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的素材
形势与政策论文的素材
目前,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2)产业调整未能深度发展,增长方式式粗放。(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4)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总体上,广西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需逐步优化升级,由原来的“一、二、三”传统格局变为“二、一、三”的工业化起步阶段格局,第二产业只比第一产业略强,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则低于第一产业。在产业关联度方面,工业的发展未能有效地支援农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各县(市)农副产品多半是以原始产品或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加工产品也因技术起点不高,更新换代慢,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第三产业没有很好地形成为农业、工业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广西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多是一些传统型行业的发展,而一些为社会化大生产服务的现代供销渠道、社会保障、融资市场、房地产、科技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进入“十一五”,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合作等国内外多区域合作叠加互动,以加快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核心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确立,使我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县域经济作为全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全区县域呈现出加速前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
一、当前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我区有县域单位88个,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96%,县域人口占全区的90 %。虽然各县(市、区)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基础条件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均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项目招商、民营经济、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为核心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确定了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龙头。各县(市、区)都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龙头来抓, 结合本地资源状况, 选准主导产业, 尤其是经济强县均明确了“工业强县、工业立县”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的规模扩张,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在实践中,通过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在选择和培植主导产业时, 则注意发挥当地资源、区位等优势, 使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使工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http:/// http:///!!!http:///http:///
通过挖掘资源优势,将自然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使平果、南丹等县工业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借助丰富的铝土矿、国家重点工程广西华银铝项目的落户,德保县工业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案例。
依托区位优势促进工业化。如柳江县主动接受城市工业辐射,把加快发展汽车配件产业作为县域工业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使汽配业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样,玉州区也依托大型企业玉柴集团,在大力发展机械配套产业的同时,还着力培育建材、健康、皮革服装等工业产业,形成了县域四大支柱产业。
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加大工业化进程。如兴宾区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在县域内形成了冶炼、制糖、电力能源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格局基础上,采取“两轴两极”策略对重大工业产业进行布局,以糖业链产业、矿产业、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县属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城区工业经济增速加快。
加快发展资源型生态工业。如上思县着力抓好工业化进程,努力完善制糖、制药、林产林化、建材、能源等五大工业体系,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占1/2比重。
二是确立了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和加速器,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因而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我区各县(市、区)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城镇定位与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如临桂县将县城发展定位成为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借用外力对县域进行高层次的总体规划,实现城市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随后以市场化运作手段,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为大规模城镇建设缓解了资金投入的压力。通过修建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县城形象,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经济发展。
借助工业化机遇加快城镇化进程。如德保县在铝工业项目的促进下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为了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城镇项目建设并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交通路网改造和建设。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极大地带动当地商贸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幅居百色市前列。
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如鹿寨县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资”的思路,全面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对城镇发展规划进行重新修编、规划,提高布局科学性,通过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县城面积加速扩张,以雒容、寨沙两个乡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也成为全区示范点。
三是树立了“三农”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根本。各县(市、区)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根本,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持, 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加快发展。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如扶绥县、江州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思想,围绕企业抓基地,瞄准市场抓调整,依托资源优势抓特色,逐步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甘蔗、剑麻生产基地在全区排位居先。抓住重点加快农业发展。如灵川县始终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四个重点,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永福县通过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成为全世界最大罗汉果产量县,山羊、水奶牛饲养基地县等,全县农民增收约1/2得益于结构调整。
从地域特点出发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如宜州市在发展农业当中,稳定“一粒米”、壮大“一根蔗”、吹绿“一片叶”、养肥“一群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载体。园区建设促进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有效集聚, 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有效组合和解放, 同时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膨胀, 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新的增长点。各县(市、区)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 一方面使“外向型”企业在园区聚集, 给本地乡镇企业在调整结构上提供了空间聚集条件, 另一方面产业的聚集促使了板块经济的快速壮大。
以工业园区带动工业化发展。如平果县通过平果工业园区在全县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聚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超前发展,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和引擎作用。
全力开发工业园区。如灵川县则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场所来建设,全县建立了8个工业园区,年产值约4亿多元。临桂县除了重点建设好秧塘山水科技园、鲁山工业园之外,还大力兴办乡镇工业集中区,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无乡界制度。
创建园区开发新模式。如柳江县着力推进新兴工业园,针对工业用地存量不足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的这一“瓶颈”,主动与广西农垦集团、新兴农场协商,共同规划和开发建设新兴工业园。同时,坚持以项目的引进带动园区的开发建设,加大对园区土地资本的运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施,高速度建设,不断拓展县域工业发展平台。加大资源加工布局集中强度。如南丹县有色金属高新材料工业园则以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为
主,光电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粉体材料等有色金属高新技术材料制造为发展方向的新型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通过项目招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项目建设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自治区关于把我区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各县(市、区)紧紧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解决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问题,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通过抓好项目招商和建设,各县(市、区)集中精力开发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通过项目招商、项目突破,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的整体升位。
抓好招商、引进项目。如金城江区抓住项目就是生命线的观念,通过发挥农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对重大项目做到干部围着项目转、资金围绕项目投,功过围着项目评。
推动招商新模式。如右江区上下树立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实行多样化的招商战略,推行部门招商、洽谈招商、小分队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如南丹县千方百计扩大对外开放,抓好招商引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既拉动了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又为整个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产业规模、工业园区等优势扩大招商。兴宾区牢固树立“项目为先、项目为纲”的思想,以项目为主线,以“一园四区”为载体,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a
六是打造了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体地位。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力量。各县(市、区)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点和突破口来抓,大胆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紧紧依靠民营经济推动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打造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如荔浦县提出“打造民营经济强县”的口号,全县形成五大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成为了荔浦县经济发展的主体,并带动了荔浦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http:///main.phphttp:///借力国家项目发展民营经济。如平果县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在国家大型铝工业基础的辐射带动下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Madison Ivy RAVEN ALEXIS Cali Lakai MollyCavalli
多渠道发展民营经济。如右江区按照“多元化投入、多体制发展”的思路,坚持鼓励、引导、壮大、提高并重,放开准入,优化环境,完善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把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如阳朔县放手、放开、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出台激励政策,在经营范围、收费标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城镇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经营开发。
总而言之,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区县域经济继续保持了速度较快、结构较优、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态势,按发展态势预计,今年全区县域单位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突破15%,是自2003年我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围绕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任务,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促进了总量增加;投资规
模迅速扩张,发展推动力得到加强;财政实力逐渐加大,收入质量同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提升,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更为广泛mindy-vega地共享发展成果;经济发展十佳县带动作用明显,实现突破性发展大有希望。aleska-diamond
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土地瓶颈对投资形成制约。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要有用地需要支撑。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大多数县域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而且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增长质量低,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过低,工业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三是地方可用财力不足。许多县的财政仍是吃饭财政,税源不足,资金缺口大,对县城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对各乡镇的资金支持就更少。四是电能紧缺,不利于降低用电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加快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mindy-vega
为全面完成我区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低于上一年的年度目标,加快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得到加快发展,具备较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对推动县域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如果简单地把加快发展归结为一些优越自然条件的作用,显然是不恰当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才是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2006年度十佳县的上思县是一明例,作为山区县份,既没有优越的区位环境可利用,也没有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来拉动,正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超前思维,立足县情扬优势,抢抓机遇谋发展,取得了实效。
第二,坚持工业主导,“三化”互动协调发展。我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必须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使之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才能有效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不断实现县域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抓好县域骨干企业。要加强县以下工业企业的改组改造, 帮助上档次、上水平, 提高竞争力, 尽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骨干企业。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创新招商方式,引进一批好项目。三是要进一步办好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以城镇化为支撑。一是要搞好县城建设。二是要重视发展小城镇。要以重点镇为骨干, 搞好城镇功能定位, 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 广辟投融资渠道,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三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 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一是要切实增加农业投入,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三是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拉长产业链, 打造名牌产品,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特色经济立足于区域综合优势成长起来,形成比较优势,并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潜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走特色经济之路,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区各地成功经验无不表明, 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就是培植主导产业, 构筑特色经济。
各县(市、区)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对发展思路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 把培育主导产业、构筑特色经济作为基本切入点,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的扩散和辐射, 精心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产业群,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要努力发展“一县一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县域特色经济,把产业做“特”、结构调“优”、效益调“高”,打造县域特色品牌,催生更多的特色县、专业镇和品牌村,全面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坚持以项目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获得竞
争优势;另一方面还要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只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县域经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各地发展县域经济应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的开放性。一方面,要注重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政策,做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作好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本地企业和产品“走出去”,通过积极走出去,广借外力,直接与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生产力对接,发挥“后发优势”;通过积极走出去,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县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政策创新、思路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各种形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找到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以创新活动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政策创新, 就是结合自身实际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和自治区有关政策, 一切围绕“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检验政策的有效性。
思路创新, 就是只要符合实际、人民拥护的就允许试、允许改、允许闯, 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 牢固确立争先意识、现代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责任意识等。
科技创新, 就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推动产业升级, 使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体制创新, 就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鼓励优势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 通过整体嫁接、吸引法人单位收购、以资抵债、破产出售等方式, 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六,坚持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和谐共赢的思路指导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开创县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各县(市、区)在发展中,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县域发展的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县域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凝聚发展县域经济的强大合力;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广大群众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和多渠道就业,大力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到社会化大生产和新兴服务行业中来;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和土地等资源的聚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抓好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通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万能素材
形势与政策论文—构建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建设更为公平的社会。
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处理,社会公平和公正得到切实维护,使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在现代市场经济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今中国,公平与正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惹人瞩目。从中央领导人的一次次重要讲话,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再到一项项重大战略决策及行动,“公平与正义”日渐成为其中的关键词。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首次将实现公平、正义与发展生产力放到一起,并列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在十七大上,“和谐社会”建设再次成为焦点,其中对于“公平正义”的关注则更为瞩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正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本质上就是以“公平正义”为价值主导的社会。在温家宝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二,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
1.旧的不公正的城乡二元结构依旧存在
制度建设的状况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制度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把我国人口人为地划分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天生含有不公内涵,造成了教育不公、就业不公、医保不公、同工不同酬的不公等等,建立起一种在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人为地制造了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冲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公平正义,国家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和谐。
2.分配不公
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超过0.6则表明该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已经处于可能发生**的“危险”状态。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国家统计局近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最高收入家庭与20%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15倍;城镇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是收入最低20%家庭的5倍。可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贫富差距已经显而易见,这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对社会公平和正义造成直接的冲击。
3.就业环境不公
我国目前的就业环境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户口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等等,歧视是社会的一种不公正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就业歧视不仅使整个社会得不到这部分人所带来的利润,而且背离了机会平等的基本规则,损害了公正的基本原则,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表达出来,转而只能通过极端的方式进行宣泄,这必然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1.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理顺分配关系,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故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等经济手段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一方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体现和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另一方面,完善税收体制。对于过高收入,不能抑制,更不能劫富济贫,只能通过税收来调节。对过低收入,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仅仍应保护,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同时,坚决取缔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的非法收入,不断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2.完善法律制度来保障就业公平
国家应该大力反对就业歧视现象,并通过法律的健全、完善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目前《就业促进法》是最适合界定就业歧视和规定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因为充分就业和平等就业是促进就业的两个基本方面,离开平等就业来谈充分就业,是不可想像的。《就业促进法》第一次通过专章规定来禁止就业歧视,而且明确规定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可获司法救济,使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已出台《就业促进法》中可见有关反就业歧视的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是太强,故建议在以后的具体施行过程中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解释,来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的相关内容,并切实提高可操作性,使禁止就业歧视能真正落到实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等突出问题,因而分配公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调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在调节过程中,要注意构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的制度基础和社会道德基础,使收入分配调节最终建立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效率公平的基础之上。总之,建设和谐社会,核心是发展社会公平,也就是要不断维护、发展和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
形势与政策论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2
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不管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涵义和标准做怎样的理解,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其次,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人们多从现代的角度进行阐释。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那么从传统文化方面认识和谐社会的内涵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作为传统哲学范畴的中庸,其完整意义包括中、和两个方面。“中”表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反映达到理想的目的。《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执中致和”,就是通过正确方法,实现美好理想,达到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故此,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的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运行有序,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发展环境的社会。“和”的本义是风调雨顺。《说文解字》中“和”也写作“咊”,从口禾声,从口表示入口的食物或发自口中的声音。禾声,则反映它来源于农作物之禾。只有风调雨顺,禾苗才能茁壮成长并喜获丰收,所以殷周时期有大量向天帝卜禾的记录。从此来看,“和”也就是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各得其所,地各得其用,物各得其流的社会。《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又说,因为“和”字流行,从而使得“盉”、“龢”二字皆废,这说明在上古时期,“和”也写作“盉”、“龢”。五味调和曰“盉”,五音调和曰“龢”。“和”用调味器“盉”与乐器“龢”作为象征,说明“和”的状态不仅要让人感受口味好(生理上的快乐),还要悦耳(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和谐社会不仅仅在于它的物质意义,更在于它的精神意义,不仅要物质丰富,更要让每个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认同和接纳,身心愉快。孔子的学生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从有若的话来看,以“和”为原则的人际关系在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的前提下,融入了亲亲意识,在身份和等级不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用亲情、友情、温情连接着。所以从伦理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又应该是一种充满仁爱,到处洋溢着温情、善良和互相帮助的社会。虽然古代的“和”没有反对等级和差别,也没有指望消灭不平等,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等级和差别的合理性。但孔子又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否定了单一排他所造成的发展机能萎缩。所以“和”又有反对绝对同一,反对简单服从,主张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的意义。因此,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思想活跃,包容万芳,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
其三,要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设想。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社会和谐的设想,如儒家的“天下为公”理论、“大同之世”理论,道家的“小国寡民”和“至德之世”理论等等。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社会和谐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人际关系问题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着力要解决的,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部分内容的现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3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依靠礼乐制度来保障的。重视道德教化、纲常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强调道德自觉与追求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而孔子的仁礼学说,孟子的性善主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些修身立德的金玉良言显然具有其普遍长久的价值和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道家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老子把“小国寡民”作为他的和谐社会理想,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等等。在老、庄这些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的文化本性同样被充分地解构,剩下的只有人的自然本性。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样,在道家看来,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并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不和谐的根源,是自我意识造就了自身与自然的对立。这种取消自我意识与物融为一体的和谐,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但道家的和谐观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借鉴。
其四,我们还应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虽不乏其例,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也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及社会动荡的原因何在?我们既要从正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还要认真地从反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思想家的许多“盛世危言”及他们对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原因的指陈和披露,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照和历史教训。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对此进行总结和研究也很有必要。总之,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历史上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成功与否,还有待于诸如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建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的特征时所强调的,我们今天着力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显然极具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
************11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但是,我对这门科目有一些自己的意见。
首先,这门课程开课以来,不怎么受到同学的关注,我觉得应该要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的认识,多作宣传。并配套一些相关教材。或者同意订购一些时事政治的书刊或杂志,让我们能够经常性的关注形式政治,了解国内外最新大事件。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然后,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4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l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
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2222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十一届三中全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 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此,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教、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越来二元经济结构还有改变,地区差距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世纪之交的年代,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有极大的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是可以实现,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二是从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我 6
们可以抓住新科技革命产业化的环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从国内来说,我国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跨进21世纪,历经探索,我们已经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采取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现在,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了新世纪初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项具体表现,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而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在今后人生的奋斗的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使自己成为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的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激发了我们对国家大事了解的激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提升了我们的素养。
***************3333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本学期中,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 7
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现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能力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了。我们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因为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44444444444444
学习形式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们党从建党之今,经历了无数的苦难,无数的人为此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同时这又是关荣而又值得的,因为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样一切都是值得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在中国已有的条件下要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非常艰巨的事业。我们国情和党情同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我们党是长期在游击战的环境下进行建设的,党员的出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绝大多数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人,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建设起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非常困难的,这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延安时期40年代,周恩来到共产国际去汇报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当时共产国际就担心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呢?他们表示怀疑,周恩来当时说,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能够建设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果然结果我们党成功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从1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革命分田地废除封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的要求。1937年7月7日开始的连续8年得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8
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期的方丈职工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了社会的变革.不论是从政治政绩,经济政绩,文化政绩,民族方面的功绩,军队方面的功绩,外交方面的功绩,无一不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党出创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了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和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还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定的了解,“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是巨大的,“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在“十一五”期间的飞速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引领中国工业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收获这些成就的同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奋进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而对“十二”’而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变方式的攻坚时期。通过课程和网络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十二五”还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还了解了西藏的问题,西藏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中央在西藏投资项目的数量已达5000个,总投入达到1500亿。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西藏还特别重视对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对宗教的传承,可以说西藏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
噩梦依稀。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上千万间房屋倒塌损毁,6.9万人不幸遇难,到处是断裂的道路、桥梁,经济损失高达2万多亿元。但现在灾后的重建让世界惊叹,四川地震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片片曾是废墟的土地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学校书声琅琅,车间机器轰鸣。这充分表明任何苦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以来中国的变化让世界瞩目,让世人惊叹,2010年中国还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这一系列的重大改变,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武之生活,他们的精神生活也随之改变。
总之,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巨大的变化,我国的政策,了解了我们身上肩负的巨大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做一个有思想,有理论的接班人。
***************5555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
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一、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首先是时效性在课程中的体现,其次是高校在课程中的体现。由于课程在高校开设,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进一步考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特点,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益于增强实效性。
二、参与主体的增加:结合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的“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与政治教育原则,我校在教育主体、实施途径等方面加大了改进力度。除原来的学生工作部、团学组织等主体外,又强化了教学管理部门、教师的作用,落实了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形成了专职教师、部分专业教学老师、党团干部、辅导员等参加的教师核心队伍,确保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做法,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专题报告等方式,在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
首先,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完善各项制度。组织结构是指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由专门机构统筹、党总支重视、专兼职教师授课、团学组织配合、学生参与的工作组织结构。我校目前的运行模式主要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建教学老师队伍、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教学并完成考核工作。此外,老师及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重要。因此,该课在列入学校工作重点的同时,也要成为各学院党总支的工作重点,这样才能调动起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目标责任制,包括学校、学院、专职部门、教师等多个主体根据各自岗位的特点进行目标与责任的定位;二是教学工作制度化,包括师资、课程性质、学时安排等;三是考核及奖惩制度,包括教育者与学生两类。
其次,做好师资的聘用、考核与培养工作。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与学生的需要,可以将教师分为课堂教学老师与活动教学老师。课堂教学老师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活动教学老师与学生接触多、富有活力,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在队伍建设时还须本着负责的态度做好教师资格审查、考核与后期培养工作。
事实证明,如果“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老师在授课时仅扮演了新闻传播者的角色,那该课只会引起学生的轻视。因此,学校要根据教师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10
教学能力等做好教师的聘用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为受聘教师提供充电机会,包括配备教材、集中授课学习、外出培训、参与课题等。
第三,构建合理的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很难用五级记分制加以衡量,合格与不合格两档较为合理。对学生的考核,相关部门要做到三点:一是出发点要正确,要认识到考是为了学,不是为了完成学分,否则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要落实教学计划,做到内容上有针对性,形式上贴近学生;三是要认真对待具体的考核工作,可选取网络考试、上交心得体会或讨论会得分等多种考核形式。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肯定,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
最后,结合团学工作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我们要从全员育人的战略角度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学生工作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各个学生组织营造氛围,达到形势教育意识深入教育者之心、形势教育内容深入学生之心的效果。
***************6666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1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 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趋向于和平发展的方向,本文先从认识台湾的局势开始,进而认识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入巩固深化时期、两岸的交流局面持续深入拓展以及两岸政治对话进展仍然缓慢,最后认识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两岸关系的报告。
关键字 两岸关系 形势 台湾局势 十八大
一、当前台湾政局
尽管马英九在2012 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成功连任,国民党也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席次,然而从今年台湾政局的发展形势来观察,执政的国民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 优势,执政党面临非常被动的境地。蓝绿恶斗的政治生态环境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在两岸层面,随着马英九的连任成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维系,两岸关系进入不断巩固与深化的新时期。从今年两岸关系发展的综合情况来观察,总体上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有序地进行,这充分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蓝绿恶斗一直是台湾政治的重要特征,从2012 年台湾政局的发展来看,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蓝绿恶斗的情形并未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局面已严重伤及台湾政局的稳定,不但造成台湾政治运行的空转,而且也对国民党的施政及效率都产生很大的负面伤害。今年,蓝绿恶斗主要是围绕一系列议题的攻防来展开,诸如在美国牛肉进口、油电双涨、证所税改革、陈水扁特敕等议题进行,蓝绿可谓是全面上演激烈的攻防大战。国牛肉进口问题事实上,不只是美牛事件,包括油电双涨、证所税改革等议题,蓝绿双方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攻防。除了上述施政议题之外,蓝绿双方的恶斗范围相当广泛。在全世界都因欧债危机,从拼经济转向救经济时,台湾政治却在大选后更进一步空转、虚耗,走向蓝绿恶斗的自杀式斗争,这对于台湾而言,其负面代价与伤害将无法评估和预料。
二、两岸关系
(一)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时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状况表明,两岸关系无疑已进入巩固与深化的新时期。从今年大陆领导人以及对台工作部门负责人的讲话内容来观察,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大陆对台工作重点转到巩固深化既有成果、争取民心、全面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来。今年2月底3月初,对台工作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对台工作的总目标: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为主线,进一步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对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有利条件。3 月正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要持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加扎实、更加丰硕的成果。3 月15 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腾冲会议上提出四个具体目标: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这些表明,新时期的对台工作将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重点。3 月22 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吴伯雄荣誉主席时,双方就如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重要共识。首先是明确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均同意要珍惜与巩固来之不易和平发展局面,把和平发展的根基扎得更牢固;其次要探讨两岸定位问题,重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立场,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表述;第三是沟通了两岸协商议题,同意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就两岸民众关心的问题继续进行磋商。“胡吴会”对于国共两党统一认识,携手促进两岸关系在正确路线上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因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在6 月份举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上,王毅主任又宣布了包括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 策、进一步为台胞往来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提供便利的相关政策以及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的相关政策等等。事实上,从今年的两岸关系发展状况来观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在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3月22 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北京,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了会晤,充分说明国共平台的运转相当良好,这对于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至关重要。4 月31日,尚未正式就职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率团参加2012 年博鳌亚洲论坛,并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举行了会晤,双方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寄以厚望。5 月20 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其连任就职的演讲中,也对过来四年的两岸关系发展予以很高的肯定,他表示未来四年,两岸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继续巩固和平、扩大繁荣、深化互信,并强调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等等。而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确定在7 月份召开。上述情况都说明目前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继续维持。
(二)两岸交流局面持续深入拓展
今年,两岸关系在总体上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正常地进行。两岸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进展相当神速。今年2 月,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要求把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的集中区域、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无疑为广大台商前进海西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同一时期,台湾方面正式公布陆资赴台投资原则,参与台湾公共项目增至25 项,此举使陆资参与的总项目达到54% 的比例。而在第四次海峡论坛举办期间,4 家大陆银行宣布未来3 至4 年内将再为台湾企业提供6 千亿的融资额度,这是对台资企业,包括台资中小企业更大力度的一个支援。此外,两岸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相关谈判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两岸民间及人员交流更是蓬勃发展。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不断增多,今年4 月28 日,大陆又新增了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6 个城市赴台个人游试点。到今年年底包括福州、深圳等在内的其他4 个城市也将列入个人游的试点城市之列。6 月,为期一周、由两岸68 家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海峡论坛作为两岸基层民众大交流的重要舞台,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事,成为两岸之间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交流盛会。今年,大陆各省市继续组团赴台采访,两岸各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此外,两岸业者还签署了冷链合作协议,谋划联手进军全球市场,这对于推动两岸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两岸政治对话进展仍然缓慢
尽管马英九已无连任压力,但在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两岸启动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仍然较低。由于当前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朗,特别是在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危机、欧债危机仍然持续恶化、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马当局最急迫的任务无疑是台湾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方面议题的巨大挑战。马英九在其连任就职的演讲中,也表示未来将把施政的重点放在台湾经济发展上,这也说明未来几年,由于面临巨大的内部民怨之压力,特别是在目前马英九民意支持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马在推动两岸政 治对话方面的意愿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 破,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有所积累,但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仍然远远不足,毕竟过去四年的时间太短暂,两岸社会和民众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交流与沟通。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台湾执政当 局在施政上出现了一系列失误,民意的强烈反弹无疑使马英九当局在处理两岸政治议题上的力度受到很 大的牵制。尽管如此,只要两岸双方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并积极为两岸未来破解政治难题不断创造条件,两岸未来进行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从的情形来观察,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希望在稳住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迫切希望大幅提升美台关系等对外关系发展。今年,大陆针对岛内政局的变化,在对台战略方面提出了要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大陆继续与执政的国民党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不断累积互信基础,深化两岸的共识与合作,为两岸各项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大陆方面也对民进党的政策采取了越来越主动与积极作为的措施,至少在一些问题上的做法明显有所调整。5 月中旬,国台办发言人公开表示,愿在两岸政治对话的进程中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包括人权、法治等问题平等交换意见,以增进彼此了解。这一说法在大陆对台发言中尚属首次,充分表明大陆愿意积极正面回应台湾同胞对这类问题的关心,受到舆论的肯定。三、十八大报告推进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
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1.《特别关注》2012年第九期;
2.新华网;
3.搜狐新闻;
4.《时事报告》2012年;
5.《两岸关系》2012年。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
——住房问题
摘要:如今我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价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浪随波而起,扶摇直上。当前国内的高房价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关,其实,住房本身是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从而不能简单地放任市场机制来加以配置。在此,我们只知道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房价增高的原因所在,配合国家的相应有效策略的实施,这样才能确保民生的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词:民生
住房
贫富差距
原因
措施和政策
引言: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和谐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稳定房价,但效果甚微。房价的急速上涨已经成为笼罩在社会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怎样认识它?让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
一.中国居民的住房情况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近日对中国20个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进行了分析,其调查结果如下:
城市居民目前住得怎样? 从CMMS调查所涉及的范围来讲,20城市居民以居住楼房为主,87.7%的家庭住房为无电梯式楼房,只有3.7%的家庭住在有电梯的楼房里,还有8.2%的住在平房,另有一小部分处于卫生间或厨房共享的合住状态。由于房改的不断深入,目前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59.3%,超过半数;18.2%向房管所租用房屋;11.5%租住单位的房子。住房面积多数在40-80平方米之间。
多少都市人准备买房? 据调查,五年内准备购房的都市人占调查城市总体的21.9%,其中以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主,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之间,可承受价格以每平方米1000-2000元为主体,辅之以每平方米500 -1000元及2000-3000元的价格。购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政府及银行贷款也占据一定比例。
有了产权房,还会买房吗? 数据显示,调查总体中59.3%的家庭拥有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在20-80平方米不等,其中以居住面积在50-80平方米所占比例最高,20-50平方米居住面积位居其次。还有小部分家庭或个人从单位或私人处租房。
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小部分的租房者才是房产预购对象呢? 其实并不尽然。在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中,23.3%预计在五年内购房,20.1%预计明年购房,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仍占预购主导地位。从数据看,无产权房家庭主要希望购买8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属一期置业,解决生活问题;而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则希望买更大的房子,属二期置业,改善生活质量。有产权房家庭计划5年内购房的比例远远高于计划1年或2年内购房的比例,尤其是对大面积住房的购买。而计划1年内购房的比例也高于计划2年购房的比例,说明购房群体要么已持币在手,有比较具体的购买计划,要么准备一个较长时间的资金积累,再进行置业大投入,使生活质量彻底改观。另外,在商品房预购群体中,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达55.6 %,远远高于其他住房群体,预购面积以81-100平方米的需求为最高,达30.5%;而在100-150平方米的预购群体中,拥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高达62.3%,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购房者是些什么样的人? 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榜首;而35 -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 -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为主,购房计划多数定位在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分别占预购比例的42.7%和39.2 %;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不等,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同。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的为主要房屋预购者。
对购房的承受力有多大? 房地产业区域性差异很大,但房价与区域性平均收益的比例却基本类似。比如北京的房价与其他各大城市相比持续居高不下,市内一般地段也要6000元以上一平方米,若按2成20年按揭付款额大致要在2000元左右。与总体家庭收入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地区预购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3500元范围内,占预购总体的 64.4%,月收入3500-6000元的占16.7%,6000元以上的仅占5.6 %。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上可以明显看出,期望值与市场价差距甚远。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担保条件较苛刻,还款制度不够完善,更阻碍了国人消费观念的尽快更新。从预购房屋的资金来源上看,希望使用家庭存款的占68.6%,希望政府贷款的占31.1%,希望银行贷款的占15.5%,希望跟亲戚朋友借的占12.2%。近七成的家庭可望用自有资金买房,近三成的人希望得到政府资助,只有一成半的人愿意办理银行贷款。
谁更急于买房? 中国人喜欢居有定所,不尚迁徒。据调查,认为“只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房子,才会觉得稳定和可靠”的,占总体调查人口的75.6 %。可见房子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从预购房者的人群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而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为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 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之间。从预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预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愿意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据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500 -1000元/平方米的占22.9%;1000-2000元/平方米的占32%; 2000-3000元/平方米的占19.6%;而6000元以上/平方米的仅占 1.3%。可以看出,国人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现在的中国绝大部分城市还有很多人一家挤在十几平方的小房子里,也有很多富人拥有不止一处的房产。当今中国怎样在这个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社会里达到一种平衡似乎是一个无法协调的世界难题。二.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
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最重要的事,但是现在的中国有无数的家庭面临着即将拆迁却有没有钱买房的尴尬局面。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从01年到07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房价由2000元/平方米快速升至3500元/平方米,增速最高的05年曾达到20%。房价的上涨有不同因素的影响。
以2007年为例,由于流动性过剩、土地购买价格和开发建设成本上涨较快、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和房地产投资性比例提高及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等原因,全国商品房价格普遍加速上扬。1至4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6月涨幅突破7%,8月上涨8.2%,10月上涨9.5%,11和12月连续两个月涨幅高达10.5%。虽然局部地区房价在年底出现一定的回调和振荡,房价环比涨幅开始下降,但整体上仍在高位运行。
2007年一至三季度,地价上涨也过快。导致土地资源过快、过度向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及上市公司集中。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但商品住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中小套型住房供不应求。
2007年,商品住宅投资大幅度的增长,并没有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
商品住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一与一些开发商取得土地后没有按期开发有关;二与二手房交易和租赁市场不活跃有关;三与调整供应结构缓慢有关。
开发用地,形成有效商品房市场供应的不足一半,一半以上的还未动工开发。
二手房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不活跃,也是造成住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据40个重点城市2007年1-12月统计数据,二手住房成交总面积同比增长10.92%,低于新建商品住房登记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14个百分点;二手住房成交面积与新建商品住房登记销售面积的比例为40%。租赁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外来人口、年轻人和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选择的一种重要居住方式。但是,我国目前租赁市场也明显滞后。不少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住房闲置,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不利于改变目前住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3、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凸现
目前,这部分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资格不够,商品住房价格支付不起,二手房选择的余地有限,政府还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房价较高、涨幅较快的大中城市,此矛盾十分突出,应该引起政府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2006年以来,一些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通过发展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等办法,帮助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同时也要看到,各地的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差异很大,要把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需要增加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适用房建设也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资源。当前,政府应当首先将有限的资金和土地资源给予最需要支持和补贴的低收入保障家庭。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的家庭,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问题;更需要政府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通过金融、财税等政策的支持,鼓励通过市场,包括二手房交易和租赁市场,逐步形成适度、多样、梯次供应和消费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三.住房问题的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方法如下:
1.降低灰色成本,公开真实成本,限定最大利润。摸底利于楼市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最根本的是要调节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三者之间的利益。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思路应该有二:一是摸底调查房地产开发成本,也就是开发商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该主动公开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税费等内容,这样才能回应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关切,才有可能真正揭开房价的成本构成,促使房产企业在公开透明的房产市场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引导进入到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坚决控制不合理的买房需求,比如说投机性的买房需求,我本来应该是产业投资的钱,几个亿十几个亿,拿来买几栋楼,个人觉得这几栋楼如果每年都能涨一些,比我建一个工厂要容易得多,所以很多人是这种心态。对于这些买房者确实要控制,不控制的话,整个房地产市场是稳定不下来的。包括国外来的赊欠,如果有的话,对他们炒房也要坚决打击。控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全国推行买房身份证实名制,规定一张身份证购买的房产最多不能超过3个。炒房大大增加了买房子的需求,从而推高了房价,限制单个人买房产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炒房产生的买房子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房价。此外如果国家能出台一项政策,房屋自购买之日起20年内不准入市交易,经济适用房永远不能上市交易,只能由政府回购等政策,则完全可以抑制现有的房价不正常上涨现象,限制房屋的投资行为,真正体现住房的实用效果。有人没房住,有人住二、三套房,还有人出租好几套房。建议征收房产税,调节住房平衡,对两套房以上持有者征税。3要努力加快住房建设,要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增加高品质的住房供给。讨论房价只有在供给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因为这个时间,大家真正是有一些产品来供你改善居住。否则的话,没有这个供给,光讨论房价,房价再低没有任何意义,有价无市的话,房价低和高都没有意义。所以这方面都要下工夫,在这方面可能政策特别需要着力,而且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包括怎么样更快地、更好地推进城镇化的问题,包括城市供地的保障问题,包括城市政府在户籍制度方面,在公共产品提供覆盖范围方面,怎么样能够扩大,能够覆盖这些非户籍人口的群体等等。所以在这些方面,很多工作需要做,但是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更重要的。
5在全国推行廉价租房制度,政府带领房地产企业建设一批中小户型的廉租房住宅小区,由政府规定廉租房的租金,租金的价格最好根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分别制定。用 “租”代替“买”,让很多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的人能有房住。另外,对于和政府一起建设廉租房住宅小区的房地产企业,政府最好能在廉租房住宅小区项目上给予房地产企业税收上的优惠。
5房价的高涨,信贷资金被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的现象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为有效防止贷款挪用,保证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国家对于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项目融资应该进行规范。
6: 90%的房子面积在80平方以下。采取房屋收税的办法,人均30方不收税,超过的收税,象个人所得税一样,超过越多税收越大,完全能按对富人多交税,将多收的税给予无房住的平民以补助,以富带贫,和睦相处.国之兴旺.总结:中国地方虽大,可人太多,可利用资源太少,单靠国家的政策来严格控制房价我认为不太现实。购房者,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百姓,从自身上首先一定要端正购房心态,不要一味地追求奢华或想着靠炒房来赚钱,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民生,而民生不是靠条令的条条框框来稳定的,而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互相着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再配合国家有效政策的实施,相信不久我们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普遍提高,“住者有其房”这一理想也一定会实现。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摘要】周边环境安全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一个国家只有保证周围环境安全才能做到和平稳定发展,当前世界大环境下的中国面临着安全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也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显示挑战与潜在危机。认清现状,加强周围环境安全防御,是中国外交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外交,稳定
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摩擦和纠纷,并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中国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地区出兵;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不断试图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的“主权”;而日本方面对钓鱼岛主权的虎视眈眈也不容我们忽视等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如何?有哪些不利因素?而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对我们大学生又有什么启示?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着两种因素,一种是与中国友好和平的有利因素,一种是对我国造成威胁的不利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与军事能力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我们的经济和军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也为中国人民的和平安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保障。而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也使得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打击和抵制愈演愈烈。中美关系对我国的发展有着综合的影响,中美在东比亚、东海和南海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碰撞难以避免,而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更会影响我国周边环境的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稳定,很有可能会为以后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埋下重大的隐患。中日关系围绕钓鱼岛的争端及海上划界问题而展开,一旦引起冲突,势必会对全局的影响较大。而2014年频频出事的南海区域,更是中国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南海之争不仅是国家与国家的冲突,更决定了资源的流向,如果中国没有充分的准备,大力发展海军,没有响应的军事实力,一旦南海问题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二、改善中国周边环境应采取的策略
中国的主要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要在维护主权的同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各国的友好关系。只要中国能积极稳妥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中。
在保证了一个友好的环境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军事实力,在各种战争结果和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在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做后盾,我们的国家安全就不能得到保障。尽管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但是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不光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更要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建立利益共存的格局,互相牵制,才能使这些大国不在找中国的麻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增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信任,为促进全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三、对于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将国家的兴衰和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要认识到唯有国家强大富强,我们的权益才能不受侵犯,才能更好地使自身得到发展。我认为,大学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团结在党的周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唯有团结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众志成城,形成强而有力的战斗堡垒。特别是在一些特别时期,面对一些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分清当前的敌我形势,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2、要树立海权意识
我国海域面积共约470万平方千米,比接近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在我国,海洋资源极其丰富且大多未开采,例如南海就拥有庞大的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波斯湾”。由于我国大陆文明的一些影响,历史上我国对海洋的开发和研究相对西欧的海洋文明国家是落后的。这也导致我们对海权重视不足,认识不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涉及海洋的法律法规,树立好海权意识。特别在近期,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与日本在冲之鸟礁和钓鱼岛问题上的无理举动,我们都要正确认清其的本质是侵犯我国国家主权,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好国家的利益。
3、认真学习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努力提高单兵作战水平。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知识,依靠技术。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大学生,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最先进的科技技术,用知识武装自己。我们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国家国防的需求,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威慑敌对势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4、做好宣传工作
军队建设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三大战役的淮海战役中,我党60万军队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80万的飞机坦克,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这场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的胜利。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仅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唯有全国上下同心,国家才能形成合力,方能不受侵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