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是现阶段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对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它,我更加明确了语言教育担负的任务,课程目标,懂得了如何科学的搞好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有效地进行语文课程评价。学会了怎样保质保量地,创造性地完成语文教育任务。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就是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语文课和体系的提法是科学的,语文教育应当建立一个适合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的课程结构,更应当形成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富有弹性和创新活力的开放机制。
就写作教学,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言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以大作文观为指导,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为学生提共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融合的广大空间,让学生在全开放的作文教学空间里自由驰骋,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作文教学的目标要开放
人的智力有优中差,人的智力发展有先后,也有快慢,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规律。我所在的小镇,是小工业人口混居的小镇,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基础和个人智力水平相差悬殊,制定目标要分层次。以往的作文教学在教学要求的制定上忽视了这一规律,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在不自觉中给学生带来压力,形成心理障碍,致使他们不愿意写作文,怕写作文。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老师不管怎么努力都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统一与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大纲”教材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制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和超纲目标,为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创造了条件。如个别来年基本目标都打不到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的降低要求,为他们的成功开绿灯,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走上正轨,最终达到“大纲”、教材的要求。这样,作文教学就打破了整齐划一的目标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较良好的条件。
第二,作文教学的内容要开放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是对课程、教材内容的具体体现,课程和教材内容制约着教学内容。然而,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社会以及学生,教材总是滞后的。机械地照搬,生硬的处理教材内容肯定不合时代潮流。为此,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即不应该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的驾驭它们,创造性地使用它们,多方联系、系统思考,创造性地执行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新收获、新发展。
充分运用教材,丰富习作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面向全国小学生编写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扩展,是教材内容丰富完美。例如:第十一册教材第七单元的作文是“以‘x 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这句话灵活很大,遗憾的是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跳不出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这些框。如何使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广泛,达到共同生活接轨的目的,可否这样启发:(1)围绕环境问题;(2)围绕外星人问题;(3)围绕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英雄模范人物或对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小朋友等,你想对谁说,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4)新学期将至,你想到谁,想说些什么。只要我们肯善于引导,充分运用教材,学生的习作内容定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拓宽作文训练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拓宽语文运用的实践领域,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能力。”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每个学科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学科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要善
于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抓住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点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把各科知识,不同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整合到作文教学中来为学生学好学活语文,培养作文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服务。例如,学习自然,我们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实际,让学生写蝴蝶标本的制作;学习数学,让学生写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单单如此,引导学生主动从这些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材料,拓宽作文训练内容,还可以将作文教学与尚未开设的课程联系,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四的作文“给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或家乡近来发生的变化。”就可引导学生汇报家乡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科学,现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十分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三,作文的过程要开放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双重转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事物向认识的转化和由事物向文字表达的转化。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我根据这一特点调整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双重转化”服务。
我以前在教学中,习惯把一节课看做一个教学过程,而不习惯将一学期、一学年乃至小学看做一个教学过程,缺乏教学过程的整体理念,缺乏对大的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因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我们不要绝对地把一次作文教学看成孤立的教学过程,则应该看到作文教学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形式上同方方面面的广泛联系,把整个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作为作文教学的过程。例如,我曾要求学生以自家或者邻居家的果树为观察对象,坚持并写观察日记,在观察过程中完成四篇大作文,分别反映四个季节中果树的不同特点。又如,在每学期伊始,我都要指定三、五个后进同学作为观察对象,要求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言行和日常表现,学期末交上三篇大作文,题目分别是《过去的X X X》、《X X变了》、《X X的现在》,写出这些同学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我更看重的是这一开放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品质、观察兴趣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作文的教学过程还表现在每一次作文都要注意与前后作文的内容、要求、方法的联系,注意同语文教学中各板块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整合,为突破难点铺路搭桥。例如,要求学生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刚一提出题目,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写什么,一部分同学要写的事无话说,针对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先讲讲有哪些事可写,哪些事有话说。学生列举了可写的事,如看电视、踢足球、下棋、学书法、长跑、集邮等等,一致认为看电视不好写。有疑难问题,有争议问题,充分发动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认识得到升华,一些是非曲直也在民主、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
第四,作文教学的方法要开放
作文教学的方法最忌单调、单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运用什么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
鼓励学生自由拟题目,大胆地进行写作。以前要求学生写作文,我怕学生拟不好题目,便拟定题目,以至于部分学生见题无话可说或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我改变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旧模式,多一些自主拟题,采用自由表达的形式。如写一个人,学生可写讨厌的人、尊敬的人、难忘的人、痛恨的人;写一件事,可写快乐的事、难过的事、莫名其妙的事……有时,连写人写事的要求都没有,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编故事、谈幻想、写心里话、写顺口溜。我觉得真应该解放思想,少一些限制,学生会少许多束缚,多些真情实感。我们应该相信:不管学生写什么,都离不开人、事、物,都离不开生活。
要引导学生开启记忆的仓库,促进思维的开放。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写什么,原因在于平时没有注意观察,或者没有把观察到的材料调出来。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促进思维的、活跃。例如,在写《同桌》一文时,有的同学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写得空洞无物。我把优秀作文选上的《我的同学》一文给学生读,启发学生借鉴,还拿来课本,看上面相关的课文,学生听了,读了这些文章豁然开朗,原来被自己忽略的事儿,经过加工处理,竟可以成为很好的材料。还可以用谈话引导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不同方面,用图像法唤起对生活的回忆;用讨论法相互启发。开启了记忆的仓库,学生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材料”滚滚而来了。
第五,作文教学的评价要开放
评价,作为一种工作,是用它来反馈教学信息,更好地完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重视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决定了部分学习结果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完全采用行为化的和量化的手段评价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是不科学的。
通过为学生建立习作档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我觉得,习作评价要实行档案式管理,即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习作档案,上面不但有综合的评价成绩,更有学生习作的兴趣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其实际典型情况。我用八开大纸,设计好姓名、作文题目、作文等级、优点、缺点、写作态度、字迹等八个方面给学生下评语,把学生的作文情况简记于上,个别指导时,有针对性,效果良好。尤其是“给评语的评语”,富有激励性,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和感受,是开放性极强的。
注意结合学生的写作提纲,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编写作文提纲是整理自己的思想形成思路,结构文章的重要步骤。在没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以前,我曾要求学生,在写作前要编好写作提纲,把写作提纲写在作文的前面。编写作提纲,就好像盖楼房前先画好图纸一样,是写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条理清晰了,内容充实了,形式完美了,写出的文章才会不仅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学生说:“先列提纲,再写作文,永远都不会跑题。”这话是极有道理的。
教给学生评价作文的方法,作文评改采取互评方式,然后评改者和习作作者讨论,话优劣得失。在评价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扬长避短。这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起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互评互改后,要学生说说收获。学生反映,以前老师说字太差,看不清,自己不理解,当批到字迹潦草的作文时,才知道老师说的话时那么重要;以前对语言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看别人的作文,话说的流利,段落安排合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评一篇作文,收获不少于写一篇作文,好的地方可以学习,不好的地方机子写作时要避免。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语文教育的“法”,它具有最新最先进的理念,体现出高标准的教育追求和理论品味。深入地学习它,对于我们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篇: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五)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 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5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分目标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课程分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1.学习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
3.增强安全意识。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本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殖健康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初中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水平四
一、运动参与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表现出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学习目标: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课。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并相互评价上课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 1学习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运动中的现象与问题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如简要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乒乓外交等事件与问题。
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北京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比较全面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比较全面地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运动处方、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
△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
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2掌握运动技能
学习目标: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等。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掌握并运用定向越野技术的情况。
△基本掌握并运用球类运动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和战术的规范性和运用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考核性排球比赛中发球、上手传球、垫球技术的运用以及场上站位补位的意识等。
△基本掌握并运用体操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等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身体姿态和表现力等。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大众健美操、分腿腾跃、以单腿摆越成骑撑和后摆转体90度下为主的单杠组合动作、以分腿骑坐和支撑后摆挺身下为主的双杠组合动作等的质量。△基本掌握并运用游泳运动或冰雪类运动的技术。如在掌握蛙泳和滑冰、滑雪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等。
评价要点:对于所学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自由泳或者滑冰技术动作的质量。
△基本掌握并运用武术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8-1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和防身术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武术套路的连贯性、力量及其运用能力等。
评价方法举例:由教师或者体育骨干作为进攻方,观察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防身术的情况。△基本掌握并运用较复杂的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跳竹竿、抖空竹、花样跳绳、踢花毽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技术,以及各种有一定难度的具有锻炼价值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数量及运用情况。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经常运用踢花毽技术进行课外锻炼的情况。3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目标1: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提高安全运动的意识。如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要领、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以及帮助他人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保护和帮助他人处理运动损伤的表现。学习目标2:将安全运动的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安全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气候等条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评价要点: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为表现。
三、身体健康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了解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如知道合理饮食、正常体重和超重的概念,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的关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的关系等。评价要点:对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说明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的关系。
△了解合理安排作息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及了解合理作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
评价要点:对有关生活作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息习惯并提出改进意见。
△了解生活恶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自觉抵制。如认识网络成瘾、吸烟、酗酒和吸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劝告他人坚决抵制生活恶习的诱惑。评价要点:对有关生活恶习影响身体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吸烟、酗酒和吸毒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伤寒与菌痢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评价要点:对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或写出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了解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如了解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的病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
评价要点:对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有关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的学习心得。
2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如在球类运动中提高灵敏性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灵敏性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篮球运球突破时的灵敏性。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如在体操类运动中提高力量水平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力量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完成单杠或双杠动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力量水平。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如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中提高速度水平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速度水平。
30秒快速跳绳的次数。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如在田径类运动中提高心肺耐力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心肺耐力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测试学生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成绩。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并果断做出决策。如在篮球比赛中,根据场上的形势变化果断做出决策行为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做出决策行为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决策的事例。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分析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如正确认识挫折的原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评价要点:应对挫折或失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分析自己在乒乓球比赛失利时的情绪变化和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树立集体荣誉感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如在比赛中为了集体的最终胜利,愿意为同伴创造更好的进攻时机等。
评价要点: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谈谈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的重要性。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表现出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
评价要点:平时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发生的较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相互评价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附录四:名词解释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指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个体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学习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仅仅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学习目标:本标准提出“学习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设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立并力求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体健康: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标准》要求学生主要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和被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标准》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运动参与: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技术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人的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等。《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种体育游戏和身体活动方法,发展体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第三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一点体会
文/袁永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纲,总括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其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为语文教师指明了具体的教学方向,规范了教师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这里,我主要想谈谈习作教学。
习作是就是将自己内心想说的话,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想象到的事用文字表达出来,将学习到的、观察积累到的知识进行输出。对于这一点,《课标》要求:多读多写。我的体会是,让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书籍,勤写作。阅读要进行阅读的指导,习作也要进行习作的指导。关于习作,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口语交际的训练。
口语交际对于学生初学习作非常重要。能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才能为后面的写提供了抓手。老师在设计口语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说。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试着整理写一写。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解决学生写作时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去年秋游回校,学生进行写作。很多学生作文都像流水帐一样空泛,但细心的学生却能将当天的看到的、玩到的都写得很详细,感情也表达的非常真挚。星期天的日记,班上闵婧同学交来了一篇近600字的日记,一看日记才知道她也参加了9月18日的抗日游行。因为她很关注这一事件,就将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甚至还去查了资料,询问了爷爷。所以培养好学生的留心观察的习惯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曹文轩老师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曹老师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句句精到,不落窠臼。我认为这些不仅仅只是曹文轩老师生活经历的积淀,更离不开细致的想像。李吉林老师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去上语文课,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室内课上,李老师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写作非常重要。《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写作就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这对于学生今后创造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可谓影响一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内容易懂却很博大,既明确了方向,也给老师们留有发挥个人才智的空间,值得我们用心地去体会、思索与实践。
第四篇: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主题班会
资助政策、助我成长主题班会
安新县增庄小学
二年级2班
教师:
一、活动主题:“资助政策、助我成长”
二、活动目的:此活动是为了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让全班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掌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性等各项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和申请程序。
三、活动意义:使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学生心中,确保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对国家和社会有所回报。
四、活动时间:2018年9月5日。
五、活动地点:二年级2班教室。
六、参加人员:二年级2班全体同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七、主持人:
八、本次班会形式:知识普及
九、本次班会过程:
1、开场白:
主持人:为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国家小学生资助政策,普及资助知识,今天,二年级2班举行以“助学教育助我成长”为主题题的班会活动。
有人说,风雨中挺立才是真正的英雄。各位同学们,我们感谢国家助学政策给我们撑起的一片碧蓝天空,它赋予我们的是成长中的无私和求学路上的感恩。有人说,重生是为了脱离地狱,而拨开云天见天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天堂,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报答,国家乃至学校给予我们的资助之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无私,充满帮助。
2、接下来进入本次班会重要环节:
四、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知识解答:
(1)、问题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学杂费吗?
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2)问题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教材费吗?
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教科书资金,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由地方承担。同时国家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正版学生字典,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
(3)、问题三:国家对寄宿制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
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可以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
(4)、问题四:你了解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吗?
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补助形式为向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不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营养餐地方试点。
(5)、问题五:寄宿生生活补助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
十、最后总结:
主持人:我们出身贫寒,但是我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喜欢探索?? 我们来自农村,家徒四壁但是我们从不抱怨,反而热爱贫穷?? 我们求学路上,追寻梦想,追求自强,寻找希望的灯塔?我们怀揣着感激,拼命让自己自强,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请班主任为此次班会做闭幕词:
马慧敏老师:随着主持人精彩的班会总结,报告结束和精彩的激励之言的话音落下,我们的班会也走向了结束的征程,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的求学之路提供了坚强后盾,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之下,好好学习,报效我们的祖国。
下面我宣布:
二年级2班班会到此结束,感谢全体同学们的大力支持!谢谢!
附班会活动照片:
2018/9/5
第五篇:国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读后体会
国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读后体会
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指出应遵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并运用的过程,今儿是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课程标准,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内容上,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利用。
数与代数
在数与代数中,主要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虽然在课标中,数学的体系好像是很全面,适合孩子全面发展数学思维,可是在实践数学课标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子的全面与完美。首先,从数的认识上面看,在1-3年级的数学课标中,特别提出强调教师要重视孩子的口算以及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我很不理解,在给出的例子中,让小学1-3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去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培养孩子的这个估算能力有什么作用。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培养了三年我认为应该差不多了,4--6年级仍然强调要加强孩子的口算和估算能力,我认为不需要这么的强化。此外,课标中提出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应用题的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而例题中让孩子们计算正常人的心跳100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00万张纸有多厚,除了能让孩子们了解数有多大之外,我认为就是让孩子机械化的计算。
另外,对于负数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学习太早,七年级的时候学生们会系统的学习负数以及负数的应用,实际生活中,对于海拔多少米等实际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就可以运用,没有必要在小学就让孩子们来学习负数。
空间与图形
在空间与图形中主要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位置。在小学低年级开始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在小学高年级,则要求注重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是在实施过程中,这方面并没有实现,尤其到了六年级,学校教师家长等都注重孩子对图形的计算,学生们整
天就是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等等的怎么切割,怎么组合的机械的计算,教师也是根据教师的模型来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怎么切割与组合的机械的教学。记得我小学时,老师也是这样子的上课,到现在,虽然有可信的课程标准,却仍然这样上课,机械而又死板。
在图形的位置中,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认识方向,会判断方向,到高年级的比例尺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会按比例进行图上的距离计算等等具有实际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应用的到,我认为这方面的教学还是令人满意的。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中,大多数都适应孩子们的思维的发展,以及探寻规律的需求,但其中在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一块的学习内容有些多,小学数学中,我认为学习习近平均数,理解平均数,解释实际的意义就足够了。中位数,众数这两块的内容在初中会学习,高中也会学习相关内容,在小学学习有些过早。因为小学生在上初中学习这块内容是根本回忆不到小学学的东西的。
实践与运用
在实践与运用中,我很欣赏的就是分小组活动,让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计划,并进行交流。虽然在小组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分歧,可是他们必须学会妥协,才可以解决问题。通过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这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二、教具上,课标中一边强调要加强孩子的口算和估算能力,一边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使用计算器,有些题目是让教师鼓励孩子用计算器,高年级仍然时不时的用到计算器,通过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器的使用问题教师的把握度很难掌控,现在的很多小学生计算更喜欢用计算器,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考虑课标中的强调口算和估算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怎么做才是合适的。
另外,在课标中,一直强调避免单纯的技能性训练,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可是现在的教学可以说仍然是不尽人意的。一句话,穿新鞋,走老路。
三、教材编写建议
课标中对于教材编写,首先提出的就是要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可是目前的教科书的编写只适合城市的孩子,对于农村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那些所谓的有实际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都是不现实的,都是虚幻的。例如,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
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不够?对于农村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这道题根本就是虚构的,不具任何实际的生活意义。我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教材已经有了地方性,可是教材的实际生活的例子仍然不具有普遍性。这样的教材还不如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组织教学实例,来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此外,课标中强调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来教学,强调学段目标是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以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此,建议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作答,可是对于其他的孩子呢?其他的孩子会同意吗?他们会觉得老师你不公平,孩子是不会满足的,除非自己得满分。因此,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课标太理想化,应该回归现实,解决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