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即墨市工业企业发展总量继续攀升
即墨市工业企业发展总量继续攀升
发布:2012-1-30 8:48:04来源:转载浏览15 次编辑:佚名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优化和改善发展环境,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使我市市场主体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呈现出稳定、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市工业企业达到7436户,同比增长15.43%。私营企业6398户,同比增长17.39%,外资企业792户,同比增长4.9%;内资企业246户,同比增长3.8%。
投资环境的优化为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筑建了“成长温室”。2010年以来,全市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定向招商服务年”和“城市建设年”活动,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责任,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带着感情为企业服务,尽己所能保护企业、帮助企业、支持企业,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市委、市政府新建立了市民服务大厅,全市54个职能部门全部入驻,把各部门行政许可及便民服务事项尽可能地集中到大厅办理,彻底解决体外循环、审批程序繁杂、个别事项时进时出等问题,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高效率”服务;工商登记部门全面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理”、“提前介入”、“预约办理”等服务措施。对重点重大项目实行“直通车服务”,跟踪上门指导,帮助企业出谋划策,鼓励其组建集团发展,引导其做大做强,同时,为保证引进项目顺利落地,采取提前介入、贴近服务、跟踪指导的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由于政府服务到位,投资环境优越,各种市场主体投资信心增长,投资热情迸发,市场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空前的投资机遇使我市成为吸引市场主体的“投资洼地”。一方面,随着连接青烟威的城际铁路和青龙高速公路等省内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海阳跨海大桥的建成,加上原有发达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我市在半岛城市群乃至全省、全国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这些区位优势很快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吸引了大批外地投资者。南泉镇闽龙钢材交易市场目前已有396户福建客商在此扎根经营,大信镇青岛国际钢材城也吸引了188户业户入驻。另一方面,我市集中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年攻坚活动,着力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服务功能,使发展硬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我市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着力调整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高质量项目,带动相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端到高端,实现集群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置业提供了无限商机。目前,女岛的船舶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青岛市重点工业功能区初具规模,在温泉聚力打造的高端旅游、商贸物流、海洋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初步形成,以城区为核心的市场商贸、金融、现代物流业作用显
现。
成熟的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栽下了“栖凤梧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公司法》、《物权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更趋成熟,我市各市场主体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合理确定自身市场地位,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广大投资者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自主性较强、灵活性较大、产权关系明晰、管理理念先进的公司经营方式来进行投资,直接推动了全市公司制企业的迅猛发展。
月2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即墨宾馆举行即墨老乡新春联谊会。刘赞松、郑德雁等市领导与我市数十名在北京、济南、青岛等地任职的即墨籍有关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庆家乡巨变、共叙思乡之情、共谋发展大计。
市委书记刘赞松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联谊活动的即墨老乡送上了家乡人民的新年祝福。刘赞松说,近年来,即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90元。今后五年,即墨将紧紧咬定“422”这一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区域带动、蓝色经济、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品牌发展、和谐发展八个重点,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希望在外发展的即墨老乡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全市的科学发展大业,继续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郑德雁主持联谊会。
市领导孙云忠、于澎、邢福栋、衣立渊、鞠朝友、于钦福一同参加联谊活动
第二篇: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发展工业企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课题开展调研,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走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调研背景。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开门红”“开门稳”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园区和企业一线,主动靠前服务,上门倾听企业家诉求和呼声,认真梳理全市工业企业发展短板和弱项,分析我市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调研方式。
先后于1月下旬、2月中旬分批次带队组织部门走访了x、x、x等工业园区重点项目、行业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察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市场拓展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同时,通过现场解忧纾困,勉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共同探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了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壮大经济的重要抓手。据统计,2021年,全市x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x元,其中民营规上企业x家、占比x%,民营经济从业人员x人、占全市规上企业劳动就业的x%。主要产业中,x家食品加工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实现产值x元。民营经济已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新能源产业领导小组》,相继研究出台了《x市企业奖励办法》《x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实施意见》《x市工贸企业应急保障金管理办法》、《x市工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工业企业制度》,进一步充实强化了工业发展领导力量。(二)合理布局产业。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多次开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明确了我市工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坚持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壮大产业经济。抓住新能源产业契机,引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质量和产业层次。进一步明确近期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平台建设为主,远期以工业区为主承接产业的工业产业布局。(三)扩大招商引资。
今年初,我市制定了《2022年x市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x元工业项目招商预期目标。截止目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x、x、x等地对接洽谈招商,考察对接了x、x、x等项目,招商洽谈工业制造业项目x个,总投资x元,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四)突出项目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招商力度持续加大,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x、x、x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支撑带动作用正在增强。同时,每年市委、市政府还通过筛选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项目实施。2021,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共安排x个项目,总投资x元,计划投资x元。经过几年蓄力,全市工业发展的稳健度、支撑力明显提升。(五)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积极出台各项工业企业发展纾困政策,先后设立有工业发展基金x元,用于发展扶持工业;工贸企业应急保障资金x元,用于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x元,重点支持发展大宗物流项目引进、物流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发展等。上述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在培育新规上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鼓励投资技改、品牌创建、促进做大做强、支持困难企业资金周转等方面,发挥了较好支持激励作用。今年,我市还印发了《x市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引导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和x籍企业总部回归,推动有效投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六)加大帮扶力度。
我市坚持实行厅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单位挂钩帮扶规上工业企业制度,通过定期走访规上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施工审批、融资贷款、用工等难题。持续重点跟踪服务x、x、x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落实“一对一”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创新型企业集聚要素资源、超常规发展,支持消费类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融资难关。四、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调研及摸排,我市工业经济及工业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业经济总量少。
2021年,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家,产值x元以上仅x家;税收x元以上x家,税收x元以上x家,其余x家无税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龙头企业少、无大型企业;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粗加工多、精加工少,科技含量水平高的企业几乎没有;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没有实现生产到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多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造成停产减产。(二)金融服务待提升。
虽然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工业和软环境建设等工作高度重视,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仍未得到太大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市依然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因资金受困,长期以来无法实施转型升级提升壮大,导致在缺少大项目拉动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不了实质性的扩张。同时,金融部门在大环境影响下,对工业企业贷款不增还减、压贷减贷现象突出。部分银行金融部门为控制风险,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总量不增反降,有些企业运行正常也被压贷减贷,有的优质企业因为有效抵押物价值有限,或评估价低无法增贷,影响产能扩张;部分涉及关联担保或民间借贷等债务纠纷的企业纷纷停产倒闭;有的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产权证无法办理,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目前,政策性担保落实也较为困难,不少龙头企业盼望政府给予政策性担保支持。此外,金融部门为加强风控,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而使用“无还本续贷”、“无间贷”、“政府应急保障金”等扶持措施的企业列入“关注类”进行信用降级,并采取压缩授信规模或有计划削减贷款量等,给企业融资过程造成新的障碍和困难,致使政府政策性担保资金作用收效甚微。(三)经济下行压力大。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人力、土地、物流等成本逐步提升,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企业生产和预期,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偏慢,传统特色产业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中高端产品偏少。以上问题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五、建议意见。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基本达到了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及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意见。(一)大力实施精准帮扶。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企业普遍规模小,振兴工业发展也需像抓精准扶贫一样,抓好企业的精准帮扶,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企业制度,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针对个别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存在的政策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协调解决。工信、财政、税务、金融、住建、规划、审批、供电、园区等相关部门单位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权办证、融资贷款、债务化解、技改、减负等实际困难问题,并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研究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良好营商环境营造,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引导企业创新创造。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尤其是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扩大以食品精深加工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重点跟踪服务x、x、x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重点要加快x、x、x等项目建设,加快投产、达产,实现产值入库,壮大总量,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业产业质量。(三)落实企业优惠政策。
金融部门要定期开展银企对接会,专题协调解决企业贷款问题,对我市民营企业申贷、续贷、扩贷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寻求破解。要继续向中央和省上级主管行积极争取,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支持企业融资贷款的办法。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应按现有贷款额度,不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对使用政府应急保障金和金融部门出台的扶持困难企业的金融产品的企业,贷款银行要支持配合办理,对该类企业不再降低信用等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管理健全,负债水平合理,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自身抵押物贷款的基础上,银行应提供信用贷款。同时,提高抵质押物评估价值的抵押率,扩大可接受抵质押物的范围,让企业尽可能多贷款,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实现扩产生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第三篇: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毛主任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
按照市经发[XX]102号文件通知要求,我们于XX年9月20日召开了“急需贷款的重点企业法人会议”,传达了市经委《通知》精神,对我县工业企业急需解决流动资金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我把有关情况简要汇报一下:
一、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随着工业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的工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突飞猛进,实现了总量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县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3781户,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同比增长15.6%;实现工业总产值89168.9万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29821.9万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3740.4万元,同比增长45.5%。综合分析,我县工业提速增效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到年底还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到53户,将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4000万元、工业增加值58000万元、利润4750万元的目标。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项目开发持续升温,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县绝大部分工业企业资金制约的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贷款投资体系不尽合理,对企业贷款门槛要求过高。一些企业只能采取风险高、利率大的民间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维持生产;一些企业严重缺少资金,延长了建设时间,短期内达产达效无望;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无法满负荷生产,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粗略统计,全县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需资金30000万元左右。根据近期对发展前景好的30户工业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情况调查掌握,如果近期能注入部分资金,年底将有扶余县汇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金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辽成瓦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预计到年底可实现产值4300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产值2.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419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3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提速增效工作的组织力度。经济局要紧紧围绕工业提速增效这一主题,加强同相关部门合作,在落实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上下功夫,加强生产组织和调度,对每个季度的运行指标都要进行分解落实,实行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跟踪监控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对一些好的项目,要广泛向社会推介,寻求合作,通过招商引资让资本流入到项目中来;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各项专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规范力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融资对接活动;积极与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联系,更好地为企业融资和贷款提供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以满足工业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需要。
三要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全部精力,突出抓好已经签约工业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雨润集团、大连鹏鸿木业、长春虹雨公司等企业在扶投资的工业项目的建设进程,推动汇海酒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效益。
四要努力为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向省经委、省中小企业局、省乡企局汇报工作,推介项目,推介扶余,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
五要努力实施品牌战略。针对扶余绝大部分企业产品没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实际。下一步,我们要积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来扶余讲解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的品牌意识。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要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争取和落实上级的有关政策,在项目审批、产品包装与推介、企业投资策划、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扶持域内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第四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企业稳步向前发展,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壮大我县工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工业企业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9月13日至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并特邀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台宗仁及县商务(经济)局、县乡镇局的负责人,在县政协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金杞福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靖远丰源面粉有限公司、甘肃长河食品公司、白银虎豹化工有限公司、靖远新力水泥公司、白银嘉瑞陶瓷公司、靖远金达化工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委员们就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工业企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工作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形成以轻工、煤炭、建材、化工、焦炭为骨架的工业体系。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全县工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县工业企业在危机中求生机,争投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力地遏制了工业经济下行趋势,2009年后半年逐步呈现出企稳回暖的好势头,2010年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持续向好发展。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中小企业个数达到492户,从业人员23950人,销售收入217800万元,同比增长15.16%,实现利润8600万元,上缴税金3020万元,劳动者报酬24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7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3483万元,增长68.23%,完成年下达任务的47.2%。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全县非公经济实体达到33250户,销售收入完成372000万元,同比增长15.59%;完成增加值150800万元,同比增长15.84%。
(一)工业生产总量稳步提升。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12.99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17.56亿元,保持了年均18.0%左右的增幅,总量增长了4.57亿元。主要产品发展已具规模,具有了原煤120万吨、水泥25万吨、焦炭10万吨、电石21万吨、磷肥40万吨、脱水菜2000吨、机砖机瓦50000万块的年生产能力。
(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年均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5.98亿元,年均增速为29.6%。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企业户数逐年加大,比重、户数分别由2007年的39%和20户提升到目前的45%和27户,其中年产值过千万元企业14户,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户。
(三)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增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项目总数8项,完成投资9600万元。其中德炘园食品有限公司饼干生产线和甘肃天辰脱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脱水菜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8年,项目总数9项,完成投资11880万元。其中晖泽化工公司1台25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建的膨化食品生产线项目和万家兴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9年,项目总数16项,完成投资15500万元。其中嘉瑞陶瓷公司西式瓦生产线、金杞福源、宏达矿业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10年,项目总数13项,截止8月底完成投资7087万元。三年来,全县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共46项,完成投资44067万元。
(四)企业抗波动能力得到增强。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县工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侵袭,企业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千方百计寻求金融危机期发展机遇。2009年第四季度,工业整体运行态势逐渐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但回升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内在动力很不足,在这当务之际,企业坚定信心,注重调整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2010年,回升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运行态势逐步向好发展,企业抗波动能力有所增强。
(五)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升级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传统工业逐渐向高新技术靠近,产业结构逐渐向新型工业迈进。支柱行业中,以电石和焦炭为主的冶金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原煤采掘为主的煤炭业、水泥和砖瓦为主的建材业竞相发展,2010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7750万元、19216万元、9018万元、8552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30%、14%、13%。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刘川工业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文本,9月底进行论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79.4万元,重点企业开始向刘川工业集中区聚集,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户,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产业聚集进程正逐步推进。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刘川工业区与兰州高新区正式签定了共建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刘川工业园合作协议,将按照“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搭上了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快车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组建担保公司2家,运行情况良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110多户企业担保贷款1.3亿多元。
(六)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制,逐级分解节能目标,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等重点用能领域主管部门及县属7户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层层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县已依法关停或取缔小煤矿3座(靖安王家山煤矿、东升乡红湾村煤矿二号井、五合乡白塔村煤矿)、造纸企业4户(北湾农场造纸厂、启芸造纸厂、金龙纸业制造厂、华夏纸品公司)、淀
第五篇: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毛主任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
按照市经发[2006]102号文件通知要求,我们于2006年9 月20日召开了“急需贷款的重点企业法人会议”,传达了市经委《通知》精神,对我县工业企业急需解决流动资金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我把有关情况简要汇报一下:
一、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随着工业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的工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突飞猛进,实现了总量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县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3781户,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同比增长15.6%;实现工业总产值89168.9万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29821.9万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3740.4万元,同比增长45.5%。综合分析,我县工业提速增效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到年底还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到53户,将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4000万元、工业增加值58000万元、利润4750万元的目标。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项目开发持续升温,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县绝大部分工业企业资金制约的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贷款投资体系不尽合理,对企业贷款门槛要求过高。一些企业只能采取风险高、利率大的民间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维持生产;一些企业严重缺少资金,延长了建设时间,短期内达产达效无望;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无法满负荷生产,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粗略统计,全县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需资金30000万元左右。根据近期对发展前景好的30户工业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情况调查掌握,如果近期能注入部分资金,年底将有扶余县汇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金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辽成瓦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预计到年底可实现产值4300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产值2.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419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3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提速增效工作的组织力度。经济局要紧紧围绕工业提速增效这一主题,加强同相关部门合作,在落实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上下功夫,加强生产组织和调度,对每个季度的运行指标都要进行分解落实,实行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跟踪监控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对一些好的项目,要广泛向社会推介,寻求合作,通过招商引资让资本流入到项目中来;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各项专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规范力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融资对接活动;积极与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联系,更好地为企业融资和贷款提供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以满足工业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需要。
三要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全部精力,突出抓好已经签约工业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雨润集团、大连鹏鸿木业、长春虹雨公司等企业在扶投资的工业项目的建设进程,推动汇海酒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效益。
四要努力为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向省经委、省中小企业局、省乡企局汇报工作,推介项目,推介扶余,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
五要努力实施品牌战略。针对扶余绝大部分企业产品没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实际。下一步,我们要积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来扶余讲解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的品牌意识。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要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争取和落实上级的有关政策,在项目审批、产品包装与推介、企业投资策划、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扶持域内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