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本学期,景老师,孙老师,于老师等三人为一个课题小组,进行了课题为<<初中数学习题解答反馈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的实验,现将本学期实验的情况做以总结。
实验是从十月份开始的,主要是在初一和初三两个年级进行。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我们主要是以两条线索进行,一是课堂练习反馈,一是课后练习的反馈。
景老师的主要做法是:当堂练习当堂反馈,学生在当堂训练后进行反馈评价,然后在本单元复习巩固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和学生巩固情况。当堂反馈实验是习题反馈一个方面,另一个实验内容是,学生习题训练反馈是隔天习题反馈,即今天习题训练后第二天进行反馈,他的体会是,这个做法比较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感觉到出现的问题是:对于当堂习题反馈,与隔天内容与学生巩固检查时期对照不清晰,检查对象不明确。
孙老师的做法是:一是设计好课堂练习,采取分层生动活泼的小弄练习,使学生感兴趣,满腔热忱的参与到课堂练习反馈中。二是选择好家庭作业量及有代表性的习题,做好家庭作业的反馈,使问题天天清。三是对练习册的反馈要采取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四是注意阶段性检测反馈效果,使反馈后易错的题得以正确纠正,并且今后在应用中不再出错。五是,对单元测试卷的反馈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备好试题和学生,增大学生的参与者量。
于老师的做法是:
一、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形成一个小的团队,练习时,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错误的和不懂的小组内咨询总结,互相补充,并出一名代表,黑板进行板演,然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为大家读题、分解,说明解法,这样,既显示出了团队的力量,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大家都有疑异的在方则由老师进行指导。
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好课后作业,以创造适合每个人都得到练习的数学作业,作业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笔答作业和实践作业,作业分层次留,由教师批和学生查两种,学生查出的问题,在自习课或下节课前提出,由老师或学生解答。实践作业包括做小正方体、七巧板、图形旋转、图形绘画等,学生的作品体现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将他们的作品集中一节课进行展示反馈给学生,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从不同的角度补充自己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毅力、责任心、自信成就感和时间管理能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一些不能从上课过程获得的天赋和才能。另外,每天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出一题,学生在专用的作业本上完成,并由出题人负责判,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再由老师反馈给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会管理工作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学会查阅书籍和资料,学会排除干扰,从面意志力也得到锻炼。
三个月来的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学生能力的培养,关
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不管是方法的指导,还是习题的反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着想,脑子中要处处想着学生,为学生设计一切,这样才能教育出有能力、有创新、有发展的人才。
课题小组于 二0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第二篇: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我校阅读评价的课题实验,在这项课题实验中,我承担了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现在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就把本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小结.一:思想认识逐步提高:每周一次的课题知识学习使我对本次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对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更坚定了我搞课改实验的决心,本学期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我坚持利用一切时间查阅资料,为指导自己的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精心备课,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设计合理的教案。上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分析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评价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方式,掌握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形式,例如浏览、略读、跳读、扫读、朗读、诵读、默读、等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猜测、联想、推理、寻找关键句、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对阅读活动产生了的兴趣,喜欢书籍,喜欢文字,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广泛的、有益身心健康地阅读范围。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加深了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阅读能够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
三:课题实施期间,我和其他实验教师互相听课,以求共同探索,共同提高。本学期内,有成功但也很多困惑,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如何能读进去,怎么样能让学生书为我用,我究竟该怎么指导学生的精读,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本学期的课题实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究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2012最新课题实验总结
实验课题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校每年都要开展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们在联校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在改革我们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二、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多种计算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三、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一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如有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仍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的做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课题组还需要大力宣传,形成浓厚的氛围,使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能力,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课题实验总结
本学,我校教科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以校本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实战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把课堂教学理念与文化的重建作为研究高效课堂的突破口,采取“动态生成,梯度协商”的培训模式,形成“关注生命、关注生活、高效减负”为价值取向的“快乐、高效”的课堂文化为立足点,大力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努力实践“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培训目标,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更深的层次的发展。
一、深化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教学行动研究。
1.聚焦有效教学,深化行动研究。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大力推行行动研究,即“问题即课题”,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改进教学实践。
我们倡导骨干教师每学期围绕“有效教学”课题实验上一节公开课。要求教龄未达三年的教师必须拜师,并开展系列师徒结对活动。
(1)开展实验研讨沙龙,畅谈实践体会。为了扎实开展十二五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我们重点以课题实验研讨沙龙为主,每个年段
确立一个主题,各年段教师围绕主题,针对平时的教学谈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活动前,各年段每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进行研讨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畅谈了自己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2)聆听专家讲座,深化教学理论。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在电教室聆听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让教学质量焕发生命的光彩》。蔡校长以她创新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文字功底、深邃的教学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为我们展示了现代教育的实质与内涵。讲座包含四个方面,即科学人才观——质量提升的关键点、聚焦课堂——质量提升的着力点、教师成长——质量提升的支撑点、人性化管理——质量提升的增长点。分别从如何做“以人为本”的教育、探究与优化课堂模式、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等方面立体地规划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曲线,为老师们的成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2)申报课题立项,提升研究意识。10月初,经市教研室推荐,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我们申报了湖北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与教的研究课题,为我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了研究的平台,提升了老师们的研究意识,让我校的数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为让省级立项课题“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行动研究”顺利结题,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收集教学案例、论文、教学实录,展示了我校自揭题以来的优秀研究成果。经市教研室推荐,教科室又完成了荆州市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荆州市教育科研
先进课题组的申报工作。
(3)2.开展有效课堂交流研究。
为了进一步通过课堂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本学期各教研组老师围绕有效课堂,积极探索,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青年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的课堂研究活动,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
发挥骨干师范作用,引领教学新理念。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教科室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暨“快乐 高效”课堂实验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李青凤、刘娟、姜琼、张兰、宋丽、张唐娇六位老师各展示一节课。她们接到任务后,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围绕“十二五”课题实验子课题,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技巧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教学展示,在她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六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使每位听课老师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推进我校“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努力做好指导工作,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落实各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研的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学即研究”的特征,在读书、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的指导与推广,使科研与教学真正做到了一体化。
1.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科研型的老师,学校积极发动和宣传好教师个人学年课题的申报工作,本学期,学校动员全校教师,按教研组、分学科,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悟,积极撰写课题申报表,进行研究,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并为今后逐级选拔参与更高级的课题立项研究做好奠基。
2.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
本学期我们将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入课题研究过程,围绕“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课题,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地参加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和课题组等为主力的学校科研队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从而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在研究的同时,我们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重视成果的实践运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教科室进行了总结,将本学期主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积极参加好各级组织的课题结题及相关评比活动。
4.认真做好个人课题的培训指导工作。
本学期,张红、王佳、陆岩、刘潇、张倩颖、屈红、杨静王晓婷、张惠、辛艳、靳舒媛、王倩主持的12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张玉、彭婷、王晴、李静、赵倩倩等7位老师又成功申报了市教科所个人课题。为了关注好教师的个人课题,教科室能积极主动与老师们加强联系,让课题进课堂,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加强自我反思与总结。组织课题主持人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专题培训。指导新立项的7位课题主持人做好教育科研的博客建立工作,督促他们定期、经常性地给教科研博客提供新的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内容,及时充实课题资料和读书博客。领导和教师们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与结题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就自我。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促进了研究型教师队伍成长的速度,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搭建成长平台,打造名优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并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同时,加强专业引领,尽可能为骨干教师提供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在开阔视野、获取经验、反思进取中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继续组织“优秀教师志愿者活动”,左静、张玉老师分别去风化街小学和星光双语实验小学送课,她们以亲切的语调、机智的引导、适当的点拨,精心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以生为本的理念,融于课堂实践中,赢得了大家的赞誉。送课活动,既提升了我校青年骨干教师的上课水平,又加强了校际之间交流,效果很好。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行理论学习与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校内形成师资梯队,加快各梯队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课堂教学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舞台,促进教师的成长。本学期,学校推荐在识字写字方面有研究课题的王晴老师参加区教科研室组织的识字课的竞赛活动,王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仔细备课,并与教研团队一起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0月22日下午,我校请江苏省特级教师刘婷校长做了题为“学思结合,行走在幸福的教育人生路上”的讲座。
刘婷校长结合自己的事例从做事先解决心事、分享我的成长经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途径三个方面以及自己成长路上的八个关键词:期待、台阶、机遇、整合、积累、提炼、用心、鞭策, 给老师们分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途径、意义等问题,并介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操作方法。
刘校长的讲座朴实无华,充满乐观向上的思想,在老师中产生了共鸣,赢得阵阵掌声,让老师们明白了在专业成长之路中要学思结合,要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行走在幸福的教育人生路上。老师们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需要,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卓越、追求深层次人生快乐与幸福的需要。
4.继续做好学科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关注不同层次骨干教师的继续发展,认真组织老师参加泉山区新一轮名优教师评选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引领教育改革,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的名优教师,推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
四、加强教育科研的阵地建设,做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本学期我们重点以“小学作文生活化”课题为载体,结合校级课题研究,做到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重在做好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成果评比。
本学期为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教科室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各级有关征文、论文、成果评比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论文、成果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教科室积极向报刊投稿,本学期有60多篇教师论文、案例获奖、发表。其中蒋洁校长、张红主任、屈红、族艳慧老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各发表论文一篇,陆岩、任梅梅、张红、栾静娴、胡洋、闫晗、王琳、郭红怡、褚安娜等39位老师的论文在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刘潇、张倩颖、杨静、王晓婷等17位老师的课题研究案例分获区案例评选一、二等奖;族艳慧、屈红、王峰等老师在泉山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获美术、数学和劳动学科的一、二等奖。族艳慧老师获得徐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美术学科一等奖,代表徐州市参加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美术学科二等奖。
2.引荐作品,积极投稿,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一学期来,语文老师在“小学作文生活化”这一课题上,认真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喜看徐州新变化”徐州市少儿作文大赛中,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用自己的心灵仔细体会,用如花妙笔展现美好的生活,尽情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在本次大赛中,我校共有96人获奖。其中,王慕洁、韩润泽同学获得特等奖,姚鑫尧等41名同学获得一等奖,蒋亦涵等5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17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中国校园影响力.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中。我校朱英培、王世超、王子坤宇、王子琪、段昕彤、王宇恒6名同学获得特等奖,韩润泽等278位同学获得一等奖,丁思维等318位同学获得二等奖,还有108位同学获得三等奖,86位同学获得优秀奖。33位语文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奖项众多,彰显了我校作文教学的丰厚成果。同时,本学期学生们在各大报刊发表了近200篇作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科室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一如既往为教师、学校服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第五篇: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也就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懒于思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多媒体进入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增浓了,学习投入了,也就易学、易记了。
二、针对个性——学生分层
另外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的原则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体现了教育的机会均等、个体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奏效的。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究其目的就是为了会表达,会写作,而很多同学有一定写作天分因基础知识的薄弱写作成绩难以有所突破,所以我工作的第一步是结合我所教班实际情况,确定了走组制分层教学方案。A层次组选择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悬殊但作文写作还有一定天分的分层教学。b层次组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适合于整体学习优秀者,C层次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适合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阶段性随时调整重新组合。
三、针对阅读——教学分层
1、目标分层:
A层班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不降低作文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语基学习自信,使整体成绩稳步提高,强化作文能力B层教学目标: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提高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主动学习,乐于与人合作,有较强的质疑、探究、调查能力,会进行研究性的学习。C层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
2、.备课分层: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要求。如在确定《荷花》的教学目标时,C层的学生只要求理清文章的联想和想像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A层学生则进一步要求分析理解表述课文的中心;欣赏文章中联想和想象的片段,品味其艺术魅力。B层: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并写
出联想和想象的片段。
3、教法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也不能要求一样;学生认识、理解能力不同,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就结合本学期我所担任的主备试教《颐和园》中的具体做法做一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式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教学思路: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读、说、议、写,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领悟写法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我们跟随作者先去哪游览呢?”预设如下:长廊。“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朗读。重点指导: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总结学法: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迁移:就用这种方法,你来接着“游览”万寿山,自己读读、画画、说说。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修建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的宫殿,就是排云殿。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二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三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自选作业如一道自助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又丰富作业的内涵。
四、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记叙文为主,适合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3、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五、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
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六、作业布置及批改
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七、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较多,还需提高;
4、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5、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一学期来,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