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3: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2008年,我被派到**县**乡**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2月份驻村开始,我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乡情村情,我通过走访、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对本村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科教

文卫等情况作深入调查,从**村近几年来的发展 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举措,也发现了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县**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挖问题根源,突破瓶颈谋发展

**县**乡**村地处**县城西部,在风景名胜区**山、小鸡足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是**乡的窗口,距县城20多公里,有2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855户,3624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71名党员,民族以汉、彝两个民族为主,彝族是世居民族,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云豆、梅果、核桃和红雪梨等。**村虽地处县城近郊,但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基层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1、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村地缘优势突出,水利条件好,长期以来,村民以世代守着一方热土为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继承祖业,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2000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

闲 散现象突出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求同存异,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八大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

2、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村委会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和“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寨头亮、(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寨脚黑”的供电和同是一个村电价不一样,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延缓了发展速度;“昨砌一墙砖、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经济和“早种一墒菜、午卖一窝鸡”的家庭小副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全村发展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资金,基本实现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积极争取烟水工程项目,投资50多万元,建成全长5.7公里的“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00多亩;三是努力争取县农网改造项目,力争在一年内实现改造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要实现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投资近万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路,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覆盖面均达100%;五积极争取血防改厕项目和人畜饮水项目,全村80%村民都用上了卫生厕所,改变了过去那种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全村90%都 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六是邀请县内外的科技人员和专家,请他们研究**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指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对村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改变了过去那种靠天收成的原始耕作方式,五项基础设施和一项基础产业的建设,解决了**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 和产业发展基础的文明村、花果山,打牢了**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3、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白 乃村地处县城近郊山区,城区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极易感染到这里,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酗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极易发生,户与户居住比较散乱,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本来看好**村地缘优势的一些投资者,往往会顾忌这里的综治环境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望而却步。

白 乃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大力规划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以培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移风易俗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到人,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村发展步伐

**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1、解决好思想问题,发展思路便明晰可鉴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的发展困难,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优势带来的满足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劳作方式,导致了公益事业无人问津无人管,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村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如 **村上**村民小组的集体羊场(每年收入近万元)、集体的华山松林地(价值近上百万元)。

2、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党支部,关键在有一个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两委班子,关键在有一批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村从守业到创业的深刻变化,源于此次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为手段,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团结干事,以好作风创造了新业绩,从而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各项思路和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团结带动全村团结,班子实干带动全村实干,班子发展带动全村发展”的生动局面。

3、解决好环境问题,发展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怎样让各生产要素积极涌动,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白 乃村以环境改变人、以环境塑造人、以环境吸引人,激发村内村外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开始,通过制度建设、服务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不断改善软环境,促进硬环境建设,广大村民逐步被发展的实际成果感化,被发展的具体要求同化,支持发展、维护发展成为主流思想,全民参与的基 础设施建设,就是实证。内部环境好了,地缘优势就更具吸引力,投资者从无到有,迅速增加,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不断涌入,加速了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山林的权属,许多外商来**地区投资发展林果业,内部外部两股积极的力量互动发展,为**村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沾益县播罗乡小海村委会指导员— 代桂明

一、小海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自2012年3月被选派为曲靖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沾益县播罗村民委员会小海村委会担任驻村指导员后,我特对小海村委会的建设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历史,走访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老乡们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作了有益的思考。

小海村委会隶属沾益县播乐乡,为乡政府所在地,距沾益县城53公里,位于沾益、宣威、富源三县(市)结合部,属高海拔山区。小海村委会下辖建新、小海子、窄口3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0.9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87户,乡村人口2401人,其中农业人口2401人,劳动力1435人。全村耕地面积1984亩(其中:水田600亩),人均耕地0.85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小海村属于温饱村,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0.6 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养殖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8%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及发展方式的反思

(一)对近些年发展经验的总结

小海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

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通过打造连片地膜玉

米、连片烤烟等样板种植示范区,培育壮大畜牧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2006年,小海村委会被曲靖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点,市、县、乡、村共投入建设资金75万元,筹劳5000余个,硬化乡村道理3.7公里,粉刷墙体2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房37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群众基础好。小海村委会是云南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九〃五”播乐中学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小海村民风淳朴,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较高,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小海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踏实,曾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

(二)对发展方式的反思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一是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

二是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

三是大部分村民和基层干部对发展经济的领导能力和

素质不强,思路狭窄,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小海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小海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是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特别是最近几年连续干旱,加上缺乏骨干水源点,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三是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种植作物单一,村中没

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

四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缺少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五是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峻课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小海最大的问题是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为此: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

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创新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道德品质好、思想觉悟高、能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作用。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市、县两级应进一步加大对播乐乡及小海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帮助、指导、扶持小海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耕作、灌溉等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小海子村小组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要积极引导,扶持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能产生明显的效益。小海村委会是当归等中药材的理想种植地区,只要稍加引导扶持,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生产规模,打造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生产链,畅通销售渠道,取得经济效益。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高桥乡联盟村指导员——阳可华

自3月份驻村以来,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下派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队员的相关规定,坚持与干部一起工作,深入村民中间,详细了解村情民意,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最基层人民的现实状况;同时,与村领导班子一道,在乡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新农村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联盟村概况

联盟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73.05 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27.53平方公里,海拔1610米,年平均气温18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90亩;拥有林地20800亩,有铜、铁资源。现有农户168户,共乡村人口688人,以汉、苗族为主(是汉、苗族混居地)。

二、开展工作情况

驻村后,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以调查了解情况为主,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各种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与村民交心谈心,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努力维护驻村指导员的形象。驻村后,我对联盟村的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现状等作了认真调查,几个月来我参与和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考虑到我所挂钩村的实际情况,协调本单位为联盟村争取了价值3万元的玉米、蔬菜良种,并参与指导培训种植方法;二是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驻村以来,我对当地基础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现状做了相关了解,我在村委会院内的墙壁宣传栏,做了两期政策法规、村务公开和新农村建设宣传专栏,为人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学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打下很好的阵地基础;三是在单位的支持下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为村学校学生赠送价值2万元的服装、鞋子及教学用品。良好工作局面的形成,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派以来局领导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更是对我悉心指导,并建立了“每月联系”制度,让我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以及时反馈和汇报,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面临的问题

联盟村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四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原来有山林立地,但经营管理方式不当,怕麻烦,只能让部分群众自由耕种,谁种谁有,使村里失去了经济实体,断绝了经济来源。

四、几点建议

联盟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

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党中央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尤其对“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许多的政策逐步倾斜到“三农”上。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总结几个月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快,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开展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过大,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对农村工作的现状分析不够、总结不足,报送工作信息方面不及时,与领导的汇报和交流不够,身边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陷入单干的境地,使工作开展的速度、效果得不到保障。二是面对农村复杂工作的办法不多,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对工作的难度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工作项目的计划不够细致,策划上考虑不周,致使工作的开展比较被动。几个月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迫切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努力去完善;继往开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逐项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在“深思考”上多下功夫,做到凡事多想一点,想早一点,想细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xx社区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一、现状调查

xx村地处县城以南,东接xxx,西接xxx,南连学习型,北攘xxx,距xxx县城15公里。辖区包括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72户,共3773人。整个村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960米。特色产业:菜豌豆、刀豆、甜脆玉米。适合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04亩,林地15600亩,人均耕地0.73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

二、面临的问题

xx社区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个别村干部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经商业,农村不太适宜;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四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原来有山林立地,但经营管理方式不当,怕麻烦,只能让部分群众自由耕种,谁种谁有,使村里

失去了经济实体,断绝了经济来源。

三、几点建议

xx社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大胆尝试村班子成员公开海选任用方式。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党中央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尤其对“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许多的政策逐步倾斜到“三农”上。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村调研报告材料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村调研报告材料

3月,我带着省委和分公司的关怀和嘱托,来到县乡村,开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和生活。一个多月来,我牢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宗旨,认真履职、积极工作,通过走村串户、与乡亲们攀谈等形式,积极了解村情民意。经过分析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村属县乡,距乡政府所在地38公里,距县城124公 里,东邻村,南邻村,西邻镇,北邻县,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9户,乡村人口638人。全村经济总收入166.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9元,属贫困村。

村森林资源丰富,是省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5%,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是目前世界上生态保持最好、物种多样并呈立体型分布的地方。村国土面积4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7.8亩,人均耕地1.81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51.8亩;林地5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3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草地18200亩,主要用于放养牦牛等牲畜;荒山荒地152亩。村平均海拔29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76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青棵等农作物。

基础设施方面,截止底,全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部农户安装有太阳能;全部农户通电;116户通自来水,有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拥有电视机农户8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0户。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户。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除组外均为土路;全村共有汽车26辆,拖拉机28辆,摩托车1辆。无车站,无集贸市场。

经济方面,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6.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1.3万元,占总收入的30.89%;畜牧业收入61.4万元,占总收入的36.97%;林业收入11.38万元,占总收入的6.85%;第二、三产业收入21.49万元,占总收入的12.94%;工资性收入18.92万元,占总收入的11.39%。农民人均纯收入1599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收入为主,特色产业是畜牧养殖业。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92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2人(占劳动力的14.08%),均在省内务工。

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4995平方米,拥有教师6人,在校学生81人。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3人,其中小学生81人,中学生4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可提供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场地。医疗卫生设施基本具备,建有村医疗室,村医三名,可提供村民一般生病就诊条件。

人文地理方面,村为纯藏族居住之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除藏族传统节日外,极具地方特色的节日有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丹巴节”和农历九月十五日的“敬山跑马节”。

二、村现状分析

(一)、畜牧业

1、养殖种类和数量

畜牧业是村主要支柱产业,牲畜品种多、养殖数量大。牲畜品种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骡、猪等。全村共有牦牛、黄牛及犏牛4843头;马、骡785匹;绵羊、山羊1781只;生猪895头。

牦牛是村藏族牧民传统放牧的牲畜,以户为单位,少则40多头,多则200多头,户均饲养牲畜数量居全洲之首。牦牛体格粗壮,适应高海拔地区气候,觅食能力强,牦牛肉、皮、毛、尾是人世代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牦牛肉营养价值高、口味好,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绵羊也是村传统的养殖品种,主要以白色绵羊为主。绵羊产毛性能好,绵羊毛是藏族妇女手工纺织的重要原料,羊粪还是种植业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此外,绵羊具有繁殖率高、易于饲养、出栏快等特点,并且市场价格与牦牛接近,因此,近几年村绵羊养殖数量在不断增加。

藏猪是村养殖特色品种。一般用蔓菁、洋芋、谷物喂养,牧场饲养的藏猪还喂食酸奶等,不使用混合饲料,更不用添加剂,肉质极好。用藏猪制作的琵琶猪肉是村的一个特色产品。

2、养殖特点 长期以来,村牧民大群牧养牛羊,难以圈养,只能采取终年放牧的管理方式。为尽量保护冬季草场,使牲畜顺利过冬,牧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按季转场的放牧方式,即冬春季节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迁移,夏秋季节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转场。这种放牧方式不论对牲畜喂养保障还是对生态保护来说都是有益的。

3、牲畜销售

村牲畜数量大,出栏率高,但是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村民自发收购,或者牧民直接将牲畜赶到县城进行交易,交易成本高,且销售价格和数量变动大,市场得不到保障。无肉产品深加工。

(二)、种植业

村的农田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2800米的河谷地带,属高原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主要种植小麦、包谷、青稞、洋芋、蔓菁、油菜及蔬菜、水果、干

果等。村特殊的自然地理形成了独特的农田分布和耕作生产方式,全村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分水浇地和干谷地两类。

1、水浇地

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一年一熟有余,小麦、青稞收割后播种包谷。近两年村引入地膜覆盖技术种植包谷,产量有明显提高。水浇地是主要产量地,实行轮作,增加冬播作物,苗期施肥灌溉。对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地区,增种蔓菁等饲草绿肥,达到既增强地力,又有利于牲畜饲养的目的。

2、干谷地

干谷地主要分布在离村庄较远的庄房,一年一熟,主要播种包谷、洋芋等作物。近几年在干谷地大量引入核桃种植,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有比较大的提升。目前大部分核桃树还处于幼苗期,预计5年后挂果,届时将有较好的经济收益。村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习俗形成了独特的“一家三户”式家庭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一户人家分别在村庄、牧场、庄房耕作放牧,以村庄里的主家为中心,分散经营牧业和农业,形成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生产生活格局。

3、种植特点

根据调查发现,村农业种植品种单一,生产成本过高、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重不合理、农业产出收入较低。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青稞、洋芋,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种植品种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除少部分拥有汽车、拖拉机的农户外,农产品从种植、收割到销售均靠人挑马驮,且生产工具简单,农民生产成本过高;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重不合理,种植结构上过于重视粮食作物的比重,忽视经济作物对增收的重要性;农业产出收入较低。,农村经济总收入166.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1.3万元,畜牧业收入6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9元,农业产出收益较低。

(三)、生态环境

村周围地区是世界一流美学价值的自然生态区,是全球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区最独具特色的地方。

这里是县重要原始森林区,是唯一免遭森工企业采伐的“处女地”。境内有云岭杉林、华林松林、高山松林、杨树林、柳树林、铁杉林、香柏林、白桦林、杜鹃林等,此外,还有红豆杉、榛木、楸木等珍贵树种,林种丰富。松茸、羊肚菌等林下野生资源极为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林中有雪豹、小熊猫、藏马鸡、锦鸡等珍稀动物,八大名花在这里样样俱全。

村的山脉南北纵贯、东西并列,错落有致的崇山峻岭源于自然造化,丽质天成,神、秀、美的景观构成了的基本地貌和原始生态。河发源于西北面格咱盖公措,贯穿全境,与河汇合,向东流入金沙江,流程约60公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青山绿树,风景如画。

有若干个高山天然淡水湖泊,面积较大的有那波措、色列措、顶朗措。这些湖泊形态各异、风光迷人,像镶嵌在绿毯上的蓝宝石。此外,珍珠滩和七彩瀑布是境内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在这里,林涛、急流、飞瀑、涌泉,仿若置身于天籁之中。遗憾的是几年前由于珍珠滩上游发生泥石流,滚涌而下的淤泥掩埋了珍珠滩层层清澈见底的积水潭,只剩下七彩瀑布一个景点。不过,珍珠滩上遍生的苔藓蕨类植物构成了另外一派景观,也极具观赏价值。

高山草场是地形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当地藏民的季节性牧场。其中,南宝草场、德杰草场是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草场。南宝草场海拔4000米,面积约500公顷;德杰草场位于蜀都湖东面,海拔3900米,面积约700公顷。草场不仅作为放牧的场地,绿草、野花、羊群、牛群、蓝天、白云,“世外桃园”般的美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社会人文环境

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藏族村寨,这里的人勤劳、善良、朴实,祖祖辈辈在这快土地上辛勤耕作,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祥和、政治安定。村除1名汉族外,其余都是藏族,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扬,并衍生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丹巴节”和农历九月十五日的“敬山跑马节”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日。人们身着盛装,举行群众性祭祀活动和赛马等娱乐活动,展示了村寨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此外,村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用歌舞抒发感情、表达愿望、憧憬未来。

(五)、交通

目前村有一条土路通乡政府,全长38公里,可通行拖拉机、农用车、载重货车等。,乡对该道路进行了一次修整,道路通行条件得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路面狭窄、崎岖不平、晴通雨断的情况。该情况得到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县交通局实地勘察后,计划年内对该道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从地理位置来看,村位于县城以东、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边缘,与县城直线距离不超过40公里。实际上,村曾经有两次机会可以修通直达县城的公路。1997年,开发林区提到了州县政府的议事日程,随后,通过一年的野外勘测,林区公路规划基本确定。正准备动工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保护生态、禁伐天然林的英明决策,公路修建就此搁浅。父老乡亲困惑、惋惜后,冷静思考,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免遭人为残酷破坏送了一口气。第二次机会来源于以景区为中心的东部精品旅游南北环线计划,该计划初步确定从经蜀都湖修建一条公路至村,再往南延伸到泸沽湖,往北延伸(来源:文秘114)连接稻城亚丁。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修筑景区公路时,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如果修建该道路,将会对申遗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于是,直接通达县城公路的修建计划第二次被搁浅。

(六)、农家旅游接待业

随着村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被外界不断认知,来到旅游的人员逐年增加,据统计,村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约400人左右。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按人均消费400元计算,村旅游收入共计16万余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0%。预计后旅游收入还将大幅增加,所占比重会进一步加大。但是,村在发展旅游接待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旅游接待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协调,存在农户各自经营、各自揽客,甚至哄抢客源、恶性竞争的情况,不利于旅游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2、重自然风光,忽视人文资源的挖掘。旅游的六大要素就是“吃、住、行、游、购、娱”,在,旅游行为、旅游活动过于单一,应与旅游活动关系密切的风时节令习俗、居住地民俗、生产习俗和传统节日活动等结合起来,增加人文内涵,使旅游者来到不仅是观光,同时也是享受文化的熏陶。

3、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交通条件、接待条件、卫生条件、食宿环境等急需加强。

4、旅游宣传不到位。目前旅游宣传主要靠农户自主单独进行,客源大部分是回头客,宣传渠道单

一、宣传面不广。

通过对村产业状况、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及旅游接待等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村人均田地面积大,但产量较低,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种植品种不多,比重不大。

?村牲畜饲养量大,但销售渠道单

一、市场得不到保障,收益不好。

?基础设施落后是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道路通行条件不好、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备、村民居住屋舍陈旧、卫生条件差、集贸市场及村民娱乐设施缺乏等方面。

?生态环境保护仍然是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三江流域核心保护区,相关保护政策措施比较齐备,一直以来,村两委致力抓好落实工作,效果良好,但是,偷猎、倒卖木材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村民建盖房屋、烧柴等过量砍伐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威胁。

?村旅游接待逐渐兴起,但是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不高,存在资源分配不平均、接待标准不统一、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须及时进行解决。

三、关于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养殖质量,确保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不协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使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村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表现在:(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且第一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2)第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针对该原因分析,就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如下建议:

1、种植业中进一步增加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的比重,逐渐减少效益产出较差的玉米、青稞等作物的种植。村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比较多的,但是人们终年劳作,收益却不是很好。很多老百姓说,我们要种玉米、种蔓菁,这样牲畜才有饲料可供喂养,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市场经济中贸易的基本规律,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中,需要各级政府进行组织引导,因地制宜,积极调整种植品种,科学栽种。

2、畜牧业是村的主要产业。牦牛养殖量居全州之首,数量大、质量好,但是牧民收益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牦牛生长周期长,自然放牧条件下,遇到冰雪等恶劣天气时死亡率高,喂养成本大。建议村减少牦牛饲养量,增加绵羊、山羊的数量。从收益方面来说,山、绵羊饲养周期短、繁殖快、出栏率高,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不过,在增加牲畜养殖量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生态保护问题,不宜盲目增加养殖数量,要寻求一个既能增加农民畜牧业收入,又能合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平衡点。

3、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和以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为主的服务业。引入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建设基地,搞好产销衔接。按照订单合同、合作制、股份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张经济林果及牲畜肉产品加工、储藏、运销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专业批发市场,为农产品贸易搭建服务平台。采取直销、进军超市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拓展销售渠道。另外,引导建立农民协会等组织,把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合起来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行协会代表村民与企业签订合同,防止压级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村民利益。

(二)、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木材砍伐数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议对于特殊保护的公益林,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采伐;在修建房屋及烧柴等村民所需的木材采伐管理方面,加强采伐限额、凭证采伐制度的监督检查。

根据调查,目前村藏族民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房顶采用木板多层覆盖,屋面木板每3-5年更换一次。按每户房屋屋顶面积400平方米测算,更换一次约需600平方米木板,约需砍伐树木50-100棵,投入劳动力30个工次。累计,村平均每年用于屋顶木板更换需砍伐树木棵左右,投入劳动力100个工次,生态保护形势严峻。此外,木板屋面还存在易腐烂、易渗漏等缺点。因此,建议村在充分保持藏族民居建筑特点的前提下,居住房屋屋面更换为瓦面屋顶,建议各级政府给与政策引导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一次投资,一劳永逸,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屋面渗漏问题,同时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让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其它产业中,创造更多财富。

(三)、建立小集贸市场,提供村民交易与集会的场所,并进一步建成旅游小城镇。

农村集贸市场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集贸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引导,不仅如此,农村集贸市场还是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和现代文明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中转站,是党和政府政策、路线、法规的宣传阵地。

1)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成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除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径。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引导和方便农民进入市场,并促使他们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及时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逐步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集贸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一是农民通过参与集市交易,把农产品转化为货币收入;二是乡镇企业的产品也要通过市场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从而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民可以通过参与集市交易活动的亲身感受和与周围农民、经营者的交流中获得的信息来改变其产品结构,使农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可间接地促进农民增收。

3)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通过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能够引导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从而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由于长期封闭,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很少。村没有集市,也没有到乡县集市赶集的条件和习惯,长期以来形成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还没有融入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之中。因此,建议在村设立小集贸市场。

?根据村的情况来看,宜建设一个小规模的集贸市场。

?集贸市场选址。位于组和村委会所在地之间,选择一块平坦且能够向外扩展的土地用于建设集贸市场。

?集贸市场的建筑风格要以当地藏族民居建筑风格一致,最好采用土木结构,瓦面屋顶。

?集贸市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小镇的建设,在集贸市场的选址和建设中,不仅考虑集贸市场的功能,还要考虑未来旅游接待的功能,即未来的集贸市场既是村民贸易的市场,也是旅游接待、旅游购物、旅游食宿的市场。进一步建成旅游小城镇。

?集贸市场采取村统一规划、集体提供土地、村民自愿集资建房的模式进行建设。

?集贸市场规划建设中,考虑建设村民公共活动广场,提供村民娱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此外,要重视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工作,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四)、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接待,提高农民收入。

村困难在山、问题在山,出路也在山。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核心区、后花园,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将逐步发展成为迪庆州生态旅游的胜地。目前已有部分农户开始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但是总体来说存在发展不平衡、服务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并且存在旅游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组织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和创新。

1、成立村旅游协会,加强旅游接待管理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村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利于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锻炼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各级政府及时协调、引导村农户成立村旅游协会,使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对旅游接待资源统一进行规范管理,使旅游接待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2、建章立制,规范旅游接待服务

协会是否得到会员的拥护,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协会自身有没有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是否优化服务质量,不断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协会要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方针,致力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上作文章,不断规范协会运作。首先是制订《章程》,用《章程》来规范协会的行为,促进协会的自身发展。二是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如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解决协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制定《住宿、餐饮、马匹提成管理办法》、《马匹管理办法》、《客源分配管理办法》、《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四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独立核算,配备专职人员,坚持财务收支帐目公开制度。此外,协会要统一旅游接待收费标准,监督各农户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并引入保险公司的相关保险业务,切实保障旅游者在的旅游安全,消除农户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发生游客安全事故的隐患。

3、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旅游环境:

(1)改善村至乡的公路状况。村至乡公路全长38公里,全部沙石路面,路况较差,崎岖不平且路面狭窄,汽车通行时间2小时左右,限制了旅游的发展,也极大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a、建议对该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并铺设为柏油马路;b、如有可能,尽快修建—德杰牧场—蜀都湖公路,直接通达县城。

(2)改进村内公共设施建设。比如村内路面硬化、公共卫生厕所建设、路灯建设、垃圾池建设等。结合今年整村推进项目,建议重点考虑强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3)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和旅游配套设施

标志性建筑可强化地方旅游形象、提升地方旅游品位。标志性建筑还要充分考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既有突出性,又要与地方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建议在组附近的公路上修建一座具有藏族特色的大门,使其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村的标志性建筑,二是作为旅游者进入村的入口,便于对旅游者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此外,在大门旁边,配套建设游客接待服务站和旅游协会办公场所。

4、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尽管正在被外界逐渐认知,但是,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的知名度是远远不够的。发展旅游,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好宣传,把推向世界。(1)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从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广告宣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建议多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特别是媒体应多给与贫困地区的关注和扶持,加大的宣传力度。

(2)建立专门的旅游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宣传,搭建与旅游者之间的桥梁。

(3)建立旅游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旅游网站集成,实现两个功能:a、协会利用该系统,实现游客住宿、餐饮、马匹选择等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分配、管理;b、游客通过该系统,实现住宿、餐饮、马匹等网上提前预订,充分保障旅游行程计划。

农村旅游要走向市场,吸引广大旅游者,需要营销策划,产品推介,但是仅靠单一的农户或是协会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需要政府搭建农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平台,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村新农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同时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以上报告是我本人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在村调研后作出的,目的是希望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不尽详实,恐有遗漏和错误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以批评指正。

下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3年2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14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3333村指导员:33333自驻村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和新农队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有关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相关规定,积极协助村委工......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吴龙

    指导员调研报告 布红村新农村指导员 ------ 吴龙 一、现状调查 布红村委会天星乡,地处乡政府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到乡道路为砂石路。东邻广南县朱琳镇,南邻砚山县阿猛......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沧源县芒卡镇南景村指导员 赵金明 根据云南省党委、政府,临沧市委、市政府指示和沧源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作为芒卡镇南景村新农村建设的指......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镇××村指导员××× 根据××省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指示和城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我们作为××镇××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订)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新农村指导员选派工作的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农村指导员选派工作,更好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述报告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述报告——XX按区里部署及具体安排,我是从XXXX局派驻XX村建设指导员。一年来,凭着自己所担负的驻村工作的那一份责任和热情,我认真履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