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时间:2019-05-13 02:3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第一篇: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

南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明明

2010年,南溪县政府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将依法行政的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中,积极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工作职能,发挥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在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开发,推进南溪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规范执法行为,营造优良法制环境

(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我县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对2010年制定的6个规范性文件实行前置审查和备案审查并按时向市法制办和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备案;开展了规范性文件补充清理工作,共清理出规范性文件15件,继续有效15件。二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县政府法制办对全县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进行了梳理,组织了近300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制培训,成功利用最新引进的办证软件开展行政执法证办理,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并实现了动态管理。三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县政府法制办修改和完善了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评议考核办法等制度,审核各类政务公开信息共计24209余条,同时在南溪门户网、县法制办网站等平台上向社会公布了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人员名单和行政执法监督举报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二)积极化解行政争议。一是要积极参与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建立了来访接待登记、回复等制度,主动受理解答群众诉求,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二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原则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10年县政府法制机构收到并办结行政复议申请4件,所有复议决定未被行政复议申

请人和被申请人提起诉讼。三是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发挥行政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2010年我县行政调解案件受理总数1445件,调解成功率90.24%,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二、拓展工作职能,助推经济迅速发展

(一)主动规范经济行为。2010年南溪县重点项目128个,总投资36亿元,2011年重点项目172个,计划投资41亿元。为确保全县经济规范有序推进,县政府法制办对经济工作的各领域通过法制手段进行问题梳理、专题研究、认真规范、严格实施。在重点项目管理方面,县政府法制办代县政府审查、修改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建立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方案评审办法》、《南溪县政府投资项目变更管理办法》、《加强南溪县政府投资性项目BT模式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减少不必要项目19个,审减项目投资1.7亿元,实现了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预防了项目建设中的腐败行为,有效地对重点项目加强了管理。

(二)主动参与经济事务。按照县政府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凡涉法事务县政府法制办均要主动介入,积极协调,提供可行的措施,使依法行政工作贯彻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征地搬迁工作为例,2010年南溪县共征地18宗,征收和收回土地面积4421亩,涉及7个乡镇30个村70个社。作为政府依法行政的牵头单位,县政府法制办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中主动作为,先后参加各类征地拆迁座谈会20余次,参与研究修改制定县征地拆迁相关决策文件40余件,出具相关法律意见50余条,协助处理涉及农村土地拆迁安置纠纷信访事项1件。在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和保民生、促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主动把住法律关口。自2010年至今,县政府法制办把涉法合同的备案审查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变事后审查为事前介入、事

中服务。先后共审查文件1000余件,各类合同(协议)110余件。南溪滨江三期工程建设从公开遴选投资业主的公告开始到整个工程结束,在项目谈判和合同起草及审查方面,县政府法制办做到了全程参与,全面介入,严守法律底线和维护政府的根本利益。目前,县政府法制办已实行涉法合同“动态管理”制度,对全县重大涉法合同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合同台账,切实做好了我县招商引资涉法合同的“内当家”。

三、完善自身建设,促进经济成功崛起

当前,我县已成功撤县设区,为实现南溪在川南城市群中率先华丽转身,在川南经济区中彰显活力加速崛起的工作目标,更好地发挥政府参谋助手作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我县政府法制办将以开展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进法制规范化建设,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篇: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安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迅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支撑。

一、以时不我待、争先进位精神为起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良好的精神状态,较高的目标追求,清晰的发展思路,扎实的推进措施。要树立雄心壮志,提升“精神区位”,清醒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差距潜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创先争优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力争有几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努力实现镇域居民收入增长和镇域经济发展同步。

从发展成效看,镇域经济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镇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展潜力看,镇域经济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市镇域经济近几年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还有待增强,工业化、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部分乡镇镇域经济发展缺主导产业、龙头项目、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优秀企业家的情况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依然偏低,外向度不高。镇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内生动力显得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结构性矛盾有待改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从发展条件看,镇域经济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等有利条件。我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大为改观,一

1些乡镇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市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大多数乡镇路网建设比较完善,部分乡镇处在高速公路网的辐射中;城镇化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发展,都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壮大规模、调整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

发展。

镇域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难点,也是增长点和突破口。强化

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推进镇域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先行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当地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优质品牌为核心,加快形成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精心培育、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增强其引领带动能力。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吸引资金,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高效优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原则,把城郊经济圈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乡镇作为重点,明确专业化功能定位,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建镇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功能、辐射功能、支撑功能。坚持产业优先,把产业兴镇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坚持规划先行,优先支持城郊乡镇、中心镇、特色镇发展,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信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

强化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培植活跃市场主体。发展最大的问

题依然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抓镇域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发

展。要坚持镇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资源和要素,打破一切限制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积极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集中,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充分发展的局面。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及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培训咨询、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大提高。

强化开放先导作用,提高镇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内

对外开放,主动迎接挑战。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习惯,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吸引各类投资者到镇域投资创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模式。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镇域优势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

强化企业家引领作用,培育镇域经济发展领头人。大量事实

表明,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个地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企业家的创业带动。要真心诚意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宽容善待企业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加强镇域人才建设,制订落实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镇域经济主战场创业服务。

三、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

式发展。

着力破解镇域经济发展难题。目前我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反映

较多的是用地紧张和融资困难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坚持规划为先,搞好土地整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搞好开发再利用,通过迁村腾地、“腾笼换鸟”等形式挖掘潜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集约用地,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根据信贷政策及时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把更多资金投向骨干企业和有实力、潜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吸引信贷投资;搭建信用平台,健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缓解镇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着力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真抓实干,着力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狠抓投资调度,跟踪推进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镇域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减少、下放、调整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对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少收费或不收费,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镇域经济评价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不仅要考核乡镇,也要考核相关部门,激励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提升服务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制订支持政策,落实解决办法。要切实落实镇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市直管财政体制。从理顺市、镇关系入手,解决好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总结借鉴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召开镇域经济工作会议,组织参观考察学习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决战五年、脱贫致富 ”思想大解放活动,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结合我镇当前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

**过数任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经济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跨越,镇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也有所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雏形,城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镇各项事业均呈现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放眼全局,我镇虽成绩显著,但与外县市区的兄弟乡镇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依然很多,强镇富民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区位优势不明显,与外县区相比无优越性。

2、无优势资源。

3、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民营企业小而杂,具有高税收、高科技附加值,对一方经济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寥寥无几。

4、财政增长速度缓慢,发展后劲不足,无支撑性税源。

5、产业结构调整乏力,无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三、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实抓牢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招商引资已经开展十余年,引进项目数量的累计已近百个,但从目前看能够存活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引进质量高、生存能力强的项目是我镇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区位优势不明显、天然资源匮乏等不足,全力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制定具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激励政策,鼓励全民大招商,并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力争实现引进一个,落地一个,发展壮大一个。

2、强化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找准当前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服务职能,把对企业的服务从文件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真心实意的为企业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让民营企业在政府的呵护中健康快速的发展。

3、开源节流,抓好税收工作。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乡镇的税收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就我镇实际而言,要想摆脱当前的财政困境,就应该从开源节流入手,对全镇的税源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大税盯得住,小税不放过,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注重新税源的挖掘和培养,不断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政府的日常工作,要勤俭当先,严

格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长期树立好过紧日子的思想。

4、因地制宜,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蔬菜生产是**传统产业,但随着近年城区扩建的加剧,大部分菜田被征用,全镇菜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前,**的蔬菜市场需求,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部分蔬菜依然外进为主,所以巩固和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仍然是我镇种植业调整的主攻方向,我们应该继续以林昌为试点,扩大蔬菜种植的范围和规模,把蔬菜种植业做大做强。此外,开发林下资源也应该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重点,我们应在实验示范的基础上,做好地龙骨、刺龙芽、桔梗等项目的推广工作。

5、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除了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把高耗能、高污染等企业拒之门外之外,还应以我县的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加大净化、美化、绿化的力度,逐步改善全镇的生存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第四篇:关于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研究

关于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研究

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由来与发展

政府中设立法制机构,在国外并非绝无仅有。1885年日本创设内阁制时,就设置了内阁法制局。法制局于1948年至1952年曾隶属法务省,于1952年7月复归内阁直属,1962年改为内阁法制局。内阁法制局作为法律顾问,负责向内阁、内阁总理大臣等陈述意见以及对向内阁提出的法案等进行审查起草等事项。其主要任务是:审查、修改各部门向内阁会议提交的法律、政令及条约案,起草法律及政令草案;就法律问题,向内阁和内阁总理大臣和各省大臣提出建议;对国内外和国际法制及其运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他有关法制的情况。

我国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建设,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建国初,新生的共和国废除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面临着建立新的法律制度这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适应法制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曾设立法制委员会,负责政务院的法规草拟和审查、修改工作。1954年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后,又于当年11月成立了国务院法制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并颁发了《国务院法制局组织通则》,由国务院法制局负责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和审查、修改工作,以及法规清理、汇编工作。1955年4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国务院发出在各级政府设立法律室的通知,指出法律室是协助政府负责人正确贯彻国家法律和进行有关法律工作的专门机构,并明确规定了法律室的职责。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当时的法制委员会、法制局、法律室虽然在任务和职责上不如现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广泛,但就其性质和作用而言是一致的。但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干扰,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受到削弱,在“文化大革命”中,随着社会主义法制被严重践踏,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被完全撤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中央提出:“搞现代化建设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法制建设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逐步得到恢复与加强。1980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1981年7月,又成立了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更好地为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86年4月,为了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务院又决定把原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两个机构合并,重新成立国务院法制局,作为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构,全面负责国务院法制行政工作,对国务院各部门的法制工作,通盘考虑,综合研究,组织协调,具体指导。1988年10月8日,李鹏同志主持召开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原则批准《国务院法制局“三定”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国务院法制局是负责国务院法制工作的办事机构,是国务院领导在法制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1994年3月又被确定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1998年3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作为国务院办事机构。

省级人民政府重新设立法制工作机构始于1981年。在国务院设立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纷纷成立了经济法规研究中心;贵州省人民政府则成立了办公厅法制处。1987年全国政府法制工作会议召开后,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将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和政府办公厅法制处合并为政府法制局或政府法制办公室。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立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名称统一为“政府法制办公室”。

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设立虽然有先后之别,但总的来看,是向不断健全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的。1990年至1993年是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大发展的一年。由于《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各级政府的法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没有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市、县,纷纷设立了法制局、法制办或法制科;已成立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也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有的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级别,有的扩充人员编制。特别是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复议机构,应当设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内或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合署办公”,这就实际上要求县级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非设不可。后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许可法》,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逐步加强。2001年机构改革,我省统一了全省政府法制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县级政府法制办公室设置规格为副科级。2004年,我省88个县、市、区除余庆县叫信访法制局、思南县叫法制局外,其余名称已统一为政府法制办公室,政府法制办公室设在县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内,大部分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设为正科级。全省地、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已经定编的编制数加上未定编但政府办公室同意配备的人员数共有328人,其中行政编制200人、事业编制128人,实到位250人,占应到数的76.2%,其中专职181人,兼职69人。47个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无内设机构。财务独立管理的有3个(毕节市政府法制办、玉屏县政府法制办、正安县政府法制办),其它的均为政府办统一据实开支,人事管理权未独立。

综上所述,虽然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较曲折的过程,但到目前为止,县级政府都成立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基本上从组织方面保证了政府法制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是有生命力的,是一定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

二、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履行职能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贵州省行政复议条例》、《贵州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贵州省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贵州省行政执法责任制与评议考核规定》等法律、政府规章的规定,政府法制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的主管部门,代表同级政府负责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协调、行政复议应诉等方面的事务。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政府工作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法制机构承担的任务愈来愈重。近年来,法制机构先后组织进行了应对入世履行承诺的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适应新的行政许可制度的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以及相应的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除了完成这些集中性的重大任务外,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主要履行了以下职能:

(一)承担立法(此职能仅限于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备案及解释方面的工作。

(二)列席政府办公会和常务会,为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作出重要行政决策和行政措施提供有关法律依据和建议。

(三)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协调行政执法中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进行认证、公告。

(四)开展本地区政府法制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组织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六)承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国家赔偿案件。

(七)承担行政确权案件的受理、调查、调解、审核等工作(行政确权是基层政府法制机构履行的特殊职能,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即由政府行政确权,其性质是政府享有的行政裁决权。这些案件涉及的法律专业性较强,由政府法制机构承办,能保证居中裁断确权的公正性,也利于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由于森林、土地、矿藏等资源和房产纠纷在县级发生较多,此项工作在县级政府任务很重)。

(八)开展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涉及政府行为共同规范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调研工作,为县级人民政府领导提供政府法制工作信息。

(九)承办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调研和方案起草工作。

(十)承担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法律事务。

此外,有些县级政府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还将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维稳事务、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等任务交由政府法制机构承担。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建设,提高了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规格,但由于至今未对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能进行定位,导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存在。

1、职能职责不统一,“三定”方案不落实。法制机构的定性和实际履行的职能不适应,地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不准确,大部分是明确法制办设在政府办公室,没有把法制办定位为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直属机构。造成大量基层政府法制机构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工作注意力无法集中,工作常常难分主次,长期处于应付状态。除玉屏县政府、思南县政府法制办和毕节市政府法制办等个别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是相对独立外,其他均将法制办当政府办的内设机构看待。由于法制办设在政府办,且未对法制办的应履行的职能职责作出规定,因此,很多地方没有制定法制办的“三定”方案,目前,除铜仁地区和其他地区个别县、市共计21个政府法制机构有“三定方案”外,有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三定方案”不落实。在人员编制上,有的已落实行政编制,有的是事业编制,有的仍未定编。在法制办内设机构上,有的有内设科、股,有的没有内设科室。有的事业编制参公,有的事业编制没有参公,这在执法主体上也是不适格的,从根本上影响了政府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编制偏少。有相当一部分地县政府法制办只配备一名副主任主持工作,或机构升为正县、正科后,主任仍是副处或副科级待遇。由于法制办没有单列,导致很多地方没有确定法制办的编制,目前,全省有18个县级政府法制办未定编制,有编制但在3人和3人以下的县级法制办共29个,而且多与政府办混编,个别法制机构虽有编制但人员配置不到位,有名无实。明确了“三定方案”的县级政府法制办,也存在人员不到位,全省县级政府法制办在岗人员3人和3人以下的有63个。有的县政府办为保证政府工作的运转,把法制办的人员安排从事秘书等工作,导致法制办兼职人员过多,有的成了政府办解决干部待遇的地方,把政府办的工作人员明确到法制办当科长(股长),占了法制办编制却不在法制办工作。在领导分管方面大都明确政府办副主任分管法制办,形成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分工中没有明确分管政府法制工作的领导。有的地县政府法制办主任由政府办副主任兼任,如毕节市、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松桃县等,主任、副主任大都负责有联系县市长的工作,牵扯了法制办主任的大部分精力,工作主次难分。这种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缺乏的现状与政府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对于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极为不利。

3、法制办专业人员少,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许多工作人员进入法制岗位的时间短,在业务能力上离工作实际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由于县级政府法制办设在政府办公室,造成法制办进人的力度和速度上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政府法制工作在实际中遇到许多困难,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现象:一是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与法律所赋予的职能地位不适应。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行政复议法赋予法制机构的重要职责,但由于法制机构的不健全和人员编制不到位,使法律赋予的职责无法履行。近年来,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行政复议案件以50%的增幅逐年上升,有的地级政府一年要受理上百件行政复议案件,有的县要受理数十件行政复议案件。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有关行政许可(审批)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将会继续增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既要有人力保障,还要有经费保障。有的地方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地方未按法律规定列支行政复议经费,使很多复议案件无法按期审结,致使行政复议法赋予的行政监督纠错职能得不到很好的履行。近年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逐年增加,现有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已是疲于应付。随着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铺开,政府法制的任务将愈来愈重,质量要求愈来愈高,程序规范愈来愈严,政府法制机构的现有编制和人员极不适应。二是政府法制机构规格与政府法制实际工作不相适应。国务院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的法制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工作,为本级政府和本部门贯彻执行《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但由于法制机构职能未定位、“三定”方案不落实,难以承担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的职能。

四、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

设立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是为了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因此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性质和作用与其任务和职责是紧密关联的。机构的性质和作用决定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而机构的任务和职责体现着机构的性质和作用。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系统工程中,政府法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所确立的八个方面35项工作中,法制机构的工作任务涉及七个方面22项,其中独立组织实施的8项,参与和配合其他部门的14项。再加上目前法制机构已经开展的工作,法制机构肩负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使其在编制体制、人员配备、职能设定、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与其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所承担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及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职能相适应。由于级别不同,行政权限不同,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具体任务和职责存在着一定区别。然而其基本任务和职责则是一致的,即全面负责本级政府的法制工作,对本级政府的法制工作“通盘考虑,综合研究,组织协调,具体指导”。

(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性质

1、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是常设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设置时间的长短划分,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常设行政机关和临时行政机关。常设行政机关是基于行政事务管理具有经常性,长期设置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通常是根据有关组织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设置的。而临时行政机关是根据某一特殊的临时性任务的需要而设立,完成任务即行撤销的行政机关,往往没有组织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政府法制工作是整个政府工作的基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具有长期性、经常性和稳定性,绝不是临时性的任务,因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不是临时机构,而是依据有关组织法设置的常设行政机关。

2、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直属机构。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级政府法制行政工作,具有通盘考虑,综合研究、提出建议、清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供咨询、办理领导交办事项等任务和职责。这些都体现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处于本级政府领导在法制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地位,是本级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直属机构。

一般而言,政府的直属机构是政府领导的附属机构,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原则上属于政府的内部机构,不能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不能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也就是不能成为外部行政主体。但是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性质较为特殊,它既是直属机构,又是综合性职能部门。这种特殊性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的综合性有关。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有组织实施监督执行立法计划,具体协调指导法制工作,监督检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负责行政复议工作等多方面的任务和职责,这说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有独立的多方面的对外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权限,可以独立进行法制工作方面的行政管理,可以成为外部行政主体,是综合性职能部门。

作为直属机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政府领导起着参谋、助手和顾问和作用;作为综合性职能部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又对本级政府的法制建设起着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正确认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性质的双重性和作用的双重性是很重要的。忽视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建设,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有的作用。

(二)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应该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1、拟订立法工作(此职能仅限于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审查、修改本级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报送本级人民政府的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规范性文件草案;组织起草重要的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规范性文件草案,承办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组织清理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进行编纂和汇编。

编制立法计划,是有立法权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一个首要任务,而编制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则是所有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县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长期使用、反复使用的决定、命令、办法、规定等政策措施。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行政法制建设的需要,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立法或规范性文件预测分析,在全面征求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的基础上,对各项立法或规范性文件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清轻重缓急,编制出立法或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以指导各部门、各单位的立法草案或规范性草案的起草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治县的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规范性文件草案的起草,都有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因此,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要根据立法或规范性文件计划的要求,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起草或联合起草有关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草案。同时在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起草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使这些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草案,不同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按时完成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

各部门、各单位起草的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草案完成后,都须上报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这些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审查、协调和修改。所谓审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审查这些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草案是否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相抵触;其二,审查立法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保证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规范性文件符合规范要求;其三,审查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的条款是否切合实际。所谓协调,是指协调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由于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工作和业务上有交叉之处,再加上缺少全局观念,表现在立法上,就必然造成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之间的不协调,甚至矛盾和冲突。因此,协调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起草、审核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建国以来,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由于形势的不断发展,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必然有一些需废除或修改,因此必须经常地及时地进行清理;对需废除的,通过本级政府明令废止;对需要修改的,及时修订;对继续有效的,整理汇编公开发行。同时,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规范性文件过多、过散、缺乏内部的有机联系,不仅不便于执行,而且会给工作带来混乱,因此,必须通过编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以利于自治条例草案、单行条例草案和具有普遍约束力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适用和遵守。这也是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可能也不应该对一切事务都作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为了使这些规范性文件能适应复杂的、具体的事件和关系,就需要进行解释。同时通过解释,可使容易引起争议的条款或原则性的条款的理解和适用更符合起草原意。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其解释权属该级政府,但具体解释工作通常由该级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承担。

2、办理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工作,负责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下一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负责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的备案工作。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按照《贵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的规定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同时,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还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做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的备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命令。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依靠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过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来行使此项权力。备案审查主要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与法律抵触、矛盾,是否适当,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3、根据需要拟定实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配套文件,处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协调本级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之间在实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协调、解决行政执法争议。

协调部门之间在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的矛盾和争议,接受同级政府委托或指派,对同级政府各工作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就管辖、执行法律、法规理解不一致等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4、参与本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决策论证,为本级人民政府重大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审核和法律服务;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作为民事主体涉及的有关法律事务。

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主要为本级政府的各项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进行法律论证;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5、组织、指导、协调本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组织、协调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进行认证、公告和管理,负责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负责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调研和方案起草工作,并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方案的实施。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既要抓行政立法,又要抓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负责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则有代表本级政府组织和负责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职责,即监督检查本级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情况,发现和解决在行政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正确、有效、及时地实施,以达到严格依法行政的目的。

6、办理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国家赔偿案件,指导、监督本地区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赔偿工作。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依法办理由本级人民政府复议的行政案件。同时,还要指导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建立行政复议工作制度,指导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还应受本级政府的委托,承担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和行政赔偿工作。同时,还要指导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搞好行政诉讼案的应诉工作。

7、承办行政确权案件。负责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案件以及房产等其他依法由政府确权案件的办理。

行政确权是基层政府法制机构履行的特殊职能。土地、森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土地、山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即由政府行政确权,其性质是政府享有的行政裁决权。这些案件涉及的法律专业性较强,由政府法制机构承办,能保证居中裁断确权的公正性,也利于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由于森林、土地、矿藏等资源和房产纠纷在县级发生较多,此项工作在县级政府任务很重。

8、研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行以及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本级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某些条款过于原则,执行起来有困难;某些条款前后重复;某些权限划分不清;等等。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就应通过调查研究,使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地反馈回来,以便进行修订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弥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而又需要法律予以调整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9、组织对本地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人员、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进行培训。

县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要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在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各类法制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法制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同时,还要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使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精神和内容,促进依法行政。

10、指导本地区政府法制工作业务和法制机构队伍建设,开展政府法制理论研究和交流。

为确保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对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和同级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和同级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承办的各类法制监督方面的案件进行统计。根据工作需要,对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和同级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进行表彰和奖励。

11、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政府法制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12、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规定的其它职责。

关于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定位的思考

(湖北省松滋市农业局法制科,杨泽瑛)

随着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行政处罚法》的颁布为标志的部门法制工作起步阶段(1996―2000年);二是以《行政复议法》实施为契机的部门法制工作发展阶段(2001―2005年);三是《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纲要》的施行将部门法制工作建设推进到全面规范化建设阶段(2006年 以后)。由于受机构设置较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定位散见于各单行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中等因素的影响,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越权越位或者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和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行,为加强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建设,本文旨在对县级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作初步探讨。

一、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定位的依据

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定位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授权;二是各级政府编委下达“三定”方案时对其职能的明确规定;三是本级政府及其部门根据依法行政的工作需要,指定或设定新的职能。

二、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能

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是同级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及其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职能应定位在行政执法的调研、协调、监督、指导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部门法制理论研究与探讨。对于部门普法、执法、依法行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撰写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为部门法制建设作出较大贡献。

(二)部门政策法规调研与论证。参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组织的立法调研、法规修改、法规清理并提出建议;参与涉及本部门政策调研并撰写调研文章,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决策当好参谋;对同级政府其他部门起草的涉及本部门所管理的事务的规范性文件的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建议;对本部门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清理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部门行政许可的指导与监督。对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和审批文件制作规范进行指导;对负责实施行政许可的机构和行政许可责任对象进行监督,对其在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行政许可监管过程中违反《行政许可法》和其他有关规定,情节轻微,尚未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或者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作出责令改正的决定。

(四)部门行政执法的指导与监督。对部门行政执法的指导主要是在案由确定、办案技巧、法律适用、文书制作、成卷归档等方面;对部门行政执法的监督主要是两个方 面,一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其内容包括对本部门起草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上报,对其他部门起草涉及本部门职能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对本部 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公告,对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告执行情况。二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其内容包括对执法人 员是否适格,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充分,执法机构是否超越法定职权,是否履行法定职责,是否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等。

(五)办理本部门行政强制措施、听证、复议、应诉、案件移送和申请强制执行等相关事宜。

(六)依法负责本部门生产事故调查、鉴定、处理的组织工作。

(七)负责本部门行政处罚委托授权和执法证的申办、审验并公告,执法服装和标志使用的监督。

(八)负责本部门行政执法“四制”的制订、执行与监督。

(九)本部门法制宣教、法律咨询、法规培训、法律服务工作。

(十)本部门行政执法协调和统计备案工作。

三、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的保障与监督。

(一)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的保障

1、人员保障。要配备1-2名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品学兼优的专业人员从事法制工作。

2、工作保障。一是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二是纪检、监察等部门对法制工作机构履行监督职能提供强有力配合与支持,三是同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对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人员定期培训。

3、装备保障。安排必要的经费购置办公设备、取证设备、通讯设备、宣教设备以利工作正常开展。

(二)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的监督

确 保县级政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职能充分而正确履行,是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必须对其实行有效监督。监督形式主要表现在人大对部门法制工作的权力监督,同级政 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工作监督,监察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关的司法监督,上级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层级监督,政协对部门法制工作的的评议监督,社会团 体、行政相对人对部门法制工作实行群众监督等。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县级政府法制工作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法制机构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也迎来了时代的挑战。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政府法制机构必须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政府法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准确把握法制机构定位,明确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

政府法制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全局性工作,在贯彻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实际上要求政府法制机构发挥牵头作用。为此,作为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应当认真研究 “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内涵,并由此准确把握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要善于从党委、政府的全局工作中考虑问题,注意把政府法制的每一项工作都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研究、把握,努力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通过在党委、政府的全局性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影响,提升社会地位,从而创造政府法制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整体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为政府法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是推进依法行政的组织保障。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任务重、人手少、经费缺、待遇条件差、机构不健全是一部分县级政府法制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多的有四五人,少的只有一二人;办公场所只有几十平方米;办公条件又比较简陋。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此,必须进一步重视抓好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并继续为之创造条件。在机构建设方面,建议法制办没有与政府办分开的要分开,并按上级机构设置要求升格。根据法制办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还必须增加人员编制,确保法制机构人数,并配备足够的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为综合股、行政复议股和行政执法监督股。政府常务副县(区)长分管法制工作。在人员选配方面,要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熟、作风硬的法制工作队伍为目标,建立准入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尽可能将达到国民教育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司法考试的优秀专业人才吸收进来,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在创造条件方面,重点解决法制工作经费,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在办公用房、交通工具、互联网设施、法律资料等方面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法制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三、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扩大政府法制机构的影响力

当前正处在转轨时期,法制还不健全,法治环境还需要不断改善。有些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党委、政府领导不重视,部门不理解,社会不了解,开展工作面临许多困难。面对困难,一定要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主动争取,积极作为,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确信和践行“有为才有位”,也即要通过努力工作,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赢得重视,争取地位。二是要主动汇报、积极宣传。工作要多请示,情况要多汇报,难处要多反映。为了工作,多找几次领导,多找几次部门,多反映一些实实在在的情况,没有什么可胆怯的。不论领导还是部门,只有了解了,才能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重视;只有重视了,才能支持。三是敢于处理问题,争取社会地位。在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是政府法制工作的同时,敢于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单位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主动介入调查处理,积极履行职责,做到既让行政机关信服,又让群众满意,从而使政府法制机构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扩大社会影响面。

四、突出法制工作重点,提供高质量的职能服务

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履行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职能,是服务性工作。工作中重点应突出四个方面: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当好参谋助手。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必须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切实担负起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突出抓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调查研究和情况交流等工作,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强化宣传培训,注重营造法治氛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干部是关键。要从加强法制宣传着手,继续实施好各级行政机关的学法制度,形成“领导抓,抓领导”的学法氛围,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做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推行业务骨干轮训制度,并进行法律知识考核,不断提高全县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严把文件审核关,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县级政府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文件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政府法制机构参谋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凡是政府各部门认为需要制定县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在请示政府领导同意后,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并由县政府法制办审核把关。凡未经法制办审核的文件,建议政府领导一律不予签发。县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按要求向市政府报送备案,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四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抓好协调落实工作。抓好执法监督检查是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极其重要的职能和工作任务。政府法制机构要从维护法律权威、提高行政机关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加强法制监督。发挥行政复议作为政府层级监督手段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化解行政争议。抓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抓好领导批办件的落实,对群众反映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等问题,都应当及时协助领导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让领导和群众满意。

五、创新工作思维方式,拓展政府法制工作新领域

政府法制工作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工作领域在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在不断丰富,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宽。我们不能停留和满足于文件审核、行政执法矛盾协调、培训发证等传统工作的层面上。要增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敏锐把握政府法制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政府法制工作,不断拓展政府法制工作的新领域。对本县党委、政府及部门的中心工作,例如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参与,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对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新领域,如相对集中处罚权、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要认真研究,积极出谋划策;对行政机关重大的行政决策要提前介入,主动把关,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对法制工作的一些新领域,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要认真研究,积极承担;对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主动介入,发挥综合协调和法律把关作用,从法律的角度向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对行政执法中的一些重大矛盾纠纷,要敢于大胆协调,树立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法制工作中的一些带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以及老大难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六、强化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法制干部整体素质

目前,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不但普遍人手少、任务重,而且工作面宽,涉及的法律事务纷繁复杂,人手少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人员素质与工作质量要求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即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这种队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因此,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同时,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鼓励干部刻苦学习,攻读法律书本,熟悉多方面的行政管理业务;在工作中交任务、压担子,锻炼培育干部,使之真正成为既有较高法律素质,又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法制机构内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严格奖惩,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形象良好的基层政府法制干部队伍,以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第五篇:发挥行政监察职能推进“清廉、高效、法制”政府建设

发挥行政监察职能推进“清廉、高效、法制”政府建设

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保障。如何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促进廉政建设,保证政令畅通,要求我们明晰行政监察工作思路,确立廉政监察的主导地位,发挥效能监察的促进作用,突出执法监察的保障功能,推进“清廉、高效、法制”政府建设。

一、确立廉政监察的主导地位,推进“清廉”政府建设

廉政监察在行政监察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清廉”政府必须发挥廉政监察的防腐作用。一要突出监察考核,实施制度防腐。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廉政建设综合考核方案》,把监察考核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廉政监察的职能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实施制度防腐。二要突出推进公开,实施源头防腐。要把握工作重点,制定《关于加强监督全面推进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内容,突出领导体制、责任落实、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制度和公开监督“六个环节”,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院务、校务、警务、检务、审判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十项公开。通过廉政监察,促进全面公开工作的落实,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要突出检查惩处,实施纪律防腐。要突出工作职责,重点查办党员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严肃查处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集资摊派以及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问题。坚决查处学校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坚决查处医疗服务机构乱加价、乱收费和开单提成等行为。通过有效开展廉政监察活动,确立廉政监察的主导地位,促进“清廉”政府建设。

二、发挥效能监察的促进作用,推进“高效”政府建设

效能监察在行政监察中处于核心位置,建设“高效”政府必须发挥效能监察促进作用。一要抓好效能监察的组织协调。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行政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要实施综合考核,围绕“三提高一降低”,开展县直机关工作综合评议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文明型、创新型、廉洁型、节约型”“六型”机关。二要抓好效能监察的重点推进。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是机关效能建设的目的。要实施效能问责,围绕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否定备案制、无偿代办制、公开公示制、离岗告示制、责任追究制、效能考核制等“十项”制度,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进效能建设。三要抓好效能监察的整改落实。整改落实是效能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志。要实施检查整改,明确“十对照十检查”的工作思路,要求行政机关对照思想解放的要求,检查“三少三多”(少一点怕的心里,多一些敢的勇气;少一点自私,多一些奉献;少一点争论,多一些落实);对照服务大局的要求,检查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强不强;对照创新克难的要求,检查工作中的问题及矛盾化解情况;对照工作落实的要求,检查工作任务落实和完成情况;对照团结协作的要求,检查个人、部门之间配合协作情况;对照履行承诺的要求,检查公开承诺兑现情况;对照“企业发财我发展”的要求,检查为投资者服务情况;对照关注民生的要求,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对照爱岗敬业的要求,检查精神状态情况;对照廉洁从政要求,检查依法行政行为。通过有效开展效能监察活动,发挥效能监察的促进作用,促进“高效”政府建设。

三、突出执法监察的保障功能,推进“法制”政府建设

执法监察在行政监察中位于关键环节,建设“法制”政府必须发挥执法监察的保障功能。一要强化依法履职的监督。“依法履职”是执法监察的重点。要加强对中央扩内需、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要集中力量对投资规模大、建设项目多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以及关系民生、影响面大的重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完善重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市场监管和执法,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各项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要强化执行政策的监督。“执行政策”是执法监察的关键。要加强土地调控政策落实和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强《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要加强商业贿赂行为的监督检查,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三要强化行政行为的监督。“行政行为”是执法监察的根本。要出台《关于对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干部违反廉政建设规定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办法》,完善监督制度,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通过有效开展执法监察活动,发挥执法监察的保障功能,促进“法制”政府建设。

四、明晰行政监察的工作思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发挥监察职能,加强廉政建设,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发挥“两个”优势,运用“三种”手段,完善“四项”制度,保证行政监察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一是树立“一个”观念。各级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的观念,在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监察领导班子在行政监察工作方面的组织、领导作用,为监察机关向政府负责创造必要的条件。监察机关领导成员要明确职责和任务,摆正位置,顾全大局,当好纪委书记的参谋助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抓好本职工作。二是发挥“两个”优势。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是两种优势,提高行政监察工作水平要充分利用合署办公的优势,使两项职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要善于借助纪委组织协调的优势,依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调动和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做到灵活掌握,综合运用,用足用活。三是运用“三种”手段。《行政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主要体现在廉政监察、效能监察、执法监察三个方面。要坚持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全面开展行政监察工作的方针。通过廉政监察,发现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效能监察,发现干部队伍中的腐败行为。要坚持以执法监察为动力,推进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不同的着眼点、侧重点,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各种监察手段,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在推进政府机关廉政勤政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完善“四项”制度。完善监察局长办公会议制度。按照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纪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有关行政监察工作的组织实施由行政监察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按规定职权进行处理的原则,明确行政监察领导班子办公会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范围,明确两会分工,切实发挥行政监察领导班子办公会的决策、指导、协调的作用。完善监察机关报告工作制度。重要工作部署、阶段性工作情况、重要政纪案件查处以及重大监察事项等,要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请示、报告,主动取得领导和支持。完善监察机关接受监督和特邀监察员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质询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定期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通报工作情况,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制度,接受公民、法人、新闻舆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不断完善特邀监察员参与和监督监察工作的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作用的机制和途径。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联系会议制度。行政监察是综合监督部门,应负责组织实施由审计、工商、税务、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执法监督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互通信息,协调工作,把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并针对源头治腐工作大多涉及经济案件、行政管理案件的实际情况,认真履行经济处罚权、停职审查权、特别参与权、特别查封权等,进一步增强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威性。通过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加速“清廉、高效、法制”政府的建设进程。□

(编辑/穆杨)

下载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