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吉安县县域经济发展之思路
试析吉安县县域经济发展之思路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
近年来,吉安县找准发展坐标,通过项目建设,做强工业,加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实现进位赶超。今年1至6月份,该县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30.3%;实现财政收入5.06亿元,增长47.9%。2009年,该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1亿元,是3年前的3.4倍。今年以来,博硕科技二期、10万吨啤酒生产线等40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已完成投资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超常规增长,有力地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
县域经济发展对扩大我县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化解“三农”问题,实现就业增加、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县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经济周转的上升阶段,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县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和问题。
在工农业发展方面,支柱产业不够强大,在推动同类产业发展作用成效上甚微;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制约了我想产业发展的不断壮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民营资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活力不够等等。
因词,我们要牢固确立兴县富民的责任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依靠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一是要立足现有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要依据各自的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配套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骨干企业规模,壮大支柱产业。二是要积极发展园区工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突出产业立园、特色立园的发展方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以市场的理念来运作,不断提升园区开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尽快形成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在园区工业发面,我县重点围绕打造“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的目标,出台加快电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打造政策“洼地”,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致力发展总部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电子产业为核心,多项工业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要以产业化为龙头,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增收,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思路和生产组织方式来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植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以横江葡萄为例,在县委、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葡萄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也得到了稳步增长。但是,在横江葡萄的发展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例如,葡萄保鲜期段,采摘销售期紧限于每年的七八月分,产业发展纵深力度不够,单纯以鲜葡萄销售为主,我县仍没有形成规模的葡萄深加工产业链条。
坚持以城镇经济为带动。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坚持以产业兴镇、兴城。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物流业发展薄弱历来是制约我县经济,尤其是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坚持以扩大开放为核心。要依靠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依托产业的大投入,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实现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投资者生财换自身发展。要善于借助外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拿出优势资产和优质项目重点招商,把潜在资源优势变成产业发展优势,把区位交通优势变成商贸流通优势。以招商引资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坚持以民营经济为动力。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哪个县域民营经济活跃,哪个县域的经济就能在发展竞争中获得明显优势。要坚持市场取向原则,尽快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区域特色化方向发展,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和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凡是三资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高科技领域、传统制造业领域和服务领域。要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是要支持那些对提高县域综合实力有重大促进作用,以及对社会稳定有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县两级政府要加强扶持,在技改贴息、科技基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产值、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强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1、放宽项目审批。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的原则,改革现行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经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权由投资主体自主决定。除国债项目、省市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的项目外,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2、加强用地保障。在实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科学调整和修编土地总体规划。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和符合产业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重点保证。省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直接拨付到县(市)区,市级只监督其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的有效方式,在其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支持政策。
3、引导产业集群。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建立必要的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打破区域限制,统筹园区之间、乡镇之间和县市区之间的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收益共享。鼓励县(市)区积极发展符合全市打造“三个中心”要求的产业,积极发展延伸主要产业链条的项目,积极发展与大型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企业和产品,切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在这些方面制定的优惠政策。
4、实施重点扶持。市和县(市)区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增加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通过贴息、担保等形式引导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用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资金,要集中扶持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益。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强化市委、市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指导作用。凡是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下放的权限,都要下放,从根本上改变部门权限上收、责任下移、权责不对称的现象。要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适当调整城市区的司法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以及财政体制。特别是要加大市以下项目调度力度和跨县(市)区产业发展的协调力度,避免县(市)区之间出现产业结构雷同、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强化各级各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要把支持、关心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领导、公务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直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好各级有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涉及到什么利益,都要坚决贯彻执行。要强化县(市)区以及乡镇一级党委、政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县级主要领导同志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县域经济的能力。市里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由市绩效考核办和市统计局负责,重点加强对GDP、财政收入、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的考核调度,原则上是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排队,一个季度一公布。对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或在全省排序位次前移10位的县(市)区,市政府相应给予奖励;对无特殊原因,在全省排名位次后移的县(市)区领导班子,要进行必要的整顿和调整。
第二篇:吉安经济发展社会调查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吉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吉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埋头苦干不张扬,不声不响谋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创造了经
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新鲜经验,树立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抓住机
遇、逆势而上、加快发展的新典型,实现了“发展加速、质量增强、环境向好”的良好开局。
吉安经济快速发展之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府针对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同时也对未
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做出了规划。
关键词:吉安 经济发展 问题及对策
一、吉安市经济基本概况
当年,“黄洋界上炮声隆”、“十万工农下吉安”,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如今,没有炮声隆隆,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正在井冈山下展开。吉安
不再是以前的革命老区,尽管你依然可以在任何一处寻找到革命老区的身影——刻入每一位
吉安人灵魂的“井冈山精神”、那些曾经战斗过的英雄传说、那些绿水青山为证的革命足迹。
但每一个重返吉安的人不得不惊叹于它的无声“蜕变”,从一穷二白到全年GDP突破500
亿元;从革命老区到现代的时尚新城;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名扬国内外的旅游大市;从传统
农业地区到集聚“高精尖”产业的工业新区……吉安以多年的厚积薄发,走出一条老区变工业
新区的新时代“变革”道路。
贫穷与落后不再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现代与时尚装扮出一个青春勃发的新吉安!“中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诠释了这座城市的秀美迷人,“中国魅力城市200强”注解了山水园林城
市的准确定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展示出江南古郡的开明开放。三年工业增加值翻一番,四年财政收入翻一番,五年生产总值翻一番!令人振奋的业绩!令人震撼的一场静悄悄的急
行军!
1.“头脑风暴”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去年第二产业比重提3.6个百分点,吉安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夺得亚军
吉安市的重要农副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6左右,谈起农业、谈起红色传统,吉安人 充满自豪。然而这个农业大市、革命圣地却始终难以摆脱经济小市的落后地位。
问题的症结何在?寻找差距不难发现,吉安的落后在于工业的落后,在于工业化、城
市化水平太低。至去年底,吉安的第二产业比重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城市化
率低5个百分点。这既是吉安经济的短腿,也是潜力和发展空间。
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开展决战“两区”(工业园区和城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场“头脑风暴”席卷整个吉安。
工业短腿悄然伸长。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利税总额三项增幅进入
全省前两名,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增幅进入全省前三名,并刷新该市近10年来的新高。去年工业占GDP比重一年提高3.6个
百分点,而粮食产量却连续5年保持增长。
实践证明,工业发展可以反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
程。
改革开放30年之际,吉安被评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
2.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兵力潜心打造“吉泰工业走廊”,以3.6%的国土集聚吉安70%的工业经济总量
去年吉安财政总收入为53.5亿元,同比增长31.1%,明显高于全省22.8%的增幅。然而,因为基数低,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也不能让吉安走出“吃饭财政”的阴影,有限的财力要干的事太多。
当薄弱的经济基础与急迫的发展愿望发生矛盾时,只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决战“两区”的战略,园区发展和城区建设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
沿105国道,在北起吉水、南至泰和的70公里走廊里,集中全市资源,建设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吉水县、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和泰和县的五个工业园为支撑的“吉泰工业走廊”。
未来三至五年时间,这块3.6%的国土将承载全市70%的工业经济总量。
对吉安来说,迅速做大经济规模是当务之急,但是发展经济有急迫愿望固然可贵,但必须保持急而不躁的清醒头脑,找到自己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赶超。
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度高显示出吉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虎虎生气。三江公司的超细纤维水刺无纺布填补了亚洲空白,天人公司的生物农药项目入列国家863项目,红板公司的高密度线路板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1至5月,吉安市进出口总额14096.2万美元,同比增长63.8%,其中出口10997.3万美元,同比增长72.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78.7个百分点,两项增幅均排全省第三。
3“当好运动员,不当评论员”,崇尚实干,不事张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一个个项目的推进蓄势赶超
1至5月,吉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省第三。这是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的加速度发展,是“危”中见“机”的生动体现。
吉安的发展理念是“跟上发展,缩小差距”、“坚持‘两个略高于’”(发展速度略高于“十一五”规划预期水平、略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力求实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基础设施需先行。105国道吉水至泰和段二级改一级,从中心城区到吉水10分钟车程,到泰和15分钟车程,“吉泰工业走廊”快速通道奠定了“一刻钟经济圈”基础。
适应出口量迅猛增长的要求,开辟通往国际市场的“高速公路”。今年1月19日,吉安至厦门港铁海联运开通,外商进出口货物将无须转关,直接在“家门口”装拆箱、报关,节约运输成本超过三成。吉安至深圳铁海联运也开通在即。
更令外向型企业欣喜的是,铁道部已批准在吉安南火车站设立国际集装箱办理站,“无水港”年底将交付使用,同时,吉安还在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特别是缺乏支撑性、带动性强的大产业和大企业;二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比较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不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工程投入不足。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产业
一是强化工业主导产业核心地位。以实施“6381工程”为抓手,以建设“吉泰工业走廊”为重点,加大扶优扶强力度,促进电子、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有序开发、合理控制、集约利用原则,扶持建材、盐化工、硅材料和光伏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大中心城区市场建设和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一批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加快物流园区和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集团。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三是全力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全市七条特色产业带和九个特色产业板块,逐步建立起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二)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搞活,推进更广更深领域的大开放
一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发达国家和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为主攻方向,通过合资独资、承接转移、参股控股等方式,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的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落户吉安。
二是搞好资本运作,推动企业上市。研究确定企业上市目标,针对企业实际,区别不同层次,进一步加大指导、协调、培育和扶持力度。搞好拟上市企业后备梯队建设,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综合协调,深化体制改革。健全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机制,协调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三)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凸显绿色生态的大优势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抓好节能减排指标的科学测算和目标分解。
二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三是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定好分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和方案,研究制定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企业给予适当财政扶持。
四是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点推进和实施工业设备节能、生活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加快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五是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抓好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抓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达标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测和治理,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四)抓好立项争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更加直接有效的大投入
一是全力抓好国家投资的争取工作,做好国债项目的包装提报、汇报争取和跟踪问效,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抓好衡茶吉铁路东延与向莆线连接、新余至峡江铁路、吉安市环城高速、抚吉高速、泉南高速吉安至莲花段、井冈山梯级电站、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吉安航校搬迁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全力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步伐。能源方面,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交通方面,建成吉安港石溪头码头;城市建设方面,加快城市给水、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统筹城乡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平安稳定的大格局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道路、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续建永和堤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东谷水利枢纽工程。
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原则,积极推动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促进充分就业。
四是积极推进平安工程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三.吉安市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
建设“大吉安”城市格局是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吉安大桥已建成通车,吉州、青原两区经济社会交往更加紧密;城南新区开发、吉州城区南延北扩工程正抓紧实施,中心城区与吉安县城的连接融合指日可待,“两江三岸、一市三区”的大城市格局已现雏形。为使吉州、青原、吉安县三地形成的“小武汉、大吉安”城市格局在我省中部地区迅速崛起,从而带动全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现提出几点建议:
1、制定三地社会经济区域发展控制性规划和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落实区域功能定位。
2、三地作为城市综合体,社会经济文化应该有效整合,相互支撑,打破行政区划,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
3、作好三地结合的金融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建立三地资金拆借市场;第二在三地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第三在三地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
4、按照能源同体、生态同建的要求,首先统一三地移动、联通电话网络,环境执法队伍,以及在三地结合部联合建立开发区,并进行企业跨地重组。
可以看出吉安未来经济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困境中往往孕育着生机。吉安的发展经验表明,只要我们按照“咬定发展抓项目”的思路,解决好项目如何争、往哪摆、怎么建、靠谁抓的问题,就一定能够逆势而上,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有所作为,只要我们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就发展成为使三地形成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小武汉、大吉安”城市格局。
参考文献:
[1] 郭宁.不声不响 吉安在不争不辩中加快赶超步伐[N].江南都市报,2009 [2] 鄢玫.静悄悄的急行军——吉安市加快发展系列报道之一[N].江西日报,2009.[3] 张丽雅.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吉安实现跨越式发展[R].新华通讯社,2009.
第三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 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