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33道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答: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备。
6、实事求是的思想线路的基本内容?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答: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答: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要求。3)“没收官僚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9、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答、1)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历史经验? 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答: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2)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13、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内容?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答:大力发展生产力。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7)答: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性质)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答: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17、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要求?答:1)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族文明素质。4)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8-169)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内容及确立依据?答: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1、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社会现实谈一谈?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答:1)内容: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方法: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能力、资源支撑能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答:1)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意义?(P236、P237)答: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
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答: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事件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战略地位)?(P250)答:1)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答: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要求? 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9、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81)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答: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量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3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P325-326)答: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3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二篇:毛概题
答: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要看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但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还不够稳固,一些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具体的做法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三篇:毛概材料题
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毛泽东提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历史发展到今天,能否对外开放,能否正确对待一切外来的东西,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今天之所以实行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外国经验可以向本国的独立自主的实践发生转化,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要正确地认识一切外来的东西、真正地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所短,这对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 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一、不要四面出击;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应怎样? 答: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也可以转化成积极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和农民是是基本的积极因素。工人阶级;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而导致的缺陷,由于官僚主义作用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的因索。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相反,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总之,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根本对立的,有着确定的界限,但这种对立并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的,互相转化的,所以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要尽量避免和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转化,努力促使更多的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措施有: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上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不仅是强调不同之处,而是突出强调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不是将世界的多样性看成是对抗和摩擦,而是把此看做世界发展的活力。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单靠世界上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是无法根本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新安全观认为:政治和军事仅仅是安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内容,综合性是新安全观的基本特点。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新安全观是指除了以主权概念为核心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之外,还有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一系列方面的安全。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安全包括世界性的和地区性的。国内安全构成国家安全的核心,内部稳定是中国前进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谓和谐世界是指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相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1、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些都是党的根本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3、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第四篇:毛概(材料题)
三,材料分析题
(一)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 月30日)
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在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后来者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二)下列是摘自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材料:
材料1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材料2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材料3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那么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指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范围、敌人的范围。
(2)分析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的范围。
(3)结合材料1、2与3,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1)抗战时期,敌人是指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人民是指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解放战争时期,敌人是指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人民是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敌人是指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人民是指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2)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
(3)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是相对的,也可以发生对抗的现象,尽管这只是局部和暂时的现象,但也是不可忽略的。
三,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久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2
江泽民在 “七一” 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答案:(1)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思想决定的。第一,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 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社会化、现代化;第二,我国的现实国情是我国的生产力还很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第三,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的标准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化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有助于理解和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促使我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以下是关于党的纲领的一组材料
材料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至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4)加入第三国际。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
材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着想,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摘自《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通过)
材料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材料4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去的,这是确定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
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材料5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的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3,比较这三个要材料对党的纲领的阐述。
(2)阅读材料5,怎样理解江泽民所说的“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的论述。为什么有了党的理论、路线后还要有党的纲领。
(3)阅读材料4、5,并参考材料1、2、3,阐述我们党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主要经验。
(4)怎样理解材料5中江泽民所说的“我们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结合材料说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1)阅读材料1、2、3,比较这三个要材料对党的纲领的阐述。
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党的一大提出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纲领,但这个纲领只笼统地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明确区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材料2说明党的二大开始把党的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方面,最高纲领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材料3说明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把党的纲领写入党章,明确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正确制定党的纲领,明确区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标志。材料1、2、3说明从一大到七,党逐步地成熟起来。
(2)阅读材料5,怎样理解江泽民所说的“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的论述。为什么有了党的理论、路线后还要有党的纲领。
答案要点:党的纲领集中体现了它的主张性质、任务和目标,体现了它代表什么人的根本利益,通过纲领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党也正是通过其纲领来号召、吸引群众,从这一意义来说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与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是相辅相承的。党的理论是党的路线、纲领的指导思想,党的路线是党的纲领的核心。而党的纲领是理论、路线的展开和体现,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纲领。
(3)阅读材料4、5,并参考材料1、2、3,阐述我们党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主要经验。
答案要点:实现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党应该根据党的根本目标制订相互联系、渐次包容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体现了党的最终目标,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但党的基本纲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必须在每个历史阶段制定适合当时的基本纲领。要把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既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4)怎样理解材料5中江泽民所说的“我们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结合材料说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党的最高纲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我们党的最低纲领总是和最高纲领相联系的。忘记最高纲领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同时只有脚踏实地贯彻党的基本纲领,才能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离开党的最低纲领去谈最高纲领是不工发实际的。
(三).材料1,《2004全球财富报告》,给出一组让人震惊的数据。2003年,在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数目为23.6万人,而这些富裕人士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9690亿美元,请注意:2003年中国个GDP是1.4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些仅占中国总人口的99.98%的人,却仅仅占有相当于该年中国国民生产总量的30%。2003年,有两组数字曾激起社会公众的极大公愤,一是说,中国银行里的10万亿元的存款中,80%的财富为20%的人所拥有;二是说,富人们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0%.材料2.中国奢侈品市场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奢侈品市场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富有阶层的生活状况,说明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富,根据最保守的统计,中国现在个人资产超过5亿元美元有100多人,百万富翁有30万个,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世界上是最小的国家之一,解放前夕,中国50%的土地属于仅占人口4%的地主所有,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成功的时期,却又产出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基层,并且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1、请回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社会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3)谈谈我国有哪些措施缓和或解决这一社会现象。
(四)材料1: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久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2: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请回答:(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答案:(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首先,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下已经实现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其次,我国的现实国情是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进入到成熟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首先有助于我们克服过去经常出现的急躁冒进情绪;其次,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第三,要求我们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五篇:毛概材料题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不但没有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未变。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比重较大增长,因而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公有制经济中;(3)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4)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l)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2)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答案:(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未变。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因而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公有制经济中。③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④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①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②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2)①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1,说明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2)比较材料3和材料1、2,说明我们党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进步。3)结合三个材料,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高度重视民主的思想,肯定了民主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另一方面,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又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民主的思想,提出了把民主同法制结合起来的观点。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认识上的一大突破。只有使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上升为法律,并使这种法律和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获得切实保障。(2)与以前相比,我们依法治国的目标更加明确,依法治国的措施更具体和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提出了要依法行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遵守法律,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2)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参考答案:(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3)在目前,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参考答案:(1)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 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第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豆油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 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第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第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文化建设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更加繁荣”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文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请回答:(1)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它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请回答: 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请回答:(1)根据材料 1,说明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特点。(2)根据材料 2,简述腐败现象在政治、经济、思想中所产生的危害。(3)根据材料 1、2、3,联系实际分析当前为何要加强党的建设。参考答案:(1)由材料 1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我国腐败现象表现出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大案、要案迅速增加,高级领导干部涉嫌犯罪案件增加。在全国查处和打击腐败现象的斗争中顶风 作案现象增多,给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2)腐败现象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政治上,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党纪、国法,离散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激起了人民群 众的强烈不满,影响了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 在经济上,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造成了 国有资产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思想上,腐败现象腐蚀了人们的心灵,在少数人思想中形成了严重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的思想作风,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宣传与确立,影响了民族的团结和 人心的稳定,严重地干扰我国市场经济建设。(3)这是因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我们党正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第一,世界发生大转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经受住挑战,归根 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第二,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 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 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第三,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 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 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 概括的科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