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做好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认真做好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代塬小学参加四皓镇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侧记
随着阴雨天气的结束,今天天气放晴,四皓镇代塬小学全体教师根据上级安排,在校长席剑岗的带领下,着装整齐,仪表端庄,迈着矫健的步伐,怀着喜悦的心情,列队来到四皓镇人民广场,参加了四皓镇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主会场选举会,各位教师与全体选民一道根据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简介,庄严地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选举中整个会场秩序井然,严肃认真,投票结束后,全体教师按照大会领导小组的安排,作为大会工作人员,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对所有选票进行归类整理、认真做好统票、唱票、监票、计票工作,圆满完成了四皓镇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任务。通过这次选举会,各位教师与广大选民行使了自己的选举权,选出了人民满意的县、镇人大代表,为这次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出了一份力,尽了一分责。
撰稿人:郝社会
第二篇: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决战五年、脱贫致富 ”思想大解放活动,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结合我镇当前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镇的经济发展现状
**过数任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经济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跨越,镇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也有所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雏形,城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镇各项事业均呈现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放眼全局,我镇虽成绩显著,但与外县市区的兄弟乡镇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依然很多,强镇富民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区位优势不明显,与外县区相比无优越性。
2、无优势资源。
3、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民营企业小而杂,具有高税收、高科技附加值,对一方经济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寥寥无几。
4、财政增长速度缓慢,发展后劲不足,无支撑性税源。
5、产业结构调整乏力,无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三、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实抓牢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招商引资已经开展十余年,引进项目数量的累计已近百个,但从目前看能够存活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引进质量高、生存能力强的项目是我镇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区位优势不明显、天然资源匮乏等不足,全力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制定具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激励政策,鼓励全民大招商,并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力争实现引进一个,落地一个,发展壮大一个。
2、强化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找准当前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服务职能,把对企业的服务从文件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真心实意的为企业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让民营企业在政府的呵护中健康快速的发展。
3、开源节流,抓好税收工作。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乡镇的税收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就我镇实际而言,要想摆脱当前的财政困境,就应该从开源节流入手,对全镇的税源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大税盯得住,小税不放过,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注重新税源的挖掘和培养,不断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政府的日常工作,要勤俭当先,严
格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长期树立好过紧日子的思想。
4、因地制宜,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蔬菜生产是**传统产业,但随着近年城区扩建的加剧,大部分菜田被征用,全镇菜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前,**的蔬菜市场需求,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部分蔬菜依然外进为主,所以巩固和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仍然是我镇种植业调整的主攻方向,我们应该继续以林昌为试点,扩大蔬菜种植的范围和规模,把蔬菜种植业做大做强。此外,开发林下资源也应该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重点,我们应在实验示范的基础上,做好地龙骨、刺龙芽、桔梗等项目的推广工作。
5、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除了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把高耗能、高污染等企业拒之门外之外,还应以我县的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加大净化、美化、绿化的力度,逐步改善全镇的生存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第三篇: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营造环境 搞好服务
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的主体。对一个地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发展经济,民营经济是突破口,要壮大民营经济,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更新观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牢固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等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比重的不断提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加速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不管从经济总量、增长幅度,还是从实现税收等方面看,都占有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对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形成、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维护稳定等都具有特殊意义和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促
发展、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以先进的思想观念、敏锐的战略眼光、开明的务实精神,破除旧的观念和条条框框,树立“平等观、扶持观、发展观、保护观”,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积极营造环境,主动搞好服务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动搞好服务。环境也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推动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只有全方位搞好服务,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一是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类经济主体服好务,服务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衡量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民营经济的力度,对民营企业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的一个新举措。
二是诚信透明的政策环境。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继续充实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努力把各项政策落到实
处。突出重点,培育优势骨干民营企业,对发展潜力大、拉动效果明显、吸纳就业多的民营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制定针对性更强更优惠的扶持措施,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效应。
三是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规经营,通过法制手段,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清理和修订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放宽、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好民营经济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大对民营企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力度,全力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是积极扶持的融资环境。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融资问题已经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要积极协调融资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定期召开银政、银企联系会,协调金融机构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利率杠杆,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协调金融机构把贷款投放方向转变到扶持民
营经济发展上来,利用资本市场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积极实施财政贴息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投资入股,多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突出发展特色,强化培育引导
民营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在总体思路上要注意把握三个方向:
(一)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相结合。要引导民营经济大力投入三产业,促进三产业在规模、质量、档次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本着“扶优扶强,做大做强”的原则,对现有的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提供项目,帮助企业扩张。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招商,诚信招商,创新方式,强化服务,大力引进外地 有规模、有档次、有水平的民营企业,为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二)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相结合。引导民营企业涉足工业领域是改造老工业、提升工业质量、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总的原则是坚持“调整、扶持、提升、优化”的思路,努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狠抓企业技术创新,努力改造传统工业,积极扶持发展
高新技术和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一是要引导民营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资产置换等方式参与传统老工业企业资产重组,为老工业企业注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这是老工业企业获得新生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对现有民营工业企业继续扶持和帮助,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企业规模和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招商引资,扩大增量。除激活本地民间资本、加快现有企业发展外,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民营企业、民间资金投资创业,为工业注入新的生力军和活力。
(三)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构建园区相结合。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园区建设既是经济增长的渠道,又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园区构建要求高,难度大,投入大,因此,必须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宽松的环境,筑巢引凤,广为宣传,立足当前,突出重点,以项目促发展,精心筛选和准备一批项目,吸引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的投入,加速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规划好,建设好。
第四篇: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新华网河北频道(2012-12-19 14:46:43)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
阜城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改善“两个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提速提效意识、生态优先意识和实干兴县意识,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市前五位。
提速提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该县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安排,科学摆布,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城建等工作,做大县域经济规模,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集聚更多资源要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招商选资,把好入口,让项目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在农业发展上,以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特色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提高效益目标,着力扩大规模,增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促进三大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他们以运输物流产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对县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城建上,严格按规划要求,以阜南新区建设为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稳妥推动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吸引人流、物流向县城聚集。为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各项制度要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展软环境。
生态优先,着力打造美丽阜城。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高度的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铸造机加工、纺织服装、明胶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增上新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植和发展装备制造、包装材料、复合彩钢等低能耗、少排放、高贡献率的行业或产业,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凡是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无论项目多大也不引进。积极开展好“两个集中治理行动”和“一个攻坚战”活动,紧紧围绕“一人一亩林”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实干兴县,焕发干事创业激情斗志。该县不断强化实干兴县意识,发扬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潜心静气抓发展,求真务实抓建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他们对照年初工作目标,认真盘点,找差距、看不足,利用年前这段时间,抓紧完善,拾遗补缺,为明年工作打好基础。对达伦生物制药、合德兴能源、坤腾联合泵业、稻香村食品等4个项目定期调度,确保年底投产,对中瑞包装、瑛榕木业两个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解决,争取早日投产。(郝红军、苗凤强)
第五篇:登封市谋划区域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第7位。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该市名列第138位,5年提升了119个位次。
(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4:70.7:23.9。工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95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超过25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材、铝及铝制品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和以少林景区为龙头、拥有三个4A级景区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特色育龙头,培育了一批像华润电力、登电集团、发祥铝业等主业突出的产业发展龙头,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支撑。围绕特色建群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卢店磨料磨具群区、三里庄高新技术园区、东金店木材加工群区等五个群(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登封市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项目10多个,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原煤年产2000万吨,水泥年产250万吨,铝及铝制品年产20万吨。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7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34%。
(三)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规划与建设并举,管理与促销并进”,加快现代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景区。从2003年开始,对少林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建设,对嵩阳书院、中岳庙景区进行了整治改造。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景区、中岳庙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先后启动了嵩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4年,嵩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少林功夫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十一”前将与观众见面。2005年,全市各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3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5%、51.4%;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3.3%。今年1—4月份,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9万人次,门票收入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3%、70.2%。
(四)巩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2005年,全市各级“三农”投入累计达到1.3亿元,是上年的2.5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家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向非农产业转移1.6万人。积极实施人畜饮水、移民搬迁、农村道路改造等工程,农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该市牢牢抓住“十五”时期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政府工作重点、新增财力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力争2—3年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为促进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县域经济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