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书[样例5]

时间:2019-05-13 03: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下册语文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下册语文书》。

第一篇:初一下册语文书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5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 邓嫁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 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荒岛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26 珍珠鸟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 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 课外古诗词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课外古诗词背诵:逢入京使 课外古诗词背诵:滁州西涧 课外古诗词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课外古诗词背诵:送灵澈上人 课外古诗词背诵:约客 课外古诗词背诵:滁州西涧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名著导读:《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日积月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这是大诗人王士禛的《将至桐城》中描写夕阳晚霞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龙眠如画里,夕阳山外山。)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这句出自《鹧鸪天》一词,词的这两句大概描写的是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第二单元:关诚于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意思是:既然答应人家,就应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意思是: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趣味语文 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坚决地相信叫坚信。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第三单元: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谚语,是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这里选取的是六句农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与农时有关的,其余几句是与气象有关的。农业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性短语,多以简练通俗的歌谣或韵文形式流传于民间,往往具有地区和季节的局限性。)

第四单元: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声东击西: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突然袭击:形容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攻击。

神出鬼没: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所向无敌:指军队等所指向的地方,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

第五单元: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操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第六单元:关于田园乡村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意思是: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赏终南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句出自王维的《鸟鸣涧》,意思是:人迹稀少的山中桂花飘落,寂静无声的夜晚春山空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桃花已经开放,春天的江水变暖了,在水上嬉戏的鸭子最先知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句出自赵师秀的《约客》,意思是:一个梅雨连绵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这句出自王驾的《社日》,意思是:鹅湖山下庄稼长势肥美,猪在栏,鸡在舍,半关门扉。)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句出自白居易的《村夜》,意思是:我走到门前远望野外的田地,月光明亮照耀,荞麦花如白雪。)

第七单元: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

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宏伟的志愿。形容非凡的抱负。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放弃。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迎着困难上。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知难而退:泛指作战时见到对己不利的形势时,该退就退。现指当知道问题的难度是自己无法克服的时候,选择退出。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寸进尺退: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半途而废: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1、褒义: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2、贬义: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第八单元: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水滴能把石头穿透,并不是一天的时间,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最先开放的红梅比较突出,用于比喻敢于创新进取的人,或者典型的事件。)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砌墙时石头一个一个往上垒,最后垒的在上面。用在同类事物的对比中,后来的比先前的强,泛指后人超过前人。)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是他太骄傲了,用于比喻人做事的态度骄傲,往往带来失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相传晋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多用于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愿意打,黄盖甘愿忍受,现多用于双方之间,一方想做,一方支援或承担,互相配合。)

彗星是什么味?

回答者:中国科技网2014-12-03

臭鸡蛋、马尿、酒精、苦杏仁,能想象出将这些东西混合起来的味道吗?如果有办法能把彗星带到你面前,它们闻起来很可能就是这种味道。

欧空局(ESA)网站10月24日发布消息称,其科学家通过“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的探测器获取到了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C-G)彗星气体中的一些有趣的化学信息,其中包括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等分子,不过它们的味道并不怎么让人愉快。欧空局的科学家在其博客中发帖称:“闻到彗星的味道后,你一定会非常后悔。”

从彗星上获得这些信息的是“罗塞塔”上一种名为Rosina-DFMS的质量光谱仪,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它能分析出彗星气体的特征。

负责该质谱仪的首席科学家卡森·阿尔特维格说,67P/C-G彗星的气味相当强烈,其中有硫化氢发出的臭鸡蛋味、氨产生的马尿味、刺鼻的甲醛味、氰化氢像杏仁一样的苦味以及

甲醛挥发出的酒精味。在这之外,还要再加上一点二硫化碳带来的甜甜香味。“这就是你会闻到的独特„彗星香‟。”阿尔特维格说。

欧空局的科学家称,现在这个阶段就检测到这么多不同的分子已经让他们很惊喜了。“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历时10年5个月零4天、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在今年8月6日终于追上了它飞快移动的目标:67P/C-G彗星,进入距离彗星约100公里的轨道并围绕其运行。在飞行过程中,“罗塞塔”曾三次经过地球、一次经过火星和另外两颗小行星。

作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罗塞塔”将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陪伴67P/C-G彗星接近太阳。11月12日,“罗塞塔”将开始执行具有高度风险的在轨机动,并在彗星释放着陆器,一旦成功,这将成为人类首次登陆彗星的壮举。科学家认为,太阳系旅行者——彗星就如同时间胶囊一样,蕴藏着太阳系形成时期留下的原始物质。对其尘埃、气体、结构及其他相关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乃至生命起源的奥秘。

十年前,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微生物学家德里克·莱吾利和他的同事曾提出,一种名为“地杆菌属

(Geobacter)”的微生物能够产生细微的电流导线(即微生物纳米导线),但这一科学假设长期以来陷入争论和质疑之中。现在,新的成像技术为该假设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的证据。

莱吾利团队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科技》杂志上报告称,他们用静电驱动显微镜(EFM)证明,电荷确实会沿着微生物的纳米导线蔓延,正如电子能在高导电性人工材料碳纳米管中流动一样。

EFM是用来展示电子如何在材料中运动的。马塞诸塞大学物理学家尼克希尔·马尔万科、斯贝尔·爱贝瑞·耀歆和马克·托米尼与莱吾利合作得出了这一发现。“当我们将电子注入到微生物纳米线的一个点,整个灯丝被点燃了,因为电子沿着纳米导线在传播和蔓延。”马尔万科说。

现在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工作的耀歆补充说:“这种现象与你在碳纳米管或者其他高导电性纳米合成材料中看到的相同,连电荷的密度都可以与之媲美。这是EFM成像技术第一次应用在生物蛋白质学科上。”

据介绍,地杆菌属纳米导线是一种蛋白质丝状物,它能够像金属状复合物导线一样传递电子,但这个假设始终受到质疑。“这种物质的导电性在不同的温度和酸碱度的变化中都能被清晰地看到,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学家对此表示质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为了增加对假设的支持,莱吾利的实验室调整了纳米导线的结构,移除了芳香族氨基酸,反而受到了更多的质疑。但是EFM最终不负众望,提供了关键证据。

莱吾利说:“纳米导线能让地杆菌属在土地中的钢铁或其他材料中生存,能极大地改变土壤的化学组成,在环境净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纳米导线是地杆菌属微生物的关键组成部分,这种微生物在适应微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计算机设备中,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

托米尼说:“这个发现为蛋白质层面的纳米电子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莱吾利和同事的微生物纳米导线,是一种潜在的绿色电子部件,用全新的无毒材料制成。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个应用是,将地杆菌属微生物放到电导体中来探测环境污染物。另一个则是研发基于这种微生物的微生物计算机。

注:前不久刚刚揭晓的2014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以及一名德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突破了长久以来约束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发展的某个物理极限值。放大微小物体帮助人类窥见微观世界一直是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这一次,新的成像技术为陷入争论和质疑的微生物导电功能带来曙光,让人们对微生物纳米导线的应用再次燃起新的希望,只是想要将之真的付诸实践,恐怕新证据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期待未来新的导电生物体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婴儿脸为何这么萌?

回答者:壹心理2014-12-02

出门旅行时,我看到可爱的孩子,总是忍不住逗一下,或是在他粉嘟嘟的脸上捏一把,而好友则对长着萌萌婴儿脸的女生投以更多的目光,每每到这种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婴儿脸呀婴儿脸,你为何这么萌。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范文模版]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1.《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二)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三)

《望 岳》(杜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四)

《石 壕 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爬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五)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六)

《使至塞上》(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七)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八)

《游山西村》(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注释】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附:名句综合运用

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学习方法

读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养成泛读的习惯——产生兴趣追求。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2)养成精读的习惯——咀嚼书中精华。

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养成背诵的习惯——打下文学功底。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写的习惯: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2)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老师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抄袭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说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误区

学习的四大误区:

①盲目备考 ②忽视教材 ③钻进题海 ④焦虑情绪

考试成功的关键:

①钻研考试要求和对试卷编排胸中有数(初中阶段了解即可)②夯实教材,深刻理解考点内容 ③分析错题,提升解题能力 ④调整心态,从容应考

首先明确考试考什么?

——考知识、考能力、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回归教材①基础知识是继续学习的工具。不仅是记忆,要理解和应用。②基础知识是应用分析的依据,考试题把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情境问题重新组合。

“四环一步”学习法:

上课由:“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章节(单元)结束,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

一、认真预习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可以提高听讲水平,可以提高笔记水平。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

二、专心上课 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

2.抓住关键。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

上课时要能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

3.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生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懂呢?

一是课堂上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当场把它弄懂。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这时的思路就不要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应该暂时跨过去,继续听老师分析讲解下面的内容,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把课上“卡壳”的地方弄懂。

二是当老师、同学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漏掉。

三、及时整理理解消化,有的同学课上听得很好,可能还有好的想法,但过几天就忘了,这就说明一部分同学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进行尝试回忆?

第一,回忆预习的经过。问问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地方现在懂了没有。

第二,回忆上课的经过。自己懂的部分老师是怎么讲的,自己理解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师又是怎么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的?为什么自己预习时弄不懂,老师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回忆刚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是否衔接?尤其是理科内容,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推导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贯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也可以先全部回忆一遍,把回忆不起来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记下来,一起看书、查笔记,或请教别人把它弄通弄懂。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从头至尾地看教科书,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

3.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主要是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笔记的内容应当简练明白,提纲携领,详略得当。一般来说,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

2、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

3、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关键。

4、听讲看书时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5、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

6、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7、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

8、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对本课内容有极强针对性的材料等。

4.看参考书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不在看不看上,问题在于看什么样的参考书和怎么看。下面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1、选择深浅相宜,解疑释难的参考书。

2、紧紧围绕老师讲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

3、参考书中有精彩的论述、精彩的题目,可以缩写注在课本上的有关地方,也可摘录放入笔记本的相应部分。4、看参考书的时间也可以放在做完作业之后,时间长就多看,否则就少看。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9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9课

课程内容:

《清明节的由来》

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 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 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 公同意了。大大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 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丈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 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扫墓。有的还把柳条 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课后练习: 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7课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最开始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

原因是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

下载初一下册语文书[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下册语文书[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推荐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 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谁还能快乐地读一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合集五篇)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语文书......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知识点[本站推荐]

    珍珠泉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定山西南麓以西,自古便是金陵“江北第一游观之所”。其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之一。明人盛赞珠泉甲于江北,远近游人络绎如蚁,绮罗弦......

    语文书哭了

    语文书哭了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突然,小亮的书包里传来一阵“呜呜”的哭声。刚睡着的书包被哭声吵醒了,它揉了揉眼睛一看,原来是语文书哭得正伤心呢。 书包奇怪地问:“语文书老......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

    山中杂诗 吴 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词语盘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词语盘点 一单元 读读写写: 挪移 蒸融 游丝 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作文范文大全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作文是要我们记录下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范文吧。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作文篇一: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事情感动着我们,如:雨中送伞......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A(本站推荐)

    泊秦淮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