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荣代市长在全市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11: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蔚荣代市长在全市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蔚荣代市长在全市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

第一篇:吴蔚荣代市长在全市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

一、以产业集群提升和“质量强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和台州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叠加共振的结果,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不少内部原因。我们面临的既是经济调整期,又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能不能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就是看我们能不能按照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促进台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到企业去调研时,经常有企业的负责同志和我们讲,转型升级是发展方向,企业自身也很想转型升级,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来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我看,产业集群提升和“质量强市”建设,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这是两个关节点,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产业集群提升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质量强市”建设是衡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杆。改革开放以来,台州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一乡一品”模式的块状经济逐步成为支撑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并占到我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这些块状经济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台州当年的块状经济发展是全省的典型,全省各地也纷纷到台州来取发展块状经济的经。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市块状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块状经济“低、散、弱”的低端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是产业层次低。块状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比重相对其他较发达地区比较低。二是组织结构散。传统块状经济中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少,大量中小企业同质同类恶性竞争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创新能力弱。我市大企业大集团相对缺乏,决定了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较弱,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块状经济甚至呈现出“四低”式增长陷阱(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从产业质量层次和产品质量档次角度来看,尽管我市“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但总体而言,我市大多数块状经济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质量和品牌竞争优势。许多产品仍存在总体装备水平不高,产品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质量技术保障水平不强的现象,出现质量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贴牌生产依存度高等问题。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在这一点上,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

推进产业集群提升和“质量强市”建设,要始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传统和新兴两大领域,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主导地位。立足当前,就是要加快我市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在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我市几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集群品牌已初步显现,但还不够。着眼长远,就是要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培育,我们还要下更大的功夫。从台州来看,基础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不能忽视,这是一个方向。在争夺经济新的制高点上,美国把重点放在新能源上,不是凭空的。前一轮经济的制高点,美国主要放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上,新的一轮,美国奥巴马政府是在新能源的培育和发展上下了大功夫的。我们要紧紧盯住世界潮流。台州在新能源的培育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有些企业发展还是不错的,比如公元科技,有2000多个系列产品,能源转化率大约达到了16.8%,比一般的企业14%左右要高得多,光伏产业技术先进,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又如,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发电量3900KW,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虽然与排名世界第一的法国(发电量为24万KW)、排名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发电量为1万KW)差距很大,但基础是存在的。在产业集群培育上,着眼长远的事,打基础的积累性的工作,我们还是要很努力地去做。只有现在盯紧了、盯牢了、去做了,今后才不会落伍。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就是要努力形成我市产业集群的六大竞争优势: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努力提高我市产业集群的六大市场话语权,即产品规模为主的定价话语权,基地掌控为主的原料话语权,关键部件为主的设备话语权,行业标准为主的品牌话语权,研发创新为主的技术话语权,销售渠道为主的销售话语权。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努力实现我市产业集群提升和“质量强市”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关于产业集群提升和“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刚才选凌同志已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请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四方面的工作原则,完善三方面的保障机制。

四方面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原则。企业和政府各自要发挥优势,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政府主要是创造环境、搞好规划、打造平台、政策扶持。企业就是要通过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和能力提升,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二是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要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突破,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看准了的,该把资源集中起来使用的,就是要集中起来使用。所谓“加大力度”,就是集中资源。要把行政、政策等资源向 36 个县域层面转型升级示范块状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关键点进行集中,取得突破。三是坚持存量优化、增量带动原则。一方面,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进行存量优化,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强标准引领、品牌带动、管理创新,提升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拉动、增量推动,注重龙头项目、关键项目的引进,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这里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好台州沿海产业带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主平台作用。主平台搭建非常重要。只有好的平台搭建起来了,才能引进好的产业项目,才能让企业落户。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更要高起点谋划产业项目,坚持“择优选大,宁缺勿滥”,重视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避免低水平扩张,特别是在引进世界500 强、央企、军企、大型国企上有更大的作为。从软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的干部要有一股子劲,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从硬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注重产业招商,现在的招商和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招商完全不一样,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大大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招商不仅是看土地成本,更重要的是看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集群具有极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物流输送能力,所以我们抓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是抓到了点子上。四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要遵循不同块状经济发展和提升路径的内在规律,按照各自的内容和要求加大提升力度,促使其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三方面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各级政府要把产业集群提升和“质量强市”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抓工业经济发展、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形成领导重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合力推进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机制。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政策,“一企一策”也需要,但要尽量少。要重视政策杠杆和导向作用,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技术改造、科技等政策措施,加大奖励支持力度。对产业集群提升的支持重点要体现在战略规划研究、重大投资项目、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区域品牌和公共信息咨询交流平台建设等工作上。对“质量强市”建设的支持重点要体现在标准化、品牌、质量赶超、质量抽查、民生计量等工作上,要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对假冒伪劣产品必须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强化全市上下的转型升级意识和质量理念,营造氛围,推进工作。

第二篇: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王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亿龙

(2009年12月30日)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文化建设,动员部署文化强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强市建设非常重视,前段时间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了系统调研,形成了《怀化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和《怀化市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10-2012年)》两个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12月18目,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问题。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

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各级党委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唱响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主旋律,凝聚了发展共识,促进了观念更新,激发了创业激情。全市上下对市委提出的“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和“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决定,认识高度统一,力量空前凝聚,合力极大增强,形成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奋力争先、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5%和969毛,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8个、农家书屋473个,发展农民业余剧团274个,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村报栏工程惠及全市809毛以上的行政村,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逐步实行免费开放。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公共图书馆、报业中心等重点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出版印刷、广播影视、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音像制品、工艺美术、艺术培训等十大产业门类,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兴业态来势喜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昌顺雪峰书市、怀化音像城飞银河福兴数码城三大专业市场领先湖南西部,广电收入突破亿元,出版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河西印刷科技工业园初具规模。“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

文化品牌不断涌现。通过充分挖掘飞精心培育,和平文化、洪商文化、稻作文化、福寿文化、屈原文化、炎帝文化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初步形成,沉水号子、锥戏飞辰河高腔、阳戏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长篇小说《苍山如海》、歌曲《喜鹊窝》以及与潇影集团联合拍摄的电影《袁隆平》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小说《红魂灵机歌曲《伺乡小歌台》、《和和美美一家亲》等5件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咯罗打打》代表湖南赴日本参加世博会演出,老年舞蹈《婆婆辣》参加奥运前夕文艺专场演出。同时,怀化独特的“文化土壤”,培养造就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文学、艺术专家,画家易图境,作家向本贵、邓宏顺,作词家廖泽川,书法家李沉和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倍受关注的怀化文化现象,增添了怀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了怀化的对外影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市文化体制机制不活、产业实力不强、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文化强市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始终担当导向和推动重任。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文化建设,事关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政治建设的理论根基和思想保证,事关社会建设和谐理念的确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怀化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为推动怀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态势日益明显,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二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特别是文化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带来了文化发展的新飞跃。三是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点。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具有抚慰心灵、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能蓬勃发展,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百老汇”的崛起,以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普遍下滑情况下文化产业的逆势上扬,都说明经济困难时期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趋势,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怀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怀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文化的作用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上O特别是表现在对人的素质的提升上,这是最关键的O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结底都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准、专业素养、精神境界,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熏陶来提升,通过“以文化人”来实现。思想文化是更内在飞更持久、更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软实力“其实是发展的”硬功夫“。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文化强市步伐。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O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快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O 能否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不仅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危。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人们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渴求,利用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趋势,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极力推行意识形态新战略,兜售其价值观,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不断翻新,与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企图达到对我”柔性颠覆“的目的O我们务必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O

三、紧紧抓住文化强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按照这个总体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着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O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断打牢我党执政的思想基础O巩固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理论宣传和应用性理论研究,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O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飞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O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大力繁荣文化事业O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飞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规划和建设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怀化形象的标志性基础文化设施O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优先安排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县级图书馆、乡村文化设施条件。继续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O全面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支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O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重抓好戏剧、影视、美术、歌曲、舞蹈、小说等艺术创作,培育一批国家、全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打造一批在五省(市、区)接边地区有影响力、具有怀化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O继续扩大”五下乡“、演艺惠民等活动的覆盖面,积极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O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效益,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O怀化文作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O各级各部门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进一步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实力O要科学规划文化产业O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使之更加科学,更有操作性O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整体联动的发展局面O要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O围绕

做大做强新闻传媒飞出版物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等五大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整合力度,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整合,积极组建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O同时,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大引进、扶持和推进力度,鼓励支持科研单位飞大专院校和文化企业联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支持引进文化创意、动浸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O要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今后三年,要切实抓好河西包装印刷科技工业园、怀化报业传媒中心、市文化物流市场、市影剧中心、中国湘西文化村、怀化湘商文化科技产业园、老街坊古玩市场、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基地、通道伺族文化旅游基地、沉陵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基地、洪商影视文化传播基地、洪江市古黔城影视传播基地、杨村”农家乐“休闲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O要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O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引进外资共同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动社会民众兴

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O

4、努力培养文化领军人才O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市之本。要立足现有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培养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O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懂产业发展,又熟悉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人才O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无形资产飞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机制,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给予重奖,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O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O

5、强力推动文化领域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一方面,要加快文化领域各项改革。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完成发行放映单位和市直文艺院团的

转企改制O坚持管办分开、局台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广电系统改革O科学界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职能O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O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行政审批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O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领域发展方式O重点是要在文化原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文化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O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五溪文化,结合富民强市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思想内涵O利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切实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借助国内外电视节、艺术节、博览会等平台,推介怀化文化产品与服务。

四、切实加强对文化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文化强市是全民共建、共享的伟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建设文化强市的强大合力。

强化组织保障O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对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鹏飞同志担任组长,成立相应工作机构O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

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格

主L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主力军作用,并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发改、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搞好服务。

强化政策保障O政策是加快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O要认真落实国家和全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特别是在人员安置、养老保险、不良资产核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认真实施全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加

强对文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研究,确保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O

强化投入保障O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引导的投入,2010年市里设立100万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资金投入到位;各县(市、区)要切实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到位O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面向文化企业开发金融产品,开辟文化发展贷款绿色通道,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并购融资;积极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探索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飞版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的方式,支持发展前景好的新兴文化业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

同志们,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团结拼搏,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怀化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XXX

(2006年8月1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市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响亮提出了“推进工业强市、实现工业翻两番”的目标,为“十一五”XX工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把筹办明年全省工业工作会的重任交给XX,更加坚定了我们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是省委、省政府对XX的鞭策和鼓舞。保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1—7月,全市狠抓工业政策措施的落实,着力发展“三个一批”,努力发展一批大企业、一批大产业、一批大品牌,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一是工业总量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增长31.5%,同比快4.0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二是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43亿元,增长60.4%,其中完成技改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162个,其中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三是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全市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全市统计的6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累计产量增幅超过30%的有21种,占35%。产品销售趋旺,实现销售产值86.0亿元,产销率为98.5%。四是主要行业生产增速加快。三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54亿元,同比增长33.0%。五是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园区投入不断增加,工业园区和集中区道路、供水、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加快,全市重点发展工业园区10个。

尽管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但我市工业经济无论是总量、发展速度还是发展后劲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工业运行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工业的意识还不够强。昨天,保华书记和我接待了山东省滨州市市长率领的26人考察团,到XX考察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山东省滨州市人口360万,去年的GDp达600多亿,地方财政收入40多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62%,而我市去年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8%,差距很大。相比之下,我市发展工业的观念还不能适应跨越发展的需要。

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射洪、大英、创新工业园区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其他区县基础要差一些;产业发展不均衡,具体体现在我市三大产业上,仅以纺织为例,去年我市的纺织占全省的1/5,纺纱产量是60万纱锭,山东省滨州市的纺纱产量是800万纱锭。由此可见,我市的食品、纺织、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优势不明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三是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较低。1—6月,全市工业企业入库地方税收仅4708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15%,列全省市州第16位。而德阳市工业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高达46.0%,比我市高30个百分点,自贡市占30.4%,比我市高14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企业效益不好。与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相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呈下滑趋势。据初步统计,1—7月,利润增速仅为20.0%,低于全省水平。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到1384.0万元,同比增长219.0%;亏损面达到7.92%。

五是大产业、大企业发展不足。德阳市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支撑了全市经济大半壁江山。我市确定的五大优势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市场占有量还不高。目前各市州对打造百亿元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绵阳市提出要建5户创建百亿元企业,德阳市也提出要建5户百亿元企业,而今年我市还没有一个过百亿企业。缺乏大产业、大企业支撑,我们与先进地区差距将越拉越大,发展后劲将减弱。

六是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明显。1—7月,全省金融机构贷款增长12.2%,我市仅增长6.4%,一些企业项目资金、流动资金短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矛盾突出,当前抗旱的电力需要也导致一些企业压产减产。

二、咬定目标,自加压力,把主攻工业作为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贯彻市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着眼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对“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作了调整,使全市推进工业强市的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发展要努力实现“工业总量翻番、两个双百亿产业、两个百亿企业、四个百亿园区”的总体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三年翻番,力争五年翻两番,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大力发展食品、化工、纺织服装、机电配套、制药等五大优势产业,将化工、食品两个产业培育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以上的产业;将高金食品、盛马化工培育为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市创新工业园区、大英工业集中发展区、射洪沱牌工业城、美丰工业城等四个工业园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确保全市每年投资上千万元的新开工工业项目达到80个以上,确保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工业用地不低于30%,确保工业累计投资占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45%以上;力争“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狠抓项目、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市所有工业发展目标务必提前超额完成。要以5大产业为重点,以21个亿元企业为依托,确保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7%,实现在全省“保五争四”排位目标,工业企业产销率实现在全省“保三争二”的排位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2.0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9.0亿元;争取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户,达到27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户,达到230户。

要实现上述目标,有困难也有压力,但也有发展的机遇和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工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向西部倾斜,为我市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带来了更大的机会。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我市列为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和大城市发展规划,为我市加快工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我们具备提出和实现更高目标的坚实基础。我市区位优势已经凸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将成为吸引工业投资的一大优势。拥有4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5件省级著名商标的品牌优势,工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再添措施,苦干实干,千方百计推进全市工业发展

道明副书记来XX视察时讲:“现在XX工业发展是到了‘加把柴、烧把火’的时候了。”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就是号令,目标就是压力。市政府将和各区县、园区签定目标责任书,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全力以赴打好下半年工业工作攻坚战。

(一)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就没有工业发展的大突破。一是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项目首位意识。抓项目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政府各部门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全市上下要形成千辛万苦跑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新局面,要把对上能争取国家、省上更多投入,对左右、对下能更多地招商引资,启动社会民间投资作为目标,形成激励机制,实现全年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80个,力争100个。会后,各区县、各园区要重新上报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由区县长签字后报上来。二要积极包装和引进项目。要拓宽视野,广角度、全方位搜捕项目信息,深层次、科学地论证储备一批项目,为全市当前及长远发展积蓄后劲。三要研究政策,捕捉机遇抓项目。政策出机遇,政策出项目,政策就是生产力。各级各部门要下功夫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精心筛选与中央和省上政策相吻合的项目。市发改委和市经委初步拟定的3—5个化工项目要扎实抓好前期工作。同时,要促进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尽早动工,提高当年投资额度。四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大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把企业新上项目投资额纳入对工业企业的重点考查内容,充分调动各区县、各园区上大项目的积极性。

(二)着力培育大产业、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美国、日本分别有200家和90家世界500强企业,才有今天这么强大的国力。青岛经济实力强,强就强在拥有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大企业。要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要培育一批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153”工程目标。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数量不足也是我市工业发展的软肋。温州市万人拥有103户企业,我市万人仅有2户企业。要坚持“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思路,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孵化生成一批参与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或中小企业集群,使企业数量上实现一个大的增加;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优势互补;鼓励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特色工业和中小企业。

(四)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工业发展,要坚持向园区集中。统筹安排好厂房、道路、绿化、排污等设施建设,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配套,完善集中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和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实现资源集约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积极突破工业发展瓶颈。一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投放。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金融办,进一步加大工业贷款协调力度,实行金融机构放贷情况每月通报制度。同时,要积极吸引各家商业银行来遂开展异地服务。二要保证工业用地。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严格清理闲置土地。完善工业用地储备制度,抓紧调整用地规划,全市近期新调增工业用地6.1平方公里。坚持节约化、集约化用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重点支持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工业项目,工业园区用地不准搞“宽马路”和“花园式工厂”。市、县城区内工业企业要尽快制定“退二进三”计划。三要突破环境瓶颈。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好、持续竞争力强的产业。

(六)创新机制抓好招商引资。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XX市招商服务局,用新机制、新举措推动我市招商观念和形式的变革。要瞄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以及成都、重庆等地区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并在这些地区主要城市设立招商引资工作点,在当地政界、企业界聘请兼职招商引资顾问,开辟便捷通道,实行定点招商。

(七)深入开展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服务质量活动。今年底,市委、市政府将组织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政府部门服务工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对评议满意度低的部门,要进行通报或者警告;垂直管理部门将其评为“不受XX欢迎的单位”,并向其省级主管部门通报相关情况。要建立每季度重点企业负责人例会制度,及时听取意见,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全省工业工作会筹备工作

2007年全省工业工作会议拟在XX召开,届时省级领导、省级部门负责人、各市州主要领导将莅临XX,这是建市20年来XX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次最高规格的检阅。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XX工作的肯定、鼓舞和鞭策,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崭新形象迎接这次盛会的召开。

(一)认真准备好参观现场,展示工业特色

一是大英的盛马化工60万吨催化裂化项目要在今年年底前投产;久大蓬莱盐化pVC项目今年年底必须动工,南华天骄纺织要高品质地纺纱织布。二是射洪的沱牌30万吨啤酒项目要在今年底开工建设,并加快燃料酒精项目建设;美丰工业城要加快推进三聚氰胺项目,并多招引企业入园建设;加快银华家纺城建设。三是蓬溪的上游工业园要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引进入园企业,体现条件差的地方加快工业发展的特色。四是安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一区四园”建设,体现新区加快工业发展的特色。五是创新工业园、开发区要加快工业企业建设,促进在建工业项目尽快完工,加大力度引进和新上项目。六是市经委要牵头列出所准备提供现场参观的企业的产值、品牌、效益、发展方向,提炼每个企业和项目的特色和内涵。

(二)大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展现XX魅力

为迎接全省工业工作会议召开,我们把年内强力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五创联动”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将就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与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园区签定责任书,通过完成这一阶段性目标任务,要使市区县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要有一个大的改变。

城市建设方面。要加快罗家湾进出口道路的改造,实现路面的柔性化和生态化。大英县高速公路出口两旁也要尽快实施改造。要突出抓好滨江路、渠河路、遂州干道三条道路改造建设,实现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由市规划局在8月20前完成三条道路的总体设计工作。由河东新区管委会负责做好行政中心周围的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搞好观音湖东岸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集娱乐、餐饮、商业、文化为一体的10里商业长街;建设好光电科技园,年底前至少引进3家企业入驻科技园。要规划建设好“三大风景区”。开发区要尽快拆除广德寺门前和沿途旧的建筑物,规划建设成绿地,突出皇家禅林;加快规划设计卫星回收主题公园,在蓄水前做好观音湖开发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灵泉风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城市管理方面。8月底前清除市城区内城市“牛皮癣”。10月底前拆除渠河路、遂州路、滨江路、明月路、南师路不符合城市规划的户外广告,彻底治理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城市整洁、美化、绿化。12月底前拆除渠河路以东临街面、遂州路两侧临街面、滨江路以西临街面屋顶的违规建筑物。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坚决落实筹备措施,检验执行能力

一是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好务。在筹备工作期间,必须要提高效率,提前动手,力争对策想在前面、工作做在前面、任务完成在前面。要严格倒排时间,推进参观点项目建设工期,落实保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具体问题入手,从细微工作抓起,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好务;要指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确保超额完成发展目标。

二要高水平筹划好接待工作。除现场接待准备外,住宿、餐饮、交通秩序、安全保卫、卫生和礼仪等各项接待工作,要早准备、早安排,想细做实,充分展现XX的接待水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要精心编排好具有观赏性的文艺节目,展现XX文化特色。接待工作要打好总体战,从每一个细节上体现效率和质量,让与会领导和来宾满意。

三要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和旅游促销。要抓住全省媒体将会聚焦XX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宣传XX、营销XX,让全省人民关注XX经济发展,了解XX的文化旅游特色。要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支持,大力参与,共同为筹办好会议作贡献。要以中国死海、观音故里、西部水都、国宝宋瓷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外宣传和旅游促销。新闻宣传部门要制定宣传方案,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树立XX良好的对外开放新形象。

四要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各区县委、政府和工业园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抓好筹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出色地完成筹备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经委要逐月对工业提速增效和相关筹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在全市营造 “以工业发展考验干部,以工业发展检验作风” 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对崭新的历史机遇,在座各位责任重如泰山。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满怀忧患重工业,满怀激情抓工业,满怀执着兴工业,奋力推进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现工业强市的各项奋斗目标!

第四篇:XXX副市长在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虞市副市长 吴志育

同志们:

市政府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围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目标,全面动员部署质量强市建设,着力推动我市的质量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认识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在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叶时金书记强调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丁如兴市长也指出“要把品牌打出去,品牌是企业实力的体现,有关部门要加大引导和培育力度”。七月底的全省质量强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又明确表示要把质量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来谋划,将“质量强市”工作融入平安上虞、和谐上虞、生态上虞建设,融入我市产业重构、城市能级提升战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一)建设质量强市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推进“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质量建设。目前经济工作整体形势复杂又严峻,我市虽在区位、空间、产业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走到高质量、高效益的轨道上来。首先,抓质量就是抓转型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破解能源、土地、环境承载力等要素制约,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要素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是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又好又快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好”和“快”的问题,就是“质”和“量”的问题。抓质量,“好”字当先,以好求快,才能使发展更强劲、更持久,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抓质量就是抓转型的支撑。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市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问题更加凸显,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大量企业是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着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需要推动大企业率先转型,需要引进高新项目带动转型,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自觉转向追求以质量提升取胜于市场 竞争的轨道,才能实现上虞经济整体转型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用示范带动、用效益驱动、用政策推动,这都离不开质量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第三,抓质量更是衡量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准。数量的多与少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质量决定着竞争力的高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质量强国是经济强国的必备要素。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强国、大国,他们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20年前就设立了“波罗米奇国家质量奖”。200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给这个奖颁奖的时候就说,“勤奋、创新以及敬业精神是使我们国家强大的价值体现”,这足以说明质量与强国的关系。上虞经济的一些优势产业已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新的历史阶段,各个地方都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城市化大做文章,我们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上虞经济、上虞产品面临着质量竞争的新考验,在质量问题上的放松、轻视、懈怠,实际上就意味着自我淘汰。

(二)建设质量强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也是经济发展软实力。维护良好生态环境,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质量强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质量强市本身是一致的,具有内在联系。一方面,改善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质量强 市、提升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才能使上虞的山水更加秀美,创造舒适优美的幸福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我们所追求的生态文明绝不是“一穷二白”、面目依旧的原始状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不再片面追求传统的工业化数据和指标,而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通过质量这个抓手,改造传统产业,全力推动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走出一条高技术、高效益、低耗能、少污染的新型发展路子。质量强市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建设质量强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建设质量强市最终的落脚点是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就和成果。质量强市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可以落实到百姓衣食住行的里里外外,落实到群众柴米油盐的方方面面,质量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质量安全保障民生底线。现在各种因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质量已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 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老百姓要求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所以,保障质量安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质量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另一方面,质量提升促进民生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温饱,从注重实用到了讲究品质,从将就生活到了讲究生活、享受生活,对质量的新要求、新期待日益增长。我们要通过抓质量,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为群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满足好人民群众的需求,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改善上。这也是我们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战略的眼光,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重点抓、自觉抓、不失时机地抓。通过努力,促进全社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和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关键在于实现三大转变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树立三大理念,实现三大转变。

(一)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从产品质量向发展 质量的转变。全面的质量观,是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并涵盖了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质量。推进质量提升必须从大处着眼,实体入手,通过不同领域、各个行业的质量水平提高,进而实现宏观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着重提高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质量,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一是产品质量要全面提升。我市的产品质量近年来逐步提高,今年前三季度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1%,但建设质量强市追求的不仅仅是“合格”这个水平。从更深层次地看,上虞企业质量的不稳定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质量竞争力不强,难以有效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和区域竞争压力,必须要通过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二是工程质量要稳步提高。我市的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的质量水平总体上处于受控状态,但渗、漏、裂等工程质量通病仍没有很好的改观。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对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力度,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精细化质量管理水平,尤其是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城市住宅工程、村镇建设工程和建筑节能新工艺、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力度。三是服务质量要明显改进。我市服务行业质量整体水平仍不高,存在着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服务标准不够健全、部分行业标准缺失、服务规范建 设滞后等问题。要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加快实现服务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四是环境质量要持续改善。近年来,以省示范文明城市建设的为抓手,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治理。但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降耗。

(二)树立全程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从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的转变。质量贯穿于制造、销售、服务乃至于整个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质量,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质量问题动态要监管,长效靠建设。一定意义上,质量不可能全靠管出来,而是靠建出来。监管是被动的,而建设是主动的。因此,我们既要抓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更要抓全方位的质量建设。一是继续推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健全完善质量监管体系,通过事前预防性监管以防范风险,事中督促性监管以控制风险,事后跟踪性监管以化解风险。尤其要从源头抓起,落实企业对质量的第一责任;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计量和标准档案,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从长效机制抓起,实现质量全过程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努力优化全方位的质量服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标准 化战略为质量强市建设的三大主导战略,搭建质量服务体系和工作平台。三是大力鼓励各领域的质量创新。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在质量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提高企业质量创新能力。

(三)树立全民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从上虞制造向上虞品质的转变。上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全民的质量观,要做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建设属于全市人民、服务于全市人民的质量强市。一要发动群众。质量强市建设不是政府或部门的内部事务,而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份内事、身边事。要激发各行各业、各职位各工种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全民质量意识,动员全市人民关注质量、讲求质量,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质量文化氛围。二要依靠群众。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取决于生产者、建设者,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更取决于劳动者和生活着的每一个人。质量问题上,必须依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监管和共同建设。要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协会、社会等各方责任,形成“大建设”格局,倡导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适应上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上虞特色的质量建设体系。三要为了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是质量强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我们要真正做到解决根本抓质量、贴近需求抓质量、满足期待抓质量,实现质量建设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质量建设的成果由广大 人民群众共享,让老百姓真正能体验到“提高生活品质”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进步,这也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一庄严承诺的题中之义。

全面的、全程的、全民的质量观,综合起来就是区别于以往狭义的产品质量的大质量观。通过质量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塑造上虞品质,也就是我们这一轮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内涵,是要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三、加强质量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质量强市建设事关大局、事关民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在具体组织推进中,尤其要重视融入大局、构建载体、解决问题。

(一)要融入大局抓质量。没有大局就没有局部,局部的意义就体现在大局之中。一要围绕大局。自觉围绕当前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能级提升的工作大局,围绕区域发展战略,谋划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质量建设思路,把质量强市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在大局的引领下开展工作。二要结合大局。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三个年”活动等全局性工作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要在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在大趋势中乘势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放大效应,才能事半功倍。三要成为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事就是大局、就是大事。对各市委市政府而言,质量强市建设就是大局工作,必须放 在突出重要的位臵上;从具体的职能部门而言,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要用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成效来证明,质量不抓不行,用质量提升的综合效益来凝聚共识,使质量强市工作真正成为主要领导必须抓、主动抓的中心工作之一。

(二)要构建载体抓质量。落实战略必须要抓具体,抓具体必须要有载体。一要充分利用“336”行动计划这一综合载体。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质量强省建设“336”行动计划抓出成果,让老百姓得实惠。要以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等三项战略为核心,以推进质量基础工程、质量平安工程、质量提升工程、质量信用工程、质量创新工程和质量惠民工程等六项工程为途径,真正夯实我市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等三大基础体系,确保质量强省建设抓出实效。二要建立和运用市长质量奖评选等工作手段。市政府设立的市长质量奖是质量强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探索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乡镇(街道)政府的经济发展质量,来推动政府层面的质量工作。各地都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载体,找准工作切入点,把载体和强市建设结合好,使质量强市建设这个大载体充实起来,延伸开来,运转起来,确保质量强市工作叫得响、抓得硬。三要完善和强化质量强市建设的组织架构。质量强市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 量,必须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体、领导小组主推”的责任机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头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配合部门也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结合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要围绕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扎实开展质量强省工作。

(三)要解决问题抓质量。我们的工作主题是抓质量,目的是解决问题,我们的工作应该率先体现质量。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有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一定要把解决问题作为质量强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不仅要解决好与百姓息息相关、反映强烈、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还要解决好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抓质量工作的体制、机制上的薄弱环节和严重制约。一要下决心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发展为了民生,施政以人为本,抓质量形式上抓的是物质生产,根本目的还是保障社会质量安全、改善群众的质量体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当前因质量导致的民生问题仍时有发生,要通过开展产品的各类专项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工程质量治理、服务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等等实实在在的工作,着力解决好在产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上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 量,让群众得到实惠。二要重视研究解决事关质量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立法步伐,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监管制度上,重要的是健全发现问题、处臵问题的机制。要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臵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臵产品质量、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要每个阶段理出几个重点、抓好几件要事,紧抓不放,既打“持久战”,又打“阵地战”,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攻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抓上几年。

同志们,质量强市建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希望全市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建设质量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质量强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落实,为上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暨大会上的讲话

高举大旗 合力强工

在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暨开放型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暨开放型经济大会,是开春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个专题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扩大有效投资大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工作,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刚才,大会通报表彰了2013十大功勋工业企业、十大工业企业优秀经营者等先进单位和个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春江街道、海正药业、江丰钢业、美科斯叉车等5家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目标明确、举措扎实,体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黄海峰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既肯定了成绩,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并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工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了可喜的局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氛围更浓了。各级各部门对于工业强市建设的认识高度统一,发展工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广大企业家投资创业的热情很高,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工业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去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233.8亿元,自营出口12.06亿美元,增幅均处于杭州市各区、县(市)前列,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二是后劲更足了。去年完成工业性投资122.4亿元,增幅达到了18%,创历史新高。全市规上企业达到683家,6家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金固股份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获得了杭州市考评一等奖,合同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增长31%和7%,民资、港澳台商投资达到20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0.3%。

三是平台更优了。以创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制定出台了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理顺了银湖新区、东洲新区、场口新区、新登新区、江南新区、金桥园区等产业平台管理体制,推动了开发区整合提升,创新发展。

四是服务更好了。加大工业和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兑现力度,共兑现企业扶持资金7.75亿元,其中为企业减轻负担4.1亿元,累计使用应急转贷资

金16.2亿元。出台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十五条”,中介平均服务时间缩短到12天,提速6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五是信心更强了。在高举“工业兴市”大旗的征程中,全市上下信心坚定、步伐坚实。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攻坚行动,成效明显,特别是打好了“清水治污”、“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环境整治的“组合拳”,造纸等传统产业整治提升进展顺利,富春江干流常年保持二类水质。工业结构优化更趋合理,先进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达到243.9亿元,成为工业第一支柱产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凝聚着广大企业家和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奋战在工业战线的广大企业家和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在黄海峰市长工作报告的基础上,我主要围绕“工业大旗怎么举、学赶余杭怎么赶、优化环境怎么优”三个问题,再讲三点意见:

一、工业大旗怎么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得到了全市上下的一致拥护和支

持,尤其是广大企业家,对这一决策部署交口称赞。县域经济发展,工业是基础,产业是支撑。“工业兴市”的大旗举起来容易,但要一直举高、举远,还需要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工业兴市”大旗能否举好,我认为有两个评价标准:

一是对企业家的敬重。对企业家敬重,就是向发展致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因为他们对市场信息有一种天然的把握能力、辨识能力和掌控能力。富阳有一支非常好的企业家队伍,他们以自己企业的发展,默默无闻地为富阳工业强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比如,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十年磨一剑”,十年来,他坚持做光纤技术的研发、生产,一如既往地走创新之路,最终确立了富通在世界光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比如,杭州富生电器股份公司董事长葛明经常说“做企业我就是喜欢”,这句话很直白,“喜欢”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讲到了要害,你只有喜欢才会去用心做一件事,只有用心才会每天充满激情。比如,浙江和鼎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忠平说起过:

“我一走进企业车间,看到这么多员工,就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我必须把企业继续做下去”,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企业家的责任。海正药业(杭州)公司董事长白骅始终坚持“要做中国一流的制药企业”。当时辉瑞公司在中国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但与海正几次接触下来后,最终被海正的信念所折服。双方合资以后,强强联手,增长非常快。浙江正大控股集团董事长羊少剑经常说“造纸业不是夕阳产业,我要继续做下去”,他的信念很好地应验了“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这句话。金富春丝绸公司董事长周文峰的口号是“让生活更富有弹性”,他做的产品虽小,但实现了“实业报国”的理想。富春江通信集团董事局主席孙庆炎说“创业永无止境”,企业越发展,规模越大越停不下来,最后,企业就是一个公众的、社会的企业,坚持企业发展就成为一种社会的责任。浙江申能固废环保再生公司董事长叶标坚持“变废为宝,才是我的本事”,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生命。富阳拥有一大批热衷于工业经济且富有激情、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二是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就是向我们的未来致敬。在目前发展阶段,如果我们再放任环境污染,再对环境危害置若罔闻,“工业兴市”大旗就举不了多久。因为无论你是亿万富翁,还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有共同的需求: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看到明媚的阳光,吃到放心的食品。但是这些最基本的需求,目前也渐渐变成了一种奢望。比如,蔓延全国各地的雾霾,也影响了富阳这座山水城市,导致优良天气由过去的一年316天减少到去年的200多天。还有水,去年我们开展了“清水治污”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富春江干流保持了Ⅱ类水质,比原来要好得多。但是去年年底钱塘江出现了“自来水异味”问题,富阳的自来水也不能“幸免”。最后查到了污染的源头是位于兰江附近的一家化工企业。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生态环境保持敬畏,不能吃“子孙饭”。

下面,我们再来解释一下“工业兴市”大旗的四大基本元素。

首先,旗帜的“颜色”是绿色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但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我们要的是绿色GDP。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

理念,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保护好、利用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今后富阳的工业发展要有一道门槛,要把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排除到门槛之外。此外,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的产品也都要体现“绿色”。

其次,旗帜的“型号”是升级版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富阳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全市各级各部门责无旁贷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工业仍然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转型怎么转,企业家比我更清楚,那就是“能耗要下来、排放要下来、污染要下来、贡献要上去”。因此,要继续推进造纸等传统产业的整治提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大“兼并重组”和“腾笼换鸟”,力争到2015年全市造纸企业控制在80家左右,把江南新区打造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清洁生产示范区。要大力招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只有19.8%,有引领性作用的大项目也不多。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投资增幅底线是12%,奋斗目标是15%,如

果没有几个大项目支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下一步,我们要把招引和培育的重点放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并有所突破。

第三,旗帜的“质地”是集约的。富阳目前工业的亩均产出在五县(市)排名倒数,这说明富阳工业的亩均产出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坚定不移走节约集约的发展之路,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能耗方面,我市造纸、铜加工两大传统主导产业都是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主,用水、用地、用能等生产成本都非常高。去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全部完成了减排任务,但工业增长已接近资源环境约束的边界。下一步,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土地利用方面,要强化优地优用导向,完善节约集约使用机制,转变工业用地交易方式。要强化“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导向,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第四,旗帜的“成色”是创新的。关于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新就是要素和条件的重新组合。”说到底,创新也并不是很难的事,难的是要建立跟创新相配套的制度,关键是我们要

克服路径依赖。比如说回家,老是走同一条路,时间长了就习惯于走这条路,如果哪天换条路走走,可能会发现捷径。比如说开会,开会有作报告者、听众等这些不变要素,但如果把作报告者和听众的位置做一个调换,那就是创新。在耶鲁大学,学生坐在高的位置上,老师的位置在底下,学生任何时间都可以质疑老师的讲课;在哈佛大学,老师在中间的,学生的课桌却是可以移动的,这样可以改变每个人听课的角度。现在,“电商换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位于我市新登的从事玩具生产的环宇集团,前几年创新“销售模式”,依托跨境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玩具卖到了世界各地,利润率和订单都实现了翻倍增长。比如余杭的“老板电器”,受金融危机影响,尝试在网上销售油烟机,不到一年的时间,网上销售额就突破了一个亿。目前余杭的家纺协会也在邀请电商给家纺企业做“电商换市”的营销模式。所以,富阳的企业要积极创新,以企业创新主体推动转型升级。

二、学赶余杭怎么赶

在“工业兴市”战略实施上,我们提出了工业“学萧山、赶余杭、建强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合心合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富阳与余杭规上

工业销售产值的差距缩小到了201.4亿元,已经非常接近。于是,很多人会问:富阳工业“赶余杭”,什么时候赶得上?其实,我们提“学萧山、赶余杭”主要是体现一种追求,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标杆。“赶余杭”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追赶的过程,因为跟着强者跑,我们会跑得更快。这就是“赶余杭”的真谛。大家不要纠结于什么时候能赶上余杭,而要把关注点放在赶的过程当中我们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有了新进展、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对于“赶余杭”,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理念上要赶。富阳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对宽裕的资源优势,特别是近8万亩的低丘缓坡,成为富阳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吸引高端人才、新兴产业、项目资金的一大“磁场”。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赶余杭”,而牺牲生态环境,盲目去拼资源、土地、规模等生产要素。富阳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后劲上要赶。我们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举措,抓项目促投入,抓招商促增量,不断增强富阳发展的后劲。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项目就没有增量。我们只有保持较大的产业投资、较高的有效投入、较快的项目推进,才能在工业上赶超余杭。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工业投资增幅的底线是12%,力争达到15%,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但我们必须给自己加压,合力攻坚。一方面,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投入,不断扩大投资、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服务保障,以开展“项目推进竞赛年”活动为抓手,强势推进征地拆迁,强化要素保障,提高服务效能,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扩大投入、提升增量,招商引资是关键。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作为全市的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招商引资是生命线”的要求,以开展招商引资竞赛活动为抓手,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要做到:心中有位子。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突出招商责任。市四套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一对一”联系招引大项目;各产业平台、乡镇(街道)的“一把手”要强化招商“第一责任人”意识,对

重大项目做到亲自招商、亲自谈判,提供一站式服务。工作有路子。要继续开展敲门招商、产业招商,突出“工业大平台”招商,围绕“十百千亿”目标,紧盯浙商、央企、外资,着力引进一批投资10亿、20亿甚至50亿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要突出“以民引外”,比如,海正辉瑞就是一个典型,去年海正辉瑞上缴富阳各项税收2亿多元,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起到引领作用。考核有票子。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把招商引资的考核与综合考评结合起来,招商工作做得好的要奖励,充分发挥好考核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

三是总量上要赶。我们把眼光放宽到2003年-2013年十年时间,来比较富阳和余杭主要经济数据:规上工业销售总量上,2003-2013年富阳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8.2%,比余杭高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总量上,2003-2013年富阳的工业投资总量比余杭少66.5亿元,但每年的差距在缩小,2013年两地相差仅8.4亿元。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富阳工业的发展速度要略快于余杭,如果未来几年我们继续保持这个速度优势,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性投资赶上余杭就不会太久。

四是质量上要赶。工业销售产值增幅快激发了我们“赶余杭”的积极性,但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质量上的赶超。目前我市造纸、铜加工两大传统主导产业都是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主,水耗、用地、用能指标和生产成本都非常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余杭的2.9倍,说明工业发展的质量上还不如余杭。此外,富阳的新产品产值增幅、新产品产值率、工业增加值增幅、上市企业数量等方面,跟余杭比都还存在差距。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任重道远,关键是抓好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要着力提升造纸、铜加工、光通信三大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上市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实现富阳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是潜力上要赶。尽管工业数据上,富阳与余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有体制的优势、空间的优势、活力的优势,“赶余杭”的潜力非常大。体制上的优势。杭州市积极推进市域行政区划调整,富阳即将迎来“撤市设区”,这是实现富阳由“郊县”向“城区”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也是富阳最大的发展潜力,标志着我们与余杭站在同一发展

平台上。我们要在观念、规划、交通、产业、功能、文化等各方面,努力实现与杭州主城区无缝对接,将发展潜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由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跨越发展。空间上的优势。虽然余杭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但是他们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富阳地域面积大、人口相对少,产业发展的土地储备空间仍很大,像新登新区、场口新区,拥有数千亩的平台空间。活力上的优势。富阳是我省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一套比较灵活的体制机制,拥有一批充满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经济发展始终充满了活力,这也是下一步“赶余杭”的潜力。

三、优化环境怎么优

推进富阳工业强市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关键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优化的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落实责任、优化环境,再兴工业强市热潮。

首先,政务环境优。要通过政府的自身改革,形成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当务之急是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清权厘权、减权简权、确权制

权,把一些不合时合需的、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抵触的权力从政府的权力清单上清除出去。对企业家来说,最直观的就是政府的审批事项削减了多少,项目的审批时间压缩了多少。今年,省政府在富阳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试点,经过前段时间的清理,目前政府及部门的行政权力从原始的7800多项减少到常用的1790项。经过专家审核,最后要减少到1500项左右,并全部向社会公开,全程接受社会和企业的监督,清单之外政府不再有权力。与权力清单相匹配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方面富阳也走在全省前面。比如,规范中介服务,加强监管和部门捆绑考核,设立中介服务超市。下一步,我们还要实施负面清单以外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总之,要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两张清单”,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真正做到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服务最优。

其次,平台建设优。富阳已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各大产业平台为支撑、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产业平台格局,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产业平台建设关键不在于空间大小,而在于里面装了什么,有没有形成产业特色,有没有产生集聚效

应。过去,我们各个产业平台普遍存在特色缺乏、集聚不够、主体重叠等问题。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明确了银湖新区、东洲新区、场口新区、新登新区等产业集聚平台的功能定位。比如,银湖新区要依托区位优势,做好对接未来科技城的文章,重点引进智慧技术、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创新孵化等2.5产业。东洲新区要做好承接杭州产业转移的文章,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通过低效土地二次开发试点,腾笼换鸟、引资扩产,为承接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下一步,要加快理顺政府投融资平台、新区指挥部和产业平台所在乡镇(街道)的管理职责,完善产业平台与所在乡镇(街道)绩效考核捆绑机制,健全各新区建设指挥部内部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集中力量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各乡镇(街道)的工业功能区,要进一步拉高标杆,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提升等工作,不断提高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第三,政策扶持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发挥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杠杆作用,引导更多

生产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去年,我们兑现企业扶持资金达到7.75亿元,财政扶持资金的总量是到位的,但扶持方式还显得比较粗放。今年,市政府要认真研究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问题,加快专项资金改革,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与机制,更多地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生态环境优。富阳地处钱塘江上游、杭州的水源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必须肩负保护生态环境的特殊使命。因此,我们要主动把产业更新、环境治理和“美丽富阳”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打好大气污染治理、“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三江两岸”治理等环境整治“组合拳”,让富阳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五水共治”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市已作出全面部署,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参与到“治水”中来,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工作合力优。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壮大开放型经济,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市四套班子领导要根据分工,主动深入联系乡镇

(街道)和重大项目,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检验。市工业强市建设领导协调小组要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统筹推进规划管理、任务分解、项目推进、督查考评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市级部门要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势,找准定位,提高服务,真正做到围绕企业多服务、少检查,多帮扶、少干扰。各乡镇(街道)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工作,为项目推进扫除障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今年是工业“学萧山、赶余杭、建强市”的攻坚之年,也是建设“美丽富阳”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坚定目标、迎难而上,按照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和建设“工业强市”要求,齐心协力、合力攻坚,再兴“工业强市”和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为描绘好“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坚实的产业基础!

下载吴蔚荣代市长在全市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蔚荣代市长在全市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