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 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

时间:2019-05-13 03: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 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 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

第一篇: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 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

2011-05-11 08:40:00 南方日报网络版

走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新路,可能会影响发展速度,这就要做到“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在坚持好的前提下,能搞多快搞多快。“好”的前提下的“快”,是造福。没有“好”的“快”,可能是造孽。不“好”,宁可慢一些,也要保证“好”。坚持科学发展,“慢”也是成绩。

———汪 洋

9日至10日,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走进珠海、中山、江门,实地检查三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山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新能源、健康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比2008年增长65.9%、34.8%、93.8%。9日上午,与会代表考察了火炬开发区创新创意集聚中心、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明阳风电集团、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三旧”改造项目等,了解中山产业转型情况。

江门以LED、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9日下午,与会代表考察了南车项目、富华重工有限公司和台山核电站,加深了对江门转型之路的认识。

珠海按照“高端起步、双轮驱动、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高端发展、集约发展、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创了逆势而上、特色鲜明的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中航工业通用飞机珠海航空产业基地、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工地、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10日下午,汪洋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珠海、中山、江门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

汪洋指出,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这是结合广东实际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是实现幸福广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快转型升级,可以减少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有效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保证人民群众有更持久的幸福;可以增加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可以更好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让人民群众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幸福;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快转型升级的务实工作,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感受到干部风气的变化,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次召开巡回检查讲评活动就是推动珠三角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检查讲评,更好地落实国家“主题主线”要求,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汪洋充分肯定珠中江三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思路清晰、举措扎实、成效显现、趋势令人鼓舞,希望珠中江经济圈增强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先行先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大成绩,努力走出一条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汪洋说,30多年前,珠三角没资金、没技术、没市场、没人才,迫切需要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珠三角东岸在发展中形成了不惜代价、加快赶超的传统发展模式。这种选择对于30年前的珠三角东岸来说,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但发展到了今天,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深圳、东莞只干了30年,就面临“无地可用”的困境。珠中江应当坚决摒弃传统发展模式的老路,避免珠三角东岸一些地区曾经付出的沉痛代价,走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新路。一要坚持守住蓝天碧水的底线,用最低的土地消耗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二要坚持产业的高起点和高集聚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三要坚持同步解决发展中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汪洋强调,珠中江要走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新路,可能会影响发展速度,这就要做到“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在坚持好的前提下,能搞多快搞多快。“好”的前提下的“快”,是造福。没有“好”的“快”,可能是造孽。不“好”,宁可慢一些,也要保证“好”。坚持科学发展,“慢”也是成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必须先把经济总量做上去,广东领风气之先,在全国干得最“快”。但当前资源、环境和国际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家要求“好”的时候,如果广东能够下决心把“好”字摆在前面,从工作上而不是口号上坚持“好”,广东就可能会在科学发展上再领风气之先。这需要有决心,更需要有定力。希望广东能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再次赶上新加坡。我们曾经赶上的是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希望将来再次赶上的不仅是总量,而且还包括人均水平、人的幸福感、社会文明程度等。

黄华华说,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珠江口西岸要规模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做大做强主导行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定位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2010年绝大多数考核指标超额完成,产业规划和政策日益完善,产业高端化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绿色低碳特征明显,开放合作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黄华华要求珠中江努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产业转型新路。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撑。二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高端发展。三要狠抓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四要加快产业园区和专业镇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五要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协作水平。

省领导朱小丹、肖志恒、徐少华、张广宁、王宁生、林木声、刘昆、招玉芳、王珣章、姚志彬,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深圳市市长许勤以及其他珠三角7市市委书记、市长,省直有关部门、部分中央驻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浅议珠三角产业升级与转型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

浅议珠三角产业升级与转型

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迅速走过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但是,珠三角的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在目前世界经济下滑、地区人工成本上升、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及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这种大环境下。加快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有能力承接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型产业及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目前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一些经济发达大国的产业转型经验,人力资源的供给是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新的课题及挑战。

尽管珠三角已经初步成为全球性消费商品制造业基地,建立了数以千万计的工厂,组成了具有一定竟争力的消费品制造体系。但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缺乏自主品牌仍然是其主要特征,随着国内原材料及土地使用成本的上升、在金融风暴袭击下,这种类型的企业困境日趋明显。为此,从2008年期开始,由政府主导,将该类型企业逐步转移到有能力承接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型产业及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成了目前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一些经济发达大国的产业升级经验,人力资源的供给是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因素,但珠三角企业的人力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加快升级与转型的步伐,成功实现目标,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既然人才是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对其有效管理与开发,使之成为企业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坚实基础,这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

一、珠三角人力资源现状※

1、各类高端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广东省早期并不是我国的教育大省,长久以来,珠三角地区的高层次人才一直依靠外部输入,以支撑其发展,经过多年积累在总量方面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与长三角作对比,则处于相对的劣势。

首先,在高端人才数量和储备方面远落后于长三角,以归国留学人员目的地选择与高校数量作一简单比较。海外归国留学人员,选择长三角作为创业发展目的地的比例高达40%,而选持珠三角的只有28%;在高校数量方面更是相差悬殊,长三角拥有近120所高校(尚不包括安徽省部分城市的高校),而珠三角只有不到五十所。此外,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首的城市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所,而珠三角的双核城市——广州和深圳则数目寥寥。虽然近年来广东省也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由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等,但仍然不能满足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人才须求。

其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作为地区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直接推动者,其相对于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仍有很大的欠缺。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广东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14053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数目的12.9%。而上海、江苏、浙江的比例则分别为27.1%、17.86%、17.6%。

以上的数据表明,高端人才及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将会制约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2、地区人才分布不平衡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的原因,珠三角各地区之间的人才分布也存在不平衡现象。根据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的资料,将珠三角九个城市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当地常住人员比例列表如表1所示:

表1:珠三角九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当地常住人员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深圳、珠海和中山三城市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居珠三角各城市前列,相反地,广州,东莞二城市的三项指标均很小,这与其作为珠三角的重要经济地位不相符。

3、“普工”需求与供给仍然失衡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率先发展起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当时流行“东南西北中,打工到广东”的顺口溜。后来,随着长三角的崛起,很多“孔雀”纷纷飞向东南,使得珠三角的企业普遍感受到了用工的紧缺压力,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用工荒”。广东省政府虽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着力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等;但仍然难以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4、新劳动合同法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一向规范运作的企业并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它只是将市场化的成本法律化,但珠三角地区不规范用工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因此,很多过去在珠三角工作的人员不再选择返回广东。另外《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有一定能力和技术的人才都开始趋于稳定,他们已经不愿意随便跳槽了。那么随着这种观念和趋势的增强,市场上的中高层次人才流动性相对就会降低,这就无形之中会使得那些发展比较快、极待升级的企业,在中高层次人才招聘上遭遇来自市场的瓶颈。

二、产业升级与转型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要成功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并使之得到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审视地区的人力资源基础,出台利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调整地区教育体系,以实现地区人力资源的储备,为地区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升级或转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职业水平

产业升级与转型对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强学习,一方面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的学习,另一方面应加强企业所在产业的知识学习,深入了解企业所在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不但要开放思想,多走出去与同行进行交流,而且在行为也要开放,深入企业一线,掌握企业的运作需求,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文关怀,建立与员工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措施能够“对症施治”。此外,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学会多与高层进行沟通,既向高层传达管理理念,又要学会向高层获取政策支持。

2、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

竞争性是企业制定薪酬体系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企业留人亦如此。据《深圳商报》对64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员工流失的三大主要因素分别是薪酬(36%)、工作环境(30%)、长期激励(17%)。尽管近年来大部分企业已提高工资,但相比高昂的生活成本,其工资涨幅则变得微不足道。因此,企业应就薪酬、工作环境、长期激励等各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体系。

3、充分了解并落实政府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日常事务,如招聘、培训、考核、绩效考评等,更要了解政府出台的各项引进人才政策,筑好金巢引凤凰。当前,珠三角各城市已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包括入户、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内容。既对已制定的名项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其“深入人心”,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将政策落地,使引进的各路人才能安居乐业,为产业升级与转型作出贡献。

4、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产业升级与转型,必须加大各类技术方面的人才引进,尤其是行业领军人物的引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加强与高校、各类职业学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才能确保我们人才供给,使我们的企业在产品技术上处于领先位置。尤其是技术型方面的人才,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主要还是与我们教育方式有关,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真正学习的时间基本上只有两年,第一年是学习通识性的基础课,第二年是一些专业理论基础,而到第三年,由于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的心都散了。在这种方式下,自然也就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且心态还比较浮躁。而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不清,所以出来的“人才”也不是企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在这一方面,既需要学校自身反省,更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加强与之合作,以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技术人才。

战后台湾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台湾经济也经历了产业升级与转型,最终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转变为新兴工业化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的官、产、学三界一致认为,在这一成功的产业升级与转型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居功至伟。新加坡崛起的重要原因也在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技型人才。因此,对于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好好学习。

综上所述,珠三角产业升级与转型已拉开序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人才供给的部门,有责任为企业提供充足数量与高质量的各类人才,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成功,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制定长远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作者余文来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商

学院教授

王志球深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

篇名珠三角产业升级,HR路在何方?

网页2010-7-15

第三篇: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三年来取得的成绩,谋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8年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着力推动优质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刚才,拴根同志宣读了济源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稍后,省旅游局李延庆副局长和市委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感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指导帮助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旅游富民战略,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旅游服务,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市旅游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147.2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49.8%、年均增长16.6%,实现旅游收入55.9亿元、比2014年增长21.3亿元、年均增长20.5%。一是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持续加大土地供应、财政投入、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政策扶持力度,旅游业投资年均增长5.6%。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国土、交通、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过程,推动旅游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等各个领域协调统一,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二是旅游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旅游招商,强化旅游投资,王屋山道境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济水源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杭州金诚等知名企业相继到我市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全市各类景区景点8个,其中,4a级景区5家,王屋山景区通过省旅游局景观价值初审,5a级景区创建提速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星级酒店4家、非星级住宿单位631家。三是旅游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深化旅游对外开放合作,强化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全方位加大“愚公故里、传奇济源”营销推介力度,“一山一水一精神”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不断丰富山地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休憩、旅游演艺、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业态,积极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王屋山国际旅游登山节、中原餐饮博览会、黄河小浪底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等系列活动,荣获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济源市实验区、河南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济源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旅游服务管理持续改善。加快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开工建设南太行旅游公路,统筹推进景观廊道、乡村旅游道路、骑行绿道等项目建设,初步构建“快旅慢游”的交通格局。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数据中心、王屋山智慧景区指挥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深入开展旅游从业单位创星争先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发天坛砚、冬凌草、愚公老酒等特色产品,旅游商品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分局,推行“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有效维护了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五是旅游带动效应持续显现。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其中,2017年旅游业对经济贡献达7.2%。依托全域旅游促进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园林城镇”,五龙口、坡头入选全国特色景观名镇。积极推进旅游扶贫,探索实行旅游企业+农户、村级旅游发展公司等模式,带动群众稳定脱贫。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与“优质旅游”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旅游供给看:资源条块分割,整合度不够,旅游整合资源的能力远没有体现出来,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的协调机制;旅游项目储备不足,特色资源挖掘不够,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旅游产业低水平、同质化现象普遍。这一问题直接导致我市仍处于过境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据旅游部门抽样调查显示,过夜游每增加1个人次,至少会撬动一夜两餐240元的旅游消费,以及不可估量的夜间体验娱乐潜在消费,形成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至今,过夜游比率仅为30%左右,与省内成熟旅游目的地洛阳、开封等地市相比差距很大。从服务设施看:公共服务配套尚不完善,便利化的旅游服务设施不足,部分景区景点交通、供电、环境等设施仍然滞后,餐饮、住宿、购物、文化设施等各种必要的服务系统还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49个乡村旅游点,其中有生态停车场的仅有5个,停车场可容纳百辆以上车辆的仅有18个,垃圾、污水实现集中处理的仅有8个,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品质体验的需要。从市场主体看:旅游企业“弱、小、散”问题较为普遍,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和高质量的旅游人才,现有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旅游市场主体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突出表现在,全市还没有一家5a级景区,现有5家4a级景区中,尚无一家能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综合要素保障。同时,在市场监管方面,经营乱象仍然存在,旅游执法力度和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举措、改革创新,全力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全域旅游持续健康优质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关于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任务,刚才,拴根同志宣读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概括的讲,就是要抓好“三项创建”、优化“四个供给”。其中,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成功创建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2020年成功创建小浪底北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三项创建”是今后三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抓手,也是硬任务。希望相关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不折不扣坚决完成。现在已经是5月底,当务之急是全力备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据了解,6月份,国家旅游局将出台具体考核细则,7—8月份,就要启动验收工作,时间非常紧迫。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及时做好对上沟通衔接,了解掌握最新动态,抓紧查漏补缺,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举创建成功,为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三年攻坚开好头、起好步。关于全市整体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我着重强调五个方面。

(一)转变发展理念。

理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取决于观念的转变。一要强化大旅游意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发挥旅游业“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业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把济源市整个辖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全季节体验、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的思路,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整合规划、管理运作,实现产业全域覆盖、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市场全域营销,加快推动旅游发展从单纯的点线培育向整体的区域推进转变。二要强化规划意识。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先进理念、济源特色,兼顾传统产品、新兴业态,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特别是小浪底北岸新区北接市区,南邻黄河,处于济源和洛阳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定要立足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做好旅游总体规划,立足资源优势,设计开发独具特色、高端优质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加快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吸引力。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规划编制执行,统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快形成济源整体旅游形象。三要强化融合意识。要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科技、旅游与城镇、旅游与农业等融合发展,推动部门联合、行业融合,发掘旅游业发展潜力,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要积极推动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要素的旅游产业内部整合完善,让旅游产品更复合、旅游功能更综合,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四要强化开放意识。开放合作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由之路,要把济源旅游放到全国、全省以及周边地区这些大环境中去考虑、谋划、推进。尤其是要加强与洛阳、焦作、晋城等市的合作。去年,洛阳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40亿元,焦作接待游客4695.2万人次,旅游收入386.13亿元,晋城接待游客48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4.6亿元,周边城市的旅游业都比较发达,这也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要树立开放合作理念,把周边城市作为旅游宣传的重点目标,争取短时间内,我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实现大幅提升。

(二)优化发展结构。

结构优化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档次的重要手段。一要优化空间结构。要依托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推动“两带”与周边区域内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增强旅游整体合力。要在撬动淡季游上做好文章,想方设法克服季节上的短板,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开发一些项目,加快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摘、冬玩雪”的四季旅游发展格局。二要优化产品结构。继续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加快实施天坛顶综合提升、王母洞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全力推动王屋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小浪底北岸新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引领济源旅游转型发展的“领头雁”。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省级旅游标准化景区、旅游标准化企业,争创国家级旅游标准化市。三要优化客源结构。进一步巩固豫晋陕周边市场,拓展京津冀、长三角中远程市场,开发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入境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景区配套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实施入境便利化政策等举措,提高省外、境外游客的比重。四要优化消费结构。目前,我市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门票收入。要积极推进“两升两降一盘活”,重点实施“济源味道”“济源礼物”“济源民宿”“济源娱乐”四大提升工程,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商品,提升购物消费比重;通过建设美食街区,提升餐饮消费比重;通过丰富景区产品供给,降低门票收入比重;通过推出优惠政策,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通过推广分享住宿经济模式,盘活旅游住宿业。

(三)增强发展动能。

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演进规律,加快从资源依赖向科技创新转变、从效益优先向环境优先转变、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从景区单一带动向全域旅游带动转变。一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旅游大数据应用,更加准确地把握游客需求,更加精准地开展市场营销,更加高效地开展行业监管,更加周到地为游客服务。要加强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绿色化、创意化、体验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加快地理信息技术在旅游资源监控、环境承载等领域的应用,提升旅游开发的科学化水平。二要加大旅游新业态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着力打造更多的旅游特色小镇、高品质休闲旅游街区、精品民宿客栈、温泉旅游区、滑雪旅游区、旅游演艺节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快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三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旅游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也会倒逼生态环境改善。要坚持全域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扩大生态建设投资,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大力推广使用乡土树种,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近自然度,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旅游规划建设全过程,把节能减排作为旅游发展的硬任务,推动绿色旅游开发。要提高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

(四)厚植发展优势。

优势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不突出优势、不厚植优势,优势也会变劣势。一要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全域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近年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优势。要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基站、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重点推进“六小工程”建设,确保每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好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要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要积极推进旅游特色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提升乡村旅游接待量。要提高建设标准,尤其要注重卫生条件提升,切实满足城市人到乡村消费的各项需求。二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挖掘不深、整合不足,体验式、生活型、创新性、主题式旅游产品的策划与深度开发不够,导致我市文化旅游有说头、缺看头、少玩头,吸引力不强、回头客少。要深入挖掘我市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文化、道文化、济水文化、创世文化、卢仝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名景、名品、名店,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推动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全国文化旅游高地。三要推动康养旅游提速发展。要发挥我市中医药、温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医药康疗、运动康体、休闲养生等康养旅游产业,重点打造小浪底养生养老产业集群。依托全国篮球城市品牌,谋划精品赛事,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综合体项目,推动健身和旅游活动融合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康体健身需求。四要提升旅游交通可进入性。要开展旅游交通“织网”行动,切实解决核心景区之间交通方式衔接不紧、未形成环线、主干道到景区“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同步完善旅游公路交通网络、自驾车旅居车交通服务。重点提升全市5家4a级景区之间的道路连通性,打造旅游风景廊道,通过旅游交通建设,架起“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纽带。

(五)补齐发展短板。

我市旅游业的短板主要在于旅游企业块头小、旅游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一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要鼓励市内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投资落户我市,实现与本地企业融合发展。要引导我市房地产、文化等传统企业跨界转型,打造一批新兴跨界旅游企业。二要做靓旅游形象品牌。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万里茶道”国际线路,积极争取纳入我省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大“愚公故里、传奇济源”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叫响“一山一水一精神”文化旅游品牌。要精心组织策划旅游节庆项目,持续办好王屋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小浪底黄河旅游文化节等特色节会活动,进一步提升济源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网点、公共休闲场所、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加大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委托第三方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进一步找准工作差距和着力点,补齐服务短板,提升服务水平。

三、完善措施,加强保障,确保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任务落实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涉及行业多、部门广,组织协调的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在全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济源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市旅发委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强化综合指导、构建联动格局,统筹协调和及时研究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发挥职能职责作用。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同配合、主动有效服务,在编制规划、研究政策、落实项目、争取资金等方面都要兼顾旅游发展需要,加快形成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要坚持用市场的办法筹集资金,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旅游企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旅游、度假旅游、自驾旅游等高成长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密切跟进近年来签署的旅游项目合作协议,特别是要盯住小浪底空铁等项目,争取资金早到位、项目早落地。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厅局的沟通对接,在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创建、旅游扶贫等领域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综合扶持政策,周密制定重点景区建设、精品线路打造、品牌产品开发等专项扶持政策,构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旅游政策体系,发挥好政策的聚合效应和引导作用。要注重对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和维护,景点不分大小,都要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善待每一个游客,不能让个别商家的不良行为给我市的旅游形象抹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要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的良好市场秩序。

四要严肃督查考核。要把旅游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考核机制在促进旅游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督查局要对各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督查,对工作不重视、职责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要追究责任,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志们,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系济源未来发展大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指导帮助下,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奋力开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济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同志宣读了《××的通知》,X局长、X厅长分别就加强化工企业“打非治违”、转型升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了部署,要求明确,任务具体,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紧迫感

化工产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不断带动和促进着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化工大省,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其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二十四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是我国重要化工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大系列”为主体,石油加工、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六大板块”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2014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XX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万亿元、利税XX亿元、利润XX亿元,各项指标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全国化工行业的比重均在五分之一左右,化工产业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化工产业中有很多属于易燃易爆易中毒和危险源众多的高危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能相对过剩矛盾逐步显现,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特别近两年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我省炼油产能利用率不足XX%、轮胎约XX%、烧碱约XX%。部分行业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多数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行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我省化工行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原创性的技术、产品较少,对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仍以中低端、大宗基础品种为主,高端产品短缺,并且产品雷同、工艺雷同等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我省化工园区布局分散,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偏低、特色不突出,园区化发展水平与化工大省的地位不相称。还有大批化工企业分散在城区和居民区,自身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冲突。四是资源、能源、安全、环保等约束日益强化,行业发展环境趋紧。我国原油、天然气、钾资源、天然橡胶等大宗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石油化工、化肥、盐化工、橡胶加工等资源、能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资源、能源等瓶颈约束尤为突出。另外,由于公众对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让人谈“化”色变,严重影响了产业形象。今年以来,我省危险化学品发生多起较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一定程度人员伤亡,给我省带来了重大负面影响。到了必须痛下决心进行整治的时候了,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十分必要和迫切。

因此,省政府出台《关于XX意见》,确定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化工企业“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持续推动以提升安全生产条件、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我省化工产业发展水平。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化工行业“打非治违”和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决打好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和主动仗。

二、明确整治重点,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意见》中提出了七项重点整治任务,用三年左右时间,共分四个阶段实施。如何落实好这七项重点整治任务,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要把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位,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转型升级任务全面顺利完成。我就做好几项重点工作再强调一下:

(一)搞好排查摸底,迅速启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一是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对化工企业底数要清,到底全省、每个市、每个县(市、区)有多少家化工企业,化工生产企业的基本现状是个什么样子。

化工产业行业分类多,生产制造就有XX多个行业小类;全球产品种类有XX万X千多种,我省有上万种,危化品有XX个品名,××有XX个;企业数量庞大,化工生产数省统计局仅有规模以上的,据工商登记的化工生产企业有XX万多家。底数情况很难说清,为此,根据XX的省长要求,XX月2日省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文,摸底化工生产企业、化工园区(集中区)以及需要搬迁企业和村居的情况。目前大部分数据情况还没有报上来。各市初步摸底全省化工生产企业就超过XX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XX多家。还需要进一步扎实工作,尽快摸清底数。只有底数清楚了,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支撑。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复杂、专业性强,排查摸底这项工作需要基层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希望各市、县(市、区)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尽快落实到位,全面查清现有化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希望各市汇总排查摸底情况,做到“一县一册”,经各市政府负责同志审核签字后,争取在12月底前把摸底的化工企业情况上报省化工转型办。

二是各市、县(市、区)在排查摸底化工企业底数的同时,就要快速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顿集中行动,从产业政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以及技术条件、人员资质、选址定点、土地利用、质量效益、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等方面,对辖区内化工企业逐一排查摸底,做到不留盲区、不漏一企,对非法化工企业和违规化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对非法设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条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化工企业,依法坚决予以关闭。

该停产整顿的立即停产整顿,该补办手续的抓紧补办手续。各市、县(市、区)都要力争在春节前从速消除一批安全隐患。

三是各市、县(市、区)要结合排查摸底和“打非治违”专项治理,要制定各地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落实方案。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推进,省有关部门,针对制约化工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关键因素,制定出本部门和本系统的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各阶段各有重点侧重,要压茬进行,交叉开展,时间进度服从质量效果。“打非治违”、隐患整改要贯穿全过程。“打非治违”要与全省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措施,依法查处,尽快见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调度情况,及时向省化工转型办报送“打非治违”行动开展情况。各市于20XX年1月底前上报制定的具体落实方案,6月底前上报“打非治违”情况。

(二)把好项目入口,从源头控制,逐步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转变过去发展经济的一些老思维,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要把经济发展理念转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把好审批关口,从源头控制新增高风险化工项目。一方面切实把好审批关口,从源头上把控好新增高风险化工项目。严格危险化学品项目准入门槛,从严审查新上项目的条件和手续,严禁投资新上淘汰类、限制类化工项目,严格限制××剧毒化学品项目,从源头上杜绝工艺装备落后、安全环保隐患大、产品档次低的化工项目。另一方面鼓励发展产品档次高、工艺技术装备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工项目,鼓励发展为我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原材料支撑的化工新材料项目,提高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以高水平的新增产能带动整体发展层次提升。

(三)认真开展评级评价,探索建立优胜劣汰长效机制

根据X副省长的要求,借鉴东营市对化工企业开展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的先行先试经验,省安监局、省环保厅和省节能办分别制定了全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评级标准以及产业政策、土地使用、产品质量、社会贡献、发展潜力等五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所有化工企业进行评级评价(简称“三评级一评价”)。这些指标是安全、环保和节能等部门根据各自领域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积累,设定了一些较先进、较高水平的指标或某些最低限值要求的指标,这些指标实际就是对化工企业进行全身体检的一把标尺,形象点说就像我们体检的各种正常指标数值,目的就是通过对化工企业参照这些指标逐一进行检查诊断,为每个企业的健康打分,评出“优”“中”“差”三个等次。通过评级评价实施三个“一批”,即“优”的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中”的企业规范提升一批,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善提升;“差”的企业关闭淘汰一批,先进行整改,经整改后仍未达到法定条件的,依法予以关停淘汰。企业要主动对照这些指标自查,与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提升。当然这项工作也算一项创新的举措,化工行业先行试点,效果如何还要在实践过程中检验,也可以不断进行完善,效果好的话,也可以在其他行业推广。同时,在评级评价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完善化工企业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台账,依法规范监管。

评级评价这项工作应该说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要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X左右家企业的评级评价,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应在排查摸底和“打非治违”的基础上,先扫清一批非法企业,在企业自评的基础上,各市县要鼓励、督促自评不达标的低端企业主动退出化工行业。对剩下的化工企业开展“三评级一评价”,评级评价要借用专家和社会中介的力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分批次进行,建立信息全面、数据准确的“三评级一评价”档案。201X年3月底前,各市、县(市、区)要根据不同评级评价结果,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做到“一企一策”,敦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经限期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通过安全、环保和节能这三个倒逼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全省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四)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步伐,提升化工园区建设管理水平

一是要积极稳妥推动企业入园搬迁。

XX事故后,各地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大大提速。省政府要求,我省危化品企业必须进入专门的化工园区(集中区),原则上201X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搬迁、转产或关闭;三年内确实完不成的,要“近限远迁”,明确规划和实施期限,同时不得扩大产能运营规模。企业的搬迁不是说搬就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看来,搬不搬没有选择余地。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也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硬骨头”,各地和企业不要心存幻想。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办法,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时间进度,下定决心,稳步推进化工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对化工园区(集中区)内的部分交叉“插花”村居,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尽快搬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出台财政、土地、就业等配套政策,鼓励化工企业搬迁或就地转产,并做好职工和百姓安置工作。

二是要提高化工园区管理水平。

这次《意见》中明确授权各市政府对化工园区(集中区)进行确认公布和批准新设。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化工园区(集中区)的规范条件,抓紧对现有化工园区(集中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重新审核公布,或按规范条件要求批准新设。要做好化工园区(集中区)的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评价等论证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环保等要求加强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要定期开展化工园区(集中区)管理和运行情况考核;凡考核不达标的,应当限期整改或实行项目限批。要督促园区内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环保、节能主体责任,提高园区本质安全水平。省化工转型办要深入调研,摸清全省化工园区(集中区)的现状,指导各市开展化工园区(集中区)重新认定和规划布局工作。

三是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

截至XX月底,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已从各地上报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中遴选了X批XX个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总投资XX亿元。我省共有XX个项目入选,总投资XX多亿元。但从各市情况看,这项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有的市还不够重视。近期,国家已放宽了项目开工年限要求,对20XX

年以前开工的项目,只要进度不超过XX%,也将纳入支持范围。项目投资限制由以往设定的XX

亿元,放宽到XX亿元以上,以推进中小企业的搬迁改造。上个X,工信部正在组织上报危化品搬迁改造需求项目,拟建立全国搬迁项目需求库。各市要高度重视,抓住用好政策机遇,做好危化品企业搬迁工作,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步伐。

提高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化工企业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省安监局和省环保厅会上也做了部署安排,不再细说。总之,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切实发挥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主体责任,充分运用倒逼机制,加快我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协调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意见》中总体要求目标、重点整治任务、实施方法步骤都非常清晰、非常明确、非常具体,这些任务目标也是非常艰巨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做好长期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需要常抓不懈。要完成全省化工转型升级的任务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汇集各方资源,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扎实推进,才能尽快见到实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加强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建立由分管领导同志为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有XX个成员单位。刚才××主任宣读了《关于公布××通知》。各市、县(市、区)都要尽快建立相应机制并明确牵头部门,上下统筹协调,确保工作实效。目前省化工转型办已集中办公开展工作,今后要加强对各市地的工作指导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高效健康进行。

(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要坚持全省统一部署、市县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市、县(市、区)政府统一组织开展。严格落实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主体责任,建立有目标、有任务、有考核、有奖惩的责任体系。各市县要结合排查摸底和“打非治违”专项治理,抓紧制定本地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落实方案。省直有关部门也要针对制约化工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关键因素,制定出本部门、本系统的集中行动实施方案。

(三)完善措施,综合施策。

要积极用好财政、土地、就业等优惠政策,鼓励化工企业搬迁或就地转产,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充分运用相关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支持重点化工企业隐患整改和污染治理,加快转型升级。各市县要统筹整合用好各方资源,对辖区内关闭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拆除、危险废物处置、原生产场地环境修复等给予支持;对主动实施关停、搬迁的化工企业予以奖励。

(四)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省化工转型办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检查,对各地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各级化工转型推进部门要以“三严三实”作风开展工作,采取暗查暗访、随机抽查、“回头看”检查以及联合执法、公布“XXX名单”、集中曝光警示和约谈相关负责人等多种方式,推动工作落实。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及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和政策解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化工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为安全清洁、绿色低碳、集约集聚、创新高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这次会议后,请各市各部门参会人员及时将会议情况向市政府、省直部门党组进行专题汇报,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关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和成立工作机制情况,请各市各部门于XX月XX日前报省化工转型办。

第五篇: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跑遍了四个县市区和X高新区,并不是因为“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白天大家集中观摩了产业转型升级的11个项目,晚上我们又接着召开推进会,目的是深入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增添信心,更要找准差距增强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一体聚焦、同向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打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刚才,各县市区、X高新区作了表态发言;七大板块牵头市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下来后要认真抓好落实。对于下一步工作如何抓?刚才,大家讲了很好的意见,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十大工业产业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既是解决发展“近忧”也是解决发展“远虑”的战略行动。各县市区、各园区、各板块牵头部门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上手、亲自推动,分管领导抓具体抓深入,下大力解决抓工作“浮在面上”“一般化”“简单化”等问题。从这次会议开始,原则上市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由李恒超同志牵头,抓紧谋划、早作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时召开下一次现场观摩会;市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各板块牵头市领导每月召开一次调度分析会,各板块牵头部门实行一周一调度,并按月形成情况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市政府将作为执行不力落实不力行为进行全市通报。调度分析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每次会议都要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通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扎扎实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尤其不能掩盖问题,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玩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要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市县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其精力主要放在研究落实产业转型升级上,同时还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支持他们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真正发挥好统筹调度作用。各板块牵头部门也要优化配置人员力量,切实把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工作中来。今天会后,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抓紧建立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板块牵头部门、与各县市区和各园区的联络机制,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调整变动,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对接畅通高效。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项目是核心、企业是主体、园区是平台,必须紧紧扭住这三个发力点。项目推进方面,要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盯中央和省的政策走向、项目取向、资金投向,针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方向,抓紧谋划一批明年实施的项目和梳理“十四五”期间的项目计划。对今年计划建成的31个项目,牵头部门和所在县市区要加大调度频次,市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纳入调度台账、统筹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预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按照“四+”“五区”和央企招商的部署要求,找准目标企业,强化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和“五区”联动招商,确保每个产业板块每年实实在在落地3个以上项目。各开发区、园区主要负责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积极主动跑、千方百计招,下大力引进更多优强企业入驻。企业发展方面,要坚持稳存量,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忧,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兑现好各项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真金白银助企纾困,让现有企业不仅在大疫之年能够生存下去,而且力争发展得更好。要坚持扩增量,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清理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让更多企业招引进来、成长起来。要坚持促合作,切实把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的经验总结好、把成果运用好,认真研究下一届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的举办形式,创新企业现场观摩、一对一接洽等方式,解决好企业间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市内企业技术互鉴、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实现抱团发展。园区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要素保障,让企业进得来、稳得住。各园区要加大标准厂房清理力度,对不履行招商协议,吃优惠、圈地占房的企业,该清退的坚决清退;对发展前景不好,难以生存的“僵尸企业”,要积极做工作劝其退出。要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解决好新建项目土地供应不足和大量土地闲置的矛盾,千方百计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X高新区在清理盘活存量土地和标准厂房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其他经开区和园区要认真学习借鉴,有效解决好土地保障问题。今年9月21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9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名单,明确其享受省级工业园区相关政策。水月、大河、盘南和发耳四个园区位列其中,要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支持,推动主导产业加快聚集,着力打造成为竞争力突出的特色工业园区。

第三,抓具体抓深入,进一步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角度研究确定的,各级各部门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抓好落实,但绝不是简单比照、不能墨守成规。对各县市区、各园区来讲,并不是要求大家产业转型升级样样都有、全面发展,而是要按照全市产业布局,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找准产业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和主导产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把产业转型升级所有环节都聚集在X是不可能的,核心是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形成X的独特竞争优势。比如,水城经开区要聚焦铝及铝加工、玄武岩纤维新材料、锰锂新能源电池三大产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钟山区、X高新区要把纺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做好引领和示范;红果经开区要紧盯农产品加工、煤机制造和物联网等产业,抓住关键环节攻坚突破,等等。现在市内煤机装备需求大,虽然没有纳入产业转型升级,但有关县市区、园区完全可以把煤机制造产业发展起来,通过借力发展、系统集成,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对市直牵头部门来讲,要在研究产业、谋划产业、推动产业上做到精而专,对牵头板块的整体布局、发展思路和突破口、着力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既不能懵懵懂懂不作为,也不能简单凑数、应付交差。比如纺织板块,下一步要研究如何按照“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多区联动、组群发展”的思路,把产业做起来,把短板补起来。又如农产品加工板块,要在加工和市场销售方面取得突破,把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上去,而不是把农产品加工抓成大农业。再如现代物流板块,其他六大产业板块发展壮大,需要强大的物流服务和保障,要研究如何对应其他产业的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专业化的物流枢纽和园区,实现耦合发展。

第四,完善考核体系,进一步解决好“指挥棒”的问题。去年市政府印发了7个产业板块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分别明确了各板块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但从目前调度情况看,指标的设置、目标的确定还不够科学、合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1+7”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真正形成一体聚焦、同向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格局。一要建立健全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其他板块牵头部门和市统计局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调研,精心编制好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二要建立健全7个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的分块指标体系。各板块牵头市领导要强化统筹调度,牵头部门要加强沟通联动,围绕综合指标体系,结合各自产业板块发展实际、产业特点、工作重点,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指标。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突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和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高质量发展。1个综合指标体系、7个分块指标体系要于今年10月底前研究提出并报市政府,11月上旬制定完成。市政府审定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据此制定考核办法,从明年起对各县市区、各园区、各板块牵头部门进行考核。今天参会的还有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大家通过观摩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继续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等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共同培育和共享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下载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 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检查讲评会 汪洋黄华华发表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