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镇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镇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乡镇,长期
以来,煤炭产业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单
一、规划滞后、环境整治压力增加、发展后劲不足等多种问题。目前,这种经济结构已严重制约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避免完全依附于“地下”、煤炭资源衰竭现象发生,我镇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地下”向“地上”、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充分利用我镇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实现由单一的资源型(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旅游服务业)转轨,以实现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旅游服务业的优势
***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名湖名沼,但却具备迎合现代
旅游观念的区域资源优势。***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朽的古迹和天然优美的风景。***镇因是“石坪山歌”所在镇,因此有“山歌之乡”的美誉。2008年,***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坪山歌命名为“川南山歌”,属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长沙坝库区作为与葫芦口水库齐名的姊妹湖,是威远河上的两颗璀璨明珠,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如同埋在地下的矿藏,“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设,确实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一切都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载体,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宝溪河中游,距威远县城34公里、川威集团所在地连界镇2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鱼溪出站口28公里,正在修建的成自泸高速,将大大拉近***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距离,3年后成自泸高速通车后,从成都到***行车将缩短到2小时以内。境内,省道球(球溪)马(马道子)路贯穿全境。有镇级公路37.1公里,村级公路200公里,100%的村通公路,90%的社通公路。水运交通便利,长沙湖库区客运、旅游船舶53艘,可随时满足游客需求。
(二)景色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奇山异石、广袤森林,全镇有森林面积65700亩,森林覆盖率达46%。闻名遐迩的长沙坝人工湖,水库集雨面积142.1平方公里,总库容4574万立方米,大坝采用“浆砌条石单拱坝”工程设计,坝名“长沙坝水库”,由张爱萍将军亲题;库区湖水清澈、烟波浩淼,两岸苍松翠柏、青藤绿厥、交错倒挂,湖光山色、绚丽多彩,自然景观可与“九寨沟”、“小三峡”媲美; 1972年,大坝工程荣获四川省优秀设计项目二等奖,因工程设计独特,次年参加西班牙马德里11届国际大坝会议并作技术交流。大坝雄姿和湖内景点曾在《人民画报》上彩印刊出。湖周可见曲折回环的“小三峡”峡谷、幽深的“106”战备工程、葱郁的林地和典型的穹窿地貌。方圆数里有奇秀险峻的凤凰古寨。***镇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镇、全国优秀文化之乡,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美好前景。
(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丰富。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自秦统一巴蜀后,***就属中央王朝的统治。这里,有隋代部落聚居地遗址、古和义县城遗址、清代贞节牌坊、高岩悬棺、凤凰古寨等。还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坪山歌”,它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山歌,源于先民劳作,清代中期由福建迁入石坪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形成,兴于清末和民国年间,盛于建国初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里还留下了张三丰题字、凤求凰、张献忠葬妹等民间传说等等……,这些都是颇具考证价值的旅游资源。
(四)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自然风貌独特。
***,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
温16.8度,全年降水量1000毫米。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奇特,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宝溪河横穿全境,是休闲、度假、娱乐的理想去处。
二、发展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起步较晚,发展迟缓。虽有长沙坝水库、兴隆场古镇、清朝石牌坊和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石坪山歌”等众多旅游资源,但其开发、利用速度及其效果明显滞后,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我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措施,但是力度不够,发展措施大多还停留在纸上,仍未进行实质性开发。总的来说要打造这张旅游名片任重道远。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我镇在交通区位上具备优势(距成渝高速28公里),但境内道路通行状况较差,成为制约
我镇发展的瓶颈因素。供排水、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亟待改善。另外旅游接待能力差,全镇没有专门的酒店、饭店和可供娱乐的场所。旅游硬件设施差。
三是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旅游服务业放在支柱产业的地位上去认识和培育,跟不上现代旅游观念的转变和时代潮流。煤炭产业在我镇仍占主导地位,而发展旅游服务业只是一个趋势,未上升到主导位置。
四是许多民间艺术、民间小吃均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缺乏系统的研究、创新、传承和宣传。
三、发展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宣传,塑造品牌形象。努力打造“石坪山歌”这张响亮的名片。加强对“石坪山歌”的宣传力度。可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举行一个“山歌节”,把它做成节日,在节日里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举行山歌比赛等),为加强影响力,可以添加名人效益(请明星传唱、电视广播宣传等形式),从而打响“山歌节”的招牌。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在“神长峡”发展漂流项目,利用穹窿地貌的特色发展攀岩、把人口稀少的大山地带人口迁出,发展森林公园和狩猎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居民制作各种口味的小吃和好看的工艺品供游客购买。做到游客到此“有所游、有所玩、有所吃、有所带”。其次要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如何把各个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还需要认真的规划,编制好旅游线路。再次,要做好对外宣传,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形象。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的旅游业进行促销,将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外宣传、推广。
二是提高和统一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的责任意识和开发力度。全镇上下应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社团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旅游对各行业的带动效应,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使各行业、各企业对旅游业的前景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树立“发展旅游我有责,发展旅游我有益”的理念,从而为我镇发展旅游服务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加强旅游服务业的开发力度,最终实现镇域经济转型。
三是加快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建设,改善交通面貌,突破“瓶颈”制约。做好长沙湖沿岸景观道路的规划、建设,打通“106”连接线。做好场镇及码头周边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强化生态建设,搞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长防工程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四是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好景区开发的融资问题。在旅游开发资金的筹集要在“灵活”上取得突破。首先,在各级财政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其次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根据“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省市内外公司、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点,开办旅游服务项目。再次,要充分调动和鼓励本地社会力量兴办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配套旅游服务,探索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
对我镇旅游服务业的投入。
***旅游产业前景远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我镇镇域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转型条件,但是总的来说,难度较大,还需要全镇、全县及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借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做强做大三产业,成功打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靓丽名片,推进镇域经济的成功转型。
二00九年十月
第二篇: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农,发展镇域经济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一、做法
X镇现辖50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
回民人口占到1/3,耕地面积6万亩,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财政收入1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地方性税收中,该镇羊皮收购加工业所占税收达到37。
X镇曾经是一个经济弱镇,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少,曾经是该镇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几年来,在工作中,长官镇党委、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回避而是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发挥当地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上做大文章。
(一)引导促发展。
由于X镇回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有饲养牛羊的习惯,并逐步发展了一批牛羊贩运加工专业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区域性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把这一产业当作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原来一部分有资金积累的贩运、宰杀大户,引导和扶持他们办企业、上项目,为促进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选派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班子,协调企业同各部门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经有大型皮革制造企业、肉食冷藏企业、畜产品经销企业12处,年产值超3亿元,其中羊皮收购企业发展到9家,年羊皮经销量达到400万张。羊皮经销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户牲畜饲养量连年成倍增长,2003年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仅养殖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80元,现在养殖宰杀、分割、牛羊肉冷藏、牛羊肉、牛羊皮运输、加工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下一步该镇将扩建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新建占地面积103亩的畜产品经销小区,以满足该镇畜产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招商促跨越。
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培植龙头企业,壮大基地的原则,立足当地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原则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2002年10月份,通过一收购大户同浙江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浙江客商对当地的条件很满意,为使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该项目,为企业选址、办理证照、联系施工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镇驻地建起了宁津诚鑫皮革厂,2003年该厂羊皮加工达到150万张,产值7000万元,今年该厂又计划投资600万元扩建羊皮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羊皮300万张,其年加工能力将消耗该镇羊皮收购量的70,可实现产值1.2亿元,年纳税将达到200万元,同时在县委有关领导及长官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该厂投资1800万元的羊皮深加工项目,也有望于年内开工建设,届时该企业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很快促进长官镇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启示
X镇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经济的做法,对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同时这一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对我们最大的感触和体会是:要真正发展当地经济,把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立足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
(一)抓资源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几年,x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该镇特点的发展路子。对全县来讲,我们要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善于寻找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条件,使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使个别优势变为群体优势,使单一优势变为综合优势,促进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要选准发展民营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象我县的五金加工业、地毯业、x打火机业、x木器业、柴胡店蔬菜生产等,都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因地制宜的做大陪强,使其形成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格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抓项目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镇羊皮收购加工,之所以能够成为该镇一项优势产业,关键是狠抓了项目建设,正是该镇12处畜产品收购加工冷藏企业的建设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命脉,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谋划和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使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逐步实现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底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形成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资源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工业格局。
(三)抓招商引资,走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x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其充分发挥了羊皮经销
第三篇: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产业创新的关系。
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概念,一般是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自主创新力量薄弱,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业创新是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能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业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标志的产业。
传统产业是产业创新的基础,产业创新是传统产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强大的传统产业为基础,产业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没有产业创新,传统产业。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产业创新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考量地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最现实的问题。一要正确认识传统产业的发展。每一个地方从没停止过对传统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紧紧围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依靠本地优势,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如有的地方把发展纺织作为发展重点,有的以资源作为发展重点。在过去还是将来,传统产业始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民众的生活生产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进步。二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时至今日,传统产业的劣势日益显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势在必行。不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那么只能是淘汰!一方面要十分注重技术的改造升级,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管理的创新。大部分传统产业中,管理的落后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要从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强化制度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三要强化传统产业的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财富。要造就百年产业,就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国内的传统产业发展,一直以来缺少品牌意识,缺少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为此,作为企业主体,要千方百计强化品牌意识和对品牌的运作。四要靠政府政策引导。要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政府引导必不可少,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倒逼传统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
二、正确处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高速发展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之林,但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也已达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各地正确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现阶段,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是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各个地方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质就是我们“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较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十分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把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首选。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产业服务化已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应及时把握住这一趋势,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当前和今后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三要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的力度。招商选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招商选资要进一步提高进入门槛,要通过引进、嫁接等方法,引进能带动一方经济转型的大项目、大企业;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一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二五”规划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改善民生是实施扩大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更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表现。由于发展目标与改善民生的一致性,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途径上有所选择,必须考虑与改善民生的途径相一致,坚决杜绝借经济转型升级为名,以发展经济为名,不切实际的上“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要真正地围绕改善民生这件大事要事而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四篇:XX镇立足“三围绕”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XX镇立足“三围绕”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一是围绕工业企业壮大镇域经济。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结合环境保护,鼓励引导企业改技扩能,调优松德铜业、万利康制药、茂恒机械等投产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现有主导产业;强化企业跟踪服务,力促迈瑞司密肋复合板、潘东棕垫厂等企业今年投产达效;优化投资环境,精简行政审批程序,纵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进一步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借势壮大镇域经济。
二是围绕特色农业做强生态经济。紧抓生态涵养的发展定位,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突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蔬菜水果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鼓励2家龙头企业和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科学运用品牌效应,引导经营主体注册特色葡萄、西瓜商标;不断扩大苗木、平菇、莲藕、中药材种植和波尔山羊、土鸡养殖规模,以华运农业油用牡丹育苗基地为依托,推广油用牡丹种植,延伸牡丹产业链,提升牡丹附加值。
三是围绕第三产业增强经济活力。立足区位条件和自然优势,以培育新业态为突破口,大幅提升商贸旅游集聚能力,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切实增强全镇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华运农业精品牡丹观赏园开园,创建一批葡萄产业基地和生态主题农庄;逐步改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环境,力争创建市级农家乐示范镇,新培育县上法人企业2户,在县城新建社
区直销店1个。
第五篇: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安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迅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支撑。
一、以时不我待、争先进位精神为起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良好的精神状态,较高的目标追求,清晰的发展思路,扎实的推进措施。要树立雄心壮志,提升“精神区位”,清醒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差距潜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创先争优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力争有几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努力实现镇域居民收入增长和镇域经济发展同步。
从发展成效看,镇域经济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镇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展潜力看,镇域经济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市镇域经济近几年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还有待增强,工业化、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部分乡镇镇域经济发展缺主导产业、龙头项目、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优秀企业家的情况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依然偏低,外向度不高。镇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内生动力显得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结构性矛盾有待改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从发展条件看,镇域经济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等有利条件。我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大为改观,一
1些乡镇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市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大多数乡镇路网建设比较完善,部分乡镇处在高速公路网的辐射中;城镇化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发展,都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壮大规模、调整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
发展。
镇域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难点,也是增长点和突破口。强化
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推进镇域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先行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当地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优质品牌为核心,加快形成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精心培育、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增强其引领带动能力。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吸引资金,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高效优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原则,把城郊经济圈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乡镇作为重点,明确专业化功能定位,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建镇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功能、辐射功能、支撑功能。坚持产业优先,把产业兴镇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坚持规划先行,优先支持城郊乡镇、中心镇、特色镇发展,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信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
强化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培植活跃市场主体。发展最大的问
题依然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抓镇域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发
展。要坚持镇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资源和要素,打破一切限制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积极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集中,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充分发展的局面。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及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培训咨询、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大提高。
强化开放先导作用,提高镇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内
对外开放,主动迎接挑战。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习惯,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吸引各类投资者到镇域投资创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模式。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镇域优势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
强化企业家引领作用,培育镇域经济发展领头人。大量事实
表明,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个地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企业家的创业带动。要真心诚意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宽容善待企业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加强镇域人才建设,制订落实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镇域经济主战场创业服务。
三、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
式发展。
着力破解镇域经济发展难题。目前我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反映
较多的是用地紧张和融资困难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坚持规划为先,搞好土地整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搞好开发再利用,通过迁村腾地、“腾笼换鸟”等形式挖掘潜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集约用地,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根据信贷政策及时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把更多资金投向骨干企业和有实力、潜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吸引信贷投资;搭建信用平台,健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缓解镇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着力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真抓实干,着力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狠抓投资调度,跟踪推进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镇域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减少、下放、调整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对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少收费或不收费,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镇域经济评价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不仅要考核乡镇,也要考核相关部门,激励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提升服务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制订支持政策,落实解决办法。要切实落实镇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市直管财政体制。从理顺市、镇关系入手,解决好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总结借鉴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召开镇域经济工作会议,组织参观考察学习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