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论文。。

时间:2019-05-13 02: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拟法庭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拟法庭论文。。》。

第一篇:模拟法庭论文。。

理论为土,实践为肥,法律之花,长开不败

——“模拟法庭”心得感想

08级法学2班2008250220刘沙

对于当今众多法学本科在读的大学生来说,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且重要的一环,为法科学生从业,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熟练的运用法律知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发展法律思维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课堂知识注重的是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内容单调乏味而又难以理解透彻,往往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与法律实务相距甚远,众所周知,理解知识是一环,运用知识又是另外一环,必须在积累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熟稔地运用知识,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相连,是当今法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所必须应当做到的一点,然而,在当代中国的大学本科法律教学中,迫于多方面的原因与限制,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而且偏废了实践教学,造成了很多学生无法在实务中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处理法律实务,所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双管齐下对于当今的法科教学来说,势在必行。

我院开设的《模拟法庭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融会起来的典范,申老师绘声绘色旁征博引的教学以及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给我们所有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将模拟法院现场教学引入课堂,让所有同学对法律实务操作,法律审判的流程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以及更浓厚的兴趣,是模拟法庭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模拟法庭的理论教学,申老师将教学引向了实践教学阶段,将现实生活中的法庭审判带进了课堂中来,让很多同学过来一把亲临法庭审判的瘾,控辩双方流畅睿智的陈述应变辩论以及法官们的威严的主持审判都让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对于法庭审判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见解,结束时分,这两个案件典型富有争议性,法庭均为直接进行审判审判结束后同学们就此案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慨颇多,可见此次法庭进课堂活动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个案件是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一起恶性伤人案件,本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系湘潭市区一名物业的混混,学历不高,素质欠缺,且自身劣迹斑斑,曾经犯过多起恶性案件,情节严重,多次入狱。93年,因打架斗殴被判流氓罪,判处12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不久又因非法持有枪支罪于03年判处六个月的有期徒刑,从屡次犯案入监的经历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犯罪嫌疑人性格冲动鲁莽,法律意识淡薄,屡教不改,视法律为无物,给当地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再次犯罪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李某与2010年10月下旬再次犯罪。10月31上午,李某携枪支进入其朋友彭某工作的彩票投注站,用枪支射击彭某,造成彭某重伤,李某当场被抓获,该案的案件性质和过程相当的明了清晰,李某也对此案的事实供认不讳,在法庭上大方承认自己的全部罪行,但态度甚为无礼嚣张,在他的供述中认为彭某因为曾经当面指责过他,他因为心中不满所以携带自己持有的枪支教训彭某,这种以武力来解决问题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办法严重伤害了受害人彭某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本地的社会治安敲醒了警钟,让当地人民更加缺乏安全感,所以我认为判处李某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数罪并罚是公正而合理的,因为李是累犯,且考虑其态度和作案的严重性,应当从重处罚。该起案件是当代中国社会案件中众多利用非法持有枪支故意伤害他人的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此类案件在当今的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怎样减少和防范此类案件的继续扩张与发生是我国司法立法甚至是执法过程中需要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任重而道远啊,李某因法律意识淡薄,教育程度不高,性格嚣张跋扈,容易冲动意气用事,是社会混混的典型,多次因罪入狱,可谓是屡教不改,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其素质低下和性格的问题,还有其他我们司法执法不满的原因。众所周知,1

鉴于起的是一个通过限制罪犯人身自由来让其悔过自新,赎罪而重新做人的作用,而李某屡教不改,且满不在乎,可想而知,鉴于的作用影响在他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所以我们 当今司法与执法功能的体现应该是深刻的反思,树立我难过司法和执法的威严威信,对于功能的定位作用的发挥,来一个深刻的转变,这样子对于罪犯的改造,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会有很积极的作用。

第二起案件相当的具有争议性,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判处怎样的刑罚,引起了同学们积极而广泛的讨论,两被告徐某与李某,都系重庆人,也都曾有过犯罪史。许2002年因诈骗罪入狱,李曾因抢劫罪入狱。10年12月两人伙同在逃的另外一人在重庆租的一辆现代小轿车来到湖南湘潭作案,三人的犯罪地点选择的相当巧妙,在湘潭某工业园人流不多交通不便的地段作案,这为作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作案两起且都顺利得手,两起案件的情节如出一辙,犯罪分子设计的手段方法也是一致的。第一起案件李女士(化名)在路边等车去长沙,徐某经过并与李女士搭讪,另一犯罪嫌疑人(现在逃)作为路人经过,不小心掉了一个钱包,被徐某拾得,徐某便与李女士商量此钱包怎么处理,后李某开车过来问李女士和徐某是否打车前往长沙,徐某趁李女士还没有反应过来便把李女士拉上了车,此时,路人也赶来了也拉开车门上了车。问李女士和徐某是否拾得了他的钱包,此时的车上共有四人,李女士为受害人其余三人均是合伙的犯罪嫌疑人。路人笃定是李女士和徐某拾得了他的钱包并称他在钱上面有标记要求徐某和李女士将财务拿出来给他辨认,李女士此时已经被情况的复杂性弄搅了,只好拿出来自己身上的几千元人民币,司机李某乘机拿过来用纸包起来当起了“见证人”,并把钱放在了车前。李女士不料中了他们三人的掉包计,将已经包好的调包的钱交给李女士,又将李女士送下车,整个过程不长,李女士这才恍然大悟,报纸里面现在包的不是钱,自己上当了。在第二期作案中,受害者为一对夫妻。三个犯罪嫌疑人又采取同样的手段作案成功,让这对夫妻白白损失了上万块。这三位犯罪嫌疑人均为作案老手,可见是经过精心密谋策划才是是作案的,其手段技巧令人实在佩服惊叹,且屡屡得手,骗局设计巧妙复杂,老百姓很容易中计,他们很聪明的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来作案。此案的另一复杂之处在于,受害人与对于案情供述的不一致,存在着很多的出入,又给此案的解决多了一定的难度,受害人认为他们上车以及交出钱财都是被迫的,违背了自己的意思,而被告人却认为受害人上车交钱都是自己自愿主动的,他们贪小便宜的心思在作祟,这么矛盾的供述给定罪量刑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障碍。而法院认为此案应定性为抢劫罪而不是诈骗罪,因为整个案情的性质较重且数额巨大,存在威胁强迫的情节,违背了受害人的意思。而被告人却坚持认为这是诈骗性质的犯罪,我们将诈骗与抢劫进行比较,其的确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和差一点,且还要充分证明案情的情况之下合理的定明案件性质,做出公正的审判,还受害人一个公道。另外,申老师不仅仅组织我们旁听了现场法庭审判,还要求我们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模拟审判,选择剧本,分配角色,同学积极而热情的参与,为此次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班选择的案件是湘潭市贝亚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诉被告湘潭市文明房地产有限公司合同拖欠工程款纠纷案例一案,整个审理流程严格按照实务中的流程而来,原被告双方都举出了充分的证据,原告代理人代理意见认为文明房产称二楼楼梯的热弯玻璃没有安装,是贝亚公司违约所致与事实不符。该楼梯时二楼和三楼之间的装饰梯,该梯属合同约定增加工程的一部分,和三楼的部分泥水工程一起由双方约定与二层工程一同结算。文明房产原承诺将三楼工程交给贝亚公司施工,后又违反承诺将三楼工程发包给第三方范建明施工。并以工期紧张、急于入伙为由,令我们限期撤场。至撤场时,所有工程均已完工,该楼梯的扶手和梯级铺石已造好,热弯玻璃已订造。由于文明房产急于清场入伙,该热弯玻璃未能及时安装,这个结果完全是文明房产自身原因造成的,并非贝亚公司违约所致。根据双方签订的 《工程施工委托合同》第七条第3点“未办理验收手续,甲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造成损失由甲方负责,并视为甲方已实际验收”及第7点“工程未办理验收、结算手续,甲方提前使用

2或擅自动用工程成品,由此造成无法验收和损失由甲方负责”的约定,自2009年2月12日文明房产接收使用该工程项目起,该项目视为已竣工验收。文明房产称上述未完工的两个项目即使存在,其损失亦应由文明房产自行负责。综上所述,由于在2009年2月12日原告承接的工程已竣工,文明房产以《工程施工委托合同》第七条第2点的约定要求原告支付违约金石不成立的,所以请审判长驳回其反诉请求,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代理人认为被告称“直到2010年5月28日,贝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承诺会安排完成上述两项工程”,“于是与其就已完成的工程签署了《关于大唐盛世办公楼二楼装修工程结算的报告》,并承诺会在贝亚公司完成上述两项工程后付清工程款”不属实,真正的事实是2008年5月28日,被告要求原告减收部分工程款,向原告出具《关于大唐盛世办公楼二楼装修工程结算的报告》,这是双方就欠付工程款的支付问题进行协商的其中一次。原告对该份报告仅确认工程结算价款,即同意按532231.18元计收,但从来没有做出过被告所称的上述两个承诺。被告当时也未曾提出热弯玻璃和乒乓球室铺VC地板胶两个项目没有完工的问题。被告违反合同约定,故意拖延支付工程款,已严重损害原告的合法利益,其以热弯玻璃没有安装为由种植支付工程款的理由是不成立的。首先,该热弯玻璃是由于被告要求撤场而未能安装的;其次,该热弯玻璃是二楼梯的装饰附件,装与不装不会严重影响楼梯的使用功能;再次,原告也没有将热弯玻璃纳入结算款里面。被告以《合同法》第67条为由抗辩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84条、第286条的规定以及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委托合同》的约定内容、判决如下:由被告支付原告工程余款180000元,由被告支付原告欠款利息20000元。

关于此次法庭进课堂活动,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讨论和正义仍然不绝于耳,很感谢申老师的教导,为我们法学院零八级所以学生带来如此生动鲜活的案例教学,使我们对法律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奠定了我们从事法律事业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08级法学2班2008250220刘沙

第二篇:模拟法庭论文

法院执行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这一热点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执行难的现状

(一)“无序执行期”

(二)“粗放执行期”

(三)“理智执行期”。如何才能切实解决执行难,保障民事强制执行的顺利进行,保障司法的权威性,是摆在各级法院和执行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执行难形成原因:

(一)司法执行权地方化和行政化难消除,执行工作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为严重。

(二)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引起的社会人员流,被执行人难找。

(三)债务履行能力差。

(四)法律规定不健全,强制执行立法滞后。

(五)执行体制不健全,措施乏力。

(六)传统执行理念的根深蒂固。

(七)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八)司法独立性不强,权威性缺乏

(九)协助执行和委托执行难求,执行工作举步维艰。

(十)执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适应要求。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在现行体制下,当事人要实现法院判令给其的债权,可采用的方法。

(二)从完善我国执行体制、加大我国执法力度等制度方面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三)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执行工作。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执行人员的艰苦努力,一定能解决执行难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司法永保权威,法律永保威严。浅析执行难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给付内容的一种司法行为。“执行难”是指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义务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给付内容,致使执行不能,权利人合法权益不能实现、社会信用关系和商品交易安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和人民法院的权威遭到践踏的情况。法院执行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这一热点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执行难的现状

(一)现状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对97年以前受理的二审、再审等案件进行认真清理,限期审结,共审结超过法定审理期限的案件1400余件,并督促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采取有力措施,审结了超审限的案件36万余件。(二)1998年9月至12月底,全国法院共清理未执行积案120万余件,执行标的总金额达893亿余元。

(三)吉林省省法院政治部、执行局起草的宣讲提纲中讲到:“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执行方式改革,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执行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我省法院执行案件结案率为75.5%;2000年结案率为82.9%;2001年结案率为83.4%。1998-2002年全省法院共执行案件217297件,年均执结率为81.6%,执结标的额为192.3亿元。”

“从数字上来看这种成绩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实际上“执行难”问题依然严重,执行财产真正全部一次执行到位率还不是很高,仍在许多执行积案。我省截止到2003年一季度统计,全市两级法院共有各类未结执行案件1196件(其中含中止执行案件380件),未结案件标的金额总计10554.9万元。全市两级法院共有专职执行员52人,人均积压案件为每人23件,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的法院有的执行员手中旧存案件甚至达到100件。”

“执行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地显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按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公室的分析归纳,反映在法院执行工作中,十多年来,大体经历了“无序执行期”、“粗放执行期”和“理性执行期”三个阶段。

(一)“无序执行期”。“无序执行期”突出发生在90年代中期之前,最典型的行为是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抓人促执行”,即用违法拘留被执行人的办法来逼迫被执行人偿还债务。对被执行人依法采取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是《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的权利,是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已执行的必要手段和保障措施,必须依法坚决实施,并且要用足、用好。但采取强制措施的前提是必须依法,被执行人得有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依法应受制裁的行为,而不能违法采取。由于大量案件积压,社会反响强烈,法院压力很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左右,曾有一段时间,有的法院为提高执行率,采取过违反法律规定的“以抓人促执行”的办法。这种办法对于执行案件确实收到过一些实际效果,但却是无序执行的作法,是违法的,以至造成了无序执行局面。

(二)“粗放执行期”。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无所不在,常将一些企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限制法院执行,规定 “法院执行案件首先得报告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经允许后才能执行”,引起一些法院特别是外地法院的的粗放对抗。有的法院为回避当地党政机关,在执行案件时,采取异地查封扣押的办法,常在半路查封车辆或拘留被执行人,而当地领导就派公安围追堵截,有的甚至按“抢劫”立案,为此事,有的法院执行人员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理智执行期”。针对“执行难”及其相应带来的无序执行、粗暴执行的严峻情况,最高法院向党中央专题报告了“执行难”的问题,中央政治局专门听取了汇报,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1999年7月,党中央下发了11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反对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严肃批抨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滥用职权干预法院执行工作的错误作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支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依法治理和解决“执行难”问题。中央文件下发以后,形势迅速改观。执行工作从此进入“理性执行状态”,有力地推动了“执行难”和无序执行、粗暴执行问题的解决。

如何才能切实解决执行难,保障民事强制执行的顺利进行,保障司法的权威性,是摆在各级法院和执行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执行难的原因

在现阶段,执行难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复杂的社会背景,是司法执行权地方化和行政化的必然产物。

(一)司法执行权地方化和行政化难消除,执行工作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为严重。一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和利税大户,属于地方政府重点保护的骨干企业,法院执行始终面临着政府的行政干预。二是前些年,党政机关开办了大量企业,现在这些企业按规定已退出市场,企业尽管已停止和注销了,但上级开办单位往往应承担资金虚投,抽逃资金或企业清算的法律责任。少数地方官员和部门领导为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对正常的执行工作干预、阻碍,为被执行人逃避履行义务寻找种种理由,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事实,有的甚至设置“保护区”,阻碍法院判决、裁定的执行。

(二)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引起的社会人员流,被执行人难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象民营企业的倔起,公司热、开发热等,导致起诉到法院的民事、商事案件逐年增多,而一些被执行人为逃避还债,搞假“破产”、假“改制”,避而不见甚至有些人为达到逃债的目的,远走他乡,下落不明,无法执行。

(三)债务履行能力差。

1、应执行的财产难动。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案件和政府及内设机构盲目投资而欠债的案件难以执行;企业与公司、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三角债”和“多角债”案件,难以执行。象一些企业和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工人拿不到工资,企业可供执行的则产只剩下厂房和一些设备,这些财产不好变卖,而且如果强制变卖,势必引起工人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发生。

2、被执行人缺乏执行能力。例如,近年来,涉及农村土地纠纷和村委会的案件,数量增多,农民抵触情绪较大;村办企业倒闭,借贷不能偿还,又无财产可供执行。

(四)法律规定不健全,强制执行立法滞后。目前,我国司法执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大诉讼法规定的相关“执行程序”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大量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条文仅有三十多条。这些解释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现有的执行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执行通知书确定的履行期限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存在冲突;二是对被执行人逃避债务行为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三是对在义务人实施隐匿财产、抽逃资金等使生效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硬逃避债务行为,现行的执行方式强制不足;四是执行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五是执行标的物处理困难,对不能实现财产换价的执行标的物如何处理,不同的法院有不同的作法。多年来,全国法院有待执行的案件不少于二、三百万件,把执行程序规范作为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这种立法体例本身就限制了执行规范的完善。

(五)执行体制不健全,措施乏力。

一是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随着民商事案件大量增加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形成一套符合执行规律的执行工作体制。理念陈旧,思路狭窄,重审轻执,审执严重脱节,执行人员依职权主义为主,而非强化当事主义。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比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变卖财产;假离婚,将财产分割给对方,债务自己承担,导致法院执行难。二是债权申请人不具有市场风险意识,认为法院判多少,就应执行多少,不具有财产举证责任,造成执行难。

(六)传统执行理念的根深蒂固。一是执行方式上,重说服教育轻强制执行。二是执行标的,重国有集体资产的保护。三是执行的程序和结果,传统的执行制度和实践既不利于实现私权,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四是执行人员权力集中,甚至超职权主义现象严重。

(七)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1.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们过多地考虑眼前利益,诚信、法治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思想严重。

2.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发生经营风险后,不愿承担,导致大量逃避执行现象的发生。

3、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低,保险基金储备与支出矛盾,社会保险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

4、破产制度不完善。在执行中大量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的案件,实质就是事实上的破产案件,而我们在处理系列案件中,把被执行人的财产处分了,按比例分配后,未履行部分还得中止执行,导致大量未结案的存在。

(八)司法独立性不强,权威性缺乏

1.司法独立性不强。法院的人、财、物都属于地方,这就使法院成为“地方的法院”,在这一体制下,法院不受地方的干预是不现实的,保护地方利益也在所难免。

2.司法缺乏权威性。在依法治国的社会中,即使当事人不同意判决结果,也认为判决是必须履行的。而我们的案件当事人申诉,检察机关抗诉,法院再审,一个案件审七、八次的都有,司法权威自然无法树立。

(九)协助执行和委托执行难求,执行工作举步维艰。一是有义务协助执行的单位和部门妨碍执行。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请求有关部门如工商、房管、土地、车管等单位协助,而这些单位往往妨碍执行,比如金融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干扰、阻碍人民法院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有的为当事人通风报信,转移存款。二是地方司法保护干涉执行。在实际执行中,法院之间配合不够,有些委托执行案件往往石沉大海,查无音信。到外地执行,有的当地部门、当地法院无故推拖或设置障碍,导致当事人难找、材料难查、存款难划、物资难扣,赴外地执行往往是无功而返。

(十)执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适应要求。一是执行力量不足;二是部分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入世情况下执行工作的需要。执行人员法律知识不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简单地认为,执行就是拿着判决书、调解书向被执行人讨帐,这是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

三、执行难的解决方法

为解决执行难问题,中共中央于1999年发布了著名的“11号文件”,要求加强执行工作,改革执行工作,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0月发布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对执行体制进行改革的总体构想。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并于2000年在全国各级法院中开展了“执行年”活动。执行难问题是我国现行执行体制的不完善及混乱而造成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要从完善我国执行体制、加大我国执法力度等制度方面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一)在现行体制下,当事人要实现法院判令给其的债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开悬赏的方式,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合法的途径使判决确定的权利得到实现。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悬赏他人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第二:悬赏他人居中进行调解,说服债务人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

2、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或诉讼前如果发现对方当事人有转移财产、挥霍财物等逃避债务的行为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2和9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提出或申请,可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作出强制性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3、当事人可借助司法机关将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对方当事人绳之于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4条和《刑法》第313条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发觉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机而拒不执行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对已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立案侦查,并给予刑罚处置。

二)优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扩大民事纠纷解决的方式。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可以分为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社会救济三种。私力救济主要包括自决和和解。社会救济主要包括调解和仲裁,公力救济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当事人选择公力救济,其意识的自由必然受到公权力限制,且还须面临繁琐、复杂的诉讼程序及高昂的诉讼成本。有时还要面临第三者(法官)的恣意,以及对方当事人的拒不执行等风险。但要实行私力救济和社会救济的话,我国又没有现行法法律可依(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有法律的保障)。理论上本来是有三个机制可以解决民事纠纷的,但现实中却变为一个,即公力救济。这势必会出现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挤压,都挤到法院来解决纠纷,因此执行难问题的出现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基于以上认识,国家在一定程度内应该允许私力救济的实行,鼓励公民选择社会救济来解决纠纷,特别是和解、调解。

(三)完善诉讼保障制度,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保障当事人的基本合法权益。

1、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我国的诉讼保障制度只包括:保全制度(即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先予执行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三项。这三项保障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并不能保障当事人的基本权益,应该建立一项最低权益保障制度和诉讼费用保障制度。所谓最低权益保障制度是指:在执行难案件当中,由国家支付一定财物给胜诉的当事人,以保障胜诉方得到法院判令给他的最低权益(取回物质上的损失)。在现行体制下,我们国家建立一项这样的制度也是有物质可保障的。在许多案件当中,有许多无主物、赃款及一些无人继承的财产都收归为国有,这些资金全可拿出来,用来保障在执行难案件中胜诉方的最低合法权益。

2、应当完善我国诉讼费用的收取制度,建立诉讼费用保障制度。当前我国诉讼费用一般都在案件审判前收取,执行费用在法院施行执行程序前收取。且费用收取又按诉讼标的收取,这是相当不合理的。而高昂的诉讼费用和执行费用让当事人的负担确实很重。国家应该减少诉讼费用和执行费用收取或应在当事人的权益确实取得保障之后(即在判得到执行后)收取诉讼费用和执行费用。而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早已得到施行,我国的广东高院也已经废除执行费预收制度,这成为公民广为喜欢的一种制度。

(四)、完善现行法制,建议出台《强制执行法》,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保障司法的威严。

1、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我国把强制执行程序归入到《民事诉讼法》中,且规定执行机关是人民法院,执行行为兼具有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于一体。有些法院还专门把执行庭升级为“执行局”广泛地承担有关执行事务。“审执不分”是民事执行效率低下的制度性原因,尽快制定一部《强制执行法》,最基本的规定就是要把执行机关独立出来,让法院独立做审判工作,这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即:司法独立。可以提高法律的威严,在公民心目中树立起司法机关的良好形象,维护司法的尊严。

2、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检察院在执行过程中要行使好法律的监督作用。在现行体制下,出现难于执行的问题,一部分是由于法院的执行力度不够;一部分是有些债务人在执行债务上的确有困难,这类是真正的执行难。检察院应对法院的执行行为起到法律的监督作用,而对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当事人应加大执法力度,将其绳之于法,使刑罚在强制执行领域起到威慑作用。

(五)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行能力和执法水平。执行工作政策法律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对执行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执行队伍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强执行干警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执行队伍,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强化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执行人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要将那些政治责任心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中层干部充实到执行局,使之成为一支过得硬,人民信得过队伍。三是要规范执行案件的流程管理,实行阳光执行。一方面,要实行“阳光执行”将案件执行的全程公开,即实行案件执行主体公开、执行进度公开、执行标的物处理公开、中止案件的情况公开等“四公开”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执行人员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实行执行裁判合议制,完善执行裁判权、实施权的监督制约机机制,促使执行人员依法执行、文明执行。

(六)发动社会力量促进执行,从而改善执法环境。要通过社会新闻媒介舆论宣传、改善执法环境,强化在人民群众中法律至高无上的意识。一是要建立执行案件信息举报中心和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二是要设立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和财产举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债务人大会,将拒不履行的单位和个人在电视、报纸上曝光、亮相等,从而促其执行。三是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试行申请执行风险告知制度。进一步明确规定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应提供的材料和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状况和相关的线索等,并将因实际执行不能的情况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

(七)灵活运用各类执行措施。对于已规定的民事诉讼法中和有关司法解释中的各种执行措施大胆使用灵活运用,如司法拘留、查封、拍卖等,对故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积极借助被执行人所在地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公共披露被执行人名称、生效法律文书及其确定的义务,督促其履行。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或大胆借鉴兄弟法院的执行方法,例如,有奖举报,对被执行人高限制,债权转移,不动产抵押返租等,并逐步加以完善。对那些故意阻碍抗拒执行的违法行为,应依照民事诉讼法适用罚款,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犯罪的按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八)大力宣传执行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执行法律知识。普遍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确保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途径。法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执行工作,把国家的法律政策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诸新闻媒体予以宣传,在全社会以逐渐形成“生效法律文书必须执行”的法律意识,形成以抗拒、阻碍、干扰人民法院执行为耻,以服从、协助、支持人民法院执行为荣的法制环境。

(九)积极依靠党委领导和人大支持,增强执行工作抗干扰能力。法院必须紧紧依靠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重大执行活动及时邀请人大现场监督,定期向党委、人大汇报执行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法院执行工作也离不开党委和人大的积极协调,法院执行活动需要检察、公安、银行、工商、土地规划、房产等职能部门协助的情形愈加普遍,一些剌手案件,经过党委、人大的协调,执行工作遇到的难题便能较顺利地解决。

(十)改革司法体制,确立司法权威

改革司法体制,要使法院断绝与地方的人、财、物的关系,摆脱地方的不正当束缚,建立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司法体系。

(十一)完善市场运行体系,确立社会信用制度

1、政府应通过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和服务,以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还应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福利制度、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险制度。

2、完善破产法,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一是引入自然人破产制度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成为社会信誉的一种评价标准,通过加强对破产人的社会管理,包括消费限制等相应丧失的身份权利的“严加看管”,使破产人不易骗取社会的信任,再举太多的新债。二是严格执行企业破产制度。企业的破产,可以平等地保护债权人,职工的工资和劳动保障费用,国家也可以减少税收的流失。

(十二)确立司法权威,提高法官素质。1、提高法官的职业技能。

2、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培养健全的人格修养。

三、小结

在我国加入WTO后,执行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突出。自1999年全国法院开展“执行年”以来,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比如大力推行委托执行,组织执行大会战、完善执行机制,改进执行程序,提级、交叉执行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执行难”问题虽然得到了初步缓解,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决非朝夕之功,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总之,解决“执行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广大执行人员的艰苦努力,一定能解决执行难这个问题,从而捍卫我们司法的尊严,永保我们法律的威严。

[参考文献]

[1] 孙小虹:“克服执行难问题是社会系统工程”,载《人民日报》1999年3月10日。

[2] 张子学:“论我国民事执行法的编制”,载《河北法学》1994(1)

[3] 贺卫方:“又见执行难”,载《工人日报》1998年7月10日。

[4] 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6]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7]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8]徐昕:《论私力救济》,清华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9]《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10日,两会特刊。“我国法官和检察官的人数正逐年下降”。

[10]:“法院首请私家侦探揪老赖”,载《江南时报》2002年12月13日。

[11]方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12]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3] 江伟、肖建国“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载《法学家》2001(4)

转载他人作品

第三篇:法庭模拟

模拟法庭心得体会

法庭模拟,经过几周时间的准备,终于在今天得以顺利的开展,并且落下了帷幕。虽然不是很令人满意,但还是蛮欣慰的,毕竟第一次实践参与法庭的审判程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中,让自己亲身体验在开庭审理前准备过程中以及开庭过程的种种辛酸苦辣。整个开庭的过程是复杂的,严谨的,由于我们对程序并不熟悉,在有个别环节中存在瑕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仅仅凭借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更多的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参与实践活动。这次实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首先对于案例的改编也是一个费心思的工程,不能简单的设定成符合某个罪名的案件,而是要能有辩论的余地,符合多种罪名的构成要件,才有利于案件的证据调查以及庭审辩论环节。经过和其他分组成员几天时间的讨论,结果如下:2009年9月5日11时40分,被告人左学义驾驶豫J-QG008号五菱之光面包车沿解放路由北向南行驶,沿一座拱桥下坡时,由于拱桥桥面的自然拱起遮挡视线,加之天黑,左学义未发现醉倒在拱桥另一侧下坡桥面的被害人陈某某,将陈某某碾压于车下。事后,左学义下车查看,发现有一人躺在汽车下,想将被害人从车下拉出,但没有拉动,被告人就用千斤顶将车顶起,将被害人从车底拉出来丢弃在路边,驾车逃离现场。被害人陈某某后来被他人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经法医鉴定,陈某是由于内脏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交警大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认定死者陈某趴在桥下坡约5米(桥全长14米)处偏右位置,经开车试验,该位置在汽车上桥时是不能发现的,而在汽车从桥顶下坡,如果是夜里,就较难发现,即使发现也肯定来不及采取措施。案发后,左学义被依法逮捕,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其次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根据案件事实以及公安组制作的证据,我们法官组成员的第一次开会讨论对于案件涉及罪名的初步判断。我们每个人都发表了对于案件的看法以及应处罚的罪名,结果分成三派,有故意杀人,遗弃罪和意外事件。我的观点是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根据故意杀人的构成条件,即在造成被害人受伤的情况下,放任与被害人的生命于不顾,因为被告人有撞人的意外事件的前行为下,即先行义务,他有义务救助被害人而不是放任于不管,明知将被害人拖出后放置于桥上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救助而造成被害人的死亡,被告人左学义的间接故意行为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结果。随着案件程序的进展,辩护组也提交了证据内容,我们法官组开了第二次的讨论会,这次根据辩护组和检察组双方提供的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案件实质内容的了解更清晰,更明了,更彻底。此次的讨论主要集中了两种观点,遗弃和意外事件,不能达成合意的原因主要是针对事发时,即被害人被撞后是否死亡以及被告人当时的主观想法,根据两组提供的证据上分析可得被告人下车检查时,通过多种方法检查结果认为被害人当时已死亡,随即被告人把被害人从车底拖出,而且还是通过千斤顶的帮助,而不是在拖不出的情况从尸体上碾过,由此也可证明被告人没有主观恶意。而且被告人是在认为被害人已死亡的情况下放置于路边就不能认定为遗弃,只能认定为意外事件,即无法预见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对于意外事件造成的撞死被害人,然后将尸体放于路边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可罚性。以上是我在这次会议中的所提的观点。第二次会议的结果初定是遗弃和意外事件,最后结果还得等开庭时辩护组和检察官组的对于证据的质证结果以及辩护结果再定结论。

随着各组成员准备工作的就绪,我们正式进入庭审程序,随着法官的一锤令下,正式开庭,在庭审进行中,法官主导庭审程序,各组出庭人员都能很好的配合,成功完成此次的模拟法庭。从这次的开庭审理来看,总的来说还是挺不错,毕竟对初来咋到的我们来说能达到这种结果还是满意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我觉得在庭审过程中,我们的模拟审判长的说话语气极其气势都还蛮有法官的架势,整个过程都能严肃并且严谨的遵循法庭的程序,显示出了法官的威严形象,使我们的庭审顺利完成。其中的不足之处,就是作为合议庭,三位法官在庭审过程中缺少对被告人的发问以了解案情,而且在整个审判程序下来,两位审判员都没发言过,即分工不够,作为中国的法官主导庭审的特色没有发挥出来。这也是我作为法官组的成员所比较惭愧的事,对于实践我们真的太缺乏了,所以也没有顾虑到这方面的缺陷,当然这也是给我们的警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应多关注实例,去法院参加见习。其次,在庭审过程中,辩护组的成员做的很让我佩服的是,他们抓住了质问证人时的技巧,该问什么?怎么问?都是很大的学问,从他们的出色表现看,他们在这方面是做足了功课而且抓住了重点。相比之下,作为控告组的一方,显然处于弱势,而且从他们的表现来看,明显是缺乏准备工作,连定罪依据都提供错误,把已经废止的法律依据提供上来,而且在质证环节也显得薄弱,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个警示,即开庭并不是简单的辩论,更重要的是找证据,用事实说话,再结合雄辩才能博得法官的认同打败对方。再次,整个环节都能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在辩论环节,还有所欠缺,不能体现出法庭辩论的气势,太过于平静。最后,从庭审的结果看,我们的合议庭在经过开庭之后作出的正确判断,给被告人定意外事件,即根据双方所进行的举证,质证,辩论的一系列链条,再结合被告人的如实陈述,最终判决是意外事件,体现了依法判案的原则。当然,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宣判阶段,我们的审判长在宣读判决书时频频出错,对于法官作为威严及庄严代表,这是不容许的。对我也算是启示作用,在准备工作中应该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尤其是在程序方面,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都是我们的不足之处。观看完后总的感觉是让我受益匪浅,真切的体会到了整个庭审都需要认真,仔细,不管是哪个角色都需要作一番苦功夫,为我在往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根据案件的开庭审理,检控组和辩护组双方主要争议的问题是对于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意外事件,还是遗弃。各方都极力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此争议问题的思考,即当这样类似的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做,像被告人一样丢弃被害人于路边,还是拨打120尽全力救助被害人,虽然这在法律上没有给与处罚,但是道德层面呢?对于现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心里,人情疏远,利益至上的社会动态,肯定不止左学义一人会这样,驾车撞死人不管不顾。现在普遍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即事不关己高高挂上,能避多远就多远。做了什么坏事,看看周围有没目击者,如果没有,那就逃之夭夭了呈现出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丧失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友爱,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情操,传承我们的中华民族美德。对于现在社会上盛行的人们之间的漠视态度极其担忧。很多人都把社会责任感抛弃于外,对于自己造成的后果都不敢负责人的人更别人提能担当起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国家也应该做出努力,即学校的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提倡学生去做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的身边的小事,不能拘泥于形式。遏制这种不良的人心风气应该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更应该提倡道德,以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这样也更发挥了公民的监督力量。

在这次模拟法庭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包括知识的加深巩固以及更新,而且让我反思了引起这样的案件的事实反应了现代人文的不良面貌,不容乐观的现状,督促自己应该做的更好,秉着这样的信念,大家一起进步社会才会进步

第四篇:模拟法庭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10月24日,团县委、法院联合主办的“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县人民法院审判庭举行。

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石洪亮;县政协副主席姜葳;县人民法院院长王长义出席了活动,县内各中学团委书记、小学大队辅导员及部分群众观摩了模拟庭审过程。

这次模拟法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采用逼真的场景,以案说法、庭审辩控。来自县第四中学的11名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成功模拟了因沉迷网络最终实施抢劫的典型案件审理全过程,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到法庭审判当中,了解法庭审判过程及法庭纪律,见证法律的威严,使他们更加懂得法律的公平与公正。

模拟审判结束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对学生的精彩模拟做了现场点评,认为模拟庭审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审理过程严肃认真,逼近真实法庭审判。

此次模拟法庭活动的举行,是我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活动通过青少年亲自体验庭审现场,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浓厚兴趣,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变青少年被动学习为主动了解,给青少年敲响警钟,提高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的能力,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模拟法庭材料

津海小学开展“学生模拟法庭”活动的框架和流程

一、建立“少年模拟法庭”“小法官”评选及任免制度 对于“小法官”的评选,我们本着“激励先进、引导后进”的原则,不以学习成绩、从前表现为“门槛”,而是以近期表现、进步幅度为准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庭”的机会和可能。不断拓宽学生参与的范围,扩大影响面。“少年模拟法庭”每月开庭一次,“小法官”任免一次,形成制度。

二、建立一个活动平台,实现活动“载体化、经常化” 以班级中队为单位,设立各班小法庭,利用班队会时间举行活动,每月至少1—2次,活动过程、内容纪录并上报德育处。

三、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实现对活动的科学评价

每个班级的自行活动,由班任老师(各班副班主任)及法制教育相关负责人(德育处)即时讨论、评价、反馈,激励。

津海小学开展“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总结

一、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设了一个平台,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利用、整合各类资源,开辟了更广阔的体验、实践空间。

二、密切了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系。活动不仅是孩子的,也是家长的、社会的,他们的参与,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吸取了知识,不仅密切了三者的关系,也使三者更进一步的融合,促进了学校、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

三、“少年模拟法庭”牵动了经常性法制教育活动、相关主题教育,提高了教育活动效果。

(一)法制课教学

我们坚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确定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法制教育图书》、《安全教育知识图书》、等。经过教师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宣传讲解,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二)班队会教育

各班主任都把法制教育作为班(队)会的主要教育内容,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精心编写教案,经常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法制教育。

(三)安全教育

建立家校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在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定期进行电话家访,做好记录,解决实际问题;正面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开展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普及活动,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推荐学生主要上的网站有:《中国少年雏鹰网》、《基础教育21世纪》、《下一代》、《中国少年报》、《101教育网》等。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网络不良内容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以“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会。采用各种形式:看一看,禁毒教育图片;说一说,用一句话的形式来说说毒品的危害;演一演,用小品的形式来展现毒品的危害。孩子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瞧:“毒品啊!你是幸福生活的摧毁者!”“毒品,请远离我。”“毒品,我真的很恨你,请你从世界上消失”都出自我们孩子的口中。

(五)安全常识手抄报展览。让学生了解一般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了解不安定因素对大家成长的危害,让学生懂得了掌握安全常识终生受益。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播放交通安全的宣传片,并通过竞赛,让师生更多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避免了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出现交通事故,真正做到了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通过以上以“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为牵动的系列活动,我们扭转了过去育人成才仅仅是学校一厢情愿的独角戏局面,特别是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之后,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得到了家长的大力关注与支持,比以往取得了更加喜人的成绩。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我们津海小学全体教师牢记“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六百年!”的校训,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创设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又不乏教书育人之特质育人环境。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发扬敬业创新精神,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模拟法庭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拟法庭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模拟法庭材料

    《模拟法庭剧本》 人物: 审判长:1人 审判员:2人书记员:1人 公诉人:1人 辩护人:1人 被告人:1人,被告人陈号,西城区中学初一学生。 被害人:1人,被害人张东,西城区小学五年级学生。 证人:1人......

    模拟法庭

    庭前准备 书记员:请大家肃静,现在宣读法庭纪律。 一、旁听人员必须保持肃静,不准鼓掌、喧哗、吵闹,不得有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二、旁听人员不得随便走动,不得进入审判区; 三、......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 一、教育目的: 通过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了解法庭中的各项程序和各种角色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实践、体验和探究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准备工作: 1、向同学大致介......

    模拟法庭稿范文

    永坪中学模拟法庭剧本 (2010年4月) (书记员入席、站立,宣布法庭纪律) 请大家坐好,保持肃静,现在宣布法庭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讼法》和《人民法院规则》的有关规定,......

    模拟法庭

    书记员:请旁听人员保持肃静。下面宣布法庭纪律: 1、 未经法庭允许不准录音、录像、摄影; 2、 除本院因工作需要进入审判区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审判区; 3、 不准鼓掌、......

    模拟法庭

    演员:审判长、助理审判员两名、书记员、公诉机关、被告、被告律师、原告、原告律师、证人、法警 模拟小法庭剧本——校园偷窃 书记员:原告及其代理人是否到庭,被告及其代理人......

    模拟法庭

    好家风装饰公司与个人吴顾借贷案 书记员:请旁听人员保持安静,现在宣读法庭规则: 1、到庭所有人员应听从审判员统一指挥,一律关闭通讯工具,遵守法庭 秩序,不准吸烟。 2、旁听人员必......

    模拟法庭材料(推荐)

    全国高等法律院校 “理律杯”模拟法庭比赛 模拟行政诉讼案件材料 2011年 ~ ·~ ·~·~ ·~ ·~ ·~·~ ·~ ·~ ·~ ·~ ·~~ ·~说明:1.本案所有事实情节均为虚拟,与任何现实经济组织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