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报废车协议书被判无效(范文)
卖报废车协议书被判无效
冯某将报废的车辆私下卖给王某,后因无法过户,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买卖无效,此案已由西城法院审结。
原告王某诉称,其与冯某于2009年8月6日签订购车协议,约定购买冯某神龙富康小轿车一辆。车款 12000元于当日给付冯某。后在河北某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时得知该车是报废车,无法办理过户手续。现认为冯某构成欺诈,故起诉要求确认购车协议无效,双 倍返还购车款共计24000元,赔偿误工费、办理过户时发生的高速路费、汽油费、食宿费及精神损失费等,并要求杜某退还过户费2000元。
被告冯某辩称,其只收到10000万元购车款,其余2000元作为好处费给了杜某,其没有欺骗原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杜某辩称,原告请其帮忙打听买二手车,后得知冯某想卖车。冯某称车不能在北京过户,可以外迁到河北,并未告知是报废车。原告给了2000元用于过户,同意退还原告。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王某与冯某私下进行机动买卖的行为违法,且涉案车辆未登记在冯某名下,故双方之间 签订购车协议无效。虽然购车协议中购车款为12000元,但冯某为原告出具的收条中写明收到购车款的数额为10000元,现原告没有证据证明冯某实际收到 购车款的数额是12000元,故原告要求冯某返还12000元购车款法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杜某返还过户费2000元,杜某表示同意,对此法院不持异议。
最终,法院判决如原告王某与被告冯某签订的《协议书》无效;原告王某将红色神龙富康小轿车返还被告冯某;被告冯某返还原告王某购车款人民币1万元,某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35元;被告杜某返还原告王某人民币2000元。
第二篇:报废车卖车协议
报废车卖车协议
豫P03816重型普通半挂车,现已卖给顾军来作报废拆解处理,协议签订后此车与卖方无任何关系。如若违背协议规定,卖方有权报警依法处理,后果有买方承担。
特此
证明
卖方(签字): 身份证号: 手机号:
买方(签字): 身份证号: 手机号:
2014年8月9日
第三篇:报废车汽车买卖协议书
报废车汽车买卖协议书
甲方:
身份证号码: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将甲方报废车出售给乙方,用于拆卸配件及卖废品。甲方自签订本协议后,不再对此报废车享有所有权,不再对此报废车以后的运输、拆卸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乙方自购得甲方车辆后,即享有车辆的所有权,需自行拉运和拆卸,若未拉运或拆卸,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车辆情况如下:
交易车型:
牌照号:
车架号:
发动机号:
车型:
车号:
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甲乙双方共同承诺并且遵守以下条款:
1、车的情况:已不年检。已经报废,双方没有疑问。
2、乙方已将甲方车况了解,并已经确认且自愿同意购买甲方的车,故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甲方对该车不再向乙方解释负责。
3、自本协议签订之前,由于驾驶该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债权债务等一切相关事件,由甲方负责。
4、该车过户事项,由于车辆己报废,由甲乙双方达成共识,不履行,双方共同承诺,共同以此协议为准且认真遵守不反悔。
5、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互不干涉,除共同遵守上述共识,双方互无关系。
6、甲方以报废车出售与乙方,如乙方有使用行为,所造成后果甲方概不负责。
7、本合同双方签字后生效,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电话:
乙方签字:电话:
年月日
第四篇:一房两卖被判双倍赔偿案
一房两卖被判“1+1”赔偿案件
购房者共获1133万赔款
北二环雍和大厦(查看地图)的开发商在合同上制造“文字陷阱”,先把门面房卖给郑先生,随后又卖给另一家业主,但既不给郑先生房子也不退款。昨天记者获悉,东城法院一审认定开发商违法,判决按照“1+1”的原则,根据郑先生的已付购房款,双倍赔偿近1100万元和利息损失33万元。据悉,这是本市首例开发商因一房两卖被判双倍赔偿的案件。当场交付546万房款
据郑先生说,2004年,他以名下的金华汉新技术公司的名义,在北二环附近的雍和大厦(原名立骏大厦)购买了一套230平方米的商业门面房,准备当作公司办公场所。他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与开发商北京永利多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房协议,约定价格为2.5万元/平方米,总价款为575万元,金华汉公司当天交付房款的95%即546万余元,其余的在入住后交纳。按照该协议约定,双方在签署协议的7日内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在此期间不得向第三方出售该房。当时郑先生曾要求签合同,但开发商称他已经交了大部分房款,没必要再签合同。
2005年5月,郑先生购买的房子仍未交付。他找到开发商询问,对方却搬出当初的协议,声称由于金华汉公司一直未签订正式合同,已经将房子卖给他人,而且所收房款不退。郑先生认为,开发商“一房两卖”,已经构成商业欺诈,遂将其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购房协议,并返还购房款以及承担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条款暗含“文字陷阱”
庭审中开发商说,根据协议中的规定,郑先生至今未与他们签订买卖合同,因此违反了协议,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郑先生所交的546万元购房款,开发商称属于定金,由于郑先生违约在先,无权要求返还该款。
但法院调查发现,双方的购房协议中规定,金华汉公司“须在签订协议书7日内,即2004年5月21日前”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但这份协议显示的签订日期,就是2004年5月21日当天,这一日期是由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填写的。也就是说,签协议当天就是签订正式合同的最后期限,实际上“7日内再签订合同”变成了不可能实现的约定。虽然开发商辩称是工作人员笔误,但却未能举证。
购房者获赔双倍房款
法院最终认定,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合法有效。虽然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应在7日内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但开发商在日期问题上有错误,导致合同内容互相矛盾。而且开发商在法庭上承认,郑先生曾在付款7日内要求签订合同,但因他们没有同意,导致合同未能签订。
此外,开发商工作人员已在购房协议中的空白处,用钢笔明确填写了具体面积位置见附图和估算的房屋面积等内容,足以说明双方对此已有明确约定。根据交易习惯,买卖双方在明确了交易的具体内容后,买方才会在签约当日支付绝大部分购房款。因此开发商在双方发生争议后,仍将同一位置的房屋出售他人,导致合同不能实现,应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庭认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法庭据此作出判决。
第五篇:开发商承诺终身免物业费被判无效
开发商承诺终身免物业费被判无效
中国消费者报
2015-07-24 12:26:23 本报长沙讯(记者余知都)物业公司要求业主缴物业费,被对方以购房时开发商承诺可终身免缴物业费为由拒绝,物业公司于是将业主告上了法庭。近日,湖南省安乡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判决业主王女士向物业公司缴纳物业费7395.36元。
2005年1月1日,王女士与安乡某房产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书,购买安乡县某小区的4套房屋。小区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签订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原告诉称,王女士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只缴了一套房屋的物业费,而没有缴纳另外3套房屋的物业费。
王女士辩称,自己购买的4套房屋,一套用于自住,另外3套用于开办幼儿园。因计划开办幼儿园,当时与房产开发商约定按照幼儿园格局建造另外3套房屋,且购房价格高于该小区普通房屋价格。因为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书附件中对自己承诺了物业费“4套终身按1套收取”,自己才决定购买另外3套房屋。据此,王女士拒缴另外3套房屋的物业费。
法院经审理认为,购房合同书附件中“4套终身按1套收取”的约定对物业公司没有约束力,被告王女士不能由此主张免缴另外3套房屋的物业费。法院最终判决王女士需向物业公司缴纳物业费7395.36元。
●法官释案
开发商承诺属无权代理行为
该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开发商在售房时对业主做出的关于减免物业费的承诺对物业公司是否具有约束力,物业公司对此是否需要无条件地执行。
该案承办法官指出,房产开发公司与物业公司各自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主体。王女士与房产开发公司之间形成的是房屋买卖合同关系,而其与物业公司之间形成的是物业服务合同关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未获得物业公司授权委托的情形下,房产开发公司无权擅自处分物业公司权利,无权在购房合同书附件中就物业费收取事项对被告做出承诺,减免物业费的承诺超越了房产开发公司在房屋买卖法律关系中的应有权利范围,可以理解为房产开发公司在售房时为促使被告成功购房所采取的一种商业促销手段。该承诺是一种无权代理行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权代理行为在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情形下,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事实上,对于房产开发公司为获取自身利益所做出的越权承诺,如果物业公司需要无条件执行的话,对物业公司而言显失公平。该法官同时指出,房产开发商在售房时为了打动购房者,往往会大力宣传楼盘优势,虚假或违法宣传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做出一些不属于自己权利范围内的承诺,如上述案例中擅自处分物业公司的收费权利;有的做出一些违法的承诺,如售后包租承诺,即开发商承诺对购房者购买的商品房,由开发商承租或者代为出租并支付固定年回报;还有的对出售房屋的位置、环境、周边设施等做虚假宣传。开发商在通过这些虚假宣传诱导业主购房后,对售楼时的承诺往往置之不理,使业主遭受损失。因此,消费者在购房时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误导而冲动购房,进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余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