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计赔项目的认定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计赔项
目的认定
一、人身损害一般赔偿项目
(一)医疗费
1、医疗费的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2、医疗费的认定原则:
(1)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不予赔偿。
(2)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3)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不包括心理治疗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二)误工费
1、误工时间的确定
受害人不构成伤残的,由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或者法医鉴定等确定。
2、误工费的确定
(1)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可以固定收入合法证明,如税单、单位证明、工资单等为认定依据。另注意:单位未扣发受害人工资、奖金等收入的,不能计算误工费;受害人经营企业的经营利益损失不能作为误工损失计算。
(2)无固定收入的,按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受诉法院所在地是指受诉法院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相同或相近行业判断原则:
(a)产业分类标准。如一、二、三产业。(b)同一产业内的社会评价标准。
(3)无收入是指本人生活来源主要或全部依靠他人供给或偶然有少量收入,但不足维持本人正常生活。
(a)无劳动能力的人员,不考虑误工损失;
(b)“家庭妇女”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误工费;
(c)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纯收入标准计算误工费;
(d)有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对其误工损失适当补偿。
(三)护理费
1、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的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计算(30-50 元/天)。
2、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特殊情况下可参照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的意见,确定护理人数2-4 人。
3、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4、生活自理能力包括:(1)进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
我移动。
5、“当地”的范围:省辖市的区按省辖市的标准,县(县级市)按县(县级市)标准。
(四)住院伙食补助费
1、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2、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以赔偿。
3、对“主观部分”费用的审查应客观,要考虑病情的需要和卫生(就医)应急的因素。
(五)营养费
1、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2、一般住院期间给予营养费(10―30 元/天)。如2005 年度可以按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8622 元/12/30=24 元/天。但因考虑经济因素应住院而未住院的也应予以适当考虑。如骨折等。
(六)交通费
1、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2、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
3、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
4、交通费一般应当参照侵权行为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的车旅费标准支付。一般不许坐飞机、卧铺、出租车等,但有合理性的除外。
(七)住宿费
1、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予以确定。
2、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3 人。
二、人身损害致人残疾的赔偿项目
(一)残疾赔偿金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1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为5276 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957 元。
1、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20 年×残疾系数。残疾分为一至十级,系数依次递减即为100%至10%,递减幅度为每次10%,即伤残一级为20 年,十级为2 年。
2、60 周岁以上,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 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受害人因伤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的调整。
(二)残疾辅助器具费
1、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合理的费用标准。
2、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3、民政部门的假肢与矫形康复机构,是从事辅助器具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机构,可以从事残疾辅助器具的鉴定和配制。
4、掌握“普通适用”的标准:不豪华、功能有效补偿、功能稳定安全。
(三)残疾护理费
1、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自定残之日起计算)。
2、生活自理能力包括:(1)进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动。
3、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护理级别的确定参照1996 年10 月1 日国家技监局颁布GB/T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1.4 的规定。完全护理依赖:护理费×100%;大部分护理依赖:护理费×(60%-80%);部分护理依赖:护理费×(20%-40%)。
4、护理依赖程度分3 级:完全护理依赖,上述五项均需护理者、大部分护理依赖是指上述五项中有3 项均需护理者、部分护理依赖是指上述五项中有一项需要护理者。
5、评定残疾前的护理费参见一般赔偿项目。
6、注意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和精神抚慰金之间的关联和平衡。
(四)被扶养人生活费
1、根据扶养人(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2005 年城镇居民8622 元,农村居民3567 元。计算公式:8622(或者3567)×扶养年限×扶养人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系数。系数:一级残疾,劳动能力丧失100%,二级残疾,劳动能力丧失90%,…依次递减,递减幅度为10%,十级残疾,劳动能力丧失10%,但也有例外,如一足趾缺失,构成十级伤残,对一个从事保洁工作的人来说,对其劳动能力没有什么影响。
2、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18 周岁。
3、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20 年。但60 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5 年计算。
4、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
5、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五)误工费
1、受害人构成伤残,造成受害人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但伤残并不造成受害人持续误工的除外,如受害人外伤后两足部分足趾截肢,构成十级伤残,伤后三个月上班继续从事保洁工作,但伤后几年评残,则应计算实际误工时间,不能计算至评残之日前一天。
2、每月误工费的确定:参见一般赔偿项目。
(六)其他赔偿项目参见一般赔偿项目
三、人身损害致人死亡的赔偿项目
(一)死亡赔偿金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 年计算。但60 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5 年计算。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5276 元。
死亡赔偿金(2005 年):城镇居民:12319×20=246380 元;农村居民:5276×20=105520元。
(二)丧葬费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三)被扶养人生活费
1、根据扶养人(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2005 年城镇居民8622 元,农村居民3567 元。
2、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18 周岁。
3、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20 年。但60 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5 年计算。
4、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
5、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四)其他赔偿项目参见一般赔偿项目
四、人身损害精神抚慰金赔偿
(一)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构成条件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一般不予支持。
2、“严重后果”是指死亡、残疾、其他结合受害人受到何种损害,住院情况对受害人生活工作的影响等综合考虑(如女孩的面部、胸部、下身受伤(烫伤),形成疤痕,经鉴定不构成残疾,但该后果对其今后婚姻、工作等造成较大影响的,应当考虑适当的精神抚慰金)。
(二)确定精神抚慰金的数额
1、精神抚慰金(一般不超过5 万元)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
活水平。
2、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3、造成死亡的,一般不超过5 万元。
4、构成残疾的,在不考虑受害人过错等情况下,一般十级伤残的为5000 元,一级伤残为50000 元,伤残每加重一个等级,精神损害抚慰金增加5000 元。
5、不构成伤残的,但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严重创伤的(如反应性精神病等),一般不超过3 万元。
(三)其他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五、有关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中受害人身份的确定
1、受害人户口为城镇居民的,按城镇居民的标准计算。
2、受害人户口为农村居民的,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受害人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等情况确定适用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的标准计算。(参照最高院2006 年4 月3 日(2005)民一他字第25 号批复)。
第二篇: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工作自查报告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工作自查报告
——2005年11月2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王文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民一庭是中院的主要业务庭室,负责依法审理第一、二审有关婚姻、家庭、房地产案件及不动产相邻关系案件,第一、二审农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以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合同案件。此次能够接受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民一庭的全体同志感到无比高兴。评议我们的工作情况,这既是监督,更是一种信任。从九月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五日,我们对本庭二00二年至今年九月份间审结的全部发回重审案件、全部改判案件以及随机抽取的50件维持结案、50件调解结案的案件进行了认真自查。自查工作紧紧围绕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方案展开,得到了人大评议组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二00二年以来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命题。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重点在“公正”,核心在“为民”。为此,我们制定了《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保证当事人充分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具体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向人民群众做出了庄严承诺。遵循“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要求,我庭切实开展自身的审判工作,忠实履行自己的法律职责,从二00二年至今年九月,共受理各类案件2614件,审结2516件,结案率达96.3%.。从总的平均情况来看,一审案件准确率达到94%,二审案件准确率达到98.7%;一审案件公开开庭审理率达到100%;二审案件公开开庭率达到92%,当庭宣判率也达到25%;一审案件不超审限率达到99%,二审案件不超审限率达到99.5%。二00二年,在我院开展的争创“双满意”活动中,民一庭荣获“满意庭室”称号;二00三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审判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高院的肯定和表扬。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至九月,我庭就收到人民群众赠送匾额、锦旗23幅,书面感谢信或口头表扬78件(次)。
(二)尊重私权,着力搞好新形势下的调解工作
民事审判的核心在于尊重私权处分,目的在于定纷止争。探求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承接人民审判的优良传统,遵循新形势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基本要求,依法做好案件的调解工作,乃是新时代厉行法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仅以二00四年为例,我庭调解、撤诉结案115件,调解、撤诉结案率接近20%,一批有影响、有矛盾激化苗头的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妥当处理,化仇情为友善,消怨艾于无形。民一庭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在二00四年先后被包头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的荣誉。
(三)拓展思路,创新工作
创新是民一庭的灵魂,是民一庭立足审判实践开创过去、拓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创新集中表现在:
——制度的创新:我们着手制订和完善了《第一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第二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操作规程》、《民事案件法律文书签发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的建设。
——思路的创新:在裁判文书的质量上变一般性的强调代之以注重日常的个案指正和规范化,在审判难点、热点上变个案的请示代之以集中调研、专题解决。组织精干力量定期编撰《包头民商事审判指导案例选编》,起草了《包头市两级人民法院关于解决民事审判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稿,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由我庭率先发起并引领的庭审观摩活动,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赵道尔基主任的充分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庭审观摩活动值得推广,司法公正只有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才得以实现,法院庭审活动的规范公正,对司法公正有着决定性意义。”
——管理的创新: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化管理的运行平台,彻底实现了案件管理的全程电子化,并且注重扩展管理平台的附加值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收取最新审判信息和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资源,为强化案件质量服务,为提高审判效率服务。
民一庭只有十五名工作人员,审判人员十二名,却承担着全院近三分之一案件的审理工作。几年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民一庭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素质为保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充分发挥乐于奉献、敢于拚搏、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人员少、任务重的客观原因,更为主要的是主观上的懈怠、畏难情绪以及个体能力上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案件质量问题
案件质量是个大问题,有程序的,有实体的,有时涉及事实认定,有时涉及法律适用,而广义的案件质量还应当包括裁判文书质量。就目前而言,上述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庭的工作中。虽然我庭当前案件的准确率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但是,民事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司法与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二审案件准确率,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个别案件合议笔录签字不全,一些案件送达回证的案由、案号、受送达人、填写人等不填写或填写不全,案件呈批表填写不全面,开庭传票上写的案由与判决书中的案由不一致,有的案件证据来源未注明且是否与原件核对也未加说明,有的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不很充分,也有漏字、错字现象。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案件质量这一工作的突破口,将每一件案件尽可能地办成“铁案”。
2、当庭宣判率不高
总结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主观上、客观上和技术处理上三种。一是总的社会法治环境不尽如人意,个别审判人员基于种种社会原因主观上试图搞暗箱操作的心理依然存在;二是说明庭审质量尚待提高,个别审判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即时口头表达上适应审判需要;三是民事案件的私法性质决定了有些案件宜于“冷处理”,在技术层面上需要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来缓解矛盾,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法律文书的撰写能力需着力提高
实行审判长负责制之后,一批政治、业务和文字水平都相对较好的同志走上了审判长岗位。相应地,法律文书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部分文书的制作质量依然差强人意,表现在:首先,事实部分缺少对证据分析采纳情况的清楚表述;其次,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理由归纳不周全、不明了;第三,理由部分讲理不充分,理由阐述信服度不强。因此,加强学习的任务依然紧迫。
4、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的问题
以全面制定和落实定期审判业务交流制为突破口,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实现全市民事审判工作的新的飞跃,原本是今年我庭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定期审判业务交流制”,是指由我庭负责定期召集各基层院相关业务庭室就一段时期的审判工作难点、疑点、复杂点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观点,从而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逐步降低二审改判率、发回重审率。但由于客观的经费问题、主观的畏难情绪,使得这项工作迄今落实得不理想。
5、队伍建设的问题
毋庸讳言,虽然我们努力避免公众对民事审判公正性产生不必要的合理怀疑,大力提高审判活动的公信度。但是,从极个别案件的反映看,一定程度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个别干警“冷、横、硬”的衙门作风尚未改尽,少数人业外活动不够严谨,有的甚至为当事人说情或打探案情,有的干警在纪律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有迟到、早退现象,个别干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案拖沓,效率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不能否认,我们目前的法治环境尚不完善,来自权力的、人情的、甚至是金钱的干扰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时而影响审判工作,泛法律主义、法律教条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均有或多或少的要求和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纷繁复杂,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因为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的创新性而导致法律关系的新颖性,从而造成行为的灵活性与制度的稳定性要求相矛盾,表现为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最终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因素虽属客观却不能成为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极少数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主管懈怠畏难情绪作祟,运用法学理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够,极其个别的审判人员不能有效抵制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故意肆为,才是我们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尚不能完完全全令人民满意,民事审判工作的公信力有所弱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人大意识,建立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环境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法院由其产生,受其监督。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的人大意识,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已经初步制定了《民一庭接受人民代表监督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意见》,凡是人民群众和当事人本人就民一庭的工作提出质疑或意见,一定要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做好记录,保证件件有回音;凡是人民代表本人代表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必须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建立向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每半年通报一次工作的制度,将半年工作情况函寄各位委员,求得对我庭工作的进一步指导。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廉政教育,确保司法廉洁
我庭将进一步走好“典型引路,警钟长鸣,制度规范”的队伍建设和廉政教育之路,确保司法廉洁。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向宋鱼水等优秀法官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确立“法不可偏、钱不可贪、官不可讨”的人生准则和“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结合近年来民事审判队伍中发生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针对典型案例中所暴露出来的滥用审判权力,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以及泄露审判秘密等问题,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警钟常鸣;我们将改革目前合议庭成员固定不变的做法,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约机制;我们要建立廉政谈话制度以发现苗头,庭领导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健全审判管理制度,提高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
1、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开庭审理活动。
我们将以公开促公正,争取努力做到全部案件都开庭审理。开庭前,合议庭成员一定要审阅有关案件材料,做好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高开庭审理案件的效率;在庭审中,要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充分发表质辩意见,审怕人员不得随意打断当事人正常的陈诉和辩论,做到礼貌地倾听,诚心地关注;庭后要及时宣判,改变案件合议完就“松口气”、制作判决书不着急的习惯,做到案件合议后五日内完成裁判文书的制作,杜绝工作拖拉现象的发生。
在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要严格执行最高法院关于统一着装的规定,整洁、得体地穿着法袍和制服,严禁不按规定着装现象的发生。遵守开庭时间,在庭审中遵守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对双方当事人的人格尊严给予同等的尊重,避免当事人对法官产生合理怀疑。审判人员使用语言应当严肃、准确、规范、文明,禁用司法忌语,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代理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坚决杜绝以权压人、以势压人。
2、提高认证能力,真正提高审判效率。
审判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证据交换的作用,尤其是在审理一审案件时,组织当事人在证据交换阶段完成对全部证据的质证,有利于开庭时对证据的认证。诉讼中,审判人员应当对当事人充分阐明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做好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工作,尽量避免当事人在开庭时利用所谓“新证据”相互突袭,导致诉讼迟延。提高当庭宣判率,能当庭宣判的尽量当庭宣判。
3、坚决杜绝超审限现象的发生。
我庭将由庭长和内勤对每一件案件建立审限台帐,根据收案时间进行督促,并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内部审结时间要求。目前我们实行的是:通常二审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审结,一审案件应在四个月内审结,不能审结的应及时向庭长汇报。
4、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重点解决裁判文书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审判人员对裁判文书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规范的裁判文书不仅是法官个人审判水平的体现,更是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要严格按照人民法院改革纲要所提出的裁判文书改革要求,准确把握当事人争议焦点,强化对争议事实认定的说理,强化裁判理由的论证,避免一些基本的技术性错误;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规范的格式制作裁判文书,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庭审概况,避免方言、土语、口语的使用,规范引用实体法和程序法,让胜诉的一方当事人清清楚楚,败诉的一方当事人明明白白;要建立健全裁判文书的审核制度,相关人员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继续加强调解工作,解决忽视调解、一判了之的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重视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既要防止忽视调解、一判了之,也要防止片面追求调解率、强迫调解。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贯彻自愿、公平的调解原则,使当事人通过公平便捷的程序,获得公正的处理结果,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我们还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实行民事调解程序前置,即对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可以在开庭前进行调解,使调解贯彻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市存在这一支庞大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并且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法律训练,随着我院局域网的建成使用,可以将这些人民调解员的个人资料建成一个有效的资源库,与我市两级法院的广大民事审判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大调解网络,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服务于平安包头、诚信包头、法治包头的建设。这些人员熟悉社区,可以协助送达一些不易送达的文书;了解民情,可以协助调解一些不易调解的纠纷。
6、正确对待改判和发回重审的问题。
我们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件评查制度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的分析机制,不断提高裁判水平。对案情复杂或涉及新情况、新问题,原审法院确实难以审理的案件,二审法院应承担起依法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作出裁判的责任,尽量不发回重审,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审判纪律,改进审判作风,提倡司法文明
我们将不断加大对审判人员进行法官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审判人员能够严守审判秘密,不泄露合议庭等审判组织讨论案件的具体内容以及上级领导和法院对案件的意见,严格约束业外活动;要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来访热情接待,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让每位来访者能感受到法官的周到热情、耐心细致和人民法院的政治本色;对当事人催办案件,法院一时又难以结案的,承办案件的法官和合议庭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特别是在人员少、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更要倡导理性司法。对于当事人及代理人的无理要求,要依法有理有据地做好工作。
与时俱进,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我们工作创新的思想源泉。经过此次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通过人大的有效监督,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庭上下将团结拚搏,继续提高“服务第一要务”的能力,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继续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继续巩固既有的审判成果,促进审判工作更上新水平。
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综合处编辑
第三篇: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工作自查报告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工作自查报告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
王文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民一庭是中院的主要业务庭室,负责依法审理第一、二审有关婚姻、家庭、房地产案件及不动产相邻关系案件,第一、二审农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以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合同案件。此次能够接受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民一庭的全体同志感到无比高兴。评议我们的工作情况,这既是监督,更是一种信任。从九月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五日,我们对本庭二00二年至今年九月份间审结的全部发回重审案件、全部改判案件以及随机抽取的50件维持结案、50件调解结案的案件进行了认真自查。自查工作紧紧围绕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方案展开,得到了人大评议组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二00二年以来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二)尊重私权,着力搞好新形势下的调解工作
(三)拓展思路,创新工作
创新是民一庭的灵魂,是民一庭立足审判实践开创过去、拓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创新集中表现在:
——制度的创新:我们着手制订和完善了《第一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第二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操作规程》、《民事案件法律文书签发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的建设。
——思路的创新:在裁判文书的质量上变一般性的强调代之以注重日常的个案指正和规范化,在审判难点、热点上变个案的请示代之以集中调研、专题解决。组织精干力量定期编撰《包头民商事审判指导案例选编》,起草了《包头市两级人民法院关于解决民事审判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稿,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由我庭率先发起并引领的庭审观摩活动,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赵道尔基主任的充分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庭审观摩活动值得推广,司法公正只有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才得以实现,法院庭审活动的规范公正,对司法公正有着决定性意义。”
——管理的创新: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化管理的运行平台,彻底实现了案件管理的全程电子化,并且注重扩展管理平台的附加值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收取最新审判信息和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资源,为强化案件质量服务,为提高审判效率服务。
民一庭只有十五名工作人员,审判人员十二名,却承担着全院近三分之一案件的审理工作。几年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民一庭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素质为保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充分发挥乐于奉献、敢于拚搏、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人员少、任务重的客观原因,更为主要的是主观上的懈怠、畏难情绪以及个体能力上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案件质量问题
案件质量是个大问题,有程序的,有实体的,有时涉及事实认定,有时涉及法律适用,而广义的案件质量还应当包括裁判文书质量。就目前而言,上述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庭的工作中。虽然我庭当前案件的准确率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但是,民事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司法与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二审案件准确率,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个别案件合议笔录签字不全,一些案件送达回证的案由、案号、受送达人、填写人等不填写或填写不全,案件呈批表填写不全面,开庭传票上写的案由与判决书中的案由不一致,有的案件证据来源未注明且是否与原件核对也未加说明,有的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不很充分,也有漏字、错字现象。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案件质量这一工作的突破口,将每一件案件尽可能地办成“铁案”。
2、当庭宣判率不高
总结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主观上、客观上和技术处理上三种。一是总的社会法治环境不尽如人意,个别审判人员基于种种社会原因主观上试图搞暗箱操作的心理依然存在;二是说明庭审质量尚待提高,个别审判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即时口头表达上适应审判需要;三是民事案件的私法性质决定了有些案件宜于“冷处理”,在技术层面上需要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来缓解矛盾,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法律文书的撰写能力需着力提高
实行审判长负责制之后,一批政治、业务和文字水平都相对较好的同志走上了审判长岗位。相应地,法律文书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部分文书的制作质量依然差强人意,表现在:首先,事实部分缺少对证据分析采纳情况的清楚表述;其次,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理由归纳不周全、不明了;第三,理由部分讲理不充分,理由阐述信服度不强。因此,加强学习的任务依然紧迫。
4、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的问题
以全面制定和落实定期审判业务交流制为突破口,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实现全市民事审判工作的新的飞跃,原本是今年我庭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定期审判业务交流制”,是指由我庭负责定期召集各基层院相关业务庭室就一段时期的审判工作难点、疑点、复杂点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观点,从而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逐步降低二审改判率、发回重审率。但由于客观的经费问题、主观的畏难情绪,使得这项工作迄今落实得不理想。
5、队伍建设的问题
毋庸讳言,虽然我们努力避免公众对民事审判公正性产生不必要的合理怀疑,大力提高审判活动的公信度。但是,从极个别案件的反映看,一定程度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个别干警“冷、横、硬”的衙门作风尚未改尽,少数人业外活动不够严谨,有的甚至为当事人说情或打探案情,有的干警在纪律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有迟到、早退现象,个别干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案拖沓,效率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不能否认,我们目前的法治环境尚不完善,来自权力的、人情的、甚至是金钱的干扰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时而影响审判工作,泛法律主义、法律教条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均有或多或少的要求和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纷繁复杂,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因为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的创新性而导致法律关系的新颖性,从而造成行为的灵活性与制度的稳定性要求相矛盾,表现为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最终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因素虽属客观却不能成为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极少数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主管懈怠畏难情绪作祟,运用法学理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够,极其个别的审判人员不能有效抵制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故意肆为,才是我们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尚不能完完全全令人民满意,民事审判工作的公信力有所弱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人大意识,建立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环境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法院由其产生,受其监督。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的人大意识,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已经初步制定了《民一庭接受人民代表监督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意见》,凡是人民群众和当事人本人就民一庭的工作提出质疑或意见,一定要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做好记录,保证件件有回音;凡是人民代表本人代表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必须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建立向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每半年通报一次工作的制度,将半年工作情况函寄各位委员,求得对我庭工作的进一步指导。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廉政教育,确保司法廉洁
我庭将进一步走好“典型引路,警钟长鸣,制度规范”的队伍建设和廉政教育之路,确保司法廉洁。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向宋鱼水等优秀法官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确立“法不可偏、钱不可贪、官不可讨”的人生准则和“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结合近年来民事审判队伍中发生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针对典型案例中所暴露出来的滥用审判权力,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以及泄露审判秘密等问题,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警钟常鸣;我们将改革目前合议庭成员固定不变的做法,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约机制;我们要建立廉政谈话制度以发现苗头,庭领导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健全审判管理制度,提高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
1、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开庭审理活动。
我们将以公开促公正,争取努力做到全部案件都开庭审理。开庭前,合议庭成员一定要审阅有关案件材料,做好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高开庭审理案件的效率;在庭审中,要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充分发表质辩意见,审怕人员不得随意打断当事人正常的陈诉和辩论,做到礼貌地倾听,诚心地关注;庭后要及时宣判,改变案件合议完就“松口气”、制作判决书不着急的习惯,做到案件合议后五日内完成裁判文书的制作,杜绝工作拖拉现象的发生。
在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要严格执行最高法院关于统一着装的规定,整洁、得体地穿着法袍和制服,严禁不按规定着装现象的发生。遵守开庭时间,在庭审中遵守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对双方当事人的人格尊严给予同等的尊重,避免当事人对法官产生合理怀疑。审判人员使用语言应当严肃、准确、规范、文明,禁用司法忌语,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代理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坚决杜绝以权压人、以势压人。
2、提高认证能力,真正提高审判效率。
审判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证据交换的作用,尤其是在审理一审案件时,组织当事人在证据交换阶段完成对全部证据的质证,有利于开庭时对证据的认证。诉讼中,审判人员应当对当事人充分阐明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做好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工作,尽量避免当事人在开庭时利用所谓“新证据”相互突袭,导致诉讼迟延。提高当庭宣判率,能当庭宣判的尽量当庭宣判。
3、坚决杜绝超审限现象的发生。
我庭将由庭长和内勤对每一件案件建立审限台帐,根据收案时间进行督促,并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内部审结时间要求。目前我们实行的是:通常二审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审结,一审案件应在四个月内审结,不能审结的应及时向庭长汇报。
4、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重点解决裁判文书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审判人员对裁判文书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规范的裁判文书不仅是法官个人审判水平的体现,更是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要严格按照人民法院改革纲要所提出的裁判文书改革要求,准确把握当事人争议焦点,强化对争议事实认定的说理,强化裁判理由的论证,避免一些基本的技术性错误;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规范的格式制作裁判文书,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庭审概况,避免方言、土语、口语的使用,规范引用实体法和程序法,让胜诉的一方当事人清清楚楚,败诉的一方当事人明明白白;要建立健全裁判文书的审核制度,相关人员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继续加强调解工作,解决忽视调解、一判了之的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重视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既要防止忽视调解、一判了之,也要防止片面追求调解率、强迫调解。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贯彻自愿、公平的调解原则,使当事人通过公平便捷的程序,获得公正的处理结果,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我们还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实行民事调解程序前置,即对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可以在开庭前进行调解,使调解贯彻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市存在这一支庞大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并且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法律训练,随着我院局域网的建成使用,可以将这些人民调解员的个人资料建成一个有效的资源库,与我市两级法院的广大民事审判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大调解网络,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服务于平安包头、诚信包头、法治包头的建设。这些人员熟悉社区,可以协助送达一些不易送达的文书;了解民情,可以协助调解一些不易调解的纠纷。
6、正确对待改判和发回重审的问题。
我们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件评查制度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的分析机制,不断提高裁判水平。对案情复杂或涉及新情况、新问题,原审法院确实难以审理的案件,二审法院应承担起依法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作出裁判的责任,尽量不发回重审,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审判纪律,改进审判作风,提倡司法文明
我们将不断加大对审判人员进行法官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审判人员能够严守审判秘密,不泄露合议庭等审判组织讨论案件的具体内容以及上级领导和法院对案件的意见,严格约束业外活动;要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来访热情接待,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让每位来访者能感受到法官的周到热情、耐心细致和人民法院的政治本色;对当事人催办案件,法院一时又难以结案的,承办案件的法官和合议庭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特别是在人员少、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更要倡导理性司法。对于当事人及代理人的无理要求,要依法有理有据地做好工作。
与时俱进,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我们工作创新的思想源泉。经过此次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通过人大的有效监督,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庭上下将团结拚搏,继续提高“服务第一要务”的能力,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继续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继续巩固既有的审判成果,促进审判工作更上新水平。
包头市人大常委会
办公厅
综合处编辑
第四篇:福鼎市法院民一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
福鼎市法院民一庭关于道路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鉴于我是交通事故还赔偿案件在侵权案件中所占比例较大,审判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两级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遇到很多新问题、疑难问题。为此,我院民一庭在收集了两级法院相关民事审判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先将这些意见整理归类,供我市法院民一庭忽然人民法庭审判人员参考,有不同意见请来函。
一:误工时间根据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或者计算值定残日前一天,误工时间如何认定?支持残疾赔偿金后是否还需支付之后的误工费?恶意挂床行为任何处理?
答:误工费的及算在实践中较为混乱,提出以下参考标准:
1、仅门诊治疗的,一般按照门诊时间天数计算误工时间;
2、经住院治疗,医疗机构或司法鉴定机构为出具建议休息意见的,一般计算住院期间的误工费;医疗机构或司法鉴定机构有出具建议休息意见的可以医疗机构过司法鉴定机构建休得期限计算误工费;
3、一次治疗终结出院,受害人经司法鉴定构成伤残等级的,误工期限根据上述1、2点标准确定的误工期限为准,但最长不宜超过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至定残日前一天止的期间;一次治疗未终结出院,根据上述1、2点标准分阶段确定误工时间;
4、已支付残疾赔偿金后,一般不再支付定残日之后的误工费;
5、“挂床”:医院实际义务治疗方案,但患者由于自身故意不办理出院手续,或者由于或者未缴清费用而医院不予办理出院手续的,即所谓“挂床”的情况,应结合病历、长短期医嘱单的治疗方案,合理认定住院期间;
6、首次伤残鉴定的结论经再次鉴定被推翻,而后一份鉴定的结论仍然为构成伤残的,误工期限的计算应上述1-4点为准,其截止日期一般不超过第一次鉴定前一日。
二:如何认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如何计算无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
答:有固定收入的举证责任由受害人承担,但审判实践中对证明标准要求不一,我们认为,一般应当有受害人提供以下证据:
1、所在职单位的营业执照,2、事故前三个月或六个月的工资单,3、病休期间有无发放工资或其他收入的证明,以证实其实际减少的收入,无法提供以上证据的,一般认定为无固定收入,可以参照福建省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无法认定行业的,一般参考农林牧渔业(农业人口)或者职工平均工资(城镇人口)确定误工费。但是,受害人自行认可的工资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的,按照受害人自行认可的标准计算误工费。日平均工资标准=年平均工资标准÷12个月÷21.75天/月 三:如何认定已退休人员的误工费?特别是单位出具证明退休人员仅上班一个月既发生事故后就未再上班以及财会人员或执业医师资格证退休后在多个单位上班领取多发工资的情形?
答:误工费的赔偿依据受害者举证实际收入是否减少来确定,对受害者的年龄没有作出特别的规定。我们认为,在计算受害者误工费时,应视案件具体情况,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与受害人的健康状况,退休后的实际工作情况等有关的证据确定是否存在误工费损失。但在审查已退休受害者提供的证据时应严格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及证明力等,对特殊行业多处务工的从业人员一般应按照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标准确定赔偿上限。
四、如何计算护理费? 答:护理人员无固定工作或雇佣护工,按照当地护工同等级护理劳务报酬标准计算,实践中各法院确定当地护工同等级护理劳务报酬标准不一。我们认为,1、无固定收入的护理人员或者雇佣护工的,住院期间护理费标准按50—80元/日掌握,在市区住院的可以就高,在县城或农村住院的就低。住院期间需特别护理,护理费支出有医院盖章出具证明的,可以支持。出院后有医院证明需要继续护理的,一般在50元/日标准以下酌情认定护理费。
2、按福建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职工平均工资/ 365天认定日平均工资,应以日平均工资标准乘以护理天数,其中护理天数应按实际天数计算,即既包括休息日,也包括法定节假日。
五、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如何确定?
答:住院伙食补助费系因受害人住院治疗,伙食费支出超过其原在家标准,对超过部分予以补助,补助标准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标准确定。我们认为,参考《福建省省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建议受害人到住所地所在直辖区以外地区住院的,伙食补助费标准为50元/天为宜,在市、是市辖县、农村当地住院标准为15元/天为宜。
六、交通事故致残的当事人应当在什么时候提出伤残 评定申请? 答:当事人应交通事故致残的,应当在治疗终结后,由具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中介为准。有的受害人病情未稳定、或未进行二次手术情况下,自行委托鉴定机构作出伤残等级评定;有的受害人在一次治疗终结或者二次手术出院后,半年甚至
一、两年才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对伤残评定时机的程序设置,审判实践中标准不一。我们认为,在赔偿义务人对受害人申请鉴定时间提出异议时,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申请鉴定期限是必要的。受害人一次治疗终结,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并无特殊事由的一般在三个月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较为合理,超出三个月才申请鉴定的,应由当事人就延后申请鉴定作出合理解释,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误工费计算一般不超过出院后的三个月;一次治疗未终结需要二次手术的,在二次手术前已申请鉴定并作出伤残等级评定,赔偿义务人认为评定时机未成熟,不认可评定结果的,可以采纳该鉴定结论,影响鉴定结果的,对鉴定结论不宜采纳,以实际的误工时间来确定误工费,并告知其二次手术出院后尽早申请鉴定。误工期限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的前提是构成“持续误工”,而是否构成“持续误工”,应根据案件情况具体分析。特殊病情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申请鉴定的合理期限。
七、如何结合残疾器具配置机构出具的意见认定残疾生活辅助具费赔偿的问题?
答:目前,未有残疾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明确的规定,残疾辅助器具的配置领域亦现有有资质的鉴定部门,实践中一般按照配置机构的配置意见来认定相关事实。但配置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出具更换周期和期间的意见比较随意,造成多数法院对赔偿年限判决不一,有的仅判决一个更换周期,有的判决两个实际年龄认定期限,只是赔偿数额差距很大。我们认为,判决周期过短,会导致受害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判决周期过长,客观上使赔偿义务人陷入债务危机,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09年颁布的《福建省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管理办法(试行)(闽人社文【2009】76号),对因工伤引起的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和指导价目作出了价格限额指导,执行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我们建议,审判中可以结合配置机构的配置意见并参考该指导中对残疾配具的价格限额
使用年限的意见,结合受害人的年龄、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能力等因素,酌定支持2-3次更换周期,其他可能发生的费用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解决。
八、《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中未对诉讼费用的承担问题作出规定,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中又规定了保险公司不承担诉讼费,故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一审诉讼费?
答:依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关于:“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的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承担保险限额的赔偿责任,一般应理解为不包括被保险人的因肇事事故所产生的其他损失。保监会统一制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条第(四)项约定,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不负赔偿和垫付。因此,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因承担承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而参加的诉讼,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偿额时在限额范围内先行偿付,在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责任后,不宜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依法应由被保险人负担的诉讼费用。但保险公司怠于履行或拒绝履行因承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可以按照诉讼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判决其在败诉的范围内负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一审的诉讼费,参考一下情形:
1、被保险人或受害人已备齐理赔资料向保险公司提出请求遭拒。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已依法通知保险部门垫付,但保险公司拒绝垫付引起的诉讼。
3、保险公司一审抗辩认为不应当承担交强险范围内的赔偿责任。
九、未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应当先由机动车所有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由实际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还是应当由实际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由机动车所有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应承担连带 赔偿责任?
答:根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险时车主的法定义务,车主未投该保险,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实际侵权人因侵权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因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事故双方均为机动车,且均未按规定投保交强险的,直接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十、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所垫付赔偿款已超过其应承担的赔偿限额,而受害者起诉标的已将垫付款扣除,应如何处理?
答:我们认为,肇事者所垫付赔偿款超过其应承担的赔偿数额,肇事者要求返还的,因保险公司对交强险责任限额内的损失均应赔偿,肇事者代保险公司先行垫付赔偿款,保险公司均应返还。我们认为,肇事者因其侵权行为先行电负赔偿款,垫付的赔偿款可基于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或向受害人另行主张权利,审理涉及该问题案件时,可以在判决中查明该事实并告知,保险公司或受害人同意同案处理的,可一并处理。
十一、机动车肇事者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应否对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受害人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
答:关于该问题目前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精神,肇事者已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受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对受害人单独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依法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 驳回该项起诉。第二种观点认为,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告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失去法律效力,且自《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后,全国各地法院已有在受害人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对已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加害人判决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故可根据肇事者的过错程度、受害人遭受的损害及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判决已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肇事者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我们认为i,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闽民申字第102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对于受害人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净胜损害 赔偿民事诉讼的情况,应当严格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帅 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不予受理。
十二、受害人未在举证期限规定的时间内增加诉讼请求,但在一审庭审时当庭增加诉讼请求,该请求又是判决可能支持的,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该诉讼请求的变更,如何处理? 答:实践中,我省上一统计数据一般在本的第一季度后才公布,导致当事人在起诉时只能依据上一标准提出诉讼请求,已经发现很多当事人未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明确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形下,一审法院自行调整赔偿标准导致当事人上诉案件。我们认为,在当事人未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时法院自行调整赔偿标准并不妥当,但从有利受害人利益出发,可以在法庭之前或开庭时做好引导,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并同意其增加诉讼请求,同时征询另一方当事人是否要求合理举证期间。当事人在开庭前要求增加与损害赔偿项目的可参考以上处理方式。十三、一起交通事故致多人受伤,其中一人先行起诉,其他受害人尚未起诉,对保险公司赔偿责任如何处理?
答:对同一事故多人受害的案件,建议可按如下程序处理:
1、部分受害人起诉时,只要其起诉符合受理条件,即可以受理,而无需等待其他受害人起诉。
2、审理部分受害人起诉的案件时,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上受害人的名单,向其他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发出限期起诉通知书,等待限定期限届满后再行开庭审理。
3、限期期满后,可以把所有早期限内起诉的案件合并为一个案件开庭、调解或判决。根据各受害人的损失,公平的按比例确定保险公司对已起诉的各受害人应赔偿额数额。
4、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后尚有余额,逾期起诉的各受害人仍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余额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对逾期起诉的各受害人不再合并处理。
十四、受害人可根据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五条关于 “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损害,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负的赔偿责任时确定的,根据被保险人的请求,保险人应当直接向该第三者配查了那个保险金。被保险人怠于请求的,第三者有权究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的规定直接要求被告保险公司在商业险范围内承担责任?
答:我们倾向仅审理交强险,超过交强险部分判决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险法》并未完全推翻合同的相对性,直接赋予受害人在商业第三者责任险项下赔偿时,应举证证明由特别约定或被保险人怠于向吧唧哦现任索赔的证据。因此,不宜全盘受理受害人在商业险下对保险公司提出的索赔,应当审查受害人是否有《保险法》规定的起诉资格,符合法定情形的,可以一并受理交强险和商业险。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一方同意,并由保险公司保险理赔数额确定后,可以一并受理。十五、一起交通事故存在多个保险公司均应在责任强制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如何分配各保险公司的责任? 答:我们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阀》第七十六条规定,保险公司承担的是法定责任,因此,在多个车辆致人损害时,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公司的责任并不以被保险人的过错责任大小为依据。因此,对赔偿金额未达到各保险公司在强制险限额范围内应承担赔偿数额之和的,由各保险公司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对赔偿金超过各保险公司在强制险限额范围内应承担赔偿数额之和的,则各保险公司分别在强制险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在无责方保险公司和有责方保险公司之间却又赔偿数额时,注意区别强制险限额的不同。
十六、发回重审案件,应当按照第一次庭审辩论终结时的计算标准还是按照最后一次庭审辩论止的标准计算相关赔偿数额?
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一’,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 我们认为,受害人的伤残情况或者死亡原因经常经历多次鉴定、多次开庭,或者经发回重审,导致案件审理时间长达几年以上。此类案件应按照原告第一次起诉时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的有关标准计算相关赔偿金。
十七、如何掌握额“暂时达到一年以上及主要经济来源于城镇”判断标准? 答:在司法实践中,损害赔偿案件不能简单地以受害人户籍所在地判断适用“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赔偿标准,应当从经常居住地、工作地或者薪酬获取地,生活消费地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户籍情况综合考虑。我们一般掌握的标准时,在城市经商、务工,且在城镇暂住达到一年以上的,应当按照当地城镇居民的有关标准计算人身赔偿金。对于暂住达到一年以上及主要经济来源于城镇的判断标准,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标准掌握:当事人提供下列证据之一的,可以认为交通事故受害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1)两份以上时间相继、时间相加在一年以上,且其中一张尚在有效期内的暂住证;(2)经常居住地的派出所出具的暂住时间达一年以上的书面证明;(3)经常居住地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暂住时间达一年以上的书面证明且有相应房屋租凭或其他相应的证明材料;(4)受害人为产权人的城镇房屋产权证明文件或虽未获得产权证但入住城镇房屋已达一年以上证明。(5)其他可以证明受害人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的证据。当事人提供下列证据之一的,可以认为交通事故受害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主要经济来源于城镇:(1)与住所地在城镇的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用人单位合法证明文件;(2)受害人在城镇从事合法经营的工商登记证件;(3)其他证明材料。
另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产生户口性质未变更登记的大量失地农民,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既要审查受害人的户籍登记情况,又要结合土地被征用的证据及在土地征用后所从事工作等情况,合理认定是否适用城镇居民标准。
十八、如何认定“城镇“?
答: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城镇居民”如何界定在实践中存有争议。一般来说,“城镇居民”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在城镇居民的相对稳定的,而且其经济收入、生活与居住地密切联系的人。城镇指的时什么?国家统计局即将开始全国城镇住户调查,调查范围为居住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的常住户,城镇 包括国务院批复的《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得城区和镇区。城区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也视为镇区。
审判中所使用的上一损害赔偿有关数据均根据福建省统计局每年发布的《附件统计摘要》的相关数据认定,因此,审理实践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认定城镇的标准。008
十九、交强险案件中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判决主文应当如何表述?
答:目前,此类案件判决主要有两种 表述方法:
1、认为保险公司依照《交通事故安全法》第七识六条的规定,在交强险限额内直接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2、判决赔偿义务人承当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较强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我们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对第三人的责任时一种法定责任,当事人对保险公司可以行使直接请求权,因此,在当事人列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的情形下,可直接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但要注意根据交强险条款列明的各项赔偿项目,分项计算赔偿数额。如:本判决生效后××日内,某保险公司给付受害人死亡伤残赔偿金(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具体赔偿项目)×××元、医疗费用赔偿金×××元、财产损失赔偿金×××元,共计×××元。
二十、根据最高院(【2008】民他字第25号复函)“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质损害赔偿在强制责任 保险限额中赔偿中的赔偿次序,请求权人有权进行选择。请求权人选择优先赔偿精神损害,对物质损害赔偿不足部分有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赔偿”,实践中受害人诉请赔偿总额超过交强险金额时,诉讼请求一般未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否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仅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氛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对投保人而言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否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具有极大的意义,要求在判决主文明确交强险赔偿的范围,如何处理该问题? 答:我们认为,根据最高院的复函精神,强制责任保险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次序应当由请求权人选择行使,审理此类型案件,可由法官主动告知请求权人该项法律规定,由其选择是否行使;请求权人未明确要求的,投保人要求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十一、审判实践中,具体如何把握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的标准? 答:根据省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疑难问题的解答》:根据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并结合审判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一)受害人遭受轻微伤害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受害人遭受一般伤害未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酌定;
受害人遭受的伤害已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5000元至80000元之间酌定:
(四)受害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50000至80000之间酌定。
个别案情较为特殊的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可以不受是那个数标准限制。
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不能按责任比例承担。
二十二、在《侵权法》中未规定被抚养人,是否计算,如何计算?受害人语气被抚养人得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下同)不同,以为城镇,以为农村是,被抚养人生活费应以何为标准?
答: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地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我们认为,被抚养生活费应按照规定计算后并入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不论受害者是伤残还是死亡,“被抚养人生活费”都是受害人伤残或死亡后导致的收入损失,而非被抚养人的直接损失,故判断被抚养生活费时,不论被抚养人得住所地在何处,均应以受害人的住所地为标准。
二十三、多处伤残时的残疾赔偿金应如何计算?
答:伤残实际赔偿总额=伤残赔偿总额×赔偿责任系数×(几个伤残等级中最高一处伤残赔偿指数﹢第二处伤残赔偿附加指数﹢第三处伤残赔偿附加指数﹢„„最后一处伤残赔偿附加指数)
1、伤残等级与伤残赔偿指数的对应关系为:
一级:100%;二级:90%;三级:80%;四级:70%;五级:60%;六级:50%;七级:40%;八级:30%;九级:20%;十级:10%;
2、伤残等级与伤残赔偿附加指数的对应关系为:
一级:0;二级:10%;三级:9%;四级:8%;五级:7%;六级:6%;七级:5;八级:4%;九级:3%;十级:2%;
三处以上(含三处)伤残时的赔偿附加指数不得超过10%,对累加超过10%的只能按10%计算。
二十四、对于醉酒、无证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保险公司是是否较强险内承担赔偿责任?
答:根据省院民一庭《保险公司对驾驶人醉酒驾驶造成的第三人身伤害是否应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的意见,我们认为,对于醉酒、无证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责任强制保险则热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保险热播自向第三者赔偿之日起,有权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保险公司的赔偿限额可以比照《侵权责任法》地五十三条“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有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执行,即“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之外的项目范围--“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
(三)
第五篇: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工作自查报告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工作自查报告
——2005年11月2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王文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民一庭是中院的主要业务庭室,负责依法审理第一、二审有关婚姻、家庭、房地产案件及不动产相邻关系案件,第一、二审农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以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合同案件。此次能够接受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民一庭的全体同志感到无比高兴。评议我们的工作情况,这既是监督,更是一种信任。从九月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五日,我们对本庭二00二年至今年九月份间审结的全部发回重审案件、全部改判案件以及随机抽取的50件维持结案、50件调解结案的案件进行了认真自查。自查工作紧紧围绕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方案展开,得到了人大评议组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二00二年以来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命题。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重点在“公正”,核心在“为民”。为此,我们制定了《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保证当事人充分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具体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向人民群众做出了庄严承诺。遵循“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要求,我庭切实开展自身的审判工作,忠实履行自己的法律职责,从二00二年至今年九月,共受理各类案件2614件,审结2516件,结案率达96.3%.。从总的平均情况来看,一审案件准确率达到94%,二审案件准确率达到98.7%;一审案件公开开庭审理率达到100%;二审案件公开开庭率达到92%,当庭宣判率也达到25%;一审案件不超审限率达到99%,二审案件不超审限率达到99.5%。二00二年,在我院开展的争创“双满意”活动中,民一庭荣获“满意庭室”称号;二00三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审判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高院的肯定和表扬。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至九月,我庭就收到人民群众赠送匾额、锦旗23幅,书面感谢信或口头表扬78件(次)。
(二)尊重私权,着力搞好新形势下的调解工作
民事审判的核心在于尊重私权处分,目的在于定纷止争。探求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承接人民审判的优良传统,遵循新形势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基本要求,依法做好案件的调解工作,乃是新时代厉行法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仅以二00四年为例,我庭调解、撤诉结案115件,调解、撤诉结案率接近20%,一批有影响、有矛盾激化苗头的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妥当处理,化仇情为友善,消怨艾于无形。民一庭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在二00四年先后被包头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的荣誉。
(三)拓展思路,创新工作
创新是民一庭的灵魂,是民一庭立足审判实践开创过去、拓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创新集中表现在:
——制度的创新:我们着手制订和完善了《第一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第二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操作规程》、《民事案件法律文书签发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的建设。
——思路的创新:在裁判文书的质量上变一般性的强调代之以注重日常的个案指正和规范化,在审判难点、热点上变个案的请示代之以集中调研、专题解决。组织精干力量定期编撰《包头民商事审判指导案例选编》,起草了《包头市两级人民法院关于解决民事审判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稿,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由我庭率先发起并引领的庭审观摩活动,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赵道尔基主任的充分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庭审观摩活动值得推广,司法公正只有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才得以实现,法院庭审活动的规范公正,对司法公正有着决定性意义。”
——管理的创新: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化管理的运行平台,彻底实现了案件管理的全程电子化,并且注重扩展管理平台的附加值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收取最新审判信息和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资源,为强化案件质量服务,为提高审判效率服务。民一庭只有十五名工作人员,审判人员十二名,却承担着全院近三分之一案件的审理工作。几年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民一庭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素质为保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充分发挥乐于奉献、敢于拚搏、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人员少、任务重的客观原因,更为主要的是主观上的懈怠、畏难情绪以及个体能力上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案件质量问题
案件质量是个大问题,有程序的,有实体的,有时涉及事实认定,有时涉及法律适用,而广义的案件质量还应当包括裁判文书质量。就目前而言,上述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庭的工作中。虽然我庭当前案件的准确率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但是,民事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司法与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二审案件准确率,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个别案件合议笔录签字不全,一些案件送达回证的案由、案号、受送达人、填写人等不填写或填写不全,案件呈批表填写不全面,开庭传票上写的案由与判决书中的案由不一致,有的案件证据来源未注明且是否与原件核对也未加说明,有的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不很充分,也有漏字、错字现象。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案件质量这一工作的突破口,将每一件案件尽可能地办成“铁案”。
2、当庭宣判率不高
总结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主观上、客观上和技术处理上三种。一是总的社会法治环境不尽如人意,个别审判人员基于种种社会原因主观上试图搞暗箱操作的心理依然存在;二是说明庭审质量尚待提高,个别审判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即时口头表达上适应审判需要;三是民事案件的私法性质决定了有些案件宜于“冷处理”,在技术层面上需要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来缓解矛盾,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法律文书的撰写能力需着力提高
实行审判长负责制之后,一批政治、业务和文字水平都相对较好的同志走上了审判长岗位。相应地,法律文书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部分文书的制作质量依然差强人意,表现在:首先,事实部分缺少对证据分析采纳情况的清楚表述;其次,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理由归纳不周全、不明了;第三,理由部分讲理不充分,理由阐述信服度不强。因此,加强学习的任务依然紧迫。
4、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的问题
以全面制定和落实定期审判业务交流制为突破口,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实现全市民事审判工作的新的飞跃,原本是今年我庭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定期审判业务交流制”,是指由我庭负责定期召集各基层院相关业务庭室就一段时期的审判工作难点、疑点、复杂点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观点,从而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逐步降低二审改判率、发回重审率。但由于客观的经费问题、主观的畏难情绪,使得这项工作迄今落实得不理想。
5、队伍建设的问题
毋庸讳言,虽然我们努力避免公众对民事审判公正性产生不必要的合理怀疑,大力提高审判活动的公信度。但是,从极个别案件的反映看,一定程度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个别干警“冷、横、硬”的衙门作风尚未改尽,少数人业外活动不够严谨,有的甚至为当事人说情或打探案情,有的干警在纪律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有迟到、早退现象,个别干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案拖沓,效率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不能否认,我们目前的法治环境尚不完善,来自权力的、人情的、甚至是金钱的干扰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时而影响审判工作,泛法律主义、法律教条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均有或多或少的要求和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纷繁复杂,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因为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的创新性而导致法律关系的新颖性,从而造成行为的灵活性与制度的稳定性要求相矛盾,表现为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最终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因素虽属客观却不能成为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极少数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主管懈怠畏难情绪作祟,运用法学理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够,极其个别的审判人员不能有效抵制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故意肆为,才是我们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尚不能完完全全令人民满意,民事审判工作的公信力有所弱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人大意识,建立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环境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法院由其产生,受其监督。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的人大意识,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已经初步制定了《民一庭接受人民代表监督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意见》,凡是人民群众和当事人本人就民一庭的工作提出质疑或意见,一定要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做好记录,保证件件有回音;凡是人民代表本人代表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必须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建立向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每半年通报一次工作的制度,将半年工作情况函寄各位委员,求得对我庭工作的进一步指导。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廉政教育,确保司法廉洁 我庭将进一步走好“典型引路,警钟长鸣,制度规范”的队伍建设和廉政教育之路,确保司法廉洁。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向宋鱼水等优秀法官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确立“法不可偏、钱不可贪、官不可讨”的人生准则和“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结合近年来民事审判队伍中发生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针对典型案例中所暴露出来的滥用审判权力,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以及泄露审判秘密等问题,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警钟常鸣;我们将改革目前合议庭成员固定不变的做法,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约机制;我们要建立廉政谈话制度以发现苗头,庭领导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健全审判管理制度,提高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
1、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开庭审理活动。
我们将以公开促公正,争取努力做到全部案件都开庭审理。开庭前,合议庭成员一定要审阅有关案件材料,做好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高开庭审理案件的效率;在庭审中,要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充分发表质辩意见,审怕人员不得随意打断当事人正常的陈诉和辩论,做到礼貌地倾听,诚心地关注;庭后要及时宣判,改变案件合议完就“松口气”、制作判决书不着急的习惯,做到案件合议后五日内完成裁判文书的制作,杜绝工作拖拉现象的发生。
在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要严格执行最高法院关于统一着装的规定,整洁、得体地穿着法袍和制服,严禁不按规定着装现象的发生。遵守开庭时间,在庭审中遵守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对双方当事人的人格尊严给予同等的尊重,避免当事人对法官产生合理怀疑。审判人员使用语言应当严肃、准确、规范、文明,禁用司法忌语,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代理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坚决杜绝以权压人、以势压人。
2、提高认证能力,真正提高审判效率。
审判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证据交换的作用,尤其是在审理一审案件时,组织当事人在证据交换阶段完成对全部证据的质证,有利于开庭时对证据的认证。诉讼中,审判人员应当对当事人充分阐明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做好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工作,尽量避免当事人在开庭时利用所谓“新证据”相互突袭,导致诉讼迟延。提高当庭宣判率,能当庭宣判的尽量当庭宣判。
3、坚决杜绝超审限现象的发生。
我庭将由庭长和内勤对每一件案件建立审限台帐,根据收案时间进行督促,并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内部审结时间要求。目前我们实行的是:通常二审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审结,一审案件应在四个月内审结,不能审结的应及时向庭长汇报。
4、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重点解决裁判文书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审判人员对裁判文书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规范的裁判文书不仅是法官个人审判水平的体现,更是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要严格按照人民法院改革纲要所提出的裁判文书改革要求,准确把握当事人争议焦点,强化对争议事实认定的说理,强化裁判理由的论证,避免一些基本的技术性错误;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规范的格式制作裁判文书,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庭审概况,避免方言、土语、口语的使用,规范引用实体法和程序法,让胜诉的一方当事人清清楚楚,败诉的一方当事人明明白白;要建立健全裁判文书的审核制度,相关人员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继续加强调解工作,解决忽视调解、一判了之的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重视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既要防止忽视调解、一判了之,也要防止片面追求调解率、强迫调解。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贯彻自愿、公平的调解原则,使当事人通过公平便捷的程序,获得公正的处理结果,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我们还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实行民事调解程序前置,即对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可以在开庭前进行调解,使调解贯彻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市存在这一支庞大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并且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法律训练,随着我院局域网的建成使用,可以将这些人民调解员的个人资料建成一个有效的资源库,与我市两级法院的广大民事审判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大调解网络,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服务于平安包头、诚信包头、法治包头的建设。这些人员熟悉社区,可以协助送达一些不易送达的文书;了解民情,可以协助调解一些不易调解的纠纷。
6、正确对待改判和发回重审的问题。
我们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件评查制度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的分析机制,不断提高裁判水平。对案情复杂或涉及新情况、新问题,原审法院确实难以审理的案件,二审法院应承担起依法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作出裁判的责任,尽量不发回重审,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审判纪律,改进审判作风,提倡司法文明
我们将不断加大对审判人员进行法官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审判人员能够严守审判秘密,不泄露合议庭等审判组织讨论案件的具体内容以及上级领导和法院对案件的意见,严格约束业外活动;要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来访热情接待,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让每位来访者能感受到法官的周到热情、耐心细致和人民法院的政治本色;对当事人催办案件,法院一时又难以结案的,承办案件的法官和合议庭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特别是在人员少、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更要倡导理性司法。对于当事人及代理人的无理要求,要依法有理有据地做好工作。
与时俱进,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我们工作创新的思想源泉。经过此次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通过人大的有效监督,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庭上下将团结拚搏,继续提高“服务第一要务”的能力,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继续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继续巩固既有的审判成果,促进审判工作更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