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安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迅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支撑。
一、以时不我待、争先进位精神为起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良好的精神状态,较高的目标追求,清晰的发展思路,扎实的推进措施。要树立雄心壮志,提升“精神区位”,清醒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差距潜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创先争优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力争有几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努力实现镇域居民收入增长和镇域经济发展同步。
从发展成效看,镇域经济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镇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展潜力看,镇域经济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市镇域经济近几年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还有待增强,工业化、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部分乡镇镇域经济发展缺主导产业、龙头项目、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优秀企业家的情况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依然偏低,外向度不高。镇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内生动力显得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结构性矛盾有待改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从发展条件看,镇域经济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等有利条件。我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大为改观,一
1些乡镇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市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大多数乡镇路网建设比较完善,部分乡镇处在高速公路网的辐射中;城镇化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发展,都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壮大规模、调整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
发展。
镇域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难点,也是增长点和突破口。强化
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推进镇域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先行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当地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优质品牌为核心,加快形成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精心培育、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增强其引领带动能力。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吸引资金,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高效优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原则,把城郊经济圈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乡镇作为重点,明确专业化功能定位,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建镇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功能、辐射功能、支撑功能。坚持产业优先,把产业兴镇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坚持规划先行,优先支持城郊乡镇、中心镇、特色镇发展,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信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
强化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培植活跃市场主体。发展最大的问
题依然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抓镇域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发
展。要坚持镇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资源和要素,打破一切限制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积极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集中,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充分发展的局面。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及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培训咨询、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大提高。
强化开放先导作用,提高镇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内
对外开放,主动迎接挑战。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习惯,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吸引各类投资者到镇域投资创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模式。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镇域优势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
强化企业家引领作用,培育镇域经济发展领头人。大量事实
表明,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个地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企业家的创业带动。要真心诚意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宽容善待企业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加强镇域人才建设,制订落实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镇域经济主战场创业服务。
三、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
式发展。
着力破解镇域经济发展难题。目前我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反映
较多的是用地紧张和融资困难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坚持规划为先,搞好土地整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搞好开发再利用,通过迁村腾地、“腾笼换鸟”等形式挖掘潜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集约用地,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根据信贷政策及时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把更多资金投向骨干企业和有实力、潜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吸引信贷投资;搭建信用平台,健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缓解镇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着力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真抓实干,着力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狠抓投资调度,跟踪推进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镇域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减少、下放、调整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对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少收费或不收费,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镇域经济评价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不仅要考核乡镇,也要考核相关部门,激励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提升服务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制订支持政策,落实解决办法。要切实落实镇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市直管财政体制。从理顺市、镇关系入手,解决好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总结借鉴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召开镇域经济工作会议,组织参观考察学习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奋力推进沙市水利跨越式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奋力推进沙市水利跨越式发展
沙市区水利局2011年2月24日一、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对推动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应当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一)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对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通过这“3个把”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把水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具体化,在推进水利工作时方向更为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工作更有抓手。
(三)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力争通过5年到10 1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四)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特别是在强化水利投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一是在水利投入机制上有新突破,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二是在水资源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并将其纳入县级政府考核内容。三是在水利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要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健全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良性运行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推进水价改革。这些重大举措,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
二、沙市水利工作现状
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沙市临江傍湖,既深得水利,亦饱受水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建区以来,我区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体制、机制和投入方面的原因,目前,全区水利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全区防洪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长湖防洪标准依然低下,内垸防洪能力依然脆弱,排涝泵站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问题日趋严重,洪涝灾害仍然是全区人民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严重不足。由于灌溉工程体系不尽完善,农业生产上一方面季节性、局部性干旱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工业方面,全区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严重偏高。
——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
——水利投入强度还不够。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工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必须成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然而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多年来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不足,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区域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严重滞后。对比兄弟县市区,我区农田排灌管理总站、河道采砂管理所、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等一批必需的专门工作机构尚未建立;对比同级政府部门,水利部门职工收入偏低。
三、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总体要求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水利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正是由于水利的定位更高、政策给力,新的春天必将更加富有生机。为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形势,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四个到位”。
(一)把水利的战略地位认识到位。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防洪、供水、粮食安全乃至经济、生态、国家安全。党中央对水利的战略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今后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执行到位。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并要求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初步匡算总额将达4万亿元;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就我区而言,关键是争取市政府将每年在沙征收的土地出让收益的10%返还我区,用于内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项目占用水利
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随后出台的省委1号文件,除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的政策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重点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水利建设基金和规费征收管理、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入4个方面发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匡算,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在今后5年为全省水利建设筹集200亿元左右,年均40亿元。中央和省里的政策举措,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切实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以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三)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强化到位。中央1号文件指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指出,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民生改善对水利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升;从农业抗灾实践来看,必须进一步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农业的命脉、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命脉的高度来认识;“十二五”期间,要突出“防汛抗洪”这个中心,突出“粮食安全”这个大局,突出“民生水利”这个重点,突出“生态水利”这个方向,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
(四)把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经过建国6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水利建设成就巨大,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区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我们要奋力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保障能力薄弱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保障、适应科学发展的水利管理 “四大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
实施防洪保安、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资源科学配置“七大”工程;就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和责任考核 “四大制度”;就要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价合理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总之,要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幅提升水利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春天来了,机遇来了。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说得好,看不见机遇是蠢人,抓不住机遇是庸人,用不好机遇是罪人。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奋力实现沙市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第四篇: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共黄梅县委书记、黄梅县人民政府县长余建堂
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民营,支撑在民营,潜力在民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促进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升、环境大优化、全民大创业,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全民创业,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泉源充分涌流
发展民营经济,重在推进全民创业。一是解放思想,弘扬创业精神。要强化劳动立身、创业发家的思想,让劳动成为幸福的起点、创业成为财富的源泉。克服“守土恋家”情结,树立敢闯敢试的理念。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做强做大的理念。二是加强引导,培育多元主体。要支持事业单位干部分流创业,开辟农民创业基地,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大学生和广大农民创业。要引导企业家“二次创业”,推动科技人员自主创业。要加强对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要以“青春创业行动”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创业。要多举办妇女创业培训班,引导妇女创业。三是拓展空间,创设实践载体。学习借鉴温州等地的做法,把该放的放开,把该给的给足,对企业放权到位,对群众放手到家。根据黄梅区域和产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不拘形式、不分类型、不限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全力支持创业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深
度参与“沿江临港产业带,中国禅文化旅游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开放开发。
二、打造政策高地,着力突破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提供最大便利、开辟最大空间、创造最大舞台,努力打造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地。一是优化金融服务。做大做强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吸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参股。强化担保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加快信用社改革步伐,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积极探索产业集群融资、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完善财税政策。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等。放宽登记条件,对城乡劳动者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可免费核发营业执照,实行“零费用登记”。对初始创业者,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办法。对由个体工商户新转成的私营企业,可实行税收定额征收的办法;对处于创业阶段,暂不具备查账征收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可实行定额或定率征税。三是提供用地保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种田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先保障民营工业项目用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发建设,支持创业者盘活闲置厂
房、撤并的中小学校等存量建设用地场所。四是强化用工支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企业就业。按照“用好现有的、培养不走的、引进急需的、重奖有功的”思路,培养和激励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技术、管理人才。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开展“职校出菜单,企业出订单、个人选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强化就业信息服务,继续开展“春风行动”,让更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三、营造环境优势,增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积极营造政府支持、社会尊重、部门服务、法制保障的创业环境。一是营造“崇尚创业”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新闻传媒,采取多种形式,把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规定、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宣传到千家万户,达到人人知晓。及时总结宣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先进典型。每年评比表彰“创业标兵”,大力开展“弘扬创业文化,兴起创业热潮”主题教育,组织创业报告团巡回宣讲。举办创业成果展、创业竞赛,将创业行动搬上舞台、引向民间、播撒大地,让创业成为人民群众的新价值、新风尚、新实践。二是优化“支持创业”的政务环境。全面实行企业化服务,全面改进干部作风,整合部门审批流程,加大联合审批力度,全面优化“一站式”服务、“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一次性办结的运行机制。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全民创业”活动,使他们成为全民创业的推动者、支持者和服务者。推行服务全民创业公开
承诺制度,对违诺单位及其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继续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政风行风的工作机制,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三是打造“安全创业”的法制环境。大力推进执法队伍作风整训,重点监管和整治执法队伍的中间执行层,着力解决办事过程中的“中梗阻”、“底板结”问题。重拳打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房地产交易等“三违”行为,深入查办一批典型案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对侵扰创业者正常经营的地方恶势力,从重从快从严坚决打击,切实让创业者放心创业、放胆发展。四是形成“公平创业”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入开展 “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工作,强化商品质量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和行为。严厉打击经济领域中的各类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坑害投资者、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和走私、骗汇、骗税等违法行为,保护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第五篇:“三大抓手”助推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蒋官屯办事处——
依托三大平台助推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蒋官屯街道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134810”工作计划及“331”重点项目建设,以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三大抓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完善招商引资模式,立足新起点,勇创新业绩,促进镇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优势产业,做好“转调”文章
谈及产业发展,蒋官屯办事处党委书记张廷辉说:“产业发展是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我们要立足优势产业,做好转调文章,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再谋新跨越”。
钢管产业是蒋官屯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无缝钢管产量已占全国的12%以上,实现了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过百亿元,大东钢管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聚散地,市场商业销售达到500万吨,占全国无缝钢管市场销售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办事处被评为“山东钢管产业第一镇”和“省级钢管产业集群”。目前,《钢管产业发展规划》已由中国冶金研究院编制完成,办事处将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力争5年的时间将钢管产业打造成我市的第三个千亿产业。
商贸物流产业是蒋官屯的又一支柱产业。目前,办事处年货物进出量已超过2000万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外环物流带,现代商贸物流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总投资16.6亿元的汇通金
属商贸物流园的开工建设,汇通物流、千千佳物流、宇通物流、鼎阳物流、双荣物流、金羊物流等物流企业竞相绽放,揭开了打造聊城“物流强市”的壮丽篇章。
蒋官屯的汽车文化产业园聚集了30多个品牌的汽车销售,年营业额已达30多亿元。目前办事处正在与华晨宝马、进口三菱、中冀斯巴鲁等国际知名品牌洽谈投资协议,并已启动了占地800亩的贺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发展后劲。
金属产业、汽车产业、物流产业三大优势产业“三马”驾辕,百业竞秀,蒋官屯办事处正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做好“转调文章”,为最终实现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层次互补、产业前景广阔,逐步释放越来越显著的集聚效应打好基础。
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保驾护航”
项目建设是带动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这不仅关系到蒋官屯的现在,更关系到蒋官屯的未来。为此,蒋官屯办事处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抓项目建设作为促进乡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带动经济总量的提升。
今年以来,一大批大项目在蒋官屯奠基开工,不仅增强了蒋官屯办事处的吸引力、吸纳力,而且为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的全面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蒋官屯小城镇开发建设项目是列入聊城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由市领导亲自挂帅,真正将蒋官屯打造成为集旅游、文化、休闲、宜居为一体的“江北水镇”。汇通国际金属商贸物流园项目是山东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6亿元,具备定位高、服务优、设施全、辐射广、电子化交易等特点,严格落实山东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将聊城打造成“中国三千亿元金属材料产销基地”的规划。
为了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蒋官屯街道党委于2011年初成立了11个重点项目工作责任小组,分别负责山东汇通金属商贸物流园项目、小城镇开发建设项目、中通新能源汽车项目、鑫亚公司电控产品工业园项目、荣兴铝镁合金项目的建设,制定重点项目承包“六个一”工作制度,并将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四位一体考核。通过制度建设和严格奖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抓项目、抓发展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以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完善招商引资,力促“跨越发展”
蒋官屯办事处牢固地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招商引资工作,将招商引资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2010年制定了“1061”引资计划,2011年确定了“331”招商工程,自我加压,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促进办事处经济蓬勃发展。
蒋官屯办事处按照制定的活动方案,率先采取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办法,成立了3个专业招商小组和8个全员招商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科级干部任组长,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一名机关干部。设立了招商引资风险金,做到了招商引资“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按照开发区“一区七园”金属产业园的战略部署,蒋官屯办事处充分发挥以钢管产业为载体的金属产业优势,紧紧围绕钢管深加工、金属贸易、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坚持“走出去”招商。蒋官屯办事处采取了“政府搭台、行业牵手、企业唱戏”的新型招商模式,为辖区企业提供招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产业优势,以园区为载体,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成为招商引资的新亮点。一是以钢管产业为载体,做大做强金属深加工。二是以山东汇通国际金属物流园为载体,做大做强金属贸易。蒋官屯办事处在广州、北京成功举办了山东汇通国际金属物流园招商推介会,共邀请全国著名的金属贸易商300余家参会,福建长虹商贸、北京京东齐鲁、天津华耀工贸、北京泰恒商贸、北京海京汇源等120余家大型商贸企业签约入园。
蒋官屯办事处不断创新思路,精心策划,依托自身园区优势,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方法,真正做到“看得到商机,出得去寻找,抓得住成果”,真正实现以招商促发展的目标。
(孙代禄 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