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我校双选会招聘会有感
参观我校双选会有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三年级了,当然,压力也悄然而至,由于自己还有家里的一些原因,从来没有想过要考研的我再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然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大三了,该考研的也开始复习了,该找工作的也当然要为找工作做准备了,在我们学校,很大一部分同学是通过每年都在我校举行两次的企业与学生的双选会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很幸运,在我很想要感受一下双向招聘会的气氛的时候,刚好就有一场双选会。3月26日,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上午8时我校西校园篮球场外已聚集了许多同学,他们身着正装、手持简历,等待着2011届春季双选会的开始。2011届春季双选会在我校西校园篮球场举行。据我从各方面了解到此次双选会共有240多家企事业单位来到现场招贤纳才。
也许是要去看得人太多了吧,双选会的现场时凭票进场的,一张票十块钱吧,据说凭票入场是为了更有序规范地进行现场管理,旨在为我校2011届毕业生优先提供便捷、全面、完善的就业岗位信息服务。考虑到就业大环境下的双向需求,因而开放入场券售票点,尽量疏导参加双选会的外校生。往后的大型双选会,将长期采取凭票入场制度。
我是从一个看似学生的人手中买的票,且不管他是从哪里弄来的。因为我们第一节要上课,所以我们是下课后才进去的,到我们进到里面时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但是那时,在毕业生春季双选会的会场外,不少应聘者为没有进场的票而发愁。据我了解,此次双选会前夕,学校已向本校2011届毕业生免费发放入场券。而当天,双选会也于上午10:00起对外校生公开售票。难道这次双选会真的受欢迎到一票难求的地步了吗,还是每年每次的双选会倒是这样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之前也没有参加过别的双选会,现在想想,真应该每次都应该去看看的,毕竟,这样的机会在我们学校一年也才有两次。
在双向选择洽谈会的现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头戴红帽、佩戴工作证,忙碌着的招聘会志愿者十分显眼。他们虽然不是应聘者,但是仍然在为我校的毕业生忙碌着,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尊敬。
走在一个个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行道上,看得我既兴奋又焦急,这是大四的学长学姐们最后的一次在校的双选会了,也就意味着下一次的双选会是面对我们这一届招人的 了。一个个企业单位的应聘场地不大,但为吸引应聘者注意,不少企业出尽奇招。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贴上了“现场拍板”、“薪资待遇2500元/月以上”的标语,引得不少应聘者驻足围观。该公司主管表示,只要觉得有合适的人才,不用复试直接录取、直接敲定上班时间,这样也可提高效率。面对这样好的条件,自然会有很多毕业生愿意排队等待应聘。
另外,也有企业通过发传单、制作精美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格力公司就以“We need you”、“What do you want”、“We are the king”三个主题制作了展报,许多同学也同样愿意在应聘点前排起了长队,等候应聘。但是企业也有强弱之分,虽然有的企业招聘点前排起了长龙,但有的企业却是门庭冷落。OPPO、苏宁电器、富士康等大企业颇受同学们欢迎。尽管排着长队,但仍有许多应聘者在队伍后耐心等候。
虽然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多的忙忙碌碌中的工作人员和毕业应聘者给人一种希望,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是从一排排狭窄的人行道中走过的时候,一句句的“有专业要求吗?”“有工作经验要求吗”“工作环境怎么样呢?”这些对于招聘单位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同学们的心里却显得尤为重要。在我这个即将要参加应聘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在那个喧闹的双选会现场,我哦一次次的问自己,我有什么样的工作经验吗,我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工作环境呢,我能找到一个什么待遇的工作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不再看那些企业排队的人多哪个企业的人少了,而是关注于那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机械行业的招人要求,看看那些单位我能有应聘的资格,那些单位会更适合我。但是,看了快一个小时,别说我更适合那些单位了,就是我能有资格去应聘的也没有多少个,很多单位基本上都是要求英语过四级,有些要求更高的单位就要求英语过六级或者四级要有多少多少分的,有些更好的就要英语过四级,计算机过国家二级,在校没有过挂科现象这些,反正企业单位越好要求就越高,对于我这样什么证书也没拿到的学生来说,好的单位就别想指望了,心里确实有点不舒服。但是更有甚者,在双选会的现场,有些单位还要求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这对于我有事一道难题了,从农村来到南宁城市读书的我遇到生人还是会有一点紧张,所以口雌伶俐能言善辩对我还要一段时间的磨练。
招聘会到了中午,有关机械的我也基本上看了一下,到了中午我就去吃饭了,那时也有很多企业单位已经招够人了,有毕业生的热情,工作单位的热情,还有志愿者的热心,工作效率自然很高。
通过这次双选会,我从新认识了自己,原来现在的自己,相对于企业的要求是那么的欠缺。同样,这次参观也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为了对号入座,为了能到更好的企业去发展,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在学习之余也试着看些其他方面的书籍,增长见识,这也是和同学交流的资本,锻炼口雌伶俐的材料。把该考的证考过,不让自己的功课挂科,多做运动,都说我们是机械男,身体自然要健壮。要从从各方面增强自己的素质,为下一次的双选会,为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篇:参观招聘会有感
参观招聘会有感
4月23日,我去了一趟中关村,在中关村西站附近的一广场上偶然间看到一个大型的招聘会现场。
因为刚踏入大学不久,对招聘、应聘一类的事并不态感冒,但还是好奇的去看了下。所谓的招聘会,说白了就是在一块空地上搭几十个遮阳的大帐篷!这就是招聘会给我的第一感觉。从外观上讲,很类似于我才进入大学看见的“新生报到现场”那种场景„„
因为对什么公司单位的没什么了解,知道的像百度搜狐之类的又不可能在这儿“搭帐篷”,所以在一些完全不知名的名字间看来看去,最后我停在了一家“律师公社”面前,我第一印象是“律师事务所”,可能是动漫看多了,对这个特别感兴趣,虽然我本身很讨厌法学。
一个橘黄色的大帐篷就坐落在阳光下广场靠北边的角落里,一群西装革履、穿的像要进礼堂演讲的人排着长长的队(其实无论哪个帐篷下都是排着长龙),但其实我看到不少人穿的白衬衫都湿透了(那天是有些热,但更重要的是人多,摩肩接踵,挤在一块„„那个热啊,我挺佩服他们的耐心的,现在的我呆在那个地方想跳脚,也许三年后我也会和他们一样,为了顺利投出一份简历,付出再多也无所谓了!)
在这里竞聘的大多是女生(律师这行业。可以理解),也有
男生,大部分是学法学的,而且还多是硕士(硕士也开始不值钱了),最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学工科什么电子的也来参一脚(估计是太想把简历投出去了)
那个所谓的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大多没听明白,也许是过于
专业了,但是我对他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问的问题每次其实都是一样的,有点照本宣科的感觉,跟我在杂志上看的“各种名人当年应聘时候”的那些情形大不相同,而且我感觉考官水平也不咋样,但是对来者却非常严格(自己不行,对别人要求还挺高的,我不喜欢这种人),无论别人答得好还是不好,最后一句话“我们有意向的话,到时候会电话联系你!”
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有些答得比较流利的,那
人会多问很多问题,直到表情发生改变(对每个人,他表情都变过,看来所有的人都被他挑出了毛病),而有些人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被那人用刚才那句千篇一律的话礼貌的“轰走了”。另一方面,应聘的人很多心理素质也不太好,被考官问久了(照理说应该是好事),情绪上有些波动,回答也远不如之前,这个时候基本都会被“轰走”。
我大概呆了两个小时,听了差不多十二三个人(自己差点
也被叫去了,于是走了),时间长的或者说答得好的也就2个,再严格点说就1个(有一个镜头至今记得,她把考官逗笑了,不知是否为好事),但是这种招聘会每天都有(我看介绍上说是这次大型招聘会会持续5天),很难保证今天最出色的人最后一定
会被选上,因为你也不知道明天来的人是不是更强的高手(有时候感觉这就像一场博弈,如果跟你一起来竞聘的都是“水货”,那你就赚了!如果全是高手,那算你倒霉——而且你大部分对手你根本不知道)。
也算是亲身经历吧,感触是有不少,虽然我很早就从各种
渠道得知如今社会找个饭碗儿挺难的,但没想到这么折磨人(我看有人排队是“组队”性质的,轮流排,我不知道是不是“家庭组合”,但有“专人”买午饭——面包、泡面之类的),不过我想我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找工作的艰辛我体会得还远远不够,但是有了这次感触也算是我一笔财富了,虽然不能十分专业地总结出一些应聘技巧,不过我还是了解了不少考官的德行和“怪脾气”„„这也将成为我今后应着重注意的地方!
报告人:XXX 时间:X月X日 班级: 授课教师:
第三篇:参观招聘会有感(本站推荐)
参观招聘会有感
4月15日,我去了广埠屯附近的一个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会,规模不是很大,而且好像经常会有。记得在我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招聘会在体育馆举行,那时候我也去看了几次,给我的印象,就像新生招新一样,几个橘黄色的帐篷,几个宣传板,一个小桌。
在招聘会现场,没有见到那些知名的企业,这有点令我失望,关于我们专业的,我只看到了几家证券公司,类似于长江证券。我知道长江证券在是属于武汉本土的证券公司,但是综合实力在全国并不是很高,发展客户群体,基本为中小客户,营业网点较多,但是客户的未定型并不是很好。职工的平均素质也赶不上中信证券等一类证券公司,所以我对长江证券的第一感官并不是很好。但是因为和我的专业相近,所以我还是比较关心在这里驻足看了一会。在这里竞聘的大多是男生,可能是专业的原因,给我的感觉里,很多女生毕业了总是喜欢去做银行的,毕竟女生去做柜台也是蛮好的工作,在银行里收入稳定,奖金优厚,也不会像证券那样有些时候总会为了客户倍感压力。但是我作为一个男生总是觉得做柜台,每天做一些出库,扎帐这类的活,实在不像一个男人该做的。
下面我们再说说那个考官,那个所谓的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实在是觉得没什么水准,问了几个人,几乎都是一个套路,第一个问题都是“有证券从业资格证么?”然后就是有相关的营销经历么?说实话,好像没看她问过什么额外的问题,可能是她也是不想知道,估计她所需要的就是客户经理,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岗位,一个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岗位,一个月的工资1500多。
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有些答得比较流利的,那人会多问点问题,直到表情发生改变(对每个人,她表情都变过,看来所有的人都被她挑出了毛病),而有些人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被那人用那句“如果有意的话,我们会联系你”千篇一律的话礼貌的“轰走了”。另一方面,应聘的人很多心理素质也不太好,被考官问久了(照理说应该是好事),情绪上有些波动,回答也远不如之前,这个时候基本都会被“轰走”。
其实我原来在家乡也参加过类似的招聘会,但是没有现在的感受,毕竟心境不同啦。自己离就业越来越近,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招聘会逛了一个小时左右,只是觉得自己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或许对我们就业真的不是一个最好的出路,或许证券行业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是去深造么,去考研,还是争取出国,何去何从,自己越来越迷茫啦。
报告人:费恩龙
时间:4月16日
班级:0910 授课教师:钟文勇
第四篇:双选会有感
双选会有感
作为一次特殊经历,参加了双选会。走进会场,一种紧张的气氛油然而生。今天来的人不太多,不知是来的时间有点晚,还是别人的积极性不太高。看着一张严肃的脸,这样让他们显得有些的成熟。看着学长学姐一位位正装的样子感觉有点职场的气息,想到一年后的自己,也将会像这样的奔波忙碌?还是成竹在胸?犹豫徘徊?我才了解到就业没有那么的简简单单,看着学姐和学长忙着递简历,忙于和面试官交谈,自身也就觉得自身的卑微,其实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见到什么都觉得很好奇,自身的不成熟,让人会觉得不稳重,办事也就会不牢靠,没有责任的承担能力。所以说要有见识,遇到事情要不慌不忙稳得住,才能办的好事情。一如既往,既然是双选必定是双方共同的共同才能达到共识,才能彼此欣赏。
企业对于现在的毕业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偏见,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本身技术不过关,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拿不稳什么事情,而且还是要一些有工作经验的最好是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试问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来的俩三年的工作经验,但是换个角度对于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省去了,再次培训的时间,更快的加入到工作的进程中去。所以说利益是相对的,就如同商场上的买与卖一样,商家会设定自己需要的价格,消费者同样也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相对的处于同一个共赢的局面,你利于我,我利于你。这才是双选会的意义所在。
相对于企业,就业人员也应当有一定的思想,不能局限于小小的现在,要放眼于未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做简历的时候要凸显自己的才能,过分的谦虚就是自卑了,在吸引招聘者的眼球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功夫,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当然也不能前后不顾,不切实际。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企业了。在有的就是举止之间散发的语言的气息,不要让人觉得,自己是个稚气未退的孩子,一直处于一个狭小的视野当中。在有的就是细节,例如像是这次的双选会的穿得那么的正式,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会让人觉得你非常注意这次活动,不过作为大学生,还不具备社会人员的那些成熟,穿得那么的正式反而会觉得自己像是小孩子穿得大人的鞋子,虽然在镜子里看起来很好看,但是就是觉得别扭。
虽然距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但是经过这次双选会让人受益颇多,让我在未来不管是择业还是创业的道路上都添加了一块基石,现在最重要的是增长自己的能力,在以后毕业的时候是自己成为主动的先手,而不是背动的,让别人捡来捡去的,路在自己的脚下,怎样走还得看自己怎样的在路上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决心。将这条路走下去,不要到最后回过头看去路上连自己的一丝痕迹都没有。不管有成功只要是最后做过自己就不会觉得遗憾,至少最后也可以自豪的说我努力过。
尽管我没有参加这次双选会,但我也感受到这其中的紧张的气氛,这已经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经历,过去的我,当前的我,未来的我。过去的已成为过去,现在的正在创造,未来在期待。
第五篇:参加双选会有感
2013年秋季双选会感想
王翯 10081217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出国留学的大四准毕业生,我还是参加了今年11月份在学校举行的双选会。第一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现在的水平是否符合了当下的工作要求,第二是为了体验一下双选会的紧张氛围。同时也应用一下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的面试技巧和应聘技巧。在上就业指导课之前我只是稍微了解过类似的“求职攻略”,在上课之后,这些技巧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可以付诸实践的知识理论。
一走进去,整个羽毛球馆满满的都是前来应聘的同学,大家穿着正装、手里拿着简历和各个企业的宣传册,寻找着合适自己的工作机会,突然感到就业压力的巨大。因为我是学的数字媒体专业,所以都在寻找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职位,但是发现很多的用人单位都没有数字媒体这一类的,很少单位在招聘数字媒体人才。还看到有家企业是要招平面设计人员,但是还必须带作品,我的作品没有达到要求的等级,只有一些平时的作业和业余的作品。可见现在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要求越来越来高,毕业后的我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是无穷的,我也由此产生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感,但是担心归担心,面前这么多企业的工作机会还是给了我一些希望。如果我在这么多的企业之中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职位,那么以后再社会上又怎么能很好的生存下去呢。
现在的企业对大学生有很多要求。其中有一点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表达能力。在应聘、面试甚至是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这都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注意的方面。表达能力是连接我们和同事之间的桥梁,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的话,有再多有意思的想法、创意,也不能被传达出来。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可以应用到参加国外大学的面试中。这种能力的应用是没有国界的,如果一个人在使用母语的环境中可以表达清晰,思路缜密,那么不管换到什么其他的环境下,都能很好的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双选会里,我在“北京易思尚国际传媒广告公司”投递了简历。这个公司需要在广播节目里播音的主持人、创意人员和行政人员,我在校广播台当了三年主播的经历正好符合这个公司的要求。另外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传媒广告公司也正好是我应该考虑的方向。这个职位的面试官也非常注重应聘者的表达能力。另一点就是英语。这一点我不是很担心,因为我对我的英语水平很有信心。好多单位招人都需要有工作经验,所以说在大学期间,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而反观自己在大学的经历,我对我的社会工作经验的练习还是很多的,我经常跟着学长学姐一起接一些社会上的活儿,练习了专业技能之外,还丰富了工作经验。
第二个印象是,我们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给机会锻炼自己,抓住每一个机会,以提高工作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大学校园和社会仍然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要真正参加社会实践。我在大学四年里经常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比如说帮孤儿院的阿姨照顾小孩,在小动物保护中心打扫狗笼,在北京国际马拉松大赛上帮忙登记寄存物品之类的工作。这些工作都给了我很多跟社会人打交道的机会。我体会到了“社会人”和“校园人”的不同。所以,在双选会中,我跟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沟通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困难。他们在跟应聘人员聊天的时候重点在于被面试人员的谈吐、习惯、礼貌、条理。而不是像在校园中面试学生干部时的轻松随意的氛围。由此我想到了,高考其实不是决定一个人人生的唯一关卡,无论去了哪个大学,985还是211,只要在大学中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充分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那就不枉这四年的光阴。四年的时间,尤其是在18岁到22岁正充满力量的时段,抓紧每一分每一秒锻炼自己,就不怕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待业的窘境。
这双选会之后,足以让我看到你可以选择得到在更高的教育机构接受所谓更高质量的教育,但是你不能保证在那里能一定得到能力的锻炼。这写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些教条就可以学到的,而是要在有限的四年里给自己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我们在面临着不被雇佣的境地的时候,不要妄自菲薄,怨天尤人。而是应该反省自己为什么无法吸引企业雇用自己,是我们缺乏专业知识,还是不擅长面试应聘的技巧。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对症下药,一一解决,并不是束手无策的。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座大山,有时候就是一张画着大山的纸,一捅就破。经常听到一些新闻报道有些毕业生因为就业压力巨大而做一些让父母和社会伤心不已的事。而当我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不能否认会彷徨会手足无措,但是远远远远不至于会被吓倒。反而,这是一种能让我活跃起来的情况。太没有挑战性的生活才反而让我没有充足的生活下去的理由。这样说有点夸张,但是面临现在毕业生和企业和岗位之间不小心形成的所谓的“敌对关系”,我们得好好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明白,社会和我们不是敌人,我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排斥和摩擦,但是没有摩擦就没有火花,就不会打磨出一个有担当有承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