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式与政治报告
十一五以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任务顺利完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与内地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国际环境。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
科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一方面就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着力强调创新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把创新放在战略高度,逐渐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研究生是具有创新理念和能力的智力群体,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它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因而研究生教育和发展也要科学发展,科学教育,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在新时期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人才,才能极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我们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意义所在,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员不仅要学习其理论,更重要是付诸于实践。下面我就从自身出发,以一个学生党员身份谈谈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我们学习、生活及科研。
一、加强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那么如何更好地学习、了解及掌握有用的知识?我想科学发展、科学学习是最好的指南。所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个性发展潜能,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理论功底,加强理论素养,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博士时期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黄金阶段,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敢于瞄准前沿领域课题进行研究,开创一些原创性工作,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及水平,以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科学发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博士生以后应该在各个领域成为科学发展的领军人物,尤其应在跨学科发展、新型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生力军、主力军作用。所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才能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样学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全面、协调地发展自己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的全面能力及水平往往决定了成败关键。我们如何全面发展自己,科学发展观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这不仅体现在完善知识结构上,还要求我们认清自己,全面发展,做到在生活上不铺张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坚持我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为人处事方面,尊老爱幼,尊敬老师,为同学积极办实事、办好事。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理性分析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工作学习。从生活的每一个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在全面完善、发展自我的同时,切实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参加实践,践行科学发展观
理论的学习必须付诸于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提高理论,所谓实践出真知。那么我们研究生如何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想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就是在学习中要客观认知知识体系的结构及逻辑性,要扩大知识面,把握知识的要点,对于理科研究生首先就是要把概念搞明白,往往理解了概念对于理解问题会事半功倍,学习经验是很重要的,好的学习经验对于学习知识,理解问题要有效得多;其次,统筹规划,注重各学科协调学习。现在很多学科是相互交叉的,而许多的科学研究更是多个学科交叉进行的,知识太过专一化,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和有所突破的,要求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不是每门学科都需要很好掌握,但一定程度上了解是必须的,要做到一专多能,使得自己在某一专业方向掌握很好,充分发挥自己在这领域的优势,同时结合所研究的问题学习和研究其它相关学科,人文学科往往对于科学研究能提供灵感,所以人文学科的学习也要同主攻学
科协调发展,所以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总之,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坚持人的发展为最高价值标准,才能使得研究生学习有热情,有动力,有兴趣。统筹各方面要素,促进了研究生个性发展,也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时期一名博士生,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学习、生活及科研,也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培养我们研究生,我们才能在各方面切实做到全面发展,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篇:比较政治报告
通过一系列的书籍的阅读,再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共产党宣言》中的 “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由此引发关于此观点的思考,通过实践的范畴、内涵、实践的价值定位、实践在现实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浅薄的分析。其中对于实践的价值定位和实际作用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实践 价值 创造 思考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1月合作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伦敦用六种文字出版。《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宣言》从发表至今一个半世纪,已用11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出版上千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是革命的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必读的教科书。
中国人民最早见到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1920年由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根据日文本翻译的。这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是中文发行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在宣言的序文中,它就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话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不仅是正确对待《宣言》的态度,也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出发: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了其他一切活动。“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而区别其他一切形态哲学所使用的概念,而如果离开实践就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甚至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实践唯物主义”既突出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又反对将其无限制的扩大;再次,“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起点和基础的,并是以历史观带动认识论和自然观,逐渐形成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学者的理解,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不同意“实践唯物主义”的指称或认为不同指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不赞同简单的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提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也不认为可以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推翻“实践人本主义”等说法。不把二者否定,而是注意把它们统一起来,这样就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性。
我国经过十多年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取得了一个共识,即承认科学的实践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从邓小平提出检验改革开放实践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三个代表”理论。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自觉与成熟。在邓小平的实践理论中,他首先重申了实践的核心地位,基于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把握,邓小平反复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本命题,对“实际”、“实事”不仅当作客观事物去理解,而且当作实践活动去理解。其次,邓小平突出实践理念作用。再次,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透视实践问题的新角度。当代人是科技人。实践也从传统实践转变为当代实践。最后邓小平关注实践的价值效果。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他强调在生产实践中,要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在文化创造实践中发展先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践的目和归宿。他还曾强调过“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又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为新的实践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推进哲学思维方式发展;创立了哲学的实践的主客体辩证法,为哲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实现了自然关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走群总路线的工作作风,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南和保证。可以说,马克思的实践转向,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学界哲人关注着当今时代现实中国的巨大变化,促使他们时刻从丰富的实践中激发自己思考的灵感,研究的冲动,他们的笔锋也已经触及实践领域中许多新课题。我们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这其实是改革开放带动了人民群众投入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当前的科学文化普及、精神生活丰富等众多的上层建筑形态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导致的。反过来,上层建筑的变化促使知识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这必定带来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迅猛发展。仅此我们即可体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的默契与不可分割。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将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积极地学习、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将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积极地学习、工作,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实践,促使自己对实践的理解更加宽广,更加深刻,从而在实践中更自觉,更自由。
注释:初版《宣言》的正文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组成。从1872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的再版分别撰写了七篇序言,进一步阐发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和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其所作的若干必要修正和补充。因此,后人一般都把这些序言看成是学习《宣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这七篇序言也因此成为《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DRUGOY
第三篇:形势与政治报告心得
形势与政治报告心得
2012年4月18号下午我们会计学院在东校艺术报告厅开展了关于时事政治报告的活动,听了这个报告,我受益良深。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一,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
国际经济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全球利益的均衡化,国家之间的商品、资本、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所形成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形势凸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经济的大动荡,格局的大变化,体系的大调整。
二、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呈现局部紧张和动荡集中在大中东地区的特点。另外,全球性“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正在上升。非传统安全包括恐怖主义、信息安全、大规模的流行性病变等。
三、美国陷透支时期的霸权焦虑
美国新世纪以来陷入一个透支时期,产生了霸权焦虑。
(一)美国新世纪以来陷入了透支时期
现在国际恐怖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倾向性特点,那就是以反美类型居多,主要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友。去年是“9.11”事件 10周年,美国人感觉到:好象是越反越恐,越反越没有安全感了。美国人现在是风声鹤唳,搞的很是戒备森严,由此而耗费掉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
四、大国围绕海权竞相角逐
(一)大国围绕地区主导权尤其是海权展开激烈的斗争
美国要重返亚洲,争取地区主导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在海上。我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基本上都划成了,现在存有遗留问题的只有印度,但是双方领导达成共识,要通过谈判而不是战争解决问题。过去我们长期注意陆权,忽略海权,所以海上的问题成堆,比如说南沙问题。
(二)中国面临着“有海无涯”的海权风险状态
在海上的风险,我们还不仅在于这些领土的争夺,还在于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有海无涯”的状态。我们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却被第一岛链锁着,就谈不上是世界强国,我们必须要突破这第一岛链。
我们要抓住三个重点来实现突破:第一个重点是台湾。通向太平洋门户的大门就在台湾,打开台湾这个门户就是太平洋。第二个重点是离台湾92海里钓鱼岛。我们收回钓鱼岛不仅大门开了,大门旁边的墙也会随之而塌,这样我们进出太平洋的口径就更大了;第三个重点是南沙群岛这一代。南沙群岛靠近马六甲海峡,那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通道。
所以,这需要我们加强海军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我们国人提升海洋意识。
第四篇:形势政治报告
形势政治报告
这学期共听了三次形势政治课,第一节讲的是欧债危机。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可以说是希腊债务危机。首先,其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很严重。其次,其财政支出过大。再者,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用印钞权来制造通货膨胀以间接提高政府收入。但从根源上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18年前,《马斯特里赫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形成为其成员国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制度的本身却导致了区域内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丧失,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只能更多地倾向于使用财政政策来缓解,这又使原本经济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此外,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欧盟各国创新能力的下降、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
由于欧债危机,不仅影响欧元币值稳定、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延长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而且威胁全球经济的稳定。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并波及其他国家,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虽然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但地方债务却值得警惕。因此,我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将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上。另外,必须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受到国外的影响。其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避免走上西方福利国家的老路,坚持循序渐进。最后,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发展中国经济。
欧债危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各国均应以此为鉴,找寻原因,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是世界经济得以循序渐进的发展!
第五篇:思想政治报告
思想政治汇报 孟祥鹏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通过教学工作中经验与学习的不断积累,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心得:
一、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感受,汇报给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我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让我的学生努力地学习,愉快地成长,请组织看我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