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作为一个在农村执教的老师,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和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第一,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第二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突出校本,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紧跟时代形势,要想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目前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电子学习”,学好新课改的“四观”精要,即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评价观。把握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改变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比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例如,我加强与同伴互助合作,即相互听课、评课和说课,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
第三,在实践中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效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
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的提高。我每一节课都要写教学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使我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
就这样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二篇:语文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
语文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些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显然,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相一致。语文教师要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努力实现自我专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学习。学习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学文本知识,学课程知识,学社会知识。语文教师应拥有与之相应的文学素养,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出口吟诵,提笔成文。语文教师应拥有系统明确的课程知识,课程目标,具体要求,教学策略,方法技能。语文教师还应拥有丰富的社会知识,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共同阅读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经历的过程,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第二,实践。实践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修正自我,认识学生,优劣得失,曲折行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三,创新。创新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从量变到质变,突破尘封,实现飞跃。从知识到技能,从过程到方法,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语文教师应牢牢地抓住三维目标,创新教学。在创新中培养学生,在创新中提升自我。
第三篇:如何实现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
如何实现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
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庄 红
从教五年来,在教学实践这条道路上,我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在的我正处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个阶段——适应发展期,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人、组织、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的。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准确定位师生关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1、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以学论教”,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能顺利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能根
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学。
2、研究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要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去掌握所学知识。
3、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研究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交往、互动”的学习机制。
(二)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并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直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三)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1、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改革的专业决策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校里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交流一些教学的问题和看法;同时也经常互相听评,使每个人在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成长。
2、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研究、改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
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要想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方法
不对或没有说清楚,如:上《检阅》一课时,注意激起学生对博来克身残志坚的共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他的那种坚韧,自信和努力。
3、使反思行为、动态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4、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现在每年都有科研课题,好多教师都非常踊跃,这对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有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使自己具有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在课堂上有发言和亲自操作的机会。感受到教师感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
二、学会与各方面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一)教师之间的合作
“三级课程的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尤其在教师层面上,促进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是,任何,任何教师个体都很难胜任课程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展开交流与对话,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同时,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这就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教师之间的合作,从内容看,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合作,也可以是教育教学研究之间的合作;从教学看,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到教学评价的全程合作从教师合作群体群体看,可以是同一学科教师的合作,可以是相邻学科的合作,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从时空上看,可以是在教学时间内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教学时间外校内、校外教师之间的合作,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更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可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
(二)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师生合作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师的理念上,尤其是师生关系的理念上,教师应确立师生平等、民主的理念,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其次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中,如重视教学过程内容的生成,重视教学方式的对话,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重视学生问题意识、思维品质的呵护与培养,重视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如:在讲授《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想象课文中的学生为什么会沉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首先,新课程的理念与措施需要家长的理解、认同、配合、支持;其次,新课程要求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求开设校本课程,要求课程生活化,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所有这些,势必要求教师加强同家长合作;最后,新课程极为重视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尤其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发展不是学校或教师能全面承担的,它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全面合作,因此,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家长和教师的合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反思总结不断提升
读书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读书才能吸收前辈的经验,吸收精华,也能提高自已的思想,自己的素质,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多读书,多读专业书,多读名教育家的书对于一位正在成长的新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最重要的捷径。
多读书、常反思是关键。在读书中丰盈,在反思中成长。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善思的头脑,不断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刷新旧我。这需要柳暗花明的扑朔迷离;需要铁鞋踏破的苦苦追寻;需要困惑、迷茫后的醍醐灌顶;需要辗转反侧后的豁然开朗„„
当我们扛起了“思考”这根坚韧的扁担,挑着“学习”和“实践”上路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会变得聪慧起来,我们眼前的一切也会显出别样的精彩!或许,我们开始会步履蹒跚,然而一旦迈开了步子,就一定会逐渐加快速度,在专业发展之路上飞速奔跑!
学习丰厚文化底蕴,实践炼就教育智慧,反思提升职业境界。人的价值总是通过奋斗实现的,我们在工作中甘愿自加压力,其实就意味着在主动追求教育的意义,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今后,教师队伍中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社会对教育、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妥协没有希望,被动也找不到出路。我们只有主动积累、吸纳,反复实践、锤炼,勤于反思,才能稳立于教改大潮的风口浪尖。
教师主体的主动参与程度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做一个与时代同行的青年教师,在仰慕名师成功的同时
必须尽快付诸行动,必须把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做,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作为教育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而教育的乐趣一旦与教育者的职责结合起来,工作就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对于教师的成长更是举足轻重。
第四篇:在教育博客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育博客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天津市瑞景中学 杨晓波
走进课堂5年,终于站稳了讲台。可是还是不知道什么样的课学生喜欢?怎样把课上好?怎样上课才能让学生又喜欢又能都有收获?带着这样的期望,我再次开始学习上课,学习教学。
2005年,适逢学校的网络环境升级。我开始疯狂的在网络中搜索,不知道怎样上课,上网;要用试题,上网;写论文,上网……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索取者”。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苦墨斋主”——一个中学地理教师的博客,记录了“斋主”对教育生活的所思所想、记录了他的教师专业成长经历,记录了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Photoshop、Flash等)的技巧,记录了他怎样上好一堂课的设计和反思,甚至是对一道题、一个问题的抽丝剥缕的解析,还留下了他与学生的交往,展示了他的爱好——国画(画得真好)。我还认识了长江口口、锦江渔夫、庆龙梦幻之地、把酒坛子还我、林君等等中学教师的地理博客,认识了林培英教授、曾琦教授、余文森教授。在博客里不仅有对地理课程的理解、对地理课题的教学设计、对地理问题的解析,还有他们对教育、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在他们的博文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流连忘返,还有就是热血沸腾和感动。于是,我像挖掘到一个巨大的宝藏一样,开始在网络上大量阅读博客。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我的博客链接,在工作的零碎时间里抓紧阅读。博客让我重新认识了网络生活,不再漫无目的的在网络中漂泊,开始了固定的“星韵地理博客堂”和“新思考成长博客”的阅读。五年的博客生活,我阅读着、欣赏着、反思着、实践着,也成长着。
教育博客真实的教育感悟,让我在教育的路上更加坚定、自信地走下去。在“苦墨斋主”的博客中有这样一篇博文(节选片段,有改写):这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2006年9月教师节,新华社发的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小学洋溢着微笑在听课的照片,照片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目光!争相抢答的场面!另一张是2009年9月,还是教师节,还是新华社发的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高中神情严肃的听课的照片,照片上学生们埋头笔记或练习的场面!还有那么多的眼镜!这两张照片,让我作为一个教师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反思: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都对孩子干了些什么? 因为博客的匿名化,使得博客的书写更加自由,流淌出来的思想也更加真实。这些敏锐的观察、内疚的反省和深邃的思考都折射出一名普通教师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思考,留露出对教育发展的关切,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正是这些自由的、真实的思想,让我看到了人民教师的坚持和教育的发展,坚信我们一定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博客共享的课程资源,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积淀了教育智慧,让我的教学更加有效。
博客中的专家引领,让我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科学施教。在新思考成长博客上,我结识了曾琦、余文森等教授。他们是那种能把课程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现“无缝”衔接的专家。他们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课程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技能,尤其是提供了很多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曾琦教授的《点燃学习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让教师学会欣赏学生和运用“归因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面对学生错误应持的基本态度》运用多个案例剖析了学生犯错的原因,确立了“错误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的观念,并提供了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开发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的策略;《课堂观察》从新的角度帮助教师认识听课、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教给教师怎样科学听课和评课,为改进教学提供实践依据;《掌握学习的钥匙》以个案的方式教给教师“好的学习方法,要用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合作:从学习到生活》从一个活动开始,明确合作学习是将差异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讨论了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惑及问题,给出了如何操作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指导。
博客中的同伴互助,让我优选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施教。博客扩大了我们的教师同伴范围,使同伴互助超出了学校,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星韵地理、新思考成长博客和k12里,一群群老师、一个个群组奉献着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奇思妙想。在这些奇思妙想中,我总能找到解决困惑和疑难的方法,找到让教学生动、有效的策略。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这些内容,如果割裂开去教,总感觉逻辑混乱,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在综合运用中学生很容易出错,困扰了我好长时间。后来在“苦墨斋主”的空间中找到这张图:
受其启发,我重新整合了这部分教材内容,调整了教学顺序。从热力环流讲起,理解全球气压带的形成,运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帮助学生理解全球风带的形成,学会绘制盛行风分布图;再讲到海陆分布对气压分布的影响,形成气压中心,运用风向的绘图方法,教会学生绘制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中大气的运动状况;又结合东亚实例,过渡到季风的形成和锋面天气系统;最后运用大气的运动方式和物理性质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气候现象的原理,分析了不同气压带和风带、不同气压中心、不同锋面系统形成的气候和天气特征,解释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这样一来,知识相互融合,有原理,有验证,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整体。结果,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在“斋主”那儿,还有很多妙招:用“折筷子”轻松突破 “背斜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向斜受挤压力作用,岩石致密。”的结论;在手背上绘制等高线地图,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了,轻松突破高考“等高线地图阅读”的难点。是不是很酷!我屡试不爽。当然在别处我也学会了不少“高招”、“妙招”,不仅效果好,还招来了很多人气呢。
博客中的自我反思,让我捕捉到了教学智慧的“灵光一现”,抓住了成长的机会,丰富了教育智慧。林培英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专门教授《地理教育学》的专家,他的博客里有334篇博文。在一篇题为《我的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和问题》的博文中详细记录了他对大四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撰写教案的两次作业的批注,林教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确立、重难点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目标检测的全环节和导入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问题设计与回答的微观角度给予学生富有指导性、操作性的详尽批注,相信不仅能让他的学生学会教学设计,而且对我们当前一线的教师也很有指导意义。拜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设计,竟发现了不少文中提到的问题。我开始重视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有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还要包含达成目标的思维操作。除书写上要规范外,还要使教学目标建立在对教材的正确分析和对学情的准确判断上,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水平上。
慢慢的,我开始有了反思的教学习惯。反思对教材的处理、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对课件的使用、反思学生的作业……把他们记录在教材上,记录在教案上,也记录在电脑里。每每翻开这些记录,我的学生、我的课堂都聚在了眼前。“让学生以教室灯管为参照扮演太阳直射点”、“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演示大气的热力环流”、“指导学生制作《走进天津、感受天津、走近旅游》的社会实践展板”等等这些生动的教学活动纷至沓来。而且随着积累的丰富,那些教育智慧的生成周期也越来越短。我在想:如果没有曾经的记录,它们还会那么清晰吗?如果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那些智慧的创造能不断涌现吗?
博客生活改变了我的教育生活轨迹,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我的课堂逐渐形成了“学生地位主体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问题化,让学习有的放矢;问题解决情境化,让学习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习趣味盎然;知识建构自主化,让学生收获成就”的教学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007——2010年连续4年被学生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9年初中地理会考成绩取得全区第一名,2010年高考地理平均分超全区平均分3分多;2008-2009年连续两年辅导学生获得“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几年来,在实践中总结、撰写的论文,1篇获全国一等奖,1篇获天津市二等奖,4篇获天津市三等奖,还有1篇发表在《红桥教研》上;在2010年4月,我还在天津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交流大会上做了《改变,让教学更加有效》的大会发言;2009年获天津市红桥区首届“创优课”竞赛一等奖,晋级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大赛决赛,最终取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什么样的博客学习方式,才能切实的改变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让教师突破传统成长方式,迅速成为一名“知名的”、“研究型”的教师呢?在几年的博客教育生活里,我体会到:
(一)坚持阅读,让阅读积淀教育智慧
立即行动,坚持阅读。在那些专业素养深厚、个性突出的老师那里,每篇文章里流淌出来的不仅有教学实践中沉淀的技能智慧,更有对教育教学深度思考的思想魅力。当我们虚心的去读,敞开胸怀的交流时,会油然升起赞赏和感动。这时,你会发现阅读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对自己已经存在但又遗忘在记忆里的东西的唤醒。这些东西就是你对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它们又成为你生成新东西的源泉。
(二)坚持反思,让反思生长教育智慧
立即行动,坚持反思。改变“索取者”的博客角色,主动回复博文,或赞美、或质疑、或评论、或引申,留下自己思考阅读、思考教学、思考生活的痕迹。记录下对教材内容处理和重难点突破的灵感、创新的教学设计、地理知识教学的独特方法、地理试题的多角度挖掘、特色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启发性的教学问题设计和与学生倾心交流的片段……这些智慧和教学环境的不断碰撞和融合,会生出更多的创造,有时候会让你“意想不到”,其实却是水到渠成。因为你在阅读,在思考,在实践。
(三)坚持实践,让教育智慧转化成教学生产力。
立即行动,坚持实践。把思考和研究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去感受你的智慧,收获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形成教育生产力。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教给他们阅读、鼓励他们表达出对知识的认识、组织他们探究生活现象、激励他们提出问题、发动他们交流思想、和他们一起设计实验、一起欣赏别人的作业、设计并实施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等等,在你智慧的去教的时候,学生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
最后,用一篇题为《博客——教师教学人生的“保鲜库”》的博文中一段文字结束我的文章。“博客如穿衣,虽然是穿给别人看的,但穿的却是自己的心情!如果是那些自己都不忍看的“衣服”,“穿”起来做什么?博客如书,一则因为博客音同“BOOK”,二则一天翻过一张日历,在博客中记下一点心情,记下自己教学生活的点滴。不正像在写书?也许,在书写时,我们不会觉察到它的价值,一如痛饮美酒,穿肠而过。但当时过境迁,在那些岁月的无痕流逝中,我们会在某个时刻忽然感受到那些文字的深刻:它们因尘封的久远,而显现出它的“醇香”和“记录价值”,一如尘封的存酿!因此,博客又如酿酒。我相信,博客中的文字有一种发酵的力量,它会让一个人的博客不断丰满,也会让一个人的思想不断成熟、并日益散发出酒香。”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教师要有教学智慧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能从很多杂乱的知识里面提炼出一种核心的知识来。其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一、传道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孩子们。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
二、授业。授业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者提出了几个教育比喻;①打游戏,②认地图,③学走路。“打游戏”意味着反馈与矫正是重要的;“认地图”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则你会迷路的;“学走路”意味着亲自尝试,主动学习。
三、解惑。“解惑”意味着先让学生有困难,然后教师去引导。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授业,解惑与传道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作业所讲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