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历史长河感悟历史魅力
走进历史长河感悟历史魅力
——初中历史起始课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学习环境改变、学科增加、教学内容加深、知识抽象化。因此,在初一开学初这个“紧要期”,教师要针对每一名新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成功完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转变,为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而言,历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上好历史起始课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在历史起始课上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历史课程学些什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学好历史有什么好处?
为了上好历史起始课,我让新生利用军训期间做了如下准备:
1、同学间交流关于我镇“丹土遗址”的有关见闻;
2、对自己家中或见到的“古物”进行分析,指出“古物”的特点,比较“古物”与现代相近器物的异同,从这些异同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3、搜集、交流与我们当地有关的传说,你对这些传说有什么看法?
4、周末查阅家谱或族谱,了解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距今大约已有多少年?中间有无迁徙过程?自己是哪一世?
起始课上,首先我对军训期间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由于学生课前已做了充分准备,学生对所提问题踊跃回答,效果甚佳。对有些问题学生之间争得面红耳赤,如关于当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因为说法不一而互不相让,我适时进行引导,分析“秃
尾巴老李”出现众多说法的原因,学生明白了民间传说由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同向往,经过口口相传,逐渐演变,于是就产生了今天不同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秃尾巴老李”会有更多的说法出现。又如关于自己是哪一世的问题,有的说自己是20世,有的说自己是21世,20世的同学就对21世的同学说:我是你叔,今后你要对我敬着点,说话间流露出自豪的神气。我让学生比较这两位同学的“世”,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于是议论纷纷,最终得出结论:21世的同学辈分低,说明他们家族生活富裕,成人结婚早,人口繁衍快,比20世的同学家族已经多生了一代人。听完这些20世的那位同学脸上神气的表情已看不到了。随着问题的逐一解决,我及时进行引导: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就是历史,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当中;所谓历史,简单的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我们今天学习历史,就是要从过去发生的事中进行反省和总结,避免历史中出现的错误在我们身上重现,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经过引导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样就非常顺利的解决了历史学什么的问题。
关于如何学好历史的问题,我先让入学成绩比较突出的两名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时是如何学习语文的。结合两名学生的学习心得,我进行总结: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借鉴小学语文学习的方法,大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养成良
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步了解课程内容;
2、学会听课。课堂是历史学习的主阵地,要学好历史,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要会听,捉住老师讲的重点,理清所学知识脉络;要会记,在书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要点、做好标注,记好小结;要会思、善思,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在课堂中恰当处理好听、记、思的关系,就能学好历史。
关于学好历史的意义,我告诉学生: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好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少犯一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错误,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的主流。我们要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正确摆正人生航向扬帆远航。
2012.7.16
第二篇:走进历史,感悟人生
走进历史,感悟人生
——浅述历史剧表演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主题词:
学校教育 历史剧表演 收获
论文内容摘要:历史剧表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途径和组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应尝试进行历史剧表演,历史剧剧本需要认真筛选和彩排。通过历史剧表演,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剧表演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积极意义。
一、渊源:历史剧表演——学校教育的有益途径和方式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曾说:“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还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作为人格修养的手段,乃至作为人格完成(“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从一定意义上看,历史剧也应被视为艺术教育的一类。因为历史剧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的有机配合,既作用于人的视觉,又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等器官,融语言艺术、形体艺术、时空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对参与者的训练是多方位的,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多重的效果。
历史剧的独特教育功能。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看到,也早已把历史剧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以立国才200多年的美国为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为了解除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便在课外时间志愿组织了戏剧团体,满足学生文艺爱好。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校开始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实验把历史剧纳入其中。例如格勒逊在《活动与课程》一文中说:“青少年俱乐部、合唱团、管弦乐队、戏剧、辩论都正稳步接近课程的地位”。50年代,曾长期被称为课外活动的历史剧等,课程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天的美国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演出过莎士比亚和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
现代历史剧教育走入中国校园,则始于上海。19世纪末上海圣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等教会学校经常向学生介绍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剧作家的作品,还组织学生用外语排演宗教故事和其他一些历史短剧。1899年圣诞节圣约翰大学学生演出了自己编排的以“官场丑史”为内容的新戏,以后南洋公学、徐汇公学、育才学堂、民立中学等也相继演出反映戊戌六君子、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等内容的“时事新戏”。学生凭着一颗赤诚的心,自编自演了许多抨击社会黑暗的历史剧,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推动了戏剧改良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戏剧近代化的标志——文明新戏的先驱。在“五四”运动的反帝浪潮中,在北伐战争的滚滚硝烟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学生们纷纷放下课本,走出教室,时装剧、街头剧、活报剧、化妆演讲也成为抗争黑暗、唤起民众的一支熊熊火炬,照耀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舞台上。其中许多人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老一辈革命家中如周恩来、邓颖超、萧楚女、廖承志,以及著名的戏剧工作者如欧阳予倩、曹禺等等,都是当时学生戏剧队的积极分子……欣赏历史剧,不仅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也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反映,没有一定的文化涵养,是体会不到其深沉的蕴含的。将历史剧纳入教育渠道,让戏剧到青少年中去,是现代教育的趋势。
在运用戏剧这种形式进行学校教育方面,历史学科的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厚重悠远的史实积淀、丰富多彩的事件人物、浓郁多采的人文气息、简单明显的可操作性和强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都给以历史题材进行戏剧表演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条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学科观念、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高中历史课程都开始发生很大变化: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程度。这些变化也给我们以启示:除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外,我们应当尝试开发历史课程的课外功能,以历史学科内容为主体,以活泼多样的形式为载体,组织学生学习、体验历史。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我的主要目的概括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二:进行历史情感和爱国主义等德育教育;
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表演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其中,第一和第二个目的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也是历史学科的课余活动所特有的功能。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组织了全校范围的历史剧表演比赛活动。
二、尝试:进行历史剧表演-----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社会
历史剧引入高中历史课程,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重点把握了以下两个环节。
(一)准备好的历史剧剧本。活动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准备一个或两个以历史题材的小品、短剧或其他形式的作品,要求内容真实健康,情节紧凑,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思想意义,具体内容和故事情节都由学生自己设计。由于没有现成的历史剧本,学生们必须自己编写,正因为如此,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因为他们没有了思想条框,从而主动琢磨自己的兴趣点,充分驰骋自己的创造力去演绎历史的场景和情感。剧本完成后,由老师、学生共同修改。在剧本的编写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准备历史剧本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上相关历史知识的正确感知及深刻理解,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深入接触到了许多他们感兴趣、但有不是很了解的历史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情感。例如在历史剧《八百壮士守四行》的编写过程中,装备精良、人数巨大的日军不敢于嚣张进攻地理位置特殊的四行仓库;女中学生杨惠敏将青天白日旗偷送到阵地,租界中华洋群众掌声雷动的两个场景给创作的学生以深刻印象,这两个他们很陌生的场景之所以发生,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社会环境,通过了解历史、编写剧本,学生深化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二)、认真筛选和彩排。经过紧张的准备和组织,全校报上来20左右个剧目,经过验收和彩排,最后定下10个优秀剧目。这些剧目,题材广泛,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风格各异,有荒诞诙谐的,也有严肃悲愤的;充分展现了高中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诠释能力、合作意识,展示了学生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感悟。从拟定的题目就可以略见一斑:《黄河大合唱》《新编历史剧——孔雀东南飞》、《荆轲刺秦王》《南京条约》的签定、《秋瑾就义》《杨白劳》、《大危机》、《南京大屠杀》、《八百壮士守四行》、历史相声《洋奴才》等。在彩排中,为了充分展示历史情境,学生们发动脑筋,准备和制作了主题鲜明、形式美观的道具与布景。有的同学从电影厂借来现场效果出色的军服、枪支;有的同学动手制作了粗糙而真实的服饰、道具。在音响效果上也花了不少功夫:一是根据剧情需要,下载剪录了协调的配音和配乐,如慷慨激扬的古琴乐、凄婉动人的协奏曲和真实、嘈杂的战场声响等;二是学生在具体剧目上,自己根据剧情的发展,进行独白配音,烘托出强烈的场景气氛。
三、收获:感悟人生与社会——播下了情感与思维之种。
最终,历史剧表演比赛获得了圆满成功。总结收获,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历史剧表演,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思维能力。笔者个人始终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思维习惯远比记住许多基本史实重要的多。通过历史剧表演,我发现学生中实际蕴藏着对历史课程浓厚的兴趣,从报名和准备过程中看,学生们体现出很高的热情和主动参与性,自己定剧目题材、找演员、自己花钱买道具、不厌其烦地彩排、事后刻录光盘留做纪念等等,可以看出,学生并非不喜欢历史,而是不喜欢那种枯燥、说教、缺乏活生生的人和事的历史;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诠释能力并非教师所想象的那么差,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和再现、对于历史人物的把握和刻画,有的学生非常精确、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大危机》中的自信而沉稳的罗斯福总统和狂妄而富有煽动性的战争狂人希特勒,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用大家的话说就是演活了!总的来讲,高三文科班的学生显然胜出一筹。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很好地把握了历史人物的心态,理解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这就进一步证明: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思维能力绝不是没有,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挖掘、诱导。而历史剧表演,就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二)通过历史剧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历史理解为教师讲授、学生背书,考试得到高分就是好学生,但是在历史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固定模式,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评价标准,而是需要他们结合所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历史剧作品。在具体运作中,通过他们查阅各种历史资料、选取历史剧主题、准备台词道具、进行排练表演等活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做事模式,培养了他们根据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行动的能力。例如《南京大屠杀》的创作和表演,几个高一的学生可以说几易其稿,大胆取舍,最后设计出比较紧凑、生动的情节,在细节的处理上有独到的创造之处。尽管某些历史剧难免还夸张,有的道具还稚嫩,有的主题不够鲜明,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历史剧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通过历史剧表演,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演出一台戏,光*少数人不行,需要个性相异和能力不同的同学们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有表演天赋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有美术功底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或口技的,就整理配乐和伴奏;文字功力深的,就撰写或改编剧本------组织一次大型的历史题材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和力量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各扬所长、相互配合,同学间、师生间、学校部门间各种关系的协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能够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表演过程中,学生准备的刀剑撞击配音和秦宫背景音乐由于电脑故障不能正常播放,表演的几个同学出现短时骚动,互相埋怨,但是他们能够迅速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情态投入表演,效果非常突出,这不是对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最好的培养吗?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剧表演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应当成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篇:走进网络教研感悟教学魅力
走进网络教研感悟教学魅力
晋中市寿阳县温家庄中心校冀少军
俗话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给教育也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它的无限裨益为教研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为我们教师搭建了一个比现场教研更广阔的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回顾自己一年来参与网络教研的经历,受益颇丰。
一、网络教研彰显了先行者对教学教研淋漓尽致的热爱,鞭策着我努力前行。
初上网络教研,惊诧于我们的教研员李老师,已经40多岁,对网络教育教研的远见卓识与痴情奉献;教研员张老师一篇篇教学日志象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娓娓道来教书育人的真谛------在这个平台,无不感受着网络教研人的热情与执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没有理由不参与网络教研,这不仅仅是聆听智者的心声,更是感受和学习这种痴迷教研的精神。先行者们对教育的挚爱常常让我汗颜,也会不断地考问自己的教学功底与思维灵性,潜移默化中激发着自己的一种工作热情,去潜心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文章,静下心思考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教育教学事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品味、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努力前行。
二、树立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研水平。
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一样都是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不仅省去了舟车的劳顿,还克服了时间、经费、地域等因素的阻碍。教师可以在这一空间自由地、真诚地、充分地交流,细细品读其他教师及专家上传的教案、反思、课例、体会、叙事文章等,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各种教学动态与信息。为此,我要求自己每周至少4次登陆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浏览最新文章,并从中选择一片文章或教案进行细细品读,同时做好学习笔记。在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我充分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更从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教学手段,自己的教学与教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我还积极利用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加入英语学科协作组,与同行们进行学习交流与探讨,及时关注跟帖评议,再反思再跟进。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所谓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教师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参与其中,就自觉地融入了团体之中,与团体同呼吸,共进步。既完善自我,又相互帮助。网络教研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多种舞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在协作组里它聚集了大量教育教学的集备共案,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建议撰写后形成了具体的教学个案,有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根据共案的类通性,作出创造性的教学决策,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创建活动使学校得益,使教师得益,这也恰恰体现出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双赢”理念。
三、课堂因网络而精彩,反思因网络而更深刻,网络教研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每次上课前,我会有意识的浏览一下相关的教学设计,设计者一个独具匠心的创意,一句令人深省的设问以及引用得当的视频、图片资料都让我茅塞顿开,视如珍宝,在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份成熟,一份机智;写教学总结和教学论文时,碰到困惑不解时,我也会习惯性的上网看看。记得上学期我参加立体说课比赛前,看了教师们的研讨主题,对英语诗歌教学的种种见解,给了我灵感,大胆尝试了采用诗歌《Television---Apoem》为立体说课比赛内容,经过多次磨练,探讨,反思,从而取得了优异的的成绩。通过网络教研,确实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分享智慧,分享思想的同时,也分享着收获与感动。
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我们普通教师再次交流探讨、学习的一个平台,作为一线年轻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抓住这种免费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充实自我,争取天天有进步!
网络教研,有如我的良师,在我困惑、迷茫时给我指出前行的方向;网络教研,又如我的益友,在我懈怠的时候,给我提醒,督促我前进;网络教研里有优秀的博文,有深刻的见解,有精辟的分析,更让我认识了一批能说会写的网络教研骨干分子。“见
贤思齐,吾必三省吾身”。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吸收着丰富的营养,获得了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教学充满机智,充满活力,充满魅力。
第四篇:走进群文阅读 感悟书香魅力
走进群文阅读
感悟书香魅力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群文阅读,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因此,群文阅读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孟庄小学的阅读推进工作中,具体实施如下: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来源)
(1)课堂补充的篇目,需要教师广泛阅读,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进行补充。
(2)每月一本书的阅读,我们则结合课标以及教材内容,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学校出资购买图书。
(3)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和教室图书角的图书。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读)(1)读书时间的把握
①首先在课堂的阅读,有语文老师把握,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的整合,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阅读。
②每天课外读书一小时,是我们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按照“晨诵——午读——暮省”的思路,做实“221”阅读模式。早晨、放学路队一起诵读诗歌、名言警句、优美片段,课堂在教师指导下阅读,中午饭间时间静静地素读,晚上回家可以结合亲子阅读,反思感悟读过的文章书籍。
(2)群文阅读的开展
①结合书香校园活动抓学生阅读习惯
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实施办法:营造书香氛围熏陶,指导阅读方法促进,榜样引领示范带动,活动开展丰富生活。
②结合课堂教学增量阅读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这样说:建议课堂教学和儿童阅读两手抓,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常抓不懈,语文教学定会前程似锦。所以,我们可以从“课堂瘦身”开始,为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学习一篇教材内容,补充多篇阅读材料,横向纵向阅读学习,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比如:五年级学习的《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它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课堂我们可以补充《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对孙悟空这个角色有更深的了解,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增添沈石溪其他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鸟奴》《狼王梦》这些书籍梗概,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感受动物情怀。
③利用好学校的图书为阅读服务
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教室图书角的建立,个人捐书、图书漂流等无疑都是学生最好的阅读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
④整合教研活动,开展专项研讨
通过每周一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先说说自己本周要讲的课文,大家来推荐补充的阅读篇目。
结合教研活动,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可以谈感受,可以谈困惑,也可以提出建议;每学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展示课例活动。
⑤研发群文阅读课程资源为今后教学奠定基础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督查与评价)①结合教研,实施每周一反思活动
②注重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成长档案,实施阅读等级制度。通过“一日一反省”“一周一记录”“一月一展评”“一期一评选”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多读书。
③加强阅读课的督查与指导
开学初将阅读课表专门打印出来,领导对照课表推门听阅读课,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指导。
④开展师生阅读活动
通过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诵读比赛、演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⑤举行课外阅读抽测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表格汇总形式,以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抽测。⑥结合教体局举办的“双十”“三百”活动,评选校级书香班级、书香教师、阅读之星、书香家庭。
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让我们的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第五篇:走进魅力大王
走进大王镇后屯村
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7月17日,我们青岛科技大学赴广饶县大王镇调研团全体成员来到了大王镇后屯,了解它的文化发展,通过我们的行走和负责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方针,大王镇后屯于1992年建设起了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以农村民间艺人为骨干,以村委会所在地,村民小组服务中心和文化大院为场所,以文化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主导农民自办的公益性综合文化传播点.。再整个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之下,创造了经济支柱,当地企业的发展大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现村里也设有了多项服务点,例如:村设有党员服务点,残疾人代表服务室,工委办公室,电子浏览等,为村名提供了便利与服务,解决了大部分居民和残疾人士的就业生活问题,大家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得到了村名的高度赞许与肯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大的飞跃。当然,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增加和娱乐、健身消费的增加。农村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不断向城市化发展。想到这里,怎能不感到我们党的伟大,我们祖国的可爱。可以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