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

时间:2019-05-13 03: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

第一篇: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

政治中考题汇总2011-4-14

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从国家和青少年自身两个角度谈谈改怎么做?国家: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怎样才能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局面?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本路线

3、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4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5、继续进行改革开放

6、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青少年:

1、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从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4、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坚持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8、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保民生,促发展,积极拉动内需;

9、坚持依法治国;、10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

三、结合国情谈谈“倡导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走进低碳生活?

1、推广和使用节能的灯泡 ;

2、出门尽可能走路或乘坐公交车 ;

3、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

4、参加节能的小发明、小制作比赛;

5、如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启用“睡眠模式”

6、节约用纸,纸张正反面两面都用;

7、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践行低碳生活的意义?

1、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6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3、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4、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

5、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稳定,3、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5、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法略,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4、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的文化

5、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是,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五、就我们当地如何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区域?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

3、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4、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5、加强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扶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6、鼓励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7、加强地区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六、为了海峡两岸的美好未来,从哪几方面做?

1、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努力创造条件,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

2、台湾当局: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积极为谋求两岸和平统一而努力。

3、两岸同胞:应该互信互谅,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积极拥护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个人前途、命运同民族的荣辱兴衰联系起来,勇于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自觉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做斗争,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统一做贡献。

2011最新社会政治中考热点分析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和“十二五”规划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五中全会公报“两个意识”、---------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预示着“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改革攻坚步伐将明显加快向纵深推进。专题:科学发展 保障民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和“十二五”规划 【背景材料】: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自从邓小平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直就被当做党政工作的主线。在此次全会公报中,近年来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几乎从未缺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被写入。取而代之的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受访专家看来,从过去的经济转型到现在的全面转型,此次全会完成了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丰富。叶笃初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不再表述,但这个中心并没有动摇。只是,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公报内容来看,相比十六届五中全会,民生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表述。公报直接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目标,并将具体途径细化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公报发布后,这部分内容收获热烈反响,首次进入全会文件的“城乡居

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民富”也成为各网站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教材链接点】

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5、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形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10、党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考预测】

1、为什么不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不是疏忽和遗漏,而是在讲发展中强调科学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再继续单纯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不够了,而且这样讲也容易导致只顾发展经济,只重GDP,忽视社会发展,忽视民生,忽视环境保护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经济只是这个大系统之中的一个环节,是增进人类福祉的一个方面。一个社会如果在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系统瘫痪,使人类最终丧失幸福感。发展经济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2、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不再表述,但这个中心不能动摇?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心动摇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基本路线就动摇了。

3、我国为什么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①经济发展并不代表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此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迫使我们作出选择——走持续发展之路。另外诸如贫富分化,地域发展不平衡,医改,社改,教育问题,法律及制度缺失等等,需要国家大力解决。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增强中国经济抵御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4.为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5.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思路?(或为如何实现“好字当头”,提一些合理化建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 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6、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

7、请运用思想品德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科学发展”内涵的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思想的又一次大进步,大飞跃。①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我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理发展生产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③发展是协调发展,必须是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④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⑤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8、看了材料,小明高兴地说,“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小明的观点对吗?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①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②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9、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请你提出合法建议。

①、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②、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完善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

10、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你认为我们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应该靠什么?

最根本的应该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或答:最根本的应该靠大力发展生产力,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并且制定和严格落实正义的制度。等。)

11、党和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问题,请举一例并谈谈其意义。

家电下乡,免农业税等,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等。

第二篇:2010中考政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专题三

2010中考政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专题三

专题

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相应变化,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三P23)

2、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初三P59)

3、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提出的伟大战略,是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伟大战略。(初三P106)

4、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初三P111)

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初三P117)

6、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初三P124、125)

7、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初三P126)

8、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初三P128)

9、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三P128)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初三P136)

1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初三P133)练习题:

1、我国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④只有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科技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有何重要意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分析说明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2)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答案见课本133---134页。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面临哪些机遇?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答案见课本128页一至三段5、2004年1月9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要求,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我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认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和利用,都不能离开人才。只有把科技知识与人才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可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我们广大青少年要立志成材,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6、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只有加强人才工作,不断提高劳动者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才能有效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只有大力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供求矛盾

日益突出。只有加强人才工作,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努力造就一大批开拓创新的专门人才,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8、请分别从国家(社会)、青少年个人两个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1)国家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营造良好氛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2)青少年要正确对待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树立公民意识。树立崇高远大理想,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9、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答案见时事小册子04年第一期第四页

10、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请你谈谈对上述论断的认识。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本134第三段)

(3)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4)课本134最后一段。

第三篇: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一、人梯精神 感动中国

(一)时政点击

1.2009年10月24日,长江荆州宝塔湾水域两名少年落入长江,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挺身而出,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得救了,但由于水情复杂,再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冬泳队老人闻声赶来,相继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牺牲,均年仅19岁。

2.大学生和冬泳队救人的英雄事迹很快传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着名词作家王平久专门谱写歌曲《生命》,由潭晶演唱,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为此谱写了歌曲《你们、我们90后》,教育部授予15名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3名牺牲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湖北省政府追认3名牺牲大学生为革命烈士,团中央、全国青联、荆州市委市政府纷纷对其进行表彰,一场向英雄群体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3.2010年2月11日,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荣获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4.2009年,李长春接见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李长春强调:要广泛深入宣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关爱他人、心系社会的优秀品德,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使我们的时代成为英雄辈出的时代。报告团成员作了《中华美德 薪火相传》、《永不断裂的生命之链》等报告。听众无不受到震撼。

(二)教材链接

1.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当别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

3.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我们要努力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延伸生命的价值。

4.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同时负有关爱他人生命健康、乐于助人的责任。

5.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8.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9.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10.充满爱心、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精彩世博 魅力中国

(一)时政点击 1、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利,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

2、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历史悠久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展览会场不单是展示文化、技术和产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消费的理想场所,世界博览会是一次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术,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3、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展出。分为国际参展、国内参展、企业参展、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等展区。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届时将会吸引近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将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盛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4、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绿色主色调抒发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激情,整个会徽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5、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意即“四海之宝”,以汉字“人”形为会徽图片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其名字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也和其身体色彩呼应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寓意吉祥。

6、上海世博会之最: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已有240多个);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以青年为主体的近20万名志愿服务者将为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将动员近百万志愿者参与遍布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7、目前,世博校园行、世博推广周、走进世博会巡展、“海宝游世界”等活动正在各地举行。

(二)教材链接

1、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和谐的文化乐章

3、搭起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4、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友好交往礼为先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6、灿烂的中华文化

7、灿烂的文明之花

8、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三)热点演练

1、材料一:2 008年12月22目,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世罅轴首个“阳光谷”结构封项,标志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但确认参展的国家之多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罕见,各国都希望把参与上海世博会作为摆脱危机,振兴本国经济的机会。至于金融危机下的世博会,能否给世界带来信心、希望与启迪?我们在期待,世界在期待。

材料三:吉祥物海宝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成功奥运、精彩世博]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又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说明了什么?(2)、[全球的盛会、中国的机遇]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将会为我国带来哪些机遇和积极影响?(3)[迎八方宾客、会五洲朋友]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你是世博吉祥物海宝,你将怎样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朋友?

三、维护民族团结(一)时政点击

1.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赠送了民族团结宝鼎。

2.2008年3月14日,拉萨市发生了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是由**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并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互相勾结的,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3.2008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是由“疆独”分子策划的。

4.2009年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在学校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深该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5.2009年9月14日,在天安门广场立起国庆庆典背景之一的56根民族团结柱,寓意着团结,平等,和谐的56个民族。目前,这56根民族团结柱已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永久安放。

(二)教材链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5.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四、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两型社会

(一)时政点击

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社会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一代一代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2、2007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启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制订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农业部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3、“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生活中的节能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2020的全球减排协议,共同应对全球变暖。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履行承诺,采取得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人们过低碳生活,中国代表表示中国是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在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坚持节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五、关注民生,共创和谐

(一)热点点击 1、2010年3月3日——14日,两会在北京召开,同往常一样,民生问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的热点、焦点话题。教育、科技、医疗、就业、住房、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保险等被普遍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也在两会间开辟民生专栏,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

2、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一一作了回应。2009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0年要抓紧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对公布,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这是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引起学术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6、营造“四个尊重”的氛围

7、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

8、共创和谐伟业

9、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第四篇:2010年中考政治玉树地震灾害的热点问题

2010年中考政治玉树地震灾害的热点问题

一、热点材料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乘专机与15日下午6点左右抵达青海玉树机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截至4月20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64人,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二、相关教材知识点

1、感悟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应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在生命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奋斗充实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2、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对人生的逆境、巨大挫折,我们应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坦然的面对:逝者以去,生者坚强。

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不为困境击垮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

4、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内涵因奉献而精彩,因奉献而丰富: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教师、救灾自愿者……危难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将生命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

5、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内外华夏儿女,友好国家,国际友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抒写着大爱无价,大爱无疆。

6、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7.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含义、重要性、做法)。

8.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三、相关问答

1、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乘专机抵达青海玉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⑤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⑥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①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4、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她们学习?她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①学习她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她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她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②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5、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答: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6、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答: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7、在抗震救灾中,身处不同角色的人承担了怎样不同的责任? 答: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社会。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统筹指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各部门始终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实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对天气和险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⑵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电力通讯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哪儿有险情,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⑶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8、“4.14”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9、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 ①保持冷静,不要慌张;②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③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④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⑤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命题预测:

一、你知道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自救方法吗?说说看

点拨:学会看地震先兆——动物的异常反应、井水的变化。

地震来临应立即跑到室外空旷地带,远离电杆、电线和广告牌。

如果在教室应该蹲伏在墙角或钻到课桌底下并用手护住头部,强震过后应在老师的指 导下有秩序的疏散,防止踩踏。

如果在家而且是高层建筑应该迅速找到枕头或棉被护住头部,然后在厕所、浴室较为狭小的空间躲藏。

二、玉树地震爆发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儿女迅速赶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抗震救灾中不断出现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每一刻都在感动着,你知道吗? 答:

三、你认为我们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吗?为什么? 答:我们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因为:(1)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4)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友好过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抗震救灾大力支持。

(6)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自愿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把生命带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四、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作为中国人的你准备怎么办? 答:(1)我们应该对死难同胞表示深深的哀悼,祝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2)积极宣传玉树地震的消息,让更多的人知道,号召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支援灾区,产生更大的效应支援灾区。

(3)从自己做起,积极参加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五、灾区的同龄人正饱受着地震的摧残:亲人已逝、家园被毁、校舍垮塌。你打算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给灾区的同龄人写一封信,150-200字)点拨:哀悼——为死难者祈福安慰——逝者以去 生者坚强振作——你们并不孤单,你们身后还有党和国家,还有全国人民的祝福——风雨之后必现彩虹

1.【想一想】为什么说当前抗震救灾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救人? 2.【做一做】看到材料二的画面,一定会引起你对对如何珍爱生命的深思。你认为我们该怎样珍爱生命? 1.这体现了政府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而且是短暂的;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受其他权利,才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2.珍爱生命,就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挫折,都不能放弃生存的希望。我们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遇到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六、阅读材料二后回答我们一定能能够战胜这场灾害吗?为什么? 能!因为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着增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等。

七、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答: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

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八、假如你是材料中被救的一名中学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①要学会感恩,把他人的救助之恩时刻铭记心中。②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

③努力工作和学习,把自己投入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作贡献。

看了上述材料,你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请你对灾区人民说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略)

九、某班要宣传抗震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可采取故事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

1、请你为我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灾害预警机制。

②要制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③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如食品、衣物、帐蓬、发电机等。

④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忧患意识,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等等。

(1)材料中被困青少年的哪些优秀品质引起了人们的强烈震撼和感动? 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②坚强的意志(自立自强)③勇于战胜挫折 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他们的感人事迹给我们青少年什么启示?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

②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直面挫折,不畏不惧,冷静分析,从容应对,自我疏导,自我排解,主动寻求帮助,探索创新,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取得成功。

③磨砺坚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积极进取,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⑤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充满阳光。

(3)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身处困难境地的震区朋友们,在灾害面前让我们紧握双手,守候在一起,用真诚筑起精神的长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坚毅。在灾难面前,我们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勇敢奋斗不退缩。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加油吧。

第五篇:中考历史热点问题

中考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 1

实现了大团结。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2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

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下载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问题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问题 一、中国史部分 七年级 1、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589年,隋灭陈朝,隋朝统一全国 3、1004年,辽军攻宋——澶州之战;宋夏议和 4、1279年,元朝统一全......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问题[精选5篇]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

    政治中考专题

    2010年中考时政热点——严厉打击手机淫秽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教材知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结合思考:未成年人......

    2013中考政治专题范文

    六、“幸福”话题 第一部分时政背景 注重百姓生活幸福 热点:1.习近平回应民众对幸福的追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首次面对媒体时就回应了对民众对幸福的追求。他说:“我们的......

    2012中考政治[精选]

    一月 1月13日至22日——首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行。1月31日——爱神星(433 Eros),第二大的近地小行星(NEA)会在地球大约0.179AU 的距离掠过。 三月......

    2013届政治热点问题---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2013届政治热点问题之“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一、指导思想: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2010年思品中考热点问题教学研究

    2010年思品中考热点问题教学研究(根据石首会议精神和监利县教研室张晓灵的会议材料编写)一、人梯精神感动中国(一)时政点击1.2009年10月24日,长江荆州宝塔湾水域两名少年落入长......

    热点问题集锦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