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时间:2019-05-13 02: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是制约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关键因 素。因此,改革教材,势在必行。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束缚,重新确定编写原则;其次,要降低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第三,要调整教材系统和知识结构;第四,要改变由国家包揽编写的局面,鼓励地区或个人编写教材。

中学历史课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近年来,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和中学历 史教师为提高中学历史教育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跟上中学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新形势,要适应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需要,还要做更多的努力。

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呢?这自然是包括现行教育观念对中学历史课赋予过多 的功能性期望目标、中学历史教育目的过高、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合理、历史课自身性质和特点在中学生心目中 难以引起足够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关键的因素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不完全符合中学生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素质不高。要想大幅度提高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狠下功夫,投入大量气力,一 方面要加快历史教科书建设的改革步伐,精心地科学地编写既符合中学生心理需要又能激发中学生历史求知欲 的、内容丰富生动、印刷装帧精美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另一方面要尽快认真地严格地培训历史教师,全面提高 历史教师的素质。本文仅就历史教科书的改革谈谈个人意见。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进行中学历史教育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主要依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则凭借 教科书获取知识、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陶冶意志与情操。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教科书的建设,从50年代至 今,仅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先后编写了8套历史教科书。从整体看,这些教科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历史知识 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历史知识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突出具体史实与历史发展规律的结合;同时注重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寓论于史之中”。从教科书的结构、编写体例、史料选取、文字叙述、插 图习题、印刷装帧等方面看,质量都是比较好的。其选材慎重、表达严谨、文字规范、语言简练为大家所公认。

用心爱心专心 1

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同于编撰普通历史著作或学术论文,它的编写指导思想、编写原则、编写方法及教 科书的体裁形式、内容取舍、行文格式、插图选用、习题设计等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中学历史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对历史教科书的编定作了严格的规范,使我国的历史教 科书既体例严肃,又结构严谨,在叙述历史过程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编写者对历史的认识,包含着明显的思想教 育因素。特别是编写原则明确要求历史教科书应内容线索清楚、问题头绪集中、教学重点突出、叙述具体生动、思想教育充分、能力培养全面。但因受课时及字数限制,中学历史教科书对历史问题的叙述又显得过于简洁,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只用十几句甚至于几句话就概括了,中学生读后很难体会出它的整体轮廓,也很难回味 出当时的历史氛围,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历史场景的潜象,难以使中学生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产生共鸣而引起兴 趣。即使是有头有尾地叙述某一历史过程,也因渗透着多重教育目标而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加上不少内容偏 深偏难,脱离了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需求,如要年仅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认识“分封制与宗法制”、“ 废井田、开阡陌”等概念就十分困难,它也不符合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奴隶社会”、“奴隶制 度”、“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等理论性极强的抽象概念中学生更难理解。教科书知识概念的成人化根本 无法引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缺乏可读性,使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育中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降低了历史 课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我认为,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与撰写一般历史论著的最大差异是必须时刻考虑到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缺乏 认识复杂历史问题能力的青少年学生,而不是对历史过程有较强分辨认识能力的成年人。所以编写历史教科书 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把历史研究成果中最能反映历史过程又较为浅显的材料挑选出来,并考虑它的知识性、教育性,依据国家教委规定的各项要求作进一步加工,使之变成简明扼要且生动形象的叙 述性文字,把复杂深奥的历史过程编排成通俗易懂的普及性历史知识。即利用历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来编排出 最基本的历史过程。编写历史教科书不同于研究历史问题。后者是把不可认知的历史材料经研究加工成可认知 的历史材料,它的工作主体是充分利用已有历史材料来揭示历史的原来面貌,恢复历史的真象;而历史教科书 的编写则是把经历史学家加工过的已可认知的历史材料重新搭配组合成更宜被人们接受、简明通俗的历史知识。在一般情况下,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不需重新研究考证历史过程,只是把已有的历史研究成果通俗、生动、具体、形象地表述出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涉及到各种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实质上都 是在利用和推广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具有明显的普及科学历史知识和推广历史研究新成果 的双重作用。

过去编写历史教科书由于受到传授史学研究重心观念和旧历史教科书撰写习惯的影响,在内容上都是以王 朝政权的更迭为基线,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斗争,轻视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教 科书始终在“阶级斗争”学说中徘徊,多以政治史

为教科书的基本内容,且编写时过分强调历史内容的思想性 和教育性,把知识的完整性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使相当多的概念性知识脱离 了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因而加大了历史教育的难度。多次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总是摆脱不了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而只是在具体编写原则与内容结构体例、文字语言表达等方面做修改 或调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对历史教育将会提出新的要求,以适 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精心编写能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 高质量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已势在必行。首先,要在编写指导思想上改变对历史教科书赋予过高过多教育目标的 传统观念,使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育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从课程论原理看,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一定 历史时期、一定教育目标与政治需求的具体反映,因此,就应当根据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情况不断调整更新 编写指导思想,以编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教科书。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出阶级斗争史的编写指导思想 已显得陈旧而滞后了。因而有必要对传统编写指导思想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利弊,权衡得失,保留行之有效的 精华部分,准确认识历史教育的各种功能作用,不要单方面强调或不切实际地突出历史教育的某一方面的功能 作用。同时大胆参照、借鉴、吸收教育发达、社会道德好、国民素质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指导 思想,取其合理部分加以利用,以形成全新的教科书编写指导思想。其次,要降低中学历史的教育目标。几十年来,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我们始终强调基础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强调通过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以及 运用这些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这些历史教育目标是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真正得以实现,却很少有人 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据初步了解,在全国十几万所中学里真正达到上述教育目标的学校不是很多,数以百万计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绪很难提到这样高的层次。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与教育发达国家 地区相比,无论是基础历史知识的传授、思绪教育要求,还是能力培养,均难度偏大,要求过高,且教科书内 容标题繁杂而不精练,课文内容分量过重。据此进行教育很难减轻学生负担。因此,在制定新的历史教育目标 时,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充分考虑并严格区分出历史学的不同层次,历史知识的不同层次,历史教育的不 同层次,历史教科书的不同层次,搞清楚中学历史教育的层次以及与之对应的教育功能层次和教科书编写层次,逐步建立起历史知识教育的量化指标体系,科学地编制出不同层次人员所需历史知识的信息量,合理地构成 中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历史知识量,使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真正达到既教育学生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也可以 说,正确地把握好历史知识层次,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是编好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条件。

第三,要改进与完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编写原则是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书编写的 具体要求,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文化教育状况。不同的编写原则体现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人才培 养的要求,因此,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要充分体现改革开放的精神,在全面总结几十年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那些有益的原则继续坚持,同时还应本着改革精神大胆提出一些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编写原则。既要增加历 史教科书的知识面,又要降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难度;既要全面介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各种知识,又要保持 中学历史教学知识的相对稳定;既要保证历史教科书的质量,又要方便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如何使历 史教科书真正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第四,历史教科书内容仍要进一步调整。要打破以“阶级斗争”为基线的旧教科书内容体系的束缚,彻底 改革中学历史教科书以政治史为中心、人类社会斗争为主体的狭隘历史主义观念,大力开创以社会史、法律史、伦理史、生活史、人类文明史及自然史与社会政治史并重的新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体系,变“政治”小历史为 “社会”大历史,以丰富多彩的全方位的历史知识构成新的历史教科书,使其以全新面貌吸引中学生,使学生 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许多新观念、新知识必 然会影响中学教育。因此,有必要大胆改变目前中学历史课过分细划“中国史”、“世界史”的传统习惯,大 胆尝试中国史与世界史合璧,把同一时期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展现在中学生面前。这样做,有助于中学生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文明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建的,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不同;同 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正确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进而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历 史责任感与时代紧迫感,防止民族沙文主义思想的滋生。这实质上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第五,积极、稳妥、逐步地改变历史教科书仅由国家编写的局面,提倡各地和个人积极参与历史教科书的 编写工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为除语文、外语、数学等工具课以外的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 课制定出内容较现行中学教学大纲更加详细、要求更为具体的学科课程标准,以方便有条件的地区编写教科书。同时,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从事或参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因为他们比专业编辑更 熟悉中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更了解中学生对哪些历史知识的需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只需进行教科书编辑 的资格审查和教科书质量的审定把关,凡符合编辑教科书条件的人员,均应允许其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 写教科书。编成后由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定,符合标准的即可同出版使用。在教学实践中脱离中 学实际的历史教科书自然会淘汰,那么中学历史教科书质量就必然会有较大提高。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析中学历史多媒体网络教学

浅析中学历史多媒体网络教学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学习;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探索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探究性学习

高中阶段,许多同学对历史不感兴趣,部分同学认为我准备学习理科,没有必要学习历史,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只要多记就可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是教师准备大量的知识,上课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而学生听的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改革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变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过程,变死记硬背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这是每个历史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不仅带着教案,还带着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表现出来。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学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通过E-mail可以实现网上交作业。通过BBS可以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视频点播可以播放具有历史意义的影片。本人结合自己五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就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图、文、声、像、动画等并茂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视听觉器官的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加强。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例如,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一组圆明园的图片,展示圆明园被焚前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与被焚后留下的断壁残垣,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将学生带入一种凝重的历史氛围,并由此导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北京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这个内容时,我插入一段有关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验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与本节的屈辱形成鲜明的对照,马上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渴望,期盼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感、责任感,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不能收回台湾,甚至谈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有关俄国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还得结合地图,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我用热区交互动态演示,化静为动,化死为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注意,使学生一目了然,而又印象深刻。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历史上的每一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教师应根据特定的历史事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查阅资料的途径有因特网、图书、影牒等。对学生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整理有用资料。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课堂上可以讨论,业余时间利用校园网的BBS也可以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例如:学习《法国大革命》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评价拿破仑,学生非常活跃,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由于时间关系,一些同学没有发言,甚为遗憾,于是我在校园网BBS 上发了一个帖子,邀请学生来讨论,发表意见,很快吸引了很多学生,除了我教的学生外,还有高一和高三的同学,而且有些学生因为观点不同,还发帖争论,并且查阅资料,引经据典,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探索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分问题分析-信息收集—归纳

与总结。这样的课要在学生计算机机房上,教师不讲课,但要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也可以协作围绕待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经过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可以对问题作出解答,全体同学可以进行讨论,通过应用新知识,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巩固。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归纳和关键性的点评。例如:初一历史教材中有《寻访丝绸之路》这一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本活动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学会识读地图,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查阅历史资料,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因为学校图书馆可供查阅的资料较少,所以我主要利用了网络,将学生带到机房,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查阅,取舍资料,最后学生将他们查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并由各小组电脑操作较好的同学做成幻灯片,进行成果汇报展示,取得很好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实践证明,将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是改革中学历史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可或缺地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这几方面自然是缺一不可的, 尤其是师德方面更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起码素质,这一点许多老师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就不再赘述了。在此仅就笔者在几年的历史学科教学中体会最直接的关于“师才” 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谈一点认识。

作为所谓“副科”教师,一般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两节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师生情感,并进而培养起其学科兴趣,比起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来,我们的难度相对要大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以笔者的认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师才”可在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一些被学生反映为“不会教书”或“教得不好”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种联系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中还是在高层次的考试中都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文科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三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之高历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比如,在讲述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这一章中,你会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远不及语文课上的《陈涉世家》来得丰富,有时在预习语文书上的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再如,对于文化部分的文学诗歌的讲解,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一节45分钟的内容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在看过福州二中倪江山老师的《封建文化高峰光耀千古的文学》一课的录像后,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奥妙之一就在于授课者有不浅的古诗词基础,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及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等作了十分精辟的演绎,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长了许多古汉语知识,由此可见历史与语文的联系之密切了。

而政治与历史间的联系则更进一步,历史课上所传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即是政治课的内容,尤其是现代史部分,由于紧扣时代脉博,如果历史教师对政治学一知半解或有反向的理解,则会给历史教学的客观性产生导向上的副作用。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列出语文、政治两科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其实历史课上也经常涉及美术、音乐甚至数理化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知识结构日新月异,作为教师还应关注着历史研究的新成就,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传授给学生,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特点。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现阶段的中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各级高中等师范院校深造后才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因此这方面的“师才”问题似乎不太突出,而在下述两方面,教师素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则十分巨大。

2.掌握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用心爱心专心 1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最大限度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下来,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的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并加以成功地吸收。相反,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听懂自己所教的内容。一些人认为历史课不是“故事课”就是“古董课”,其中原因有方方面面,在此不作评述。笔者认为要消除他们的成见,不要光停留在争执与辩论上,更重要的应该是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我的最佳水平,变被动为主动。

在几年的教学摸索中,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能力的不同要求,形成一套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如在初一年段展开竞赛式教学法,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喜欢听老师和同学的夸奖, 于是每节课都设计十几个问题,然后按小组回答或抢答,将其得分记在黑板上。一分成绩要有一分辛勤付出,为了多得几分,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以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现在要为集体争光,老师即便不布置预习和复习,他们也会埋头书上,于是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对于初一学生十分有效。而在初二年段则进行乐学教育法,经过一年的竞赛式授课,效果虽说比较理想,但长期使用此方法,已经长大一岁的学生逐渐由兴趣到枯燥。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经过反复实践、推敲,在初二年段开展乐学教育法。关于这一方法,许多老师均有较为全面的说明和深刻的体会,就不多做介绍了。对于初三年段的学生则相应采取参与式教学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较为成熟,而且时逢初三学的是《世界历史》,许多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时代节奏感强,他们努力去了解世界,但又不全明白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所以笔者尽量将初三的每一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多问多答,即一个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回答,不完备之处再由老师补充。这种参与授课法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极受学生欢迎,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核定。

此外,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善于采用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在脑中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和其他表现同时并存的。学生正是在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对使自己获取知识的老师产生信任和崇敬。

因此,作为教师是否具备这一方面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学生的信任,在每堂课之前能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效果,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获得这些课余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刊和报纸,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取的。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没有这些内容,但历史科的包容性极强, 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

如在初一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出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几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笔者在讲完淝水之战之后,把几次事件串起来,让学生介绍各自所熟悉的典型战术,然后再归纳这几次战例以少胜多的相似之处。有可能的话,还可在适当的机会,进行一节军事知识竞赛课,既能丰富书面上的知识,又能进行国防教育。再如,在解释“蹴鞠”这一名词时,如果你有一定的足球知识,就可以与学生一同探讨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也许这会多占用几分钟的课堂时间,但却可以使那些小足球迷对你刮目相看,而后这些学生就会觉得与老师有了共同语言,甚至会认为学不好历史就对不起“历史老师”。由此可见,拥有广阔知识面的老师与

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们大多都受过各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在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已有了一定的造诣,这是我们成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也是笔者在上述第一点中所阐述的,但是对于其他如体育、文艺等非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严重的因人而异。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不难发现,在一定领域中有特长的老师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老师在书法、体育或文艺上的才华也往往会使学生为“自己的老师”感到自豪,在这种自豪的同时,对老师所产生的“崇敬”心理一旦带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我们组织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效。当然,也并非绝对地说看的书多、知识面广或有一技之长,就能呼风唤雨。实际上,我们强调的教学素质更重要的还是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能将所知、所学、所想等贯穿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消化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新事务的认识与理解。

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上述几项素质,相信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而教师的威信也是在教学的成功中不断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下一轮的教学,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与学之间最直接的发展关系。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广泛兴趣爱好的教师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以接受的心态来对待即将到来的学习,而教师也可籍此树立十分良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以“高素质”的形象“先声夺人”,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这对于营造“乐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新时期探索心理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关于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

关于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创新,这已成为所有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已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并有不少心得体会见诸报刊、杂志,供史学界同仁们互相学习,相得益彰,无疑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笔者有幸作为湖北省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教育课题的参与者,就历史创新教育的试验已进行了将近两年,那么,中学历史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教育有何显著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评价创新历史教学?下面我结合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望同仁专家斧正。

一、中学历史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教学?

第一、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严重弊端。

创新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而言的。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弊端表现在:教学观点落后,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手段陈旧,老师难教,学生厌学,重知识轻能力,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忽视历史教育的资政功能,育人功能,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时代的要求,呼唤历史教育必须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不期而至,而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升级换代的经济。21世纪的科技是以探索和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探索是发现新知识领域的过程,创新是扩大知识利用,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知识是人创造的,离开了人,任何高科技术也都失去了意义;反过来,知识经济又是一切为了人的经济。如果说农业经济是为了吃饱穿暖的经济,工业经济是保证衣食住行,提高基本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经济,那么知识经济则是建立在人的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是满足更多层次的精神需要的,它需要更加透彻地了解人、人性和人的需求。工业经济的特点是注重统一性,知识经济则是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可见历史教育必须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第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所谓“素质”,有两各理解,一种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通过遗传获得,所以也叫做遗传素质,或叫禀赋。这种遗传素质不?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另一种解释,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原影响下形成,那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素质②等(柳斌语)。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用心爱心专心 1

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可见,要真正推行、落实素质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中学历史教学必行创新,那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有何显著特点呢?

二、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有何显著特点

所谓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出新的③,创新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人格。因此,历史创新就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历史创新教育应具有参与性特征。

传统历史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而创新教育它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中老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学生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协作者。第二、历史创新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这里的开放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学习环境的开放,二是指学生学习内容(教材观点)的开放,传统历史教学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封闭式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完全以教材为准,不得突破教材的观点,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作业就是重抄教材相关段落的内容。而历史创新教育虽也离不开课堂,因为现实中课堂仍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但不再唯一的阵地,学生可以深入社会实践,参观历史博物馆,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解决一些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对教材观点持不同意见,比如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它造成了中国落后,这一点置疑是对的,但我们也认为它在一定时期内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再如对重农抑商政策、科学制度、洋务运动等的评价问题均鼓励学生突破教材观点,大胆创新。

第三、历史创新教育应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传统教学是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在书上,教在书上,学在书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努力划杠杠,“背多分”,上大学,成为教学模式。而历史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既有理论,又能实践,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因而历史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决定了这里的实践不是要求学生重造历史,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或是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去解释、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三、中学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怎样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至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教学模式,大多于探索、尝试阶段,笔者结合两年的实践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是进行历史创新教育的关键。时至今日,当创新教育大旗招展于祖国的白山黑水之间,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创新教育是搞花架子,走过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看几场电影,组织几次活动,这其实是对历史创新教育的曲解,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地历史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尽快摆脱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教学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由、“知史应试”转变为“励志发展”,由“高分升学”转变为“学会学习”,由“老师灌输”转变为“学生体验”由“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平等”,由“分数至上”转变为“全面衡量”,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观念。

其次,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是进行历史创新教育的载体。历史学科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尊重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历史具有既往性、情景性、多样性、发展性、因果性,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本课题组探讨了四种创新教育模式。

启发创新:是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思索和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力,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范例创新:以知识迁移理论为主要依据,用系统方法整体地研究历史教学,以个案为起点,拓展到对同类历史知识进行类比,举一反三地学习,从而形成对同严历史知识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

模拟创新: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入历史情境,生动参与,体验与感受历史过程,认识历史问题,使过去的历史“现实化”,抽象的历史“具体化”,从而增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认识情感得以发展。

开放创新: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探索发现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欲望,使学习成为自主的事情。

由以上四种基本模式可以深化出多种历史创新教学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史论故事法。由于历史具有情景性,在教学过程中抓这一特征,利用形象生动的历史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历史活动的参与者,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例]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恰当引用雨果的描述导入新刘要,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胜利者把箱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嬉嬉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学生的思维由远及近,学生的情感由表及里。

2、启发讨论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全面性以及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广泛,因为它具有问题式教学,形式式教学方法等诸多优点,一般步骤是:引导-辨疑解唯-释疑巩固。

[例]冯玉祥“北京政变”是属于军阀内部争权压利还是革命行为?表面上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是军阀之间的内部矛盾法制化的结果,无革命性而言,但从影响和实质上看,他的这一行为具有革命性。

3、发散、思维法,又称求异思维法,是指对一个问题从多视角探寻求解的一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察问题的能力。

[例]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三个方面得到答案,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又是什么?教思维可得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各地资产阶级团体广泛建立。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为创新教学方法亦如此,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横向联系法、情景迁移法、图表法等,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

其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进行历史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就教学方法而言,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创新教育应该课堂与课外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允许学生对教材合理置疑。

就教学手段而言,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为了更好地、高效地进行历史创新教育,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

四、创新型评价机制是推行历史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要使历史创新教育得以顺利推行,必须建构创新型历史评价系,着眼点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型的评价体系应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是学生或是家长,或是学生本人。

第二、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评估,它包括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态度,在学习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情况,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

第三、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历史创新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点和改进教学行为,需要我们每位历史工作者本着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认真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有党史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一定会把历史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简述令人堪忧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简述令人堪忧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中学的历史教学现状,并没有随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相反,却呈现出一种日益衰退的迹象。教师的知难而退、学生的急功近利共同促成了当前令人堪忧的历史教学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记得一位学者说过,“历史不是让人哭的,也不是让人笑的,而是让人了解它的”。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史学价值的真谛,道出了史学学习与讲授的难度。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度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称得上是“历史通”呢?深入不到真实历史的内核,满足于累年不变的教案,过分追求历史教学的技巧,使得当今的历史教学问题颇有些令人担心。

一、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可大致概括为三方面: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唯物主义,并能运用它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初、高级中学的历史教学都未能很好地兼顾大纲所倡导的教学方针。结果,多数学生要么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么淡化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少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会作简要的评价,只能识记部分现成的结论。

当然,中学有初、高中之分,学校有城、乡之别。相比之下,城里的孩子有条件不喜欢历史;农村的孩子挺喜欢历史却没有条件。城里的学生无论是在图书获得、时间投入及教师质量等方面都要优于农村的学生,但他们对历史课的兴趣反而低于农村的学生。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城里的孩子见闻识广,教材上的一些历史故事早就为他们所耳闻,中学历史教材虽做过多次调整,但大体上是“换汤不换药”,而且初、高中历史知识的更新率并不高;二是城市里学生学习负担要比农村的学生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在“小学科”上的学习热情;三是中规中矩的授课方式,使得历史课缺少应有的趣味性。四是城市里的孩子多半拥有自己的电脑,他们对电脑游戏的眷恋削弱了他们对所有学科的兴趣。就农村学生而言,多数同学并不以考上大学为目标,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听课。农村的教师一般不像城市里老师那样受到较多的监督,他们往往采取迎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去授课。然而,问题也因此出现。不少农村历史教师,往往“半道出家”,他们在教授历史课程的同时,往往还教授学生们的数学或体育课程。历史课多半被当作故事课来讲授。由于不在学校住宿,学生们不得不将宝贵的时间花在来往的路途上,即使回到家中,等待他们的可能还有放羊喂牛的家务。最糟糕的是,他们几乎不可能从目不识丁的父母那里得到学习上的帮助。

此外,城乡教师所共同具有的两个问题,也是促成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一是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相对滞后;二是历史学作社会和公众对历史学自身的特点认识不足。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中学历史教学观念都相对比较滞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他们多采用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形式;以知识中心理论为主导,强调专业知识素质的养成,潜在地培养“小史学家”;以考试带教学,将学习内容“学问化”,只讲选拔不求发展等教学模式的大量存在,无疑是滞后的教学观念的明显折射。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我们的教师似乎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教学思维:我是教师,我觉得重要,你作为学生,你就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既然我很用心地讲了,你就应该很好地掌握。这种一味从自己的心思和愿望出发的心理,实

用心爱心专心 1

质上是一种以成人为中心的专制性格。而这些貌似“主导”实为“主宰”甚至“霸道”的教学关系的普遍存在,更是扼杀了教学生机,随之学生自由意志和人格的被漠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的被摧残,也就成为必然。

历史是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是一种长期的、含蓄的、意识导向型的学科。不像数理化等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历史学科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国家政策导向、史学工作者、教材编者的误区。就史学研究和史学工作者来看,许多史学研究“太细”,远离国计民生;不少史学文章和专著文句深奥难懂,只能在圈内流传,圈外无人理会,形同废纸。就教材的编写来说,当今中学历史教材比起以前几版来说是图文并茂了,但是围绕历史教育功能选材以及中小学各级教材层次区分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如选材狭窄、人物叙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但缺乏详细资料。而高考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学生花了大量的功夫却得不到高分,试想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历史资料,怎能去分析历史问题,又怎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呢?

二、改变历史教学现状的几条途径

如何改善当今令人担忧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也不容易。这需要全体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国家对历史学科的政策导向当然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教师方面而言,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在下面三个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

首先,城里的历史教师不妨不要局限于教材的安排,给同学们多讲些轶闻趣事。对于某些不太有把握的史料,可以多查些资料,力争做一个“教”、“研”都合格的老师。不要过分依赖课件教学,要知道生动地讲解有时会比课件更有吸引力。在农村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具有严肃的一面,没有根据的史料,可能会误导学生。教师最好能在备课上多花点精力,为有潜能的同学提供较多的课外史学书籍。

其次,城乡教师都应该注重历史的垂训意义与教育意义。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好人、伟人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育他们力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再次,城乡教师既不要“东施效颦”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各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就历史教学而言,过多地讲究授课技巧,只能起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历史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条件允许的话,历史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能不失为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城市里的博物馆,乡村的历史遗迹、遗址等,都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去处。高中历史教师,不要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妄自菲薄。学科并无高低之分,要为自己能胜任包含渊博知识的课目而自豪。

三、结语

总之,当前是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历史教学问题。不过,和从前相比,我国的历史教学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历史教学工作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个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绝不会担心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而一个好的学生也同样会希望从教材中吸取更多的人文素养。

用心爱心专心 2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与“学”之感悟

    中学历史“教”与“学”之感悟 在革故鼎新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回顾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感悟颇深。 感悟之一 :用真诚之心构筑学生的爱国之情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弘......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徐闻二中莫春红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内容摘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精选]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

    走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误区 垫江八中余小松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的,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

    中学历史课题实验心得刍议

    中学历史课题实验心得刍议 ——汀水中学历史课题实验组 (王中迎庄亦国) 自2011年1月份组织申报并具体实施课题实验以来,我们中学历史课题实验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各司其......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历史教法浅谈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摘要: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有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