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封市谋划区域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第7位。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该市名列第138位,5年提升了119个位次。
(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4:70.7:23.9。工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95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超过25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材、铝及铝制品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和以少林景区为龙头、拥有三个4A级景区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特色育龙头,培育了一批像华润电力、登电集团、发祥铝业等主业突出的产业发展龙头,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支撑。围绕特色建群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卢店磨料磨具群区、三里庄高新技术园区、东金店木材加工群区等五个群(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登封市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项目10多个,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原煤年产2000万吨,水泥年产250万吨,铝及铝制品年产20万吨。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7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34%。
(三)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规划与建设并举,管理与促销并进”,加快现代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景区。从2003年开始,对少林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建设,对嵩阳书院、中岳庙景区进行了整治改造。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景区、中岳庙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先后启动了嵩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4年,嵩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少林功夫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十一”前将与观众见面。2005年,全市各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3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5%、51.4%;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3.3%。今年1—4月份,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9万人次,门票收入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3%、70.2%。
(四)巩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2005年,全市各级“三农”投入累计达到1.3亿元,是上年的2.5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家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向非农产业转移1.6万人。积极实施人畜饮水、移民搬迁、农村道路改造等工程,农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该市牢牢抓住“十五”时期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政府工作重点、新增财力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力争2—3年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为促进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县域经济支撑。
[1]
第二篇: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新华网河北频道(2012-12-19 14:46:43)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
阜城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改善“两个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提速提效意识、生态优先意识和实干兴县意识,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市前五位。
提速提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该县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安排,科学摆布,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城建等工作,做大县域经济规模,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集聚更多资源要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招商选资,把好入口,让项目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在农业发展上,以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特色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提高效益目标,着力扩大规模,增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促进三大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他们以运输物流产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对县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城建上,严格按规划要求,以阜南新区建设为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稳妥推动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吸引人流、物流向县城聚集。为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各项制度要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展软环境。
生态优先,着力打造美丽阜城。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高度的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铸造机加工、纺织服装、明胶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增上新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植和发展装备制造、包装材料、复合彩钢等低能耗、少排放、高贡献率的行业或产业,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凡是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无论项目多大也不引进。积极开展好“两个集中治理行动”和“一个攻坚战”活动,紧紧围绕“一人一亩林”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实干兴县,焕发干事创业激情斗志。该县不断强化实干兴县意识,发扬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潜心静气抓发展,求真务实抓建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他们对照年初工作目标,认真盘点,找差距、看不足,利用年前这段时间,抓紧完善,拾遗补缺,为明年工作打好基础。对达伦生物制药、合德兴能源、坤腾联合泵业、稻香村食品等4个项目定期调度,确保年底投产,对中瑞包装、瑛榕木业两个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解决,争取早日投产。(郝红军、苗凤强)
第三篇: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决战五年、脱贫致富 ”思想大解放活动,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结合我镇当前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
**过数任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经济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跨越,镇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也有所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雏形,城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镇各项事业均呈现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放眼全局,我镇虽成绩显著,但与外县市区的兄弟乡镇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依然很多,强镇富民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区位优势不明显,与外县区相比无优越性。
2、无优势资源。
3、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民营企业小而杂,具有高税收、高科技附加值,对一方经济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寥寥无几。
4、财政增长速度缓慢,发展后劲不足,无支撑性税源。
5、产业结构调整乏力,无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三、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实抓牢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招商引资已经开展十余年,引进项目数量的累计已近百个,但从目前看能够存活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引进质量高、生存能力强的项目是我镇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区位优势不明显、天然资源匮乏等不足,全力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制定具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激励政策,鼓励全民大招商,并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力争实现引进一个,落地一个,发展壮大一个。
2、强化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找准当前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服务职能,把对企业的服务从文件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真心实意的为企业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让民营企业在政府的呵护中健康快速的发展。
3、开源节流,抓好税收工作。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乡镇的税收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就我镇实际而言,要想摆脱当前的财政困境,就应该从开源节流入手,对全镇的税源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大税盯得住,小税不放过,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注重新税源的挖掘和培养,不断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政府的日常工作,要勤俭当先,严
格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长期树立好过紧日子的思想。
4、因地制宜,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蔬菜生产是**传统产业,但随着近年城区扩建的加剧,大部分菜田被征用,全镇菜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前,**的蔬菜市场需求,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部分蔬菜依然外进为主,所以巩固和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仍然是我镇种植业调整的主攻方向,我们应该继续以林昌为试点,扩大蔬菜种植的范围和规模,把蔬菜种植业做大做强。此外,开发林下资源也应该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重点,我们应在实验示范的基础上,做好地龙骨、刺龙芽、桔梗等项目的推广工作。
5、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除了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把高耗能、高污染等企业拒之门外之外,还应以我县的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加大净化、美化、绿化的力度,逐步改善全镇的生存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第四篇: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沱江坚持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抓项目,育骨干,建园区,大力推进产业化,增强了发展后劲,推动了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可达到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4%;全市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3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增长31.6%;完成财政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完成1.36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50元,比上年增加1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650元,增长15.9%。近年来,我们围绕“工业立市、项目强市”,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认真分析沱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全面分析把握市情的基础上,我们把沱江放在湖北和三峡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充分利用临近三峡三峡、区位交通便捷、工业用地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确立了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针对沱江过去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发达的实际,通过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骨干,提高工业化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农联动发展;通过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以工业的发展强市富民。
二、培育壮大工业骨干,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不断壮大工业骨干。一是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湖北化肥、三宁、开元、香青为代表的化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以奥美、稳健、朝阳、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以亚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二是创新发展机制,做大做强骨干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对409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彻底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即依法破产,盘活一批;股份改造,转让一批;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沱江酒业公司改制后近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5%,2004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45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2200万元,分别增长35.3%、33.3%。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三是推进技改扩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每年投入骨干企业的技改资金在1亿元以上,酒业公司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项目主体车间、锅炉车间已进入施工阶段;三宁公司12万吨合成氨平衡改造项目正加紧建设,精甲醇项目投产后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生料磨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造项目已竣工投产。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创新,酒业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公司采用全国同类最先进的电脑自动勾兑成型计算机系统,使酒液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沱江酒业、三宁化工被列入全省“三个一批”中的重点企业;沱江酒业、三宁化工、三峡奥美、长松钢厂、南辉科技等5家企业被三峡市列入40家重点工业企业加以扶持。四是培植精品名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制定了沱江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市属重点企业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精品名牌。沱江酒业公司开发的系列沱江大曲,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外质量大奖,是湖北省首届名牌产品,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南辉公司研究开发的铝电解电容器等关键性原材料——高比容铝电极箔,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开元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已形成4大系列20多种规格的产品格局,共有13项技术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化学二氧化锰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被列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沱江大曲系列白酒、三峡星食用植物油、九龙仙米等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五是发展外向型工业,拓展企业市场空间。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完成外贸自营出口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6%。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增强市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狠抓招商引进,借助外资外力,加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量。一是坚持定向定位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充分利用沱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近三峡水电基地等优势,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重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载电体及电子工业项目。组织参加了鄂港经贸洽谈会、三峡三峡投资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工业项目51个,协议引资21亿元,实际到位投资12亿元。二是引进培育骨干项目,构筑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骨干项目。今年已竣工和在建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11个,湖北化肥煤代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工程、南辉高比容化成箔、迅达工业科技园、奥美纺织卫材等项目均是投资过亿元、预期税收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湖北化肥煤代油技改工程总投资12.56亿元,2005年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1.3亿元;迅达工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预计经过3-5年努力,可引进培育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三是完善项目建设机制,推动市镇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制定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与各镇及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状。对项目建设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办,充分调动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狠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全市项目建设呈现骨干项目与中小项目并兴、市级与各镇项目建设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块状发展
我们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城镇建设的亮点工程来抓,促进项目向园区聚集,提高了产业板块的集中度。一是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我们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规划建设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并确立了园区主导产业,即把“楚天工业园”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规划面积9.24平方公里;把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建成农产品加工密集园区、湖北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可接纳工业企业15-20家。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建设、滚动发展的方针,每年由市财政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对园区建设的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两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的配套建设。为与楚天工业园建设相配套,我们按照城市道路要求,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110KV的城北变电站,并完成了电信设施扩容改造和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工业园区与外部联接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先后投资1.4亿元完成了以境内318国道、鸦来省道、雅澧省道和马窑省道为重点的公路路网建设工程。三是创新体制,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集。我们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谁招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项目收益,引导各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市政府对各镇统一政策,同等支持。仅今年竣工和在建工业项目中,落户两大工业园区的项目就达20个,总投资16.3亿元。
五、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工业发展领域
我们跳出“城镇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与工业的链接点来抓,围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农业推动工业,逐步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是培植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力。我们立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稳健、台湾鸿新、江苏洪森、浙江隆华、湖南湘宜、湖北天颐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全市粮油加工、棉纺加工、果蔬加工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6家,网络农户6.9万户,带动农业生产基地50多万亩,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700多人。二是建设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前置车间。引导农民树立“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农业就生产什么”的新理念,推动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坚持以“一江两(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河三线四区”为轴线优化基地布局,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60万头生猪、6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0万亩砂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3万亩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产品基地。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农户按合同生产,企业按合同收购。我市鸿新、隆华、天颐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均分别与农户签订了协议,承诺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以合同形式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市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今年已和农民签订订单16万亩,定购粮油6万多吨。
第五篇: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市委书记电视专访
近年来,沱江坚持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抓项目,育骨干,建园区,大力推进产业化,增强了发展后劲,推动了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年全市生产总值可达到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4%;全市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3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增长31.6%;完成财政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完成1.36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50元,比上年增加1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650元,增长15.9%。
近年来,我们围绕“工业立市、项目强市”,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认真分析沱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全面分析把握市情的基础上,我们把沱江放在湖北和三峡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充分利用临近三峡三峡、区位交通便捷、工业用地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确立了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针对沱江过去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发达的实际,通过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骨干,提高工业化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农联动发展;通过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以工业的发展强市富民。
二、培育壮大工业骨干,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不断壮大工业骨干。
一是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湖北化肥、三宁、开元、香青为代表的化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以奥美、稳健、朝阳、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以亚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
二是创新发展机制,做大做强骨干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对409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彻底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即依法破产,盘活一批;股份改造,转让一批;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沱江酒业公司改制后近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45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2200万元,分别增长35.3%、33.3%。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三是推进技改扩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每年投入骨干企业的技改资金在1亿元以上,酒业公司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项目主体车间、锅炉车间已进入施工阶段;三宁公司12万吨合成氨平衡改造项目正加紧建设,精甲醇项目投产后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生料磨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创新,酒业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公司采用全国同类最先进的电脑自动勾兑成型计算机系统,使酒液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沱江酒业、三宁化工被列入全省“三个一批”中的重点企业;沱江酒业、三宁化工、三峡奥美、长松钢厂、南辉科技等5家企业被三峡市列入40家重点工业企业加以扶持。
四是培植精品名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制定了沱江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市属重点企业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精品名牌。沱江酒业公司开发的系列沱江大曲,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外质量大奖,是湖北省首届名牌产品,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南辉公司研究开发的铝电解电容器等关键性原材料——高比容铝电极箔,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开元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已形成4大系列20多种规格的产品格局,共有13项技术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化学二氧化锰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被列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沱江大曲系列白酒、三峡星食用植物油、九龙仙米等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五是发展外向型工业,拓展企业市场空间。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完成外贸自营出口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6%。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增强市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狠抓招商引进,借助外资外力,加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量。
一是坚持定向定位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充分利用沱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近三峡水电基地等优势,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重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载电体及电子工业项目。组织参加了鄂港经贸洽谈会、三峡三峡投资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