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2012-----2013学年度初二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分析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至学期中期。为了考察学生这一个多月来的学习收获,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月试,现就此次考试中学生答题反映出的状况作一分析,以供今后教学参考之用。
一、学生学情与试题分析:
历史对于刚接触者来说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虽然生活中学生也会接触到部分历史知识,但就其系统性、层次性而言,平时的了解只能算是零星的历史故事,另外也存在一些错误的信息,可能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因此近阶段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真面目为主,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本次考试考察主要知识点都为近期所学内容,重点涉及近代中国由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知识。因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经备课组商议,试题力求简单、易解,以考查具体知识点为主,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学生掌握基本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略微发挥自己的见解。在试题的题型上,严格按照中考的形式,把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类,题目涉及内容广泛,让学生通过考试能够意识到课文的重点,同时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来自行分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历史学习的方向,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
二、试卷反映的情况:
1、历史认知的偏差。
作为历史的初学者,学生很多时候把历史知识同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混为一潭,认为历史全都是由趣味性强、主观色彩浓厚的故事构成的,而没有认识到历史是一个全面的整体,政治经济的发展规律及其制度的建设才是历史学习的重点。因此,很多学生上课只是听热闹,没有把握住实质,在答题时无从下手,没有要点,特别是答分析题时失分严重。
2、粗心、马虎的态度。
粗心、马虎是初中生的通病。在历史学习中,很多历史字词的读音和书写都是学生以前不曾见过的,或是比较生僻的,教学时老师也曾特别强调过。但是,学生在答题时,仍然有很多人书写错误百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在答真空题时,此类现象尤其明显。如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写成了“奕诉”。
3、缺乏具体的时空观。
历史学习往往在时间和空间观念上跨度很大,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牢记住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时间,使其在大脑当中有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历史学习还需要与地图结合,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代疆域的盈缩和一些重要历史遗迹所处的地理位置。透过试题,我们发现学生在时空上把握的还相当不好。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所处的位置,学生只是记住了它们的名称,却不了解其基本方位。
4、答题缺乏条理性,口语化严重。
历史的材料题是最不容易得分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基本功扎实,对知识点非常熟悉,而且还要求学生答题所使用的语言精炼、简明、书面化。考试中,学生答题很不规范,答案没有主次,不标序号,成段出现,甚至整段找不出所需要的知识点。在答题语言上,也相当随便,口语化的情况十分严重,有的同学究然把老师上课时为其方便理解而举出的一些通俗的例子也写上了试卷,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于答题思维的形成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三、教师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督促学生完成好课堂练习和课后的作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历史知识需要背诵和记忆的内容特别多,要让学生把学习任务分散到每一天,而不要临到考试才去翻书。
2、多总结,梳理历史脉络。历史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找出一些历史事件的共性,方便学生的学习。
3、对于生僻字和历史特有名词,教师注意要把握其特点,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仅使
学生感到有趣,而且确实使其记下这些字词的写法和读音。
4、对于学生的答题方式,以后要强加训练。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多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分序号,采用书面化的语言,把握核心词汇。
5、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的课堂学生积极主动性较差,应适当地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初一年级历史组
第二篇: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本站推荐)
初二下期中考试分析(2018.5)
一、学情分析
此次考试,年级最高分是100分,年级平均分是69.5分,良好人数是331人,及格人数是574人,良好率是40.3%,及格率是69.9%,基本达到此次考查的目的。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模糊不清;
2、材料题语言运用、组织不过关,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二、采取措施
1.落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
2.加强材料处理与材料题的训练。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3.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掌握好基本的课本上的图表;,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以图读史,以图讲史,进而读懂课本图表的隐性知识。
4.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①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②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要求学生答题时有序有条理。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年级或班级 | 9年级 | 学科 | 历史 | 任课教师 | 沙吾列·再尼 | 参考人数 | 170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部编本 |
90分以上 | 80-90 | 优秀率 | 1.76% | 及格率 | 24.12% | 平均分 | 42.95 | ||
70-80 | 60-70 | 60以下 | 130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一、试卷分析
1,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共40分,第二题为归纳例举题共30分,共三道综合探究题,共30分。
2、试卷的基本特点:试题考察前五个单元是重点内容,考察的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试题分值分布均衡,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较小。选择题中出现错误的第9,10,12,16,18题出现错误特别多,归纳例举题第21,22,23,24题小题都是考察直观题、大多学生得分较好,23题各小题《》都没写或有些题出现漏写情况严重。综合探究题25,26题考察各国文明成就,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没有审题到位。27题是考察三农问题土地改革拜占庭帝国第一二小题回答较好但不完整,第三小题自由发挥题但学生没有写或没表达出来。加强启发类题型的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问题:有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度低,尤其是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国家,及文明成就的记忆容易混乱。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记忆理解的效率低。
学生审题粗心,不仔细,很多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比如问题中是有两小题,但是学生审题不仔细,就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使学生没得分,也有不少的学生在归纳例举题中没注意标点符号或者写错别字,写错位置等而丢分。今后不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法外多注重学生写的记得方面。
1.优点
(1)绝大多数学生做到认真答题,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2)一部分学生知识点识记较好,直接考察识记的题目得分率较高。
(3)一部分学生审题能力有所提升,需要理解和运用的题能够分析后得出答案。
2.存在的问题
(1)少数同学作答不认真,选择题蒙题或随便写或空着不写
(2)答题时,不能分点答题,顺序混乱,不标注序号,作答不规范。
(3)少数同学基本知识都掌握不牢。胡乱写要么空白不写
三、教师自身分析:
1,由于本人也是对历史教学研究不透彻,深入研究课表,知识的侧重点掌握不全,知识面狭窄,合理运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辅导等方面不到位。
2.教学存在问题:
教学时应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归纳、分析比较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如审题中有条理分点的书写等良好答题习惯的培养。
3.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如与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
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四、.改进措施:
1、平时更严格监督学困生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基础的题的抽背,一步一步的提高成绩。2、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历史的细节,做到以小见大。3、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课中多设计题而且灵活多样,让学生不能闲着。4、抓学生评时作业,督促学生按时、认真、保质、保量完成。5、也注重学习好的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不要盲目自信,避免粗心大意。
第四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考试内容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基础性较强,覆盖面广,各部分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试卷设计比较合理,难易结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高。很多题目学生理解不来,特别是材料阅读题,涉及到文言文。在加上时间紧,如:刚好新课讲完,刚好考试,学生没有复习时间,因此成绩不太理想。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共有96名参加考试,最高分74分,最低分8分。及格人数13人。及格率40.8%。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很多地方记混乱,甚至无知。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综合题中表现尤为突出。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由于学生对浅显文言文材料未真正读懂,所以很多学生无从作答。”乱答一气。还有就是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三、今后教学方向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辨析改错题(12分)、列举题(11分)、材料题(25分)、活动与探究(15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材料题上,如25题的(4)假如你是一位当时的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26题的(3)综合性较强。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如:26题的第一,三小题。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屈原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材料题第26题引导学生关心时政。
6、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人物,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我校实行的是闭卷考试,主要从以后的课好上的角度考虑的。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模糊不清丢三落四 2)、材料题语言运用、组织不过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