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1)
【导读】马鞍山人事考试网http://maanshan.offcn.com/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1),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更多信息请关注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推荐阅读:2014年政法干警笔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
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主要分为历史,地理,政治三大部分,考察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看起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尤其是历史方面的知识点数量较多,很难记忆,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就为大家总结了文化综合考试中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 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 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 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 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 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 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 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 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 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 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 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 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 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 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 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 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 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 大将拥兵夺权
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 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 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地位
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 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 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 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 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 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 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 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 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 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 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 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正在备考的考生们,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预祝大家在政法干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更多内容查看: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第二篇:【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重要知识点汇总
【导读】马鞍山人事考试网http://maanshan.offcn.com/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重要知识点汇总,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
更多信息请关注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推荐阅读:2014年政法干警笔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
在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试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那么,考生而对于文化综合的知识点的梳理是尤为重要的,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政法干警文化综合相关重要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提供帮助与指导。
重点一:历史
重点知识:二里头文化、光武中兴、安史之乱、曲辕犁、摊丁入亩、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第一个五年计划、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
重点举例:
一、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二、安史之乱
原因:一方面,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另一方面,军事举措失当,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安禄山妄图乘唐朝内地兵力空虚夺取唐朝政权。
经过: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在逃亡四川期间,将皇位传于唐肃宗。公元757年,唐肃宗派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和洛阳。后来,安禄山旧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763年,唐朝打败叛军。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称作“安史之乱”。
影响:(1)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2)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4)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基本建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化,以建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蓬勃发展。
重点二:地理
重点知识:地球公转和自转、地图、寒流暖流、煤、东南亚、埃及、欧洲联盟、巴拿马运河、澳大利亚、昆仑站、世界贸易组织
重点举例:
一、昼夜更替和时差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太阳日(24小时)。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二、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比例尺有三种形式,即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线段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文字比例尺: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重点三:政治
重点知识:实践与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三大产业、税收及个人所得税、中国对外经济基本原则
重点举例:
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不断发展。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二、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桥梁。认识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所取得的认识;一种是间接经验,也就是通过书本和向其他人学习取得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间接经验来源于他人的实践,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成果的总结。所以,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做出判断。一般地说,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反之则是错误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因为:
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
第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即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从而使价格渐涨。
第三,虽然在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来看,商品的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总之,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希望考生们注重知识点的积累,消除知识盲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政法干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更多内容查看: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中国近代史
【导读】马鞍山人事考试网http://maanshan.offcn.com/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文综】中国近代史,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
更多信息请关注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推荐阅读:2014年政法干警笔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
在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试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那么,考生而对于文化综合的知识点的梳理是尤为重要的,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政法干警文化综合相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提供帮助与指导。
一、阶段特征
19世纪40~60年代,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阶段。这一“开始”反映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政治外交上:国家主权开始丧失,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开放,中央政府半殖民地化特征体现出来;
阶级关系上:由于长期阶级矛盾的积累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而出现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共同利益下,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妥协开始走向联合;
意识形态上:虚骄自大的观念受到剧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始。
二、19世纪中叶的开放和20世纪晚期的开放在开放的背景,开放的方式内容,开放的影响上有什么不同?
开放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要打开中国市场,中国腐朽落后,闭关锁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世界趋于全球化。
开放方式:战争条约,主权沦丧,被动开放;主动开放,独立自主,引进西方技术经验。开放影响:沉沦灾难,但也提供机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瞩目成就。
根本不同:是否坚持独立自主。
三、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析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地主阶级:
①清政府:面对外国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一方面坚持旧的传统,拒绝任何改革。这是由满清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其当时的腐朽性也决定了他们的这一态度。
②地主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主张学习
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其思想的转变是由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造成的,也是由其爱国的立场决定的。
农民阶级:
①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清朝统治。其思想的转变与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影响有关,也受到其小农地位的影响。②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全面学习西方并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的转变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也受到其个人经历的影响。单元八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1901)
一、阶段特征
(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中国侵略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军事上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普遍危机,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基本完成,经济上大规模向中国输出资本,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各阶层为“救亡”进行了抗争和探索发展到新的高度: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机器大工业,一定程度抵制了外资侵略,但终究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由于自身软弱和顽固派反扑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分裂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但这些抗争探索都没有能够挽救灾难深重的中国,(3)中国社会向近代化方向迈进:在此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了戊戌变法推动了政治近代化和思想解放。
二、洋务运动的重大历史作用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作用:(1)引进了近代大工业和近代生产方式,这是洋务运动最大的贡献;(2)举办的民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刺激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军工和海防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实力;(4)培育了一批近代的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影响深远;(5)大规模引进西学,促进先进思想传播;(6)孕育了维新派和维新思想。(引,抵,刺,防,人,学,孕。)
总之:洋务运动作为地主阶级的探索,在近代化历程中有里程碑意义,它开启了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近代化,当然,由于其阶级局限,未能将近代化推进到改变封建制度层面,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19世纪中叶到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的三种近代企业和作用:
外国在华企业:掠夺中国原料,占领中国市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但也传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瓦解了然经济,刺激民资产生,促进无产阶级产生。
洋务派企业: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引进了西方大生产,培养了科技人才,稍许抵制外资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但具有买办性封建性,为封建统治服务,有压制民资发展的方面。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进步经济形态。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队伍,诞生民族资产阶级;为新的政治变革提供经济阶级基础。
四、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承上启下。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
(1)启动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2)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
五、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19世纪60-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1)请简要说明当时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表现,(2)这一轮“近代化”的结局如何?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上述近代化及其结局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表现:(1)经济--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军事和一批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机器大生产,随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在沿海出现,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2)军事-洋务派兴办了三之近代海军,新式军事技术应用。(3)文化-洋务派派遣留学,开设新式学堂,并引进西方大量科技著作;维新派则介绍西方政治学说,第一次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开设学堂,办报;京师大学堂。(4)总理衙门是政治近代的开端,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把政治近代化推向深入。前者是因为不敢触动封建制度,后者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两者共同原因是顽固派阻挠。
结论: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难以完成近代化任务;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取得民族独立。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希望考生们注重知识点的积累,消除知识盲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政法干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更多内容查看: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第四篇:政法干警文综试卷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文化综合》模拟试卷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本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以下原始人群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2.商朝后期盘庚把都城迁到了(),直至商朝灭亡未在迁都,因此商朝又称殷商。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最北段的名字是()。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全面进攻受挫,蒋介石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A.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 C.山东和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和东北解放区 D.东北和中原解放区
6.以下选项中不是建国初期我国三大改造内容的是()。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官僚资本的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以下选项中不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条件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B.商路不畅引起的商业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
D.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等科学技术的进步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资本论》的发表
9.说过“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名言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A.杰弗逊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D.美国
D.俄国 1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一战同盟国的是()。A.德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11.以下国家中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协约国集团是()。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行动包括()。①双方互相攻击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封锁 ③展开军备竞赛
④发动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导向型的是()。A.罐头加工 B.服装产业 C.啤酒 D.炼铝 14.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海峡是()。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德雷克海峡 15.刚果河流域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地形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 16.下列大气分层中天气晴朗稳定,适合飞机飞行的是()。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高层大气 读图1,完成17-18 题。
图1 17.上图岛屿中属于大洋洲的是()。A.甲 B.乙 C.丙 18.乙岛屿位于丁岛屿的什么方向()。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19.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A.贵州省 B.云南省
C.广东省
D.海南省 D.丁 D.西南方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所形容的场景发生在以下哪个山脉所在的地区()。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武夷山
D.大兴安岭
21.“春种秋收”这句话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不平衡性 B.季节性和周期性
C.平衡性
D.地域性
22.以下选项中对我国人口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2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A.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B.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C.西北部人口多,东南部人口少
D.沿海、沿江、沿湖平原地区的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23.我国种植花生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是()。A.河北省 B.山东省
C.陕西省
D.甘肃省
24.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工作思路体现的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25.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存储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26.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止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27.“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28.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A.商品的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要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29.手机20年前被称为“大哥大”,买一部要花2万多元,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20年的收入,而现在只需要几百元就能买一部,仅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一周的收入。手机价格的降低根本原因是()。
A.厂家数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供应量增大 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
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0.近几年来,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产量减少,出现了大蒜的价格高于猪肉的状况。这说明()。
A.需求影响价格
C.价格影响供给
B.供给影响价格 D.价格影响需求
31.针对粮食、肉类、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2012年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有力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有效执行了()。
A.经济调节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文化建设职能 D.公共服务职能
32.据报道,某市社区民警向居民作述职报告,接受本社区居民的民主测评。如果测评结果不满意,被测评者将可能被调离现在的岗位。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
A.平等权 B.任免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33.我国的各民族分布存在大杂居、小聚居、分错杂居的现象,要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和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经由各民族协商,自行划定各民族的自治区 B.鼓励不同民族间平等竞争,打造优秀的民族 C.理性尊重彼此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D.将相同语言、文化的民族迁徙到同一地区聚居
34.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举行。这是亚信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盛会,这是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事务,致力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谋求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新亚洲的重大契机。
A.上海 B.北京
C.青岛
D.天津
35.由中国海军首次承办的第十四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2014年4月22日在青岛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来自论坛21个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以及申请成为论坛观察员国的巴基斯坦等25个国家的海军领导人和代表共150余名参加了这次论坛年会。
A.“提高协同能力和专业合作” B.“合作与共赢”
C.“加强防卫能力,共建和平世界”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D.“合作、信任、共赢”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6~41小题,共80分)36.简要评述分封制的内容和意义。(12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了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瑜十五岁以下一半。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尚尚田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田一亩五分。
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蔬,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帘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但两司马存其钱谷数于簿,上其数于典钱谷及典出入。
————《天朝田亩制度》
(1)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天朝田亩制度》。38.读图2,完成38题。
图2(1)图中①②③④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①地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③地区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5度时,④地区为___季节,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39.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
(1)请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2)A、B、C、D四地都是我国水资源分布较为充足的地区,其中其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是___。
(3)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更少,我国应该如何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0.据说,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首没写完的《咏菊》诗,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后,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怎么会“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于是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到续诗,心中不快,但想到,苏东波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于是密报天子,调他到黄州当了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当官一年,一日重九之后,到后花园赏花,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至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说明。(10分)
41.以前,某地的小溪清澈见底,人们常在小溪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当地镇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小溪的上游批准修建了一家造纸厂,小溪的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可爱的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在小溪里洗衣洗菜了。当地一些农民由于生活受到了影响,一部分人私下商量准备去市政府集体上访,不解决问题就不让政府正常工作;还有一部分村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政府闹别扭没什么好处。
(1)针对该镇政府的做法,请你提出民主监督的一种方式并说明理由。(6分)(2)请问部分村民的做法是否正确,公民该如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10分)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7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第五篇:2010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总汇
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总汇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 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 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 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 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 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 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 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 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 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 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 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 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 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 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 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 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 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 大将拥兵夺权
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 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 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
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 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 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 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 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 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 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 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 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 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 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 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 社会安危
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 商业活动频繁
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 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 造船技术大有提高
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0.五代两宋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 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断
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 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
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
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74.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存在
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 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
76.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 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 文网严密,人心自危
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 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
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 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
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 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 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 稳定统治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 分割王国的封地
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 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络大月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 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 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 维护统治地位
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 保存实力
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 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 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 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 取得南方粮食供应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 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 特征 表现 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 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铁器的使用
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 皇权至高无上
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 偏师绕道,刘邦进京
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 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 北魏统一黄河流城
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 武将夺权
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 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 军事将领篡权自立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 消弱地方势力
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 赋税折银征收
1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特点在于 机户拥有资金、织机,开设机房,为佣工人进行生产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 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 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 触及土地制度
2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四、实质 本质 性质
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2.楚汉战争的性质 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 民主政权的对立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 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 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 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五、意义 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的相似作用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决定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 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 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 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 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 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 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 稳定统治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 分割王国的封地
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 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络大月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 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 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 维护统治地位
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 保存实力
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 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 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 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 取得南方粮食供应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 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 特征 表现 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 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铁器的使用
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 皇权至高无上
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 偏师绕道,刘邦进京
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 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 北魏统一黄河流城
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 武将夺权
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 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 军事将领篡权自立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 消弱地方势力
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 赋税折银征收
1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特点在于 机户拥有资金、织机,开设机房,为佣工人进行生产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 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 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 触及土地制度
2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四、实质 本质 性质
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2.楚汉战争的性质 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 民主政权的对立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 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 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 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五、意义 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的相似作用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决定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 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 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 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 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 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意义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上)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20、黄海之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行经济侵略的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2、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势力未能完全瓜分灭亡中国,其主观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23、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其根本原因在于: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24、义和团前期进行反清活动,后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
2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
26、封建社会中,中国农民革命都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平均主义思想观念决定了农民革命的狭隘性。
27、一直到清朝前期,中国始终未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发展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9、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0、20世纪初,中国许多地区开展收回路权的斗争的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1、清王朝的新政企图保存和扩大他们的势力,但却促成了王朝的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新政没有触及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
32、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清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33、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关键因素在于:革命士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虽然都要求救亡图存,结果两者都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国情决定,资本主义得不到充分发展,或者说资本主义力量小。
3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38、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反动目的已完全暴露。
意义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