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时间:2019-05-12 19:0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第一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董成森

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并呈现出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征。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任重而道远,必须加快推进。

实施差别化和特色化发展。我省县域经济所面临的情况变化很大,县域产业类型各不相同,区位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贫富不均。我们要结合当前状况,研究出台全省指导政策性文件,为各地提供分类指导;鼓励各地根据县情选准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把特色资源作为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可在大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打造三四十个工业强县,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环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沿岸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打造三四十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更优的粮食生猪油料;完善重点农业县和生态功能补偿机制,对生态功能县、江河源头县和禁止开发区,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禁止发展重化工业,优化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确保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

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采取贴息、补贴与奖励等办法,特别是将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引导资金等向工业园区倾斜,支持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建设好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引入竞争机制,对省级工业园区实施“淘汰”与“替补”考核。突出产业特色,加强引导协调,实现产业优化配置、功能互补,提升园区

产业集群水平。按照“两型”要求,把园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新驱动,要强化项目规划,围绕工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一批集约用地水平高、投入产出比率大、技术支撑强、财税增长快的项目,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在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升项目质量、规范项目管理上下工夫。创新工作举措,推广“飞地招商”,探索推行BT、BOT和TOT建设模式,整合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强化行政引导,促进各部门资金、项目的有效整合,破解搬迁安置难题,为项目建设扫除障碍,自觉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建设。实施“以县连镇,以镇带村,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功能配套、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及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城镇。做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乡镇合村并点到重点小城镇,将人口吸纳能力小的城镇,合并到周边的大镇。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大抓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森林型小集镇,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资本与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

发展块状、集群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经验,促进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总结推广一批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杆引领农业、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推进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涉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模式,长株谭等城市郊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湘中、环洞庭湖区重点发展高效集约型生态农业,湘南、湘西等山区重点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机

械化、设施化水平,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实施优质种苗推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强土地使用的保障。一是提高土地供应能力。允许占用耕地实现跨市跨县占补平衡。尽可能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水、荒滩建设工业园区,加大土地整理、新造耕地和将废弃地复垦成耕地的工作力度。不搞用地指标分配“平衡”和“一刀切”,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等战略性投资项目以及其他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项目投资强度确定用地规模,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率,减少园区非生产性配套设施;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向空中要土地。清理工业园区用地情况,强化土地成本核算意识,检查企业土地使用合同,对没有达到规定的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要求的,应限期追加投入。对闲置土地及其用地指标,应收回并重新进行招商,盘活土地存量。

强化财政金融的支撑力度。一是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各项配套措施。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提高税收返回比例,促进财力分配向县域倾斜,增强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二是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使用限制,使县级财政有更大的调剂空间。加强县级财力保障,稳步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健全类型多样、导向明确、分配科学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分类分档配套,取消财政困难县的配套任务,减轻县市财政的政策性配套压力。预算安排较大规模的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贴息。三是引导县域走市场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争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拓展信券、信托、股权和保险等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县

域,积极利用国外贷款。四是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到县域设立分支,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资规模,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引导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货服务功能,对其货款规模实行切块管理。

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湖南省政府《关于扩大县(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同时选择一批经济强县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县,进行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赋予试点县(市)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与市级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省级行政审批权,试点县(市)能够办理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以及水电、矿产开发等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等项目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给试点县(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扩大推广范围。县(市、区)争取上级支持的项目申报实行双轨制,不需市级匹配资金及平衡安排的项目直接报省,国家、省的项目资金由省直接安排到县(市、区)。

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统计评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GDP、幸福指数在激励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依据定量考核和群众评价意见,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作出科学评价和激励。县域经济发展实绩是县市主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及乡镇主要领导,要优先提拔、重用;对后进县市及乡镇的领导,要实行鞭策措施。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于评选出的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市和先进县市区,在一年一度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表彰;并对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经济增长速度上升较快的县市区,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进一步完善县域领导干部交流挂职制度,积极鼓励强县(市)干部到欠发达县(市)任职。

(本文作者为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县域经济与农村开发处处长)

第二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董成森

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并呈现出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征。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任重而道远,必须加快推进。

实施差别化和特色化发展。我省县域经济所面临的情况变化很大,县域产业类型各不相同,区位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贫富不均。我们要结合当前状况,研究出台全省指导政策性文件,为各地提供分类指导;鼓励各地根据县情选准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把特色资源作为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可在大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打造三四十个工业强县,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环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沿岸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打造三四十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更优的粮食生猪油料;完善重点农业县和生态功能补偿机制,对生态功能县、江河源头县和禁止开发区,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禁止发展重化工业,优化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确保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

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采取贴息、补贴与奖励等办法,特别是将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引导资金等向工业园区倾斜,支持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建设好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引入竞争机制,对省级工业园区实施“淘汰”与“替补”考核。突出产业特色,加强引导协调,实现产业优化配置、功能互补,提升园区产业集群水平。按照“两型”要求,把园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新驱动,要强化项目规划,围绕工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一批集约用地水平高、投入产出比率大、技术支撑强、财税增长快的项目,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在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升项目质量、规范项目管理上下工夫。创新工作举措,推广“飞地招商”,探索推行BT、BOT和TOT建设模式,整合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强化行政引导,促进各部门资金、项目的有效整合,破解搬迁安置难题,为项目建设扫除障碍,自觉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建设。实施“以县连镇,以镇带村,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功能配套、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及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城镇。做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乡镇合村并点到重点小城镇,将人口吸纳能

力小的城镇,合并到周边的大镇。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大抓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森林型小集镇,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资本与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

发展块状、集群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经验,促进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总结推广一批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杆引领农业、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推进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涉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模式,长株谭等城市郊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湘中、环洞庭湖区重点发展高效集约型生态农业,湘南、湘西等山区重点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实施优质种苗推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强土地使用的保障。一是提高土地供应能力。允许占用耕地实现跨市跨县占补平衡。尽可能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水、荒滩建设工业园区,加大土地整理、新造耕地和将废弃地复垦成耕地的工作力度。不搞用地指标分配“平衡”和“一刀切”,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等战略性投资项目以及其他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项目投资强度确定用地规模,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率,减少园区非生产性配套设施;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向空中要土地。清理工业园区用地情况,强化土地成本核算意识,检查企业土地使用合同,对没有达到规定的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要求的,应限期追加投入。对闲置土地及其用地指标,应收回并重新进行招商,盘活土地存量。

强化财政金融的支撑力度。一是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各项配套措施。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提高税收返回比例,促进财力分配向县域倾斜,增强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二是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使用限制,使县级财政有更大的调剂空间。加强县级财力保障,稳步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健全类型多样、导向明确、分配科学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分类分档配套,取消财政困难县的配套任务,减轻县市财政的政策性配套压力。预算安排较大规模的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贴息。三是引导县域走市场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争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拓展信券、信托、股权和保险等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县域,积极利用国外贷款。四是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的支持力

度。积极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到县域设立分支,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资规模,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引导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货服务功能,对其货款规模实行切块管理。

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湖南省政府《关于扩大县(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同时选择一批经济强县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县,进行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赋予试点县(市)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与市级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省级行政审批权,试点县(市)能够办理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以及水电、矿产开发等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等项目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给试点县(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扩大推广范围。县(市、区)争取上级支持的项目申报实行双轨制,不需市级匹配资金及平衡安排的项目直接报省,国家、省的项目资金由省直接安排到县(市、区)。

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统计评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GDP、幸福指数在激励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依据定量考核和群众评价意见,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作出科学评价和激励。县域经济发展实绩是县市主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及乡镇主要领导,要优先提拔、重用;对后进县市及乡镇的领导,要实行鞭策措施。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于评选出的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市和先进县市区,在一年一度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表彰;并对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经济增长速度上升较快的县市区,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进一步完善县域领导干部交流挂职制度,积极鼓励强县(市)干部到欠发达县(市)任职。

(湖南日报本文作者为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县域经济与农村开发处处长)

第三篇: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决战五年、脱贫致富 ”思想大解放活动,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结合我镇当前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

**过数任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经济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跨越,镇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也有所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雏形,城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镇各项事业均呈现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放眼全局,我镇虽成绩显著,但与外县市区的兄弟乡镇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依然很多,强镇富民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区位优势不明显,与外县区相比无优越性。

2、无优势资源。

3、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民营企业小而杂,具有高税收、高科技附加值,对一方经济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寥寥无几。

4、财政增长速度缓慢,发展后劲不足,无支撑性税源。

5、产业结构调整乏力,无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三、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实抓牢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招商引资已经开展十余年,引进项目数量的累计已近百个,但从目前看能够存活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引进质量高、生存能力强的项目是我镇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区位优势不明显、天然资源匮乏等不足,全力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制定具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激励政策,鼓励全民大招商,并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力争实现引进一个,落地一个,发展壮大一个。

2、强化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找准当前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服务职能,把对企业的服务从文件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真心实意的为企业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让民营企业在政府的呵护中健康快速的发展。

3、开源节流,抓好税收工作。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乡镇的税收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就我镇实际而言,要想摆脱当前的财政困境,就应该从开源节流入手,对全镇的税源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大税盯得住,小税不放过,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注重新税源的挖掘和培养,不断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政府的日常工作,要勤俭当先,严

格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长期树立好过紧日子的思想。

4、因地制宜,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蔬菜生产是**传统产业,但随着近年城区扩建的加剧,大部分菜田被征用,全镇菜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前,**的蔬菜市场需求,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部分蔬菜依然外进为主,所以巩固和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仍然是我镇种植业调整的主攻方向,我们应该继续以林昌为试点,扩大蔬菜种植的范围和规模,把蔬菜种植业做大做强。此外,开发林下资源也应该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重点,我们应在实验示范的基础上,做好地龙骨、刺龙芽、桔梗等项目的推广工作。

5、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除了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把高耗能、高污染等企业拒之门外之外,还应以我县的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加大净化、美化、绿化的力度,逐步改善全镇的生存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第四篇:推进XX镇经济快速发展

XX镇党委、政府: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X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工商税收180万元,比上年增加28%;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740元,比上年增长1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7800人,比上年增长42%;新增二、三产业人员1639人,比上年增长33%。2005年,我们将按照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上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为突破口,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劳动就业扩大为落脚点,全力加快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我镇资源优势,积极建设具有我镇特色的农产品基地,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含量;积极推广良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探索和推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路子,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措施、扎实苦干,努力推进XX镇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比上年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比上年增长23%;实现工商税收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增加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3%。

一、全力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促进我镇骨干企业快速崛起

1、围绕增强投资拉力,努力实现企业项目建设的新突破。项目支撑产业发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今年我镇将通过项目建设使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具体化、步骤有序化,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具有比较优势、拉动作用强、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大的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办法,建立市场化的资金筹措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项目建设保持强劲态势。

2、在招商引资上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工作长效机制,狠抓项目落实,对签约的项目固定人员、固定地点,跟踪落实,使该落地的项目尽快落地,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紧紧抓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的良好机遇,高标准进行园区规划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搭建好招商引资的平台,做好承接项目的准备工作。二是认真研究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尽早做好产业引导,积极创新机制,使建设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二、多措并举,促进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1、加强指导、服务,避免企业发展的盲目性。一是提供政策服务。以经贸委、吸收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成立政策咨询办公室,主动为骨干企业了解政策提供便捷服务,对企业的咨询实行首问负责制、办事时限制,帮助了解产业政策的具体领域,引导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二是引导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我们将把巨野县麟昌裘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和金鹰纺织有限公司作为培育对象,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围绕上下同系产品配套延伸,打造和解读产业链条,加大技术开发创新力度,制定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对金鹰纺织有限公司,要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使公司在短期内实现规模的迅速膨胀,快速成长为集收购、加工、纺纱、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棉花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找差距。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对宏观环境因素、产业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动态、行业发展水平、企业内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引导企业找准发展“座标”,实现重点突破,壮大特色,形成优势。

2、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尽快形成。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组建技术开发创新机构,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产、学、研联合;同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二是认真落实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骨干企业投资、投产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三是树立“配角”观念,借脑生财。鼓励引导企业主动挂靠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引导外地科研单位以专利、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

3、立足现有优势,深化企业改革,使其做大做强。本着符合本地功能特点和总体规划、市场导向、比较优势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立足于棉花、林产品、粮食等农副产品优势,对亚绒棉业、恒泉油脂、金鹰纺纱、银海源棉业等企业,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明晰产权,优化股权,盘活经营,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是推进企业组织形式升级。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调优企业股权结构,加大经营管理层的控股比例。二是创新管理体制,组建企业联合会。三是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机制,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议事程序,健全民主决策机制,重大问题必须征求股东意见,建立公平制度,把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置于股东的监督之下,提高股东参与和落实决策的自觉性。四是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大力推广“倒逼成本管理法”,建立质量成本控制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推行现代物流管理,从关键环节入手,努力挖掘节约潜力,全流程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4、以人为本,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再好的方略也必须由人去实现。充分开发、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综合竞争优势,迎接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必须有一批优秀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此,下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新机制,鼓励企业打破传统思维定势,面向县内外招聘优秀人才,依靠人才优势加快发展。同时,积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培训、选派人员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聘请专家教授来讲课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为加快我镇骨干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因地制宜,狠抓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1、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在依托我镇亚绒棉业、恒泉油脂、麟昌裘革工艺、金鹰纺纱加工等企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麦棉、蒜棉、蒜瓜棉等多元种植模式,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按照发展“三精”农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精细种植业,年内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1万亩。二是继续推进畜牧养殖,坚持走好林牧一体化的路子。大力推进规模化饲养,积极创造条件在全镇再建1—2个大型养殖场。同时,因地制宜,按照各行政村不同地块的生产状况,积极探索林菌、林草、林下养殖等模式。

2、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多方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我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千方百计找项目,搞好合资合作,使农村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二是帮助民营企业选准产业,继续拉长木材加工、棉纺织、油料加工等产业,有效解决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三是创新民营企业运行机制。千方百计筹集民营企业建设资金,引导群众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股入股办企业、上项目,为民营企业堵塞资金缺口,缓解企业建设中的困难,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四是加大道路和企业“三乱”治理力度,简化审批程度,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定期评议制度,严格奖惩。严厉开展打霸除恶治痞活动,为民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五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订单劳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六是深入开展我镇企业二次创业,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通过招商引资、重组引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实施镇企业二次创业工程,使我镇企业运营质量明显改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提高我镇企业吸纳农民就业能力。根据我镇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扶持力度,切实保证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围绕优化环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环境的新突破加快发展,必须优化环境,加强对部门执法行为、收费行为的监督和规范。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政务服务的协调,使企业和群众享受高效率、高水平的政务服务,坚决制止破坏软环境的行为,对“吃、拿、卡、要”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破坏市场秩序的现象加强整治,确保全镇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严格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破坏经济环境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严格追究。

四、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转变作风,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完成好我镇的经济工作。

(一)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及时掌握有关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努力做到把握大势,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应对好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乘势而进、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胆略。一是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韧不拔、契而不舍地抓好各项工作。二是要正视困难,勇于克难攻坚。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一年,要坚决克服畏难等靠、等待观望的情绪,以百倍的勇气,沉下身子,调查研究,分类指导,负重前进,千方百计破解难题。主动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主动查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卧薪尝胆,加倍努力,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奋力争先进位。

(三)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切实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扎实的作风迎接挑战、克难攻坚,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激励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努力营造好亲商爱民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业激情,使XX镇的各项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篇: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安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迅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支撑。

一、以时不我待、争先进位精神为起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良好的精神状态,较高的目标追求,清晰的发展思路,扎实的推进措施。要树立雄心壮志,提升“精神区位”,清醒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差距潜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创先争优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力争有几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努力实现镇域居民收入增长和镇域经济发展同步。

从发展成效看,镇域经济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镇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展潜力看,镇域经济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市镇域经济近几年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还有待增强,工业化、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部分乡镇镇域经济发展缺主导产业、龙头项目、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优秀企业家的情况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依然偏低,外向度不高。镇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内生动力显得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结构性矛盾有待改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从发展条件看,镇域经济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等有利条件。我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大为改观,一

1些乡镇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市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大多数乡镇路网建设比较完善,部分乡镇处在高速公路网的辐射中;城镇化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发展,都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壮大规模、调整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

发展。

镇域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难点,也是增长点和突破口。强化

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推进镇域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先行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当地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优质品牌为核心,加快形成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精心培育、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增强其引领带动能力。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吸引资金,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高效优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原则,把城郊经济圈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乡镇作为重点,明确专业化功能定位,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建镇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功能、辐射功能、支撑功能。坚持产业优先,把产业兴镇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坚持规划先行,优先支持城郊乡镇、中心镇、特色镇发展,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信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

强化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培植活跃市场主体。发展最大的问

题依然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抓镇域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发

展。要坚持镇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资源和要素,打破一切限制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积极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集中,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充分发展的局面。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及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培训咨询、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大提高。

强化开放先导作用,提高镇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内

对外开放,主动迎接挑战。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习惯,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吸引各类投资者到镇域投资创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模式。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镇域优势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

强化企业家引领作用,培育镇域经济发展领头人。大量事实

表明,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个地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企业家的创业带动。要真心诚意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宽容善待企业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加强镇域人才建设,制订落实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镇域经济主战场创业服务。

三、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

式发展。

着力破解镇域经济发展难题。目前我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反映

较多的是用地紧张和融资困难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坚持规划为先,搞好土地整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搞好开发再利用,通过迁村腾地、“腾笼换鸟”等形式挖掘潜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集约用地,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根据信贷政策及时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把更多资金投向骨干企业和有实力、潜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吸引信贷投资;搭建信用平台,健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缓解镇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着力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真抓实干,着力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狠抓投资调度,跟踪推进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镇域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减少、下放、调整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对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少收费或不收费,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镇域经济评价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不仅要考核乡镇,也要考核相关部门,激励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提升服务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制订支持政策,落实解决办法。要切实落实镇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市直管财政体制。从理顺市、镇关系入手,解决好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总结借鉴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召开镇域经济工作会议,组织参观考察学习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5篇模版)

    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屏山县龙华镇政府银西国一、镇情分析(一)比较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集中“四古”资源,即古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明清老街......

    登封市谋划区域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

    0407关于加快引进专业人才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2

    x发[2009]9号中共x村镇委员会x村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专业人才引进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2009年4月10日)为加快实施“机械制造专业镇、城镇建设和境外x村”三大战略的实施,......

    狮岭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5篇

    狮岭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狮岭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9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总产值135.99亿元,比增长13%。2011年,该镇重点项目......

    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全市工贸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今年我市工贸经济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8%,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技术改造投资21亿......

    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全市工贸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今年我市工贸经济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8%,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技术改造投资21亿......

    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2-12-19 14:46:43 )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阜城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改善“两个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提速提效意......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西丰县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调研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西丰县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调研西丰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一个地域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全县区域面积2686平方公里,设10个乡、8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