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在新常态下,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工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趋缓、生产产能过剩、综合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工业企业的困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调查
一、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
截止目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全区中小工业企业达 237 家,2017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0.6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3家、过亿元企业12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4.38亿元,同比增长 8.8%,工业固投完成 220.15 亿元,同比增长 20.9%;完成“小进规”工业企业 30 家,提前完成市级目标;我区稳居全省县域经济 10 强,2017 年居第 3 位。
二、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经营领域逐步拓宽
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钢结构、日用化工、环保新能源等 5 大产业板块,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合理,五大产业实现均衡发展。在发展规模总量的基础上,民营企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以顺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发展趋势,围绕“产品+服务”、“虚拟+现实”的先进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模式创
新,由全能型生产向网络制造、云制造转变;着力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探索规模批量生产向定制化规模生产转变。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位于“大车都”工业板块的中心区域,周围 2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神龙汽车、雷诺汽车、通用汽车、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多家整车生产厂家。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以汽车(商用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培育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电子显示产业结构占比由最高峰的 63.25%降到 20.5%,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异军突起,占比达21.3%,装备制造产业悄然升级,占比达到 24.7%。
3.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抓开工、抓引进、抓储备、抓策划。在开发区举办了今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促进了一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和快速推进。建立工业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围绕项目开工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工业项目落地机制,推动工业项目并联审批、多评合一,简化供地程序,提速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项目建设自查。组织有关部门对 2015 年已签约的 54 个亿元项目逐一清理,摸查项目建设进展、存在问题,明确具体举措和时限,力促其年内开工、投产达效。着力服务项目建设。协调报地、供电、消防、燃气等有关问题,力促项目早供地、早开工、早见效。目前,全区 79 个已
落户项目中,续建项目共 24 个,其中已投产项目 11 个,年内可投产项目10个,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共21个,其中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项目 15 个,已完成前期手续、近期进场施工的项目 6 个;完成布局预备开工的项目 28 个,其中已完成土地挂牌的项目 8 个,近期挂牌的项目 10 个,正在报地的项目 10 个。狠抓工业投资技改和备案入库。多次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密集调度,实现了工业投资迅速止跌转正。1~6 月,全区 81 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 84.48 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 42 个,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 34%。
三、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特色工作
1.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推进省级开发区与省级经济发达镇一体化发展,打破区域界限,推动常福、奓山、沌口一体化改革,将开发区建设用地由 30平方公里扩展到 61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展园区承载能力,按国家级标准打造新的蔡甸经济开发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园区建设。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根据我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编制完成《蔡甸经济开发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武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聘请李培根院士为高端智能装备园高级顾问并揭牌。联合湖北省邮电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完成《蔡甸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并顺利通过市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着力推动“两园”建设。在现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基础上,着力打造 3000 亩现代新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新模式的普及和应用。在联村工业园建设 700 亩小微科创园,重点扶持培育成长性好、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创新建设模式,启动总投资额过 100 亿元的产城融合示范新城 PPP 项目,规划建设中心图书馆、文化中心、公园、城市商业体等配套设施,充分放大园区对项目、资本、人才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高标准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新的蔡甸经济开发区。
2.积极推动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今年以来,蔡甸区紧紧围绕破解全区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努力在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瓶颈问题上做文章,多渠道、多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一是摸需求。制发《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调查表》,广泛征集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建立区级融资贷款项目培育库,将“高成长、高技术、高规模”工业企业作为重点予以优先支持。二是搭平台。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组织多家银行与企业“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宣讲政策,畅通银企交流渠道。三是扩规模。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融资需求,联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新设 1 亿元“助保贷”资金,将区级“助保贷”资金池总规模扩大到 3 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贷款难题。四是降门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 500 万元以内小额贷款,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直接确定贷款金额,帮助无抵押的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五是给补贴。加大贷款贴息项目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17年共为 56 家企业申请贷款贴息,累积补贴金额 964 万元。今年已组
织52家企业申报成长型企业流动贴息项目,累积补贴金额1475万元。同时积极组织 11 家企业申报小微流动性资贷款贴息、组织 7 家企业申报融资租赁补贴,现已通过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资料审核,争取为企业早日落实扶持政策。
3.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针对企业销售难问题,我们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武汉名优创新产品展销会”、“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以宣传推介我区重点企业和特色产品,其中恒生光电、安在厨具吸引了参观客商;荷香源藜蒿茶、蔡甸藕汤、侏儒山小磨麻油等特色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热捧,如此助力于我区企业提升知名度,利于拓展市场。
4.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培育聚积发展动力
对创新创业问题。我们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项目选择优化、创业政策法规咨询到公司注册以及发展壮大的全程指导服务,通过指导引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咨询活动。采取现场答疑、电话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积极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疑难解答、项目推介、拓宽融资渠道等服务,引导鼓励创业者、中小企业经营者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十佳的培育工作。深入挖掘创业典型,通过组织推荐磐电科技、香草花田、厨之道等 3 家企业申报武汉市创业十佳;推荐武汉市星光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培植创业创新文化,传播创业创新经验,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5.积极培育高新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组织举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科技政策培训会,宣传“两化融合”、高新企业申报、专利申请、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营造有利创新文化的氛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中国制造 2025”,对标工业 4.0,积极培育高端装备、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中建钢构、冠捷等龙头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支持武汉瑞明投资 3.89 亿元建设绿色制造数字化车间。落实相关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高新企业。今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 13 家(全区高企总数为 38 家),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 210.18 亿元,同比增长 12%。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组织开展“科技下乡”、“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周”等系列活动,提升公众创新意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工程,组织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建设。磐电科技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专利一等奖,人防工程、新中德塑机、臣基工程 3 家企业获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努力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省海智离岸中心、市海智工作站对接,依托加宝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设立“海智计划”蔡甸工作站,成为全市首批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6.加强融资担保监管,防范企业金融风险
严格依照市经委要求,对我区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两家融资性担保
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工作,督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稳健发展,规范经营。防止资本金不到位,资本金抽逃、直接发放贷款、非法集资、高利放贷、非法理财、骗贷等问题的发生,规避高风险投资风险,确保公司运行平稳、合规经营。
7.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积极组织中小、民营企业家与区领导对接,进一步摸清了企业实情,出台了针对“小进规”、“孵化器”、“展销会”等工作的专项补贴政策,同时通过手机终端服务,及时向企业推送最新政策和信息,并时时收集企业问题和困难,实行“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一企一帮”,提供量身服务。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研究新政策、新措施,落实服务企业政策文件,开展精准服务。
四、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 2018 年蔡甸中小工业企业总体上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但受到金融环境和市场调节的影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 2017 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尽管近期钢铁、塑胶原料等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近年来,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涨幅,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
经营成本上升。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蔡甸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
2.企业资金链趋紧,融资成本增高
中小工业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近年来,蔡甸区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蔡甸区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 60%以上,其中 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 5 亿元。
3.工业用地指标压缩,企业征地困难
因我区土地规划调整要求,中法生态城、蔡甸街、张湾街等部分园区、街道的原有工业企业面临搬迁,同时新引进的企业也在排队等待供地,日趋紧张的工业用地指标与企业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规模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其中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效益良好的企业,由于迟迟得不到供地,不得不蜗居在狭窄的租赁厂房内,面对逐年增高的租金,企业经营成果不能沉淀,新技术、新设备也得不到施展,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4.引进项目质量不高,见效周期较长
受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影响,我区近年来引进的企业大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企业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投资热情度不高,甚至一些企业把建成的厂房出租牟利,不依约投产经营,使得招商见效周期较长,高成长型企业不足。
五、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1.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
强化重大项目及优质项目招商,对看好的项目要盯住不放。以大型央企、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以及产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优质骨干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2.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
完善招商项目落地机制,招商项目正式协议签署后,开发区第一时间启动项目布局,组织实施报地挂地程序。除去企业自身原因,从签订正式协议到土地挂牌开工,原则上不能超过半年时间。全面推广武汉市优化审批服务十条具体措施,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全程帮办代办,推进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实现工业项目边报地边审批。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周通报制度,每周通报已签约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确保优炫、美巢、新锐合金、三环三立、中设机器人、日辉达等 21 个项目尽快完成供地、开工,推动常福北区扇形区域内的 11 个正在报地的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协调今年上半年签约的伟巴斯特、平田精密、南京协众、常州联德等 18 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力争上海国利、上药科园、盟盛(江淮)汽车、宁波库贴、易瓦特等重点工业项目年内全面建成。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博等 5 个项目年内落地开工。进一步加强与格力集团高层的沟通,督促企业实质性启动建设。
3.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新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工作职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一个窗口服务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能,降低我区工业企业行政审批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千名局级干部联系千家企业”、“双万双联”等走访活动,由区四大家领导带队,区各职能部门配合,切实了解企业困难,保证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要采取集中研究、重点突破的办法,真真切切地解决一批、突破一批,务求工作取得实效。
4.催生工业经济发展源动力
蔡甸区中小工业企业外向度较低,相对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支撑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稳固,这为我区实施“追转超”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发展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我区企业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区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佚名.关于蔡甸区工业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和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31(14):101,104.作者:张珂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第二篇: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09-6-10信息来源:
为加快推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自治区经委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本篇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遍布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涉及到工业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加快实现和谐内蒙古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单位数量多、经济总量大,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2006年全区中小企业50.12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中小工业达到12.1万户(其中法人中小工业企业1.09万户,个体工业11.01万户),占全部工业的99.96%,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91.8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6.21%。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97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36%,实现销售收入2682.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74%,实现利润255.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96%。
(二)发展趋向集聚、集群化开始显现,成为壮大我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在我区落地,拉动了我区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今年1月我区启动了“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自治区政府安排80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贴息资金用于推进此项工作。目前,通辽市玉米加工、赤峰市有色金属加工、包头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巴彦淖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羊绒加工业等产业已初具规模;通辽市铝延伸加工、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乌兰察布市氟化工等产业已有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乌海市PVC、阿拉善盟盐化工等产业有一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
(三)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扩大社会就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006年,全区中小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30.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80.21%。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06年,全区城镇率达到了48.6%。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体系初步形成。
在培训体系方面:重点实施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区、各大院校、中介机构等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涉及企业管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中介机构服务、企业自主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融资担保体系方面:截至2006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的各类担保机构209个,正在构建“一个核心、三级层次、网状结构”的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组建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服务中心,筹办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网站,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即将启动,地区各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正在逐渐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内部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两大方面。
(一)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间接融资渠道看,银行贷款存在诸多障碍,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从直接融资渠道看,空间极为有限,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2006年,全区新增贷款6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到15%,而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的56%。2006年全区安排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6000万元,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难,只发放4527万元贴息资金。
2、政策法规保障不够有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国家发改委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联合有关部委将陆续出台37个配套文件。我区针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主要有《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虽然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在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还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和保护性法规。
3、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除自治区本级和1/3的盟市有一些不够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外,多数盟市尚缺乏能够提供多种服务职能的规范的中介组织。现有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由于受资金、观念、认识、素质等因素影响,尚不能系统的提供信息、融资、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
4、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管理水平低、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都与我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有着直接关系。
(二)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1、“家族式”企业多,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少。
据2006年统计,中小工业企业按所有制类型分,私营企业和其它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6800户,占整个企业法人中小工业企业的62.4%。六成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上处于家族经营、经验管理阶段,创新、品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影响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2、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的少。
根据“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虽然开始显现,但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90%以上的中小企业属于分散化经营,靠个体自身来发展,在资金、生产、市场、技术研发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和规模优势,彼此间缺乏合理有效分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市场恶性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资源型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95%以上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初级加工行业,进入通信装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的中小工业企业不足50户,年工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2006年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值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占整个中小工业企业年工业总产值的73.31%。
三、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我区中小企业要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延长产业链;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形成产业集群;围绕重化工基地搞配套,进行产品深加工。按照“培育一批、做强一批、壮大一批,梯次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万千百十”发展战略:即:在“十一五”期间,在万余户法人中小工业企业中培育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做强百余户重点中小企业,在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中建构20个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从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两个层面着手,有序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争取“十一五”末,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
(一)完善“五个体系”,推进“五项工作”,加强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建设。
1、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引导调控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及有关政策,按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重化工基地建设搞配套的要求,全面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做好“三篇文章”,即:在参与企业间和产业链条间的分工与协作上做文章、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延伸加工上做文章、在大型基地和特色园区的配套生产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延伸、升级,提高产品层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使我区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延伸,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依托。
2、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担保工作。
在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方面,借鉴山东省德州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经验,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担保一体化服务,以经济和行政手段整合征信评级、担保和金融等资源,共担风险、共获收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调动征信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积极性。同时,将政府的政策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融资推动优势相结合,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增强担保机构、银行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最终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得到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在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方面,加快建立自治区级和盟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资助,或在贷款利息方面给予贴息支持;政府搭建区内企业与区外投资者合作平台,每年召开全区企业资本重组(股权融资)推介会,引导中小企业以债权和股权形式融资;扶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和发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体系。
3、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结合实施 “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研究制订《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指南》、《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产业集群指导意见》,规划全区中小企业发展蓝图,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引导中小企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各种经济成份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4、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各类服务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在2008年前,在原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在东、中、西部各整合组建一个融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信息
咨询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行为,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及其它培训质量。对全区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普查摸底,掌握人才需要走势,本着推动创业促就业的目的,向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提出人才培育重点,提高培训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发展较好的开发区建立创业孵化器,对创业者进行多层面的培训、服务、孵化,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5、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信息网,实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引导和推动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配置,逐步实现企业生产研制信息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运作过程规范化。
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加强中小企业动态跟踪管理。按季分行业和地区及时发布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把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国内外进行分析比较,为政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二)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逐渐向提升质量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开始步入质量提升阶段,应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在制度创新上:要围绕实现资本社会化,改变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的格局,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技术创新上:增强“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开放式经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公共创新平台和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管理创新上: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型企业文化,积极营造“学习掌握科技,科技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
2、从主要生产传统资源型产品,逐渐向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我区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自治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向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工业园区聚集,与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加快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创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把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成为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积极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
3、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逐渐向提高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小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效益和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法则结合起来,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环保”发展之路。要坚持质量立业、品牌兴企,严格照章纳税,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要处理好与环境和生态的关系,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从主要依靠区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中小企业外向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区中小企业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意识,通过走外向型的道路实施开放式发展,在深度参与国内甚至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努力提升整体素质。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加快、国内地区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的大好形势,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区外政府和相关组织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务实推动重点项目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各盟市招商洽谈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贸易交流会议这些平台,展示自己,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走出去、引进来”。依托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等口岸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跳出内蒙古发展自身。同时,积极引进区外、国外人才、资金、先进技术和装备,充分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来源: 内蒙古工业、内蒙古首家工业经济综合性网站 作者:张树德 胡瑞芬
发表日期: 2007-5-24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旗县来说,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器;是孕育和造就市场经济人才的摇篮;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先锋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多年来,旗委、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旗的中小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毗邻的东胜、准旗等兄弟地区相比,我旗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步子还是比较缓慢的。我办针对这种“起步早、进步慢”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7年,我旗共有712户中小企业,截止2010年末已发展至1129个,其中,工业296个,占总数的26.2%;涉农企业107个,占总数的9.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0个,占
15.3%;服务业131个,占11.6%;批发零售业348个,占30.8%;住宿餐饮业32个,占2.8%;建筑业54个,占4.8%;房地产业83个,占7.4%;物业管理、中介及其他房地产业18个,占1.6%。2010年,达旗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3451人,其中,工业企业17559人,占总数的40.4%。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旗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671.8亿元,占总量的80%多。其中,一产实现产值53.6亿元,占总量的8%;二产实现总产值356.8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09.1亿元,占总量的46%,建筑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占总量的7.1%;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占总量的38.9%。中小企业年人均产值达到154.6万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76万元。
我旗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我旗各方面的优势来衡量,目前,我旗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状况均因资金紧缺而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权关系模糊,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二是缺乏信用记录,或企业资信评级低,使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
评估;三是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小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而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市场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水平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信贷管理严格,出于审慎考虑,“为不错贷,宁可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但银行审贷和放贷程序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是一样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高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还在发展初期,资本金规模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对旗内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另外,我旗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直接融资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极大,资金基本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获得;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政策方面: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职能所限,尚未形成监管合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受职能所限,缺乏充分整合各类金融机构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金融政策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监管指标没有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目前信贷规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类金融机构却出现无款可贷的困局。
总之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和融资难叠加影响,我旗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道民间借贷,以高成本融资,给企业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金融办为缓解我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创立达拉特金融网,开通手机信息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布相关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产品信息,提高中小企微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中企业名录和本土品牌栏目,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金融机构,有效地帮助它们做好贷前评审,减少贷后风险。二是成功举办了2012年银企座谈会。旗委副书记、旗长吉格定,副旗长刘永福、陈龙、开发区副主任陈愿出席
了会议,旗外10家金融机构、旗内11家金融机构、80家中小企业和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国资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达旗重点项目,实现银企点对点对接,旗金融办编印了《2012年达拉特旗重点项目推荐表》,汇集农林牧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交通、经贸流通、社会事业和城建房地产等8大项,87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13.79亿元,拟申请贷款666亿元。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银企互动,另一方面为下半年企业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企业培训。对企业进行经营概论、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和决策等理论内容,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手续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协调银行信贷部门和专业会计事务所等,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它们练好内功。另外服务中心、还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营销、权益维护、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成立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将一部分财政流动性资金配臵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利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促进
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的政策优势,广泛联系旗内外各家金融机构,在客观严谨的调研基础上,为可信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这样既节省了银行的费用,防范了风险,又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境,谋求发展。从而真正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推进达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能在加强我旗政府自身职能建设中,拓宽视野,大胆创新,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稳步赢利中不断提升社会价值,更好地搞活经济,造福人民。
四是扩大金融招商。积极为符合成立分支机构条件的外地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债券公司等在我旗安家落户,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同时主动与外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取得联系,借外力为我旗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第四篇: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永康五金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
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2002年,永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永康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永康市2001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76.1。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78.57。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123.7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85.86。目前,永康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五金企业在永康市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这么多的五金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数目甚微,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那么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市场上立足发展呢?
二、永康五金企业发展的优势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永康的崛起,离不开几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蕴。经过考古考证,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曾来永康石城山炼铜铸鼎。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集南朝·陈·虞荔所著《鼎录》,这部鼎器的权威著作记载了永康自古流传的“黄帝铸鼎”一说。黄帝铸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宋采铜矿,清制枪管。当地学者认为,“黄帝是五金之祖,永康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学者、南宋状元、永康人陈亮独树一帜,创建“永康学派”,倡导“义利双行”的事功之说,并在与著名学者朱熹的辩论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儒家文化,陈亮思想根植永康民心。有美国学者专门研究发表专著,认为陈亮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黄帝五金文化和陈亮功利主义儒家文化相结合的永康乡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成为永康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永康区域特色经济。
(二)、较完善的产业链
永康五金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乡,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于此,永康和外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通状态。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8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建立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法人企业单位生产零配件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他们开始了光明正大的“盗版”活动。即生产一些成品,以“贴牌”的方式成为法人企业的产品。这样不仅能解决法人企业的急迫生产问题,又给这些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定单。这就使整个永康的经济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共存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各企业的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这就保证了整个市场的高效运转。
(三)、合理有效的宣传
五金大市场和雄厚的五金产业是中国五金博览会的重要依托,而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使五金城市场功能走向完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1996年开始的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省自治区及欧、美、亚、澳、非诸洲的数千家企业逾万种产品参展。商交额也逐年在增长:1997年成交8.62亿元,比首届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10.63亿元,比第二届增加了2.01亿元;1999年达16.27亿元,差不多是前两届之和;2000年和2001年分别达22.3亿、25.6亿元,均比上届有所增加。盛会期间,万商云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五金企业和经销商竞相参展,商品和技术交易异常活跃,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成果转让、信息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于一体,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五金经销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合作机会。“中博会”已成为国际五金界的一个盛会。
(四)、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
永康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视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专门成立了浙江永康五金城管
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培育中国科技五金城,并成立了浙江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措施有:
⒈在开发初期减免部分地方规费。
⒉稳定完善对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营户税收征管办法。鼓励经营者联合经营,使之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国有、集体企业在五金城内设立核算分支机构的,可以在五金城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⒊永康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五金城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满足五金城发展的需要,并明确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贷款数额。
⒋继续在五金城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并积极筹划争取以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及省政府的名义主办,提高办会的档次、水平,扩大办会的成效、影响。
⒌积极支持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公司多到国外进行商务活动,开展贸易,设立网点。
⒍对五金城内的经营户,凡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25收取。
⒎严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场,对现有五金市场进行一次清理调整,淘汰关闭零星市场和城市马路市场。对市区范围内经营五金商品的摊点进行一次调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集中到五金城经营。
⒏工商、技监等部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推行市场监管巡查制,抓好五金产品市场准入证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永康五金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发面:
(一)资金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再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二是“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永康中小企业所独有的。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商界商业道德的缺乏,“三角债”问题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
永康的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抛弃。而永康人却还是死守着旧的东西不放,特别是企业中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轻人提出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他们看来是颠覆一个企业的腐虫,是要绝对隔离的。因此这也就阻碍了永康五金企业的再一步向前迈进。
(三)恶性的价格战
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是因为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造,从而导致新产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产同样商品的企业就数以千计了。这样一来,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再加上时间太短,再次更新的产品无法快速上市面,价格战也就应势而生了。价格战的出现加速了产品的衰退,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的销售呈现昙花一现的态势。更严重的是,价格战使产家的利润一跌再跌,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家就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企业名誉进行低质的生产。由于资金短缺,厂家无法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也无法购买优质的原材料。这样就势必迫使一些小企业停止生产,宣布倒闭。
四、对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
尽快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永康五金产业为依托,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想统一为特色,一个面向全国,外向开拓的技术市场系统。其实家族企业非常适合小企业,在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诚信,这种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家族成员应该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健全起来,管理也可以更加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因为家族成员的违例不受约束而影响体制的严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养人才,正所谓,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师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论是专业人才,还是销售、策划、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而企业最缺少的是通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更加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一张文凭越为越不能让老总放心。而且需要的还有是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及员工的丰富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企业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而且每个企业都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永康也应如此,企业不仅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老总还可以亲自为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二)提倡创新思维
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的年轻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47.7;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35.2、33.6和31.5;另外还分别有20.8和19.6的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2.7和1.7。由此可见,永康的五金企业经营者不乏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业中年轻经营者占全厂高层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以中低档次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浙江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起步阶段产品的档次低得惊人,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大得惊人。所谓中低档次,主要是就这些产品的需求层次和技术层次而言,而并非完全是指产品的档次。中低档次产品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先来看一些数据。从国内市场看,中低档次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1988年,中国8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4304元(算术平均),基本上只能以购买中低档次的消费品为主。近三年浙江经济增长比全国每年高出2~3个百分点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从国际市场看,浙江的优势更是在于中低档次产品,发达国家在这些产品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其他省份外,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有如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而浙江近三年外贸出口业绩已经证明,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来对付这些竞争对手。
中低档次产品具有一个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市场,其需求增长源于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整个需求金字塔的宽大的基座。比尔·盖茨曾说,就企业的稳定性而言,类似可口可乐公司这类古老的企业,远胜于他的微软公司。当然,中低档次产品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这类产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中低档次产品是一个基本的发展平台,是一个我们赖以进行知识积累、资本积累,进入世界的入口处。按照目前全国和浙江的制造业增长势头专家预测,到2005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大致可以比目前提高3~5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到2005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可能会在20%以上。
浙江的优势在于中低档次产品,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永康也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个优势,来进行生产和发展。
(四)加快建设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这一概念越来越时兴,但是商场决不能跟着时尚盲目走。我们需要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它。现代物流的概念是为满足消费者(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而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以买方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之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到达用户,期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需求不断生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服务的需求,并且,低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这对于物流发展来说是种机遇也是种挑战。虽然在永康适合进行配送的商品品种还很少,并且不同的企业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企业独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这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由一个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来由不同企业经营的送电动工具零配件、不锈钢制品、制作滑板的原材料等商品配送业务,与机动工具、有色金属零件等结合起来,实行统一的配送和服务,对经营者来讲,就会节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岁消费者来讲也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这里有一个例子,1999年9月台湾发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应出现短缺,一星期内北京中关村电脑配套市场piiicpu处理器价格从每片1200元涨到2400元,但中关村的电脑商们说他们没有发大财,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库存很少,他们的经营模式往往是,在店铺陈列各种样品,接受用户的订货,如果一个用户要少量的货,他们会马上卖给顾客,如果更多用户来买,或者一个用户需要很多,他会让用户先等一等,并告诉用户说到仓库拿货。问他仓库在哪,他说就在后面,其实,他未必有仓库,经营者之间都有默契,许多经营者会共用同样的存货,会共用同样的仓库和物流系统。这种订货“协同”政策,大大降低了每个店主的库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销售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积压、断档风险。该模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运转的物流系统。只有快速,库存量才会小,要积压也不会大量积压。但是对物流的要求就是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把经营者的风险降低。因此,对于永康五金企业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建立一些物流公司,专门负责物流配送,从而降低成本。这才是使永康五金企业走出束缚的捷径。
第五篇: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永康五金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2002年,永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永康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永康市2001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76.1%。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78.57%。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123.7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85.86%。目前,永康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五金企业在永康市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这么多的五金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数目甚微,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那么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市场上立足发展呢?
二、永康五金企业发展的优势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永康的崛起,离不开几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蕴。经过考古考证,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曾来永康石城山炼铜铸鼎。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集南朝·陈·虞荔所著《鼎录》,这部鼎器的权威著作记载了永康自古流传的“黄帝铸鼎”一说。黄帝铸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宋采铜矿,清制枪管。当地学者认为,“黄帝是五金之祖,永康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学者、南宋状元、永康人陈亮独树一帜,创建“永康学派”,倡导“义利双行”的事功之说,并在与著名学者朱熹的辩论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儒家文化,陈亮思想根植永康民心。有美国学者专门研究发表专著,认为陈亮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黄帝五金文化和陈亮功利主义儒家文化相结合的永康乡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成为永康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永康区域特色经济。
(二)、较完善的产业链
永康五金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乡,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于此,永康和外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通状态。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8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建立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法人企业单位生产零配件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他们开始了光明正大的“盗版”活动。即生产一些成品,以“贴牌”的方式成为法人企业的产品。这样不仅能解决法人企业的急迫生产问题,又给这些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定单。这就使整个永康的经济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共存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各企业的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这就保证了整个市场的高效运转。
(三)、合理有效的宣传
五金大市场和雄厚的五金产业是中国五金博览会的重要依托,而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使五金城市场功能走向完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1996年开始的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省自治区及欧、美、亚、澳、非诸洲的数千家企业逾万种产品参展。商交额也逐年在增长:1997年成交8.62亿元,比首届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10.63亿元,比第二届增加了2.01亿元;1999年达16.27亿元,差不多是前两届之和;2000年和2001年分别达22.3亿、25.6亿元,均比上届有所增加。盛会期间,万商云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五金企业和经销商竞相参展,商品和技术交易异常活跃,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成果转让、信息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于一体,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五金经销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合作机会。“中博会”已成为国际五金界的一个盛会。
(四)、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
永康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视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专门成立了浙江永康五金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培育中国科技五金城,并成立了浙江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措施有:
⒈在开发初期减免部分地方规费。
⒉稳定完善对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营户税收征管办法。鼓励经营者联合经营,使之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国有、集体企业在五金城内设立核算分支机构的,可以在五金城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⒊永康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五金城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满足五金城发展的需要,并明确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贷款数额。
⒋继续在五金城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并积极筹划争取以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及省政府的名义主办,提高办会的档次、水平,扩大办会的成效、影响。
⒌积极支持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公司多到国外进行商务活动,开展贸易,设立网点。
⒍对五金城内的经营户,凡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25%收取。
⒎严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场,对现有五金市场进行一次清理调整,淘汰关闭零星市场和城市马路市场。对市区范围内经营五金商品的摊点进行一次调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集中到五金城经营。
⒏工商、技监等部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推行市场监管巡查制,抓好五金产品市场准入证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永康五金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发面:
(一)资金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再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二是“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永康中小企业所独有的。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商界商业道德的缺乏,“三角债”问题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
永康的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抛弃。而永康人却还是死守着旧的东西不放,特别是企业中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轻人提出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他们看来是颠覆一个企业的腐虫,是要绝对隔离的。因此这也就阻碍了永康五金企业的再一步向前迈进。
(三)恶性的价格战
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是因为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造,从而导致新产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产同样商品的企业就数以千计了。这样一来,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再加上时间太短,再次更新的产品无法快速上市面,价格战也就应势而生了。价格战的出现加速了产品的衰退,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的销售呈现昙花一现的态势。更严重的是,价格战使产家的利润一跌再跌,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家就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企业名誉进行低质的生产。由于资金短缺,厂家无法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也无法购买优质的原材料。这样就势必迫使一些小企业停止生产,宣布倒闭。
四、对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
尽快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永康五金产业为依托,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想统一为特色,一个面向全国,外向开拓的技术市场系统。其实家族企业非常适合小企业,在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诚信,这种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家族成员应该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健全起来,管理也可以更加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因为家族成员的违例不受约束而影响体制的严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养人才,正所谓,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师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论是专业人才,还是销售、策划、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而企业最缺少的是通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更加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一张文凭越为越不能让老总放心。而且需要的还有是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及员工的丰富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企业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而且每个企业都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永康也应如此,企业不仅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老总还可以亲自为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二)提倡创新思维
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的年轻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47.7%;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35.2%、33.6%和31.5%;另外还分别有20.8%和19.6%的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2.7%和1.7%。由此可见,永康的五金企业经营者不乏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业中年轻经营者占全厂高层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