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

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

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

二、关于永不称霸

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

中国近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

中国近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牢记近代史,努力学习,是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中华民族

万岁,中国万岁!!

第二篇:《近现代史》结课论文

辛亥革命之民主影响

摘要: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关键词:民主斗争,立宪运动,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国,民主评价

前言

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

主体

变革之道之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革命准备之著名战役

广州起义1895年春天,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举国悲痛。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10月26日,杨衢云坐镇香港,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而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孙中山及杨衢云则被清廷通缉。香港当局在清政府压力下亦下令禁止二人于五年内再次入境。孙中山开始流亡海外,在日本、美国、伦敦等地宣传革命及筹措经费。

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以之前用会党为主力在边区的起义皆未能成功,革命正陷入低潮,议决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政府决一死战。武昌起义1911年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在同盟会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准备发动新军起义。由于计划泄露,起义机关被清军破获,形势危急。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熊秉坤率部首先起义。各营奋起,攻陷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并发表宣言,号召各省起义。各省相继响应,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之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辛亥革命之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之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新思想的涌现,政党政治的影响。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辛亥革命之政治影响

民主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结束语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了吗?

系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正文

(一),辛亥革命背景

1,历史背景 2,社会环境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

1,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

2,辛亥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3,辛亥革命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4,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5,辛亥革命失败的一方面

(三),结论

(四),参考文献

摘要:辛亥革命体现了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不屈不挠寻求救亡图存、独立富强之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现今不应忘却并且应该不断强化的历史记忆。本文用长远的眼光,考察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我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没有失败,相反,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朽败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并对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好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一),辛亥革命背景

1,历史背景

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发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8月,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对中国的一系列入侵,使得中国民不聊生。因而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运动,以期能够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2,社会环境

20世纪初年,民族灾难更加深重,农村经济崩溃,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广大工农群众自发的抗暴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这一切极大的促进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觉醒。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的必然产物。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

1,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此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再也不能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敢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马,封建专制制度不能统治中国,辛亥革命把反动的封建帝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它引领的政治风暴使一切专制的制度无法占领地位。

2,辛亥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上,辛亥革命所唤起的民主精神和人民的爱国热情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号召国民参加建设,振兴实业;辞去总统后,仍然坚决主张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为最重要之政策。

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在1914—1925年间,“每年中华民族工业的年平均名义投资额相当于政治和国家财政尚未稳定的1840—1911年间的11倍”。我认为,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为民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政治障碍。后来,虽然被北洋军阀接过了政权,但是辛亥革命的余绪仍在。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等各政治派别和团体分歧重重,但在振兴实业、发展经济这个问题上相对一致,能够达成共识。振兴实业、实业救国、实业建国等口号表达的观念和愿望,已成为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并形成了比较广泛的“振兴实业”思潮。

3,辛亥革命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政治革命, 但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革命的思想文化, 是革命的先导, 为变革作舆论准备;而革命的过程, 又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任何一次大的政治革命, 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和思想文化分离。

纵观世界历史,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 在任何一次革命之前, 都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文艺复兴, 就没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启蒙运动, 也没有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亦如此,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推翻封建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 在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 也进行了思想文化的斗争。辛亥革命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 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在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上,辛亥革命也开创了一代新风。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日益为人民所遗弃,思想界得以解放,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崛起奠定了思想根基。

4,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5,辛亥革命失败的一方面

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辛亥革命的失败,发人深思。

资本主义的欧洲发展了二百多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却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阶级发动起来才能弥补力量上的弱小。然而,由于对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没有处理好,普通民众逐渐对革命持冷漠态度,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势单力薄,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在所难免。对此,毛泽东作了精辟的分析:“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魄力,例如以“反满”代替反封建,口号过于简单,未能对满族中的地主阶级、一般民众和汉族地主阶级加以阶级上的区分,模糊了革命的阶级阵线。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结论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辛亥革命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她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在推翻清政府、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扫除封建生产关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发挥国家政权的现代化功能等方面毫无疑问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甚至引导世界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所有的这一切都证明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如果把辛亥革命当做单独的一场革命,或许她是失败的。但是!辛亥革命只是中华民族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漫漫长路中的一小段,她也不可能独立于中华民族走向富强而存在。正因为她成功了,中华民族才能在一路上顺利的走下来,直到中华民族变得强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2010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兰州学刊[J] 2006年第10期 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陈力

张永江

【3】 《中国共产党历史》[M]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版

【4】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中华书局,1985.【5】 朱荫贵,戴鞍钢.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

实践题目:行走间的记忆--寻访旧城改造进程中苏州

里弄遗存的老式生活

一、实践时间

2016.11.10、11;2016.11.17、18

二、实践背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原田腴沃,常获丰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了苏州传统的园林、丝绸、刺绣等等有着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事物,也为现在苏州发达的经济奠定了基础。苏州的前世今生就如苏州的双面绣,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或一面为传统,一面为现代。而苏州的旧城改造使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非常难得地保持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得以新城旧城并臵。同时旧城改造促进了商业化进程,对旧城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将古城相对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内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原生态的历史街巷与建筑群落蕴藏着老苏州丰富的市民文化与生活记忆,是珍贵的研究资源。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街区开始旅游开发,逐渐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其自身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持等日渐突出,急需新鲜活力的涌入;然而改造的成功范例,如平江路、山塘街,其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或繁华、或优雅的改造模式,或许与传统住区平实质朴的精神不符。千篇一律的文化街区,也会掩盖姑苏水乡的神气,让传统街巷中的市民文化走向末路。因此,针对地方实际,如何选择恰当的改造策略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6年5月,苏州市规划局公示了古城区9个街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包含多处此前未经开发,保有传统生态的历史街区,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其中。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我们对苏州的城市特色充满兴趣但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传统街巷,我们经历最多的或许是平江、山塘那样的商业街区,它们所传达的繁华浪漫的商业氛围难免会干扰我们对江南水乡的认知。因此,我们希望以规划出台为为契机,通过调查、了解规划地块的实际状况,亲身参与改 1 造进程,见证规划对当地居民,对整个地区带来的影响,增进对苏州城市的客观认识,尝试探索旧城开发的理想道路。作为基础,我们希望首先了解传统街巷真实的生活状况,依托苏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传统生活于今天的遗存与演变。

三、实践对象

我们小组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苏州古城西北的阊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传统街巷,具体包括西中市、专诸巷、阊门内下塘。

四、实践方法

本团队主要采取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此外,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规划文本、研究文献,获取背景知识,并以此指导研究、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解释印证;通过收集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作为研究的参考补充。

五、实践意义

1、探访苏州旧城区中未经商业包装的真实里弄,同时查阅历史资料、与居民深入交流,了解改造前与改造后的里弄生活。总结里弄生活的变迁与现状,呼吁政府更关注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帮助改善其生活质量,维持里弄的活力。

2、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里弄衰败的原因或者保持活力的成功之道,为里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经验。

3、探访里弄居民的真实生活,对其进行总结与真实记录,形成合集向大众展示,帮助大众了解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提高人民对里弄的关注,从而更全面、人性化地建设这座城市。

六、实践成果与分析

1.阊门地区概况

2(1.)街道、房屋与改造情况

门社区占地0.33平方公里,东至阊门西街,西至运河,南至宝林寺前,北至板桥,地块呈长方形。社区共有街巷34条,以西中市为轴密集分布在南北两部。作为古城区最晚纳入改造规划的街坊之一,阊门地区完整保留了传统街巷“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富有水乡特色,景观自然、朴素,富有生活气息。

房屋以传统木架构民居为主,多为平房或二层小楼,专诸巷存在少量公寓楼,因历史原因,社区内多数房屋属于“房卡房”(老公房)。阊门街区未经大范围开发,房屋整体较为陈旧,存在户型局促、基础设施落后、原屋分割租赁等问题。但在房管局的修缮维护下基本可以满足居民需求。

(2.)居民构成与邻里关系

受访阊门社区登记居民120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4000人左右,本地户口登记8000人左右。但由于持本地户口的中青年人多数搬离,实际本地户口居民也在4000人左右。由此可见,本地区外来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原居民则以中老年人为主。此外,社区居民以低收入人群为主,退休人员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外来人口多在周边打工或作为小个体工商户生存。居民学历普遍处于高中及以下水平。

谈及居民关系,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少部分街道,新居民(外来人口)与老居民(本地居民)间存在矛盾。在她看来,原因之一在于本地居民所抱有的轻微“优越感”;同时,新居民的到来似乎也催生了环境问题。我们推测,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等的差异可能也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总体看,社区生活较为有序、和谐。

传统街道由于基础设施、住房条件较为落后,居民们享有的私人空间有限,邻里互动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又因本地居民以老人居多,性情平静,在生活境遇上多有相似,因此亲近、熟识的邻里关系在本地有所体现。

(3.)卫生、治安与交通

卫生环境,由于多数房屋的公房属性,阊门街区无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主要由政府负责(与一般街道相似)。政府招标环卫公司清扫路面,处理生活垃圾,本地居民不额外摊付“环境费”。实地观察中,多数街巷卫生状况尚可,街巷中设 3 有公共卫生间与垃圾投放点,有专人管理维护。居民在生活与邻里交往中自觉形成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治安环境,居委会表示本地整体治安环境较好,犯罪率低。治安主要依靠社区派出所民警巡逻,民警配备辅警。尽管街道设有电子监控体系,但老街巷道路曲折、环境复杂,需要警力配合。这与内下塘居民反映的 “每条街道会有几个批次人员盯着。”情况相符。

交通环境,阊门地区以传统街巷为主,院落密集、道路狭窄,一般不允许汽车通行。居民多步行或以电动车代步,生活较为平静。专诸巷属街区内部道路,但宽度允许车行,又因其连接金门、阊门,位臵便利,所以发挥了部分机动车通行功能。受访的专诸巷居民表示,街道内存在汽车占道、扰民现象,所引起纠纷甚至“上了新闻”。专诸巷交通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对其他巷弄,其具有更强的的开放性,与街区外交流更为紧密。这种特性,与其治安问题、邻里关系等存在联系。

2.突出现象与问题分析

1.人口变化趋势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阊门地区存在一种明显的人口变化倾向,即原住民不断流失、人口老化,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外来人口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拥有本地户口且现居于此的人口应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这些居民的子女及其下一代,为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多已搬离街道;而因为“故土难离”、“邻里环境好”、“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这些居民仍居住于此。

通过一系列访谈,我们发现,涌入的外来人口中,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或来自其他城区,或来自农村,来此多为谋求生计,也有替亲人照看孩子。他们与本地居民具有较大相性(经济能力薄弱,文化水平不高),总体都能适应并融入街道生活。

传统街巷所保存的房屋、道路、水井、园林等等,是构筑传统街巷生活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传统生活的根基。因为它们的存在,外来人口是可以作为街巷的新血液补充转化以延续街巷活力的。凭借这点,我认为市民文化并不会轻易消亡。

2.居民特色生活习惯与老行当

居民长期保有的、有代表性的生活习惯能较好地反映地区文化特色与传统,而老行当则是市井文化的重要印记。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阊门地区一些别具特色的生活习惯与老行当。

(1、)生活习惯

“孵茶馆”与“孵混堂”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分别指吃茶和泡澡,是江淮地区广为流传的俗语。名城如扬州、苏州、上海均有此俗,唤作“孵茶馆”、“孵混堂”。混堂即浴馆,吴地方言中用“孵”形容其中的闲适惬意、体态舒展。老苏州曾有大小茶馆无数,作为各色人等消遣集会的所在。因为资费低廉,服务周到,又兼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孵茶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水品提高,老式大众茶馆数量骤减,但人们吃茶的习惯坚强的延续了下来。

阊门内外也曾茶馆聚集,今日西中市上茶馆老店则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似乎是数量繁多的麻将馆。这些场所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兼具社交作用,也为主顾提供茶水,但是其趋利性容易滋生社会不良风气。麻将馆的兴旺似乎体现了安逸闲适的市民文化、吃茶习惯的传承,但也反映了时代风气转变、外来人口涌入对传统街区价值带来的冲击。

孵混堂与孵茶馆类似,是老苏州广受欢迎的大众休闲活动,既解决了旧城居民的洗澡问题,同样具备重要的社交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可在家中洗浴;同时设施优越,装潢华丽的“浴场”大量涌现,老混堂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我们走访了阊门地区西中市上的建新浴室。建新浴室据说是城区内现存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浴室。建新浴室在本地(指阊门)还有较庞大的客户群,主要面向老人,经营状况尚可。老人们将此当作重要的集会地点,顾客与 员工相互熟识。年轻人多寻求更时尚的浴场消费,更注重隐私与设施卫生,喜用一次性器具。老混堂内一次性用品较少,但清洁卫生等均采取严格标准。

建新浴室由于阊门地区的顾客基础尚能取得不错的效益,但在苏州的其他地方,由于房租上涨、顾客流失,多数老混堂面临经营困难。小混堂经营不善倒闭,物资人员被其他混堂吸收继续坚持,长此以往,苏州的老浴室或将消失。

新型浴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卫生性、私密性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享受的需求,其繁荣符合市场规律,可以说是孵混堂这一传统的有益进步。但老混堂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创造的以街坊邻里为单位的社会枢纽,帮助老年人找到自我定位与生活寄托,其卫生状况、设施条件也在不断进步。

总体上看,吃茶泡澡的习惯仍在延续,但其具有的社会联系功能已然减弱,而老茶馆与老混堂的产业经营则面临着严重萎缩,年轻人,无论是作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在逐渐远离这些产业。在狭窄的客户群体面前,呼喊“缺乏传承”、“后继无人”总显得有些空洞。新旧更替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从老产业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传承,在新兴业态中寻求更广大的市场,健康发展才应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2、)老行当

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阊门内下塘箍木桶的翁根林老伯、泰伯庙西侧的字画装裱师、内下塘的裁缝夫妇、吴趋坊油饼老店的老夫妇、建新浴室老板、艺圃茶室主管、阊门城楼下的白铁皮师傅。

缝纫、修鞋、修表、白铁皮,剃头,这类附加值偏低的老行当与社区共生,伴随着居民需求兴起,而随着时代演进、社区的衰落与更替,这些传承价值较低的手艺又将渐渐失去竞争力。身处高档社区的居民或许在生活水准上已与他们划清界限、或许也同样需要这类行当,然而无论如何,高昂的租金会自动将老行当排除在社区之外。我们的需求与生活有时并非发自内心而是被环境塑造——高级社区在封闭与“上档次”之外,或许也拿走了居民拥有丰富社区生活的权利。

尽管处境艰难,阊门以及古城内众多的历史街区如同避风港般存续了形形色色的老行当。它们与居民生活的联系依然紧密,为居民的传统生活提供道标,也从中获得滋养。他们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传承、改善生活乃至生存,代 表着一个曾经繁荣的时代在现世的逐步衰弱。或许其中的淘汰不可避免,但我们的社会也会涌现出更符合时代的新事物。

七、关于阊门新规划

根据我们对《苏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粗浅了解,阊门地区今后的改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空间上,“街巷河道保持历史格局,建筑本体分类保护”,这意味着阊门不会面临大范围的拆迁改造,街区的历史面貌将保留乃至优化,而现有的众多历史遗迹、名人旧居,将会得到更细致的保护。

文化上,更多的博物馆、展示馆、雕塑小品将在阊门设立起来,阊门内外的诸多老字号或将恢复与引进。对阊门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对各时期繁荣历史文化的展示会成为规划的中心。

产业上,街区东面以书吧、茶室为主的市井商业街,西中市的民国风貌老字号商街,西面护城河—北码头一带的酒吧餐饮街,共同构成了阊门街区的商业格局。结合本地水路并进的格局,枕水民宿与特色酒店将出现在阊门居民的生活中。而阊门地区手工业兴旺的传统,或将带以传统手艺展示为主的创意店铺的涌现。

可以想见,针对阊门的改造更像是一次整合、梳理,将原本繁多而无序的资源重新排位以发挥恰当的作用。规划已然成型,我们对阊门的情况也有了初步认识。我们希望不断改进、持续关注阊门发展的进程。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姓名: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观《复兴之路》有感

一个城市可以征服,一个民族却不可以战胜。中华民族,历经了血雨腥风最终屹然挺立在世界东方。在如今,我们似乎已经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我觉得中华民族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在很多地方,我们中国人还是受到歧视,中国的商品被列为低级货„„唐宋是历史上鼎盛的时期,各国朝拜。我认为真正的复兴就是实现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先导。

那么,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我们应当如何救国救民,我们又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实现最终的复兴呢?大家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堕落,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社会政府培育大学生的目的是希望能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新时代建设者。

我们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兢兢业业,努力刻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走向高层次的工作岗位,为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让我深深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多么极其艰难和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年轻人要义不容辞地接过这一棒,分发争先,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浅析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戴上了脚镣

——中国近代贫穷落后原因分析

提纲:题目:浅析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戴上了脚镣

一、军事方面帝国主义通过多次侵略战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战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直接从中国掠夺白银等财富。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统治。

1.严格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2.中国列强主义享有领事裁判权。

3.中国海关由帝国主义严格把持。

4.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活动。5.培育代表其在华利益傀儡政权。

三、帝国主义在经济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1.严格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限制自由贸易。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现对华倾销。3.利用不平等贸易实现商品输出和倾销。

四、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1.以宗教名义进行文化侵略活动,传教士大肆活动。2.在舆论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声势。总结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同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一同为世界文明发源地。历史上在唐、宋一度出现鼎盛的局面,但在后期,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面积的领土,阻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的发展滞后,造成了中国近代发展贫穷落后的局面。

关键词:近代中国发展 落后 帝国侵略

正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同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一同为世界文明发源地。历史上在唐、宋一度出现鼎盛的局面,但在后期,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面积的领土,阻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的发展滞后,造成了中国近代发展贫穷落后的局面。

一、军事方面帝国主义通过多次侵略战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战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九龙司。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会议草约》。沙俄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于1858年通过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青岛),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湛江),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设立上海英租界。以英、法、美、德、日、俄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城市,设立了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甚至成了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得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上述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关东军”,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突击队。

2.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直接从中国掠夺白银等财富。在鸦片战争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三年多的财政收入。而八国联军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不仅如此,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和珍宝,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统治。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1.严格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2.中国列强主义享有领事裁判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美《望厦条约》更规定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从此,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3.中国海关由帝国主义严格把持。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在关于《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起过重要的作用。

4.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活动。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5.培育代表其在华利益傀儡政权。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例如满洲府的溥仪皇帝。

三、帝国主义在经济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利用其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1.严格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限制自由贸易。《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南京、九江、汉口等10个口岸。《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还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现对华倾销。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3.利用不平等贸易实现商品输出和倾销。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华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883年,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

总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四、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1.以宗教名义进行文化侵略活动,传教士大肆活动。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

2.在舆论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声势。外国教会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它们攻击诬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干扰了我国政治秩序,打乱了我国经济市场,污染了我国文化。致使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落后状态,对我国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我国近代贫穷落后的局面。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中国,文明的国度》(罗伯特.坦普尔)

《近代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康德衡)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毛佩琦)

《从文化角度试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马金霞)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思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义和团悲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09级1班 姓名:胥兴钰 学号:2009071846义和团悲剧 这学期新开了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每次坐在课堂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一、社会调研 1、 2、 3、 4、 5、 6、 我家乡的近现代爱国主义基地、近现代历史遗迹介绍及观后感。 我家乡的英烈故事(1840-19......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精选合集)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1 / 8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 论抗日战争的胜利 及其历史意义 姓名:高金雪 学号:01115018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第 1 页 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前后的中苏关系变化 摘要:朝鲜战争的爆发,历来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各方发动战争、参加战争的动机,也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有观点认为,在这其中,中国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摘要: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序幕,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在此之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随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读后感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物联网) 班级:2011级2班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本站推荐)

    近代革命与改良 摘要:短短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大陆上就发生了数次影响国民命运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