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19-05-13 20: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篇: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系别:年级、专业、班级:姓名:

学号:

2013年 5 月

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红福学号:1134120121单位:河南省驻马店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工1101B班

邮编:463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部分义务教育实施不到位,大量孩子义务教育未结束就提前退学献血严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关键字: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城乡差距

调研时间:2013年4月30号

调研地点:兰考县葡萄架初中、何庄小学及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地点

调研对象:几位校长、任课教师、该地农民家长等

调研意义:了解当前兰考县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发现弊端及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走访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就兰考县部分乡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旁听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学生的信息热情很高,但普遍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调查表的数据汇总,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在校学习感兴趣。并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有必要,其中半数的人认为应该加大英语的学习力度。农村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情,但与之相对的,更多的人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农村教学质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设备不齐全,课程资源难以开发。

这样的教学条件导致老师上课仅仅只能照本宣科,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据了解现在中学中的教师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小部分是全日制大专毕业,更有甚者是在70年代初中毕业的。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据了解,农村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500元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特别有些地方,由于义务教育教师教育不处理,出现了一些民办私立学校,收取高昂的学费。家长为了孩子,不得不拿钱去上学。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在农村很多地方有写老师甚至算是半路出家,教音乐的老师可以去教历史,教计算机的该教物理。在优秀教师流失的同时,农村中小学因各方面条件相对

较差,生活艰苦,比较难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去工作,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突出。

从学生家长的反映看,有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的师资条件不满意,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反映问题有:有的教师教育时间缩水,往往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不批作业由学生代批,个别甚至连考卷也不批,仅根据平时的印象来给分;有的教师体罚学生等。

(三)农民负担的教育费用仍较重

政府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受到了农民的爱戴,但是根据调查反映,农民仍然觉得教育费用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虽然使他们不用缴了很多书学费,但是现在的费用对部分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支付的。因为还要交校服费,甚至还会被强制交商业保险费,更甚者有家中学强制学生家长每人班里他们提供的手机卡一张。他们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仍比较重。这对于贫苦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因而,我的调查中有大部分的家长觉得孩子上学的费用负担很重或者比较重,(四)学校经费紧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

由于经费短缺,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学校环境得不到改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葡萄架乡何庄小学教学楼及器材非常简陋。在我们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是没有标准操场的,更不用说足球场了。有的学校只有一个设备比较简陋的电脑室,有的甚至没有。

(五)学生压力大

有一多半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一半的学生认为课本难度大,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的刺激,如考试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家长期望压力等。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城市学生更大。

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尽量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差距。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求学欲望。

(2)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应从压力情境、压力体验、压力反应入手。而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师生关系紧张、以考为本的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已经成为学生过重学习压力的更为深层的原因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课业负担,考试负担,而必须是在探明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类型、现状、差异程度的基础上,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以学为本,改变陈旧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学校生活。

总结:

九年义务教育在兰考县已经普及,所有中小学也已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民对于教育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还是有部分农民非常吃力。农村九年义务现状仍较落后,不分中小学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压力很大,甚至有大概五分之一的学生会在初中辍学,不是因为家里不供应,而是学校的环境部适合他们。这是的他们又不能出去打工,这样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混子”。有事没事的在学校附近转悠,打架闹事,这对学校及学生造成很大影响。这也是造成很多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往民办私立学校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长灌输给孩子这样的观点:好好学习才能有钱,将来才能过好日子我们全家就靠你了、家里条件不好,我们做父母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你上学,你一定要好好学,要不然就是对不起我们。不能说家长的言语不对,但这足以显现出义务教育对农村农民的艰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篇: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70.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河南驻马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有着7000多万农村人口的河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

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国家相应的验收标准都相距甚远。据调查,民权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平均校舍占有面积为4.1平方米,与河南省规定的每生平均校舍面积4.8平方米以上,差了0.9平方米,低于最低验收标准14.6个百分点;小学生平均校舍面积为2.1平方米,与河南省规定的生平均校舍3.5平方米差了1.4平方米,只相当于最低验收标准的二分之一强。被调查的民权县农村10所初级中学,总建筑面积为30508平方米,而危房面积就有4635平方米,占15.2%,与河南省规定的危房面积不能超过1%差别非常大。虽然该县最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学校“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生有课桌)还没有完全实现。在危房内上课的情况还依然存在。宜阳县石村乡铁路村小学办公室是几孔用了几十年的破窑洞,几张破烂的桌子、椅子,几只灯泡。这就是一所小学全部的办公设施。10几个教师就是在这儿备课、办公,然后走向三尺讲台的。由于基本教学设备差,影响了课程的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小三门(课程表中有安排)形同虚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更无从说起。体育作为中招的必考科目,也是考前突击,临阵磨枪。仪器室、电教室、实验室根本找不到,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不是没有就是过于简陋、简单。

(二)城乡教育差距日趋拉大,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严重其主要表现: 一是在办学条件上,城镇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宿舍楼、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城市教育展现出来的已是现代教育的气息。而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则连一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城镇教师无法想象农村教师从地上捡粉笔头写字的情景。

二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上,由于农村师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农村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接触到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升学率低。三是农村学生辍学,尤其是初中辍学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小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初中,但是中途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从初一至初三,农村中学生辍学比例呈上升趋势。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太差,农村后续教育滞后。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不切当地实际,盲目实行集中办学,中、小学合并后,一些学校容纳能力有限,教学条件尤其落后。宜阳县石村乡初级中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在70人以上(随着部分学生学期中间陆续辍学,人数会相应减少),学校的电脑室几乎为摆设,食宿条件简陋,上百人住一间宿舍的现象非常正常,学生吃饭没有像样的饭厅,经常缺水,洗漱都成了问题。而其乡的一些小学,至今还存在着几个年级学生共用一间教室,一个教师的现象。学生的求学困难可想而知。

二是农村师资严重缺编。按照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标准,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应为1:18.5,而从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县初中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几乎达到1:30,小学更高,远远低于省达标要求。在宜阳县部分村庄小学,由于严重缺乏教师,学校只有从稍有文化知识的村民中聘用代课教师,其比例几乎达到50%以上,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及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尤为缺乏,一师多科目多年级上课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教学蜻蜓点水,难以求精。小三门课程几乎全部是“主科”教师代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三是普通初中、高中教育属典型的应试教育,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农村及社会的需要。毕业的学生没有劳动技能,对择业、就业没有多大帮助,读完初中、高中仍是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在农业生产上的简单的同质劳动,所获得的收益文盲与小学、初中、高中生差别不大;外出打工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收入水平,处于相同的最低层次。所以学习成绩差以及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家长也失去了希望。四是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农村中小学除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其它费用来补充办公费用和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交通不便,路途遥远。

五是部分初中的校风不是很好,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据有的学生家长反映,在农村部分中学不但存在一些以大欺小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暴力、小流氓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五是高中和大学昂贵的学费使许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而农村大学生当前就业的困窘状态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目前,在农村,只要你问什么负担最重,大家都会说是供养学生和医疗,许多农户因为供应学生导致了家庭贫困。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迟迟不能就业,又给正在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高中、大学的家长心里灌入了凉水。许多农村学生家长说:咱就是拼命供应娃上了学,也没能力给他找到工作,上了学也白上,还不如不上。六是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有厌学心理的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读书学习非常吃力,无心念书,宁愿在家里做工。在对多家初中段辍学的学生家长的访问调查中,许多家长表示,只要孩子愿意继续上,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予以供养,为的是给孩子一个出路,但孩子实在不愿上,家长也没有办法。

(三)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

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同城市一样,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应试教育模式。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在教材上没有,在课堂上也不讲授,学生未能掌握,到了实际应用中无能为力

(三)校园人文环境差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是校园中各种文化现象彼此作用的综合结果。这里不妨从校长、教师、学生、学校环境四个方面看当前农村校园的人文环境。在校长的眼里,国家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应该是“副科”,要开足、上齐、上好每一门科目的每一课,要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观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以尽量满足学生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校长眼里,“校园无小事”。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农村多数的中、小学校长,他们远远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他们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了对教学设施(危房修葺、教师办公等)的改善,只要升学率高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是小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读书学习也是小事。教师是社会中文化程度较高且代表了社会的一定规范群

体,应该具有热情、诚实、守信、谦虚、好学等人格特征,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工作对象,让他们以自己为楷模而走向社会。但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老师远远没有做到这些,在某些教师的眼睛里面,所谓的教育就是上好几节课,就是要学生掌握好应该掌握的课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要教书,就是还要种好家里的几亩地。一边在教书,一边家里有耕地的小学教师几乎占全部农村教师的50%以上。由于受农村条件的制约,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看到同龄人打工挣钱了他们嫉妒,看到某某人上了那么多年学没有“功成名就”,他们就失去信心。从调查中看出,宜阳县农村初三的学生,现有升学读书成才想法的学生极少,80%的学生都是混到初中毕业了事。从校园建设来看,农村更是落后。大部分小学基本是破烂不堪,和“净化、绿化、美化、香化,”要求相差甚远。如此等等,都体现了目前农村校园人文环境的落后。

第三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与城市人均收入没有缩小,反而不断加大。作为具有近9亿人口的农村,其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经费投入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较低,经费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低,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约121美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显示: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931元(约2042美元),教育投入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48.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与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这与我国各级政府经常强调的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义务教育是不适应的。二是生均教育投入水平低,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更低。三是教育投入在地区间和城乡间差异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与城市差异巨大。在同一省区,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差别也很大,农村的投入极少,许多地方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一系列的现象,如: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师流失、学生辍学等。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许多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资金拨付不及时,同时,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较为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级政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解决教师工资保障,稳定骨干队伍作出了不懈努力。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据中西部9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2006年,3万多所农村小学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为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不得不以较低报酬聘用代课人员,而不是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2007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37.9万人。其中,有31万人(占81.8%)分布在农村学校。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初中的教师必须有中师、大专的学历,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农村中小学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2005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96.8%,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仅为26.7%。农村初中教师专任教师的合格率为85.6%,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9.8%,农村与城市教师的学历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在教师职称上的城乡差异也较大。2007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48.2%,城市高于农村

9.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48.7%,城市高于农村19.2个百分点。各地城乡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差距较大,配置不均衡,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2、教师流失严重

从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义务教育教师流失情况为农村教师流失66.3958万,县镇教师流失23.9527万,城市教师流失16.3523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农村教师流失最为严重。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身发展,农村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是非常有限的,别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时连必要的教学具都难以满足,导致青年教师在农村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另据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承担全部继续教育费用的比例是95%,而县城的只是50%。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机会,缺乏资料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待遇的不平衡、超负荷的工作量、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造成了教师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

(三)辍学问题

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尤其是初中阶段尤为严重,令一些学校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学校、社会、经济、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几个原因相互交织,决定了这一社会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在课改数年后的今天,仍把应试教育作为升学、评价教师业绩、衡量学校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使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工作轴心,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无形压力,造成许多学生心理失衡,目标迷茫。分数的竞争、家庭的压力使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不堪胜任,对读书产生惧怕心理,学生经历了几次考试失败体验并逐渐积累,就会形成“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困生”很难得到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他们无法承受考试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只有选择辍学。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城市中心”的倾向较为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帮助那些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适应农村生活。而且农村初中升学率低,约在30—40%,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要走向农村或其他劳动岗位,而现行的农村教学内容仍围绕升学考试组织,根本不适应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许多升学无望的学生感到学校里学的东西对他们无用,而有用的东西又不学,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3、经济压力大,促使学生辍学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虽然不是经济问题,但其内在原因还是多与经济有关,比如:农村学生大学的入学率在不断降低、费用不断升高、就业压力越来

越大、收入越来越不稳定,学生上学投入与预期收益比大大降低,使家长对子女辍学采取听之任之,甚至纵容的态度,而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还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也不太理解学习的意义,在学校遇到挫折很仍有产生退学的想法,这是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很容易造成事实上的辍学。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07级计算机:周通指导老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蔡少华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的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而义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实施”两基”国检计划以来,我们方城县都为顺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而集全部力量来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投入、设施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两年来,为我县义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管理机制与制度支持。但是因为再好的法律条文在实施过程中都难免出现偏差和问题,通过调查来发现这些问题,将是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推动。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我县共有16个乡镇,577个行政村,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是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较为困难的农业大县。2008年全县工农业总收入60.16亿元,财政经常性收入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5元。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93所,其中小学455所(含民办学校18所),在校生55676人(含民办学校学生3700人);初中38所(含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32926人(含民办学校学生6900人);全县初中、小学专人教师总数7163人。

在暑期的两个月的时间我,我走访了教育局采集了以下数据,对我县的具体

教育情况进行了如下的调查,并将其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

1、我县的师资水平:

全县现有的4399名小学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4322人,合格率为98.2%;初中2764名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者2677人,初中教师合格率为96.9%。2005年以来,新补充小学教师12人,全部为合格学历:新补充初中教师0人。全县451名小学校长,451名参加了岗位培训,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全县有4399名小学教师,2764名初中教师取得了三级以上的任职资格,教师职务评聘率为100%,师资基本上做到了专业对口,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师资数量基本足够,但质量上有待商榷。

3、我县的办学条件:

全县共有小学455所,城区每所小学的服务半径基本在1.5公里以内,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县个乡镇都认真搞好初中学校的定点布局工作,并由乡镇统一命名。全县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位350759平方米,现有小学在校生55676人,生均6.3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246945平方米,现有初中在校学生32926人,生均7.5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5580平方米,正在予以拆除,B,C级危房正在加紧修缮。初中的教学仪器建设上,全县有0所初中达一类标准,17所初中达二类标准,其余初中达三类标准;在小学仪器建设上16所小学达到一类标准,350所小学达到二类标准,其余达到三类标准。这说明我县的办学条件在逐步的改善,老旧的教室校舍都在渐渐的被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取代。

4、我县的教育经费:

一是在教育之处总额中做到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前三年教育总支出分别为15797万元、18928万元、21851万元,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分别为:8845万元、10511万元、16236万元,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99%、55.53%、74.71%。二是城市教育附费附加征收:2005、2006、2007三年城市教育附加征收分别为139万元、171万元、263万元,落实征收分别为113万元、117万元、275万元,少征68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理顺了资金运行渠道,并保证及时拨付教育部门使用。经费制度的合理、经费保证到位,教育经费已经不再是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调查分析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县是农业大县,但是通过我县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乱收费,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入学等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是我县教育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存在超级大班现象。

由于人口密度巨大,有近五万多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靠一个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不到一亿四千万的穷县负担,而且,虽然实行了分片入学的政策,但由于外来人口和学生择校的原因,城区中小学和全县大多数乡镇初中存在超级大班,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在全县的小学中,平均每个班级也有七十多人,在各乡镇初中每个班级几乎都在一百人以上,了解到,最多的一个班级竟然有一百三十三人拥挤的班级。坐在后面的学生的听课效果极差;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使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竟然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而且在这样的空间里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健康也危害极大。究其原因是随着地区适龄人口的变化,学生择校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不足。

2、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危房面积较大,教学辅助用房短缺。

大部分图书室图书不足,质量差,复本率高,可读性不强。且全县所有乡镇所在地小学教学一起陈旧,数量不足,破损率高。体音美器材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活动场地不足一些边远的点小甚至连基本的教室、桌椅等必要条件尚且不能满足,更不用提素质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了;不少中小学还没有电脑室、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普九工作数量上的提高,而质量上的不断下降。还有最为棘手的是危房问题:由于我县绝大部分校舍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无两有”,”六配套”时突击性建的砖木结构瓦房,虽然近年来得到大面积改造,但是多数校舍的服役期满,一次在近时期内危房将不断产生.据统计,全县发现B,C级危房六万平方米,D级危房5580平方米。学校建设的配套设施,如围墙、大门、厕所的数量不足。全县部分中小学却围墙4万平方米,校舍19玩平方米。教育硬件设施的不完备,也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凸显问题。

3:初中辍学问题

从前三年的数据来看,初中辍学率有升高的趋势.由于受经济大潮冲击,初中

学生,尤其是初中毕业班辍学现象严重,有的毕业班辍学流失率在20%以上!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民多了一条可以让孩子尽快为家庭分担负担的选择,再加上社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现象对广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观上没有对学习的渴望,不思进取,再加上升学压力过大,河南高考十比一的录取率,让更多的人的高中没有了现实意义,起初就没有好的开始,课程越缺越多,又因为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也无力管教,最后跟不上就只有辍学了。因此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学生德育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能简单的强调升学率。

4、教育发展资金问题。

生均公用经费没有到位,前三年中共缺150多万元,2005年城市教育附加为113万元,数额不足,2006年为117万元数额不足,2007年也没有达到足额征收。全县中小学“普九”欠债尚未完全化解,累计数额在3000万元以上。教师工资中76元地方补贴不到位,退休教师安家费,死亡教师丧葬费,抚恤进还没有完全落实。政府不能提供相应的工资、住房、福利等待遇,教师待遇低自然没有了高素质的老师愿意“下乡”,而全县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正,大部分年龄在55岁左右,知识技能滞后。以四里店乡为例,全乡367名教师,50岁以上189人,其中55岁以上63人。农村教师编制过少,学校缺编,再加上病休原因,部分学校不得不重新聘用代课老师。全县每年退休教师200多人,而近年来基本上很少补充新教师,形成了更大的教师缺口。而且,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养,造成了目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缺乏大量高素质教师的现状。

三、针对分析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和国家得兴旺发达,对教育的优化调整刻不容缓。所以我经过思考,针对显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1、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完全被父母宠爱着的,绝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离自己家距离近一点的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入学,方便自己的照顾和减少孩子上学路上可能的危险。现在在县第一小学就读的邹婷婷,本来可以去被公认的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县第一初中读书的,就是因为路程比较远,父母便让她到最近的第三初中报了到。而又因为三初中附近是大片居民区,就造成的三初中的实际上课人数,远远超过了其容纳量,这就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解决办法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建设,保证学校服务半径和最佳效益。一般情况下,学校离居住区距离以学生步行距离不超过1公里为准。

2、教室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问题,建议:一,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证地方教育附加全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二,内部挖潜,整合教学资源。各个学校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做到学校教室,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用地的充分利用,不浪费。并加大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可以采取,分乡镇由县领导直接负责,并在乡镇政府中层投层分派责任区的制度,由领导监督,组织政府各个只能部门对教育的支持,细化任务,做到教育资的合理利用。并:严格工程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危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3、对于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可以借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流生报告及动员流生返校制度”、“禁止使用童工制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制度”等一整套使学生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政府要对拒不履行义务、不及时送辍学子女返校学习的家长或监护人依法强迫其履行义务。工商、劳动、司法、教育等部门要对招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及”流生”的家长进行处罚。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学生的转学、休学、缓学、复学、借读等严格管理,从社会环境上遏制辍学问题。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吸引力,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消除厌学情绪。还应该完善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减免特困学生的杂费、书本费、寄宿费,避免因学费问题辍学。

4、教育资金问题作为对国家基础教育的建设,它受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策略。就地方政府而言,能做的是,在争取增加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体制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问

题的现实选择。

在调查的过程中,教体局领导也都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表示了关注,并介绍了解决的大致思路:主要为加强监督,保证现有条件下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并开拓新形式的各方面的教育投入。

四、结束语:

通过对家乡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 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调查过程中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使我更加体会到是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知识,是摆脱贫穷最大的捷径!但是,新时期农村和乡镇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中国的发展。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调查。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2010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XX年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2010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XX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XX年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XX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赤城县文教局卜明方局长告诉记者,全县没一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张家口读书。赤城县教育遭遇“双重边缘化”:教育被经济发展边缘化;农村教育又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在财政局当副局长九年之久的孟建军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教育重要谁都清楚,贫困地区发工资都困难,没钱,拿什么投入?”

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不能说空话。根治贫困,消除地区差异造成的落差,财政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危机促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教师出身的赤城县委书记赵占华在全县大会直言:“改变一个地方,使这个地方有所发展,领导干部应做到两条:一是深刻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二是要有强烈治理欲望。赤城发展要有后劲,就要很抓教育。否则,愧对人民!”

这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路决定出路,县政府痛下决心增加投入。孟建军对记者报出一组数字:XX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5772万元,XX年8398万元,去年达到10161万元。小投入、小发展;大投入,大发展;不投入,没发展!财政倾斜教育源于切肤之痛。“穷啥不能穷教育”,口号转变成实际,必须用投入体现。

转变观念才能增加投入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地方经济好转,两个条件促使赤城迅速扭转教育被动落后的局面。XX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县长负责,各相关局长任委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一是宣传到位,国家家喻户晓;二是措施和配套资金到位。XX年,享受免杂费和书费的学生8392人。

XX年年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赤城县横下一条心:除了落实中央相关政策,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县级财政投入169万元,生均补助水平按最高标准执行。小学生每人每年75元;初中生115元,分别高出河北省定标准15元、25元。

与此同时,文教局和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特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初中生年均1000元,小学生800元,并免收住宿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农村初中年生均500元,小学念生均300元。去年,全县财政投入生活补贴资金50万元,补助特困生239人次,贫困生1678人次。民生为本,雪中送炭,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贫困生千家万户。

XX年年10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就全县教育问题深入调查,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县一中校长秦占军告诉记者,“XX年,县里以优惠政策,为教师修建了住宿楼。XX年年,多年来拖欠教师的100多万元补贴和课时费一次性全部解决。”当年,县财政安排特别预算,在全县公开、公正、公平招考录用70位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效缓解。XX年年,赤城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全县gdp增幅4.55个百分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家有三斗粮如今愿做“孩子王”

生活贫困必然教育贫瘠,打破这个规则很难。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拍摄地镇宁堡乡水泉村,摄制组为感谢当地村民支持,临别时捐资6万元修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一堵围墙,两间红砖瓦房,XX年以前,这是赤城县校舍最好的山村小学。1998年拍摄电影时,水泉村小学有28个学生,现在只剩6位。三年级以上学生被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寄宿。

“财力充实固然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水到渠成。”孟建军告诉记者,县财政为此做了两件事:一是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二是狠抓整合教育资源布局。

XX年,县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整。简单地说,把偏远地区的孩子向中心城镇集中,实行寄宿制,县里按生员多少增大对学校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水泉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被集中到30里外的镇宁堡中心学校念书。

水泉希望小学校长李向平是学校现在唯一的老师,18岁高中毕业就在这里代课,至今已30年教龄,见证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历程。1978年李向平当代课老师时,每月收入5元;1983年土地承包后每月30元;1994年增加到100元;XX年转为公办老师,月收入600元。XX年涨到了1570元。

“过去的说法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农村教师没吃没喝收入低,我们学校5年换了6位老师。我如今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李向平说,这份收入他做梦都没想到。如今,他在本村收入最高,受人尊敬羡慕!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让李向平唏嘘不已:“为了这6个孩儿,水泉学校没撤。政府重教,体惜贫困地区!”众所周知,集中办学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师负担,专职教学,节省开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路途遥远,无法寄宿,水泉小学因此得以保留。这里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

村长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有43户,85口人。一些出去打工不回来。这几年人减得厉害。没有副业,封山种草,不让养羊。就种一点土豆、玉米,没钱。”水泉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20元,村债有3万元,过去“普九”教育欠下。如何还?现在没有说法。提起教育欠债,文教局卜明方局长介绍说,“一个是‘普九’欠债;一个是学校教育欠债。当年县财政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全县共欠外债960万元,近几年财政多方争取资金,目前为止已偿还债务350万元。还剩600万。教师工资已纳入县财政统筹,工资直接发放到教师账户。XX年以来从未发生拖欠。去年开始,学生上学不交一分钱,乱收费现象彻底杜绝。

脱贫从教育做起

XX年年,赤城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5亿元,增幅达65.5%,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发展加速全县城镇化进程,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极大提升了县城形象。农民进城购房和读书的孩子多了。孟建军介绍说,财政形势虽有所好转,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解决全县2.4万贫困人口温饱、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艰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贫是关键。县长王利民介绍说:“‘教促富’、‘富促教’,由此才能良性循环。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到2010年,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全县小学调整为33所,初中调整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高调整为1所,职业高中1所。”

和谐社会,民生为本。财政如何切好这个蛋糕?

下载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兰考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 调查对象: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2010年1月至2月份,我们围绕“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这......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调查基本情况: 在我家乡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供养着一个大学生的家庭与同地区收入相当的其它家庭生活状况相比而言,他们的生活显然......

    兴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兴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贺慧英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吕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深入吕四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报告© 建筑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班 姓名: 学号: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内容摘要: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