僵硬。以上三指掌指关节活动尚可。张某根据意外伤害保险条款所附《保险公司残疾程度与给付比例表》和《保险公司人身意外伤害残疾给付标准》第二十项约定,即“一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残缺者给付保险金额的18%”,要求保险公司给付意外伤害保险金3.6万元。保险公司认为,从张某的伤残程度来看,其右手小指部分缺失,中指和无名指只是部分丧失功能,不符合上述比例表和给付标准第二十项“残缺”的规定,只能适用第二十一项约定“一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之指骨部分残缺的给付保险金额的2%”,即给付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4000元。张某对保险公司的赔付决定不服,起诉至法院。

审理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未告知张某“残缺”的含义,双方对该两字的含义发生了歧义,根据《保险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的条款双方发生争议时,应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受益人的解释,“残”是“残废”的意思,“缺”是“缺失”的意思,张某的伤残程度符合《保险公司意外残疾给付标准》第二十项的规定,保险公司应给付张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3.6万元。

案例评析 本案主要是关于保险条款约定不明时应当如何解释以及赔付的问题。保险合同是格式合同,其组成部分之一保险条款是保险公司拟定的,保险公司在拟定条款时难免较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另外,由于保险条款内容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缺乏专业知识,往往难以对保险条款作深入的理解。从本案来看,保险条款中第二十项规定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残缺”与第二十一项的“中指、无名指、小指之指骨部分残缺”的给付比例是不同的,但是保险条款并没有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指骨部分残缺”也属于“残缺”的一种,张某的伤残情况符合第二十一项的规定,也符合第二十项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选择有利于被保险人给付比例的解释是正确的。

案例四 原告:张国庆,男,1969年8月27日出生,土家族,个体工商户,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沿河东路。

委托代理人:张代明,湖北曦晨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以下简称人保五峰公司),住所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法定代表人杨晓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一审):陈圣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副经理。

委托代理人(一、二审):汤行健,湖北前锋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再审):赵定惠,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宜昌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再审):邓宜平,湖北百思特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张国庆与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因车辆保险合同纠纷,向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张国庆诉称:原告于1999年12月22日购买的华川牌鄂E20914农用车在被告处投保,交纳了保险费并签定了保险合同。200x年3月6日,原告所驾驶的鄂E20914农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

原告及时报告了被告并索赔保险金。被告却以原告驾驶证与所驾车辆不符为由,拒绝赔偿。原告认为被告拒绝赔偿理由不成立,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按保险合同赔偿原告69346.40元的保险金。

被告人保五峰公司辩称:原告的诉讼请求得不到支持,原告所驾驶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部门进行勘查所得出的结论,原告在发生交通事故所持有的驾驶证与所驾驶的车辆不相符,依照《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原告不能得到赔偿,被告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查明:1998年11月原告购得华川牌农用车一台,并在交警部门办理正式牌照鄂E20914,挂靠县公路段从事运输业务,同年12月19日向被告投保,期限为一年。1999年12月23日,原告又与被告再次续签保险合同,期限为一年。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约定保险标的为该农用车的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为4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保险赔偿限额5万元;车上座位险,每座5000元,3座计15000元。200x年3月6日,原告驾驶该农用车由五峰开往宜昌,途径宜都红东公路超车行使时与逆向行使而来的鄂EA7033五十铃小货车相撞,造成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原告及时向被告报告了情况,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也作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报告》,均认定两车严重损坏,基本报废。之后原告向被告提出保险索赔,并将车辆损失以及住院治疗的有关单证交至被告处进行审核,被告在200x年11月口头通知原告,称原告驾驶证与所驾驶车辆不符,拒绝赔偿,将所有单证返还给原告。

对于上述案件事实,有以下书证予以证实:双方签订的《机动车辆保险单》、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发生后的《机动车辆保险车辆损失情况认定书》以及被告出示的《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报告》,都当庭质证无疑,可以认定。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签订的保险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原告作为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享有保险利益。从双方保险合同的形式来看属于固定化格式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格式条款发生争议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本案中,被告作为提供合同条款方,依据法律规定应当作出有利于原告的解释。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原告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所持有的驾驶证是否有效,被告认为,“原告所持有的驾驶证与驾驶车辆不符是故意行为,依照合同被告具有免责权利”。原告认为,原告所持驾驶证及所驾驶的车辆牌照都是在交通部门通过合法手续核办,是合法有效证件。原告虽因违反交通规则发生交通事故,但此行为不在保险合同免责范围之内,应属交通法规调整范畴,不属保险合同及相关《保险法》、《合同法》规范。原告所持驾驶证是否有效,因保险合同中约定“原告持有效驾驶证即可”,并无“与准驾车型相符”的限制。所以,应以签订保险合同时,原告所持有的驾驶证为双方约定的驾驶证,该证合法有效。与保险合同的约定的特定车辆,亦符合合同规定。其界定应当作通常一般理解,应有利于原告,因此,原告观点予以采纳。被告认为原告明知违法而驾车行使导致交通事故,在本保险合同中应属事故责任划分,此观点本院予以采纳其中最高绝对免责率部分,原告肇事负全部责任,被告免赔率20%,还应承担

80%的赔偿责任。同时认为,原告发生交通事故后已及时报告被告,根据《保险法》有关规定,被告作为保险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拒赔通知,被告未履行该法定义务,只作口头通知,本院推定为被告并应当继续承担保险责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三条、《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判决:

被告支付原告第三责任险4万元(保额5万元,实赔80%),车上责任险8366.60元(每座位保额5000元,3座15000元,按实际损失赔偿)、车辆损失险20712.80元(材料损失22091元,修理费3800元,均按80%赔偿),合计69346.40元。待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付清。案件受理费3800元,由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承担。

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湖北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支公司上诉称:

1、原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理解有误;

2、原审对保险合同第五条“驾驶员无有效驾驶证”的理解出现明显的错误;

3、本案保险合同中的标的物是机动车辆,被上诉人所持驾驶证无资格驾驶该保险车辆,由此造成事故,上诉人不负责赔偿,请求二审依法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张国庆提出书面答辩:原判对《合同法》、《保险法》的相关条文理解正确,判决公正,请求维持原判,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

第二篇:保险合同履行案

保险合同履行案

案例一 安徽省港航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第二支公司(以下简称第二被告)船舶保险合同纠纷案(吕淮波代理原告)。

基本案情: 2006年1月27日原告与第二被告订立险种为一切险的船舶保险合同,保险期一年。2006年3月27日保险船舶在鄱阳湖水域停靠中铁大桥局为建设九江大桥而临时搭建用于倒运建桥材料的14、15号栈桥码头做卸货作业时,撞毁该码头设施。事发后原告即时向第二被告报案,第二被告在勘查了事故现场后,即以此事故系保险合同约定的免赔事故为由,拒绝原告的理赔请求。原告只得自行与受损单位达成赔偿协议,并按协议赔偿了200000元。此后,原告于2007年6月3日在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向两被告(第二被告是第一被告开办的分支机构)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在扣除保险合同约定的免赔额后,向原告支付保险船舶碰撞事故产生的损失款170000元,并赔偿因其违约拒赔至原告蒙受的行息损失11781元。本案涉及的重大、疑难问题:

1、管辖权问题。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通海水域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属海事纠纷,如涉讼应由海事法院管辖。两被告以鄱阳湖是通海水域为由,就蜀山区法院对本案的受理提起管辖异议,在异议被该院驳回后又向合肥市中院提起上诉。针对两被告的异议,原告代理律师抗辩的理由:通海水域系指与通海口直接相连的水域,如长江。鄱阳湖虽通海,但却是经长江通海的,并不直接与通海口相接,非司法解释中所称的通海水域,被告的异议不能成立。这一观点为一二审法院采纳。

2、受损设施的性质问题。

(1)受损设施是不是九江大桥的组成部分?

保险合同约定因保险船舶碰撞桥和桥的附属设施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两被告认为保险船舶碰撞致损的设施是为建九江大桥的设施,是大桥组成部分的附属设施,造成这一设施损失依约其得以免责。原告代理人的抗辩理由是,该设施是为建九江大桥而建的临时作业设施,九江大桥建成后,此设施即会被拆除,因此其并不是大桥的附属设施和组成部分。这就如同建大楼需要搭脚手架而脚手架并不是楼房组成部分的道理一样。

(2)受损设施是桥还是码头?

两被告不仅认为受损设施是九江大桥的组成部分,还认为栈桥是桥的一种,受损设施本身就是桥,碰撞致其受损同样不属被告的理赔范围。对此原告代理律师运用权威辞典对“桥梁”、“栈桥”、“码头”、“栈桥码头”分别所作的解释,论证了栈桥属于桥,而栈桥码头则属于码头,只不过是栈桥结构的码头,从其功能用途上看本质上不是供人、车辆通行的桥而是供停靠船舶装卸货物用的码头。

3、如何认定保险船舶不适航的问题。

保险船舶不适航而发生的事故属本案保险合同约定的被告得以免责的另一事由。本案保险船舶的《航行日志》记载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停靠码头时“舵机失灵”。据此被告认为保险船舶是在不适航状态下发生事故的,其同样可获得免责。原告代理律师抗辩指出:不适航显然指的是在事故发生前即发现存在不适航的问题,而本案保险船舶出险的地点是本次航运的终点,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船员在事故发生前已发现船舶处于不适航的状态,却违规航行致事故发生。因此被告此免责主张不能成立。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涉及的专业性、学理性强,具有较大的疑难性,是律师代理此类诉讼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原告代理律师运用船舶、航运专业知识和受损设施定性的权威学理知识,站在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角度,较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判决结果:原告代理律师就本案涉及的争议问题发表的代理意见基本上为受案法院采纳,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例二 原告(被上诉人)李某,农民。

被告(上诉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新郑市支公司(以下简称人寿新郑支公司)。

2003年1月18日,投保人史永安以其子史文昌为被保险人并以其妻李某为受益人与人寿新郑支公司签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分红型)合同。合同约定,被保险人身故,受益人应得保险金额10000元。2003年6月25日,被保险人史文昌因疾病死亡。李某要求人寿新郑支公司支付保险金10000元,而人寿新郑支公司以免责条款为由拒绝赔偿。该保险合同第七条规定了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其中一款为: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80日内因疾病死亡的,保险公司不负保险责任。

原告诉称,2003年1月18日,被告方业务员王彩霞找到原告家中,要求家长史永安、李某为其子史文昌投保。在王彩霞的再三动员下,又听了王彩霞讲的投保国寿千禧理财险的一大堆好处后,原告借钱800元交给王彩霞,其写了保单,又于2003年1月21日给原告开了人寿保险专用发票。但王彩霞始终未告知原告,合同中有免责条款,原告一直以为保单的前部分为宣传材料。原告之子史文昌于2003年6月25日因急病死亡,被告不按保单赔付保险金。请求判令被告按照合同赔付保险金10000元。

被告辩称,投保人投保时,被告在向其询问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后,已向投保人说明了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分红险)条款内容,并告知了免责事项,同时,被告签发保险单时,将保险条款一并送达了投保人,被告已经依法履行了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的说明义务。按照该保险条款中免责条款的规定,被保险人是在合同生效后的180日内因疾病身故的,保险人不负保险责任。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除了上述在一审判决书中写明的案情外,根据二审承办法官的确认,还存在以下事实:原告向一审法院提供了一份录音资料,该录音资料是原告在保险公司拒赔后去找保险公司业务员王彩霞时私自录制的,王彩霞对该录音资料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在该录音资料中,王彩霞承认其未向原告履行明确说明义务。被告以投保人在投保单中“声明与授权”一栏中的签名为由主张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该“声明与授权”栏

中写明,本人(指投保人)声明贵公司(指被告)已对保险合同条款履行了说明义务,并对责任免除条款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本人已经仔细阅知,和理解免责条款,并同意遵守。

审判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投保人史永安与人寿新郑支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依法成立,属有效合同。人寿新郑支公司在其提供的格式合同中所注明的“声明与授权”,不仅没有把免责条款提得更突出,反而又罗列其他内容,不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要求。人寿新郑支公司没有向李某履行合同免责条款的告知义务,应当承担保赔责任。故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保险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判决人寿新郑支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李某支付保险金10000元。

被告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称:一审判决将本案焦点归纳为保险公司是否履行了免责条款的告知义务,违反了《保险法》的规定;一审判决认定保险公司的“声明与授权”不仅没有把免责条款提得更突出,反而又罗列其他内容,不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要求,是违背事实。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李某辩称,签合同时上诉人业务员王彩霞未向我方念合同免责条款。对于免责条款,上诉人未明确说明,也未向我方告知。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除与一审相同外,另查明,根据人寿新郑支公司业务员王彩霞的录音及其证言可知,王彩霞在办理史永安这笔保险业务时,未就保险合同中所包含的责任免除条款向李某和史永安进行解释和说明。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八条之规定,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免除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条款,负有向合同对方明确说明的义务,否则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所谓的“明确说明”是指,保险公司在与对方签订保险合同时,对于责任免除条款应当在保险单上或其他保险凭证上对免责条款做出能够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且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做出解释,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本身不能证明保险公司履行了说明义务。本案中,投保人史永安虽然在保险单上签字,但由于被告业务员王彩霞在办理此笔保险业务过程中未向史永安明确说明解释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免责条款,因此该保险合同中第七条所规定的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被告对被保险人史文昌的死亡应承担保险责任。一审判决认定事实基本清楚,审判程序合法,处理并无不当,据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系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双方争议的焦点是人寿新郑支公司对双方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是否向投保人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

《保险法》第十八条之所以规定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负有向合同对方明确说明的义务以及不履行该义务的法律后果,是因为:(1)保险合同是格式合同,合同条款由保险人事先拟定,投保人没有机会参与合同条款的协商和拟定;(2)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投保人作为一般消费者因其自身局限不易了解条款的真实含义,容易发生误解。因此,法律强制保险人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以确保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对于何谓“明确说明”存在严重分歧。人寿新郑支公司认为其在签发保险单时,将保险条款一并送达给了投保人,投保人也已签收,且投保人也签名声明保险公司就免责条款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因此其已履行了免责条款的说明义务。而投保人史永安和受益人李某则主张,保险业务员对保险条款的内容并未向其详细解释,就免责条款没有进行告知和明确说明。笔者认为,通常情形下,保险人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或方式对免责条款进行明确说明,且这种说明义务要达到合理的程度。具体而言,正如本案二审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所写的一样,保险公司应当对免责条款在适当的地方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如将免责条款集中单列为一部分,或者将免责条款的文字加粗加黑;此外,保险公司还应当就免责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投保人作出解释。保险公司仅仅向投保人送达了包括免责条款在内的保险合同,不能证明保险公司履行了说明义务。在诉讼中,保险人应对自己已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从审判实践来看,保险公司提供的有投保人签字承认的关于保险公司已经就免责条款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声明,可以作为保险公司已经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初步证据。但本案中王彩霞的证言推翻了这一证据,证明其在与投保人签订合同时未就免责条款向投保人进行解释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告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本案两审法院把握住了保险人对免责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的法律实质,从而准确地判定了保险公司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使案件得以正确解决。

编后补评 我国《保险法》第十八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这是法律为保护投保人一方利益而设立的一项特别制度。依此规定,保险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向投保人明确说明责任免除条款是该责任免除条款产生效力的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第五条规定,“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虽然保险人明确说明责任免除条款之义务为合同前义务,但从公正角度而言也应适用前述举证责任分配规定。这样,保险公司如欲依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拒赔,而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又提出保险公司未履行该明确说明义务时,保险公司有责任举证证明其已经依法履行了该明确说明义务。

在本案中,被告人寿新郑支公司在承保之前依行业惯例要求投保人签署了一份“声明与授权”,在该“声明与授权”中,投保人声明保险人已经履行了免责条款明确说明义务。当原告主张被告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时,被告即向法院提供了原告所签署的前述“声明与授权”。由于投保人在该“声明与授权”中承认被告已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故该“声明与授权”应视为被告已经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的初步证据,如果原告不能提出证据推翻该初步证据,则应认定被告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然而,二审中,代理被告办理本案所

涉保险业务的业务员王彩霞证明,其在办理该保险业务时,并未就免责条款向投保人进行解释和说明。依此证据,被告并未履行其明确说明义务。这样,被告提供的“声明与授权”与原告提供的王彩霞之证言即产生了矛盾,法院到底应采信哪一项证据呢?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从法律规定看,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前述两个证据的证明力哪个更大。但从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看,应认为王彩霞之证言的证明力更大,理由如下:其一,王彩霞是被告人寿新郑支公司的业务员,其对自己在经办该保险业务时是否代理被告履行了该明确说明义务最清楚,其有条件对该事实进行证明。其二,作为被告的业务员,王彩霞有义务在经办该保险业务时代理被告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王彩霞未代理被告向投保人作此明确说明,属于一种失职行为,如果被告因此而受到损失时,作为业务员的王彩霞不仅将难辞其咎,甚至可能因此对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按常理,王彩霞不应作损己利人的假证明。其三,在保险实务中,保险业务员在未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容的情况下要求投保人签署“声明与授权”的情形并不鲜见。而且,在本案中,“声明与授权”是被告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其本身也属格式条款。不仅如此,该“声明与授权”除了注明投保人声明保险人已经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外,还同时掺杂了许多其他内容。这也加大了欠缺专业知识的投保人了解“声明与授权”之真实内容的难度。其四,如果法院认定“声明与授权”的证明力强于被告业务员王彩霞之证言,则该“声明与授权”的证明力当然更强于订立保险合同时在场的其他人的证人证言(如果有的话)。这样,除非有录音录像证据,则即使被告在订立保险合同时确实没有向投保人明确说明责任免除条款,原告也将很难证明这一事实。其结果只能是,只要投保人于订立保险合同时在未了解“声明与授权”内容的情况下签署了作为格式条款的“声明与授权”,则即使保险人未履行其明确说明义务,投保人一方也几乎不可能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而主张该责任免除条款无效。最后从社会调整效果来考虑,如果认定“声明与授权”的证明力比王彩霞之证言大,还会起到纵容保险业务员在经办保险业务时不履行明确说明义务,而是想方设法诱使消费者在“声明与授权”上签字,从而无法保证《保险法》第十八条的执行,动摇了作为保险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反之,认定王彩霞证言的证明力高于“声明与授权”,由保险公司承担不利责任后,保险公司可加强管理并要求保险业务员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就可以促使保险业务员在经办保险业务时严格履行《保险法》规定的义务,从而保证了保险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转。因此,本案中二审法院认定保险业务员王彩霞之证言的证明力大于“声明与授权”应是正确的。

案例三 2002年8月23日晚21时左右,袁某驾车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行驶时发生交通事故,袁某未向事故发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而是先将伤者送至附近医院,后又回到现场将车开会家中,未能保护事故现场。8月24日上午,袁某将车开至汽修厂,当日下午14时左右,袁某到海淀区交通管理部门报案,认可事故全部系自己一方责任所致,交通管理部门按简易程序处理认定:袁柏松负事故全部责任。袁某依据责任认定,对其他事故人进行了赔偿,然后向北京平安保险公司索赔,但北京平安保险公司以袁某未保护现场也未立即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违反了保险合同的相关条款为由,不同意理赔。袁某认为北京平安保险公司所述其未立即报案的事实及不同意赔偿的依据都不能成立,诉至法院,要求北京平安保险公司理赔。法院经审理后查明,2001年8月29日,袁某与北京平安保险公司签订机动车辆保险合同,保险期至2002年8月28日。双方合同条款第二十八条规定: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袁某)应当采取合理的保护、施救措施,并立即向事故发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同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人(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第三十条规定:被保险人不履行二十八条规定的义务,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法院认为被保险人违反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依合同有权拒绝赔偿,故判决驳回了袁某的诉讼请求。本案涉及对合同条款的理解问题,合同条款规定的:“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袁某)应当采取合理的保护、施救措施,并立即向事故发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订立该条款目的可理解为敦促被保险人在事故发生后及时保护现场,由交管部门确认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实际状况,一方面要分清责任,一方面要排除被保险人是否有违反保险条例的情况,公平的确认是否理赔。搞清了这点,就能明白,袁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在第一时间向事故发生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没有勘察现场的情况下又擅自将车开会家中,未能有效保护事故现场,使得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的实际状况变得不明,虽然在第二天,袁某到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接受了处理,确定了事故责任,但仅凭责任划分,让保险公司理赔从法律上讲有失公允。由此虽然对“立即”一词可能有不同理解,但放在本案,被保险人的行为显然已经不符合保险合同条款中规定的“立即”了,故在被保险人已经违反合同约定、未履行先行义务情况下,保险公司有权依据合同拒赔条款不予赔偿。

第三篇:保险合同的解释

保险合同的解释

一、保险合同解释的含义

三层内容:一是文字表达含混不清;二是语言文字与内心真意不吻合;三是合同条款欠缺使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

二、解释的方法1、2、文义解释(如暴风指17.2公尺每秒以上的风力;暴雨,火灾)目的解释

五个优先:书面约定由于口头约定;保险单由于投保单、暂保单等其他文件;特约保险条款优于基本保险条款;后加的保险条款优于原有保险条款;手写的保险条款优于印刷的条款,打印的优于贴上的条款,贴上的优于保险单上印就的条款。

3、循环解释(整体解释)

如《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18条规定,被保险人提供的各种必要单证齐全后,保险人在10天内一次赔偿结案。第19条规定,保险车辆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的,被保险人应当向第三方索赔。如果第三方不予支付,被保险人应提出诉讼。在被保险人提起诉讼后,保险人应根据被保险人的书面赔偿请求,按照保险合同予以赔偿。

4、5、补充解释 疑义利益解释(仅适用于合同条款文字有歧义而只是当事人的意图不明确的场合)

三、保险合同解释的辅助资料1、2、3、4、1、2、3、4、5、6、7、保险法中的小标题 保险法的立法目的 保险法草案的说明 民事法律法规 当事人的真实意思需受尊重 应从保险合同整体加以观察 书写条款的效力优于印刷条款 文法解释原则 保险单用语按其通俗的意义解释 保险单用语可由其上下文确定其含义 保险单用语须从宽解释

四、英国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第四篇: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效力及其解释个案透析

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效力及其解释的个案透析

[案情]2000年10月8日,秦某购置宝马轿车一辆,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向其核发了临时行驶车号牌,此号牌备注栏中记载:此号牌只限在北京市范围内行驶。同年10月10日,秦某与华泰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交纳了保险费。保险单正面记载,号牌号码为待领,投保险别为车辆损失险及第三者责任险,行驶区域为国内行驶,保险期间为2000年10月11日零时起至2001年10月10日二十四时止。2001年1月23日投保车辆在山西省太原市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车辆损坏,投保人支付了车辆修理费及拖车、吊车等费用。后来,秦某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向其出具了拒赔通知书,理由是被保险车辆发生事故时投保人只持有临时行驶证号牌而没有正式的行驶证,且该号牌注明只限在北京范围内使用,故根据保险条款第5条第11项应以拒赔。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单正面有一栏名为“明示告知”的内容,其中第3条为“详细阅读所附保险条款,特别是有关责任免除和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的部分”。这里所指的保险条款系附在保险单背面的保监发[2000] 16号文件——《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其中第5条载明:“下列情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或第三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该条第11项为:“除本保险合同另有书面约定外,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车辆没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或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不同见解]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秦某与保险公司双方对于保险合同中保险人的免责范围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投保车辆必须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并经检验合格,否则保险人对于车辆损失或第三者的经济赔偿责任不负责赔偿。保险人将该条款以书面形式告知了投保人,双方将此作为合同的一项内容加以确认后,即应按照该条款履行。发生交通事故时,原告虽持有车辆临时行驶号牌,但该号牌记载有明确的行驶范围,超出该范围,投保车辆应视为无合法号牌。根据双方的约定,在无号牌的情况下,保险人不承担车辆损失的赔偿责任,应驳回原告秦某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7条的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这里的“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无需投保人询问或者请求,保险人应当主动地进行全面完整、客观真实的详细说明。本案中,保险公司仅在保险单正面用书面提醒投保人注意附在保险单背面的免责条款,是远未尽到“明确说明”义务的,因此,该免责条款无效。同时,保险法第30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现在双方当事人对被保险车辆是否有行驶证和号牌这个问题产生分歧:保险公司将秦某超出交通管理部门限定的行驶范围驾车,视为该被保险车辆无合法号牌,而秦某认为超出行驶范围驾车不应类推为无行驶证。另外,双方对保险条款第5条第11项所谓“另有书面约定”所指为何也难以形成一致意见:秦某认为,保险单正面记载号牌号码为待领,行驶区域为国内行驶,保险期间为2000年10月11日零时起至2001年10月10日二十四时止,这三项记载事项足以证明保险合同“另有书面约定”;而保险公司则主张,上述记载事项尚未能构成对第5条第11项免责条款的排除适用。这表明保险人对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未说明清楚,应当对该模糊条款所导致的争议负责,法院应直接适用保险法第30条所规定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作出对投保人有利而对保险人不利的解释,判决保险公司向秦某支付保险赔偿金。[评析] 要想正确处理本案,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附在该保险单背面的标准保险条款第5条第11项是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二是对该条款应该如何进行解释才比较妥当?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本案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

由于保险活动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很难为一般人所了解和熟悉,再加上保险公司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考虑,保险合同在实际上普遍采取了格式合同的形式。换句话说,即是保险合同是以格式保险条款为基础订立的合同,这一点充分地表现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之中。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广泛地利用保险单的形式,通常由投保人提出投保申请并在保险人事先就已经印制好了的投保单上填写一些极为有限的事项(如投保标的、投保险别、保险期间、保险金额等),其他关于投保人与保险人的权利义务的基础条款都由附在投保单背面的格式条款详细规定,投保人只能在接受或不接受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然后,保险人在投保人填写好的投保单上签字或者签发保险单。当然,双方也可以通过书面方式用补充约定增加或减少保险条款,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保险人往往缺乏与保险人讨价还价的能力,极少有与保险人商量的余地。由此可见,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能力不是平等的。保险人一方在经济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就很可能将一些不利于投保人的条款,包括免除或者限制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的条款强加于投保人,导致保险合同的利益失衡。为了重新平衡保险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投保人这一弱势群体,法律有必要对保险合同的条款进行控制。因此,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的订立阶段,保险人负有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义务,否则该条款不生法律效力(《保险法》第17条)。需要指出的是,《保险法》第17条所说的“责任免除条款”应作广义解释,既包括完全免除责任的条款,也包括限制责任的条款。这里所说的“不产生效力”不是指未经明确说明的免责条款已经成为保险合同的一部分(即被订入保险合同)但不生效,而是指自始至终未被订入保险合同,自然不对保险当事人产生任何法律约束力。如果在一般场合,合同一方在书面合同条款上签字,即使其事实上不了解该条款内容,法律也视为其就该条款与对方当事人达成了合意。这是现代社会重视交易安全,对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倾向于采取表示主义的当然结论。但是,在保险合同的场合,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法律不得不在交易安全与意思自由两种价值取向中妥协,更加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投保人已经在保险条款上签字,从表面看起来投保人好像接受了该免责条款,实际上不然。因为投保人对保险业务比较陌生,有可能全然不知有免责条款的存在,或者不甚了解免责条款的法律意义(内涵和法律后果);在这种状态下,若保险人事先不对投保人作详细的说明,无异于投保人被强制接受该条款,有悖于合同法所倡导的合同自愿原则。既然投保人的意思表示里不含有该免责条款,又谈何当事人对该免责条款达成合意呢?这样的免责条款充其量只不过是格式条款文本,而非格式条款。[i] 那么,如何理解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呢?《保险法》第17条的规定太原则化和抽象化,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容易对此问题产生争议。实践中经常发生保险人主张其已经履行了“明确说明”的义务,而投保人却予以否认的情况。我认为,要判明保险人是否已经尽到“明确说明”的义务,关键在于,根据保险合同订立时的具体环境,保险人的说明是否已经达到使投保人知悉免责条款的内涵和法律效果的程度。与一般合同的格式条款不同,保险人仅提醒投保人注意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的存在犹为未足,仍须就保险人承保风险的范围、不承保风险的范围、免除或限制保险人责任的事由、投保人的义务以及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等事项以明确的、不含糊、不致于引起歧义和误解的语言向投保人解释清楚,说明该条款对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权利义务有何影响。保险人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已经履行了“明确说明”的义务,可以将该说明内容作成书面形式,由投保人在上面签字,这是防止日后发生纠纷的最好做法。当然,保险人以口头或者其他书面的方式来说明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也未曾不可[ii],这时,法官要凭诚实信用的原则来断定保险人是否尽到了“明确说明”的义务。这一点也为2000年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保险法第17条规定的“明确说明”应如何理解的问题的答复》所承认:“《保险法》第17条规定的‘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对于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

本案中,尽管保险公司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附在保险单背面的免责条款,但是对该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以及法律后果未置一词,显然不能够认为已经尽到了“明确说明”的义务。不过,如果保险公司能够提出证据证明其曾向投保人对免责条款的内容、术语、目的及适用等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解释,该免责条款就可以成为保险合同的一部分,但不能空口无凭。

二、关于本案所涉格式条款的解释问题

假如保险公司已经尽到了“明确说明”的义务,上述免责条款的效力又如何呢?

(一)不能直接适用《保险法》第30条的规定

《保险法》第30条 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这是学理说称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也是为世界各国保险法律制度所普遍遵循的原则。之所以确立该原则,是因为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保险单由保险人事先拟定并印制好,保险条款中已经充分考虑并体现了保险人的利益。而保险人非专业人士,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往往不能意识到保险合同中模糊不清的地方,只能按照自己的“合理期待”(即合理理解)来行事。为了保护投保人的这种“合理期待”,当保险合同条款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释时,防止保险人利用经济上或者专业上的优势地位损害投保人的利益,于是法律要求法官对该有疑义的条款作出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iii] 有人认为,只要保险合同当事人对保险条款有争议就应该直接适用《保险法》第30条的规定。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第一,这种看法混淆了合同解释原则与合同解释规则的性质和功能。所谓合同解释原则是贯穿于合同解释过程中对适用合同解释规则起指导性作用的依据。合同解释规则比合同解释原则更具体,一般应优先适用规则,在规则不敷应用之际原则才能被法官运用来填补法律的漏洞,适用于具体案件的处理。《保险法》第30条是对保险条款解释的一个基本原则(当然,相对于合同法而言,它属于一条规则),如果径直适用势必构成对保险法条文体系完整性的破坏,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第二,这种看法有悖于《保险法》的立法原意,不恰当地加大了保险人的责任,过分地袒护投保人,走到了维护投保人利益的反面,违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虽然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但保险合同毕竟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平等自愿的协商之后而成立,投保人还是有很大程度的意思表示自由的,倘若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对保险条款作对投保人有利的解释,便是无视保险合同作为民事合同的根本属性。在实践中,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当时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与保险人说明的含义并无二致,但为了达到向保险公司索赔的目的,强词夺理、故意曲解和歪曲保险条款的意思,人为地在事后造成双方对保险条款有争议的假像,这样的情况也并非没有。第三,这种看法忽视了我国保险业的特殊监督管理制度。其实,在保险条款的制定方面,保险人也不是可以只从自身利益出发、随心所欲地拟定不利于投保人的条款或者以图设置陷阱而故意使用含糊其词、似是而非的条款的。《保险法》第106条 规定:“商业保险的主要险种的基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订。保险公司拟订的其他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一般而言,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由公正的第三人(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订立,或者经过公正的第三人审查,[iv]已经对保险合同双方的利益作了适当的平衡,此时,就不必过分地偏向于投保人。

总之,在司法实践中应当谨慎地运用疑义利益原则,只有在运用其他合同解释规则仍然无法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时候才能适用该原则,而不是优先适用。

(二)综合运用一般的合同解释规则与保险合同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保险合同双方对格式保险条款第5条第11项的含义发生了争议,比如,对“行驶证”的概念、“另有书面约定”的涵义的理解,各有各的说法。法官究竟应采纳哪一方的理解作为判决的基础,这里涉及到合同的解释问题。

1、合同的一般解释规则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这一条是对格式合同条款的一般解释原则,保险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当然也应该适用这一解释原则。[v]这一原则是:对格式条款首先应运用一般的合同解释规则之后,如果仍然不能消除对格式条款的疑义时,才能够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合同法》第125条对合同的一般解释规则作了进一步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依此,合同的一般解释规则包括以下几种:

(1)文义解释规则

所谓文义解释规则,是指依据合同条款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合同条款用语的通常含义是按照该词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所得出的意思。[vi]文义解释是合同解释的基础。如果从字面意义上考察,合同条款的含义已经非常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话,该合同条款的解释就应该到此止步;如果合同条款的字面意思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通常理解,就有必要运用其他解释规则在这一种以上的含义范围内进行取舍。另外,如果合同词句是一般上的用语,就应当按照一般的通常的含义来理解;如果词句是专业用语,就应当按照专业上的特殊含义来理解。[vii]

(2)整体解释规则

所谓整体解释规则,是指把全部合同条款和构成部分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各个合同条款及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所处的地位和总体联系上阐明当事人有争议的合同用语的含义。[viii]对该原则的经典表达是《法国民法典》1161条的规定:“契约之诸条款可互为解释,以赋予每一条款依据整个契约而产生的意义。”对合同条款采取整体解释规则,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合同当事人在同一个合同里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贯、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如果合同的解释者对同一合同文本里面的条款之间作出了相互抵牾的解释,必定是解释过程发生了错误,而不是当事人的意思发生了错误。

(3)习惯解释规则

所谓习惯解释规则,是指在合同文字或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时,按照习惯或惯例的含义予以明确;在合同存在漏洞,致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时,参照习惯或惯例加以补充。[ix]习惯有兼具解释与漏洞补充的功能,在当事人未明确、未约定的场合发生适用于当事人的效力,与合同的任意性规范有近似的特点,但是有优先于任意性规范的效力。当然,习惯当作解释合同条款的标准时,前提是该习惯合法、不为当事人明示或默示的意思所反对。

(4)目的解释规则

所谓目的解释规则,是指依照合同当事人所欲达到的经济的或社会的效果而对合同进行解释。合同的目的分为抽象的目的和具体的目的。前者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有使合同有效的目的,如果合同条款互相矛盾有使合同有效与无效两种解释,那么应作使合同有效的解释。具体的目的是指合同本身所追求的具体的经济的或社会的效果。[x]合同的条款只不过是当事人为了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因此,合同目的是当事人真意的核心,是决定合同条款具体内容的指针。[xi]合同目的解释规则的功能在于检验其他合同解释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的妥当性,可以推翻或者佐证诸如文义解释、整体解释、习惯解释的结果是否正确。

(5)公平解释规则

作为合同解释规则的公平解释规则是民法公平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具体化,要求合同所分配的利益在当事人之间有一个平衡,能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等价有偿原则。一般来说,交易双方利益不平衡的情形有两种:一是主观上的不平衡;二是客观上的不平衡。前者是指当事人主观认为得到的不如付出的多,后者是指交易的客观结果,即以商品价值来衡量的给付和对待给付不对等。[xii]我认为,只是主观或者客观的不平衡不足以构成不公平,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看,在同时构成主观和客观的不平衡状态时,才能认定合同不公平。公平解释原则的功能是,在尽量使合同有效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解释来校正当事人之间利益失衡的天平,而不是通过确认合同的显失公平来使撤销或变更合同。此不可不察。

(6)诚信解释原则

所谓诚信解释规则,是指依据双方意思表示合理地进行解释,任何一方不能因合同而获得显失公平、不合理的利益。[xiii]在这里我不用“诚信解释规则”的概念,意在强调诚信解释作为一个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而在整个解释过程中起到“君临天下”的统帅作用,非一般解释规则可以同日而语。上述解释规则无不是诚信解释原则的具体化和运用,处处闪烁着诚信的精神。运用上述解释规则得出的解释结论也要靠诚信解释原则来检验其正当与否。

2、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既然格式条款也是合同条款,自然免不了要适用一般的合同解释规则。如前所述,为了保护意思表示弱势方(格式条款提供方的相对方)合理期待的利益,法律对格式条款规定了除适用一般解释规则之外,还规定了疑义利益解释规则。这里用“疑义利益解释规则”的概念,是在一般合同中相对于“诚信解释原则”而言的。如果在类似保险合同这样的格式合同中,有利于格式合同接受方的解释规则的地位便上升为一项解释原则,因为这变成了“诚信解释原则”在这类格式合同中的最常见、最普遍的要求,有必要冠以“原则”来突显其重要地位。

3、合同解释规则的适用顺序

上述解释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有一个大致的适用顺序。否则,不同法官根据从中随意抽取不同的解释规则来对合同进行解释,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利于维护法律适用过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由合同解释的目的在于探求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共同真实意思所决定,合同解释规则的适用也应以何种解释更接近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图来排出一个次序。我认为,合同解释是以合同文本作为解释对象的活动,操作时当然应以文义解释作为第一顺序。

合同条款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比较容易显现出来,即要结合合同条款的上下文,从整个合同来考察,从合同整体来解释合同部分,又从合同部分来解释合同整体,如此循环往复,使合同解释臻于完善,而不是断章取义。可以说,整体解释规则是在用文义解释发现合同条款有不只一种含义时,为了限缩字面意义的范围,或者寻找与字面意义不同的与合同整体逻辑想吻合的解释。因此,整体解释放在第二次序比较符合思维的正常展开过程。

习惯解释是从当事人的交易环境这个更大的“语境”来理解合同条款,与整体解释有同样的功能,亦宜处于第二次序。

从合同的目的最易于探知当事人的真实意图,故从理论上来讲,合同的目的原本属于第一次序的解释规则。但是,由于合同的目的脱离了合同文本,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从得知。因之,在解释的操作层面上,合同的目的解释规则宜放在上述三种解释规则之后,对它们的解释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合同目的。一旦与合同目的相背离、不一致,就应坚决地抛弃上述解释规则,采用目的解释规则。

处于第四位适用顺序的应为公平解释规则。有时无论从文义解释、整体解释、习惯解释,还是从目的解释,都无法最终确定合同条款的真正含义。如果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比较方面去考虑,往往可以另辟奚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根本上来说,订立公平、合理的合同也处于当事人的目的范围之内。

最后适用的当属诚信解释原则,这是由诚信原则的抽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从广义上说,上述解释规则都是诚信解释原则的具体体现。但一旦穷尽了其他解释规则仍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结论时,就应直接求助于诚信解释规则,依凭法官内心的公正理念来自由裁量。在格式合同或者格式条款的情况下,又有比前述解释规则更抽象却比诚信解释原则稍具有可操作性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其适用顺序应介于前述解释规则与诚信解释原则之间。

上述的合同解释规则的适用顺序只是一个大致的顺序,不可在运用的时候拘泥于顺序,生搬硬套或者只使用一种解释的规则,而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多种规则,使之互相检验、互相佐证。总之,应以合同合法、有效、合理、公平为解释的指导原则。[xiv]

(三)合同解释规则在本案中的具体运用

本案系争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第5条第11项写明,“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车辆没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但是,本案的被保险车辆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临时车行驶证,而该证的备注栏上又规定了该车的行使范围限于北京市内。此时,被保险车辆是否没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不无疑问。即使认为被保险车辆是否没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保险单正面的记载事项(号牌号码为待领,行驶区域为国内行驶,保险期间为2000年10月11日零时起至2001年10月10日二十四时止)是否属于该条款所指的“另有书面约定”,也值得讨论。我认为,本案被保险车辆没有正式的行驶证不属于“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车辆没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的情形,保险单的上述记载也构成了对该保险条款的特别约定。

第一,从文义解释规则来看,难以认定被保险车辆没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行驶证”是一个专有名词,应按专业上特有的含义来解释。机动车行驶证是准予机动车在我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法定证件。为了方便车辆使用人用车,在一定情况下,交通管理部门在核发正式的行驶证之前还可以核发临时行驶证。对于临时行驶证是否属于保险条款所说的“行驶证”,超出临时行驶证驾车是否能够视为没有行驶证这两个问题,法律、行政法规没有作具体规定,我们不得而知。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我们不能仅用一种解释规则来解释合同条款。当用文义解释可以得出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解释时,我们应通过其他解释规则(如整体解释、目的解释、公平解释、疑义利益解释、诚信解释等)发现当事人所赋予合同条款的含义。

第二,本案无法用整体解释规则来确定“行驶证”的含义。保险单正面载明了车辆的号牌号码为待领,并没有说明行驶证为待领。如果保险单载明行驶证为待领的话,完全可以据此将“行驶证”解释成“正式的行驶证”,将临时的行驶证从“行驶证”的外延中剔除掉。

第三,从目的解释规则来看,临时行驶证应属于保险合同所说的“行驶证”。包括机动车保险合同在内的财产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支付规定的保险费,保险人对承保标的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的协议。保险合同的目的具有保障性。对投保人来说,其目的是希望在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其经济损失时,由保险人给予赔偿;对保险人来说,则是通过收取保险费,积累保险基金,保障投保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后生产或生活上的安定。[xv]如果保险人对投保人只持有临时行驶证而未取得正式的行驶证这个期间的保险事故不予以赔偿,一个理性的投保人就不必在这段期间投保,或者将保险期间约定在自交通管理机关核发了正式的行驶证之日起算。另一方面,保险监管机关制订格式条款的第5条第11项的真实目的是,促使投保人尽量避免被保险车辆被注销行驶证或者根本不具有适于行驶的安全性能时发生交通事故,防止保险人在保险标的风险增大时承担过高的风险。而本案的被保险车辆有临时行驶证,证明其具有适于行驶的安全性能,因而不属于保险人被免除保险责任的范围。

第四,从公平解释规则来看,临时行驶证也应属于保险合同所说的“行驶证”。公平原则要求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的安排要对双方都有利,要求双方的权利义务基本对等,不允许一方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承担义务的极端不对等的现象。保险费主要是根据保险类别的风险出现的概率来计算的。在一个具体的保险合同中,双方当事人所支付的对价可能是不完全对等的,但保险人在所有的保险合同中所支付的保险赔偿金额总数与其集中此类风险的保险费总和呈相应的比例。因此,从一类保险合同的总体来看,保险人所收取的保险费与支出的保险赔偿金额加上经营费用,是大体相等的。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越高,保险责任越大,投保人所应支付的保险费就越多。反之亦然。但无论如何,不能出现保险人不承担任何风险而坐收保险费的情况。本案中,如果将“行驶证”解释成“正式的行驶证”,那么,保险人对2000年10月11日零时起至投保人获得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正式的行驶证这段期间的保险事故不承担任何责任,却收取投保人的保险费,明显是不公平的。另外,即使被保险车辆超出临时行驶证划定的行驶范围行驶,也没有增加保险标的的风险,保险人没有正当的理由将这种情况作为免责事由。

第四,从疑义利益解释原则来看,法官应作出对保险公司不利的解释。在保险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保险人明知被保险车辆还未获得正式的行驶证,投保人根据一般人当时的合理理解很可能会认为“临时行驶证”属于“行驶证”,却故意或者过失地不对这个概念加以详细解释,也不告知投保人不能跨区间驾车,就应当对表述不清承担不利于自己的解释的后果。又由于格式保险合同条款在当事人填写保险单之前就已经存在,保险单正面的记载事项可以视为对格式条款的变更:保险期间由自获得行驶证开始变为自记载之日起,行驶区域由原来的行驶证限定的区域变为全国范围。这样的解释也是非常合理的,保险人理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理解作进一步说明,却没有做到,按有利于投保人的解释去诠释合同条款最合适不过了。

第五,从诚信解释原则来看,上述解释的结果都符合了诚实信用的交易行为准则,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分配得到了均衡,使该合同条款有效、合理和公平,值得肯定。

三、本案结论

通过运用上述合同各种解释规则合理解释了系争合同条款的真实含义之后,本案的结论就不言而喻了。在保险人未对格式条款中的免责条款作“明确说明”之前,该免责条款未被订入合同,因而根本不生法律效力。即使保险人尽到了“明确说明”的义务,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解释规则互相印证来证明本案情况不属于格式条款第5条第11项所包括的范围,保险人不能够被免除保险责任,因此,必须向投保人支付保险赔偿金。

第五篇:保险合同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地址:

上述各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本保险分为车辆损失和第三者责任险,本公司按承保分别承担保险责任。

第一章 车辆损失险

一、由于下列原因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本公司负责赔偿:

(1)碰撞、倾覆、火灾、爆炸;

(2)雷击、暴风、龙卷风、洪水、破坏性地震、地陷、冰陷、崖崩、雪崩、雹灾、泥石流、隧道坍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3)全车失窃(包括挂车单独失窃)在三个月以上(4)载运保险车辆的渡船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只限于有驾驶人员随车照料者)

二、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对保险车辆采取施救,保护措施所指出的合理费用,由本公司负责赔偿。但此项费用最高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三、本公司对下列各项概不负责

(1)战争、军事冲突或**

(2)酒后开车、无有效驾驶证、人工直接供油(3)受本车所载货物撞击

(4)两轮及轻便摩托车失窃或停放期间翻倒(5)被保险人或其驾驶人员呢的故意行为

四、保险车辆的下列损失,本公司也不复杂

(1)自然磨损、锈蚀、轮胎自身爆裂或车辆自身故障

(2)保险车辆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后,未经必要修理,使损失扩大部分(3)保险车辆遭受第一条款所列灾害或事故使保险人停业、停驶的损失以及各种间接损失

(4)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

五、公有车辆的保险金额,可以按重置价值确定,也可以由被保险人和本公司协商确定

私有或个人承包车辆的保险金额,由被保险人和本公司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超过投保时的实际价值

六、再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要求调整保险金额,应向本公司申请办理批改。

七、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遭受损坏后,应当尽量修复,补偿保险人修理前应当会痛本公司检验受损车辆,明确修理项目、修理方式和修理费用,否则,本公司有权重新核定修理费用。

八、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而遭受的损失或费用支出,本公司按一下规定赔偿:

(1)全部损失按保险金额赔偿,但保险金额高于重置价值时,以不超过出险当时的重置价值为限(2)部分损失,投保时按重量价值确定保险金额的车辆,按实际修理费用赔偿;投保时保险金额低于重置价值的车辆,按保险金额与出险但那个是的重置价值比例赔偿修理费用

上列车辆损失赔偿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如果保险车辆按全部损失赔偿或部分损失一次赔款等于赔偿金额全数时,车辆损失险的保险责任即行终止。

九、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遭受全损后的参与部分,应协商作价折旧归被保险人,并在赔款中扣除。

第二章、第三者责任险

十、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员在时候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被保险人已发应当支付的赔偿金额,本公司依照保险合同给予补偿。但因事故产生的善后工作,由被保险人负责处理。

十一、下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不论在法律上是否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均不属于本保险的责任范围,本公司概不负责:(1)被保险人所有或代管的财产

(2)私有车辆的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以及他们所有或代管的财产(3)本车的驾驶人员

(4)本车上的一切人员和财产

(5)拖带的为保险车辆或其他拖带物造成的损失

(6)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引起停电、停水、停气、停产、停业或停驶造成的损失以及各种间接损失

十二、本公司对下列各项概不负责(1)酒后开车或无效有效驾驶证(2)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

十三、保险车辆发生第三者责任事故应当按出险当地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赔偿。被保险人自行承诺或支付赔偿金额,本公司有重新核定。本公司赔偿后,对受害点着的任何病变或赔偿费用的增加不用负责。

十四、本公司赔偿后,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继续有效,直至保险期满。

第三章被保险人义务

十五、被保险人投保时对保险车连那个的情况应当如实申报,并应当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一次交清保险费

十六、被保险人应当做好保险车辆得维护、保养工作,使保险车辆保持正常技术状态

十七、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车辆转卖、转让、赠送他人或变更用途被保险人应当事先通知本公式并申请办理批改。被保险人不得利用保险车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非法转卖、转让保险车辆。

十八、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应当采取合同的保护、施救措施。并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通知本公司。

十九、被保险人不履行本条款第十五条到第十八条规定的义务,本公司有权拒绝赔偿后子书面通知其终止保险合同。

第四章无赔款优待

二十、被保险人及其驾驶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险车辆在一年保险起见内无赔款,续保时可享受无赔款优待,优待金额为上应交保费的10%,不续保者不给。被保险人投保车辆不止一辆时,无赔款优待分别按辆计算。

第五章索赔事宜

二十一、被保险人索赔时,应当向本公司提供保险单、事故证明、事故调解结案书、损失清单和各种有关费用单据。本公司应当迅速审查核实。赔款一经保险合同双方确定,本公司应当在10天内一次赔偿结案。

二十二、被保险人向本公司索赔时提供的各种单证必须真实可靠,被保险人如果有涂改伪造单证或制造假案等欺骗行为,本公司有效拒绝赔偿或最会已付保险赔款。

二十三、保险车辆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或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的,被保险人应当向第三方索赔。如果被保险人向本公司提出赔偿请求,本公司可以按照本条款的有关规定,先予赔偿,但被保险人必须将向第三方追偿的权利转让给本公司,并协助本公司向第三方追偿。

二十四、被保险人自保险车辆修复或自交通事故处理结案之日起3月内不提交本条款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各种必要或自本公司书面通知被保险人领取保险赔款之日起1年内不领取应得的赔款,即作为自愿放弃权益。

第六章其他事项

二十五、保险车辆必须有嚼头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牌号,并经检验合格,否则本保险单无效。

二十六、本条款中的重置价值时指保险合同签订地购置价。本条款中的实际价值是指保鲜盒签订地该车市价。

二十七、凡因本协议产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十八、附则 本协议一式两份,协议各方各执一份。各份协议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 本协议经各方签署后生效。

签署时间:年月日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下载保险合同解释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险合同解释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 第一节保险合同及其特征 保险合同又称为保险契约,是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一种协议。 保险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因此,它与一般经济合......

    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试题

    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按照承保内容的不同,健康保险可分为__。 A.医疗保......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蚕丝绸缎进出口公司保险合同案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蚕丝绸缎进出口公司保险合同案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蚕丝绸缎进出口公司保险合同案2007-02-06 12:27:07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一中经......

    2017年广东省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模拟试题(精选五篇)

    2017年广东省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孤儿”保单服务不包括__。 A.保全服务 B.契约保全......

    保险合同,审核(范文)

    篇一:009第九编保险条款审核要点及合同审核要点 第九编 保险条款审核要点及合同审核要点考试复习材料: ?制度条款审核复习材料? ?关于加强保险条款中“争议解决条款”法律审......

    信用卡保险合同

    责任范围第一条 本公司对被保险人经营信用卡业务因下列原因引起而无法向责任方追回的损失,按本条款规定负责赔偿:(一)持卡人使用被保险信用卡非善意透支;(二)被保险信用卡遗失或被......

    建筑工程保险合同

    1、建筑工程保险一般条款1.建筑工程一切险投保单保单号本投保单由投保人如实地、尽可能详细地填写并签章后作为向本公司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的依据。本投保单为该工程保险单......

    人寿保险合同

    第一条 保险合同的构成 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或其它保险凭证及所附条款、投保单、与本合同有关的其它投保文件、健康告知书、变更申请书、复效申请书、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