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时间:2019-05-13 20: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第一篇: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程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它以新颖活泼的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教学案例吸引着师生。但是要想上好一节品德课却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点认识。

一、生动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是我思考的重点,以为备好课就可以上好了。虽然每次都认真备了,但是一到上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比如学生不想学习,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有些学生什么都听不懂。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导入时不够生动,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结果。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才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介绍自己比较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引言导入法,新编思品教材语言生动活泼,读来琅琅上口,尤其是每一课的开头都有一段十分耐读的“引言”,读来更是亲切、感人。如“为正义高歌”一课,教材的引言这样写道:“当你每天背着书包按时到校学习时;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求救,诚实而不自欺时;当你看到同学的笔坏了而主动递上一支时;当你吃完一支冰糕,小心地将包装纸投入垃圾桶时;当你乘车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身边的老人时„„”

(二)承上启下导入法,思品教材在编排时往往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框之间全都环环紧扣、丝丝相连。教师在讲授每一节新课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内容,以前一课时的内容为引子,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的内容,实现教学的承上启下和平稳过渡。承上启下导入法是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符合陶行知先生揭示的“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三)矛盾悬念导入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输入的新信息与人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为了吸引学生,在新课导入时,思品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矛盾情境,通过留下悬念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解决矛盾的欲望和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会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中去。

(四)歌曲导入法,歌曲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不少学生对歌曲趋之若骛,成了新的“追星一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妨迎合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歌曲这一载体,通过播放一段与新授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激发、感染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迅速进入新的教学氛围。

(五)故事导入法,小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思品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六)小品导入法,小品以其诙谐幽默、生动直观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爱好,尤其是对于整天被“圈养”在教室、足不出户的学生,在他们刻板单调的学习生活中适当插入小品,可以释他们生的紧张心理,不失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情绪的难得的“调味品”。

二、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教授新课,教学方法就是这节课是否成功的主宰。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学方法有很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方法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好奇、好

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一)任务教学法。提出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个别辅导。

(二)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自我完善法。布置完任务后,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的组织下,经过与同学探讨或老师及时准确的点拨,学生通过进一步努力,找到疑难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自我完善。

(三)树立榜样,用激励督促学习。评选出最精彩的回答,这样一来,表现较好的学生会在我的课堂上获取成就感和被誉为认同感,有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而暂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会学有榜样,榜样的力量可以督促他们好好练习。

三、有特色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一)趣味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用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参与作业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二)实践性作业,思品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新课程下的思品作业要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要成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特别关注生活性作业的设计。

(四)设计竞争性作业,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设计竞争性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欲望。这样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共处,达到了共识。例如教学《创建新集体》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竞争性作业:小辩论;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小明不负众望当上了劳动委员。在放学的路上,小伙伴看到了他,伸出了大拇指说:“真棒,当官啦!”这句话让小明很困惑。要求学生辩一辩:当班干部就是当“官”吗?你是怎么看的呢?问题一出,教室里一下了炸开了锅,学生们精彩的发言,这正是学生在思想与思想的交错,磨合、补充、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共处,达到了共识。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提供拓展的机会思品作业巧设计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从作业内容的选取到作业形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例如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我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学校附近的、街道进行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积极提升课堂品位,使思品课鲜活、多姿多彩。我感到这对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临泉县滑集中心学校:牛利侠

2011-03-23

第二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苏州市相成区湘城中学 陶光

今年初中历史将加盟中考,虽然仅仅15分,但也是个历史性的突破。历史在初中向来是不受学生和老师重视的,课堂教学也大部分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没精打采,或是老师昏天暗地吹牛,学生笑过后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的教与学相脱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教学是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并在他们自己头脑里进行,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忙者,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初三的历史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甚至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就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这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由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信息交流。那么怎么样创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所谓的差生,他们受惯了别人的冷脸,如果你给他以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学生也会尊重老师的。当红女作家苏菁小时侯是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经常和老师顶撞,她的作品《再坚持一会》中写到关于这点时说,“想制服我很容易,就是尊重我!”我今年所带的初三(4)班是难管出了名的,用上一年历史老师的话说是上课前都要痛苦几分钟才进去的班级,我刚上课的时候,确实也有几位调皮的男生不安分,而我并没有给他们贴上标签,认为他们是差生就瞧不起他们,而是给予充分地尊重和耐心地开导,我说我是年轻老师,就像你们的大姐姐一样,姐姐在给你们上课你们会故意捣乱吗?他们几位不好意思了。我的一次课堂上他们几个集体迟到,我耐心 等他们,他们来了,我说初三

(四)班是个完整的集体,少一个老师上课都不舒服,现在你们都回来了,我们开始上课吧,他们几个难为情地低下头,往后再也不好意思集体迟到了!

(2)放下师道尊严,显现民主,彰显人性化教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每节课前我调整好自己心态,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如果同学没精打采我会大声向他们问好,并会关心地问,今天是不是学习太累了?尤其是下午第一节,中午他们没有午休,所以这时候他们会在下面小声对我说:“是!老师让我们休息会吧!”看着他们稚嫩而疲倦的样子我会很心疼,就说好吧,不过只有5分钟哦!他们会兴奋地乖乖地趴在桌子上睡会儿。“时间到”,我一喊,他们就会振作起来,因为我们都说话算话。(3)感情充沛。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尤其历史教学,讲的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而如果能恰当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语言,用表情表达爱恨以引起师生情感共鸣,那教学效果定是很显著的。

(4)以美激情。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教态要和蔼可亲,神态该坚定自信,举止应庄重大方,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融洽师生情感。

(二)课堂上努力搭建让学生施展才干的舞台。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是老师在作滴水不漏的讲解,学生只需全盘吸收就行了,这样很难满足个别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天资得到发展。”同时他又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启发问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对层次高的学生要适当加大难度;对层次低的学生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为他们搭台阶,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积极地参与班上的教学活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有特殊才干的学生,应该尽力为她们创造条件,比如有的朗诵好,就像一班的曹益婧同学一直是校升国旗仪式上的主持人,基于她的朗诵特长,我就努力为她创造锻炼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生个 性得到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建设人才。

(三)循循善诱,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时,第一课时讲希腊文明,第二课时该讲讲罗马文明,我请同学们简单复述上天我讲的《荷马史诗》里希腊和特洛伊城之间战争的故事,然后我问,战争结果如何啊?哦对,希腊将特洛伊打败了,那么战败的特洛伊人都死了吗?没有!他们中的部分人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新的国家,接下来又发生了许多神奇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接下来的故事?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同学站起来能说个大概,然后我表扬一番,在作一点补充,就把罗马国的创始,狼的崇拜给同学们作了精彩描述,接下来问:同学们,罗马的开创容易吗?不容易!对啊,但就这样一个小国后来怎样?回答的很好,成为一地跨亚、欧、非的超级大国,你们感到奇怪吧?想知道为什么吗?想!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下面的只需要老师作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了。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同学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

而有的呢,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准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觉得历史课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近。

(五)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新编《历史与社会》图文并茂,并附有“活动区”“读与思”“大家谈”“知识窗”“文件夹”等,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大家谈”等栏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阅读,即使学生讲的不好,也应该鼓励他尽可能的多说,培养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讨论过后,老师该给予热情地表扬。并且在讨论的时候要适当兼顾腼腆的同学,主动邀请他发言,说的不好也要给予鼓励。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活动与探究”更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天地,我在上鸦片战争时,本着锻炼他们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曾让他们回去编辑一张以当年鸦片战争为背景的报纸,分好几个小 版块,像“时事要闻”“生活区”“说三道四”“快活林”等等。交上来的报纸有的让我惊叹,非常出色,然后我挑选一些贴在班级里供大家欣赏。

(六)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考试压力不大,所以只有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才能真正学好。最好办法就是将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国庆假回来,我问同学们到哪玩了?看到了什么?同学一般都很兴奋,纷纷叫嚷着,那么可以随便请位同学说说,你去南京玩了那么多地方,看了中山陵,了解孙中山为何要把墓址选在那吗?了解孙中山的传奇故事吗?你了解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充当爸爸妈妈的小导游了?又比如,过端午节了,同学们知道端午节为何吃粽子?哦,纪念屈原,那么屈原又是什么时候的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呢?想了解吧?这些都需要好好学习历史,才能知道。而且很多大家熟悉的政治家他们都是很重视历史学习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宝贝女儿大学还是历史系的呢。历史上很多经典故事对今天的军事,经济发展都有很多的借鉴作用!平时也可以借一些趣味历史故事书放在班级传阅。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历史产生内在需求。

(七)学与练相结合。初中历史很难指望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也没那必要,我觉得必须抓好45分钟课堂时间,那么如何在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新教材的配套练习册很好,每节课后我都会留几分钟让他们做相关习题,这个时候,老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作私下交流,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总之,初中历史是一门覆盖面广,趣味性强的学科,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好历史。

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 章年海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师能力学》 罗树华 李洪珍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被淘汰,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段时间,我发现在一些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如此,本来就枯燥的政治知识加上呆板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政治需识记的内容很多,这让许多学生感到厌烦,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对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课程。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必须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

现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当好一名“引导者”

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学习之门,引上方法之路。新课改之后,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随着发生改变。课堂上,教师应由“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角色,当好一名“引导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环境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基本上仍是主角,尽情地对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使学生完全丧失主体作用。

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痛苦地接受其“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课堂教学环境宽松,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点拨,这样,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达成此目的:

首先,教师以师德感化学生,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是长辈,尽心尽力为学生着想,赏罚分明。让学生由喜爱这科的教师从而喜爱这一门课。

其次,教师应尽量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课的兴趣。

最后,在课堂上举办相关的活动或竞赛,有趣的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竞争才有进步,一定的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几乎所有学生在学习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问或难题,但敢于向老师请教的却很少,这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问老师就相当于承认自己蠢笨,于是不好意思问,还有一些学生是感觉无所谓,不会就不会了。这些负面思想成了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最大的障碍。在这时候,教师要做到善于发现,热情鼓励,比如让学生“大胆谈谈自己的意见,”“说错了也没关系。”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四、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

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定对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也便有了优、中、差等生的分类。相对应的教学中也要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方法。一是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二是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并尽可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作为分层练习,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情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始终要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时刻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篇:农村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之我见

农村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之我见

作者:陈泰锋 指导老师:陈道谆

(海尾中学,昌江,572700)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特别是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进行,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课程改革的实施为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自由空间,广大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尝试。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老套、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一些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理不清、考不好。总是将每一个文本肢解为若干知识点,塞进“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详尽地“讲”,认为不讲全面、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就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还有的教师死盯住课本,千篇一律地分析课文。教师过分自信于自己的讲解和分析,而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体验、积累、思考和演练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地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地忽略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摒弃“满堂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的今天,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素质的羁绊,仍习惯于“满堂灌”。一次公开课,一位教师讲《苏州园林》。竟用了整整一节课,课堂几乎成为教师把持的“一统天下”。其间虽略有提问。也只是走过场而已。这位教师介绍得滴水不漏,学生则听得似懂非懂。平心而论,这位教师讲说能力确实不低,讲得也够投入、够累。然而,正是这种辛辛苦苦的灌输,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学生主动发展。

知心理学派代表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片面地、过多地“教”。只能形成知识

1-1

-开放的语文课堂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力争面向全体学生,增加教学的自由度、选择性与灵活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与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童话故事的教学,一般都从情节入手。但是笔者在组织学生阅读《七颗钻石》时, 没有把情节分析预先设定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预习后,进行课堂讨论时,我问:“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否需要赏析?”如果学生说需要赏析,我便组织讨论故事情节;如果学生说不需要赏析。那就放过去。因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明了,结果大多数学生说不需要,于是就跳过了故事情节的分析,直接讨论小姑娘的形象。像这样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生成学习目标,凸显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必要用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统一学生的认识。著名的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说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四、学会提出质疑,让学生实践质疑

质疑是学生提出问题,并希望获得解决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探求真知、向未知领域深入掘进的智力行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质疑、会质疑、善质疑,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优化高效的基础。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看。“质疑”虽有所渗透和体现,但实际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许多教师仅仅把质疑当成课堂创新的点缀,质疑所涉及的内容只限于表层化。有价值的更深层次的发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一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对一些好的质疑漠然视之,生怕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以致完不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有位教师上《木兰诗》一课时,有学生在临近下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可能吗?”这位教师有些不高兴地说道:“这个问题已超出语文学科范畴。下课再说。”这种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甚至压抑学生质疑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学贵有疑。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打开学生心扉、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掌握知识,远比教师提问,学生找答案,机械记忆知识好。如果我们只注重把每一篇课文当中出现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那么即使学生能在某次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他也仅仅是一个只会把各个知识点归纳及运用的“技术操作能手”,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提高。语文新课程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

-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教材展示了《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一面》的战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皇帝的新装》中作者对皇帝的腐朽愚蠢、虚伪自私的讽刺之情,《纪念白求恩》中作者对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赞扬和崇敬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等等。可以说,课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让其“沁人心脾”,仿佛灵魂已被引进美妙无比的“天国”似的,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二)入理——寓情于理

就是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

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论文偶记》)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如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对热气腾腾的色彩斑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其实是为了揭示“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的伟大真理;柳宗元在《黔之驴》中通过对愚蠢的驴的讽刺,其实是表达对不学无术的权势者的蔑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阐述的哲理,是题旨所在,但它是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来的。作者变替“楼”作“记”为由“楼”发“论”,把画意、诗情凝聚于哲理之中,以小见大,以洞庭一湖扩展到天下国家,从狭隘感情提高到“先忧后乐”,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在作者的说理中,有真诚的劝慰,有亲切的召唤,有热情的期待,一一从胸臆流出,处处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作者放怀“天下”的襟怀,像洞庭湖那样,开阔明朗;而“先忧后乐”的情感,又像洞庭湖水那样,激荡翻腾,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第五篇:浅谈转型期如何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

浅谈转型期如何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

常山县政协

自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GDP已每年高于7%的速度高速增长。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站在新的起点上,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履行“三大职能”时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政协委员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如何在转型期内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政协整体优势,推进政协工作深入开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关键所在。已成为政协转型期工作的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经过多年来民主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对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加强和政协委员产生办法的改进,新一届区政协在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有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在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情况下,政协提案仍保证了较高的质量和数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出勤率高,各专委会的活动开展得和谐活跃,委员对政协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政协的情感也不断加强。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一届委员在发挥作用方面也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仍有部分委员没有撰写提案或意见、不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参会不发言或发言质量不高、不积极参加提案承办单位召开的提案办理面商会等。导致这些委员发挥作用不积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析当前影响我区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1、2、3、一、部分委员履职意识淡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一方面,部分政协委员思想观念未及时更新,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说了也是白说,作用不大。还不习惯于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正确看待自己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另一方面,部分委员只把政协委员当作一种荣誉,或是把政协委员当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资本和名片,忽视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委员,每当政协开展活动,他们都出差在外或是在生意上有重要的事要处理,难得参加一次政协的活动,与政协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对政协委员的职责不清楚、不了解,更谈不上认真履行职责。再次,新一届政协换届后,新委员对委员的考核奖惩制度不了解,或即使了解也认为不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存在侥幸过关的心理,因此放松了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淡化了自觉履行职责的意识。因而对待政协工作缺乏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主体参与意识,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不是一心一意,而是半心半意。对政协工作无浓厚兴趣,对政协活动无高昂热情,更谈不上对履行政协职能的执著追求,委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呈潜在开发状态。

二、委员素质差异大,不能完全适应履职需要

随着构建和谐渝北事业的迅猛发展,区委、区政府交付政协协商的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政协委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科学知识以及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每个政协委员所受的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工作岗位和所积累的实际经验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渝北还是一个新兴城市,集聚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人才还不多,委员中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人才就更少,这就使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质量在客观上不可能尽善尽美。部分委员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弱,其社会活动渠道少范围窄,往往局限于本单位、本行业,与其它单位和行业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信息来源少,不太注意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不注重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也使得委员参政议政内容较空泛,质量不高,从整体上影响了委员作用的发挥。

三、缺乏全力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良好氛围

现在,不少人甚至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对政协缺乏认识和了解,对政协委员的性质、地位、作用更是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甚至有偏见,导致政协委员履职有困难。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缺乏政协意识,不重视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阻碍委员作用的发挥;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提提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找麻烦、挑刺;一些单位和群众,受传统权力意识影响,习惯于用党政领导职务来衡量权力和地位,轻视政协和政协委员的作用。个别单位或领导不重视政协委员的履职成果,不重视政协的调研报告或协商意见,办理提案、意见和建议质量不高,敷衍了事,挫伤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影响了政协委员作用的发挥。同时,政协委员中在党政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较多,这部分委员提意见建议可能会针对熟悉领导或朋友,心理上难免有怕得罪人的想法,抑制了委员作用的发挥。

四、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政协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又大都有一份繁忙而重要的本职工作。参加政协的会议、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对本职工作有所影响。有时两边的活动同时进行,发生矛盾,只好舍弃一头,除非特别重要的活动,一般都会以本职工作为主。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占用了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有时会影响单位正常的工作计划,或影响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如有用车、报销费用之类,也因涉及单位的经济核算,容易使单位尴尬。委员能否全力参与政协活动还要靠委员与所在单位领导之间的感情、靠委员所在单位的领导的开明程度和政治觉悟,缺乏有效的制度作为保证。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单位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不积极支持的情况,有的委员只好少参加一些政协的活动,自然会对发挥作用产生消极影响。

五、政协机关为委员服务工作还有薄弱环节

通过努力,政协机关的服务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加强,优化委员的履职环境有了更多人性化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在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条件,帮助委员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扩大视野、把握全局方面还没有做到经常性;宣传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及参政议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还不够;加强和委员所在单位保持稳定的联系,感谢委员所在单位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关心委员的实际困难,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方面还可进一步探索完善三、三、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

《意见》明确指出:“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事实也充分证明,政协履行职能通过委员活动来实现。委员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要看委员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切实尊重。对此,要从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方面,只有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得到充分肯定和保障,委员的价值才会实现,主体意识和自身的荣誉感才会得到增强,才会自觉地履行职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只有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才能营造履行职能的良好环境。如果委员的主体地位缺失,参加政协活动时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实质上是鼓励和保护委员敢讲话、能讲话、会讲话、讲真话,最大限度地集中委员的智慧,为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加强引导,不断强化委员的主体意识

委员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委员主体意识的强化,既要靠委员自身养成,也要靠政协组织加强引导。从政协组织的角度看,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运用组织手段,把好委员进出关口。组织、统战部门和政协要严格掌握委员条件,注重其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和能力素质,不断完善委员推荐、考察和公示等程序。可以考虑在推荐阶段实行组织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增强政协委员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委员履职述评制度,定期作出委员履职评价,对履职好的委员充分肯定,给予表彰。积极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委员作用的进出机制,使广大委员认识到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更加主动地履职为民,发挥作用。

二是组织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推动委员发展进步。按照“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集中学习、实地参观、外出考察和组织委员参与视察、调研等形式,加大委员的培训力度,深化委员对人民政协理论的认识,明晰自身权利与义务,切实增强主体意识。注重委员在参与政协工作的实践锻炼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等,通过丰富多采的履职实践活动提高委员主体意识。三是及时表彰宣传,激励委员履职尽责。委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是强化政协委员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一是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委员提案和意见建议落实,及时反馈告知结果,使委员感到自己的话“说了不白说”,意见“提了不白提”。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对积极参加政协会议、认真撰写提案、自觉反映社情民意、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委员给予表彰,为其他委员提供履职榜样和示范引导。三是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及时宣传报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成果、典型政协委员先进事迹和委员投身公益活动的义举,扩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社会影响。

三、搭建平台,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应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好搭建平台的工作。

一是巩固和发展现有平台。对于“会议”平台,重在提高质量。会前调研以课题为纽带打破专委会界限;会议编组要根据会议议题经常变更各组讨论的人员;列席人员适度扩大,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上级政协驻区政协委员或普通群众列席会议。这样,可以委员让结识新朋友,看到新面孔,听到新观点,从而使履行职能的议题,在横向上更加宽广,在纵向上更加深入。对于“提案”平台,重在经常化。不仅要引导委员在全体会议上提出提案,更要在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提案,防止提案工作在时空上出现空档。此外,还要注意现有各种平台的综合运用。比如,撰写提案与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机结合,会议发言与建言献策的有机结合,有关会议与视察考察的有机结合,理论研讨与专题调研的有机结合,等等,让委员把走、看、听、说融为一体,了解新情况、讨论新话题,谈出新见解,使履职成果更加立体化。

二是改造和搭建新的平台。及时根据需要推荐更多的委员担任有关部门特邀监督员、检查员等,密切委员与相关方面群众的联系。成立相关的研究会、联谊会,团结更多的人士。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更加突出界别作用的发挥。举办政协论坛,为委员在各种媒体上充分发表见解创造条件,等等。通过适应政协特点、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新平台,让委员保持参加政协活动的浓厚兴趣,不断拓展政协履职领域,延伸履职渠道。

三是讲究多样性和系统性。只有少数委员参加的政协活动,不能算是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搭建委员活动平台,必须在多样性和系统性上进行探索和努力,打破时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根据委员委员居住地情况、工作性质、委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搭建适合多数委员的履职平台,有效扩大委员活动的参与面。

四、加强联系与管理,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联系与沟通,扩大委员知情明政。完善主席、副主席和专委会联系政协委员制度,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为委员履职搭建知情平台,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动态,让委员知晓上情,熟悉内情,体察下情,了解外情。强化政协机关与委员及其所在单位的联系沟通。组织好视察、调研、考察活动,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强化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工作理念,按照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发挥好政协机关综合协调服务的作用。建立定期走访约谈委员制度,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帮助委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尊重委员首创精神,维护委员民主权利。建立委员活动档案,规范管理委员出席政协会议、参加活动、撰写提案、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情况,定期通报,提高委员履职积极性。

三、搭建平台,活跃载体,充分发挥委员作用

不知情或知情少是影响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首先创造条件让委员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形式,了解本县内的实际情况,在搞好实际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不定期地邀请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全县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情况已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政协常委、有关委员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农业结构调整及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汇报,让广大委员知上情,知下情,知县情。政协亦官亦民,上通党政,下达各界。我们充分利用群众跟政协敢说实话、愿交朋友的便利条件,多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深入到乡镇,深入到农村、农户了解实情,反映实情,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真正发挥政协的独特作用。

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最大成果在于把自己的建言献策变成组织行为,以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此,我们注重从提案抓起,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修改制订了《提案工作条例》,让更多的委员畅所欲言,施展才华,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理顺民众的喜怒哀乐,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始终把提案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委会之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拟定提案题目,让委员心中有数;会上,与委员共同探讨,找问题,挖根源,想办法,保证了提案的数量和质量;会后,选出部分重点提案,提交县委、县政府,并重点跟踪、反馈,力求取得实效。2007年以来,我县政协委员的提案年均递增18%,今年共收到提案60多件。县委县政府对委员提案高度重视,4月份专门召开了提案交办工作会议,5、6月份又召开了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政府各提案承办职能部门参加的政协委员提案落实情况督办会。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四、开展创优活动,激发委员履职争先的热情

围绕“履职、争先、惠民”目标,对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通过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履职争先的热情。一是建章立制。制订了委员活动制度及考勤办法,要求委员每年至少“提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献一条富民良策、为民办一件实事”。由办公室按职责分工做好委员活动记录,从学习、活动、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为社会办实事等方面进行登记考核,并定期通报。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参政议政立足高起点,在出精品求实效上下功夫,反映社情民意求实求快,调查研究求深求精。三是广泛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委员,每年在全会上进行表彰,同时,还将委员们的先进事迹制成《委员风采录》在县电视台展播,使广大委员学有榜样、干有劲头。四是为委员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委员的沟通联系,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委员,对委员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使他们能够心情舒畅、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下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代表联系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代表联系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人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体现者和落实者。要发挥好代表作用,人大常委会就只有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上下大力气,在促进代......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定稿)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

    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主要职能包......

    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委员......

    浅论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浅论如何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XX区政协办公室 XXX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细胞,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好不好,决定着政协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政协委员参加政协工作的程度,决定着政协工作的广......

    浅谈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关于发挥好政协委员自身主体作用的思考 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问题,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从外因上来看,主要有:党是否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

    浅谈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站在政协工作的角度来看:提高委员自身素质,搭建委员履......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吴兆龙 首先是备课。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