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
——在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2012年2月28日)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专题性文化工作会议,也是在新形势下凝聚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个动员部署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深圳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我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成绩和经验,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深圳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过去30多年,深圳不仅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特别是“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掀开了我市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新篇章。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建成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探索出一条“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发展新路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文博会规模和影响力逐年加大,累计总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文艺精品不断涌现,《走向复兴》、《命运》等深圳文艺作品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去年筹备和举办大运会的过程中,全市宣传文化战线组织了大规模、立体式的舆论报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志愿行动,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充分彰显了“不一样的精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更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全体同志的拼搏奉献。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开启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征程。推进新时期深圳的文化改革发展,既要有高度的光荣感和充分的信心,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文化强 1
市”建设,以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来实现高质量的科学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社会和谐,为深圳当好“两个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文化强市,是新时期我市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加以科学把握、正确驾驭。特别是,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文化改革”与“文化发展”相促进。改革与发展是文化强市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发展为改革创新不断提供新鲜的课题。
二是要坚持“主流引领”与“鼓励多样”相结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来引领社会发展、引领文明进步。同时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不同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竞相发展、提倡不同观点和流派充分讨论、促进不同文艺品种和文化业态积极创新,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三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必须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两个属性”、“两个效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四是要坚持“国际化特征”与“本土化特色”相兼容。作为一座“窗口”城市、开放大市,“国际化”应当成为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取向。同时,也要让深圳的文化始终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明,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文化名城。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着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共建和谐精神家园,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进市”。
新形势下,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特区事业发展的各领域,体现到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各方面。特别是,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打造“深圳学派”,形成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气派、深圳特色的研究群体。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认真总结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大运精神”,与时俱进地提炼出能够代表城市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同时,要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志愿者之城”、“爱心之城”建设。
第二,要着力提供优质文化产品、保障市民文化权利,争当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区”。
新的发展时期,要进一步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基本性、均等性”向“优质化、便利化”发展,率先建成全覆盖、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示范区,让不同层面的市民更好地实现文化权利、分享文化成果。当前,尤其是要按照特区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完善全市公共文化布局,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的文化投入,规划建设一批代表深圳新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全面推进“十分钟文化圈”和“一公里文化圈”建设,使深圳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和服务效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第三,要着力发挥深圳自身优势、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自身优势,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更大功夫。特别是要认真抓好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的实施落地,充分发挥深圳科技、金融和旅游等产业发达的优势,突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特色,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建设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不断强化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三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的功能,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尽快打造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航母”。今年内,要有计划地推出和开工建设几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
第四,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在新形势下,深圳的文化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在深化上下功夫、在攻坚上动真格、在创新上求突破”,力争在中央高度关注、全国亟待破题、深圳具备条件的重点领域,率先拿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改革创新举措,为全国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要改革完善公共文化多元投入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全民参与、富有活力的文化建设新格局;要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新模式,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创新国际文化交流机制,形成更加广泛的多层次、多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第五,要着力扎根特区创新实践、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的“高产田”。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继续鼓励支持深圳的文化精品创作,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打造“文艺深军”,不断推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富有艺术内涵、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要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走基层、听民声、创精品”活动,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当前尤其是要围绕“迎接十八大”这一重大主题,精心策划、认真抓好文学、音乐、影视等方面的创作,加快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全国影响的文艺精品,向党的十八大献上一份特区人的精神厚礼。
第六,要着力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充分展示城市形象,打造一流现代传媒的“新高地”。
全市各新闻媒体要立足深圳特殊的社情、民情、舆情,继续唱响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媒体的独到作用,自觉成为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生力量。要适应“网络时代”、“微博时代”的到来,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引导和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信息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深圳现有的三大集团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竞争实力,适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打造在全国、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的一流现代传媒集团。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市上下共同的任务。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将文化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整体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抓好任务分解,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项目,确保工作不打折扣、抓出成效。
宣传部门是文化强市建设的牵头协调部门和文化发展的“主力军”,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文化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并切实加大“文化强市”的宣传力度,积极搭建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努力把文化建设变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共同追求,从而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形成推动特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
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让我们进一步焕发激情、鼓足干劲、创新工作,让“文化深圳”成为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品牌,让深圳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成为具备强大文化创造力、吸引力、感召力的东方魅力都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
第二篇: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促进丰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谢爱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和“两会”精神,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构建和谐丰城,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领导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化战线的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工作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2007年文化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荣获宜春市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宜春县(市)文化工作考评第一名,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投入规模空前
2007年,我市在经济建设名列全省县(市)“前三甲”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去年7月份的紫云山会议上掀起了丰城文化之根、之灵、之魂及创业文化探讨、研究热潮,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文化立市、教育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重点文化工程和文物维修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亲自参加市文化局组织召开的“丰城主体文化研讨会”、“丰城文化工作座谈会”,与来自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商“文化立市”大计;市委冷书记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并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丰城的文化立市之路》的论文。全市上下,“重文化、兴文化”蔚然成风。由于得到了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规模空前。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文化重点工程。投资200万元,用于龙光书院、孔子庙、剑匣亭、剑池等文保单位抢救性修复;投资200万元用于启动洪州窑总体保护与利用工作;投资210万元,编辑出版《动感丰城》、《丰城文化志》、《丰城市志》以及丰城地方文献集成的《剑邑文库》;投资3.3亿元打造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和合塔;图书馆、洪州窑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城市建设展览馆、体育馆等“五馆”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规划、筹建之中。我市已动工或正在筹划的文化项目,工程之大、投资之巨、规格之高,为我市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宜春乃至江西都是屈指可数。
(二)、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一是修复四个重要文保单位进展顺利。从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福建等地请来一流的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把孔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等四处文物点恢复成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孔庙大成殿、龙光书院圣殿主体已经完工。二是大张旗鼓编撰文献资料。组织本地作者编写的《动感丰城》、首部《丰城文化志》、《丰城书院文化》、《走遍丰城》、《白马寨古建筑艺术》、《剑南话旧》等著作相继出版,引起强烈反响;在全省率先成立“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投资近百万元的《剑邑文库》已顺利开编。三是高规格举办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丰城,把洪州窑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推进到新的层次和阶段。充分发挥洪州窑这一文化名片效应,总投资60亿元的东鹏、唯美、斯美克、梦娜丽莎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不约而同落户丰城,慕名聚集在洪州窑的大旗下。四是大力开创“一村一品”文化特色。通过组织引导,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民间文化品牌,已逐步形成泉港农民戏剧村、隍城农民诗人村、拖船花钗锣鼓村及尚庄的民间戏
剧村、小港的武术村、袁渡的微雕村、洛市农民书法村等十个文化特色村。五是广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收集、整理涉及32个乡镇(街道)的首批保护项目43个,编印《丰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00册;造浓造厚6月9日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氛围;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三个省级项目和丰城岳家狮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已被列为公示名录。
(三)、精心组织引导,群众文化好戏连台
精心部署,正确引导,把“三项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节庆活动、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市电影公司组织24支放映队伍为农民送电影5320场;宜春采茶剧团、丰城地方剧团、龙光歌舞团送戏下乡217场;市图书馆送书2300余册,新建农家书屋、村图书室4个,全面完成全年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任务;“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红歌唱响新宜春歌手大奖赛、春节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互交融,杨柳湖景区、滨江公园、剑邑广场、金马步行街等文化广场莺歌燕舞,泉港、段潭、隍城等地农民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更把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尤其值得庆贺的是,丰城地方剧团演出的小品《憨宝的WC》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中国戏剧小品小戏奖决赛,荣获中国戏剧奖,这是我省参加全国专业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并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尚庄街道北坑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祝寿》,获全省农民剧团展演二等奖。
(四)、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在加强部门联动监管、“五老”义务监管、学校配合监管、媒体参与监管等“四管齐下”的同时,不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共取缔无证“黑网吧”11家,关闭无证演艺场所4家,依法缴没电脑、服务器等经营设施170多套(件);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城乡违规网吧16家、电子游戏室7家、录相放映室一家;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盗版教育辅材料8100多册、盗版音响制品750多蝶。文化市场全年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消防安全和治安事件,逐步走上了规范、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轨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文博考古、文艺编导、艺术创作、图书管理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二是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部分乡镇文化站长职责不明、业务生疏。三是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未成年人上网,书店、音像店租售盗版制品等时有发生。所有这些,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文化工作要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从而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2008年,丰城文化工作必须乘势而上,扎扎实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促全市文化工作持续升温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是贯彻“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所在。
要制定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发展作为市乡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着文化为先的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民、高素质市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科学制定丰城文化发展纲要,明确全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中长期目标任务,为全市文化工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建立文化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工作激励机制,重奖文化工作有功之臣,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成为传承、弘扬丰城文化的参与者和奉献者;在资金上,落实上级文化事业发展相关政策,逐年提高文化事业投入比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切实
解决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难题;在人才上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人才的作用,注重高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抓紧特殊人才的后备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形成丰城自己的文化核心团队。
要确保本市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千百年来,孔子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亭曾经蕴育、积淀、传承和见证了丰城的历史文化,是丰城文化的文脉所在,也铸造了丰城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敢为人先的丰城精神。“五馆一塔”、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景观带建设,也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丰城政通人和、人文兴盛的标志。要通过现代制作技术把洪州窑挖掘出来的作品放大,制作成城市雕塑,使丰城的各项建设都烙上文化的印记。要建设好这些文化工程,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大跑项资力度,狠抓落实,做好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精品,为丰城撤县设市二十周年纪念,为丰城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加投入,开创特色,丰富多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丰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城源远流长的剑文化、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辉煌灿烂的书院文化、历久弥浓的重商文化、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纵深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利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平台,切出专项资金用于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培植推出3-5个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在已经形成的十个特色文化村的基础上,力争每个乡镇都有1-2个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项目,2-3个特色文化村,每个村重点培养一名文化创业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形成城乡之间、社区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文化互动,促进文化活动水平与市民素质的提高。
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明古县,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散存于民间,成了丰城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产以言传耳授非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有些已濒临消灭,挖掘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已经刻不容缓。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大投入,继续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尽快公布第二批全市保护名录,同时争取“丰城岳家狮”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确保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以争取这些项目的保护赢得政策的支持。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濒临消失的项目有接班人,并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要促使“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高效运转,组织编印《剑邑文库》,使这些凝聚丰城人民心血和智慧,反映丰城人民灿烂文化的作品得到系统保护,挖掘弘扬丰城草根文化,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振奋全市人民“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力争用四年时间,乡乡镇镇都建好综合文化站,使农村文化活动有坚强的基地。突出抓好村级祠堂改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结合“万村书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将书籍、电脑、新风尚送进祠堂,在形式和内容上赋予祠堂新的功能,使祠堂改造与弘扬爱国主义,宣传农村政策,培育文明风尚,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祠堂改造为时代气息浓厚、本地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阵地。按照落实民生工程要求,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争取补助、逐步完善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要建好一家农家书屋。努力培育现代和谐文化。立足提升全市文化品味,以出精品、拿大奖为目标,组织创作一批反映丰城人民创新创业和火热生活的小品、小戏,力争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力争丰城书法艺术、舞龙舞狮、花钗锣鼓等项目成为省级艺术之乡命名;积极引导、组织参加宜春市百村特色文化展演、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和宜春市第二届月亮文化节,精心组织实施我市撤县设市20周年、剑邑大桥通车等庆典活动;着力提高“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质量,建立农村电影数学化平台,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可以观看一场数
字化电影,加强送戏下乡队伍的交流,保证下乡演出常演常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农村,全面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任务;加强农村文艺骨干的培养,形成一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举办“周末大舞台”演出,组织农民业余剧团进城展演,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
(三)、明确目标,加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文化市场规范、安全、有序是广大群众的热切企盼,也是文化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要围绕建设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环保工程、诚信工程”三大目标,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肃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除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认真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报刊出版,杜绝非法教辅材料进入学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发展环境。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在全市网吧、茶座等娱乐场所依法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在六月底之前实现全宜春市联网;坚决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
开展网吧管理“星级评比”活动。对全市网吧实施三级动态管理,鼓励网吧业主公开承诺,合法、守法经营,管理达标,对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控存在问题的网吧,降级管理,重点查处,直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强业主守法经营的自觉性,逐步根治超时经营和未成年人上网这一顽症。
形成网吧监管合力。加强对网吧“部门联管、学校参管、五老协管、媒体监管”,四管齐下的管理方式,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格控制网吧异地转让,在城区学校聘请义务监管的基础上,在每所农村中学、中心小学聘请3-5名义务监管员,对农村网吧未成年人上网全面进行监管,尽量将网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突出重点,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
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文物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实施洪州窑保护工程。驰名中外的洪州窑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研究洪州窑要注意把握其创新创业,面向大众,集约化经营的精髓和文化内核,促进洪州窑研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使之为现代经济服务;要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确保《洪州窑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国家专家评审,并列入全国一百个大遗址保护库,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精心组织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洪州窑精品展”,扩大洪州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高标准完成洪州窑保护库房,博物馆等系列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洪州窑的系统保护工程。
要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物普查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要本着对祖先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实施,并将文物普查工作列入市乡两级预算。通过文物普查,使文保意识深入人心,并促使我市的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要以文物普查为契机,抓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市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寨和厚板塘,许多专家看后都叹为观止,基本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要加大申报力度,力争成为“国保”,使这两个保护完整的明清古村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系统的保护利用。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丰城是一个文物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给文物安全带来较大的潜在威胁,而我市的很多重点文物都处于自然保护状态,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文物保护定期巡查制度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各级文物保护责任制,突出防止洪州窑窑址随意盗挖和木质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安全。要加强馆藏文物的安全保护,目前,博物馆库房条件有限,要时刻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不断完善库房报警系统和各种防盗设施,健全各种值班制度,确保馆藏
文物万无一失。
(五)、提高品味,做优品牌,逐步壮大本土文化产业
调整现有文化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数家设备一流管理先进的文化企业进驻丰城,促使网吧、茶座、音像制品等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新城区文化大市场和广场闲置门面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先发展后规范,培育一批歌厅、茶座、书报超市等文化体育类企业入驻,既丰富市民生活,又做旺新城区人气。
巧做陶瓷文章。丰城正在利用洪州窑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强势推进中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要通过采取研讨会、博览会、精品陶瓷展示会等方式,打响“中华陶瓷故乡——丰城”这一文化品牌,让古老的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新点燃洪州窑窑火,复制洪州窑产品,形成以洪州窑、历史文化名村、剑池等为核心,优美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并带动餐饮、宾馆、古玩、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要做强本地特色文化企业。引导本地的印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适应市场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以森特彩印包装为龙头的印刷行业。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民间工艺生产者与外商联办企业,如袁渡制笔,微雕等,逐步形成丰城特色的民间工艺产业。要鼓励丰城剧团利用已经取得的各种荣誉和国内知名度,大胆走出丰城,闯出一条演出行业产业化的路子。各位领导、同志们,春潮涌动,万木争荣,我们迎来了文化的春天。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催生新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精神,认真当好建设文化大市排头兵,为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州”的要求,**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做到党委重视,政府组织,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起点确立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调研;市委常委会坚持一年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市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工作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谋划**市文化建设工作。XX年来,**市围绕“文化立市”目标,着力构建以民族风情文化为基点、人文生态文化为亮点,城市品牌文化为支点的三位一体的市域特色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以“女儿会”为龙头,打造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开展两大研究,即巴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搞好三大开发,一是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民族文化形象。二是老城区开发,3至5年内完成两街、“四个城门” 和一“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是对现有文化景点,包括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囚居旧址、柳州城、西瓜碑等进行一线串珠式的开发利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广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文学艺术作品精品工程;三是实施都市文化品牌工程;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化工程。
二、强化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
**市委政府始终把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划定了保护带;二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3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古街巷、古民居,划出红线标注。特别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功能和定位,完成了“十一五”文物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四是多方筹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XX年,市政府筹资100余万元实施了对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的维修、修复和新建,形成了文物开放旅游的雏形。XX年,投资529万元,实施三大文物工程的维修和迁建,即搬迁武圣宫内外住户23家,维修武圣宫戏楼、看楼、大殿和回廊,新建停车场、旱桥;修复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举办原貌实物及照片陈列,新修专线柏油公路2公里;迁建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墓,整修公路及周边环境。XX年以来市政府筹资880万元启动龙洞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施州城墙西、南城门城楼的维修和问月亭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同时组织专班拍摄《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 **》电视专题片,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宣传。
三、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文化立市”要求,注重文化投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可支配支出的1%,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市民族体育场、西岸广场、硒都广场、市政府广场和滨江亲水走廊等休闲和运动设施。凤凰风雨桥与清江风情园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结合,彰显了**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在亲水走廊建设过程中,把**土家族、苗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和地道的**药材及珍稀植物以花岗岩浮雕栏杆形式反映出来,同时恢复了沿河**XX原貌,堤顶优化配套布置绿化带,灯饰及园林小品和石材浮雕栏杆,目前已形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2.2公里具有山水特色的亲水走廊,共有浮雕333块,其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浮雕66块,历史人物浮雕88块,**特有植物浮雕179块。在建的风雨桥和清江风情园充分吸纳民族和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亲水走廊、体育场和各大广场的建成,使市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大广场歌舞升平,亲水走廊游人如织,成了**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打造品牌,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市委书记吴希宁同志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首歌,一个剧目,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时难以估量。”为此,**市在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发展和宣传上狠下功夫,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民族戏,合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一是打造土家特色民俗文化精品“女儿会”。“女儿会”是**市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的节日,也是**州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挖掘丰富提升“女儿会”的内涵,我市全力打造、开发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组织专班多次深入调研,如XX年底召开了州市专家参加的“女儿会”、“傩戏”研讨会,专家们通过深入研讨,使“女儿会”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把“女儿会”打造成了舞台精品剧目。首届中国魔芋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和XX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期间,“女儿会”舞台剧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市政府与湖北澳卫文化传播公司签约投资近100万元,组织拍摄了大型 音乐风光片《土家女儿会》,弘扬了**民族文化。二是推广传唱民歌《清江河》。《清江河》是一首在**市流传了60余年的民歌,为了提升《清江河》的知名度,**市采取系列措施推广传唱《清江河》。组织编排了清江河舞蹈,该节目已在湖北电视台展播;在《**日报》上发表了《清江河》专题宣传文章;将《清江河》的音乐作为硒都网站的主题音乐在网上开通。三是进一步加大清江舞的普及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跳清江舞,要求城区文化休闲广场每晚至少放一次清江舞的音乐、跳一次清江舞;市教育局已安排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必须教跳清江舞。四是研究利用傩戏、灯戏。XX年3月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市三岔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XX年春节期间,**市选送的傩戏《打土地》,连续三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反响较好。
六、服务中心,加大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
**市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一是“节庆”搭台,经贸唱戏。**市每年都要举办3次以上集文化活动、体育竞技、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节庆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了经济发展。如XX年,我市举办了中国首届魔芋文化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大型风情展示,XX年举办了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活动,每次大型活动文艺演出剧目都 以我市民族文化题材为主,如展现土家婚嫁文化的女儿会,男女对唱情歌、“新姑娘”抛绣球、陪十姊妹歌、哭嫁歌、“新姑娘”坐花轿等,向中外来宾展示了我市浓郁的民俗风情画卷,显示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同时大力宣传了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两次活动期间,与客商签订投资协议4.35亿元。二是加大投入,发展旅游。**市围绕“文化立市”战略,以文化理念谋划旅游业,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旅游整体规划与景点建设规划必须有民族民间风情文化建设规划,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示增加旅游景点的内在魅力,旅游业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将“女儿会”搬进了投资XX多万元开发的梭步石林风景区,陡峭伟岸、怪石嶙峋的石林风景因女儿会的表演,焕发出原始生态的人文精神,增强了知名度和影响力,XX年接待游客15000余人,仅门票收入50余万元;紧靠城郊修建的土司城,是**民族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集中展示之处,土家建筑群九进堂、侗乡风雨桥、巍然壮观的土司城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XX年土司城接待游客85000余人,门票收入近100万元;35.8公里长的清江闯滩,以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古朴独特的土苗民俗而驰名,XX年接待闯滩游客15000余人,收入100多万元;方家坝烈士陵园和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已被纳入全省红色旅游景点,今年上半年,仅方家坝烈士陵园就接待游客近3万人;清江沐抚大峡谷风景区、清江红花淌风景区、龙洞 河风景区均已成功招商,总共投资合同金额4亿多元,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之中。三是多元投资,壮大产业。就经济不够发展的**市而言,文化产业目前只能算朝阳产业,**市在场地、税收、业务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实体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直接兴办民族文化产业实体。如民营老板投资兴建的金色时代演艺城、赏心亭茶楼,场地由市文体局闲置房产改造而成,每天进行歌舞茶艺表演,文化品味高,是市民们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银兴电影公司、东方文化传播公司等文化产业,市文体局在严加管理的同时,积极出谋划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市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已成为**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范文模版]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州”的要求,**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做到党委重视,政府组织,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起
点确立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调研;市委常委会坚持一年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市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工作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谋划**市文化建设工作。2004年来,**市围绕“文化立市”目标,着力构建以民族风情文化为基点、人文生态文化为亮点,城市品牌文化为支点的三位一体的市域特色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以“女儿会”为龙头,打造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开展两大研究,即巴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搞好三大开发,一是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民族文化形象。二是老城区开发,3至5年内完成两街(西后街、城乡街)、“四个城门”和一“岩”(挂榜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是对现有文化景点,包括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囚居旧址、柳州城、西瓜碑等进行一线串珠式的开发利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广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文学艺术作品精品工程;三是实施都市文化品牌工程;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化工程。好范文出品
二、强化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
**市委政府始终把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划定了保护带;二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城市规划区内的3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古街巷、古民居,划出红线标注。特别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功能和定位,完成了“十一五”文物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四是多方筹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2000年,市政府筹资100余万元实施了对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的维修、修复和新建,形成了文物开放旅游的雏形。2003年,投资529万元,实施三大文物工程的维修和迁建,即搬迁武圣宫内外住户23家,维修武圣宫戏楼、看楼、大殿和回廊,新建停车场、旱桥;修复了中共鄂西特委(省级)旧址,举办原貌实物及照片陈列,新修专线柏油公路2公里;迁建了何功伟(中共鄂西特委书记)、刘惠馨(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烈士墓,整修公路及周边环境。2004年以来市政府筹资880万元启动龙洞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施州城墙西、南城门城楼的维修和问月亭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同时组织专班拍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电视专题片,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宣传。
三、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文化立市”要求,注重文化投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可支配支出的1,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市民族体育场、西岸广场、硒都广场、市政府广场和滨江亲水走廊等休闲和运动设施。凤凰风雨桥与清江风情园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结合,彰显了**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在亲水走廊建设过程中,把**土家族、苗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和地道的**药材及珍稀植物以花岗岩浮雕栏杆形式反映出来,同时恢复了沿河**古城原貌,堤顶优化配套布置绿化带,灯饰及园林小品和石材浮雕栏杆,目前已形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2.2公里具有山水特色的亲水走廊,共有浮雕333块,其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浮雕66块,历史人物浮雕88块,**特有植物浮雕179块。在建的风雨桥和清江风情园充分吸纳民族和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亲水走廊、体育场和各大广场的建成,使市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大广场歌舞升平,亲水走廊游人如织,成了**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打造品牌,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好范文出品
市委书记吴希宁同志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首歌,一个剧目,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时难以估量。”为此,**市在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发展和宣传上狠下功夫,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民族戏,合力
第五篇: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王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亿龙
(2009年12月30日)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文化建设,动员部署文化强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强市建设非常重视,前段时间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了系统调研,形成了《怀化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和《怀化市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10-2012年)》两个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12月18目,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问题。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
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各级党委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唱响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主旋律,凝聚了发展共识,促进了观念更新,激发了创业激情。全市上下对市委提出的“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和“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决定,认识高度统一,力量空前凝聚,合力极大增强,形成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奋力争先、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5%和969毛,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8个、农家书屋473个,发展农民业余剧团274个,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村报栏工程惠及全市809毛以上的行政村,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逐步实行免费开放。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公共图书馆、报业中心等重点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出版印刷、广播影视、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音像制品、工艺美术、艺术培训等十大产业门类,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兴业态来势喜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昌顺雪峰书市、怀化音像城飞银河福兴数码城三大专业市场领先湖南西部,广电收入突破亿元,出版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河西印刷科技工业园初具规模。“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
文化品牌不断涌现。通过充分挖掘飞精心培育,和平文化、洪商文化、稻作文化、福寿文化、屈原文化、炎帝文化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初步形成,沉水号子、锥戏飞辰河高腔、阳戏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长篇小说《苍山如海》、歌曲《喜鹊窝》以及与潇影集团联合拍摄的电影《袁隆平》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小说《红魂灵机歌曲《伺乡小歌台》、《和和美美一家亲》等5件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咯罗打打》代表湖南赴日本参加世博会演出,老年舞蹈《婆婆辣》参加奥运前夕文艺专场演出。同时,怀化独特的“文化土壤”,培养造就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文学、艺术专家,画家易图境,作家向本贵、邓宏顺,作词家廖泽川,书法家李沉和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倍受关注的怀化文化现象,增添了怀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了怀化的对外影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市文化体制机制不活、产业实力不强、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文化强市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始终担当导向和推动重任。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文化建设,事关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政治建设的理论根基和思想保证,事关社会建设和谐理念的确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怀化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为推动怀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态势日益明显,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二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特别是文化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带来了文化发展的新飞跃。三是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点。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具有抚慰心灵、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能蓬勃发展,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百老汇”的崛起,以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普遍下滑情况下文化产业的逆势上扬,都说明经济困难时期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趋势,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怀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怀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文化的作用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上O特别是表现在对人的素质的提升上,这是最关键的O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结底都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准、专业素养、精神境界,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熏陶来提升,通过“以文化人”来实现。思想文化是更内在飞更持久、更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软实力“其实是发展的”硬功夫“。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文化强市步伐。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O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快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O 能否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不仅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危。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人们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渴求,利用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趋势,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极力推行意识形态新战略,兜售其价值观,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不断翻新,与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企图达到对我”柔性颠覆“的目的O我们务必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O
三、紧紧抓住文化强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按照这个总体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着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O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断打牢我党执政的思想基础O巩固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理论宣传和应用性理论研究,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O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飞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O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大力繁荣文化事业O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飞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规划和建设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怀化形象的标志性基础文化设施O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优先安排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县级图书馆、乡村文化设施条件。继续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O全面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支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O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重抓好戏剧、影视、美术、歌曲、舞蹈、小说等艺术创作,培育一批国家、全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打造一批在五省(市、区)接边地区有影响力、具有怀化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O继续扩大”五下乡“、演艺惠民等活动的覆盖面,积极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O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效益,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O怀化文作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O各级各部门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进一步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实力O要科学规划文化产业O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使之更加科学,更有操作性O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整体联动的发展局面O要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O围绕
做大做强新闻传媒飞出版物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等五大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整合力度,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整合,积极组建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O同时,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大引进、扶持和推进力度,鼓励支持科研单位飞大专院校和文化企业联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支持引进文化创意、动浸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O要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今后三年,要切实抓好河西包装印刷科技工业园、怀化报业传媒中心、市文化物流市场、市影剧中心、中国湘西文化村、怀化湘商文化科技产业园、老街坊古玩市场、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基地、通道伺族文化旅游基地、沉陵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基地、洪商影视文化传播基地、洪江市古黔城影视传播基地、杨村”农家乐“休闲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O要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O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引进外资共同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动社会民众兴
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O
4、努力培养文化领军人才O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市之本。要立足现有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培养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O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懂产业发展,又熟悉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人才O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无形资产飞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机制,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给予重奖,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O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O
5、强力推动文化领域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一方面,要加快文化领域各项改革。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完成发行放映单位和市直文艺院团的
转企改制O坚持管办分开、局台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广电系统改革O科学界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职能O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O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行政审批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O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领域发展方式O重点是要在文化原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文化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O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五溪文化,结合富民强市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思想内涵O利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切实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借助国内外电视节、艺术节、博览会等平台,推介怀化文化产品与服务。
四、切实加强对文化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文化强市是全民共建、共享的伟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建设文化强市的强大合力。
强化组织保障O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对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鹏飞同志担任组长,成立相应工作机构O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
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格
主L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主力军作用,并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发改、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搞好服务。
强化政策保障O政策是加快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O要认真落实国家和全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特别是在人员安置、养老保险、不良资产核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认真实施全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加
强对文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研究,确保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O
强化投入保障O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引导的投入,2010年市里设立100万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资金投入到位;各县(市、区)要切实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到位O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面向文化企业开发金融产品,开辟文化发展贷款绿色通道,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并购融资;积极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探索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飞版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的方式,支持发展前景好的新兴文化业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
同志们,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团结拼搏,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怀化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作出更大贡献!