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冲压工艺、模具设计经典题20道
华隆模架http:///
1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及组织的影响; 2)、变形温度;3)变 形速度; 4)、应力状态;
2.请说明屈服条件的含义,并写出其条件公式。
答:屈服条件的含义是只有当各个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该点才开始屈服。.什么是材料的机械性能?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有哪些?
答:材料对外力作用所具有的抵抗能力,称为材料的机械性能。板料的性质不同,机械性能也不一样,表现在冲压工艺过程的冲压性能也不一样。材料的主要机械性能有:塑性、弹性、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等,这些性能也是影响冲压性能的主要因素。
4.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答:金属在室温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使金属的强度指标(如屈服强度、硬度)提高、塑性指标(如延伸率)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现象。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越大,在拉伸类的变形中,变形抗力越大,这样可以使得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加整个工件的允许变形程度。如胀形工序,加工硬化现象,使得工件的变形均匀,工件不容易出现胀裂现象。.什么是板厚方向性系数?
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答:由于钢锭结晶和板材轧制时出现纤维组织等因素,板料的塑性会因为方向不同而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板料的塑性各项异性。各向异性包括厚度方向的和板平面的各向异性。厚度方向的各向异性用板厚方向性系数 r 表示。r 值越大,板料在变形过程中愈不易变薄。如在拉深工序中,加大 r 值,毛坯宽度方向易于变形,而厚度方向不易变形,这样有利于提高拉深变形程度和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软钢、不锈钢、铝、黄铜等材料的实验表明,增大 r 值均可提高拉深成形的变形程度,故 r 值愈大,材料的拉深性能好。.什么是板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 r ?
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答:板料经轧制后,在板平面内会出现各向异性,即沿不同方向,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均不相同,也就是常说的板平面方向性,用板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 r 来表示。比如,拉深后工件口部不平齐,出现“凸耳”现象。板平面各向异性制数Δ r 愈大,“凸耳”现象愈严重,拉深后的切边高度愈大。由于Δ r 会增加冲压工序(切边工序)和材料的消耗、影响冲件质量,因此生产中应尽量设法降 低Δr。
7.如何判定冲压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的好坏 ?
答: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的适应能力,成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它包括:抗破裂性、贴模性和定形性。所谓的抗破裂性是指冲压材料抵抗破裂的能力,一般用成形极限这样的参数来衡量;贴模性是指板料在冲压成形中取得与模具形状一致性的能力;定形性是指制件脱模后保持其在模具内既得形状得能力。很明显,成形极限越大、贴模性和定形性越好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就越好。
8.什么是冲裁工序?它在生产中有何作用?
华隆模架http:///
答: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使板料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产生分离的加工方法,就称为冲裁工序。冲裁工序是在冲压生产中应用很广的一种工序方法,它既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各样的平板零件,如平垫圈、挡圈、电机中的硅钢片等,也可以用来为变形工序准备坯料,还可以对拉深件等成形工序件进行切边。
9.冲裁的变形过程是怎样的?答: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如图图 2.1.3 所示:从凸模开始接触坯料下压到坯料内部应力数值小于屈服极限,这是称之为弹性变形阶段(第一阶段);如果凸模继续下压,坯料内部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坯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直至在刃口附近由于应力集中将要产生裂纹为止,这是称之为塑性变形阶段(第二阶段);从在刃口附近产生裂纹直到坯料产生分离,这就是称之为断裂 分离阶段(第三阶段)。
10.普通冲裁件的断面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些断面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
答:普通冲裁件的断面一般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如图 2.1.5 所示,既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四个部分。圆角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主要是当凸模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使板料被带进模具间隙从而形成圆角带。光亮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塑性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板料后,板料与模具侧面发生挤压而形成光亮垂直的断面(冲裁件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越大,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越好)。断裂带是由于在冲裁过程的第三阶段(即断裂阶段),刃口处产生的微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这一区域断面粗糙并带有一定的斜度。毛刺的形成是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后期,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切入板料一定深度时,刃尖部分呈高静水压应力状态,使微裂纹的起点不会在刃尖处产生,而是在距刃尖不远的地方发生。随着冲压过程的深入,在拉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断裂而形成毛刺。对普通冲裁来说,毛刺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冲裁间隙的大小使得毛刺的高度降低。
11.什么是冲裁间隙?冲裁间隙对冲裁质量有哪些影响?
答: 冲裁间隙是指冲裁凹模、凸模在横截面上相应尺寸之间的差值。该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件切断面的质量、冲裁力的大小及模具的使用寿命。当冲裁模有合理的冲裁间隙时,凸模与凹模刃口所产生的裂纹在扩展时能够互相重合,这时冲裁件切断面平整、光洁,没有粗糙的裂纹、撕裂、毛刺等缺陷,如图 2.1.6 所示。工件靠近凹模刃口部分,有一条具有小圆角的光亮带,靠近凸模刃口一端略成锥形,表面较粗糙。当冲裁间隙过小时,板料在凸、凹模刃口处的裂纹则不能重合。凸模继续压下时,使中间留下的环状搭边再次被剪切,这样,在冲裁件的断面出现二次光亮带,如图 4-5b 所示 , 这时断面斜度虽小,但不平整,尺寸精度略差。间隙过大时,板料在刃口处的裂纹同样也不重合,但与间隙过小时的裂纹方向相反,工件切 断面上出现较高的毛刺和较大的锥度。
12.降低冲裁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当采用平刃冲裁冲裁力太大,或因现有设备无法满足冲裁力的需要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冲裁力,以实现“小设备作大活”的目的:a、采用加热冲裁的方法:当被冲材料的抗剪强度较高或板厚过大时,可以将板材加热到一定温度(注意避开板料的“蓝脆”区温度)以降低板材的强度,从而达到降低冲裁力的目的。b、采用斜刃冲裁的方法:冲压件的周长较长或板厚较大的单冲头冲模,可采用斜刃冲裁的方法以降低冲裁力。为了得到平整的工件,落料时斜刃一般做在凹模上;冲孔时斜刃做在凸模上,如图4.10所示。c、采用阶梯凸模冲裁的方法:将多凸模的凸模高度作成高低不同的结构,如图 4.10 所示。由于凸模冲裁板料的时刻不同,将同时剪断所有的切口分批剪断,以降低冲裁力的最大值。但这种结构不便于刃磨,所以仅在小批量生产中使用。
13.什么是冲模的压力中心?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有何意义?
答: 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模具在冲压时,被冲压材料对冲模的各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位置,也就是冲模在工作时所受合力的作用点位置。在设计模具时,必须使冲模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重合,否则,压力机在工作时会受到偏心载荷的作用而使滑块与导轨产生不均匀的磨损,从而影响压力机的运动精度,还会造成冲裁间隙的不均匀,甚至使冲模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设计冲模时,对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是十 分重要的 , 在实际生产中,只要压力中心不偏离模柄直径以外也是可以的。
14.什么叫搭边?搭边有什么作用?
答:排样时,工件与工件以及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余料,称为搭边。搭边的作用是:补偿送料误差,使条料对凹模型孔有可靠的定位,以保证工件外形完整,获得较好的加工质量。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搭边太大,浪费材料;太小,会降低工件断面质量,影响工件的平整度,有时还会出现毛刺或搭边被拉进凸模与凹模的间隙里,造成冲模刃口严重磨损。影响模具寿命。
15.怎样确定冲裁模的工序组合方式?
答: 确定冲裁模的组合方式时,一般根据以下条件: a、生产批量的大小。从提高冲压件生产率角度来考虑,选用复合模和级进模结构要比选择单工序模好得多。一般来说,小批量和试制生产时采用单工序模具,中批和大批生产时,采用复合冲裁模和级进冲裁模。b、工件尺寸公差等级。单工序模具冲出的工件精度较低,而级进模最高可达 IT12 ~ IT13 级,复合模由于避免了多次冲压时的定位误差,其尺寸精度最高能达到 IT9 级以上,再加上复合模结构本身的特点,制件的平整度也较高。因此,工件尺寸公差等级较高时,宜采用复合模的结构。c、从实现冲压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的角度来说,选用级进模比选用复合模和单工序模具容易些。这是因为,复合模得废料和工件排除较困难。d、从生产的通用性来说,单工序模具通用性最好,不仅适合于中小批量的中小型冲压件的生产,也适合大型冲压件的生产。级进模不适合大型工件的生产。e、从冲压生产的安全性来说,级进模比单工序模和复合模为好。综上所述,在确定冲裁模的工序组合方式时,对于精度要求高、小批量及试制生产或工件外形较大,厚度又较厚的工件,应该考虑用单工序模具。而对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大的工件的冲压,应采用复合模;对精度要求一般,又是大批量生产时,应采用级进模结构。
16.怎样选择凸模材料?
答:凸模的刃口要求有较高的耐磨性,并能承受冲裁时的冲击力,因此,凸模应该有较高的硬度与适当的韧性。一般,形状简单、模具寿命要求不高的凸模,可选用 T8A、T10A 等材料;形状复杂、模具寿命要求高的凸模,应该选用 Cr12、Cr12MoV、CrWMn 等材料;要求高寿命、高耐磨模具的凸模,可选用硬质合金制造。凸模的硬度,一般为 HRC58 ~ 62。
17.什么条件下选择侧刃对条料定位?
答: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侧刃来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 a、级进模中,一般采用侧刃来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b、当冲裁窄而长的工件时,由于步距小,采用定位钉定位困难,这时也采用侧刃来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c、当需要切除条料的侧边作为工件的外形时,往往采用侧刃定距。d、当被冲材料的厚度较薄(t < 0.5 mm)时,可以采用侧刃定距。
18.什么情况下采用双侧刃定位?
答:当被冲材料的宽度较大而厚度较小、工位数目较多以及冲裁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采用双侧刃。采用双侧刃时,两个侧刃可以对称布置。这时,可以降低条料的宽度误差,提高工件的精度。这种布置方法常用于带料或卷料冲压中。而将两个侧刃一前一后的布置,往往用于工步较多的条料冲压中,这样可以节约料尾。用双侧刃定距时,定位精度高,但材料的利用率要低一些。
19.凸模垫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的设计垫板?
答: 冲模在工作时,凸模要承受很大的冲裁力,这个力通过凸模的固定端传递到上模座。如果作用在模座上的力大于其许用应力时,就会在模板上压出凹坑,从而影响凸模的正确位置。为了避免模座的损坏,在凸模固定板和上模座之间加装一块淬硬的垫板。在复合模的凸凹模固定板与模座之间,因为同样的原因也需要加装一块垫板。设计时,一般根据需要在国标中选取标准的垫板型号。一般垫板的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与凹模板相同。材料选用 T7、T8 钢,热处理的淬火硬度为 48 ~ 52HRC,上下表面的粗糙度为 Ra0.8 以下。
20.常用的卸料装置有哪几种?在使用上有何区别?
答: 常用的卸料装置分为刚性卸料装置和弹压卸料装置两大类。1、刚性卸料装置:刚性卸料装置常用固定卸料板的结构形式,即:卸料板是用螺钉将其固定在下模部分,再用销钉定位这样一种安装方式。刚性卸料装置的卸料板在工作时,不能将被冲材料压住,所以工件的有明显的翘曲现象,但卸料力大。因此,常用于较厚、较硬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冲裁模中。2、弹压卸料装置:弹压卸料装置中的弹压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主要用于冲裁厚度在 1.5mm 以下的模具中。冲裁前,弹压卸料板首先将毛坯压住,当上模随压力机的滑块继续向下运动时,凸模再伸出弹压卸料板的下端面进行冲压加工。所以,工件的平整度较好。
第二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六
第六章 冲压工艺规程
内容简介:
掌握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步骤、一般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以及相应的模具结构设计。
章节内容:
6.1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步骤 6.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6.3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实例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步骤; 2.了解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方法。
重点内容: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难点内容: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以及相应的模具结构设计。
主要参考书:
[1] 王同海.实用冲压设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复习思考题:
6-1 简述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一般流程? 6-2 分析图6.1零件的工艺性?
6-3 详细分析图6.9汽车空调前端盖的冲压工艺设计过程?
例题与解答:
[1]冲压工艺设计过程应用举例
电子教材
6.1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步骤 冲压工艺过程是冲压件各加工工序的总和。加工工序不仅包括冲压所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而且包括基本工序之前的准备工序、基本工序之间的辅助工序和基本工序之后的后续工序。工艺过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生产条件,对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做出合理安排(协调组合),其基本要求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还要考虑操作方便与安全。冲压工艺过程的优劣,决定了冲压件的质量和成本,所以,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分析冲压件零件图
产品零件图是制订冲压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制订冲压工艺方案要从产品的零件图入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⑴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⑵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⑴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在对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
⑵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适合于工厂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定冲压并设计各工序的工艺方案
1>依据所确定的零件成形的总体方案,确定并设计各道冲压工序的工艺方案。
2>确定冲压工序的工艺方案的内容。
⑴确定完成本工序成形的加工方法;
⑵确定本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⑶根据各冲压工序的成形极限,进行必要的成形工艺计算;
⑷确定各工序的成形力,计算本工序的材料、能源、工时的消耗定额等;
⑸计算并确定每个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绘出各工序图。4.完成工艺计算
5.选择模具类型与结构形式
工艺方案确定后,选择模具类型时,需综合考虑生产批量、设备、模具制造等情况,选用简易模、单工序模、复合模或连续模。一般来说,简易模(聚氨酯橡胶模、低熔点合金模、锌基合金模、板模、钢带冲模等)寿命低,成本低,通常使用于试制、小批量生产。对于大批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应应用复合模或连续模。当冲压件尺寸较大时,为便于制造模具和简化模具结构,应采用单工序模具。当冲压件尺寸小且性质复杂时,为便于操作,常用复合模或连续模。6.选择冲压设备
主要有:曲柄压力机、螺旋压力机、多工位压力机、冲压液压机、高速压力机、精密冲裁压力机、冲模回转头压力机。曲柄压力机:最常用,有开式、闭式压力机,单动和双动压力机。螺旋压力机:大型零件的冲压。使用于校平、压印等。多工位压力机:能够在同一工作台上,按顺序完成多道工序,每个行程产生一个零件。精密冲裁压力机:能冲出具有光洁、平直断面的工件(Ra0.8~3.2)。7.编写工艺卡
6.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6.2.1 工序性质的确定
通常,在确定工序性质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零件图上直观地确定出工序。平板件冲压加工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冲孔等工序; 当工件平直度要求高时,需在最后采用校平工序进行精整;
当工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高时,需在最后增加修整工序,或用精密冲裁工艺; 弯曲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弯曲工序;若弯曲件上有孔,还需增加冲孔工序;当弯曲件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常需在弯曲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拉深件冲压时,常采用剪裁、落料、拉深、切边工序;当拉深件径向尺寸精度较高或圆角半径较小时,需在拉深后增加一道精整或整形工序。
在某些情况下,需进行必要的分析比较后,才能准确地确定出工序性质。有时,为了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或方便定位,往往需要增加一些辅助工序。
6.2.2 工序数目确定 1.冲压件的形状、尺寸要求 2.工序合并情况
料薄、尺寸小的冲压件,宜通过工序合并,用级进工序进行冲压;形位精度高的冲压件,宜通过工序合并,用复合工序加工相关尺寸,反之宜采用单工序分散冲压。工序合并与否,还需要考虑冲压设备能力、模具制造能力、模具造价及使用的可靠性。3.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要求
弯曲件弯曲角度公差要求较高时,需增加校正弯曲;有凸缘拉深件底部与凸缘有平面度要求时,要增加整形工序。
拉深件的口部、翻边件的边缘等都难以直接做到规则而平齐,因而一般情况下,拉深件、翻边件等最后都有一道修边工序。若对周边口部没有较高要求时,修边工序可省略。4.操作安全与方便方面的要求
工人操作是否安全、方便也是在确定工艺方案时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形状复杂、需要进行多道工序冲压的小型件,如果用单工序模分步冲压,需要用手钳放置或取出坯料/工序件/制件,多次进出危险区域,很不安全。还可能出现定位困难。为此,有时即使批量不大,也采用比较安全的级进模进行冲压。图6.5所示为一实例。
6.2.3工序顺序的安排
工序顺序是指冲压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进行的先后次序。冲压工序的顺序应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工序的性质以及材料变形的规律进行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带孔或有缺口的冲压件,选用单工序模时,通常先落料再冲孔或缺口。选用连续模时,则落料安排为最后工序。
2.如果工件上存在位置靠近、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则应先冲大孔后冲小孔,以免大孔冲裁时的材料变形引起小孔的形变。
3.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冲孔后弯曲,以简化模具结构。当孔位于弯曲变形区或接近变形区,以及孔与基准面有较要求时,则应先弯曲后冲孔。
4.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当孔的位置在工件底部、且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先冲孔再拉深。5.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影响和弯曲时材料的偏移趋势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应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对于复杂的旋转体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大尺寸的外形,后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对于复杂的非旋转体拉深尺寸的应先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后拉深大尺寸的外部形状。7.整形工序、校平工序、切边工序,应安排在基本成形以后。6.2.4工序件/半成品形状与尺寸
正确地确定冲压工序间半成品形状与尺寸可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精度,确定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对某些工序的半成品尺寸,应根据该道工序的极限变形参数计算求得。如多次拉深时各道工序的半成品直径、拉深件底部的翻边前预冲孔直径等,都应根据各自的极限拉深系数或极限翻边系数计算确定。图 6.2.4 所示工件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该冲压件需分六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工序为落料拉深,该道工序的拉深后半成品直径 φ 22 毫米是根据极限拉深参数计算出来的结果。
2.确定半成品尺寸时,应保证已成形的部分在以后各道工序中不再产生任何变动,而待成形部分必须留有恰当的材料余量,以保证以后各道工序中形成工件相应部分的需要。例如图 6.2.4 中第二道工序为再次拉深,拉深直径为 φ 16.5毫米,该成形部分的形状尺寸与工件相应部分相同,所以在以后各道工序中必须保持不变。假如第二道工序中拉深底部为平底,而第三道工序成形凹坑直径为φ5.8毫米,拉深系数(m=5.8/16.5=0.35)过小,周边材料不能对成形部分进行补充,导致第三道工序无法正常成形。因此,只有按面积相等的计算原则储存必需的待成形材料,把半成品工件的底部拉深成球形,才能保证第三道工序凹坑成形的顺利进行。
材料:H62 厚度:0.3mm
1-落料、拉深 2-再拉深 3-成形 4-冲孔.切边 5-内孔、外缘翻边 6-折边
图6.2.4 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
图6.2.5 曲面零件拉深时的半成品形状
3.半成品的过渡形状,应具有较强的抗失稳能力。如图 6.2.5 所示第一道拉深后的半成品形状,其底部不是一般的平底形状,而做成外凸的曲面。在第二道工序反拉深时,当半成品的曲面和凸模曲面逐渐贴合时,半成品底部所形成的曲面形状具有较高的抗失稳失稳能力,从而有利于第二道拉深工序。
4.半成品的过渡形状与尺寸时应考虑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如多次拉深工序中,凸模的圆角半径或宽凸缘边工件多次拉深时的凸模与凹模圆角半径都不宜过小,否则会在成形后的零件表面残留下经圆角部位弯曲变薄的痕迹使表面质量下降。
6.3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实例
第三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四年制本科材料成型专业(参考时数: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从事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设计、现场实施冲压工艺的能力,为就业后进行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设计和冲压工艺的现场实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冲压基本工序(冲裁、弯曲和拉深)的变形规律、变形特点、有关工艺计算、模具结构设计和工作部分尺寸计算,了解其它冲压工艺(翻边、胀形、缩口、整形及校平)的工艺特点及模具结构,能够根据冲压件制定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
本课程的前程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认识实习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生产实习、成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冲压基本知识
(4学时)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冲压基本工序 第三节:冲压过程中的变形规律 第四节:冲压变形引起的材料硬化 第五节:冲压常用材料
第二章:冲裁工艺设计
(6学时)
第一节:冲裁基本知识 第二节:冲裁间隙
第三节: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度几制造公差 第四节:提高冲裁件精度的方法 第五节:冲裁工艺设计
第三章:弯曲工艺设计
(4学时)
第一节:弯曲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最小弯曲半径 第三节:弯曲回弹 第四节:弯曲工艺计算
第五节:弯曲模结构及工作部分计算
第四章:拉深工艺设计
(10学时)
第一节:拉深基本原理 第二节:圆筒形拉深件工艺计算 第三节:有凸缘圆筒形件拉深 第四节:拉深模设计计算 第五节:盒形件拉深 第六节:其它旋转体件的拉深
第五章:其它成形工艺设计
第一节:翻边 第二节:账形 第三节:缩口 第四节:整形与校平
第六章:冲模结构设计及压力机选用
第一节:冲模基本类型和结构组成 第二节:冲模结构设计 第三节:压力机的选用
第七章:连续模设计
第一节:连续模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节:冲裁连续模设计
第三节:拉深连续模设计
第八章: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一节:冲压工艺制定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实例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
其中: 课堂教学44学时
实验教学`4学时
4学时)
(10学时)4学时)
(2学时)((各章学时参见教学内容
五、课程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一:模具结构及拆装实验
(2学时)实验二:冲压工艺操作和冲压件质量控制实验
(2学时)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丁松聚.冷冲模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马正元,韩晵.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王孝培.冲压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4、冲模图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七、大纲使用说明
第四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南京工程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八月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冲压模具设计的
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冲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冲压工艺分析、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的实践能力;冲压模具标准、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初步掌握制订合理冲压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的方法;国标、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方法。
二、选题要求
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教学的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参考)
本课程设计按2周时间计,具体安排请学生根据自己工作情况而定。
2、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A、方案合理,结构正确,图形完整,说明书格式规范、内容翔实 70% B、创新能力 10% C、态度和纪律 10% D、答辩成绩 10%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四、参考资料
《冲压手册》(修订版),王孝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贾俐俐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冲模设计应用实例》(第1版),模具实用丛书编委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王秀凤、万良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附件:
一、课程设计题目(以下表格可以用CAD打开)
二、选题要求
1.自选题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岗位选择课程设计题目,但难度要适当高些;每个选题只允许1人完成; 2.教师给题:学生可以从教师给的题目中选择1个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每个题目的选题学生不超过7人; 3.自选题目时间:7月29日-7月31日;教师选题时间:8月1日-8月7日
序号 1序号 3名称:力调节杠杆材料:板厚:5批量:大批量生产序号 2名称:弹性片材料:65板厚:2批量:中批量生产序号 4处名称:止退垫片材料:板厚:1.5批量:中批量生产名称:连接垫板材料:235板厚:3批量:中批量生产名材板批4.选题表见上表
5.每位学生可以选择2个课题,供教师调整课题时参考;
6.对每个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并以其中1道(或2道)工序作为冲压课程设计课题;
7.填写课程设计选题表文件名称以自己“姓名”命名,于8月10日前以电子档形式发zzw99530@163.com或qq邮箱(只要发送一次就可以)。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要求;1.论文总页码不少于25页(不含附件),按提供的格式排版,具体内容可以调整; 2.装配总图1张(A0或A1图纸一张); 3.主要零件图纸不少于4张(越多越好);
4.工艺文件(冲压工艺卡片和冲压工序卡片)1套; 5.提供打印稿和电子稿;
第五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心得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开学以来经过十几周的紧张的学习,在李老师的教导下使我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有了一些了解,十几周学习,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很有一种危机感,一种现代化科技的潮流所淘汰、被其他学校所超越的危机感。
在课本的绪论中,我知道了冲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更是日趋精美。所以模具设计这一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在学习中,我们一开始学习了冲压工艺类型及变形特点。在这一节中我了解了一些常用的冲压工序和冲压工序的变形特点,同时呢对冲压件的冲压工艺性有一点点的了解。冲压加工的基本工序可以分为分离和成形两类。分离工序包括切断、冲裁、切口、切边。其中冲裁又包括落料和冲孔。变形工序包括弯曲、拉深、成形、缩口、胀形、整形。其中成形包括起伏和翻边。冲裁是落料和冲孔工序的总称。其变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弹性变形阶段。
2、塑性变形阶段。
3、剪裂分离阶段。凸凹模刃口间隙对冲裁变形区的受力和变形有重要影响,他直接影响冲裁件的质量、模具的寿命和力能消耗。
弯曲是一种使板料在弯矩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弯成有一定角度形状零件的方法。弯曲变形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弹性弯曲阶段。
2、弹塑性弯曲阶段。
3、塑性弯曲阶段。在弯曲成型过程中存在回弹现象,在设计模具时应该考虑并采取措施避免回弹。在拉深变形和翻边变形时,要充分考虑拉深件的形状。因为拉深变形和翻边是的受力情况、变形特点与拉深件的具体形状密切相关。
之后我们学习了拉深变形过程分析,知道了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专用模具将平板毛坯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一种冲压工艺方法。拉深过程中,毛坯各部分的受力及变形时不同的,并且随之拉深过程的进行而变化。
我对最后一章的冷挤压工艺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多点自己学到的东西吧。冷挤压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在室温条件下,将金属毛坯放入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型腔内,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作用下,迫使金属毛坯产生塑性流动,通过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或凹模出口,挤出空心零件或断面比毛坯断面小的实心零件。冷挤压工艺可按金属流动方向、金属流动速度及变形温度等进行分类。按金属流动方向分类
1、正挤压。
2、反挤压。
3、复合挤压。
4、减径挤压。
5、径向挤压。
6、墩挤复合法。按温度分还可以分成:
1、冷挤压。
2、温挤压。
3、热挤压。冷挤压加工有许多特点,可以增强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使制品综合质量提高,节约原材料,生产灵活性大、生产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较少。
在风一样流逝的岁月里,十几周如昙花一线,弹指最多可以与一挥间相提并论。但让我们自己学到的东西,那绝对的不是一般可以概括,也不是仅仅的再加上相当二字就可以了得的,绝对的该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可喜的收获方才罢休。慢慢的意识到,不是自己学不到,不是自己没本事,没能力学,而是在于自己敢不敢去学,想不想去学,有没有学习的那股子冲劲。它的着实的参与,让自己不得不把原先的许多的想法抛弃,让自己不得从不一直以来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中跳跃出来。其实那些只会危害自己,别人是不会对你投以一丁点的好感的,并不是因为别人都没有一视同仁的双眼,而是自己甘愿选择逃避,堕落。让自己深深的认识到,只有选择振作,去做,去思考,去学习,才会真正的有所收获。虽然短暂的实践会渐渐的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远去,褪去,但是它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是永远抹不掉的。那敲打铁块的声响带给自己的心灵美妙的旋律,时时的会在自己的耳畔响起。它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给自己的对内心的理想,未来的进发并没有停止。它就像是一个警钟,人生路上的一个警钟,时时告诫着自己,提醒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事先就必须有所为,之后才有所成。然而它更像是一个在海中航行的小船的航标,时时指引着自己,向着明天,向着未来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