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陈凤[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20: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陈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陈凤》。

第一篇: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陈凤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庆市潼南县梓潼小学陈凤

(重庆市潼南县梓潼小学校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44920788)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开学第一天,60几张幼稚的脸映入了我的眼帘,从那一刻起我就着手了解这批孩子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通过半个月的观察、交流、学习,我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照三个优秀、三个良好、二个较差分成了八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每组派送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8 人彼此之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内心不失轻松、愉悦感。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

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 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 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 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 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分4,把4 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得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象××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我出了一道开放性题,看下面图形:△○□☆●▲,你认为☆排在第几个?第一位同学说:我认为☆排在第4个;第二位说:☆排在第3个。就这两种回答后,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究其原因,同出一处:听了他们的回答,我觉得应该这样说才好才对,从左往右数,☆排在第4 个,从右往左数,☆排在第3个。有根有据的思维,作出了正确的评析。

良好的说、听、评析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只有会说、会听、会评析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群体合作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培养以下两个方面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桃,盒外3个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 个桃中拿掉9个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先从一盒10个桃中拿掉9个,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 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再拿去盒内的6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从盒内拿出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还有的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2.培养组际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观察

11-9=212-9=313-9=414-9=

515-9=616-9=718-9=819-9=10

这九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大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有的组长说组里的小朋友们发现了三个秘密,有的组长说发现了四个秘密,还有一个组长说发现了五个秘密。于是我从发现秘密少的组开始汇报:我们组发现的第一个秘密是减号前面的数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大1;第二个秘密是减号后面都是9;第三个秘密是算出来的得数从上往下看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接着我请发现四个秘密的小组补充:有的说,我们发现减号后面的数和等于号后面的数合起来正好是减号前面的数;有的说我们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就越来越大,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越来越小。最后发现五个秘密的小组还补充道:我们发现把减号前面这个数的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几加起来,就是减去9的得数。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更突出表扬了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 是9 时,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越来越小这一秘密的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第二篇: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开学第一天,几十张幼稚的脸映入了我的眼帘,从那一刻起我就着手了解这些孩子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那些上课不敢发言的。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雷田昆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冯子轩同学真爱动脑筋;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

确,很棒,加油!。”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叫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像李岳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只有会说、会听、会评析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群体合作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培养以下两个方面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

2、培养组织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第三篇: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开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交流、学习,我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每组派送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6 人分三个方向围坐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内心不失轻松、愉悦感。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 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 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 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 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分4,把4 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得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象××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我出了一道开放性题,两位同学出现了两种回答,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究其原因,同出一处:听了他们的回答,我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回答,并对其加以评析。有根有据的思维,作出了正确的评析。

良好的说、听、评析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会说、会听、会评析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群体合作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桃,盒外3个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 个桃中拿掉9个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2、培养小组间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观察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8-9=8 19-9=10这九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小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更突出表扬了一个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第四篇:陈凤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倾听习惯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倾听习惯培养

西昌一小陈凤

“倾听”是一种艺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使他们会听。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然而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却不多。这不由得让人遗憾。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注重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浮躁心态,养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尊重—营造倾听的氛围

任何一种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地位,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到思想和心灵的高度自由。例如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赏识—激起倾听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为此,在课堂,教师要经常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一些倾听的暗示:“某某同学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某某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某某同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某某同学把别人的优点学来了,可真会学习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们找出来了,你们的耳朵可真灵!”“某某同学听出了老师的不足之处,这可帮了大家的大忙” „„在这里,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

三、引导—学会倾听的方法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要让他们一下子认真地把别人的话

听完,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倾听能力的训练。

1、分阶段进行训练

(1)听别人说完,再发表见解

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发言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假如你要别人按你的要求去完成一件事,别人不予理睬,只管做自己的事,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

(2)重复别人的错误,进行听辩评析。

虽然我们允许学生犯错,但却不允许学生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要学会辨析别人语言中的正误,不能辨析判断时,要正确理解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意见,不要再重复此类错误。

(3)概括别人发言的主要意思

在听完同学的发言后,要多问一下自己:“他讲了什么?我明白了吗?”正确领会别人的意思。

(4)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突飞猛进的时代车轮,如何少走弯路,少走险路,这就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并予以分析、综合、改进,使之为我所用。

2、多形式专项训练

(1)精选童话故事或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录音后分期播出,学生喜欢其内容,听得也就专心了,听完后,大多数学生能复述主要内容,有的还能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录制课文中优美语句和关键段落作为听力训练的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累。

(3)主题辩论会。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倾听能力,迅速听懂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反应。可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辩论活动,由大家讨论话题,如“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看电视利多还是弊多”等。

(4)布置听的作业。听的作业操作起来很方便,完成过程又较轻松,因此特别受学生欢迎,效果当然也不错。在平时可以布置如 “听故事”之类的作业,检查时,可让学生讲讲记住了故事中的哪个词语,哪个情节,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让他们讲讲故事的大概内容或听完故事的感想。

四、评价—提高倾听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的评价

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评价语言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1)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人

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学生,即用赞扬、简短、恰当的语言给予评价,如“你的想法最有创意!”、“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有一次,我引导学生有

感情朗读《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给予了一个小女孩这样的评价:“你读得好极了!你的声音真响亮,看,树上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多开心啊!”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增,每个同学都绘声绘色地读着,比着,看看谁最喜欢灰雀。

(2)用机智风趣的语言鼓舞人

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上《群鸟学艺》一文时,有同学这样谈从文中懂得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像课文中的小燕子一样虚心好学,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位同学说得真好,但我没有用平谈如水的“好”字来对他进行“廉价的表扬”,而说:“你也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同学们笑了,他也会心地笑了。这种根据特定内容随机引发的机智风趣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用对比的方式鼓励人

对此,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力量,教师应挖掘对比中的激励性,给学生以获取成功的力量。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有位同学读得绘声绘色,我激励他说:“你比老师还读得有感情!”这样,学生的内动力得到调动,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2、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一个学生读完《会摇尾巴的狼》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如: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茄子和西红柿的异同,分工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还有的专门帮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学生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学生间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和“冬天组”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春天组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春天的景物都找出来。”有的同学说:“春天组的同学朗读没有感情,应该用轻而缓的语气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五、坚持—养成听的习惯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教师,要从小抓起,从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更要从小处做起,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注意环视周围,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才能引起学生对听的重视,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们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做作业前不复习,效果不佳;边做边玩,错误多,拖拖拉拉;自习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马虎、粗心、毛躁,在作业和考试中,把简单容易的、有能力做对的题做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非常棘手。那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到齐全,那么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光靠学生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老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从以下几点出发:

1、提前预习,明确听课的目的。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听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听课,提高听课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愿意了解它,并且能以积极的态度,久而不厌,愉快地去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刻关注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有进步的孩子和表现优秀的孩子,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给予学生无限的鼓励和肯定。在评价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有了进取的方向,学习就更有意义,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听课的效果也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有疑惑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认真思考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除了上课的提问外,我还特意在每节新授课结束前留下几分钟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疑问?给孩子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质疑问题的习惯,养成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想象,会让一篇篇文章浮现眼前,使学生的文章笔下生花;在美术教学中,有了想象,图画的内容、颜色更和谐美丽。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的想象。有了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形象的问题,直观的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复习不单单是在考试前,平时也应当复习。比如:每日在做作业前,应该先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再进行作业练习。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把遗忘的内容得到再现,加深记忆,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周末还应该进行单元性的复习,把本单元或本周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哪些问题自己没有掌握?学会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复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梳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体现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思想。虽然学生不可能总结全面,准确,但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养成复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包括认真解题的习惯、工整书写、爱整洁的习惯。所以我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惜书本,告诉他们:“书本上都有你的名字,它不仅代表你,而且还代表我们的班级。如果你把它弄得脏兮兮的,写的乱七八糟,别人看了不仅你不光彩,我们班级的同学也不会高兴。”这样就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其次我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轻轻地拿出作业本、铅笔、文具盒。每次作业的格式和布局都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工整。为了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我要求学生做题前先认真复习所学的知识,再认真审题,专心的做作业。每次的作业我都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题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完成的时间范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得好的同学我会用星或笑脸来表扬他,并在班上做展示。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掌握率提高了,作业的效果也更好,在同学们的激励下还能养成工整书写的好习惯。日子久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人未来的学习、成长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长久坚持,不但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只有两者互不放松才能取得持之以恒的效果。

下载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陈凤[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陈凤[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第一小学 尹海波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也就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什么是习惯呢?它是在一定条件下......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写字的时候,有跪着写的,有趴着写的,还有的一只脚跪着,一只脚翘着写字的;做作业前......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经验、体会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东门小学杨菊红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细算的习惯;要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